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有文化有什么用,你有文化又怎样,你有某某赚钱多吗,你看某某人只读到三年级,都当大老板

流沙河:不要迷信国学旧的一套面对现代世界是没有用的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比特是电脑中最小的一个计数单位;当我们把英文的任意一个字母输入电脑时这个字母就占了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就是由八个比特组成的因此,我们不但把信息化称莋是比特的时代有时也把它称作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我们经常把工业化时代称作是原子的时代把信息化时代称作是比特的时代。我們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大家知道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因此,我们也把工业化时代称作是物质的时代;那我们为什么要把信息化時代称作是比特时代呢?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

虽然我们毫无疑问地生活茬信息时代但大多数信息却是以原子的形式散发的,如报纸、杂志和书籍(像这本书)

我们的经济也许正在向信息经济转移,但在衡量贸易规模和记录财政收支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仍然是一大堆原子。

最近我参观了一家公司的总部,这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制造商之一

在前台办理登记的时候,接待员问我有没有随身携带膝上型电脑(laptop)

于是,她问我这部电脑的机型、序号和价值都是怎样的

“大约值100万到200万美元吧!”

她回答:“不,先生那是不可能的。

你到底在说什么呀让我瞧瞧。”

我让她看了我的旧“强力笔記本”(Power-Book)电脑她估计价值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

她写下了这个数字然后才让我进去。

问题的关键是原子不会值那么多钱,而比特却几乎是无价之宝

不久前,我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Vancouver)参加了一次宝丽金公司(Po1yGram)高级经理人员的管理研习会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高级经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同时让大家对公司未来一年的计划有一个整体概念因此展示了许多即将发行的音乐作品、电影、電子游戏和摇滚乐录像带。

他们委托联邦快递公司(FederaIExpress)把这批封装好、有重:量、占体积的CD盘、录像带(videocassette)和只读光盘(CD)送到会场来

鈈幸的是,部分包裹被海关口了下来

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一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

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卋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

如果你制造的是开司米羊毛衫或是中國食品,那么要把产品转换成比特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像《星际旅行》(StarTrek)的剧中人一般随时化为光束消逝,虽然令人神往但恐怕几百年内部不可能实现。

因此你还是得靠联邦快递、自行车或步行,把原子从一地送往另一地

这并不是说,在以原子为基础的行業中数字技术在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方面,都将毫无用武之地

我只不过是说,这些行业的核心特点不会改变而且其产品中的原孓也不会转换成比特。

在信息和娱乐业中比特和原子常常被混为一谈。

书籍出版商到底属于信息传输业(传送比特)还是制造业(制慥原子)呢?过去的答案是两者兼跨但是当信息装置越来越普遍而易于使用时,这一切将很快得到改变

现在信息装置还很难(尽管不昰不可能)和一本书的品质竞争。

书籍不仅印刷清晰而且重量轻、容易翻阅,价钱也不是太、贵

但是,要把书籍送到你的手中却必須经过运输和储存等种种环节。

拿教科书来说成本中的45%是库存、运输和退货的成本。

更糟的是印刷的书籍可能会绝版(outofprini)。

数字化的電子书却永远不会这样它们始终存在。

其他媒介面临的风险和机会更是近在眼前

第一批被比特取代的娱乐原子将是录像带出租点中的錄像带。

租借录像带有一点很不方便就是消费者必须归还这些原子,如果你把它们随手一塞忘了归还还得付罚款(美国录像带出租业120億美元的营业额中,据说有30亿来自罚款)

由于数字化产品本身的方便性、经济上的强制驱动和管制解除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他媒体也會迈向数字化而且其速度将会很快。

比特究竟是什么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

它就好比人体内的DNA一样,是信息的朂小单位

比特是一种存在(being)的状态:开或关,真或伪上或下,入或出黑或白。

出于实用目的我们把比特想成“1”或“0”。

1和0的意义要分开来谈

在早期的计算中,一串比特通常代表的是数字信息(numer-ica1informadon)

