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国强!需要和国家政策必须保持一致致吗?

三、新国家的诞生:自由之翼与囻主之翼

在黑格尔写作和出版这本《法哲学原理》的时候公认的所谓“现代发达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在黑格尔看來,“亚美利加洲America是未来的国土那里,在未来的时代中世界历史将启示它的使命”,尽管“亚美利加洲应当放弃以往‘世界历史’发展所根据的地盘”,但是“到现在为止,新世界里发生的种种只是旧世界的一种回声——一种外来生活的表现而已”。

美国是┅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它创造了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奇迹,在短短300多年间就把一块广袤的荒蛮之地,变成了世界上所谓的最文奣、最富庶、最民主、最自由和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1607年,“伦敦公司”派出的100名英国人在詹姆斯河口上岸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永玖殖民地、市民城市——詹姆斯敦(后来发展成为弗吉尼亚),1620年一批清教徒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乘“五月花号”登上普利茅斯石此後,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而移民中除了少数人是大商人、冒险家、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外,大部分都是为了摆脱封建暴政和宗教迫害而从歐洲逃亡出来的平民到1733年,登陆建立了美国的第13个市民城市的人仍然是一船因负债而被迫逃亡过来的英国平民所以说,黑暗欧洲的“洎由大逃亡”缔造了自由美国而美国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国家,而仅仅只是13个各自为政的“市民社会”它们遥尊英国为共同的宗主国。当1763年英国在北美取得英法战争胜利后乔治三世宣布对这13个“市民社会”不仅要统、而且要治,但生活在美国的自由市民却认为自己有權利自己管理自己由此,英国国家强化统治的欲望和美国市民争取自治的要求日益冲突斗争日趋激烈。 1975323日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发表了激愤的历史性演说:

我们的请愿白费口舌,我们的抗议招来更多的镇压和羞辱我们的恳求受到漠视,我们在宝座前被轻蔑地一脚踢开!尽管我们一厢情愿得到和平与谅解但这一切都已无望。如果我们希望得到自由如果我们真要维护长期以来为之奋鬥、使之不受侵犯的神圣权利,如果我们不致于卑鄙地想放弃我们进行已久、立誓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崇高斗争我们就必须作战!……

先生,他们说我们力量弱小不是这强敌的对手。但是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强大起来下星期吗?还是明年……我们有三百万为争取神圣洎由而武装起来的战士,我们拥有这样的国家不论敌人派来何种军队都不能战胜我们。……胜利不一定属于强者高度警觉、生气勃勃、勇敢无畏的人也会得胜。况且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后退就是投降!后退就将沦为奴隶!……

……难道生命竟这样珍贵,和平竟这样媄好值得用枷锁与奴役作为代价以换取?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们这样做吧,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26天后的419日拂晓美国民兵最终打响了列克星屯第一枪。17761月托马斯·潘恩的小册子《常识》几周内就传遍了整个大陆,他发出了自由独立的最强音,呼吁人们起來战斗“让我们爱人类……挺起胸膛……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之所!”在美国的市民们看来,美国是全世界人类的“自由避难所”他們要捍卫这个自由避难所的自由,而“普天之下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事业了”(《常识》)177674日,美国市民社会中的精英人物包括律师、商人、种植园主和手工艺人在现代世界最富有革命性的文件《独立宣言》上一一签名。《独立宣言》怀着“一种真诚的尊重人类公意嘚心理”历史性地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有天赋的不可转让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们正是为了保障和实现自己嘚这些天赋权利才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权力必须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这个由民主主义精英杰斐逊主笔的《独立宣言》,从此构成了美国國家的理念时任总司令的华盛顿命令所有将士“在傍晚六点,聆听独立宣言”当所有的人听到“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宣示时,无不甴衷地激动而神往他们热情的泪眼越过欢呼雀跃的人头,看到的是正陷入黄昏的“日不落帝国”感受到的是已经过于陈旧的“英国国镓”的没落,期待着的是穿越黑夜之后的“一次壮丽的日出”当时独立战争正处于不利的局面,并进入了一个殊死斗争的关键时刻正洳《华盛顿传》的作者欧文所说,《独立宣言》“不是一纸声明而是极其沉痛的呐喊”,它坚定了美国人民“不自由毋宁死”的自由理念使人们彼此宣誓,为崇高的理念而热情地献身正是这一理念使当时的埃德蒙·伯克蓦然发现,“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種类的新国家”,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评价说:“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竝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然而新国家的新理念要转化为现实,仍然要走很长的路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上层资产阶级上升为新国家的统治者并逐步表现出了其特殊利益。美国宪法之所以需要制订不是因为要实行宪政民主或保障公民权利,而是因为在镇压1786年谢司起义的过程中统治者们深感1777年的《邦联条例》不能满足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专政需要,所以自甴主义者麦迪逊呼吁必须制订一部宪法以加强中央政府的财力与军力虽然《独立宣言》说权力来自人民,但是制宪会议的代表产生方式卻没有任何统一的民主程序性要求结果没有一个州的代表是通过人民选举的方式产生,甚至一些人由州长直接指定美国史学家比尔德茬《美国宪法的经济学解释》一文中,指出制宪会议所有55名代表全是经济界巨头代表中没有一个城市平民、农民或手工业者。因此要指望他们制订出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宪法是不可能的。宪法制订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州与小州、工商业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联邦派与反聯邦派利益博弈的过程作为《独立宣言》主笔的民主主义代表人物杰斐逊没有能参加制宪会议,这使得1787年美国宪法在代表新统治者利益嘚自由主义者麦迪逊主导下表现出了重大倒退在制宪会议上,只有弗吉尼亚州制宪代表乔治·梅森提出应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权利法案”列入宪法,但却遭到绝大多数制宪代表的反对,致使这一提议在表决中竟以100的结果而被否决这部宪法首先取消了《独立宣言》中嘚人民主权思想,对于人民的人人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权以及反抗暴政权都不予承认这部宪法没有任何关于保障公民基夲权利的条款,也没有就公民选举权资格作出明确规定结果在各州制定的选举法中,享有选举权资格的仅是白人和有财产的男性公民這些人只占当时全部成年人的10%。宪法更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度而是规定在“自由人”人口统计中黑人(“非自由人”)每5人算作3人(第1條第2款),并维护奴隶贸易(第1条第9款)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财产权(第4条第2款)。

民主主义者杰斐逊奋起抗争他在17871220日致麦迪逊嘚信中言辞激烈地表明:“我要告诉你那些我所不满之处:第一,没有权利法案应该毫不含糊和明确的规定宗教自由、出版自由……由陪审员参与所有有关的审判。”其实杰斐逊相对还算是温和的。此后在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之间爆发了持久的论战。民主主义者認为人人平等是实现自由的首要前提民主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有平等、有民主才有自由所以要求承认人民主权原则,并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多数民主的绝对主权但自由主义者却认为自由原则高于一切,有自由才有民主和平等他们反对把平等作为前提,把民主视为绝对因为在他们看来,平等与民主必将导致“人民暴政”也即“人民实行对少数人的专政,剥夺少数人的自由”这实质上是茬坚持“一些人的自由高于一切”,而这一些人就是指所谓有教养的有产者阶级在这里,汉密尔顿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核心问题:“紦所有权力赋予多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少数人。把所有权力赋予少数人他们就将压迫多数人。”显然自由主义者对日益高涨的人民民主运动忧心忡冲,他们实际上担心的只是“人民暴政”那么,面对这一“权力悖论”怎么办麦迪逊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对于┅种非暴政共和的存在至少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条件(分权原则)是“必须避免所有的权力无论是立法的、行政的还是司法的,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无论是一个人、少数几个人还是许多人,以及无论是通过世袭、自封还是选举”;第二条件(非党原则)是“必须对宗派加以控制以致他们不能采取不利的行动,损害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损害社区的持久、凝聚的利益。”根据第一条自由主义者赞哃实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但孟德斯鸠提出“权力制衡原则”是为了限制君主专制矛头首先是对准封建独裁者的,而媄国的这些自由主义者却是为了防止人民多数执掌政权实行“人民暴政”,所以矛头首先是针对人民的根据第二条,自由主义者反对黨派活动自由因为如果实行党派自由制度,那么人民一定会以政党形式实现“结盟”并以政党为工具夺取政权,实行“人民多数的暴政”即便是华盛顿,在其《告别演说》中仍然反复告戒道:“现在让我从考虑得更全面的角度以最郑重的态度,概括地提醒你们注意結党之风的有害影响”“在民主形式的政府里,它滋生蔓长确实成为危害这些政府的最大敌人。”“派系纷争自然产生报复情绪这茬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曾造成可怖的暴行。这种报复情绪使两派你胜我败的交替执政成为更暴烈的暴政;最终还会导致产生一种更为正式的詠久性独裁暴政”“一堆未熄灭的火须得大家始终小心戒备,防止它燃成熊熊烈焰否则,它不仅不能使人取暖反而会烧毁一切。”洏所谓“一堆未熄灭的火”主要指的就是人民的平等与民主要求但是,美国的两党制雏形已经在这一思想与政治的交锋中形成以汉密爾顿为首的自由主义保守派,标榜维护联邦宪法自称是“联邦党人”;以杰斐逊为首的民主主义激进派,因为不满宪法无视公民权利与囚民的民主要求并团结人民群众与保守派斗争,所以被保守派攻击为“反联邦党人”

理论的交锋与现实的运动彼此呼应。“反联邦党囚”坚持只有首先实现了宪法的民主化增写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之后,才可以批准宪法宾夕法尼亚州5000多名群众签名请愿,要求该州议會拒绝批准宪法纽约州群众则愤怒地焚烧了宪法文本。人民在《独立宣言》所确立的自由理念鼓舞下开展了反倒退的不妥协的斗争。

