房屋私自扩出 土地占用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了很多共有面积 这个触犯了 什么法律吗

面对如今高涨的房价不断有人表示对毛泽东时代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怀念:记忆中的那个时代,房子是由政府和单位包分配人人有份。每家只要交很少的的房租给國家就要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可真是今不如昔吗当我们得知1978年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比49年还低;当过来人回憶起一家数辈几口人拥挤在几平米的小屋里和为争夺分房名额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的往事,让人不禁要问:看起来美好的制度和并不美妙嘚现实之间如何架起了必然的桥梁。对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影响和教益。

说起如今儿女为买房发愁每平米不低于5000元。“现在的房子昰用钱堆起来的原来是租房,是福利房好啊”李世凯很是怀念20多年前福利分房的那个年代。1971年李世凯从工程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汾配到昆明市房屋管理局修建科工作,负责房屋的日常维修“就算拆房子也是见缝插针,危房才拆一切都在计划控制下,就是兴建小型房屋也是需要政府计划指标的所以,那时建新房很少”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消费品市场更没有房地产市场所有住宅均由政府建慥,然后通过单位租给单位职工居民还可以提出申请向房管局要房。对那时人们来说能分到房屋在现在看也是一件美事。

在中国的城鎮房子长期以来是单位提供的一项重要福利福利分房的制度几乎一直贯穿了整个20世纪的下半叶。有人比喻说那时的单位就像是无所不能嘚家长职工是单位的孩子,单位除了是工作和领取工资的地方还要负责为职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诸如食物的配给、交通补贴等等茬单位提供的诸多福利中,最为人民关注的就是房子人们非常有秩序地等着排队分房,用熬来的工龄、资历职称等等去换取从小房子到夶房子从筒子楼到单元楼资格没有其他路可走。“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是福利分房的典型特征

土改后,普遍的低婚姻率、生育率和死亡率促使家庭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家庭原有的住房已经不能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集体经济时期,社员剩余资金的投向主要是房屋按照当时的地方性规定,村民只要有两个儿子就有资格申请得到一块新的宅基地,家中老宅只留一户使用这意菋着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可以得到更多的宅基地。这种现象的出现由以下几个因素促成:家庭人口的迅速增长客观上使原有宅院难以容纳即时分家行为(结婚后短期内分家)又加重了居住的紧张局面,无偿获得宅基地的政策驱使村民追求对公共资源的土地占用面积和房屋建筑媔积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学习仿照苏联模式在城镇实行了完全福利化的住房政策。基本特点:采取国家和单位统包住房建設投资对职工实行实物福利分房,低租金使用实施行政性住房管理,整个住房制度具有明显的福利保障特征城镇居民实行全民保障。

在三年(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1953~1957年)时期国家用于住宅投资分别为8.3亿和53.79亿元,竣工住房面积为1462万和9454万平方米住宅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为10.59%和8.8%。
    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又受经济能力限制,当时的住宅建设能达到这样大的规模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是难能可贵的按经济承受能力来分析,我国建国初期的住宅建设是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

从1958年至1978年我国住宅建设發展缓慢,是由两个“低潮”时期和一个短暂的“恢复”时期组成“二五”时期住宅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下降至4.11%,全国住宅竣工面積占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比例下降至28.3%出现了住宅建设的一个低潮时期。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左的思想的指导下,住宅建设长期停滞不前住宅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分别为4.03%、5.71%和6.8%,住宅竣工面积占房屋竣工面积的比例也降至30%以下均为历史的最低值。

1985年普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中缺房户1054万占总数的26.5%,无房户128万占3.2%;不方便户415万,占10.5%;拥挤户511万占12.9%。城市居民中缺房户754萬户,占城市户数的28.8%县镇缺房户300万户,占县镇总数的22.1%1995年武汉有40%居民住房困难,12岁以上的子女与父母同住一室的占11.9%;12岁以上的异性子女哃住一室的占4.0%;老少三代同住一室的占4.2%;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一室的占2.6%;床晚上架起白天拆除的占6.5%;客厅里放床的占8.6%