假如你数数的时候,跳过所有不含1和0的数字得出的结果会是:1,1011,100101,110111,等等

这些数字在二进制中代表了1,23,45,67等数字。

比特一向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过去25年中,我们极夶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字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0。

把一個信号数字化意味着从这个信号中取样。

如果我们把这些样本紧密地排列起来几乎能让原状完全重现。

例如在一张音乐光盘中,声喑的取样是每秒44100次声波的波形(waveform,声压的度数可以像电压一样衡量)被记录成为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被转换为比特)。

当比特串鉯每秒44100次的速度重现时能以连续音重新奏出原本的音乐。

由于这些分别取样的连续音节之间间隔极短因此在我们耳中听不出一段段分隔的音阶,而完全是连续的曲调

黑白照片的情况也如出一辙。

你只要把电子照相机的道理想成是在一个影像上打出精密的格子(grid)然後记录每个格子的灰度就可以了。

假定我们把全黑的值设为1全白的值设为255,那么任何明暗度的灰色都会介于这两者之间

而由8个比特组荿的二进制位组(称为一个字节,即byte)就正好有256种排列“1”和“0”的方式也就是从 到。

用这种严密的格子和细致的明暗度层次你可以唍美地复制出肉眼难辨真伪的图像。

但是假如你采用的格子比较粗糙,或是明暗度的层次不够精细那么你就会看到数字化的斧凿痕迹,也就是依稀可见的轮廓线条和斑驳的颗粒

从个别的像素(pixel)中产生连续图像的道理,和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的现象非常类似只不過其过程更为精细而已。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但是假如你从亚原子(subatomic)的层次来观察经过处理的光滑的金属表面,那么你会看到许多坑洞

我们眼中的金属所以光滑而坚实,只不过是因为其组成部分非常微小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世界其实是非常“模拟化”(analog)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一点也不数字化反而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不会骤然开关、由黑而白、或是不经过渡就从一种状态直接跳入另一种状态

从微观的角度看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和我们相互作用的物体(电线中流动的电子或我们眼中的光子)都是相互分離的单位

但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太过庞大因此,感觉上似乎连续不断

这本书就差不多包含了1 个原子(书籍是一种极其模拟化的媒体)。

最明显的就是数据压缩(datacomparession)和纠正错误(errorcorrection)的功能如果是在非常昂贵或杂音充斥的信道(channel)上传递信息,这两个功能就显得更加重偠了

例如,有了这样的功能电视广播业就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而观众也可以收到高品质的画面和声音

但是,我们逐渐发现数字化所造成的影响远比这些重要得多。

当我们使用比特来描述声音和影像时就和节约能源的道理一样,用到的比特数目当然是越少越好

但昰,每秒或每平方英寸所用到的比特数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或影像的逼真程度(fide1ity)。

通常我们都希望在某些应用上,采用高分辨率(reso1ution)嘚数字技术而在其他的应用上,只要低分辨率的声音和画面就够了

举例来说,我们希望用分辨率很高的数字技术印出彩色图像但是電脑辅助的版面设计(computer一aidedpagelayout)却不需要太高的分辨率。

由此可见比特的经济体系有一部分要受存储和传输比特的媒介所限。

在特定信道(唎如铜线、无线电频谱或光纤)上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就是这个信道的带宽(band-width)。

可以据此衡量每一管线能够容纳的比特数量

这个数量或叫做容量,它必须仔细地与呈现某一特定数据(声音、音乐、影像)所需要的比特数量相匹配:对于传输高品质的声音而言每秒64000比特已经算是相当大的数量了;每秒传输120万比特对高保真音乐(highfidelitymusic)绰绰有余;但你如果想要传送影像,则带宽就必须达到每秒传输4500万比特這样才能产生绝佳的效果。

然而过去15年来,我们已通过分别或同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检视比特并去除其固有的累赘重复的部分,掌握了压缩原始声音和画面的数字技术

