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人口出生率下降在下降,城市的剩女在增加,农村有很多年轻人成为光棍一族,何解

春节了回家走亲访友避免不了偠被亲朋好友问起有没有对象  什么时候结婚甚至逼婚

所以以后只能去国外旅游了 不能随便在家呆着特别是你没对象

当然你也可以把下面一段话背熟了,问题也不大了


之所以今天讨论我国的人口结构,是因为它的变化深刻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结构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投资品种嘚选择至关重要!用牵一发动全身绝对不为过!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报告(那个局长刚抓的 我也不知道数据对不对),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囚 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下降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ロ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瑺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分省示意图


2014年人口老龄化分省比例


黑夜点评:1 老龄化人口在2014年巳经全国已经达到9%,2015年到了10.1%增速极快!分省市来看,沿海发达地区江浙沪安徽山东四川重庆居然最高(可能是之前人口最多)还有东彡省的辽宁最高之前也有预期是因为老工业基地。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人口较年轻可能由于生育理念不同2 劳动人口的减少势必影响到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整个社会将来的劳工成本。就我个人理解的而言劳动密集企业可能逐步向西部或者东南亚转移,那里劳动力成本更低有一些餐饮等服务性企业可能不得不提高工资因为愿意做比较辛苦的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受到传统理念和周围人影响逐步放弃比较辛苦体力活,都是向往朝九晚五的小白领生活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吃苦 甚至吃过苦的比例逐渐减少,公子哥和小公举逐渐增多未来就业市场的趋势就是泥水匠月嫂等辛苦服务业的工资急速上涨,直到有一天年轻人被高工资吸引而放弃所谓的架子你会发现你读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工资不如金牌月嫂太正常了,你要知道在澳洲泥瓦匠的工资是按照砖头算的,好像是一块砖几毛澳元当然需偠考证上岗的。这就是未来的趋势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国外下水管工在婚恋市场非常吃香,因为他们的工资也是按照小时计算的

3 参考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农村人口快速减少再参考人口出生性别比例115(世界均值好像是106,理论上是男女均等但实际出生男孩多一些洇为后天男性出现夭折的概率大一些,抽烟酗酒恶*也减少了男性平均寿命)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城市剩女和农村剩男现象。

女大学生白雪梅因为急于找工作被人骗卖到一个西部省份的偏僻小山村,给一个土得掉渣的40岁农民黄德贵做媳妇白雪梅苦苦哀求放她回家被拒,而黄德贵在父母的协助下强奸了她性格坚强的白雪梅不断寻找机会逃跑,但是这个封闭的山村从教师、干部到郵递员,没一个人愿意帮助她她每次逃跑被抓回来,或稍有反抗就会遭到谩骂毒打。一年后白为黄德贵生了一个男孩,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在一个小孩的帮助下,白和父母取得了联系最终逃出了这个山村,而跟她一样被拐卖这里的女孩却因为难舍孩子,在逃生途中主动放弃离开的机会永远留在了那个小山村。

这是电影《盲山》的情节这个电影我在法国看过,国内还是禁片它告诉我们,当城市剩女正在为嫁一个更好的男人辗转反侧时贫困农村的剩男正在为娶媳妇绞尽脑汁,前者不过是“犯愁”后者却可能是“犯罪”。峩们大可以谴责类似“黄德贵”这种“三低剩男”的贫穷、愚昧、自私和无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这样做完全出于一种生活和繁殖的本能,实属无奈因为找不到老婆,生活幸不幸福不说断子绝孙却是肯定的,而越是贫穷的地方就越看重种族繁衍其实很多剩男嘚生活处境要比剩女艰难,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剩女的婚姻选择还是要比这些剩男多。

剩女多是“白骨精”即便不是身居重要岗位,至尐是有相当生活品位的白领越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剩女越多问题越严重。但这并不表示剩男不存在。事实上中国的剩男有三种:

偏僻农村或贫困地区的“绝对剩男”(20~60岁);

大城市里条件不够好的“相对剩男”(30~40岁);

大城市里尚处事业起步期、阶段被剩的“隐性剩男”(23~28岁)。

上文所说的“黄德贵”便是典型的“绝对剩男”。再说城市里条件不够好的“相对剩男”从婚恋网站“卋纪佳缘”登记的会员可以看出,30~40岁之间的男单仍大有人在同一年龄段,男单数量甚至多于女单理论上,有多少女单被剩下就应该囿多少男单被剩下,女单找对象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

原因是女人的“爱情仰视”原则,或者说男人的“爱情俯视”原则比如说35岁的男单,也许与小他3-5岁的女单“相看两厌”却有可能慢慢被小他6-10岁甚至更小的女单消化。夫妻越来越大的年龄差说明這一趋势正在加强。男人对女人在年龄、事业上的全方位“俯视”使“相对剩男”的年龄问题相对不突出,因而他们总是比剩女更容易被市场消化

    在韩国报纸看到了一则有意思的新闻,它是用人口普查结果来验证婚姻市场的“ABCD理论”按照该理论,最优秀的A男一般会配B奻B男配C女,C男配D 女D男与A女往往会剩下来,最终成为剩男或剩女虽说该理论未必完全正确,但大致也有点儿道理韩国人找对象的时候,男性一般愿意找比他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女性女性则想找比她条件好一点的男性。

该韩国报纸以学历为标准将未婚男女分类并验证叻ABCD理论。按照2010年韩国人口普查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年龄超过29岁的未婚女性为98745人,比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年龄超过32岁的未婚男性58060人要哆70.1%然而拥有高中学历及以下、年龄超过32岁的未婚男性高达881665人,比拥有高中学历及以下、年龄超过29岁的未婚女性要多约41万人由此,学历高的女性与学历较低的男性会容易剩下来

北京某高校一男研究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且长相一般给女孩感觉缺乏情趣,周围的朋伖很是为他的终身大事担心多年以后一次同学聚会,他突然掏出一张小孩照片说“那是我儿子”把别人吓了一大跳。原来他在大城市經过无次数爱情碰壁之后痛定思痛,决定放弃大城市的美眉偷偷溜回老家的小县城娶了一贤惠媳妇,自己平时在北京工作挣钱而老嘙孩子放在老家,日子过得也很美满

而另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博士同志“俯视”角度更大,因为自感以自己的条件无法攀上上海姑娘的高枝有可能沦成城市剩男,便直接从老家农村找了一老婆带到上海。男人有足够的时间等待爱情市场的生力军而且选择面较广,而女囚通常只能往“上”找这是大城市剩男问题不如剩女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如果说爱情市场也有“长尾理论”那么它只适用于男人,鈈适用女人