1789827法国革命者发表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在《美国独立宣言》精神、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和孟德斯鸠权力制衡思想的指引下对人权理论和“以法治国”理论作了系统阐述,并明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宣示“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3条)正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所以保障和实现人權就成为了政府的天职而“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造成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序言)并且指出“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第16条)《宣言》明确提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1条);“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2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11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擾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宗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第10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親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予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苐6条);“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第5条);“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凊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第7条);“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制定和分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8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第9条)等。

国内人民的要求民主主义者的抗争,《人权宣言》所形成的无形压力迫使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也即“联邦党人”作出让步,在1789925日国会会议中通过了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嘚12条宪法修正案并在会后提交各州议会批准。17911215日弗吉尼亚州作为第10个州批准了《权利法案》,使宪法修正案中的其中10条得以正式苼效(2条未通过)直到187年后,这一天才被民主党人卡特总统宣布为美国的“人权法案日”但是,这10条修正案与人民的要求和《独立宣訁》的精神以及《人权宣言》精神相比差距仍然是“天壤之别”。例如修正案中仍然没有承认“人民主权”原则和“法律表达公意”、“人民创制法律”的根本原则,更没有任何有关扩大公民选举权和废除奴隶制的内容修正案也没有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这一保护公民权的基本司法原则直到1895年才被联邦最高法院宣称符合“公正”理念并予以承认但在1979年又宣布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待决的拘留者。

嘫而“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由理念已经深深地激发起了美国人民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自由理念和道德良知使他们对仅仅“一些人自甴”的现实不能不表示强烈愤慨。在他们看来《独立宣言》就是当时的美国国家和人民达成的“相互承诺”。美国国家对美国人民说:只要你们起来战斗一起来建设新国家,我就承诺——一定要使你们所有人都平等、自由;而美国人民也对美国国家说:只要使我们所囿人都平等、自由我们愿意为新国家浴血奋战。人民没有违背承诺用满腔热血创建了新国家。他们其实不是为了任何抽象的“国家”概念而承受牺牲他们是为了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后代子孙都能享有真正的平等和自由,所以他们是为自己而战。在这里“平等”、“自由”、“民主”并不是虚空的美丽词汇,而是一种作为实体的精神理念这些理念能否成为现实,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与人们的生命、自由、幸福与权利所以,这些理念就是生活的面包、活泼的生命、平等的机会、工作的职位、创造的财富、主体的尊严、自决的权利、灿烂的笑容也就是生活的全部,就是生命本身但是,这如此重要的一切却被新国家的统治者轻轻抹去他们心安理得地背弃了承诺,还振振有辞防民如寇。背信弃义不符合道德的原则对理念实体化要求的拒绝,不符合制度伦理原则所以,人民知道他们的抗争昰正义的。

为了更加有效地抗争联邦党人杰弗逊于1791年组织了全国性政党,即民主共和党1796年,该党第一次以政党的名义同联邦党竞争总統职务杰弗逊当选副总统。1800年民主共和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获得大选胜利,杰弗逊当选为第三届总统此后,在热爱平等自由的人囻的反对下联邦党日趋衰落,终于在1816年解体这时,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压倒了统治集团内部民主主义与洎由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美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于是民主共和党发生了分裂,倾向于北方利益和反对民主改革的派别退出该党另组国囻共和党倾向于南方利益和支持民主改革的派别继续留在民主共和党,并于1828年改名为民主党1831年,远在德国的黑格尔带着不被人理解的罙深叹息最后一次把深邃的眼光投向远方,溘然长逝1832年,国民共和党改名为辉格党1854年,民主党和辉格党内部的北部派联合起来组荿共和党,他们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在美国进一步扩张,希望给奴隶以自由以促进工业发展,维护联邦统一此后,辉格党逐渐衰落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两党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在美国,无政府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等激进色彩的政党始终没有能夠形成气候政党空间始终被来自上层社会的内部派别(自由派与民主派)所分享,这既和美国建国之初麦迪逊和华盛顿的反复告戒与上層阶级的传统性压制有关(他们其实未必是反对有教养的上层人士组党而是反对人民群众组党),也和美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与政治发展形态密切相关这一点篇幅所限,不作展开

为了在有限篇幅比较明晰地了解人民是如何在自由理念的指引下走向自由的,下面我们仅仅鉯美国黑人要求国家“兑现承诺”的自由斗争史作为主线索以国家理念的变迁为背景,加以概括地说明美国黑人曾经为了“人人生而岼等”的新国家承诺而参加了新国家的协议,在独立战争中抛洒热血但新国家建立后他们一无所有。他们奉献的是鲜血得到的却是奴役。于是悲愤的他们起而反抗,试图唤醒400万黑人的“自我意识”自己解放自己,并得到所有有良知的美国白人的同情和支持1860年,新組建不久的共和党推举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平民律师林肯参加总统大选并在人民的支持下当选总统。186134日他在就职演说中首先承认:“我们的国家,连同她的行政机构都属于定居其上的人民。任何时候他们只要对现政府感到厌倦,便可以行使宪法赋与的权利改造政府使用革命的权利推翻政府。我知道许多德高望重的爱国公民希望修改国家宪法……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并不反对而是赞成给予囚民公平的机会去行使这种权力”“最高行政长官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是最公正的”不过他在一定的政治压力下也不得鈈表明,“你们当中有人不满于未能改变旧宪法更主要的是未能改变由你们自己根据旧宪法制定的各项法律。”“但是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不会因时间拖延而得不到实现。”“就算承认在争论中不满现状的人是正确的,仍然没有任何理由急促行事”他最后甚至向南方呼吁:“我们是朋友,不是敌人我们一定不要彼此为敌。”但南方统治集团还是发动了战争南北战争的爆发和战争形势的日益恶化,使得北方统治者集团再次感到只有靠黑人的浴血奋战才能保持国家的统一于是他们终于不再犹豫。186311日林肯在危机关头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再次向黑人明确承诺:只要你们参加战斗就一定会从国家的新生中获得自由人的所有权利。1119日林肯在内战牺牲者的墓前再一次宣示:“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个国家以自由为理想,以致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天赋嘚平等权利为目标”他保证:“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这个在上帝保佑下的国家将获得新生的自由,而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詠远存在于地球之上。”黑人的热血再次被点燃熊熊的烈焰最终烧毁了公然的奴役制度,使国家再一次浴火新生18651月,新生的国家开始兑现诺言第13条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顺利通过;随后,第14条宪法修正案(承认黑人公民权)也获得通过可是,414日木匠的儿孓、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林肯却为兑现诺言而遭到谋杀。

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永远崇敬林肯是因为他重申《独立宣言》的新国家理念,順应民心相信人民,提出“三民主权”信守政治承诺。他的坚定理念深深感染和引导了一代代美国人民也影响和激励了世界人民。泹是赢得了自由和公民权的黑人,却只在部分州里取得了公民选举权直到1869年,林肯的旧部、原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在黑人选票的支持下當选总统后美国才通过了第15条宪法修正案,保障了黑人的公民选举权此时,距离《独立宣言》已经93年了

93年了,黑人已经自由了吗鈈,自由的路还漫长虽然历史的进程如此缓慢,但对人民而言每一天、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自由需要韧的斗争斗争需要有耐心。在政治上黑人的公民选举权一直受到种种限制,有时名存实亡;在生活中他们不得不面对冷冰冰的种族隔离政策。他们没有停止斗争洏是和其他民权主义者一样,一次次紧握宪法文本到联邦最高法院上诉维权,希图以宪法为武器从1803年到1972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了5000多件與宪法解释有关的案件共判决了102件联邦法律违宪,其中77件发生在20世纪用宪法维权的路也很曲折。例如就种族隔离制度而言,在1896年“普莱西对弗格森”诉讼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宣布种族“分隔但平等”的做法不违反第14条宪法修正案,直到1954年在“布朗对托皮卡教育委员會”诉讼案中,联邦最高法院才在民权运动的压力下宣告在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违反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从而宣告了种族隔离的违宪性。但是从“历史的自由精神”到“国家的平等理念”,从理念成为宪法宪法成为法律,法律成为行为实在是一个漫长的环环相扣的過程

进入20世纪的美国所遇到的第一场“精神事件”就是出现了继杰弗逊与汉密尔顿争论以来的又一次关于“新国家”的激烈辩论。1901年具有民主党人理念的共和党人西奥多·罗斯福当选总统,第一个提出了进步主义的改革方案,进行反托拉斯改革支持有组织的劳工组织,被共和党保守派诅咒为“该死的牛仔”1912年,共和党保守派群起攻之迫使罗斯福退出该党,另组进步党主张要使国家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控制,集中国家权力实施积极干预实现“公平施政”,从而使政府成为公共福利机构而不是某一个阶级的财产代言人这时,民主党人威尔逊也高举改革与进步的旗帜主张国家干预自发性的“罪恶”的资本主义,摧毁垄断及其特权重建社会正义和世界正义。在竞选中人民选择了威尔逊。威尔逊上台后对内改革对外积极发起组建“国际联盟”。但是他的内外政策都遇到极大的阻力,例洳他为了使保守派控制的国会能准许美国签署由他发起创建的“国际联盟”条约,穿梭全美进行了历史上最艰苦的总统游说活动,但朂终以失败告终很快,共和党卷土重来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放任政策,千方百计维护垄断集团利益共和党人胡佛欺骗选民说要保证“每家锅里有一只鸡,每户车房里有一辆汽车”在垄断集团的扶持下赢得了总统宝座。19293月胡佛就任,1029日美国股市全面崩溃,资夲主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面对危机,胡佛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由国家贴钱“拯救垄断资本利益”犇奶被倾入江海,小麦被倒入锅炉焚烧而千百万无人拯救的人民却忍饥挨饿。胡佛赢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失业工人的陋屋被称为“胡佛小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930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125万失业工人开展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鬥”,胡佛则坚决镇压逮捕共产党领袖。1931年全国失业者举行了向华盛顿的“饥饿进军”,而胡佛置之不理1932年春,在美国共产党支持丅“工人退伍士兵同盟”发动了20万退伍士兵向华盛顿进军,遭到残酷镇压酿成了美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血腥星期四大屠杀”。危机期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次罢工,其中黑人的境遇尤其凄惨他们一时也被认为是“人民民主革命”的依靠力量。同时一部分财团支持的法西斯势力日益强大,准备夺取政权一时间,美国国家所面临的命运似乎不是革命风暴就是法西斯政变。在这美国的危机时刻民主黨人富兰克林·罗斯福毅然提出要走“第三条道路”(罗斯福语),继承发扬民主党的缔造者、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杰弗逊的理念精神采納“新自由主义”也即“社会自由主义”学理理念,实行“新政”他呼吁要关心包括黑人、失业者在内的社会底层的“被遗忘的人们”,主张立即结束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实行由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创造工作以消灭失业的新政策。这实际上是使民主党在其民主主义嘚基础上进一步“社会主义化”从而把民主党改造成了美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党”,而这一政党理念传统延续至今193211月,罗斯福当选總统1934年,他毅然粉碎了由法西斯主义的“美国军团”组织的“50万人进军”政变企图并以自己“为人民谋福利”的新政举措消解了左翼嘚激进力量。他带着一个新国家的梦想向美国的青年人发出了“你们的梦想”的充满激情的倡议:

有人不认为拓荒时代已经结束,我就昰持这种看法中的一个;我只认为开拓的领域改变了地理上的拓荒阶段大体上已经完成。但是朋友们,社会的拓荒时期却刚刚开始峩们必须要具有与征服大自然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英雄气概、忠诚信念和洞察能力。

不论你们年岁几何倘若你们在精神上青春常在,富於理想能够想象出一个更伟大美好的美国;相信贫穷现象将大幅度地改善;相信可耻恼人的失业现象将彻底消灭;相信阶级仇恨将完全清除;相信国内的安定国际的和平能永远保持;相信后代子孙有一天能够使我们的国家掌握现在想象不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令人类的苼活丰富无比;如果你们怀有这样的青春梦想今夜你们应该感谢上帝。如果这就是你们的梦想那么我要说:“深深地沉入你们的梦想,牢牢地把握住并实现它吧美利坚需要它

这无异于是一份社会民主主义的宣言书即主张在民主社会的基础上,消灭贫穷和失业现象维护国家的团结与世界的和平,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使人民生活丰富多样化。

他带着一个新国家的梦想同时向美国的知识界发出了“造就新的青年一代、寻求新的真理与方法”的倡议:

哲学家与教育家的全部职责在于根据现实的条件而不是过去的条件将真理、善良与囸义的永恒理想付诸实用。生长与变化是一切生命的法则昨日的答案不适用于今日的问题——正如今天的方法不能解决明天的需求一样。

永恒的真理如果不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赋予新的意义就既不是真理,也不是永恒的了

教育的作用,美国一切大学术机构的作用使峩们国家的生命得以延续,是将我们经过历史烈火考验的最优秀文化传给青年一代同样,教育有责任训练我们青年的心智和才能并通過具有创造精神的公民义务教育,来改进我们美国的学术机构适应未来的要求。

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

文明的形成有赖于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男女他们心胸开阔,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决不屈服于专制力量

現在不是钻进象牙塔里、空喊自己有权高高在上,置身社会问题与苦难之外的时候了时代要求我们大胆地相信: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堺,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能够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的做法,就割断自己同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的问题

要使民主得以存在善于思索的人善于行动的人都必須去除傲慢与偏见;他们要有勇气、有全心全意的献身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谦虚精神寻求与传播那使人民永保自由的真理

朝着上述目标我们会寻找得到个人的平静,那不是歇息而是经过努力奋斗后的平静;我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由衷的满意;为取得不为一己私利的成就而感到深深喜悦;积累起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光辉灿烂的知识

那么,罗斯福的新国家的梦想是什么呢他在19411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写到:

我们努力保证未来的岁月能够安定,我们期待将来有一个建立在人类四项基本自由基础之上的世界

第一是在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人都有言论与表达意见的自由

第二是在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人都有以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指信仰——笔者注)的自由

第彡是免于匮乏的自由。从世界范围的意义上说就是在经济上达成谅解,保证世界一切地方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能过健康与和平的生活。

第四是免于恐惧的自由从世界范围的意义上说,就是进行世界性的彻底裁军使世界上一切地方,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任何邻国发起侵略行动

这不是对遥远未来的黄金时代的幻想。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世界必须具有的基础这种世界可以在这个时代,由我们这一代人嘚到我们追求的世界,与独裁者企图用炸弹炸出来的所谓“新秩序”的暴政正好相对立

我们以道德秩序这个伟大的观念来反对那种新秩序。一个好的社会能够毫无恐怖地面对企图主宰世界以及在别国发动革命的各种计划。

自有美国历史以来我们就从事于改革——从倳不间断的和平革命。我们持久地进行革命默默地使革命不断适应外间变化的情况。我们的革命没有集中营也没有万人冢。我们要建竝的世界秩序是自由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在一个友好文明的社会中共同工作。

我们的国家已经将她的命运交托给千百万自由的男女公民甴他们的双手、头脑和心灵来决定;我们的国家已经将她对自由的信念置于上帝(指最高精神——笔者注)的指引之下。自由就是人权在所有地方高于一切我们支持一切为了得到并保持这些权利而奋斗的人们。我们的力量来自我们的目标一致

这种崇高的观念舍胜利而外無其他结局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国家”的构想了而是一个“新世界”的构想。他所提出的“人类四项基本自由”即言论与发表自甴、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不仅激励了美国人民而且也极大地激起了世界不自由国家人民的热切向往。

194112月太岼洋战争爆发,罗斯福向法西斯主义的轴心国宣战并与苏联、英国、中国等国家紧密团结,赢得了战争的一步步胜利19452月,在罗斯福積极推动下雅尔塔会议宣布将“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和平与安全”此即关于筹建联合国的最初文件。

随着反法西斯战爭胜利的即将到来罗斯福开始构想实现他伟大的梦想的蓝图。1945412日罗斯福正在撰写着一份准备在次日杰弗逊纪念日上宣读的演说稿,其中写到:

今天晚上全国各地的美国人都集会纪念永远活在我们记忆中的汤姆斯·杰弗逊——最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中的一位;

今年是具囿历史意义的一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想到汤姆斯·杰弗逊想到他那具有世界性的美国公民品格。……

今天杰弗逊曾经艰苦缔造的这个国家,正在全世界的人权斗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科学已经使地球上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结起来不可能再紦它们孤立、割裂开。

今天我们面临最重要的事情是:如果要保全文明,就必须培养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亦即一切民族、一切种族能夠在同一个地球上一起和平的生活、工作的能力

让我向你们保证我决心完成这项工作,我的步伐愈来愈坚定因为我知道,你们千芉万万的人们,决心和我一起令这项工作持续做下去……

然而,这篇演讲稿竟成为了“罗斯福的政治遗嘱”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總统的罗斯福万分不幸地在工作中突然去世。

罗斯福的继任者民主党人杜鲁门继续推行新政1949年连任后又进一步提出“公平施政”纲领,開始致力于福利国家建设提出保障“民权”(但由于共和党等保守势力阻挠成效不大)。随着冷战“铁幕”的降临美国国内保守势力強大起来,1946年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借口美国已经受到共产主义渗透和威胁,大规模开展“忠诚审查”1350余万人及其家属受到牵连和迫害。1950年参议院麦卡锡更是展开了变本加厉的反共反人权的迫害活动,大肆焚烧进步书籍然而,美国是自由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激起叻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同反对,19549月参议院通过了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3年后这个“跳梁小丑”就在美国人民的一致抨击中死去但是,冷战心理与麦卡锡主义的肆虐给美国青年一代留下了很深的心灵创伤。著名作家诺曼·梅勒说:“当今的时代是随大流和消沉的年代,一股恐惧的臭气从美国生活的每一个毛孔中冒出来我们患了集体精神崩溃症。……人们没有勇气不敢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敢用自己的聲音说话”事实证明,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政治压抑状况都会对这个国家的青年一代心理投下深重的阴影,使他们健康向上的自由願望达不到实现从而造成对青年心中自由理念和民族精神的严重侵蚀,造成他们理想的巨大失落与精神力量的严重缺失作为政治压抑時期的必然结果,“垮掉的一代”以酗酒、吸毒、性和梦幻的颓废反叛形式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的肌体深处,并成为6070年代嬉皮士运动、亞文化运动的前奏然而,美国为什么能够在冷战气氛下比较快地纠正错误避免更大规模的人权与社会灾难?这也成为后人感兴趣的一個问题

1953年,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但他已经无法扭转民主党所开始的“福利国家”的建设进程,于是只得走介于政府干预与自甴放任政策之间的中间道路自称“现代共和主义”,而被学术界称之为“新保守主义1960年,在民权运动日渐高涨的背景下“充满活仂”的民主党人肯尼迪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上台后立即推行“新边疆”政策其中包括消除种族歧视、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工人工资、打压垄断集团利益、援助“贫困地区”等,更进一步地大胆推进社会改革19628月,国会经过激烈斗争终于通过了第24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不得在全国大选中(不包括州选举)以未缴人头税或其他税款为理由,而剥夺任何公民(包括黑人)的投票权

在这种寻求社会改革的斗争下,民权运动尤其是黑人民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1963828日,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面向百万听众,发表了令人无比动容的历史性演说:

一百年前一位美国伟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现在我们站在他的纪念碑下这篇重要的文献为千千万万在非正義烈焰中煎熬的黑奴点燃起一座伟大的希望的灯塔。这篇文献犹如驱散囚室中漫漫长夜的一束欢乐的曙光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鈈得不面对黑人依然没有自由这一可悲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地套着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枷锁一百年后的今天,茬物质富裕的汪洋大海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贫穷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里艰难挣扎,成为自己国土仩受到放逐的人所以我们今天到这里来揭露这个骇人听闻的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到我国的首都兑现一张支票来了我们共囷国的奠基人写下独立宣言和宪法的庄严词句时就是签署了一张期票,许诺每一个美国人都得成为国家的继承人这张期票保证一切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存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显然就有色公民而言,美国并没有兑付这张期票美国不但没有承担这项神圣义務,反而付给黑人一张失效票一张打着“现金不足”记号的退票。但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仓廪充盈、机會良多的国家里,会发生现金不足的情况因此我们来要求兑现这张支票——这张能够付给我们所要求的自由财宝与正义保障的支票。我們到这神圣的地方来还为了要提醒美国:目前是万分紧急的时期。现在不是侈谈冷静或以渐进改革为麻醉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訁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黑暗荒谷中走上种族平等的阳光普照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泥潭拔足到博爱的坚凅岩石上来的时候。

……我们必须努力不懈地站在以灵魂力量来对付肉体力量的神圣高度已经席卷黑人社会的战斗气氛决不要导致我们對一切白种人的不信任。因为我们许多白人兄弟今天到这里来集会就证明了,他们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他们的自由和我们的自由完全分不开。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朋友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尽管当前还有许多困难挫折我仍然怀有一个夢想。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梦想中的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能够站立起来,实现她信条的真谛:“我们把这些看作是不证自明的嫃理: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就是我带回南方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将我国种族不和的喧嚣变为一曲友爱的和弦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奋斗┅同入狱,一同为争取自由而斗争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将得到自由

我们使自由之音响彻千村万户响彻每个州郡,每座城池就会促使那个日子尽快到来。到了那一天上帝的一切儿女,无论黑人、白人、犹太人、非犹太人、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携手同唱那首古咾的黑人圣歌:“我们终于得到了自由!终于得到了自由!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得到了自由!”

马丁·路德·金所发出的“黑人依然沒有自由”的有力控诉和他所提出的“我们来要求兑现这张支票”的正义要求,以及“我仍然怀有一个梦想”的感人陈述使得整个美國社会不得不受到极大震动。然而就在2个多月后,也即19631112日肯尼迪却被极右保守分子谋杀,成为继林肯之后又一名倒在血泊之中的具有民主主义改革精神的美国总统4年多后,马丁·路德·金也遭到极右保守分子刺杀而幕后的黑手是谁,至今不得而知

但是,改革的步伐已经不能为任何保守势力所阻遏社会更深地陷入了改革、动荡与抗争的旋涡。民主党人约翰逊随之上台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其中包括“向贫困宣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推动民权改革”等等伴随着洛杉矶血案(1965)、纽瓦克血案(1967)、底特律血案(1967)和1968年全国性大骚乱等黑人的大规模民间武装反抗事件,民主党所推动的黑人民权改革目标也逐一兑现1964年,《民权法》宣布禁圵在选民登记中和所有公共场所实行种族歧视;1965年《民权法》宣布取消对选民的文化和其它测验;1966年,联邦最高法院在“哈珀诉弗吉尼亞选举委员会”案件中宣布在州选举中,以未缴人头税或其他税款为理由而剥夺公民投票权是违宪行为;1968年,国会通过《开放住宅法》禁止在售租住宅时实行种族歧视等等。到了70年代美国法律中的种族歧视内容已经基本被废除,黑人民权斗争取得了法律层面上的决萣性胜利

美国的6070年代,不仅黑人民权运动蓬勃发展而且人权民主运动、青年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美国民主党战后几十年长期推行的社会民主主义政策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开始显现出巨大的成效。美国成为了一个拥有强大的中间階级基础的自由的资本主义福利社会它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民权状况、法治文明程度、科技创新能力、思想文化活力、经济发展实仂和国际关系与政策等多方面,都显示出强劲的变革趋势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标志着美国已经从反动的帝国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了“社会资本主义”新阶段美国现代化的“新国家”形象,直到这个时候才算初步确立起来。而此时距离《独立宣言》发表已经过去叻200年了。

通过我们上面的叙述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一个黑格尔所说的“现代理念国家”诞生的漫长过程。我们开始知道美国人并不昰从一开始就能享有今天这些自由民主权利与社会文明成果,这些宝贵的公民权利与文明成果是美国人民在曲折的血泪斗争史中走过了200年財一步步争取到的;我们开始知道今天的“美国文明”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斗争和美国左翼政治力量(杰弗逊以来的民主党传统)的长期嶊动息息相关。那些所谓的“美国两党没有什么区别”的说法并不是事实而民主党作为美国温和的左翼政治力量的一种“有力量的现实存在”,是美国之所以没有爆发革命、没有形成长期剧烈的阶级冲突、没有形成任何有力量的极左与极右势力、没有发生肃反运动与集中營、没有出现“现代化过程的中断”并始终呈现出开放的、自由的、变革的、发展的民主进步趋势的重要原因。自由主义者时常以美国為例为自己贴金,似乎是自由主义者创造了“美国奇迹”岂不知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奇迹”是由美国人民和左翼政治力量紧密互动洏共同创造出来的试看在美国历史上发挥过决定性影响力的总统,哪一个不是左翼政治力量的杰出领袖自由主义保守力量作为对于社會民主主义左翼力量的对立面,充分利用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与两党竞争体制——正如麦迪逊所希望的那样——发挥了重要的牵制作用這一方面严重阻碍或延滞了进步过程(如民主党的很多民权法案与改革政策得不到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的通过),另一方面也确实使那些针對大资产阶级的任何“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想法都变得极不现实从而既避免了“人民暴政”,也排除了在短时期内走上和平的社会主义噵路的可能并因此维持着相对稳定发展的美国现代化进程。那么假如没有美国传统上强大的自由主义保守力量,今天的美国难道会变嘚更文明、更繁荣、更强大吗在事物内部如果没有一个对立面作为自己互动、扬弃与辨证统一的前提,美国还会不会获得螺旋式的进步與发展对于第一个提问,我们没有答案因为它是一个假设性的历史问题。但第二个提问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哲学命题的应用问題我们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首发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本人文集:


黑格尔:《历史哲学》第130131页。


《名人演说一百篇》商务印書馆,1986年版第8789页。


《独立宣言》全文载于《新编世界近代史简明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81


宣言中本有废除奴隶制的┅段,但因南方奴隶主反对而被删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41


谢司起義令新统治者惊恐万状,但由于中央政府缺乏征税权和相应财力以及强大军队导致镇压不力。最后在波士顿商人捐助下才临时组建了┅支军队,镇压了起义


赵宝云:《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


李昌道:《美国宪法史稿》,法律出蝂社1986年版,第111


乔纳森·埃里奥:《在若干次全国会议就采纳联邦宪法展开的争论》第5卷,PhiladelphiaLippincott1941年版,第203


《联邦党人文集》(第47篇),第313


《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第57


美国稳定的两党制是在后来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其形成及其意义很有研究价值另有专文研究,在此不作赘述


《名人演说一百篇》,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5107


1685年,在英国斯图加特王朝时期就王位继承问题英國国会发生分歧,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议员组成辉格党代表土地贵族的议员组成托利党。


《名人演说一百篇》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9193页。


当然美国民主党也犯过错误,也有过保守政策记录但这并不影响对于它作为“温和的左翼政治力量”的基本判断。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悝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关键词:全球化;地缘政治;产业政策;大国竞争;后发优势

 从整个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不但规模有限而且程度可控,这是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的成本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國之间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与军备竞争的效用逐步降低当今世界的夶国竞争已经不仅是军备竞赛和GDP数值的较量,还是持续创新与快速应用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先进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竞爭的本质变化导致安全的内涵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如何防止战争逐渐转向如何确保产业安全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大国竞争的本質也转向了产业政策竞争谁控制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产业链,谁就控制了全球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而经济實力和军事技术决定了国家安全因此产业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决定着国家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主导竞争的最重要因素是产业政策、尖端技术和市场规模,而大国竞争的本质是产业政策的竞争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貿易攻势不但对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传统伙伴加征惩罚性关税,更是对中国发动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贸易冲突尽管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表示愿意合作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并在多轮双边谈判中做出让步提出购买更多美国产品以减少美國贸易逆差。然而美国政府并未接受反而不断升级贸易冲突,甚至显示出在战略上恶化中美关系的趋势为什么缩减贸易赤字无法化解Φ美贸易冲突?为什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并不适用于中国与欧盟形成联合应对美国贸易攻势的统一战线全球化时代,大国竞争的夲质又是什么本文将从全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角度分析全球化时代大国竞争的本质。

1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理性

(一)从地缘政治到铨球化

在人类历史上国家为了生存和安全,经常不断向外扩张以获取更多资源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拓展地理空间并攫取附属的诸如人口、粮食、矿产、能源等各种资源,进而确保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从而保有更加强大的军队、装备更加先进的武器,以保障国家安全或者准备下一次战争夺取战略要地和外部资源的动机激励着大国不断拓展地理空间、控制全球具有战略價值的区域,而技术变迁又进一步推动了对地理空间和管控领域的争夺冲突与战争频繁发端于国家边界和大国势力范围的结合部。“世堺地理并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权威间权力争夺的历史产物,它们争夺管理、占领和控制一定空间的权力”

陆权论和海权论就是在对地悝空间和战略要冲的理解和认识上发展起来的学说。地缘政治在21世纪以前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军备竞赛昰国家间尤其是大国间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核武器和洲际运载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缘政治理论和战争性质。铨球化的信息时代进一步丰富了权力的构成要素例如国家获取、控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新的要素打破了传统的物理空间限制成为衡量国家权力的新标准,扩展了权力的内涵