事实上,所有的媒介都得以迅速数字化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比大多数人所预测的时间更早的时候僦发展出了高水平的压缩技术。

直到1993年还有些欧洲人辩称,数字影像的梦想要到下一个世纪才能实现

5年前,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我们鈳以把每秒4500万比特的,数字影像信息压缩到每秒120万比特。

但是到了1995年,我们已经可以把如此庞大的数字影像信息依照这个比例压缩(compress)和解压(decompress)编码(encode)和解码(decode),而且成本低廉品质又好。

这就好像我们突然掌握了制造意大利卡普契诺咖啡粉的诀窍这个东西昰如此美妙,只要加上热水冲泡就可以享受到和意大利咖啡馆里的现煮咖啡同样香醇的味道。

媒体世界改头换面数字化可以让你在传送信号(signal)时附加上纠正错误(电话杂音、无线电干扰或电视雪花)的信息。

只要在数字信号中加上几个额外的比特并且采用日益成熟嘚、能因噪音和媒体的不同而相应发挥作用的纠错技术,就能去除这些干扰

在CD光盘上,1/3的比待是用来纠正错误的

同样的技术也可以应鼡到目前的电视机上,从而使每个家庭都可以接收到有演播室效果的画面影像比现在清楚许多,以致于你可能把这种电视误以为所谓的“高清晰度电视”(high一definitionTV)

纠正错误和压缩数据是发展数字电视(digiialteievision)最明显的两个理由。

以同样的带宽过去只能容纳一种充满杂音的模擬电视信号,现在却可以塞入四种高品质的数字电视信号

不仅传出去的画面品质更佳,而且利用同一频道你还可能拥有四倍的观众数目和四倍的广告收入。

大多数的媒体管理人员在思考和论及数字化的意义时念念不忘的正是现有的东西能以更好和更有效率的方式传播。

但如同特洛伊木马(Trojanhorse)一样这个礼物产生的后果可能令人意想不到。

由于数字化的缘故全新的节目内容会大量出现,新的竞争者和噺的经济模式也会浮出海面并且有可能催生出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家庭工业。

当所有的媒体都数字化以后由于比特毕竟还是比特,我们會观察到两个基本的然而却是立即可见的结果

第一,比特会毫不费力地相互混合可以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

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混合被称作“多媒体”(mu1timedia)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不过是指混合的比特(commingledbits)罢了。

第二一种新形态的比特诞生了枣这种仳特会告诉你关于其他比特的事情。

它通常是一种“信息标题”(header)能说明后面的信息的内容和特征)那些经常要为每篇报道拟定“摘偠标题”以表明新闻内容的报社记者最熟悉这个东西了。

学术论文的作者也很熟悉这类标题因为学术期刊也常常要求他们为自己的论文總结要点。

在你的CD上也可以找到简单的标题,让你能直接从一首歌跳到另一首歌有时候,还可以从中获取关于音乐的更多的材料

这些比特看不见,听不到但却能够告诉你、你的电脑或上台特别的娱乐设备一些与信号相关的事情。

这两个现象混合的比特和关于比特嘚比特(bits一about一bits),使媒体世界完全改观

相较之下,像视频点播(video一on一command)和利用有线电视频道传送电子游戏之类的应用就显得小巫见大莁了—它们不过是一座庞大冰山的小小一角。

想想看如果电视节目改头换面成为数据,其中还包含了电脑也可以读懂的关于节目的自我描述这将意味着什么呢?你可以不受时间和频道的限制录下你想要的内容。

更进一步如果这种数字化的描述能够让你在接收端任意選择节目的形式—无论是声音、影像还是文字枣那又会如何呢?如果我们能够这么轻易地移动比特那么大媒介公司对你我来说,还有什麼优势可言呢这些都是数字化可能引发的情况。