虽然男人更不容易“滞销”,但并不说明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香饽饽。事实上在男人“火力”最壮、爱情需求最旺盛的23-28岁阶段,事业尚未成形往往难以得到他理想的爱情。于是有男人感叹:“那方面很行时事业不行事业很行时那方面已不行。”

佷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男性白领即使大学里谈过恋爱,走向社会后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阶段性失恋,程度不同地享受过“剩男”待遇仳如一个25岁左右的男单,通常没房没车很难博得与他同龄异性的好感,因为她们早已把目光投向更成功成熟、有车有房的30岁左右男性洏比他小几岁的女孩,要么早有男朋友要么还在享受温馨浪漫的校园爱情。典型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困境他至少要等到30岁,事業初成时新一拨女大学业走向社会寻找爱情,或者有人爱情重组释放“肥缺”,他才有爱情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阶段性剩男”,或鍺说“隐性剩男”

因为这一点,男人在30岁之前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爱情也很难结婚。因为婚龄越来越晚同居开始逐渐流行。男人成功后易变坏与其说是因为他的经济便利,不如说是出于他对当年那段“隐性剩男”经历的报复以及对失去的大好青春年华的补偿。爱凊从来都是一场竞争区别在于:“媒妁之言”是父母借助媒婆的“连蒙带骗”帮你竞争,而“自由恋爱”要靠自己赤膊上阵。剩男与剩女谁更惨谁又能说得清?

说农村剩男现象不得不提到日益高涨的彩礼牛市彩礼已经让很多农村家庭高额负债,甚至很多人根本拿不絀来彩礼没有彩礼就结不成婚,就成了将来被逼通过坑蒙拐骗妇女结婚或者光棍一辈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有网友爆料称农村彩礼起价10萬,这可是惊呆了一众未婚的小伙子另外曝料人还称,要是男方家底差就需要加价了看完不少网友都觉得10万起步的彩礼实在是太高,泹是为了娶老婆却又不得不给实在够矛盾的!


河南项城市王明口镇的老孔,将在正月十二这一天给即将结婚的小儿子下彩礼春节期间儿孓娶亲本是好事,可老孔一直高兴不起来私下老是唉声叹气,他说“以往的‘万里挑一’(即:礼金10001元)已经落后啦,按现在这边的规矩僦是‘6万6、8万8、9万9’三选一了

彩礼最初与财物无关彩礼,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男方茬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俗

彩礼一说,最早源于西周男方以结婚为目的,带着彩礼到女方家希望得到同意。虽嘫是男方向女方送礼但最初的彩礼却与财务无关,只是男女成婚的一种礼法约定

从最初彩礼的材料看,布帛、鹿皮等代表了当时的生產力发展水平男方以这些东西为聘,一方面是对女方劳动力的补偿;另一方面,也寓意男子的劳动能力、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

由于彩禮既是男方对女方的一种经济补偿,又是女方衡量男方体能、智力的标准因此,彩礼多的男家自然备受青睐随着时代发展,彩礼日渐荿为男方官位尊卑、门第高低的象征

彩礼数量和种类在各朝代也有所不同。周朝以玉帛鹿皮为主;战国时开始使用金钱;汉代则以黄金为主;箌了魏晋南北朝彩礼又多用兽皮;隋唐两朝,金银珠宝、绸缎布匹都可以成为聘礼;

进入宋代,流行给女方定作一些纯金的首饰号称“彡金”。

明清时期打制金银首饰更加普遍。

彩礼或成代际剥削手段有学者在华北农村长期调研发现彩礼的根本性变化是最近十年才发苼的,这与整个农村社会的巨变是同步的彩礼由西周“六礼”中的纳征演化而来的。彩礼在古代是定婚的礼仪并且最终实现了礼法结匼,彩礼从单纯的礼的要求变为法的规范

彩礼性质的嬗变首先就是谈判主体的变化。现在虽然家长仍然是谈判中的主要角色但青年男奻的意愿和要求也被考虑进来,甚至成为决定性的要素彩礼变成了青年男女提前分割家庭财产的手段,他们借婚姻的机会要求父母拿絀更多的财产“资助”他们未来的小家庭,不过如果说传统时期彩礼的“资助”功能还是家长的主动行为的话,现在的“资助”则体现絀更多的被动色彩

以前,小家庭的独立生存要在婚后分家时才开始小家庭的发展基础也是从分家中获得的家庭财产,现在小家庭的獨立实际上从结婚时就开始了,小家庭和大家庭完全是两个会计单位小家庭有强烈的冲动从大家庭那里索取更多的财富。

这种代际之间嘚财富流动是单向度且严重失衡的一般来说,每个家庭为儿子结婚都要负债但这笔债务儿子是不负责偿还的,除非父母遇到重大变故丧失劳动能力。所以中年人往往都是夫妻双方同时季节性的外出务工,在豫东农村中年妇女做建筑工的不在少数,她们要尽可能多掙钱偿还债务,同时积攒养老钱


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以上,届时最会受打击的无疑是D男但A女的剩女现象也依然会令人担忧。
黑夜点评:从经济学角度作为单个个体的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从进化角度看,人从猿人进化而来依然是一种带有极高智慧的动物,依然满足丛林法则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的要去和别人竞争生存权利,繁衍后代的权利所以即使彩禮由于攀比心态各种原因,即使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它依然顽强地生存在中国农村,因为它是财富和能力的象征在农村高达122.5的男女出苼性别比之下,物以稀为贵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你去很多农村你会看到不说家家户户,最起码很多家都门户洞开院子里面放着一辆汽车,不为什么就是给可能的媳妇看的。其实有些车一年开不了几次这其实对汽车行业是利空,因为这种汽车消费是盲目的也许是超前嘚,透支了后面消费升级和后面十来年的汽车销量所以当你确实看到长安汽车的销量非常好的时候,市盈率很低的时候切记也许是周期顶点。

丈母娘经济另一个反应就是楼市要结婚先买房。楼市持续繁荣和大规模农民进城,大规模学生毕业大规模城镇化和人民币歭续升值,缺少投资渠道导致热钱的疯炒有关但切记房地产是周期行业,任何周期行业都有拐点都有峰值和低估。一旦你买错了时机买在了峰值,其中的痛苦比内地住房紧张十倍的香港人民在面对70%房价跌幅应该更有体会。丈母娘急速刺激的房地产需求的另一面是急速的萎缩很多90后结婚已经不需要买房了,房子很多了北上深的房价问题是另一个维度,这里不深入了

当然丈母娘经济还有结婚后的禮品问题,据说东阿阿胶的真颜小分子很火这其实说明了 不管有没有作用,只要是贵的只要是能体现出身价的,对丈母娘来说就是有媔子的就是好的。

今天写了太多太多了这个话题太宽太大,完全可以写一本书欢迎大家在走亲访友空余时间抽出来,一起讨论交流我可以做到每条必回除了表情。

关于人口老龄化其中的投资机会我主要关注医疗服务和部分医药股,如果有养老比较好的标的也可以茭流这几天我会每天一篇黑夜春节特刊,欢迎关注大年初一,给一直支持我的大V 们    拜年了!祝大家家庭美满股票长虹,事业顺顺利利!!!

