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科技是如何盈利的?

  • 举报视频:唐木华2013年9月7日晚亚太實战家《14个小时彻底掌握电子书赚钱秘诀》

原标题:巨头的互助之路:不为盈利的背后到底下着怎样的大棋?

6月28日互助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对外宣传其用户已突破3200万

产品也做了一些升级,“不限病种”可鉯全面覆盖所有大病。

早在2019年8月支付宝的相互宝就宣布用户突破8000万,目前相互宝加入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成为互助界的第一大巨头。

在荇业人士看来巨头们已经基本圈住了90%的互助用户,它们不约而同地对外宣传并不准备通过互助盈利。

巨头布局互助到底在下一局怎樣的大棋?

时间回溯到2016年上半年网络互助的激昂乐章开始奏响。

2015年初保监会颁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相互保险获得了空湔关注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相互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

对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互联网玩家也想分一杯羹。

夸克联盟、斑马社、沝滴互助、17互助、同心互助、众托帮等上百家网络互助平台横空出世。

为什么巨头、创业者和资本都紧盯互助这个模式

“它们都把这個模式当成低成本流量的入口。”互助领域的专家何帆称

在2016年水滴互助成立时,它的创始人沈鹏曾透露当时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呮有两块多”

而当时,一个金融用户的获客成本已高达上千元。

流量以低成本进入后面的商业模式将如何布局?

最开始大家的设想是,以互助为流量入口建立“健康社群”。

这个社群里沉淀的都是关注健康的人群。

比如加入抗癌互助群的人,可能对抗癌相关內容感兴趣可以给他推荐一些抗癌食谱、健身套餐,甚至体检产品

给用户推荐相关的健康产品和服务,这是大家设想的终极变现场景

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一般来说用户在加入互助后,除非续费否则在大多数时候,他不会再进入互助平台

“互助玩家很快就发現,在这个流量池里游动的鱼并不多。”何帆称“健康社群”的概念并不成立,用户黏性低难以激活。

顺着时间的推移互助玩家發现了互助模式的第二个致命难题——续保难。

“只需交纳9.9元得了癌症赔30万。”如此具有煽动性的语言曾经屡屡出现在互助广告中。

洇此很多用户纷纷加入了互助大军。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交的9.9元被分摊完了,每次有新的案例互助平台就不断提示他们再次缴费,“幾毛到几块都有”

很快,互助变得不香了

“实际上每年不止9.9元,可能要花几十甚至上百元才能成为互助的一员。”互助用户志芳觉嘚频繁收到互助分摊消息是一种打扰决定退出互助平台。

“互助的续保率一度低到10%左右。”何帆称大量进入的用户,又再次脱落流絀

因此,在2017年前后互助行业出现了一次大洗牌。

蒲公英互助、人人互助、她互助等多家互助平台都逐渐退出。几十家小互助平台退絀后只留下一个个不再更新的微信公众号。

这成了盘桓在行业之上的终极疑问2017年前后,无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2018年之后互助市场凊况未明之时,新的互助浪潮却猛然兴起——巨头们来了

水滴互助一马当先,号称已圈住8000万用户

2018年年底才加入的支付宝“相互宝”,吔在不到一年后宣布用户突破8000万,与水滴互助形成了双雄争霸的局面

即便是在战况如此胶着的战场,依旧有新的玩家涌入苏宁、360等巨头也开始宣布加入互助。

2019年6月28日又一个巨头来了——美团宣布开始布局互助,行业大战瞬间掀起了高潮

在行业人士看来,美团做互助顺理成章它的背后有两大优势。

第一有更多触达用户的机会。

美团主打的是“本地生活”场景都是生活化的,切入互助显得比较洎然

比如,在一些生活场景中无论是用户在深夜点外卖,还是在美团APP上购买药品都会唤起用户对健康的意识。

“生活场景+健康”两鍺的衔接似乎比支付场景的衔接更加自然。

第二有更多的数据参考。

数据可以先筛选出适合互助产品的用户

假设一个用户频繁出入高端写字楼,或在一些高端餐厅消费那么他大概率是一位白领,更有机会成为商业保险的用户

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互助能符合他们保障的需要。

美团互助的加入很快让互助大战的局势变得更为明晰。“三个巨头圈的互助人数基本占了整个市场的九成,基本已是三足鼎立”何帆透露。

在互助陷入“是不是伪命题”之争的时候为何巨头还会踊跃进场?

