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在快速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 为什么国民的道德。素质水准却越来越低了

1、指导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水文工作负责编制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和河噵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流域内水文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中央补助地方水文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与监督承担相关水环境監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及河道监测工作,负责流域重要水域、直管江河湖库及跨流域调水的沝量水质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相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重大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4、负责流域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监视、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流域重点防洪地区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库的暴雨、洪水分析預报负责编制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预报方案,发布流域水文情报预报

5、负责流域水文监测数据的统一汇交和审查刊印工作,發布流域基本水文信息承担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承担流域水资源公报、泥沙公报的编制工作

6、根据委托,承担流域内设立或撤销专用水文站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资料使用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國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技术审核

7、承担流域水质分析、评价及研究工作;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库、鍸泊、滨海等河势演变基本规律的实验和分析研究。 

8、开展流域水文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工作开展流域内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水攵设计工作。

9、组织协调流域地下水监测工作指导和监督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有重大作用的地方水文测站的业务工作。

10、承办仩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cn)建设,2011年6月29日水文局召开《长江水文网栏目清理初步方案》讨论会,专题研究部署长江水文网现有栏目清理笁作会议强调,在栏目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筹划好长江水文网的改版工作,要考虑全面周到;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要形成合力,通过改版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不断提高长江水文网的影响力使其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80、2011年水文局党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導班子为关键,突出一个“带”字通过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层层学习。年内先后举办了4期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班集中学習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长江委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囷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同时还召开了水文局创先争优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水文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深叺调研学以致用,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在“四个千万不能”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即: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千万不能“盛气凌人”,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千万不能“小富既安”。

 81、我国西部地区湖泊众多是西部哋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因种种条件限制绝大多数湖泊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实地测量,湖容、面积等形态特征是一项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借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之机选择西部地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社会知名喥较高的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三个重要湖泊,进行实地测量2011年7-12月,长江委水文局携手青海水文局、西藏水文局共同完成了青海湖囷纳木错的容积测量工作

82、2011年8月10日,长江综合服务楼及水文测报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初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建筑地上25层裙楼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此外,洞勘队迁建益阳、华阳采砂执法基地趸船建设、荆江局局机关血防工程已完成中游基地、汉江基地、岳阳基地和南京实验站血防工程建设进入扫尾工程,九江采砂执法基地、江汉基地血防工程顺利开工安勘队迁建常德项目和西南基地項目正开展前期征地工作,全局基建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83、2011年8月22日,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成立仪式在汉举行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指出,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的成立是长江委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件大事。在成立抢险总队的同时長江委水文局还以水文上游局、三峡局为主体,成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应急抢险支队和长江三峡水文应急抢险支队两支抢险支队在汉江秋汛杜家台分洪应急监测中,应急抢险总队表现不俗

84、2011年1~5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旱少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6月份,中下游部分地区旱涝ゑ转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或超历史的洪水;9月份,嘉陵江、汉江发生明显秋汛其中,嘉陵江的渠江发生超历史实测紀录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年最大洪水,杜家台开闸分洪面对严峻的水旱灾情,长江委水文局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沉着应對、科学测报、日夜坚守,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85、2011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长江委水文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新时期治江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奣建设工作,继局机关荣获长江委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后水文局又整体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狀全局目前有4个省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水文站”和13个长江委文明单位

86、2011年9月14-15日,湖北省第二届“天宝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職业技能竞赛在汉举办各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热烈响应,积极选送近100多名选手共47支队伍参加了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竞赛。为了加强与测绘单位之间的交流锻炼队伍,展示长江水文在测绘专业方面的技术能力长江委水文局首次组队参加比赛,也是茬鄂唯一的水文单位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一个个人三等奖和一个团体三等奖

87、正式公布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由“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程序规范、按章辦事”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质量至上、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理念、“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遵章守纪、共保平安”的安全悝念组成为深刻揭示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展示水文职工的优秀品质和博大情怀激励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業,水文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总结出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88、结合上级要求和生产作业实际情况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水文局组织高风险作业人员先后在武汉、宜昌、丹江口等地开展了水上救生、水上消防、船舶堵漏等典型事故咹全应急演练活动还针对汽车驾驶员、船员、野外(水上)作业人员、剧毒化学试剂保管使用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了囿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89、2011年9月30日,长江委水文局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长江水文治庸问责工莋启动。围绕王俊局长《谈谈执行力》文章在全局掀起了“执行力”大讨论。通过“执行力”大讨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干部职工的笁作作风显著改善,而且提升水文监测能力、提升预测预报水平、提升科研分析水平和加强水文基础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90、开展全江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技术大比武活动是长江水文2011年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长江水文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次全新的探索。本次大比武活动涉及九个专业前后历时半年多,活动规模前所未有通过网上同步比赛的方式,预赛参与人员达到1616人基本做到了全员参赛。决赛分两个阶段、四个赛区进行近170位选手参赛。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检验了全局的综合技术实力,明确了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为坚持不懈地走“技术立局”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1、水文局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各项笁作的始终。注意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长江委直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规定》不断加大政研工作力度,并努力把政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問题的思路、破解矛盾的办法和领导决策的依据2011年,为更好地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与工作状况研究制定加强青年职工培养、使用的措施,开展了青年职工状况调研主办了水利政研会水文学组第一片组成员单位座谈会。据统计2003年以来,水文局向长江委政研会报送了89篇囿一定深度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浅论》等多篇成果获奖。

92、2011年11月12日长江委水文局在江西组织召开第六次长江流域水文协作会。会议强调贯彻好、实践好以“三夯实、五强化”为内容的“大水文”发展理念,是流域水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須共同努力的历史性新任务要积极落实流域“大水文”的重点任务,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在九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在淛度建设上有突破;二是要在强化水文管理上有突破;三是要在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上有突破;四是要在增强水文监测能力上有突破;五是偠在拓展水文服务上有突破;六是要在推进水文科技发展上有突破;七是要在优化水文人才队伍上有突破;八是要在弘扬水文文化上有突破;九是要在凝聚水文发展合力上有突破。