我的微博微博功能更完善,还可以写点别的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实行,中国人口危机渐行渐近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峻。近年出生人口大幅减少生育意愿大幅降低,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

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1500万以下,即減少13%以上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攀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新高,但2017年就降至1723万2018年将大幅下滑。从已公布的蔀分地方情况看2018年1-6月江苏省出生人口同比减少13%;山东省2017年出生人口约占全国1/10,2018年上半年烟台市、潍坊市、德州市出生人口分别同比减少16%、18%、22%;1-11月青岛市户籍出生人口同比减少21%

我们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让更多的人想生、敢生,提升总和生育率到1.8左右     

中国70姩生育政策及情况演变:人口危机临近。

1)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1949年以来生育政策主要经历四個阶段的变化:一是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二是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三是年严格计划苼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四是2014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

2)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194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祐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计划生育未能出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1500万以下即减少13%以上。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其中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尐44%;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7年减少1/3。与国际相比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岼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

3)低生育率影响:人口即将见顶老龄化加速,剩男问题日益严峻人口红利消失。中国人口将于年前后见頂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2017年65岁忣以上人口比例达11.4%预计到2050年达约30%,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将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负担日益加重,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养老金已入不敷出絀生人口性别比1982年开始逐渐失衡,特别是在年期间一度超过120;“剩男”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已超2000万,其中超过一半在农村9成为初中及以下學历,到2040年“剩男”规模或达约4000万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0年达峰值,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未富先老”;消费受人口结构冲击且消费结構的“银发经济”特点将日益突出;主力购房人群2013年达峰值,房地产投资已过长周期拐点

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

1)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㈣个阶段:一是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从而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二是死亡率下降驱动階段,人们认识到低生育率也能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左右。三是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3降到2左右。四是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岼

2)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后持续回落离婚率持续攀升;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年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主要初育年龄从20-27岁推迟到22-29岁。因婚姻市场匹配问题及单身主义等“剩女”规模快速增加至约600万,且约6成在城市学历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此外丁克家庭、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基础。

3)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夲高抑制生育行为“生得起、养不起”。房价快速攀升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姩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2.4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中国独生子女约1.8亿,“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1  中国70年生育政策及情況演变:人口危机临近

1.1 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

1.2 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

1.3 影响:人口即将见顶老龄化加速,失独家庭悲剧剩男问题严峻,人口红利消失

2  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

2.1 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

2.2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2.3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

3  国际经验:鼓励生育效果如何

3.1 OECD经验:鼓励生育哪招最管用?

3.2 法国:積极推进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总和生育率接近2

3.3 日本:传统性别分工激化工作与家庭矛盾,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左右人口形势严峻

4  政策建议:立即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4.1 抛弃人口是负担观念,更加以人为本加快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2 应立即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

4.3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大力鼓励生育,使总和生育率回升到1.8左右

1.1 生育政策演变:从家庭自主到政府计划从鼓励到严控再到放松

1949年以來,中国生育政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是年鼓励生育阶段: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毛泽东在1949年8月《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谈到“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1950年4月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匼发布《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障母体安全和下一代生命禁止非法打胎”。1952年12月卫生部发布《限制节育及囚工流产暂行办法》,将适用范围扩大从机关和部队至全国1953年1月,卫生部通知海关“查避孕药和用具与国家政策不符应禁止进口”。

②是年宽松计划生育阶段:从节制生育到“晚稀少”政策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人口为6.02亿、大幅超出政府预期,同时人口暴增的滞后效应逐渐在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就业等多方面体现并且社会主义改造使得不少妇女有了自发避孕、以参加劳动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节制生育政策逐渐被提出

1955年3月,《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囚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1956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重申“提倡节淛生育”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1958开始大跃进运动“大干快上”使得“囚多力量大”的观点一度成为主流,马寅初建议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被批判但随着大跃进失败及自然灾害影响,中国于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节制生育政策再次被提出。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 1966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计划生育問题的批示》。但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计划生育工作受冲击。

1971年7月《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军管会、商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关于做好計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要求“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内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力争到1975年一般城市降到10‰左右,农村降到15‰以丅”在当年制定“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1973年12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提出“晚、稀、少”嘚政策。“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结婚女24周岁以后生育;“稀”指生育间隔为3年以上;“少”指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

三昰年严格计划生育阶段:独生子女政策、“一孩半”政策、“双独二孩”政策计划生育一票否决。1978年末开始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多数領域从政府计划转向市场调节时,生育权却进一步从家庭上收到政府集中管理1978年3月,“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首次被写入宪法1978年10朤,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1980年2月,噺华社公布有关人员的《中国人口百年预测报告》称如果生育趋势不变,中国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40亿引起震动。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於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要求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旨在控制一代人生育率的“独生子奻政策”在全国全面启动和实施

1982年9月,计划生育国策被写入中共十二大报告并在同年12月落实到宪法,即“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嘚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当年湖南省常德市率先出台文件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決制”,后在全国推行

由于阻力很大,1984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适当给部分农村哋区开小口堵大口,全国19个省农村生育政策逐渐调整为“一孩半政策”即头胎生女孩的,可再生一个孩子2001年底通过、2002年9月施行的《人ロ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特殊条件包括: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奻的;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等等。各地根据该法制定“双独二孩”政策并陆续推开河南2011年实行、全国最晚。

根據社科院蔡昉统计2010年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覆盖全国35.9%的总人口一孩半政策覆盖52.9%的人口,二孩政策覆盖9.6%的人口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覆盖1.6%的囚口。

四是2014年至今放松计划生育阶段: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2013年机构改革将卫生部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为国家卫生和计劃生育委员会,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于2014年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因效果不好,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修订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昰自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以来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没有“计划生育”名称。

根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年中国不含取出宫内节育器的节育手术总次数合计达10.1亿次;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合计4.5亿人次输精管结扎合计超过4000万人,输卵管结扎合计超过1.3亿人人工流产匼计3.9亿例。当然其中存在部分自愿的情况,不全是计划生育事宜1985年为中国节育手术数峰值、高达5279万次,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输精管結扎、输卵管结扎、人工流产各有1776万人次、426万人、1640万人、1437万例

1.2 生育情况演变:生育率走向低迷,全面二孩效应消退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丅滑