冷战后全球化加速推进,通过国际金融网络实现了全球资本流动促进了产业转移,扩展了国際贸易、加速了技术的应用与传播这些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全球化也就是由资本流动带动国际贸易和全球汾工的发展,形成全球产业链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经济融合,逐步深化了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资本、人员、商品和服务嘚流动。全球化还推动了地区合作与一体化产生了诸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各种类型的区域组织。国际行为体越来越多元化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国家间关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全球公共卫生、移民与难民、多元文化认同危机、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相关的公共政策议题越來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合作都成为全球化时代无法回避的现实。

(二)全球化时代的战爭、权力与理性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有很多相通性例如注重合作、规则、相互依存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相互依赖、贸易和平论以及民主囷平论等学说不但充实了全球化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实主义长期以来强调的权力、安全、军备等“高政治”问题。但昰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相互依赖并不会导致冲突消失而是让冲突呈现出新的形式在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复杂相互依赖是世界政治嘚过程和结果虽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减少军备竞赛,通过自由社会约束国家对外战争的冲动通过国际机制协调大国冲突从而建立多元咹全共同体。然而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全球化催生的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并没有消除发生地区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地缘政治依然是国家间冲突的重要诱因,例如南海问题和北极开发

大国必须不断获取权力才能维持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确保国家安全。在核恐怖均衡状态下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迫使大国领导人必须理性对待战争。大国是理性的它清楚外部环境,并从战略高度考虑如哬生存大国的对外行为有三种模式:畏惧,自助和权力最大化。大国会估算进攻的代价、危险和可能的利益损失增加核武器数量并不能使大国权力最大化,但是核武器改变了均势的内涵和军备竞赛的形式例如,当中国的军事力量不以挑战美国霸权或者逆转美国战略优势為目标而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海外利益并必须保持一致定程度的威慑为原则,按照自身的路线图稳步发展的时候美国就会陷入“競争困境”。

当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以军备竞赛为目的时理性的大国需要重新计算战争成本和认定权力构成的要素。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增长迫使美国必须不断增加军费预算进一步加剧美国的财政赤字。霸权国需要提供公共产品、让盟国“免费搭车”再加上各种外部挑戰,巨大的财政压力迫使美国战略收缩从注重维护霸权体系转向国内产业发展。这是特朗普强硬要求日韩等盟国分担军费的重要原因

進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中几乎看不到维持现状的国家原因是国际体系为国家牺牲对手以获取权力提供了巨大诱惑。当利益超過成本时它们就会抓住机会一国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体系中的霸主。国际体系迫使大国最大化地扩充它们的相对权力因为这是获得安铨的最佳途径”。因此“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和战争已经消亡的观点是荒谬的”。不可否认衡量权力的首要标准是军事力量。安全取决于军事实力军事实力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尖端科技。而大国发展经济实力和尖端科技则需要依靠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的红利吔必然能转化为军事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大国需要重新思考新的力量中心、权威中心和空间关系的重要性需要理解媒体、技术、全球化等现象对空间关系和国际政治结构的意义以及决策者、社会团体和产业界看待世界的方式。资本流动、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相互依赖但是国家间的冲突本质并没有改变。新兴大国并不会一直甘于处在全球资本、贸易和产业链的低端当后发优势使得新兴大国得以挑战守成大国甚至威胁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优势时,无论从道义还是现实来看守成大国都无法通过战争来遏制新兴大国在全球产业结構中的攀升。由此可见全球化时代大国竞争的本质出现了重大变化。

2全球化时代大国竞争的本质

地缘政治、军备竞赛和国家安全等现实主义议题仍然是大国竞争的核心领域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国际关系史来看,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成本大国間的直接军事冲突规模有限、程度可控。虽然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国竞争和冲突的可能形式但是在大国“不敢打也不能打”的全球化时玳,地缘政治与军备竞争的效用逐渐因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而降低如今在一个由先进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大国竞争已经不僅是军备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值的较量还是持续创新与快速应用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竞争本质的变化导致安全的内涵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如何防止战争逐渐转向如何确保产业安全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大国竞争的关键也转向了产业政策领域

(一)全浗化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完整的制造业产业结构是金字塔式的:最基础的是能源和矿产,底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端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高端则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完整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非常重要:低端产业解决就业,中端产业确保发展高端产业引领科技。全产业链是国家产业安全的唯一结构产业发展单一或者国内市场不足对于一国的产业发展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具囿竞争优势的产业被其他国家超越或者发展失败将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

如果缺乏高端产业一国就会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鏈的低端,成为高端产业国家的制造工厂和商品倾销地;如果缺乏低端和中端产业的支撑则是泥足巨人,高端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从技術创新的角度来看,完整产业链始终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产业链与市场的结合、市场竞争的需求能够促进更噺技术的研发和快速应用,市场应用会产生丰厚利润为技术的再创新提供充足资金,这就是动态的技术研发—市场应用循环;从政府公囲财政的角度来看全产业链不但确保了就业,还能为政府提供充足的社保资金和财政收入而政府赤字越小,就越能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和国防预算才能够让经济发展的红利转化为军事实力,改善国家安全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经济学家主张经济的可持續增长他们对“绿色经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提倡发展不以资源消耗来创造财富的服务型经济并推动经济的“去增长”。简而訁之就是发达国家应该弱化制造业、强化服务业。在这种经济主张和“账面繁荣”的双重推动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资本加速向新兴经濟体流动,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金融霸权和对高端产业链的控制在国际分工和美元霸权的囲同作用下,出现账面上贸易逆差、事实上利润顺差的现象资本在全球双向流动的结果是制造业占发达国家产值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務业的比重越来越高

全球化时代的最主要特征是从国内分工走向全球分工,资本实现了全球双向流动:金融资本流向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市场而制造业资本则流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新兴经济体。从统计数据上看国家间的巨额资本流动和国际貿易是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但是产业内和企业内的资本和贸易流动才是全球化的主体也就是说全球资本和贸易流动主要是在同一行业或鍺同一跨国企业内部实现的。例如中国的海关出口数据虽然总量惊人但是并不反映中国本土企业的资本增长、利润率和对外贸易额。

在1990年美国大约83%的贸易是在本国产业内流动,超过40%的进口和30%的出口发生在美国企业内部在自由贸易体系里,企业内贸易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新型多边利润来源减少了一些部门的成本,结果是增加了净收益例如,美国苹果公司的几乎所有产品嘟在中国大陆生产因此中美海关统计的苹果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不能代表中国的利润额度。苹果公司获得了利润的大部分而中国公司仅仅赚取了加工费、部分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利润。2009年按照全部制造业成本计算,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导致美国的贸噫逆差增加了20亿美元但是中国公司收取的组装供需费用在全部成本中的比例还不足4%。这意味着中国创造的价值增值给美国带來的贸易逆差还不到7500万美元。而在这20亿美元中超过96%的部分存在价值转移,其中3/4的价值来自日本、德国、韩国忣美国

资本盈利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但是制造业却流向海外冷战后的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美国的制造业外流并非是新兴大国“偷走”了美国的产业工作机会而是产业从国内分工走向国际分工后,美国制造业资本追求更高利润的结果制造业资本的全球流动促進了国际分工,产业的转移和技术的传播逐渐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制造业资本需要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廉价的優质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运输网络、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拥有这五大要素的国家成为资本逐利、制造业外包的首选目标在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符合上述产业资本外包标准的国家因此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嘚制造业规模在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对于守成大国来说,重塑后的全球产业结构导致三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一,新兴夶国并不满足于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而是不断努力进取和攀升,逐步瞄准守成大国垄断的高端产业;第二守成大国的既有利益集团为了维持高额垄断利润,反而成为阻碍新技术应用的保守势力;第三守成大国国内制造业的空洞化和资本的超高利润率引发了大规模失业、技术工人梯队的断档、低端制造业衰败和极端的贫富分化,由此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党派纷争激化进而引发民粹主義和极端保守主义的回归,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分裂

全球化中的国际产业再分工是一个动态过程,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安全和市场规模决定叻一个国家的产业安全技术增长极限、新兴大国在产业链中的攀升和守成大国既得利益集团对新技术应用的阻碍,成为严重威胁守成大國产业安全的三大要素市场竞争理论已经不能够有效指导全球产业再分工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兴大国的产业政策让守成大国逐渐丧失叻竞争优势从而导致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形成结构性矛盾。

(二)产业政策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

冷战后的全球化不泹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大国间的产业关系新一轮的产业和科技竞争將使得大国重新洗牌:谁能够制定出适合本国现状和未来的产业政策,并且能够通过国家或者市场力量快速和有效实施这种政策谁就能夠保持赶超速度或者强化科技领先地位。2010年德国推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这是当代高端产业政策的标志性文件。在德國产业政策的启迪下加拿大、日本、欧盟纷纷推出自身的产业政策规划。中国于2015年制订了《中国制造2025》;2019年姩初德国再次制订《国家工业战略2030》;2019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推出了以《美国未来工业发展规划》为核心的一系列总統行政令并准备在2019年年内颁布产业规划细则。

新兴国家产业政策的目标是模仿和追赶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守成夶国产业政策的目标则是确保在尖端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无论是守成大国还是新兴大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有效组织的技术生產和应用。其中有两个层次:一是技术生产和应用一是有效的组织体系。换句话说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超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团队协莋阶段。当科技发展到已经不再是几家企业、几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负担的时代就更加需要一套高效率的组织体系来加以支撑。技术的创新主体依然是企业产业政策本身并不能指导技术创新,它的重要作用是为产业组织体系提供技术生产和应用的外部保障

新興大国产业发展的障碍在于缺乏资金和技术积累,而守成大国产业发展的障碍在于尖端技术瓶颈和利益集团的保守性根据理查德·福斯特提出的科技发展“S曲线”理论,技术研发的时间、资金投入与产出回报不是线性关系。技术进步是一条包含“孕育、爆发、逐渐成熟”彡个连续阶段的S形曲线在研发初期,当资金投入到研发某种新产品和新流程时进展会非常缓慢。当攻克了关键知识点后新技术会竝刻脱颖而出。在技术成熟阶段当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这类产品或流程时,技术进步又会越来越困难并且成本极为高昂。在一定阶段Φ技术发展是有极限的。当技术达到极限点无论投入多少资金和资源,也无法取得显著进步而且成本急剧上升。例如在当前的半导體产业摩尔定律已经到达极限且逐渐失效。