它开创了无穷的可能性前所未有的节目将从全新的资源组合中脱颖而出。

智慧在哪里电视广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传输的起始点。

它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媒介

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接收者只能接箌什么算什么

事实上,就每一立方英寸的功用来看目前电视机可能是你家中最笨的电器(我还没把电视节目包括在内)。

你的微波炉嘟可能比电视拥有更多的微处理器

与其想象未来的电视会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或能接收更多的节目,还不如把它看成智慧汾布上的一场变迁—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把部分智慧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收者这端。

就报纸而言传输者也同样掌握了所有嘚智慧。

但是大报却或多或少地避免了信息单一化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读报

我们一页页地例览、翻阅报纸,由不同的标题和照片引导尽管报社把相同的比特传送给成千上万的读者,但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却大相径庭

要探讨数字化的夶未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看媒体的本质能不能相互转换。

看电视的体验能不能更接近读报的体验许多人觉得报纸新闻要比电视报道哽有深度。

这是必然的吗同样地,人们认为看电视比读报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宫体验

一定如此吗?答案要看我们能不能开发出能力峩们过滤、分拣、排列和管理多媒体的电脑这种电脑将为人们读报,看电视而且还能应人们的要求,担任编辑的工作

这种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收者两端。

当智慧藏身于传输者这端时你就好像自己聘请了一位专门撰稿人—就好比《纽约时报》根据你的兴趣,为伱度身订制报纸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输者会特别为你筛选出一组比特经过过滤、处理之后传送给你,你可能会在家中将其打印出来也可能选择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在电子屏幕上观看。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接收者一端设置新闻编辑系统《纽约时报》先发送出大量的比特,可能包括5000篇不同的文章你的电子装置再根据你的兴趣、习惯或当天的计划,从中撷取你想要的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智慧存在于接收鍺这端而传输者一视同仁,把所有的比特传送给所有的人

未来将不会是二者只择其一,而是二者并存

比特还原论特别衷情于这样一幅动人的图景:比特的流动是没有国界的,它可以绕过海

关检查到达世界任何地方许多人把这理解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超越传统的地域囷文化边

界它可以为所有的人共享。我们的世界由于有了比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地球村的说法使我想起《老子》六十六章中所提到那个世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使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如今似乎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不同国家的网络居民通过

与网络連接的电子屏幕看到其他国家,听到从那边传来的声音当然,人们因为不必步行

所以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这样的地球村还没囿完全变成现实。我们当然无法辨别世界各地的鸡鸣犬吠声是

否也有不同的方言但却知道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群具有完全不同的自然语訁。网络居民是

靠显示器上出现的各种文字、图象--而不是比特串--来发出或接收信息的这些文字的输入

者或读者显然属于不同的国家。如果你高兴的话就可以到美国白宫或巴黎的卢浮宫去走一

趟。这是许多网络读物津津乐道的事问题在于,如果你不通英语(更不用说法語了)不

知道白宫是Whitehouse,卢浮宫是Louvre那怎么去呢?

里没有中文服务这样你就只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对着满屏幕的洋码望洋兴叹了我

们很难说这些洋文没有携带着信息,但对于不认识它的人它的确没有信息量!《圣经·创

世纪》第11章有一段我们十分熟悉的传说:

朂初天下的人都说同一种语言。他们说:让我们在城中建一个高耸入云的塔不料这件

事惊动了上帝,他说:看哪这些人都说同样的语訁,如果让他们建起这塔他们还有什么

事做不成呢?于是他悄悄地打乱了这些人的语言使他们无法合作建塔了。从此这个城就叫

巴别城巴别的含义就是变乱语言,也就是信息无法沟通的意思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巨

大的巴别城,今天的网络也仍然如此!

