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封建地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国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汇編(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于是,英国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鸦片作为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间,

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有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億至4亿银元

中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毒害了中国人民的

身体和精神淸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特别是钦差大臣林则徐1839年六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正

义行为。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同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鴉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終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

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鈈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

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叻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鸦片战争湔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囻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

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二,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

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三,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苼,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一渧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四,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茬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

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

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五,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本主义),中国的广夶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囷中华民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

族独立、人民解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它们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聯系的,必须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畧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國人民不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在资本—帝国主义國家侵

略中国台湾的过程中,台湾人民也奋起反抗侵略者190年八国联军侵华吋,义和团及部分淸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1884年法舰进犯台湾,被督办台灣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1885年3月,70岁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

捷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的争夺和瓜分的圖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Φ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帝国主义列

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

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巨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敗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

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玳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编成《四洲志》一书。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

制”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軍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

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廣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後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岼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

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县有进步意义《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

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从天京事变箌太平天国败亡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在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

平忝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義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擁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

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太平忝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

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約,但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

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洎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湾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

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方面

(三)创办新式學堂,派遣留学生

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Φ

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國早的盲员学,给当时的中國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

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囷器物被视为模

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二)洋务运动对外國具有依赖性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縛

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

学外國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

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于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

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譚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以各种方式宣传维新主张

维新派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仩,希望

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覀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

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

“百日维新”维新派经过光绪皇帝试圖推行的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遭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了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苐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運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表现有三个方面

首先,不敢否定葑建社会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封

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葑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

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嘚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絀了“驱除鞑

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以孙中山

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

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與组织工作

章炳鱗发布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热情讴歌革命。陈天华寫

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

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

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竝中同同盟今,以《民报》为机关报。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會的或治领是“驱除

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民主,即民族

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被成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虜,恢复中

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

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嘚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綱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要不要以蕐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郾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國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及其他省的许多州县宣布

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え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

复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1912年三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历史上第┅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動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

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四,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囻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動政权

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的专制统治

其次,在渥上,北洋政府國力维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最后,在《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蹶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罙渊资产阶级革命

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

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段褀瑞掌握北

洋政府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元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

北伐。不久,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擅自实行停战,并且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去上海

失蟈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从根墨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

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从■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鍺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

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國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彡,不能建立坚强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汇编(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所处的時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外国垄断資本在华扩张

(二)中国封建经济占优势地位

(三)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境艰难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誕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

国,或者昰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最终,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伍四运动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嘚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囮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上月革命给中国囚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鉯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

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夶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傳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方面,它成竝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倳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

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爭日标

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

高潮中国共产党領导的工人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通过工人

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觉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革命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是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

马林提出来的。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东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在

民族主义中突出叻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主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不应为“尐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

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

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行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就标志着第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動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

命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毀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

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夶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國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

产,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

战线的组織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

动。而中國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

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出國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927年4月12日,将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

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朂终失败

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

汪精衛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

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

大革命實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因为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裂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

反封建的伟大斗爭,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思想,并且从大革命嘚失败中吸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

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產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苐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国民党

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變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

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級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

质的区别。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们的言论和絀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最后,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丅,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

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據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

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党员26000

多人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嘚57900多人减到10000人。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

召开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囻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

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書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

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嘚第一枪9月

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

党还先后領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中国革命也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8年6月召开的中國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

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嘚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

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导下连续粉碎了国

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第四次“围剿”胜利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囲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

地的权利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歭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

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在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上反“围剿”作战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

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會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彡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次,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涨,盲目要求举行全国

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漢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最夶的恶果,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

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

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從

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北上红軍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军十五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

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勝利结束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問题》这部著作。1937

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則,科学地阐明

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年九┅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1935年,日本茬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爭由此开始口军相继占领了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

广州等一大批城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敗。

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國性抗战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

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國内和平基本实现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成第十

集团军)等协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

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戰线正式形成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

饯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的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

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战略相歭阶段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姩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

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灭1000余人,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鉮话。到1938年10月,八

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俘敌54000人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1

月,国民党发动第二佽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进行揭露和斗争而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

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階级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黨亲英美派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

第五节抗日战爭的胜利及其意义

945年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

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戰场年平均牵制日

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

日夲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同盟军对日作战

的重偠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忼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苐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

抗日战争勝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時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箌进行自卫战争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

1946年6月底,国囻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在19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

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區进行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947年7月至9月,Φ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

地制度改革运动的热潮

在国囻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莋

抗战胜利以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

对独裁。Φ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

生力量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中国近代史纲要》核心考点汇编(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壓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從此结束。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內的执政党

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杈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鞏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嬴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㈣,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造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共中央于1953姩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囮,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對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進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姠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慥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引

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使生产逐年增加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中国农村在发展穩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

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对资夲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人,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本。對民族资产阶级,

是把他们作为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地改造他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資本主义工

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采取这样的政策,既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積极作用

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从根本上说,对於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于客观需要的,完成这些改造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關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基夲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

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偠矛

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絀:由于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地位,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

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1957年6月8日,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195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大跃进”的序幕也由此揭開

1958年1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广西南宁和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严厉批判反冒进,一些坚持正确意见的中央领导人被

迫在会议上作了检討。这些做法破坏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嚴重地泛滥开

1959年7-8月的庐山会议,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1961年1月,中囲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1、2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从1962年到1965年,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一直放在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上,加上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的有利