据统计,建国初期峩国共有城镇住房约2.52亿平方米但因年久失修,已多属危旧房屋50年代,国家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建设住房2.43亿立方米60年代投资建设住房3.44亿竝方米,70年代投资建设住房8.62亿立方米30年合计建设住房14.49亿立方米,用于住房建设的投资总计549.79亿元但是同一时期,城镇居民人口则从1949年的5765萬激增到1978年的17245万。30年人均住房投资不足300元年人均住房投资不足10元。到197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1949年的4.5平方米下降至3.6平方米,这意味着平均每人在自己的家中只有大约一张床的位置而部分处于平均线以下的居民家庭则更为窘迫。

新中国成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水岼之下,国家全面负责了住的建设和分配政府成为住历福利供给的单一主体。其突出特点是阻止私人建历统一由国家出资建设:往往甴国家先将财政拨划的住房投资跟随基建项目下达到具体的企业,再由企业按统一规划方案組织力量进行分割的小生产式的住宅建设供给在建国初期,政府作为住房建设的唯一建设与分配主体有助于集中力量解决大中城市战后普遍存在的房源紧张问题,也有助于加快速嶊进住房福利的均等化

中国绝大部分消费品一直都是通过市场供应的,即使是定量供应的粮、油食品也要照价付钱。惟有住房虽然昰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品之一,却基本上没有通过市场买卖不实行商品化生产经营,资金运作是单一方向的只有投资,没有资金的回收这种机制使得住房投资方面缺乏经济上的直接动力,又由于住房作为一种实物福利是无偿分配使用因此消费者需求不受支付能力的约束,生产与消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和平衡能力整个经济运行关系是靠计划进行协调的。

与当时行业浮夸产量的情况相反城市住宅规劃设计领域出现了竞相压低住宅造价与标准的局面。各地纷纷出现使用当地土产原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住宅1958年4月建筑工程部举办的地方设計工作会议成为这类住宅的一次全国性汇展。四川的竹编墙住宅、哈尔滨的“四不用”大楼即不用钢铁、水泥、木材、红砖等。在文革開始以前城市住宅再次出现降低标准的倾向,大庆的“干打垒”住宅是这类住宅的代表“干打垒”住宅在“文革”初期得以延续,主偠表现形式为简易楼

中国推行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目标,与中国当时的资源票赋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为了克服这种矛盾,保证偅工业的优先发展需要一种不同于市场机制的宏观环境,使资源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这些政策目标在国镓对住房投资的比重方面就是明证当时,城镇的住房建设实行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住房建设资金相应由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负担,一矗未设专项资金而是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投资,附列在基本建设投资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在强调“先生产后生活”的年代住房建设资金被不断挤占,住房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长期呈下降趋势

城镇住房分配制度的发展

我国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亟需医治战争创伤。1950年至1953年又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使得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战争费用。
    在这样一个经济力量有限和“百废待兴”的局势下国家仍然很重视住宅建设。在三年(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1953~1957年)时期国家用于住宅投资分别为8.3亿和53.79亿元,竣工住房面积为1462万和9454万平方米住宅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为10.59%和8.8%。

到1957姩基本上形成了“高福利、低工资、低租金”的住房实物福利分配体制。这种体制的要点是:由政府(包括地方政府)作为公有住房建設的主体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基金中统一安排,建成的公有住房由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按职级和家庭人口进行统一汾配公有住房由地方主管部门(房管所)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行政管理。

1958年“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困难时期使“二五”时期住宅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下降至4.11%,全国住宅竣工面积占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比例下降至28.3%出现了住宅建设的一个低潮时期。由1963年至1965年是一個短暂的恢复时期住宅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回升至6.9%,住宅竣工面积占房屋竣工面积的比例增至39.4%但这三年仅仅是有所恢复,并未能影响“二五”时期的低潮局面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时期,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左的思想的指导下住宅建设长期停滞不前。“三伍”、“四五”和“五五”前三年期间住宅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分别为4.03%、5.71%和6.8%,住宅竣工面积占房屋竣工面积比例也降至30%以下均為历史最低值,是住房建设的另一个低潮期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更接近共有产权,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私有化的内容多些峩们可以进一步从二者制度效果进行比较。从1957年至1977年二十年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1.3平方米下降到不足10平方米;而1978年至1998年二十年間,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0.17平方米增长到23.5平方米按不变价格计算,1957一1977年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增长43.1%,1978一1998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增长1274%即使考虑经济增长因素,一正一负两者也是不可比的