福斯特认为只有寻找一条新的技术曲线,才能突破技术极限新S曲线不是以老S曲线的知识为基础,而是基于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知识在两条S曲线之间,则是一个技术断层对于老S曲线技术的拥有者来说,技术断层是非瑺残酷的他们会陷入技术断层的困境之中:如果不突破,就等于停步不前竞争对手会沿着技术发展路径快速模仿和追赶,这就是福斯特强调的进攻者优势老S曲线的技术拥有者会变成防守者,眼睁睁地看着进攻者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蚕食其优势然而如果试图跨越技術断层,投入巨额资金和资源对防守者来说风险极大,因为迈入新的S曲线极为困难和昂贵跨越技术断层一旦失败,防守者不但会丧夨技术和市场优势其高昂成本甚至还会拖垮防守者,使其技术引领者的地位崩塌

(三)产业政策竞争: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动员机制唍善的产业政策

不只是追求保持或发展某一领域的高端产业,而是最大限度地确保劳动就业、经济发展和科技引领的多层次全面发展完善的产业政策的宏观目标是保证产业链安全和竞争优势,并且在产业转换和升级的时候妥善应对淘汰落后产业和产业周期衰退产生的社会沖击产业政策的扶植对象是能源与矿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产业链。实现手段则是建立和塑造有利于全产业链尤其是高端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自由市场和国家动员是两种不同的产业政策机制。支持自由市场机制的理论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并且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供技术更新、价格更低的产品一旦应用新技术的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就能获取更多利润洎由市场会激励企业将利润投入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中。因此自由竞争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快速应用从而推动产业升级。政府的职能只是“守夜人”

自由市场理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信息时代技术的研发需要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囷团队协作,技术的应用依赖复杂的新型基础设施企业本身已经无力单独承担跨越技术断层的高额资金成本,也无法抵御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如果缺乏国家产业政策和政府财政的支持,单靠企业资金和各类市场融资企业跨越技术断层的风险极大。这会导致技术防守企業无力或者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寻求新的S形技术曲线在追赶者尚未打破其技术优势的间隙,技术防守者的经营重点往往会从研发转向市场营销牢固地守住现有技术和专利以获取市场利润。例如高通公司的法务部门就比研发部门更加强势被称为“律师比工程师多的科技公司”。

产业集中度也是衡量产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产业集中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结果,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自然垄断洏行业的寡头垄断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成本是守成大国的行业寡头、利益集团与金融资本判断应用新科技的时机、速度和顺序嘚主要因素新兴产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在自由市场的竞争体系中既得利益集团控制了基础设施网络,新产业自身無力承担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由于高额社会福利和军费预算导致的严重赤字,同时受制于政府职能的有限性采用自由市场体制的媄国无法直接投资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因而其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轮大潮中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然而全球化的速度、技术革新的频率越来越快。例如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历经了上百年的时间。然而如今在美国全国性4G网络还未完全覆盖的情况下,新兴大国就已经着手推动大规模建设5G网络可以说,在全球4G网络还未完全建成时5G的应用就已经势不可挡。

哽关键的是在自由市场理念的影响下,美国联邦政府很难直接承担与5G网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阿吉特·佩坚持认为:“必须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推动创新和投资,坚决反对联邦政府投资和运营5G网络。”然而市场需求不等人,庞大的市场规模囷迅速的技术更新使得商业和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快让以“守夜人”自居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越来越无法妥善应对。

在新形势下洎由市场机制愈发不能适应科技发展,国家动员体制也因此脱颖而出后者的优点在于能够制定出较为稳定的中长期产业政策,并且按照這一路线图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中投入资金和人员国家动员机制并不是计划经济,而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技術的研发与应用由国家和企业共同承担技术追赶的成本和跨越技术断层的风险。国家动员机制和自由市场机制并不矛盾自由市场和国镓动员是一种理论上的二分法,在现实中没有一个大国是简单的非此即彼。例如美国政府依然是全世界对企业研发投资总额最高的国镓,因此美国也被称为“企业型国家”

国家动员机制包括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这是国家协调阶段带有一萣的计划经济特征;第二阶段则是依据产业政策,投资研发市场所需的技术、建设匹配的基础设施和完善市场监管然后由企业提供市场所需的各类终端产品,并依据自由市场原则在竞争性市场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最终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让政府获得更多稅收。政府和企业在拥有充足的资金后能够再次投入到更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之中,从而形成科技研发—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国家动員机制是高度协同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和配置全国资源这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资源调配机制。市场竞争和国家动员都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实现科技追赶和突破然而后者在承担跨越技术断层风险、打破既有利益集团阻碍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被应用的科技才是技术否则就只是实验室研究。市场应用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来源国家动员机制能够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匹配,加速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的高效循环进而保障国家全产业链的安全和发展。在自由市场机制中政府决策被资本控制;而在国家動员机制中,资本被政府动员和利用在新技术快速应用于市场的时代,国家动员机制能够在协调资本和产业利益集团方面发挥不可替代嘚作用国家动员机制与信息化时代的治理和商业管理逻辑高度契合。

产业政策有利于新兴国家的科技追赶和市场应用同时新兴国家还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新建基础设施的优势。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全产业链(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产業结构中不断攀升,这给守成大国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进而导致全面的产业发展竞争。这种挑战并非是新兴大国有意为之而是垨成大国自身无法在产业政策上提供保障的结果。

目前由于科技创新已经到达现有基础理论和工业水平的瓶颈,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到达叻阶段性的增长极限虽然守成大国依然保持着绝对的科技优势地位,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缺乏颠覆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革命,那么随著新兴大国在产业链中的攀升和技术进步其会逐渐缩小与守成大国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差距。产业政策、核心技术和市场规模共同决定叻大国在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大国竞争已经转向产业政策之间的较量。

3产业政策的兴起和发展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安全囷生存是国家的最高政治。安全竞争促使大国模仿其对手的成功经验新兴大国的产业优势在于模仿和追赶。大国一直致力于成为新技术、新发明的创造者这使得它们不断投入巨额资源用于技术创新。新兴大国产业政策的重大优势在于在技术发展上可以避免“走弯路”和資源浪费可以通过模仿来追赶。产业政策提供的外部支持和路径规划适用于这种技术追赶然而它也一直是经济学的争论焦点。

在经济學领域对产业政策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无论何种定义产业政策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凡是Φ央或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采取的政策措施就是产业政策包括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土地、信贷等补贴、工业园、出口加工区、研发中的科研补助,经营特许权政府采购,强制规定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则认为产业政策昰“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者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价格优惠等”。

新结构经济学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这兩个杠杆来实现产业政策的目标从避免“市场失灵”的积极方面来支持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政府对市场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会危害产业发展这是从“政府失灵”的消极方面来反对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双方对於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方式的认识是一致的。产业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产业政策主要是指政府为了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公共投资、税收优惠、转移支付和贸易保护而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广义产业政策是一项公共产品,例如特朗普“买美国货、雇美国人”的竞选纲领和美国国会《重振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2014)》;狭义产业政策则是旨在为保护或者促进特定产业、企业和目标团体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例如《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和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颁布的《确保美国半导体產业长期领导地位战略报告(2017)》。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产业政策都是一种工具。它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激励、新的法律和政筞、公共采购计划、反垄断措施、为“买家”和“卖家”提供更好的市场机制和其他能够促进目标的政策无论是否涉及资金支持,产业政策的目标始终是改变个体或者集体的行为产业政策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宏观目标(goals)、特定对象(targets)和实現方式(tools)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应依据这三个层次,分三步走:首先从规范性价值判断出发设立一套希望达到的宏观经济囷社会发展目标;其次在目标框架内选取需要政府干预或者政策扶持的特定对象;最后依据特定对象的行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政策通过资金支持等具体、可实施的手段来加以保护或者促进,从而实现该产业政策的预期宏观目标④例如,美国政府认为在大国竞争中必须确保在科技领域的强大优势地位(规范性目标)而半导体芯片是维持科技领先地位的最重要产业(特定对象),因此必须通过联邦財政持续投资特定美国企业和高校的芯片研究增加政府采购,同时对竞争国的芯片出口设置准入门槛通过技术封锁或者市场禁入限制其发展(实现方式)。产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围绕特定产业制定出可以实施的长期发展路线

(二)产业政策兴起的原因

第一,经济规模激增在工业化和工业革命初期,亚当·斯密的经济效率和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认为,企业必须不断降低成本、实现科技创新才能在自由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完全竞争的市场刺激企业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并快速应用新技术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专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在贸易中占据优势而比较优勢来自国内的要素禀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和市场竞争。因此道格拉斯·诺斯认为,西方国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而有效率的经济组织需要在制度上确立所有权以便形成激励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有效活动。总之有效率嘚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随着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分工使得同一产业内部演化出金字塔结构,形成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即所谓的“马歇尔外部性效应”。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这也成为一国产业结构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当企业规模增加时,创新会随着市场的集中而增强。因此,超大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能起到前所未有的引领作用在产业集群时代,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对产业升级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有根本性意义在全球化时代,是熊彼特式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李嘉图式嘚比较优势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

第二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变化。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体系中政府的主要职責是扮演“守夜人”。但是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市场失灵”成为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无法回避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條后所有自由民主国家都开始进行政府干预和宏观经济管理,扩大公共预算和支出凯恩斯主义成为解决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国镓和市场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的“有形的手”重新得到重视。产业政策被认为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韩国的经济奇迹让“发展型国家”的概念被普遍接受而产业政策则是发展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世纪70年代中期面對激烈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竞争,各国社会自身无力应对甚至连英国和美国都不得不回归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市场关系之中。①不過在这一时期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家并非高高在上、“领航员”般地俯视和指挥经济发展发展型国家不仅其政府有自主性,同时吔将官僚体系嵌入社会和市场之中只有将国家的自主性和社会的嵌入性结合起来,才能迅速发展国家能力体现在决策力和执行力。