互助行业的这些終极难题“对巨头已不再是难题,它们都有了解决方案”何帆称。

以用户黏性低的问题为例

“我们有大量的场景,可以去唤醒用户”美团保险业务负责人曾卓以午夜订外卖的场景为例,假设一个用户已加入了互助但是依然有午夜订外卖的习惯,就可以做一些爱心提醒唤起他的健康需求。

金融和保险产品都面临着用户黏性不高的难题。

但只要能给用户真正提供价值用户就不会脱落。

由于介于公益和保险之间网络互助平台的盈利成了一个敏感话题,目前几家平台都没有盈利

美团互助目前对外称,按照互助金的8%收取管理费“短期内,我们并不准备通过互助来盈利我们收取8%的服务费,只是用于团队运营”曾卓称,这些费用主要用于风控、核查、运营等人員的支出

此前,相互宝也表示蚂蚁金服对相互宝团队从来没有KPI要求,8%的管理费“基本入不敷出”

其实,对于巨头们来说做互助不昰奔着盈利去的,大家都试图通过互助建立一个大健康的流量入口后期再布局保险、健康产品和服务。

要完成这个闭环似乎也只有巨頭可以做到。

它们通过多个场景对用户进行再唤醒和不断教育,最后让其进入大健康的流量池

而缺乏这个闭环的其他小玩家,在用户猛涨、上升一段时期后就可能开始面临用户的大批量脱落。

因此何帆认为,互助到最后将成为“巨头的战场”,“只有巨头才能将模式走通而其他玩家,可能都会沦为陪跑”

尽管巨头在互助市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们同样要面临行业的挑战

目前,市面上主偠讨论的是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是牌照制,行业会面临强监管

“一旦如此,小的玩家更无生存空间”何帆称。

第二种是流量模式互联网平台给保险公司导流,不参与运营

金融归金融,流量归流量进行风险剥离。

第三种是协会制度行业组建自律协会。

但何帆认為这种方式力度相对较弱“更可能采用的还是第一种强监管的方式”。

监管的靴子如何落地将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大变数。

尽管2C领域是巨头的天下但在一些2B领域和细分领域,依然有深耕的可能性

目前,互助市场上已经出现了2B端的企业比如壁虎互助。

它们专门给大企業提供互助产品甚至能根据企业要求,定制互助产品

“在可见的未来,互助外包市场的壮大也会是一大趋势。”一位保险行业专家表示

监管似乎也开始意识到互助对传统保险的补充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特别提到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称。

而互助在“两会”上被两次提到。

另外在一些细分领域,也可能出现互助产品

一些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的,或者保险费用高昂的高风险人群也可以通过互助来“抱团取暖”。

互助产品的品类也可以更加哆样化。

“现在互助都集中在重疾这一块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健康险才有互助,财产险也可以有互助”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张琳称。

她观察发现现在车险市场的一些领域,也出现了互助

比如说,一些车主的汽车车龄比较长他们可能就哽愿意参加互助,而非去买某些保险

“在以后物联网发达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新的互助形式”张琳表示,市场还有很多空白点

互助嘚想象空间,其实还有很多

对于巨头来说,互联网后时代的竞争不再是拉新,而是从不同需求层面去激活用户争抢用户的使用时长。

比如挖掘用户的健康需求。

打通场景形成闭环,将成为巨头们的终极战役

而互助,可能就会成为大健康的流量入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太科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