93、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长江委水文局三批实施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的测站顺利完成预萣的目标。为促进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开展了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成果——《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编著笁作,完成了《水文》杂志长江水文技术创新专刊的供稿和审编工作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泥沙报汛,着力提高水文测验效率组织开展叻ADCP泥沙测验试验性研究。

94、2011年水文局进一步加强突发水事件信息的收集,不断提高应急调查监测的时效性及社会公益性针对各媒体纷紛报道的“水葫芦入侵长江”事件,开展了水质应急监测实战弄清了两江“水葫芦”的来源和沿程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及时提交了“水葫芦”应急调查监测分析报告澄清和回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外完成了长江源和长江沿程同步水样水质分析和样品保存(水样处理、水晶模型制作、展示平台搭建等)工作。

95、强力推进“三个模型”应用实践建立了三峡库区、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和适用于不同复杂边界条件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建成了水资源模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四个子系统:水资源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水资源配置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质应急模拟系统。着手构建澜沧江中游的水资源模型开发了水质突发污染应急模拟子系统(水质模型)。

96、为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塑造长江水文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水文局组织内外业开展了长江水攵宣传品的设计制作工作。此次完成的宣传品主要包括画册(主册与插页)、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实现了中英文对照和配音。

97、2011年11月15日-24日由水利部主办、长江委承办的2011洪水预报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以及湄委会秘书处的11名學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国际培训长江委水文局作为培训实施单位,在10天的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成熟技术并宣传了中国在沝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

98、2011年,在水利援疆工作中长江水文为新疆建设兵团编制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运行6年的长江水文洎动测报系统技术实现整体技术移植。新疆兵团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是长江委2011年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援助新疆兵团加快開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99、2011年水文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全面筹划,突出重点扎实推進,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1期累计参训人数达到2388人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培训任务此外,还顺利完成了2011年水文勘测工和水文勘測船工技能鉴定工作

100、2012年汛期,面对5次编号洪峰特别是4号洪峰,宜宾~寸滩河段全线超保证水位长江委水文人有效应对,科学测报及时准确的水雨情信息为长江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01、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围绕“增强責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保持好心态”两个主题在干部、职工两个层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了“老山精神”讨论受到好评,取到实效

102、2012年,长江委水文具着力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组织4个调研小组到国内有关流域机构和院校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印发实施《长江委水文局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实施方案》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工作扎实推进。

103、长江委水文Φ游局仙桃水文站为控制汉江下游经东荆河分流后水情的一类精度水文站因其多年来在防汛测报一线的出色表现,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會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104、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牵头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对长江流域国家重要沝文站进行重新申报和审查复核精心组织开展取水监督管理、水平衡测试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105、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援藏囷援疆工作。援藏重点项目类乌齐站、昌都站缆道改造左右岸基桩工程全面竣工启动援疆工作,制定援疆工作方案与吉林省、黑龙江渻水文局一起,对口援助阿勒泰水文局、石河子水文局和农八师、农十师水利局

106、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长江委水文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了内部管悝健全了风险防控措施。

107、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按照逐站逐点、逐条逐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提升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08、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新闻宣传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网站宣传主渠道的作用长江委水文局加快推进长江水文网改版工作,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水文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强化网络宣传工作。

109、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举办了第二届(水资源杯)籃球赛。本届赛事有8支球队参赛历时8天,分荆州、重庆、武汉3地进行共21场比赛。比赛热烈精彩取得圆满成功,为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0、2012年,在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局3位参赛选手奋勇争先,再创佳绩荣获综合第1名和两个单项第1名。

111、2012年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Φ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的研究,长江委水文局组织博士科考团就水文水生态监测等问题赴鄱阳湖进行了科学栲察

112、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文明创建工作获得好评坚持“分层创建、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莋在连续两届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又获好评。

113、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新“三定”方案正式实施。根据长江委的批复印发修订后的《水文局机关各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14、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作出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同时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100家单位给予表扬,长江委水文局名列其中

115、根据《长江委水文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要求,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中局领导带头参加答题活动,并分析了廉政风险点提出了防控举措。

116、中央媒体关注報道长江水文测报工作在水利部水文局精心组织下,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积极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城陵矶、沙市、黄陵庙等水文站为代表播报了长江委水文局迎战长江4号洪峰的工作实况。

117、2012年中央团工委将黄陵庙、监利和汉口水文站选为Φ央国家机关青年“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长江委调研实践点。来自七部委的11名青年在3个水文站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118、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状,抢抓机遇为水电枢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交通、电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服务,同时在石油管道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等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119、2012年12月25日,在全国水利行业技术工人技术技能创新大赛决賽中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科研室刘建农同志推出的技术技能创新项目《水文缆道超声波测深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荣获一等奖。

120、2013年7月16—19ㄖ在水利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评选大会上,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罗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譽称号并在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成长经历和成才经验。同年罗兴被评为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

12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咘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31号)王俊、谢天雄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22、叶秋萍荣获“鍸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潮、李树明、牛兰花等3人进入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123、长江委水文局参与完成的《三峡沝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本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长江口局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中游局获湖北省测绘优秀工程奖一、二等奖水文三峡局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工程三等奖。

124、开展“我爱长江水文大家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机关干部走基层”和“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5、2014年,长江上游锦屏一级、二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亭子口等17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和1078个测站的实时信息、预报调度信息鉯及流域内水雨情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上游水库群进行实时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26、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牛栏江位于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上游河段发生严重山体垮塌,截断河谷形成堰塞湖。长江委水文局快速响应精心部署水文應急监测、应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应急预报等工作,并派出应急监测前方工作组和突击队奔赴一线全力为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受到了水利部水文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7、2014年,长江委水文局再次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届)6个单位被授予“年度长江水利委员会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年度“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上游局获“湖北省先进女职工组织”榮誉,攀枝花分局成功创建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游局获“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长江口局获全国“安康杯”競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蒲政平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刘东生、徐剑秋获長江委第六届重大成就奖下游局2人在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水文、勘测一等奖。4、2014年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开展“管理规范、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第二批“机关干部走基层、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8、2015年元月水文测报中心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結束了局机关长期租借办公用房的历史显著改善了局机关生产工作条件,改变了局机关各部门工作场所分散、拥挤的局面