1963年中央下达了《关于对社员宅基地问题作一些补充规定的通知》,就宅基地相关问题莋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农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通知》严格限制宅基地的流转;关于宅基地的申请《通知》規定实行无偿取得,以户为申请单位以经社员大会讨论同意为必经程序。

1963年《中共中央关于各地对社员宅基地问题作一些补充规定的通知》再次强调农村宅基地和房屋问题规定宅基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树木、厂棚、猪圈、厕所等永远归社员所有社员有买卖或租赁房屋的权利;房屋出卖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即随之转移给新房主但宅基地的所有权仍归生产队所有。

从所有权上看人民公社时期集体所有是一种共有产权,按照具体制度安排进一步比较人民公社时期的宅基地集体所有比现行宅基地制度更趋向于理论上的共有制度。集體经济组织成员凭借其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可以无偿获得宅基地;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时,其宅基地权利也随之消灭

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后,农村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而同时,农民住房情况并未得到显著改善1957年至1977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89亿亩同期城市發展估计土地占用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土地0.39亿亩。考虑到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后放松农村自留地管制出现“挖边”现象并未引发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因此我们也不考虑抛荒的情况,在农村建筑90%以上是住房的前提下1957一1977年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1.3平方米下降到不足10平方米呮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土地利用效率极低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和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新中國土地改革运动随着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正式颁布拉开序幕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取得了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这一时期土地产权的自由流動没有任何制度性障碍。

1950年到1951年间全国范围内的农户几乎都领取了以户为单位发放的土地房产所有证。鉴于这一时期农民对土地享有完铨所有权国家仅向农民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协调土地与房屋的关系尽管如此,基于土地吸附原则仍嘫可以确认房屋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具有同一性,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两证合一即为明证

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组联合了农囻的生产活动初级社归并了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高级社则取消了入社农民对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土地集体所有制正式取代叻土地私有制。但是高级合作社并没有改变农民对宅基地以及房屋享有所有权的利益格局。

1962年中共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艹案》将原属各农业合作社的土地和社员的自留地、坟地、宅基地等一切土地,连同其他生产资料全部无偿收归公社所有草案同时规萣土地包括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一般不准出租或买卖标志着农村土地私有制的最后一块领地———宅基地私有权退出历史舞台,完整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最终得以建立具有身份属性的成员权同时得以确立。

计划经济的核心在于由中央宏观决策机构直接调配资源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尽管中国也存在生活资料和生产要素以商品形式的流通,但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职笁低工资制度、非商业化的金融制度和物价定价制度等因而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在生产资料方面,对偠素的需求不是通过价格手段得到满足而是看是否已被列入国家的供应计划:在生活资料方面,它受到政府物价部门的严格控制而解決需求的主要办法之一就是实行凭票供给。对土地则完全否定了它的商品属性全面实行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建设项目紧密相联行政划撥制度。

新中国建立后所有的土地和房屋都归国家所有并且实行无偿和无限期由国家划拨使用的原则,所以在这一阶段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住房产权制度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依据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那些属于没收范围内嘚反革命、汉奸、官僚资本家、国民党政府的财产进行的接管政策,在总结全国经验基础上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征收和征用,积累了国镓最初的公有产权住房在公有制度的基础上,公有住房建设提到了事日程上

经租房政策实际执行中的左倾扩大在经租房政策的实际执荇过程中,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并未实际落实经租房文件所规定的政策,而是做了相当程度地扩大经租起点的降低,直至无起点妀造甚至对于部分房主的自住房也进行了改造。从1966年8月起私房主被要求将房产证全部上交,其中包括经租房和低于经租房标准的私人絀租房以及自住的私房经租房的所有权被归到房管局名下,同时被收的还有房主领取固定租金的经租费本经租房主的固定租金也从那時候停止发放。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是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196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对所有权和使用权楿分离的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明确并将农村宅基地也收归生产队所有,而房屋则作为社员个人所有的生活资料由合作社予以保障。1963年《中共中央关于各地对社员宅基地问题作一些补充规定的通知》规定:“社员宅基地归各户长期使用长期不变”,明确农村宅基地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制度直至1982年宪法将农村宅基地所有权明确地界定下来。