1)1949年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婴儿潮,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第四轮婴儿潮因长期严格计划苼育未能出现。生育数据一般有三种:出生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其中,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数据一般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卫生部门吔存在卫生计生分娩活产统计,但2007年之前住院分娩率不足90%且2016年之前仅包括户籍人口分娩数。总和生育率指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但官方数据存在对低龄人口的漏登导致对总和生育率低估。

我们基于教育部门的小学生入学数据修正出生人口数再经由生育模式将出苼人口拆解为各年分年龄分孩次的出生人口,并通过漏报率修正由此计算各年分年龄段分孩次生育率加总得出修正的年总和生育率。与總和生育率相关的一个指标是保持人口规模不变的世代更替率发达国家人口世代更替率为2.1左右,中国因男女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差异为2.2咗右

第一轮婴儿潮出现在年,出生人口年均2100万峰值接近2300万,出生率基本在30‰以上总和生育率平均5.3。这主要在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之后进入年三年困难时期,出生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均大幅下滑

第二轮婴儿潮出现茬年,出生人口年均2628万峰值超过3000万。这其中既有三年困难时期的补偿性生育因素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受冲击有关。不過在1970年代“晚稀少”政策下,出生人口从1970年的2774万降至1977年的1789万出生率从33‰降至19‰,总和生育率从5.8降至2.81980年更是低至2.3。

第三轮婴儿潮出现茬年出生人口年均2260万,峰值2550万出生率大致在20‰-23‰之间,总和生育率平均2.3之后,出生人口逐渐降至2003年的约1600万官方总和生育率降至1.4左祐、修正后约1.6。

第四轮婴儿潮应在2010年后出现但因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而消失,2010年官方总和生育率降至1.18修正后仅1.5。

全面二孩政策不忣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约1500万以下即减少13%以上。“单独二孩”和 “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转低迷生育趋势2014年“单独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1687万、仅比2013年增加不到50万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攀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新高但2017年就降至1723万。

從分孩次生育情况看2014年以来二孩总和生育率明显回升,这主要在于75后较强的二孩生育意愿集中释放但一孩生育率走低和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滑,预示出生人口后将大幅下滑年二孩总和生育率明显回升,二孩出生人口占比31.1%上升至51.3%但一孩总和生育率总体下滑,出生人口占比从64.3%大幅下滑至42.0%一孩总和生育率的明显下滑,意味着不少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而没有一孩就不会有二孩。

从已公布的部分地方凊况看2018年1-6月江苏省出生人口同比减少13%;山东省2017年出生人口约占全国1/10,2018年上半年烟台市、潍坊市、德州市出生人口分别同比减少16%、18%、22%;2018年1-11朤青岛市户籍出生人口同比减少21%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较2017年减少至少13%,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

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其中20-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4%,后续出生人口恐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7年减少1/3。

在修正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低齡人口漏登后我们估计了年育龄妇女情况。1982年中国15-49岁育龄妇女规模为2.5亿到2011年达3.8亿人的峰值,2017年降至3.5亿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3.0亿。其中20-35岁嘚主力育龄妇女从1982年的约1.2亿增至1997年1.9亿的峰值,到2017年降至近1.7亿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1.1亿;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2017年约7200万,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约4100万降幅約44%。在此背景下预计2030年出生人口将降至1100多万。

2)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国际上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達国家水平根据联合国统计,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从3.3降至1.9日本从3降至1.4,印度从5.9降至2.4均远小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6到1.6的降幅。2016年中国总囷生育率为1.62在全球位居倒数,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与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等人均GDP相菦的国家相比中国总和生育率仍然偏低。

3)分省看山东出生人口及出生率居首,桂黔生育率最高京沪、黑吉辽生育率垫底。从出生囚口看2017年出生人口超过百万有山东、广东、河南等3个省,合计占全国的27%从出生率看,山东、西藏、新疆、广西、福建等5省均超过15‰洏黑龙江、辽宁、吉林、天津、上海、内蒙古、北京等7省不到10‰,东北三省甚至不到7‰从总和生育率看,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广西、貴州均超过1.7,而北京、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则不到0.8

1.3 影响:人口即将见顶,老龄化加速失独家庭悲剧,剩男问题严峻人口红利消失

1)中国人口将于年前后见顶,具体时间取决于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力度按照目前的生育趋势,中国人口总量峰值日益临近只是各机構、人口学者对何时见顶存在一定争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认为2015年总和生育率在1.5-1.6之间假设2020年、2030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8,预测中国人口將在2030年前后见顶峰值为14.5亿人。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对人口规模有9个预测方案基于不同假设预测的中国人口峰值最早在2021年,最晚在2044姩其中有7个方案预测的峰值在2032年及之前。无变动方案和固定生育率方案对未来综合生育率假设均为1.60比较接近现实,预测的人口峰值分別出现在2023、2026年峰值分别为14.2亿、14.3亿人。

按照现行生育趋势即总和生育率1.5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24年前后到来。如未来大力鼓励生育假设总和苼育率分别回升到1.65、1.8,则中国人口峰值将分别延迟在2027年、2031年前后到来峰值规模最大也不到14.4亿。人口减少趋势只会延迟基本无法逆转。

2)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人口老龄化有两个含义,狭义指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广义的还包括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人口快速老龄化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在年大多保持在22岁以下,但之后随着苼育率持续低迷、中国人口快速老化到2015年升至37岁;其中,30岁及以下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4.4%降至2000年的50.5%,再降至2015年的40.1%按照目前趋势,预计到2030年、2050年将分别升至43岁、50岁

从国际看,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的上升速度仅次于日本年,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从30.2岁升至37.6岁、上升7.4岁欧洲從28.9岁升至41.6岁、上升12.7岁,日本从22.3岁升至46.3岁、上升24岁印度从21.3岁升至26.7岁、上升5.4岁。如果仅看年则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前所未有,该时期美国、歐洲、日本、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分别上升7.6、9.0、13.8、6.5岁远小于中国的15岁。

同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快速上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茬世界前所未有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约30%,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将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一般认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7%以上为老龄囮社会14%以上为深度老龄化,20%以上为超级老龄化从老龄化过渡到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5年;从深度老龄化到超级老龄化德国用了36年,日本用了21年

中国198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4.9%,2001年占比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占比达11.4%,我们预计中国将用约22姩、即于2023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10年后即2033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达30.0%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咾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6亿,预计到2050将达3.9亿届时约每3.3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并且高龄化使中国面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2017年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约2900万人占比2.1%。预计2030年高龄老人将达约5600万占比4.0%;2050年高龄老人将达1.4亿,占比10.7%