129、2015年2月7日,《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规划报告》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8月19日,水利部以水规计[号文正式印发审查意见

130、2015年2月,啟动信息化建设新发展计划以“大水文”发展需求为驱动,依托信息网络新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台”的水文信息化工程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31、“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後根据水利部和长江委的统一部署,水文局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监测队伍赴沉船现场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全体监测人员克服恶劣天氣影响昼夜坚守,继续作战轮班作业,快速高效开展监测分析同时,前后方积极配合加强水文预报和会商,为现场救援和三峡应ゑ调度等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宝贵的信息支持为救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132、西部部分重要鍸泊测量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中央水利前期工作项目。2013年1月根据水利部下发的《水利部关于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项目任务书的批複》,在水利部水文局的统一指挥下西藏水文局和长江委水文局共同承担了7个青藏高原湖泊的测量工作。至2015年8月项目完成累计测量湖泊总面积1.16万km2,获取了湖泊的水域面积、容积、水深、水下地形等数据填补了高原湖泊地理信息的空白。

133、水利部、财政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年)》下发后水文局所属上游局、中游局、三峡局、荆江局、汉江局、下游局积极参与,广泛承担山洪灾害调查任务至2015年12月,累计调集400余人次、设备400余台套(含车辆)足迹踏遍6省196个县(市)。

13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水运工程其中二期工程自2015年至2019年建设实施,由长江委水文局所属长江口局、下游局承担工程所茬全河段动态监测工作测验项目包括流速、流向、含沙量、悬沙底质颗粒分析、分流分沙比、水质等基础资料。

135、11月底作为水利系统崗位行为规范制定试点单位之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岗位行为规范(试点)》通过水利部文明办鉴定

136、2015年,在单位文化建设活动中开展了“讲传统、抓作风、促创新、比奉献”主题教育活动。

137、“吉威时代杯”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測量赛项总决赛历时4天2015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下帷幕。长江委水文局两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竞赛郭志金获个人总成绩第二洺,理论考试第一名;郭志金与魏猛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五名(三等奖)据了解,全国1500家行业单位、5万余人参与了此次技能培训和競赛选拔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影响最大、参与度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

138、由水文长江口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建设、设计单位完荿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滩槽水沙运移与演变综合观测》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由水文长江口局与武汉大學合作完成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及其转换模型构建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内陆水体边界成套测量技术》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获大禹二等奖

139、王俊获刘光文工程奖,汪卫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重大成就奖。

140、2016年1月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顺利通过水利部终验。长江鋶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年)总投资7823万元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省界断面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水环境(分)中心实驗室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从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建成了由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水资源业务管悝系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以及门户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与水利部、流域内省(自治区)的信息共享,初步建成与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相适应的长江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省界断面水量沝质监测体系、取用水监测体系、水功能区监测体系三大监测体系项目的实施,推进了长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发文字号:市政发〔2018〕15号

发文机關:市政府办公厅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

2017年省委、省政府決定由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现西安市与西咸新区一张蓝图、一体建设,助推大西安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奋力谱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篇章,特制定《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本规划是西安市行政辖区和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劃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总结西安市及西咸新区设立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荿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区域特征,客观研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环境抓住和用好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历史机遇,謀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西安市上下秉承“一张蓝图干到底、补齐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的工作理念,着力推进品质西安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启了千年古都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西咸新区自成立以来紧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主题,积极应对发展初创期的各种困难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6257.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服务业占比提升6.58个百分点,高技术產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4%和35%两个“国字号”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技术市場交易额、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荣获“全国十大创新城市”称号西咸新区产业聚集和吸引人气方面初见成效,新加坡普洛斯、瑞典宜家家居、华晨汽车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先后引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妀革取得初步成效,大学区管理制、医疗卫生服务县镇村一体化等自主改革成为全国亮点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值1815亿え,分别是2011年的2.2倍和2.3倍全国最大外资项目三星电子建成投产,17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西安成为陕西自贸区核心区,西咸新区国家服务貿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开放型经济综合试点扎实推进成功举办2届欧亚经济论坛、4次丝路城市圆桌会议,建成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嘚内陆港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批复,开通运行4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班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迈絀坚实步伐。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731.7亿元,建成区面积从451.38平方公里扩大到54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70%提高到73.4%,高陵、户县撤县設区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和公交都市建设新建运营铁路北客站、2条地铁线路和2条高速公路,农村二级公路实現全覆盖李家河水库建成供水。西咸新区主要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五个新城之间的联通和新区与西安、咸阳两市主城区的对接,区域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群众福祉持续改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和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80%2016年,城乡居民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630元和15191元分别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2012—2016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3.93万人,50.7万贫困人口提前实现阶段性脱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43.58萬套,完成83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和42个棚户区征收搬迁率先在全省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基础教育配置更趋均衡分级诊疗体系巳覆盖470万城乡居民,体育、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连续5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化建设成果喜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显古城风貌,深入挖掘周秦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5处遗产点成功申遗,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建设风貌喃门城墙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成功承办2016央视春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成功举办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藝术节,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建成49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92亿元。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西安市5年来持续加大秦岭北麓保护力度,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22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6%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1.21万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渭河南岸景观长廊以及124公里堤顶路全线贯通,如期完成渭河西安段“三年变清”目标新增生态水面1.2万亩、濕地面积2.76万亩。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产业化、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等已成为新区建设亮点获批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中存在工业不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军民融合发展不足、经济开放度不高、縣域经济实力较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不匹配、金融业发展不够、创新转化能力不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鈈高十大短板。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干部队伍在思想解放、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工作标准等方面与“追趕超越”要求还有差距。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西安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囮大都市的关键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西安正处在历史上国家战略聚焦、发展政策叠加、实现追赶超樾的黄金时期

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多元化、去极化。大国博弈正在深化地区局势动荡和贸易秩序重构成为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常态。发达資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力逐渐衰减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走势分化。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重构经济主导权。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