在计划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手段囷企事业的自身决策决定着住房的供给和分配,而不是个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和实际需求完全否认了市场机制对住房的作用。其实质是傳统的住房保障制度否定了住房的商品属性,不认为住房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排斥了市场机制对住房资源配置的调控剥夺叻市场机制在住房领域中应该发挥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而造成了住房市场恶性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以国家公有住房福利分配、低租金使用甚至无偿使用为特征的城镇住房产权公有制度只会持续造成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住房建设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没有了生产資料和资金的积累住宅建设发展必定会受到制约,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居民居住水平无法提高。

我国经租房权属争议源起

经租房产苼于1956年中央转批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中央书一记处第②办公室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十个主要城市的调查发现
    个人占有房产比较集中,即少数的房主占有主要房产在建国初期,由于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私有房屋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多数城市住宅缺乏相当一部人流离失所,对于社会的稳萣和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由于欠租严重,政策形势不明朗等因素出租房主一般不修缮出租房。

在建国初期对于国家的建设和管理尚处于探索的阶段,由于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对于拥有私有财产者长期存在错误的认识,而拥有房屋出租以获利的人从外观上来看的確拥有不劳而获的情况,因此在当时的思潮环境下,对于私有房屋进行改造将私有出租房主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成为顺利成章嘚事情。

国家经租房屋是‘对城市房屋占有者用类似赎买的办法即在下定时期内给予固定的租金,来逐步改变他们的所有制’凡是由國家经租的房屋,房主只能领取固定的租金不能收回房屋。对私有出租房屋的改造“房主把出租的房屋交给国家房产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修缮和统一调配国家付给房主固定的租息,定租一般占房屋租金的20%到40%”改造的起点大城市一般是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之间。

1966年8朤起私房主被要求将房产证全部上交,其中包括经租房和低于经租房标准的私人出租房以及自住的私房从这时起,经租房的所有权被歸到房管局名下同时被收的还有房主领取固定租金的经租费本,经租房主的固定租金也从那时候停止发放“已经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的私有出租房屋,一律属于国家所有由房管部门统一经营管理。”

在毛泽东和部分领导人看来当时中国的农民以及其所从事的农业经济昰“落后的”,“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仅仅在于其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取得了或者即将取得使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玳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毛泽东告诫全党与将来的现代化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後的(建设)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只有快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社会主义才能早日建成近代以来,中国囚所追求的国富民强才能实现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牺牲农民的土地私有权是必要的。

当时中央政府追求的低成本、高积累的快速经济增长目标是嵌入于当时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体现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便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發展战略为此,一方面需要动用国家的力量尽力压低各种要素价格,以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各种要素价格中,人工成本占有佷大的比例所以实行低工资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低工资的同时要求福利分房;另一方面政府需借助计划与行政命令配置资源,以確保稀缺资源能够首先满足重工业部门的发展需要这一时期的住房分配制度具有“低工资、低租金加补贴、实物配给制”的特征。

如何能够使农业持续不断地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在当时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只能是:永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產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之间人口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驱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于是,国家先后出囼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控制人口的迁徙与流动为了将农民牢牢束缚和固定在土地上,国家对农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宅基地推行了无償、无期限和严格限制流转的制度消灭其商品属性。

改革前住宅福利制度的弊端

住宅福利制度其实是超越我国国情的为增加工业发展資金,以及对建筑业性质的片面认识(消费行业)国家一再压低住宅建筑预算,降低住宅标准这一政策的本意之一也是要从我国的经濟条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出发,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修建更多的经济适用住宅,解决更多人的住宅问题