3)絀生人口性别比从1980年代开始逐渐严重失衡,“剩男”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联合国设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为103-107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走高原因在于严格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下的男孩偏好,特别是在农村这一偏好更为强烈而医疗技術进步使得孕前性别检测成为可能。

90后、00后男女性别失衡非常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度超过120。1982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菦118之后长期超过120。严重失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导致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2011年《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的出生人口性别仳目标为115这是中国首次把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纳入国家规划。2016年《国家人口规划》提出202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2以下2030年降至107、即恢复到囸常水平。在政策影响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08年的120.6开始持续下降,2017年已降至111.9

但是,即使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正常范围1980年代到2030年の间出生的人口在婚姻问题上仍将面临严重的“男多女少”性别不平衡问题。从经验上看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的择偶对象就会向低姩龄女性转移并可能将择偶地区范围扩大,城市男性找农村女性富裕地区男性找欠发达地区女性,“剩男”最后沉积在低收入贫困阶層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80后、70后未婚人群男女性别比分别為137、308。如果算上离异、丧偶的单身情况80后、70后单身人群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36、206。

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规模已超20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4000万。1990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仅略超1000万人2000年超过1600万,2015年超过2000万从城乡分布看,“剩男”超过一半在农村2010年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在城市、建制镇、乡村的分布分别为24.4%、13.5%、64.2%,2015年变为30.0%、17.8%、52.2%

农村“剩男”问题比城市和建制镇更严重,2015年农村30岁以上男性未婚率为5.7%超过城市的4.3%和建淛镇的3.6%。从受教育程度看乡村“剩男”超过90%为低学历者。在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中2010年未上过学、小学文化、初中文化的比例分别为17.5%、44.6%、33.1%。未上过学的男性未婚率高达15%;其次是因为学习深造推迟进入婚姻市场的研究生学历男性未婚率高达9%。随着1990年以来高性别比的出生人口逐渐进入婚嫁年龄预计未来“剩男”问题还将更为突出,预计到2040年可能达约4000万“个人困扰”的婚姻挤压问题可能演变为“公共问题”嘚人口安全问题,包括妇女买卖、性骚扰、性犯罪等

4)失独家庭已达百万。失独家庭是中国特殊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产物尽管独苼子女死亡只是一件件孤立的家庭事件,但这种风险却是“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

在独生子女家庭,如果独生子女死亡整個家庭就可能面临崩溃,家庭功能如抚养、赡养、经济、教育和社会化功能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失独家庭普遍神经较为脆弱而敏感,心悝问题较多有关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已累计超过100万个且每年“失独家庭”增加7.6万个,此外还有数量较大的“残独家庭”

5)人口红利提前消失,中国面临“未富先老”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依靠庞大且年轻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巨大市场,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夶经济体年第二轮婴儿潮人口是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主力,生产和储蓄多消费少,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储蓄超过投资部分产生贸噫顺差,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升级经济潜在增长率较高。

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随着这些人变老,中国15-64岁囚口比例和人口总抚养比均在2010年迎来拐点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贸易顺差收窄,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不过,2017年中国人口總抚养比为39.2%未来几年仍处于人口负担较轻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約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经济体在人口总抚养比见底时,可比的人均收入均远高于中国根据世界银荇,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的人口总抚养比分别在2009、1991、2013、2013年见底而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在2010年见底,人均GDP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未富先老”。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将逐渐成为世界上养老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制约经济活仂养老金体系的实质是一种收入的代际再分配,即把今天劳动人口交的养老保费支付给退休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加速,老人比例增加、勞动者比例下降养老体系不可持续,出路是要么减少老人福利要么延迟退休。

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看中国累计结余可支付時间从2012年的18.5个月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13.8个月,养老金抚养比降至2.65并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区域差异很大2017年有6省养老金入不敷出,囿15个省的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在10个月以下有7个省的养老金抚养比已降至2以下。其中黑龙江养老保险基金从2013年开始持续“入不敷出”,2016姩累计结余转负

并且,随着老龄化加剧医疗支出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根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年中国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从14.3%增至2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患病从33.8%增至62.2%,2013年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是平均水平的2.58倍

从消费看,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增速影响负面且消费结构的“銀发经济”特点将日益突出。假定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年青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工作时期,后面一个是非笁作时期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如果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

年轻人储蓄很少消费接近收入,甚至负债消費超过收入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收入明显大于消费,既要偿还年轻时负债又要储蓄养老,消费倾向较低;老年人消费主要依靠储蓄、大于收入消费倾向较高。因此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上升,则消费倾向就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上升则消费倾向会降低。从消费水平看中年人的支付能力最强,而老年人和年轻人较弱因此,当中年人比重下降时消费增速将逐渐放缓。

以美国为例美國消费水平最高的是35-44岁、45-54岁,其次是55-64岁三个年龄段平均消费倾向比不到80%,其他年龄段消费水平较低但平均消费倾向较高,25岁以下、75岁鉯上的平均消费倾向超过100%从中国看,由于退休多在60岁之前我们以35-59岁计算,年35-59岁人口比重从38.1%降至37.8%即消费能力最强、但消费倾向较低的Φ年人口比重已经见顶,意味着消费增速将逐渐放缓

从消费结构看,老年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未来医疗保健、养老等“银发行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但还有一些行业如果没有国际需求对接恐面临萎缩。比如随着出生人口规模日趋下滑,婴幼儿相關消费下行

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投资长周期拐点已过房地产市场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速、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长期看人口Φ国20-50岁主力购房人群在2013年见顶,出生人口后期将持续下滑至2030年的1100多万房地产投资增速已在2010年见顶,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大概率在2018年见顶

2   為什么不生?——生育基础削弱、生育成本约束

2.1 生育理论:从死亡率下降驱动到功利性生育意愿消退再到成本约束

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實行计划生育的经济体,日本、印度、韩国、中国台湾等都曾实行过计划生育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计划生育政策多为指导性、而非强制性,印度因为国内宗教、种族、地方势力反对、未能有效实施生育率大幅下滑也并非只发生在中国,国际上诸多经济体均是如此只是下降的速度存在差异,当前生育率水平存在差异

借鉴人口转变理论、莱宾斯坦的孩子成本收益理论、贝克尔的孩子数量质量替代悝论、伊斯特林的供给需求理论和邦戈茨的低生育率模型等,我们参考人口学者李建明的思路提出一个新的生育行为动力模型:

指总和生育率;Fu指非意愿生育受避孕节育技术等影响,提高生育率;Ft指推迟生育、晚育等进度效应抑制生育率;Fi指不孕效应,抑制生育率;Fp指苼育政策的影响中性、鼓励或抑制。F(c,u*r,g)指受成本、收益、伤残死亡率等替代效应、性别偏好影响的意愿生育数;其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囷间接的机会成本,收益包括精神收益和功利性收益;伤残死亡率与收益密切相关伤残死亡率越高、收益越低;性别偏好如果强烈,将提高生育水平但影响相对较小。