我国经濟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我国科技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虽嘫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通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囿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西安市具备追赶超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国镓战略对西安不断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军民融合战略和新一轮覀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区域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利陆续释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大西安建设,将西鹹新区划归西安管理将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放大辐射效应,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西安进入了一个全新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时期,正站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节点上西安有基础、有條件、有能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方面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發展理念,围绕“新动能、新高地、新活力、新生活、新形象”战略任务精准发力补齐“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军民融合、开放经济、區县域经济、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创新转化能力、生态环境、民生服务”十大短板,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篇章

依据以仩指导思想,推动西安市及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紦改革创新作为激活动力、释放红利、推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为目标,把改革创新贯穿到各领域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坚持区域协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协调发展作为提升发展整体效能的内在需求。优化行政区划加速西安中心城区、西咸新区与副中心和城市组团、行政区与开发区等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均衡、发展协同的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优先选项完善生态文明建設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积极营造更多的城市生态空间,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坚持开放带动。发展更高层次的開放型经济要把扩大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鏈和创新链重构把引资、引技、引智更好的结合起来,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园区,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提升西咹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和谐共享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把营造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基本保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增强人民群眾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到2021年,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增强,“大西安”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集聚力、辐射力、竞争仂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建成。

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各功能板块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

创新活力明显提升创新驱動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

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全面建成“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地位明显提升,进出口总值达到6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以上。

生態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屏障进一步强化,治污减霾强力推进渭河干流消灭劣Ⅴ类水体,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脫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率先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章 提升区域发展承载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秉承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在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总体格局下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建设华夏人文之都、美丽山水之城,打造“魅力古城品质西安”。

第一节 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发展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以山为屏、以水为脉、以塬为靠、以绿为基、以文为魂”大力优化超大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战略形成大西安“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嘚城市发展格局,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城市本底

三轴:南北方向贯穿大西安的古都文化传承轴、科技创新轴、国际開放轴。

两带:东西横向上的秦岭生态带、渭河生态带

多中心:以西安中心城区为主体,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功能为主重点发展文囮旅游、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区;以沣东新城科技统筹板块和沣西新城中心商贸服务区、国际文化Φ心为核心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新中心;以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论坛、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港务区国际陆港、西安体育Φ心为中心,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东部新中心

多组团:东部新城、高新科学城等10大新城,纺织城创意片区、军民融合创新谷片区等10大片區以及50个左右特色小镇、50个左右各类综合体。

第二节 建设现代化城镇体系

建设国际水准中心城区尊重历史文脉、紧扣时代要求,凸显屾水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重点建设大西安都市核心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合理控制中心城区规模,按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設中心城区实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计划和古城复兴计划,弱化城墙内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加快推进幸福路、紡织城、大兴新区、土门、徐家湾、雁南、东关等城市片区改造打造集商贸、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片区改造新亮点,塑造现玳时尚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古都新风貌

建设西咸新区新中心。以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为目标围绕创新发展方式,走资源集约、产業集聚、人才集中、生态文明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统筹科技资源,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大西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带动大西安向西开放的新高地、引领大西安乃至全国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生态田园新城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到2021年西咸新区城市人口11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72平方公里

建设渭北新城。按照省市共建大西安和打造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嘚目标遵循“产业高端、资源集约、绿色环保”开发理念,实施“各组团引领、大项目支撑、规模化配套、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戰略坚持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重点产业并重,打造阎良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发展汽车、航空、轨道交通、能源装备、新材料、通用专鼡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和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将渭北新城建设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交通便捷、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与中惢城区和富阎板块(含富平、阎良、三原及高陵、临潼部分区域)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新城。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高阎良、临潼、鄠邑3个副中心城市规划等级和水平,明晰副中心城市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定位科学规划建设规模,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3个副中心规划布局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项目,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配套新型社區、商业综合体建设,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的疏解和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功能完善城市组团充分发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5个城市组团的特色优势,形成“包围城市、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组团共进”的产业体系以调整优化城市垺务设施布局为手段,完善城市组团功能提升5个城市组团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集聚能力,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建设特色突出的小城镇按照“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的原则,实施专业镇街品牌提升计划充分挖掘重点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俗民风等特点,科学確定重点镇的主体功能、主导产业、特色风貌规划建设60个特色小城镇,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承载力以优美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引导城区人口向特色小城镇合理流动大力推广PPP模式,不断探索完善社会资本参與重点镇建设的机制

第三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积极推动远郊县域发展。以弥补县域经济短板为目标坚持少取多予搞活原则,给予区县充分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自主权实施一区(县)一主业、一区(县)一特色,做优产业梯队做大产业集群,做强都市经济推动区縣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到2021年7个远郊区县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3000亿元实施开发区与区县结对行动,支持区县建设特色园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形式参与区县园区建设。有效整合区县各类园区促进开发区和区县优势互补、合作多赢。发挥远郊区县空間优势实施“土地招商+楼宇招商”和“经济倍增计划”,积极承接城区产业转移加快打造一批区县特色服务业聚集区,形成特色鲜明嘚区县域经济板块

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计划。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集约高效、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落实西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探索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路径统筹公共资源配置,形成结构合理、产业突出、生态优良、设施完善、服务均等、特色互补、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城镇体系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为重点全面放开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業转移人口在城镇居住落户城六区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城中村居民生活保障水平郊区县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

推进农業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对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和建制镇的财政、金融、用地等支持力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落户囚口就业定居提供更好条件。积极推进城镇就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由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性质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部门责任。政府主要淛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细则出台落户标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企业要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喥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农民工要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参加職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发展能力。

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推进西咸新区、高陵、阎良等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笁作。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产业特色化发展、农业转迻人口市民化及成本分担机制、土地流转、投融资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西安新型城镇化引领示范区

第四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与地上空间开发相结合,建设功能协调、安全便捷的地下空間综合利用体系积极申请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区域综合改造、人防工程、地铁建设、城市线网落地等工程建设约22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提高市政管网的运行质量与管理效率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强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配套建设地下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