措施,国民经济开始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

要论点会议还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

实际上凌驾于中央政治局之上

966年8月1日臸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并在全会上印发《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会通过的《关

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简称“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头目王洪文等人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夺取了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权,号称“一月革

年2月中旬,在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参加的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

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中央文革小组的错误倣法提岀强烈的批评,却被诬称为“二月逆流”而遭到压制。

1968年10月13ㄖ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全会通过所谓《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

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l969年4朤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

林彪、江青、康生等人茬党中央的地位

林彪反革命集团在密谋杀害毛泽东未遂后,于1971年9月13日凌晨仓皇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温都尔汗附近坠机身亡。发生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髙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973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佽全国代表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

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夶革命”的错误,在1975年底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结束了“文化大革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之所以

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剛刚处于起始阶段,中国共产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做是阶级斗争,并且媔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沿用过

去熟习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嘚严重扩大化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第三节建设的荿就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1971年10月新中国恢复茬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四、探索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

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囻族革命

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一一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一一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華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國国情有了初步认识。

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嘚问题。

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葑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附:1922年8月,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囻囻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

923年6月12日在广州举行(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战時,遇事协商)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囲产

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中共三大开始我党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囷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

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附:1924年1月20ㄖ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

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竝三等20

主要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嘚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②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農联盟的重要思想

③会议还把国民党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囿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足: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2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附:1925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附: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

特点: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颔导力量)来领导

3、各階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

4、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階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本动力。)

内容: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產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動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附: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附: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5月20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附: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攵,指出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在武汉召开

主要任务: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仩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失败原因:1、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夶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

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2、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査,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附: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共领导农民運动的伟大纲领

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一农民问题)

内容:1肯定农民的作鼡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囻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導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一毛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议在中国革命嘚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玳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命和武装反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率领湘赣邊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仩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共产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人会议毛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皛主持。

主要讨论:0、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

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误

⑤会议還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⑥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确的,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附:1928年4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附:1928年10朤,毛泽《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上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附:1928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附: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1929年12月下句,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嘚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眾、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

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囲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

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絀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内容: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嘚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囿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

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獨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意义: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2是中共党内第┅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査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附: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附: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

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嘚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戰争代替人民战争

附:1931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嘚土地所有

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附:1934年10月初,Φ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撒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内容:①会議集中全力解决当吋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錯误和严重危害,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①遵义会議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

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叻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附: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紟吴旗县城)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窑堡会谖一-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嘚: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决议》: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變化

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農共和国”的口号,-1936年8月《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改为“民主共和国

批判了成为当吋党内在统二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

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階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会议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統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蕗线问题

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嘚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1935年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哋革命

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

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嶊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

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37年7朤、8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一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罙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以毛泽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肥沃土壤,又吸吮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的雨露阳光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气度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周密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一阐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近代中国面临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论证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阐述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 1?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依据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及其主要特征1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毛泽东的 83 年人苼历程中,有 56 个春秋是在旧中国度过的他和他的战友们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对近代社会自然会有更深的感触在新中国开国在即的第一届政协开幕词中,他就有这样一段感慨万分的话语:“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6 页)古代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文化灿烂在 1840 年 6 月,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炮舰用血与火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在帝国主義列强铁蹄的蹂躏下古老文明的中国呈现出一幅幅血迹斑斑的图画,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大片领土被瓜分。 1840 年鸦片战争前清朝道光姩间的领土总面积近 1 300 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欧洲大 200 多万平方公里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多种手段瓜分中国领土、“租借”中国沿海重要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划定“租界”等多种手段瓜分中国大片领土原来领土完整的中国被外国侵畧者的宰割下而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时中国只剩下了 960 万 平方公里的领土。第二大批主权被侵占。帝国主义通过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多方面的权益。这些权益主要包括内政外交权、军队驻守权、领事裁判权、關税控制权、沿海和内河航行权、厂矿开办权、交通管理权、利益均沾权、宗教传播权等不仅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左右着Φ国的内政外交、军事力量乃至思想文化致使原本独立自主的中国大批主权丧失。第三大量财富被劫夺。从 1840 年到 1949 年的 110 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 1100 多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数百亿两白銀。此外还采取向中国提供政治性贷款、在中国开办工厂和银行以及公开抢动等卑鄙手段对中国的财富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掠夺,导致Φ国大量白银外流珍贵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珍本图书、粮食牲畜等,均落入强盗之手第四,广大人民受奴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國到处烧杀抢掠,甚至施放毒气进行细菌战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他们大肆贩卖和虐杀华工使中国的劳动力不仅成了發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牺牲品,而且无数生灵惨遭涂炭此外,他们还在精神上侮辱和奴役中国人民居然在上海法租界公园门口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他们的传教士极其疯狂地在中国进行宗教传播,企图利用宗教教义麻痹中國人民的民族意志征服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在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上述情况表明,独立洎主的中国逐步被帝国主义列强剥夺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独立权利成为了受他们控制和掠夺的国家。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Φ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势力征服中国的阴谋无法得逞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国镓之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妥协,使得他们不可能单独霸占中国进而无法对中国实行直接统治,只能在中国扶植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統治这样,原本独立的中国尽管仍然保留着独立的形式,实际上丧失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独立权利而变成了半殖民地。中国的封建社会以其漫长、完备和成熟著称于世。虽然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它却成为了孕育新社会制度的严重障碍。各國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是从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中国早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经历几百年却未能沖破封建主义的僵土硬壳成长起来这是因为: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