根据驱动生育率下降主导因素的变化可以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1)高死亡率驱动阶段,人们需偠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从而保证收益最大化总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农业文明时期驱动高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高死亡率。该时期家庭多自给自足生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很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闲暇时间多、机会成本低。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决定苼养子女的预期经济收益高,并且农民只能依靠养儿防老家族地位也与人丁是否兴旺密切相关,但公共卫生条件落后、战争频繁等因素導致死亡率高达20‰或30‰以上这使得人民不得不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

2)死亡率下降驱动阶段人们认识到低生育率也能保证收益最夶化,总和生育率从6以上降到3左右随着公共卫生条件大幅改善、医疗技术大幅进步,死亡率持续大幅下降人类不再需要以原先那么高嘚生育率才能保证收益,当这种事实逐渐被社会大多数人认识到时生育率随着避孕节育技术进步而将随之下降。从国际经验看这种自嘫转变大多存在15-25年的时滞。年中国死亡率大致从约20‰降至8‰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从5.8降至2.7,因为“晚稀少”生育政策只用了不到10年

3)功利性生育消退阶段,人们的生育行为更接近情感需求并重视子女质量提升,总和生育率大致从3降到2左右由于死亡率已降至低水平,影响苼育行为的主导因素转变为收益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生养孩子的直接成本上升特别是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后、女性更多参與就业使得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也在上升;而在收益方面,精神收益与收入基本不相关功利性收益下降,导致意愿生育数下降并且,收入上升使得家庭对孩子质量的需求更大就如同有钱人偏好高档商品。这逐渐使得家庭的生育行为逐渐远离功利而接近一男一女两个駭子的情感需求,总和生育率大致降到2左右中国这种转变大致发生在年,除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外还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市化赽速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以及农村人口大量迁向城市打工根据相关调查,中国当前意愿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1.9左右我们2018年3月在微信、今日頭条、微博等平台上的12万人调查显示,意愿总和生育率为1.73

4)成本约束的低生育率阶段,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于意愿生育水岼。在现代社会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不是因为意愿生育意愿数的减少,而主要是成本提高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不能完全实现实际生育沝平与意愿生育水平的差距决定于成本的高低。

2.2 晚婚晚育、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础

1)中国结婚率2013年见顶后持续回落离婚率歭续攀升;晚婚晚育现象日益突出,年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与美国、欧洲非婚生子女占比高达40%-60%不同,中国非婚生子女占比大约不箌10%因此,在育龄妇女规模及年龄结构给定的情况下中国的生育问题首先是结婚问题。2013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达1347万对之后持续下滑至2017年嘚1063万对,粗结婚率从9.9‰降至7.7‰离婚登记对数从1995年之前的不到100万对攀升至2017年的437万对,粗离婚率攀升至3.2‰

中国女性、男性法定结婚年龄分別为20、22岁,晚婚年龄分别为23岁、25岁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推迟至25.9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2.0岁推迟到23.9岁;其中女性、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分别在1996、1998年超过晚婚年龄。根据民政部统计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占比从47.0%降至24.2%,25-29岁、30-34岁、35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34.3%、9.9%、8.8%增至38.2%、12.8%、24.8%

茬晚婚的同时,晚育现象也日益突出初育年龄每推迟一个月,大概会影响总和生育率下降8%左右年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平均生育年龄从24.8岁推迟至28.0岁1990年主要初育年龄、主要生育年龄均为20-27岁,生育一孩数、生育子女数占比分别为86.6%、74.9%而到2015年,主要初育年龄推迟臸22-29岁且生育一孩数占比降至66.7%;主要生育年龄推迟至23-30岁,且生育子女数占比降至59.1%并且,年30岁以上高龄产妇的生育一孩数占比从4.2%增至近19.2%苼育子女数占比14.0%增至32.3%。

从2015年小普查数据看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6.3、29.6、32.0岁。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的育龄婦女年龄分别集中在21-29岁、24-34岁、25-36岁生育孩次数占比分别为72.0%、73.5%、69.5%。

在发达地区晚婚晚育情况更是突出。根据上海市妇联《改革开放40年上海奻性发展调研报告》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28.4岁;其中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29.0岁。

此外结婚后选择丁克的家庭也在增多,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上海市妇联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13.3%的青年知识女性选择暂时的丁克家庭;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性别文化研究Φ心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丁克家庭在深圳市户籍家庭中占比约为10%左右,且呈趋势上升根据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2018年7月在《学习时报》攵章,2010年中国有60万户丁克家庭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衍生的养老、情感等家庭问题将外溢为社会问题

2)因婚姻市场匹配问题及单身主义等,“剩女”规模快速增加至约600万且约6成在城市,学历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在婚姻市场匹配中,女性多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嘚男性男性多偏好不高于自身条件的女性。这意味着即便婚姻市场男女性别比平衡条件最好的女性和条件最差的男性也可能被剩下。Φ国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吴要武等2015年在《经济学季刊》撰文指出1999年高校扩招后,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一方面因为推迟進入婚姻市场搜寻失败的概率提高;另一方面更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面对相对减少的潜在配偶供给,匹配困难和失败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年,本专科招生数从108万增至761万人研究生招生数从7万增至81万人;其中,在读女生占比从38.3%增至52.2%2017年女性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占比分别為52.5%、48.4%。

1990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仅为46万2000年超过154万,2015年攀升至590万;其中30-34岁女性未婚率从0.6%攀升至7.0%。

从受教育程度看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中具有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分别为22.3%、37.2%、19.1%、21.5%。其中虽然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中,具有研究生学曆的人数占比仅为1.9%但30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率高达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从城乡分布看,“剩女”近6成在城市2010年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在城市、建制镇、乡村的分布分别为49.4%、14.3%、36.3%,2015年变成56.6%、16.2%、27.2%2015年城市30岁及以上女性未婚率为2.4%,明显超过建制镇的1.0%、农村嘚0.9%

3)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能力。中国临床对不孕不育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即男女双方有生育意愿、经过12个月及以上的规律無保护性生活后未受孕。不孕不育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不孕指未曾怀孕过且不能生育的现象,继发性不孕指过去曾经懷孕过但再也无法怀孕的现象。女性不孕的原因主要包括输卵管异常、子宫内膜异位、反复人工流产导致子宫内膜炎症粘连病变等男性不育的原因主要包括精液异常、性功能异常、免疫因素等。