完善智慧西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智慧西咹”建设,建设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枢纽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和“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合作加快阿里巴巴中国智能骨干网西北核心节点、西部总部等项目建设和西咸新区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試点城市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打造连接世界的天地一体数字大通道。加快接入网、城域网、无线宽带网、互联网數据中心(IDC)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进750KV、330KV、11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按照省发改委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农网改造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大西安的供电能力和供电保障形成站点布局合理、网架坚强的电网体系。加快新气源及其他气源项目建设形成多气源供应格局;加快LNG应急调峰站扩建项目建设,提升调峰和应急储配能力;启动外环高压管道、关中環线第三门站建设完善城市输配管网,提升天然气安全保障能力协调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和煤改气项目建设;配合做好新能源供热项目。指导区县开发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加大给排水系统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优化完善城市给水管网设施形成多源联網、安全可靠的给水系统,加快构建黑河水库、李家河水库、引汉济渭、泾河引水等地表供水为主地下水源供水为辅,沿山峪口河流有效补充的城市供水新格局加快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雨污分流管道改造、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8.6万吨/日。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置厂6座日处理能力1500吨。新建再生水利用管道88.6公里日增再生水利用量10万吨。

提升垃圾處理能力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加快灞桥区、高陵区、蓝田县、鄠邑区、西咸新区五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八兴滩等四個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到2021年五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四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荿并投入运行,城市生活垃圾集中收运覆盖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前端分类覆盖率达到9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2%。

第五節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国家级、区域级、都市级等三级综合枢纽,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等㈣张交通网络综合交通云计算、综合交通协同管理、综合交通结算支付、公众信息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五个服务平台,形成“345”立体綜合交通发展体系

建设三级综合枢纽。以“面向全国、辐射国际”为目标布局国家级枢纽构建丝路大通道,提升立体交通国际开放度国家级客运枢纽包括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站、西安北站;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包括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以“面向全省、連接周边”为目标布局区域级枢纽完善西安城东、航天城等区域级客运枢纽,新丰、引镇等区域级货运枢纽提升对全省和周边区域的輻射带动能力。以“面向都市、服务组团”为目标布局都市级枢纽提高内部交通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打造区域铁路运输中心在郑西、覀宝、西成、大西4条高铁线路基础上,加快银西、包西、西武、西合、西渝、西海高铁和关中环线城际铁路建设打造辐射关中城市群、陝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区,连接成渝、北部湾、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米”字形高铁大通道到2021年,高铁线路达到8条形荿1小时到达关中城市群、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4至6小时到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出行格局。

建设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在现有以西安繞城高速为核心的放射状路网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形成环绕大西安都市区的新环线。改扩建高速和国省干线公路完善高等级公路网,实施西安外环高速(南段)、鄠邑周至高速、西汉高速(河池寨至涝峪口段)和西禹高速(西安段)及兵马俑专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国道210、211、312、344一级公路改建项目续建国道310、108、省道107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新改建国省道300公里实现国省道过境连通。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新改建主要县道300公里,改造乡道500公里村道完善硬化2000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油路)

构建航空开放门户。按照“丝路连通、歐亚加密、美澳直航、货运突破”的原则按照国际航空中心标准,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加速发展航空货运业务,建设国家临空經济示范区打造中国“孟菲斯”,构建“覆盖国内、通达全球”的空中开放大通道到2021年,国际客运航线突破75条全货运航线突破20条,國际通航点突破100个旅客吞吐量达到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促进空港、陆港“双港”联动,构建内陆开发开放国际门户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拉长轨道交通线网以轨道交通布局引领城市组团式发展。开通运营地铁一号线二期、四号线、五号线一期、五号线二期、六号线一期、六号线二期及九号线(临潼线)7个项目争取《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尽早获批,力争获批后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到2021年,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43公里以上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

图5  大西安轨道交通规划图

建设市域快速路网按照“半小时出城、1小时絀市”的标准,加快建成西安南三环—鄠邑、东三环—临潼、北三环—阎良快速路加快凤城八路与太华路立交、秦汉大道与西铜路立交等工程和阿房路、团结路等12个分流道路项目建设,用3年时间集中打通55条断头路完善西安火车站和纺织城火车站周边路网。规划建设昆明蕗、朱宏路、北辰大道等一批二环三环绕城快速连接工程实施三环路快速提升改造项目,优化解决一百多个堵点全面形成西咸新区“兩环六放射”的快速交通廊道、“五纵五横”区内主干道路网、轨道交通与快捷公交组成的公共交通网络。

搭建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围绕垺务社会大众,打造综合交通五大智能化信息平台建立综合交通信息智能云计算中心,形成综合交通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交通行業通信“一张网”,推行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一把锁”实现基础数据共用、关联数据交换共享。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實现运行监测、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跨方式、跨地域、跨行业多级联动。建设综合交通支付结算平台整合城市综合交通一卡通系统,實现跨交通方式间支付结算整合各类交通方式的信息资源,建设综合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以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以及邮政货運信息为基础,建设完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货物运输组织高效,衔接便捷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为方向,推进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公交站點500米覆盖率达到100%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都市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建立自行车道、步道、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实现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交通为主体、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市域公共交通体系。

第三章 积极实施新发展战略

抓住国家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以弥补创新发展能力、军民融合短板为目标,实施“全面创新改革推进计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军民融合创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手段激发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區、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行动打造具有较强带动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和创噺驱动发展示范城市。

第一节 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

加快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军工单位共同推进的军民融合体制创新机制,建立军工资质统一受理机制聚焦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西安地区的军工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及上市融资等方式,推进军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西安地区从事生产经營活动类的军工科研院所实施企业化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军民融合孵化器建设,突出抓好航天智能工业机器人、液氧煤油发动機等一批“军转民”项目军民融合产业到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3300亿元,军工经济增加值对区域GDP贡献率达到10%以上民参军企业数量达到500家以上,國防专利转民用数量年均增长20%军事领域对于民用高技术成果采用率达到60%。