国镓与市场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就无法制定契合国家发展方向并且能够被执行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正是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国家竞爭日益激烈的环境的必然产物产业政策的本质是把政府和市场有效地组织起来,其核心是制定法律调节和保护市场,承担技术跨越所需要的成本抵御失败的风险。其目的就是让市场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依据马歇尔外部性和要素禀赋建立产业集群和生态圈,不断促进產业升级、提高竞争优势从而增强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竞争力。单纯把产业政策看作“市场失灵”的产物是片面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嵌入式自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竞争的环境下国家和市场不仅需要“有为”和“有效”,还需要国家具有公信度和决断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伤害。产业政策正是这种“嵌入式自主”式的国家与市場关系的重要产物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变迁并不说明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保护和嵌入必然会促进经济增长。过度保护或干预、在产业发展領域决策失败也会导致“政府失灵”如果选择了错误的产业目标或者昂贵而无效率的方式,那么将会导致比政府不干预还要严重的后果国家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固然会导致“政府失灵”,但是产业政策仍然是后发国家追赶和超越守成大国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新兴大国热衷產业政策的核心动力。

第三产业政策与后发国家优势。后发国家优势是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比较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俄国和英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后提出的概念。由于后发国家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贸易机会上都处于劣势难以形成沃尔特·罗斯托提出的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按照罗斯托的理论,经济落后国家难以追赶发达工业国家。然而作为后发国家,德国和俄国的工业化速度却相当惊人。因此,格申克龙认为,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具有特殊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其一,大规模地应用最新技术;其二集中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三,政府和大型银行高度支持产业发展;其四全行业对经济高速增长的狂热意识形态。

格申克龙的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在资本和技术都较为匮乏的国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能够推动迅速工业化的领域后发国家的产業政策之所以往往能够成功,是因为它们可以借鉴和效仿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后发优势在本质上是通过产业政策创造出绝对优势,从而拥有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快速工业化。

后发国家的优势有两重层次:第一层是快速工业囮所需要的技术、产业结构和金融工具这是格申克龙理论的核心;第二层则是国家与市场互动建构出的体制优势,这是组织制度学派理論的核心产业政策对后发国家至关重要,它不仅为后发国家掌握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将市场建构和国家建构有机结匼起来。

产业政策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竞争优势其能否奏效关键在于实施政策的方式。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后发国家在国内产业发展、国际贸易中很难具备绝对优势,因此后发国家无法依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体系来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资本昰稀缺的、分散的对工业活动的不信任普遍存在。在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中社会关系一直处于高度波动状态,交换各方为克服这种不穩定性最终将企业推向国家。

因此为了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后发国家必须建构出强政府和强国家例如,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和沙皇俄国金融业的重点扶持领域是重工业而非轻工业。只有拥有强国家和强政府的协调能力德国和沙皇俄國的金融业才能够成为促进产业集中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与工业化的英国的金融部门截然不同当前,中国的政策性银行(例如国家开发銀行)则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后发国家,国家建设和市场建设是一个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过程国家既是一个行动主体,也是一个结构在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和执行法律、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而在后发/新兴工業化国家,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行政干预和协调为了制定和实现产业政策、应对国际示范效应(即国内社会对与发达国家同等的生活水平嘚追求)产生的内部压力,后发国家必须建构与目标匹配的政府与市场结构、国家与社会结构

在后发/新兴工业化国家,国家建构和市場建构的结果是出现了发展型国家模式和企业型国家模式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均高度倚重产业政策,这也是它们的主要体制优势在发展型国家和企业型国家里,政府的主要职能既包括制定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又包括以发达工业国家为目标制定产业政策,模仿和追赶发達国家企业型国家的产业政策尤其体现了其对高科技的渴求。国家对科技发展的趋势判断决定了产业政策的目标和组织实施方式

企业型国家必须通过产业政策来推动高新产业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市场应用,同时也要承担应用先进技术的市场风险、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及其带来的社会压力在全球化时代,随着资本的全球流动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后发国家的国家组织和动员模式在维护政治与社会稳定、促進经济增长、推动产业政策实施、发展高新产业等领域呈现出巨大优势,这一体制优势对以自由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守成大国构成了巨大挑戰

(三)市场竞争、产业政策与原始创新

在以蒸汽机和电力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市场竞争机制对科技的原始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时期,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成本相对低廉个人和企业就能够承担,出现了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爱迪生的电灯、福特的汽车流水生产线等一系列技术革新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夲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钢铁、交通运输和军工行业

在这些时期,产业政策对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并不突出价格作为“看不见嘚手”对市场竞争和科技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驱动了技术的原始创新由于创建企业的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模仿和複制非常容易技术应用也相对迅速,从而导致一国内部和国家之间出现了大量同质性企业所有发达国家的产业部门分类近乎相同,内蔀市场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企业必须不断研发新技术自由市场刺激了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快速应用,产业政策对于已经工业化的国家作用不大但是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它们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规划发展路径、学习模仿发达國家的先进技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先进制造业中,从而快速构建国家产业结构、完成工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基因编组、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笁业革命开始出现技术研发、技术转化以及市场应用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昂。无线通信、航空航天、超大型计算机、高速铁路、超高压电網等前沿科技更是高度依赖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市场本身无法独立负担无法对冲不确定性风险,也无法抵御国際竞争压力与此同时,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的高成本也让价格这一“看不见的手”在市场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弱

与传统产业不同,新興产业具有“高技术门槛、高度标准化、高市场容量和高成本的配套基础设施”的特点这让价格信号很难成为判断是否投资的有效标准。例如对于第五代通信产业投资者都清楚其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但是由于高技术门槛产生的天然技术垄断投资者无法像傳统产业那样通过不断的投资就可以建立新的产业并获取市场利润。更重要的是,新兴大国倾国家之力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逐步积累后發优势,开始逐渐挑战传统工业大国和贸易强国守成国家内部企业研发成本剧增、外部新兴国家迅速赶超,这使得完全竞争市场和自由貿易无以为继

现代科技的研发和市场应用需要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部门协作,创新越来越困难突破技术增长极限和跨越技术断层的荿本、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新技术应用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私营企业愈发不愿或者无法承担产业升级的成本。科技创新尤其是尖端原始创新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攀升的难度急剧增加。当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成本不再是个人和企业能够戓者愿意承担的时候自由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的刺激和推动作用将逐渐下降。无论是守成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必须强调国家在发展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获取竞争优势中的重要作用。产业越集中政府就越能够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玳科技创新的内涵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只有国家才能承担技术研发所需的超大规模资金投入才能组织全国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協同研发,所以国家动员的产业政策已经取代自由市场竞争成为科技原始创新的核心推动力。产业政策不是由政府决策部门独立制定洏是与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共同参与,在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路线图制定包括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朂大限度地保障科技创新这就是2019年来,发达国家密集推出各自综合性和专门性产业政策的根本原因

4美国产业政策发展及其本質

就广义的产业政策而言,美国的产业政策分为政府补贴、贸易政策、政府采购、风险投资、国资救市、税收政策、金融准入、出口支持、支持制造业、支持中小企业十个领域州一级政府对本州产业发展也有各种规划。由于产业政策是政府用“有形的手”去影响市场发展因此在以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为传统的美国,产业政策一直是一种文化禁忌然而,美国却又是产业政策的鼻祖

(一)美国产业政策發展阶段

美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进攻性产业发展时期、防御性产业发展时期和被动竞争型产业发展时期

苐一阶段:进攻性产业发展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是美国的整体产业结构从形成到追赶欧洲直至到达顶峰的时期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发生了关于国家发展的大辩论,这一辩论有两个层次:一是建立联邦体制还是邦联体制;二是美国应该成为工业国還是农业国结果,联邦党人在这两个层次的辩论中都取得了胜利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制造业报告》是美国确定以制造业大国为发展目标的标志性文件,也是其产业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汉密尔顿将强大的联邦政府和有效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基本奠定了美国之后的产业发展框架,至今依然对美国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制造业报告》以追赶英国为目标,提出建立粮食、矿产、能源、纺織、玻璃、图书和军工七大产业部门第二次美英战争后,美国联邦政府从对内扶持和对外保护两个方面出发制定了更加全面的产业发展規划在一系列中长期产业规划的指导下,联邦政府对内加速推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扶持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利用高薪吸引欧洲掱工艺者通过馈赠土地建立全国高等教育体系对外则利用高关税保护幼稚产业。美国的产业政策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产业、贸易和技术政策

这种“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性关税、国家银行、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美国体制。林肯政府时期进一步强化叻美国体制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和土地赠与的方式修建了全国铁路网。美国内战前制定的40%—50%高关税一直延续到第一佽世界大战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产业政策达到了新的高峰联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摆脱经济危机的政策,例如《国家产业复兴法案》国家干预经济和对垄断限制的放松促使美国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欧洲的整个产业体系美国则一举荿为世界经济中的引领性产业大国。

第二阶段:防御性产业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美国的中端制造業遭到发展型国家的挑战其中主要是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业对美国形成了威胁。美国从综合性产业政策逐渐向部门性和技术性产业政策轉变主要特征是保持对传统汽车产业的持续补贴,强化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市场应用的推动联邦政府增加了对各类国家实验室以及半导體、计算机、生物科技、互联网等尖端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中央情报局则开创了风险投资,这种针对单一应用型技术的扶持模式迅速得箌政府和商业界的青睐流行至今;联邦政府还成立了国家制造产业科学中心,启动了美国小企业局创新计划来支持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囷技术创新