我有一位姓郭的朋友电脑玩得出神入化。当一位大学生向他讨教秘诀时他淡淡一笑

说:先学5年英语,再学10年哲学这个建议虚虚实实,但并非全昰笑谈:学10年哲学

是要让人变得明白,而学5年英语则是要让人具有起码的上机和上网资格。在任何国家

外语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当外语成为我们上机和上网的必要条件

时电脑和网络市场的客户就只能是那些受过相当教育的人群,换句话说目前网络世界的

人口与世界人口还是两个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检验一下关于网络市场前景的说法一本关于网络的著名畅销书写道:现

茬几乎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个人加入到交互网络里,照这个速度发展在2003年,全世界

的人口都会成为网络用户

……就算那时全世界有一半嘚人(30亿)参加了交互网络,那也是个可怕的数字在

不到10年期间会有30亿人上网!这实在不可思议。且不说世界上那三分之二受苦人单僦

中国而言,目前文盲人数占人口数1/5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足4%,熟悉外语的人比例

更低除了极少数天才外,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不能通曉两三种以上的外语怎么能指望这些

人都在10年内成为互联网用户呢?巧得很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报道,声称现在世界上平均

每10秒钟就有┅个人患肺癌我大惑不解:怎么可能?如果说每10分钟一个人上网到

2003年上网人数将达60亿,那么每10秒钟一人患肺癌几年之内世界上的人豈不要死光了?

于是我自己作了一回计算发现上述关于上网人数的断言产生于一个可怕的计算错误

(或者作者根本就没有计算!):每10汾钟一个人上网,到2003年上网人数最多也就是

52万人!它还不到目前全球人口的1/1000!让我们还是参考一个比较专业的估计:目前

Internet在全球有5万个网址几千万用户。估计到2000年会有100万个网址5亿用

户。我相信这个数字也有相当的理想化色彩,而且这些用户恐怕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囷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德国人海德格尔也表达过类

似的意思: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些说法即使从常識上看也包含着很大的真实性网络上的英

语、法语、德语、汉语界面就是不同国家的国界,人们就居住在各自的语言世界中我们在

上網时只能从自己熟悉的语言世界中获得信息。因此尽管比特可以在有网络的地方畅通无

阻,但不同民族的语言却把这个地球村分割成了鈈同的世界这就是网络世界的现状!当

然,科技的问题只有靠科技来解决现在国内软件公司正在大力开发汉语软件和信息产品。

即使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微软公司为了打入和垄断中国市场也开发出了功能相当齐全的汉

因此人们期待着网络这种信息交流载体在不远的將来进入每一个家庭,进而替代电视

然而我们不应忘记计算机互联网与现有的广播、电视和报刊传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电视的传播方式是你说我看,报刊则是你写我读这里并不存在交流问题。而互联网则是双

向交流的媒体在目前情况下,它的交流模式是既写又看這对于许多有书写障碍的人仍然

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打破民族语言之间的屏障打破只能写不能说的局面,这就是现代信息

技术专家们的悝想机器翻译、语音合成、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强化电子屏幕对人体器官发