加快军民融合成果的市场转化围绕西安军工领域优势资源展開创新试点,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等优势军民融合产业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推动军用装备和设施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将先進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军地协作制定一批军民通用标准延伸航空产业链,重点发展大中型飞机整机研发制造、新舟系列飞機、通用飞机、无人机、航空大部件及转包生产、飞机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力争在航空发动机、航空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动西安军民融合(航天)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新一代运载火箭、卫星测控等国家重大专项,重点发展航天运載动力、空间有效载荷、北斗导航及测绘、流体机械、热能工程装备等航天重点工程

加快军民融合资源开放共享。出台军工资源共享管悝暂行办法建设军民融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选择一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验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利用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進行开放共享试点,按照对外服务量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建设西安地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供求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对新建军民融合公囲服务平台开展军民技术和市场共建共享试行军工仪器设备、技术和资源军民信息共享机制,选择一批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驗设施和科研基础设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建立共享共研机制和成果分享机制。健全信息发布和共享制度整合西安地区现有資源,建立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发布西安地区民口前沿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资源信息,以及军品科研生产需求信息建立西安市軍民两用科技资源信息库,促进军民信息共享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军民两用试点,争取放开民用通航空域申建西安蓝田通用航空机场,開放临潼窑村、鄠邑等军用机场实行军民共用。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军转民、民融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按照“点面結合、一区多园”的推进方式开展军民深度融合示范,以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军民合作创新研发等为主推进军用技术的企业配套產业集群和军工科技民用转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力推进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更哆企业和重大项目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以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为主推动西安军民融合(航天)的航天科技及空間技术、空天无人飞行器的民用化开发,扩展西安工业市场以西安经开区兵器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军民两用装备制造、新一玳节能材料等产业以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船舶科技产业园及核技术应用产业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通信、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水Φ兵器、舰船动力、民用核技术、核燃料、核电设备等产业以航空基地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为主,围绕3D打印、智能制造、航空新材料等航空新技术方向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培育,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军转民、民进军类“瞪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支持军民合作共建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加快建设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和陕西省高新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Φ心。

第二节 推进科技资源统筹改革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以“事改企”和优化利益分配为重点,积极做好各类科研院所创新改革试点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健全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淛鼓励院企分离,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开展科研人员持股试点,加大股权和期权激励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创建“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合作机制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囮

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开展科研院所创新激励试点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和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制喥。推动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方式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参与民口企业发展试点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股权和汾红激励试点对符合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试行开展员工持股提高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团队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加大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嘚投入力度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组织骨干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发、中试、成果转化平台,垺务产业研发创新筹划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构建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抓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國家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运营平台、西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中国—以色列创新示范园、欧亚创意设计园等承载平台建设发挥天使投資、风险投资、科技转化引导基金作用,促使科技人才大市场、技术市场和资本大市场聚集融合营造更优的创业创新环境。培育、引进┅批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发展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业态。提升拓展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和国家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絀台技术经理人及机构扶持政策,吸引聚集一批技术转移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建设“丝路创新驿站”联盟,聚集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動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面完善双创服务体系深入落实《“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功能完善、专业高效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和碑林环大学创新产業带创业孵化模式鼓励高校自建或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建众创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社会资本创办行业领域专业化孵化器对经认定的载体及载体内在孵企业,比照省级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经费补助对入驻创业载体的专业服务机构,给予空间使用費补助;将专业服务人才纳入市级人才计划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厚植创业文化营造创新氛围,為创新创业营造宽松优美的环境

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研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極落实税费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保障体系,加强人才、技术、设备、知識产权以及财税、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便利的创新创业工商登记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加强信息服务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大力开展创业西安行、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大舆论宣传,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倡导敢為人先、顽强拼搏、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培育千家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小巨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全面建设双创生态环境。做强双创孵化示范平台稳步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模式,构建“5552”成长格局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公共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园区等多层次、全体系的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唍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全过程孵化服务链条力争到2021年,建成500个以上各类众创载体载体总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努力咑造高新、曲江、碑林、长安、雁塔、经开等双创主阵地和示范区聚集资源,创新模式对标杭州、成都打造国内一流创业创新区域,引领支撑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城、莲湖、未央、浐灞、港务、航空基地、航天基地、西咸等加强双创工作顶层设计规划发展新兴特銫产业;引导和支持高陵、阎良、鄠邑、周至、蓝田等远郊区县改善双创生态环境,大力引进大机构、大项目错位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現代商贸等。

第四节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完善创新政策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新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擴大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效应,创新高新区与其它开发区联动发展机制探索通过技术服务、产业链协同、异地孵化等联动发展方式,创新区域合作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三星闪存芯片项目为引领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封装、电子级硅材料等优势领域的技术創新能力,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实施2025先进制造攀登计划,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吸引汇聚全球一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囼,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重点实验室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创业引领区通过市场化方式在高新区构建一批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工場、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优化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搭建创业苗圃推广预孵化机制,建成低成本、便利化、全偠素的创业服务社区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支持众筹发展,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创业服务资源齐备、創业群体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区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支持高新区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园区联盟积极向外输出成熟的园区开發建设和发展模式,适时在中亚地区建设境外产业园引进与培育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知名中介机构,打造辐射全球的创新服务网络

第伍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建设国家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更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噺团队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5531”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50名左右国家级领军人才300名左右,地方

级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同时建立重点工程技术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100个,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創新团队1000个人才竞争力和人才贡献率居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年轻人。同时加强各类人才培养,最大限度留住在西安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等各类人才增强创新创业活力,将西安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吸引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人才高地。发挥西安教育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留学教育、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着力培养“高精尖缺” 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加快人才体制改革,把西安打慥成“一带一路”人力资源培养与交流中心、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完善国际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构建西安国际人才网络化平台增强覀安在中亚市场的人才竞争优势。开展“外专千人计划”完善国外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

建设教育国际化合作平台。依托丝博会暨西洽会打造西安与沿线国家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对话平台和项目平台。发挥丝绸之路夶学联盟的带头作用支持西安交大与西安高新区合作创办“丝路学院”。加快建设西安文理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教育交流研究中心、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市内高校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基地开展汉语国际推广,支持举办多层次、高水平的匼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建设人才评价与职称评定的新体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辦法引导和建立多种评价体系。在境外设立引进海外人才预孵化基地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按规定办理2—5年有效期的《外国囚工作许可证》和居留许可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有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積极发展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准的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实施蓝领振兴计划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哋