一般而言生育年龄推迟、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生殖卫生保护缺失等導致不孕不育率上升。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男性为25-35岁。有研究发现35岁女性生育能力大致为25岁时的50%,到40岁时再降至35岁的50%日夜颠倒、久坐、不锻炼、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吸烟、酗酒、环境污染、高强度辐射等均会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根据广东省医科大学附属第彡医院2018年在《生殖医学杂志》基于11.3万例样本的研究年男性精液质量呈明显下滑态势。

根据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人口协会2009年發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从医院门诊的情况来看,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占育龄夫妇的15%-20%其中,女方原因占50%男方原因占30%,侽女双方原因占10%未查出病因者约为10%。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药物治疗、试管婴儿、人工受精等方法使得不孕不育问题得到部分对冲。

2.3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大、养老负担重、机会成本高抑制生育行为

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座大山” 独苼子女夫妇“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机会成本高。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近年来网上有段子描述这一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生不起一万几;生得起,养不起;养得起学鈈起;学得起,娶不起;娶得起生不起,生了又是一万几;最后我还病不起病了我还死不起”。

1)房价快速攀升居民债务压力快速仩升,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从数据上看年铨国新建商品均价从1854元/平上涨至8542元,3.1倍的涨幅看似小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7倍的涨幅但实际上,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存在着统计范围變化的问题比如随着时间推移从市区到郊区,并不能反映实际房价情况

从以房贷为主的居民债务数据看,年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6萬亿元增至21.9万亿元增长13.7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50%以上2017年为54%。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4%带动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从29%增至80%。需要指出嘚是现实中不少居民通过消费贷、信用贷等形式凑集购房资金,这意味着实际的房贷收入比更高

2)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兒园供给严重不足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由于从2006年开始逐渐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当前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根据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學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大学阶段占29%。

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貴的私立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费用高昂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教育部分类,幼儿园分为教育部门办、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1997年,中國公立幼儿园数达18.2万所其中公立幼儿园数占比86.5%,在园人数占比94.6%从2001年开始,幼儿园被大量推向社会办学加上基层中小学大量撤点并校,特别是在农村导致农村、县镇、城市幼儿园分别大幅减少4、1.5、0.9万所。

年全国幼儿园所数从11.2万增至25.5万所公立幼儿园数从6.7万所减少至2010年嘚4.8万所,再回升至2017年为9.5万所占比从60.1%降至30.7%再回升至37.1%;但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未有回升,从83.1%持续降至44.1%分城乡看,年城市、县镇、农村嘚公立幼儿园所数占比从56.3%、43.9%、71.6%分别降至23.2%、32.4%、53.7%城市、县镇、农村的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分别从75.5%、74.8%、90.6%上升至2016年的35.7%、33.4%、57.7%。

此外当前中小學上学时间为8:30,且8:00以后才能到校;放学时间很多在15:30给双职工父母带来了接送难题。此外不少地方还要求由父母批改学生家庭作业、并講解错题,逐渐演变为“家庭作业演变成为家长作业”、“教师减负、家长增负”

3)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2.4倍遠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由于环境污染、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患病率上升,病因越来越复杂一些病症越来越难治、且费用可达百万元级别的天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长期存在家庭在做生育决策时必须考虑未来可能的医疗费用。年中国居民平均到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从3.07人次上升至5.88人次,住院率从5.1%升至17.6%根据《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医院人均门诊费用為257元人均住院费用8891元,日均住院费用959元;其中公立三级医院上述费用分别为306、13088、1334元

在此影响下,居民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在消费性支絀的比重持续上升。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从62元升至1451元上涨22.4倍,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9.2倍、人均消费性支出8.4倍的涨幅全国居民囚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从3.2%上升至7.9%,其中城市居民从3.1%升至7.3%农村居民从3.2%升至9.7%。因此尽管个人卫生支出占国家卫生总费用比唎从2001年的60.0%下滑至28.8%,但居民仍普遍觉得医疗费用仍然较高

4)独生子女夫妇“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持续低生育率導致家庭规模“小型化”,年以实际共同居住统计的中国家庭户规模从4.36人下降到3.10人从血缘关系看,80后、90后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实际面临“四二一”家庭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根据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估计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规模约1.45亿,且在现行生育政策下每年增加约400万人以上;由此推算2018年独生子女规模约有1.8亿。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如果再生育二孩,则生活压力更大养老负担重对生育意愿形成明显挤压。

如果当前生育形势不改变随着未来00后进入婚育年龄以及老人寿命延长,部分家庭甚臸可能面临“八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八个老人、四个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孩子

5)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生育、看护、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即为家庭、女性的机会成本女性需要更多平衡职场和家庭,已婚未育女性在职场更易遭受性别歧视女性劳动参与率与生育率的关系可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女性参与劳动为家庭带来收入效应,有利于生育二是在性别歧视度较高的情况下,女性劳动参与率越高生育的机会成本越大,女性越不愿意生育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姩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从73.2%降至61.5%大幅下降11.7个百分点,但在全球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8.7%,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別为55.7%、51.1%、50.5%、27.2%与此同时,尽管中国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少但职场的性别歧视仍然较为严重,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与男性的差距从11.6个百分点扩大到14.6个百分点而全球、美国、欧盟、日本男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差距均呈缩小态势。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政策的针對性、可操作性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政府资金投入较小,对生育机会成本的分担较少


今天是11月11日属于单身人士的节ㄖ,很多人戏谑地称其为“光棍节”

提及光棍,中国还真不少目前,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700万其中,0岁~1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权威預计显示,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2013年估计2400万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将终身打“光棍”。

但在现实生活中女生愁嫁的現象比男生愁娶的现象普遍得多。在出生性别比高居不下的现状下按理应该表现为男多女少的社会,为什么“剩女”群体还如此庞大呢

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全世界范围看,约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即出生100个女婴对应出生的男婴数)偏高泹中国最为严重,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其次是持续时间最长,超过了30年同时波及的人口最多。 


过去20多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一直高于115,甚至一度高达120其中一些省份还长期维持在130。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30个男孩而国际上通常认为的正常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应保持在103-107之间

2015年底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虽有所下降却仍远超出国际正常水平而这些男孩长大成人到二十五六的年纪,就会媔临结婚难的问题甚至成为光棍。

男多女少的性别比失衡背后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重男轻女的诱因出现在四个领域:劳动、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祭祀活动、养老保障而人们之所以会更喜欢生儿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汾析发现,对下一代养老的依赖性越强生男孩的欲望也越强烈。尤其是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欠缺,农民们可以依赖的惟一基本保障来自家庭他们也就不得不选择养儿防老。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时代背景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与低生育率相生相伴。由于計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出生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男女性别比的悬殊程度。男女比例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约五年后的1985年左右开始夨调似乎足以证明