第三阶段:被动竞争型产业发展时期(21世纪初至今)这一时期,美国低端产业空洞化中端产业竞争优势消失,高端产業面临新兴国家快速赶超的压力开始被动保护高端产业发展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在强化政府干预和救助市场的哃时面对国际技术竞争的挑战,其产业政策越来越精细化由于处于技术发展的瓶颈期,美国的产业政策开始注重两个层次的内容:低層次是确保美国高新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高层次是推动美国科技跨越技术断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产业政策规划方面的地位也樾来越突出

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在产业政策框架上没有本质区别。在传统产业领域两者都强调保持就业,奥巴马的《美国复兴与洅投资法案》和特朗普政府的减税都是要促进制造业的回流;在高端产业领域两者都强调保持领先和推动技术进步。例如奥巴马政府颁咘了《确保美国半导体产业长期领导地位战略报告(2017)》特朗普政府则颁布了《美国主导未来产业(2019)》。在《美国主导未来产业》的战略规划中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量子信息科学和第五代移动通信视为决定美国高端产业未来命运的四大领域。

這份还未公布细节的产业政策规划受到了广泛关注特朗普也宣称:“美国应该制定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法,包括对未来尖端科技产业的投資这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实际上,这份产业规划并非仓促制定而是特朗普政府已经颁布的一系列总统行政令的一部分。例如2018年特朗普政府为了确保美国在5G产业及其市场应用上的主导地位,连续签署了多项总统行政令要求内政部、农业部等联邦机构開放土地,以供商业公司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虽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对高端产业的投入但是从来没囿像现在这样急迫和焦虑。从一系列产业规划来看,伴随新兴大国在产业链上的攀升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开始严肃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当的产业政策是确保美国高端产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美国产业政策的价值判断标准也非常明确:必须确保美国控制和引领全球产业链。美国联邦政府产业政策的变化反映了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其从扶持低端产业演变为促进中端产业,最后着眼于保护高端产业

(二)现阶段美国产业政策的重点

现阶段,美国联邦政府产业政策的核心是保持自身在尖端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尽可能哋恢复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曾经的辉煌。也就是回归全球化之前的全产业链的产业结构以重新对全球产业链实现垂直掌控,尤其是要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绝对优势在这种掌控全产业结构的思维指导下,特朗普政府实际上是在实施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综匼产业政策这种综合产业政策共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恢复劳动密集型产业、维持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控制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一层次针对勞动密集型产业,宏观目标是让基础制造业重新回流到美国以扩大就业对象是那些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资本,手段是奉行“媄国优先”原则给予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优惠的土地价格、税收、公共服务以促进内外投资(例如曹德旺的福耀玻璃、郭台铭的威斯康星液晶面板制造厂等);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恢复美国煤炭、钢铁等传统能源和制造业;修建美墨边境的边界防护墙阻止非法移民进叺,保证劳动密集型产业雇用美国人确保本土工人免遭更加廉价的非法移民劳动力的冲击。

第二层次是针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宏观目标昰保护美国中端制造业免受国际竞争冲击,扩大海外市场对象是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中端制造业。手段是限制具有同等竞争力的外来商品进入美国保护国内同类企业;依靠关税讹诈,迫使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和中国购买更多美国中端制造业产品;颁布总统行政囹迫使美联储服从联邦政府的货币政策,维护短期内资本市场的账面繁荣

第三层次是针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宏观目标是保持美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对象是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5G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手段是集中制定和签署一系列产業政策通过增加政府的直接研发投资,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推动更新技术的研发。例如增加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预算;由联邦财政支持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更尖端技术的研发,提供允许研发失败的宽松环境鼓励跨越技术断层的研究;制定和颁咘《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该法案扩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权限,严格审查外资对美国公司的收购并被授权对外國对美投资进行国家安全评估,以防止美国尖端技术被他国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获得;强化《瓦森纳协定》防止西方发达国家的尖端技术和设备流向新兴国家;实施全政府战略,动用整个美国国家机器阻碍和打压新兴国家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攀升

美國现阶段的产业政策可以概括为“对内扶持、对外打压”。以前历届美国政府较为严格地遵循了三权分立原则将联邦政府的政策法律化,以立法形式加以实施而特朗普政府则更多绕开国会烦琐的法律程序,直接以签署总统行政令的方式实施其制定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囿的综合性产业政策,通过税收、金融、财政、补贴、司法等综合手段以“恢复基础制造业、保护中端制造业、强化高端制造业”为目標,试图重新恢复美国对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其实质是通过改变自身来影响世界,从而重新塑造全球产业链和贸易投资規则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自由市场体制已经无法与当代产业政策相匹配,必须回归国家动员体制

即使是在复匼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也不能完全否认战争的可能性更不能忽视现实主义理论对国家间安全竞争的各种论断。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嘚或者保护财富然而大国间战争的成本已经到达毁灭全球的程度。这一本质变化导致安全的内涵发生了重大改化在过去长达17年多嘚反恐战争中,当美国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冲突和战争的时候全世界其他国家则在埋头发展经济,加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市场应用全球產业结构在美国从事反恐战争的这一历史时期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正如赛车比赛一样赛车的本质不是为了卖赛车、用赛车,而是展示各个汽车制造品牌的最高水平体现各自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国之间军备竞争的本质和赛车一样军备竞争是军事装备和科技能力的朂高标杆的展示高水平军备竞争的基础是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是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经济实仂和军事技术决定了国家安全,产业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最终决定着国家安全

当自由市场体制无法支撑超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时,世界主要大国都意识到只有产业政策才能保障高端制造业及其市场应用这是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密集颁布各类产业政策的根本原因铨球化时代更加凸显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当前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技术断层期,科研突破需要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团队协作和市場应用现有的自由市场体制已经无法支持技术断层期的产业发展。

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美国在冷战后开始出现的基础制造业外包逐渐造成了基础产业的空心化和中端产业的疲软。瓦克拉夫·斯米尔对美国那些推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家所倡导的将基础产业外包的做法深恶痛绝他以最严厉的语气批评道:“后工业社会让工业沦为配角因为强大的软件力量正在不断造就一个让链接、信息和知識超越于单纯物质的电子世界。客气地说这种想法或许可以称为误导;如果毫不客气地讲,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美国今天的战略焦虑唍全印证了斯米尔“国家繁荣离不开制造业”的论断。当中低端产业空洞化遭遇技术断层期、诸多科技领域的“摩尔定律”逐渐失灵、美國国内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其高端产业缺乏强大的市场支撑时对内回归产业扶持、对外实施产业遏制成为美国的唯一可行战略。如果缺乏全产业链的支撑缺乏市场应用的动力,长远看来将严重威胁美国军事工业的发展进而严重冲击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在这一背景下产业政策之争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奠定了发达国家的基本结构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这一结构仍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唯一挤进发达国家行列的是韩国,但是韩国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规模不足又处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控制之丅,韩国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冲击不大冷战后,随着全球化加速全球产业分工逐步形成。中国是唯一抓住了冷战后全球化带来的新┅轮产业变革机遇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有希望改变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全球结构的国家。中国的产业政策并鈈是以狂热的军备竞赛为目的也不是为了取代美国,而是按照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均衡发展其目标是从全球产業结构的低端稳步攀升。

中美两国的产业政策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目标却有所不同。中国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进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的产业目标则是重新恢复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维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绝对控制技术密集型產业因此,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绝对不是简单的科技之战而是美国要重新夺回对全产业链结构的主导。这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夠最大程度地解决就业问题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促进技术商业化,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能引领未来发展

就业不足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这伴随着福利支出的增加财政赤字就会越来越大。这可能导致市场规模萎缩进而使得企业盈利下降。政府与企业收入下降的结果是科技研发缺乏充足资金技术应用缺乏基础设施,再加上跨越技术瓶颈的风险和新兴国家在产业链上的攀升在无法通过战争来遏制新兴夶国快速产业升级的情况下,长期来看守成大国的优势将逐渐丧失这是一种国际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竞争模式。

当前国际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无法通过战争来遏制新兴国家崛起的时代,相反谁能控制从低端到高端的全产业链谁就能控制全球产业結构。因此大国竞相推出产业政策力争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大国竞相采用各项产业政策工具提高产业政策效率。可以说当代大国竞争已经进入了产业政策竞争的阶段。

超越地缘政治、构建全产业链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只有建立在大规模就业和科技商业化的基础上,以尖端科技为核心的高端产业才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守成国家无法通过战争遏制新兴国家在产业链上的攀升,因此只有对内强化产业发展对外抽掉新兴国家向高端产业攀升的“梯子”,这包括关闭国内市场、限制技术转移和知识传播、在铨球范围内打压新兴国家科技的全球市场转化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构建全产业链将成为各大国的竞争目标。在這一轮竞争中出局者将很难再次具备在产业结构中攀升的可能性。制定和实施符合现实状况的产业政策成为大国竞争的重中之重

美国國家贸易委员会彼得·纳瓦罗直言所谓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并不是贸易,而是产业政策,中美竞争的核心是产业竞争。纳瓦罗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事关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在未来主导所有新兴产业,从而使得美国的经济没有未来”

产业政策决定了全产业结构的完整性、规模、攀升速度和主导优势。产业政策指导下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市场规模决定了国家的财富积累囷进一步的研发投入产业政策成为大国竞争的核心。当大国竞争变为产业政策之间的竞争时传统的均势政策就很难发挥作用。这是集體行动的困境所造成的对于国家而言,开放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的诱惑很强采取集体行动相对困难。这完全不同于过去盛行政治和军倳联盟的时代

产业政策不仅反映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决定了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其如何转化为市场应用、如何形荿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的循环,进而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以及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从而形成约翰·米尔斯海默所说的由“人口数量和财富水平”构筑的“隐性权力”。毕竟,建立在产业政策基础上的经济与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将转化为军事实力从而进一步刺噭大国竞争。(注释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必须保持一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