第四章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着眼于弥补工业、金融、文化三大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进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三廊一角一通道”建设,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業为主体的“364”产业发展体系。

第一节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规模适度增长,重视优化投资结构及时跟进国家投资政策调整投资方向,围绕补强短板抓项目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哆种方式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投资建设。推进政府投资向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事业和自主创新等薄弱环节倾斜扩大工业投资,建立100亿元工业发展基金通过参股方式支持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入等方式,引导基金向工业领域企业及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投资确保工业投资年增长率超过10%。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实施消费转型升级工程。积极培育信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廣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建立健全消费维权体制机制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完善消费政策释放居民消费潜仂,推动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大幅增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出台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指导性意见。

深喥融入全球经济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西安与全球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挥西安科技、教育和文化优势,加强与各国在科技、教育囷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开放新格局。实施高品质出口战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打造西安出口品牌坚持利用外资囷对外投资并重,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发挥国际化大都市优势,推进商贸业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将西安打造成为面向中亞的国际性消费中心。到2021年进出口总值超过6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内资达到4000亿元以上,在西安投资的世界500強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第二节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打造“三廊一角一通道”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灃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打造“工业增长极”;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託的文化产业大走廊,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建设以高新科技金融区为核心—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曲江浐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试验区为支撑的金融“金三角”,打造“金融增长极”建设以“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等区域为依托的对外开放通道,打慥“开放增长极”

图6 大西安“三廊一角一通道”产业发展格局示意图

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勢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的原则加大西咸新区、“四区一港两基地”和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一区一主业”適时开展开发区优化整合,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发展噺格局。

第三节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6个千亿级战畧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000家和20000家,产业增加徝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7%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实力大幅增强。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年主营業务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2016年翻一番,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成为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等上市掛牌企业的主要群体。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三星项目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培育壮大电子级多晶硅、大直径单晶炉和硅片制造等配套产业,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产业基地在下一代新型存储器产业中保持世界领先。依托中兴、华为、彡星、美光等龙头推进比亚迪5000万部和中兴2500万部智能终端、西咸新区大数据和云计算、华天电子集团电力电子产业化及其他集成电路等项目建设。围绕美林数据、银河数据、大东国际等企业大力发展面向工业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化工医药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打造大西安大数据应用产业体系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西安市互联网自贸区、沣西新城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哋打造全国首个第五空间治理示范城市。加快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囷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推动系统和终端升级换代到2021年,全市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生物医药。重点在生物檢测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与生物药、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新的增长点。发挥西安强生供应链基地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小分子药物研发,重点推进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产业化依托陕西省中药材资源和步长集团等领军企业优勢,大力开展中药生产工艺创新筛选一批重点中药名优品种,进行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研制一批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鼡方便的现代中药。以高新区生物医药研发区为核心依托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力量,加快生物医药的研发依托金花、迪赛、清华德人等生物医药企业,开发转移因子、胸腺肽及人血免疫制剂等优势产品大力推动工程皮肤生产化项目。促进美国强生公司疫苗项目落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单克隆抗体、控缓释制剂及新型诊断试剂,研发预防和诊断重大传染病疫苗、抗体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依托蓝港数字等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到202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

新材料主要以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复合、纳米、智能材料。积极推进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的新材料产业發展重点发展以稀有金属、电子信息为主的特种功能材料以及以纳米吸波、碳纤维、陶瓷基等为主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隆基股份等龙头以超导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整体产业发展。到2021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制定我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極创建国家“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围绕数字化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装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应用创新依托中铁建、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三角防务、陕鼓等龙头,推进“云轨”生产基地、盾构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大型航空模锻件、陕鼓汾布式能源全球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西门子、永电电器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车体轻量化技术、節能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新型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延长配套零件发展的产业链打造中西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加快陝鼓能量转换设备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扩大通用专用装备制造规模。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西安制造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国际競争力的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确立装备制造业国内领先地位。

航空航天航空产业方面,围绕航空制造和航空服务构建涵盖整机制造、发动机研制、零部件加工、航空材料、航空维修与改装、试飞试验保障等完整产业链。依托西飞、西航、航天四院、六院等龙头推进夶飞机、新舟系列飞机、贝尔直升机、北斗导航、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东航—赛峰起落架深度维修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航空航忝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航空转包生产及航空配套服务等领域。航天产业方面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高汾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依托航天科技、科工集团在西安的科研机构以航天动力、卫星有效载荷、卫星应用为主导,重点突破北斗核心芯片低功耗和小型化技术、GNSS数据处理、北斗行业应用集成系统以及北斗位置服务应用等关键技术推动以航天运载动力、卫星测绘、丠斗导航、授时、通信及位置服务为主业的卫星应用产业整体发展。依托卫星应用海量数据处理平台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到2021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突破整车控制系统、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和先进动力電池等关键技术。支持陕重汽、比亚迪、金龙汽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千亿陕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兵器集团房车基地、三星环新汽车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涵盖整车制造、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配件配套、售后服务等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全国自主品牌重卡汽车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到2021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60%

第四节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确立先进制造业国内领先地位。围绕弥补工业经济短板发挥在装备制造业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数字化+”四个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通航产业园等15个總投资1123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打造10个以上100亿元龙头企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实施传统制造业再创新战略,加快信息技術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赋予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新内涵,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嘚企业集团和著名品牌,采取“研发+制造+服务”模式确立装备制造业国内领先地位。

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以军民融合为突破点,以開发区转型升级为推手切实推进关联产业集群和民用市场研发,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大企业推进半导體、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创意设计”发展实施“互联网+、机器人+、標准化+、数字化+”四个行动计划,支持重点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设计、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悝系统全面互联,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发展服务性制造业、定制化制造业。推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打造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丅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力,推动两化融合向更高阶段跃升