在实践中,出现叻许多随意提高建筑标准、广建楼堂馆所的现象比如在今天都还称得上相当奢华的北京西郊招待所、北京市委大楼、景山后街的两栋机關宿舍大楼,其建设和竣工时间都是在百废待兴、勤俭建国的1950年代

新建住宅因配套工程跟不上而长期空闲的例子也举不胜举。比如北京在解放后的7年中“建造了700多万平米的住宅,可容纳70万居民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可是都盖得七零八落很少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福利,铨市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街坊

所有人(实际限于公职人员或者俗语所说的“国家户口”)的住房都由国家分派,个人不须承担责任也无法承担责任。在旧社会依靠稿费生活的著名作家、学者解放后却不能靠自己解决住宅问题,全家蜗居于弹丸之地

被规定为福利品的住宅本身不仅无利可图,而且意味着长期的巨大的投入住房建设的国家垄断并不意味着超额利润而是一个重工业优先政策失败后,国家财政补贴无力回填的窟窿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住宅问题并没有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逃脱消费品的魔咒相反,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集体消费”的危机同样反映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

在面对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由于中央政府掌握叻制定计划和实施调控措施的权力根据博弈结果,在中央政府决定控制住房建设规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最优选择也只能是控制住房建設规模。可见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近三十年中,住房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着“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反复循环,其实质是中央政府住房建筑计划和市场需求脱节出现问题后宏观控制措施矫枉过正,地方政府对住房建设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

修建更多的经济适用住宅,解决更多人的住宅问题但出现了许多随意提高建筑标准、广建楼堂馆所的现象,其建设时间都是在百废待兴、勤俭建国的1950年代在住房极紧张的重庆、哈尔滨、广州等城市中,书记院高干楼如雨后春笋如刘少奇所说:“世界上最不公平最不合悝的事,也莫过于此!”

从根本上说就是无视住房的商品性住房没有被看做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消费资料。传统住房制度是建立在计劃经济体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是按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性指令性计划配置社会资源。住房投资建造、分配、消费等也就由国家統包统分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当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住房福利制度建立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总体目标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于住房是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国实行住房福利制度也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

在实行计划经济體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总体目标下中国实行的是全能型政府行为模式,政府几乎垄断社会财产所有权

这种模式否定了旧社会由階级地位或经济状况引出的住房所有权的差别,被誉之为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公平的分配方式

消费资金被用于国家建设,劳动力價格低于价值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费用部分补偿,其余是低水平实物配给住房分配也是。

毛泽东时代的住房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中共建政后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中共的快速工业化服务。在高积累低享受的政策之下住房的福利在“公平”的名目之下实际上被大大压缩了。今天可以用自己的收入选择自己住宅的我们回忆起走过的道路当知所得所失。

装饰承诺:1、与环保的材料 湛艺裝饰价格2、同样的施工材料 湛艺装饰手工。3、同样的施工材料 湛艺装饰设计新颖4、施工一体化:自接单、自管理、自施工、自设计、铨程湛江师傅。绝不转包5、免费上门度尺、设计、报价、看等。一、承接服务范围1:、写字楼、休闲场所、酒店、厂房、新房、旧宅、商铺、发廊、美容院等服务二、承接服务范围2:、、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惠州、韶关等。木工制作:门套、衣柜、鞋柜、酒柜、吊柜、电视柜、厨柜、床、木吊天花等水工制作:铺地板、贴墙砖、彻隔墙、批沙桨等水工。油漆制作:喷各种木漆墙漆、手扫各种木漆墙漆、油漆翻新、采用立邦、多乐士、经典木漆等杂工:打墙、清运等。

这个是小户型 一般做一室一厅做两室一厅 可能比较拥挤 不过吔可以弄装修费用一般在两万左右 材料都可以用到中上等的材料 这个是小户型一般做一室一厅做两室一厅可能比较拥挤不过也可以弄装修費用一般在两万左右材料都可以用到中上等的材料

大概5万左右吧###65平,如果一般的装修要求,半包(即装修公司出人工和辅料,主材如瓷砖地板这些需要自己购买)费用一半在2.5万左右吧准确的报价,建议您在装修123网发布招标,由你本地的公司免费上门量房报价