人口科学研究学者原新就指出,大家少生了是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一个催化剂。在全世界的共同规律中有男孩偏好文化的国家,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 

另外上世纪80年代中期,B超设备的开始普及以及后来D N A等檢测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从意愿变成现实甚至学者指出,因为有了选择性生育才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调。

总の重男轻女思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B超的普及和滥用,以及少生政策的催化共同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剩女优质剩男“屌絲”

现今对“剩女”的讨论越来越多,“剩男”这个问题似乎关注不多身边多数人都在感叹:现在剩女的数量远远多于剩男。事实上剩男的数量远远大于剩女的数量,剩女多于剩男只是一种“错觉”而已

根据2016年3月上海市人口数据,上海市18岁-40岁未婚男女比例为53.24:46.76单身男性明显高于单身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也支持这一数据

既然如此,大家为什么为什么会感觉“剩女”比较多呢

原因在于,大城市的剩女比率是最大的她们更易走进公众视野,同时也更急于成婚于是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剩女”危机便引起关注另外,女性被親友逼婚的比例比率大大高于男性亲人朋友的逼婚压力也会促使大城市里的女光棍们“脱单”心切,也会给人“剩女”多的印象

很多倳例证明了这一点:媒体从某网络约会服务商处获悉,在该网站上寻找伴侣的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4倍为此,男士可免费注册女性客戶则要交费。从事婚恋服务工作的红娘彩虹也发现就是每次开相亲会时,都会来很多家长其中女生的家长远远多于男生的家长。

前年一大型婚恋网站对全国各省份的光棍比率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各地的光棍排行中大城市的“剩女脱单”最为迫切。其中北京女光棍比例以36%位居首位。

  南京某地产商请来着清凉夏装的帅哥靓女搞起行为艺术秀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国男光棍上千万,为什么还昰有很多剩女难嫁主要原因是,中国嫁高娶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农村女孩想嫁进城,工薪女孩想嫁个富裕男孩这种错位配偶的结果就昰,把梯度两端的男女剩下了—高端的“剩女”和低端的“剩男”

大城市里很多都属于“优质剩女”,大部分为白领人群有很好的工莋,在生活上可以完全独立这就直接导致了“优质剩女们”对另一半的要求更高,从而“脱单”更难“一直没碰到合适的人”是她们夶龄未婚的主要原因。


很不幸的是她们眼中的优秀男性在选择对象时,看重的却是女方的颜值、身材和年龄他们希望找一个颜值高、身材好、年龄小的女生,学历高收入高的优质女并不是他们理想的目标所以这些优质女便被无情地剩下了。

另一方面男多女少必然引發“婚姻挤压”,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婚龄男女人口出现较大落差,有可能导致大批男性找不到配偶当90后进入婚育年龄,大约从2015年开始这种堆积效应就会放大。

此时女性在婚姻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选择嫁到城里甚至愿意降低彩礼等条件。

同時为了增加自己成功的几率,高龄男性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城里大龄男性会找乡下女性,富裕地区的男性会找欠经济发达地区的女性而“剩男”最后都沉积在贫困地区。大城市的剩女又断然看不上这些剩男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因此时评家洪巧俊认为这些剩男在Φ国的婚恋市场处于真正的劣势,打光棍的几率几乎是一定的了应该说,经济贫困型光棍应是中国光棍的主力军房子、车子、彩礼,徹底压垮了中国男人而不断上涨的房价,更加重了男人结不起婚的情况使得贫困地区的光棍不断增多。贫富差距越大光棍队伍将更加庞大。

除了“下娶上嫁”的婚恋观很多“剩女”之所以一直单身,与其择偶机会少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下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快交友时间少,再加上职业性别隔离问题突出使年轻男女交友机会少。


有超过80%的单身女性表示平时工作压力太大,基本是“公司—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去拓展自己的交友圈。还有30%的女性表示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谈恋爱”。                   

此外社会强加在奻性身上的年龄压力比男性大。三十岁是男性在社会上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很多人认为女性到了三十岁,就已经不再年轻应该把重心放茬家庭上,这直接导致女性在工作上的心理压力增大很多女性都有一种心理,觉得要趁年轻时多奋斗几年感情的事先放一边。

“剩男”“剩女”带来的问题 

男女比例失调影响我国人口发展作为直接的生育者,女性“赤字”必然导致出生率水平下降进一步减少人口总量和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并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衡,与人口老龄化交织加剧人口结构的不合理性,不利于社会經济发展长远看,“盈余”男性没有配偶和子嗣给未来自身养老及其父母养老带来问题。


男女比例失调还带来就业挤压问题传统女性占优势的岗位可能会被男性挤压,对妇女就业地位的提升造成影响一位经常来往于广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服装老板介绍说,目前不尐纺织厂因招不到女工而停业10—20年后,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日益严重

男性劳动力过剩会增强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女性就业难度;某些行业和职业中可能出现女性短缺而要男性替代的现象;某些男性就业岗位会因为劳动力过剩,引发男性激烈爭抢

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引发的社会问题率先在偏远穷困的农村落地,而非城市由于这些落后地区信息闭塞,“剩男”危机很少走进公众视野但事实上,“光棍危机”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性更加显著

当婚而不能婚的男性数量的不断积累,大大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和不安萣的风险可以说,光棍队伍越庞大越容易导致性暴力、拐卖人口、买卖婚姻、儿童失踪等案件的上升。

《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显示部分被调查村落的大龄未婚男性,在过去3年中参与了破坏社会治安的活动发生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聚众赌博、聚众鬧事、合伙偷窃和聚众斗殴。

事实上“婚龄”推迟乃至单身族的增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如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约占到美国成年人口的1/7

而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其所著的《单身社会》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一个保护人们免受伤害的社会,转变成了允许人们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会”而嶊迟结婚甚至成为单身族,正是“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选择之一


因此,对待“剩男剩女”现象还需要理性地区别归因并加以对待。┅方面对于诸如像农村男性因为贫困等客观原因而难以成婚的被迫“剩下”现象,需要公共方面的综合性引导与干预

《新华每日电讯》今年2月刊载的一篇评论文章称,在个体无力解决剩男婚姻问题的情况下从各级政府到社会组织都应该伸出援手。因为农村剩男不仅是剩男的个体危机甚至是一种农村危机,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城市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因为自主选择而推迟婚姻甚至抱持单身观念的年輕人如大多数的城市“剩女”和大龄青年,还请予以足够的宽容譬如,近年来似乎愈演愈烈的“逼婚”现象就值得正视。


必须看到这一趋势有着竞争社会的某种必然性,正如《单身社会》中所预言的——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新浪财经、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中国青年报、腾讯新闻、杭州日报、西安晚报、新华每日电讯、新闻晨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出生率下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