出的信息的感应灵敏度和分辨度,这一切技术都是为了使电腦以及网络那端的人成为你的对

话伙伴使电脑开口说出你能懂的语言并看懂或听懂你的指令。只有到那个时候电脑和网

络才能真正进叺每一个家庭,地球村才可能成为现实

别告诉我你会做简历(有个性的求职宝典要找工作的人最好都读一读!) 做简历,与630万人PK看这本书就够了! 资深HR现身说法,让你15秒就脱颖而出! 求职时如有以下想法请勿翻阅此书: 诸葛亮出山前也没有带过兵,凭啥要求我有工作经验啊 坚持就是胜利,每天投上50份简历一定会有面试机会的! 我都笁作3年了,又不是职场菜鸟还愁找不到好工作? 做简历关键是要能吹,再找个熟人推荐一下就OK了! 经典职场图书品牌“快阅读”重磅嶊荐! 有人看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后毅然跳槽 也有人听从作者建议后成功应聘某门户网站, 排版人员更是一边排版一边阅读大呼要买20夲送给大学同学! 这本书究竟有何魔力,能够让读过的人都有点小疯狂 特别赠送英文简历常用词汇表 内容简介 用人单位会因为你是汉族囚而雇佣你吗?还是会因为你是少数民族而对你另眼相看如果不会,那你写民族干嘛 别罗列课程了,除非你所学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否则你写的就不再是你,而是你的专业!全国学这个专业的人都上过这些课你的优势何在? 诸葛亮刚出山时也没带过兵啊凭啥我要囿工作经验?问题在于你可以没有资历,但绝对不能没有资质!知道怎么证明你是个“可造之材”吗 …… 在本书中,你将发现大量这種“痞气”十足的话语看似“雷人”,实则“醒人”资深HR陈乾文现身说法,教你如何与用人单位过招儿让你轻松掌握秒杀HR的职场秘笈,迅速从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 读者留言 现在教人写简历的书多如牛毛有的号称全面、权威,但是多数讲得大而无当反不如这本书講得实在。 ——杭州 老胡 你说的这些我工作几年后终于明白了回想当初不知如何下手,一片茫然唉…… ——上海 萧灏 跳槽的时候,起先使用的是招聘网站的模板简历投出多份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使用了Word模板,算是自己创作的简历立刻收到了好几家公司嘚面试通知。 ——北京 九色玫瑰 简历有时候像论文答辩需要把闪光点体现出来,至于什么是闪光点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需求。求职叒类似于相亲一份好的简历可以使自己于万千人中脱颖而出,寻到自己中意的岗位 ——北京 柔情判官 书中举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北京 江梅娟 职场如战场整装待发的新兵有时难免徘徊,感到无所适从缺少一份精彩的简历便是一个很偅要的原因。这本书有着大量活生生的案例和实用经验讲得深入浅出,若能据此完善自己的简历举一反三,那在招聘会上脱颖而出便也不是什么难事。 ——广东 林泽波 精彩连载 序:你本可以更快地找到工作 “简历看能力酒品看人品。”这是我和一些同样从事招聘工莋的朋友交流时杜撰的一句话却在工作中频频得到验证。一般说来一个人性格怎么样,一上酒桌就知道各方面的能力呢,则会在简曆上通通表现出来 看的简历多了,我便有一种感觉:现在会写简历的人太少了! 你别看我们招聘时也会要求有多少多少年相关工作经验但是能在能力上达到合格的毕竟有限。很多人工作了三四年又怎样他有的只是工作年限,而不是工作经验工作三四年了,能力还跟笁作才半年的差不多刚毕业那半年可能还在迅速地成长,后面几年就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混日子的状态了结果,能力低下到了什么地步呢有时候连份简历都做不好! 听到这话,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或者觉得我在说大话。其实你要是多接触招聘一类的工莋,就会有同感就在上个月,有个朋友还问我招编辑吗?招的话就推荐个人过来那人干编辑这一行四年了。 我说:“行先见一面吧。” 可以说我是满怀期待去的,结果一见面我就有种不祥之感:这人可能不行。为什么她简历上的问题太多了! 我说:“你工作經验挺丰富的,但在简历上基本反映不出来” 看她将信将疑的样子,我指着简历上“工作经历”一栏说:“虽然你在三家单位待过,泹你所写的根本不是工作经历而是岗位描述。你自己想想看我说得对不对?” 工作经历 2009/04—2010/06:北京XXXX报刊发行有限公司审读 1.审读公司报纸各版面校样、审样 2.根据既定标准审核报纸选文。 3.向策划组提供“金点子”为公司发展、报纸发行建言献策。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忣协助同事 2007/05—2009/01:北京XX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编辑 1.担任图书的责任编辑,负责整体流程具体包括选题策划、催稿、安排审读、联系 封面設计、提交清样、送审、出片、核片、交付印刷、检查样书、发布新书信息、协助发 行、维护作者资源。 2.协助同事审读、核片并协助发行等 2006/07—2007/03:北京XXXX文化发展中心编辑 1.负责教辅图书的编校、修订工作,并参与选题策划及封面文案的写作 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及协助同倳。 看她若有所悟的样子我进一步解释道: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