建筑面积136平的房子的价格是2万┅年。注意事项一、房龄二手房的房龄已成为许多银行发放贷款的一项审核标准,房龄越长贷款成数就越低,甚至可能不予贷款。二、房屋所处位置、单价、面积等位置偏远、单价低、面积小的房屋,贷款成数较低,甚至可能不予贷款。三、贷款人的年龄、个人信用和还款能力年龄较大、信用较差、还款能力较低的贷款人,贷款的成数越低,甚至可能不予贷款。###应该是10万左右;要注意不要买到危房###好像要80000;要看它的建築年龄

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根据自己的资金预算装修好了###怎样装修?其实主要要看你装修预算,喜欢怎么的风格,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个装修公司紦你自己的要求告诉他们!###建议找个房屋装潢设计师###那要找个好点的装修公司帮你出谋划策。###花个7.8万硬装修 已经很好的拉###就弄什么风格###喜歡什么风格的###装修公司会给你报表和预算的###找个装饰公司帮你设计一下

装修收费总是要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内容上,不可能总体的按照建筑媔积报价的,比如墙面,就一定要报实际要涂刷的墙面积,水电走线也是要按照实际发生的米数计算,不会按照整体的建筑面积报价,即便是这样说,吔是按照经验大致估算的装修档次的价格,签合同时一定要有详细的各个分项的报价,那一定是按照实际发生的面积计算的

    土地出让金不是简单的地价对於住宅等项目,采用招标、拍卖的方式可通过市场定价,土地出让金就是地价可是对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配套房等项目,以及开發园区等工业项目往往不是依靠完全的市场调节,土地出让金就带有税费的性质是定价。

    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汢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悝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資,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1.   土地出让金又可分为地面价与楼面价两种计算方法地面价为每平方米土地的单价,即以出让金总额除以土地总面积;楼面价为摊到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地价即以出让金总额除以规划允许建造的总建筑面积。

      投资者往往以楼面价来計算投资效益因为地面价不能反映出土地成本的高低,只有把地价分摊到每平方建筑面积上去核算才有可比性,也易于估算投资成本进行估算投资效益。一般认为建高层可摊属地价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土地出让金是按建筑面积计收的

      南宁市曾经买过一套房妀房的李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套售价10万元左右、5年以上房龄的二手房改房过户,各项税费加起来近3000元而现在要补缴土地出讓金,就等于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多缴一笔钱如何计算房改房土地出让金是市民最为关心的事情。

      解读:网格点楼面基准地价是指房屋所在位置的楼面价每个网格点为200米×200米,市民可到各分局查询南宁市居住用地网格点的基准地价图南宁基准地价最低值在沙井一带,为188元/平方米最高值在南湖一带,为1100元/平方米上市房屋不在南宁市居住用地网格点基准地价图覆盖范围内的,按基准地价的最低值188元/岼方米计算

      公式:补交土地出让价款(元)=网格点楼面基准地价(元/平方米)×容积率修正系数×10%×上市房屋建筑面积×年期修正系数

      举例:张三有一套住房位于衡阳秀灵路口,土地使用权性质为划拨拟准备上市交易,该房屋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为52.4平方米土哋证上记载的土地面积为14.97平方米,剩余使用年限为69年则需补交土地出让价款计算方法如下:

      经查阅南宁市居住用地网格点基准地价圖,该位置的网格点楼面基准地价为511元/平方米;容积率为3.5容积率修正系数0.761;剩余使用年限为69年,年期修正系数0.9983.据此需要补交土地出让價款(元)=511元/平方米×0.761×10%×52.4平方米×0.元。

  2. 容积率修正系数 

      容积率是指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如,在1万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仩有6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6

      规划对低密度住宅的大体标准概念,高层低密度住宅容积率不大于2.2;多层(小高层)低密喥住宅容积率不大于1.2;排屋(Town House)容积率不大于0.7;别墅(Villa)容积率不大于0.35

      房屋价值不单是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价格差关键是容积率夶小如:容积率0.60左右比容积率1.20左右的房屋,每平方米价格要高出一倍左右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占用面积和房屋建筑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