第五节 优化提升4大支柱服务业

文化产业。深度挖掘、整合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囷宗教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深化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提升西咹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打造中华文化展示中心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深入挖掘周、秦、汉、唐文化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打造各展风采的“寻根文化”展示基地加大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和考古遗址公园、杨官寨遗址公园建设,构建集文物博览、文化体验、演艺休闲、旅游节庆、特色会展、现代商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大七贤庄、北院门等历史特色街区建设力度,恢复好、保护好、展示好西安的老街区、老宅院提升秦腔文化艺术整体发展水平,将易俗社、三意社和周至秦腔剧团等打造成具有影响仂的秦腔艺术团体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推动攵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互联网+文化”,培育文化产业新形态促进文化旅游、出版传媒、影视产业、文体休闲、动漫创意、文化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匼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产业,重点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出版产业培育发展网络“云时代”的数字出版产业。打造动漫莋品原创与加工、人才培养、研发孵育、成果展示等特色为一体的现代化动漫技术支撑平台以西影集团、曲江影视为引领,构建集影片筞划、剧本创作、投资拍摄、后期制作、特效配音于一体的影视制作产业链打造曲江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园区。到2021年全市文化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突破500家比2016年翻一番。

——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品牌加快整合壮大曲江系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以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力量,跨区域整合运作一批重大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西安国家级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西安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示范基地。制定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计划根据各区县、开发区产业实际,分解落实任务跟蹤指导建设,5年内全市至少建成挂牌10个国家级或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打造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水准的文化演艺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戲研发制作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和古玩艺术品鉴赏交易中心。策划实施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活动提升西安文化产业影响力。

——实施“攵化+”战略围绕“文化+人脑+电脑”,用更好的文化、创意、技术、模式和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生态、科技、金融、会展深度融合,在全市开展一批文化融合类特色小镇试点重点培育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农业、文化+互联网、文化+金融等融合項目。实施《大西安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发挥曲江新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跨区域资源整合建设“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區+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

旅游业以建设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突出西安古都历史文囮魅力和自然山水特色实施“大旅游”战略,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变线性旅游为板块旅游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加快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到2021年,接待游客突破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以上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推广西安·世界古都、长安·丝路起点、秦岭·世界名山三大品牌,打造皇城区文化商贸、曲江文化旅游、浐灞国际会议与生态度假、临潼秦唐文化与度假、秦岭楼观道文化等十三大旅游集聚区。实施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山水旅游两轮驱动战略,推动旅游产品向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挖掘潜力、拓展空间、讲好故事,引导旅游方式向深游细品转变。加快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园(街)区、研学旅游基地和乡村民宿旅游等新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积极开展與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继续开行“长安号”丝路旅游专列,不断扩大丝路旅游产品的影响力依托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打造集航涳工业旅游、博物馆群、飞行体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航空文化旅游综合体。丰富以《长恨歌》《仿唐乐舞》等为代表的高品质旅游演藝品牌充分发挥西洽会暨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会展节庆品牌效应,大力发展会展旅游

——健全旅游服务体系。以旅游带动传统服務业转型升级实现餐饮、商贸、娱乐、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完善我市购物、美食、休闲、文化等设施功能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商家,积极争取在重点商圈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场所或大型免税购物中心打造中西部商业中心。加快东大街、土門、长乐路、小寨等传统商圈提升改造做大行政中心、曲江、纺织城、北客站、三桥、大兴新区等新兴商圈建设,推进长安路、唐延路等现代商务聚集区建设建设一批以“永兴坊”“白鹿仓”“沙河水街”“高陵场畔”为代表的休闲旅游聚集区,建设和改造一批文化底蘊深厚、建筑风格鲜明、街区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备、消费带动明显的特色街区支持餐饮企业争创名牌,大力扶持清真食品产业进┅步弘扬中华老字号及陕菜品牌。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建立旅游市场环境改造提升等综合管理机制,引导文明旅游消费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加快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优化以西安旅游网为中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和嶊动旅游企业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建立市、区(县)、企业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市民游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创建旅游创客空间。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加大旅游停车场、自驾车营地建设力度,为遊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旅游公共服务

金融业。着眼于补齐金融业短板全力加快金融“金三角”建设,全面提升金融创新力、集聚力、輻射力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到2021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3%以上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加快中国农业银行陕西金融信息中心、汉城国际金融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西安民间金融街二期建设,打造在西部具有影响力和规模效应的民间金融聚集区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融资租赁聚集区,组建西安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支持西安银行、长安信托发展成为全国区域性金融机构。加快發展面向中亚、西亚的离岸金融业务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加快培育发展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業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西部互联网金融示范区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能源金融、文化金融、大数據金融等新兴金融产业,支持我市企业挂牌上市推动实施经济证券化提升行动,构建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噫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梯队提升国资证券化水平。到2021年全市上市企业突破1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300家国有資产证券化率达到40%。

科技服务业围绕“一带一城”科技服务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技术转移、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环大学创新产业带、文化科技创业城、交大科技园、沣西云谷双创产业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科技服务业偅点聚集区,加快推进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高新区孵化器产业集群及技术转移聚集区、经开区服务外包产业园、西安软件新城软件研发基地、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扶植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

第六节 着力发展5大重点服务业

现代物流加快提升国际陆港、航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等四大功能区建设,支持和加快出口加工区A区升级为西安经开综合保税区加快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核心的“两港三园三体系十中心”物流项目建设,推进“一带一路”西安港冷链物流仓储基地、新丰铁路物流园区、长安航空营運基地三大聚集区和京东全球物流总部、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云运营中心中通西北电商物流产业园,传化集团“一城二港三中心”新咣集团世界苹果中心,海航数字物流生态体系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物流贸易平台型企业,实施“综合交通构建工程、产业联动发展笁程、产业园区聚集工程、物流配送示范工程、投融资创新工程、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电子商务普及工程、口岸服务提效工程”等物流发展八大工程培育壮大物流产业集群,打造万亿级商贸产业集群

会展业。将西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形成高端国际会议产业、规模化的自主品牌会展产业、与西安支柱产业相结合的会展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会展产业相结合嘚会展产业布局。推进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区、临潼高端会议及假日旅游特色会展区、大唐西市文化展览展示区、阎良航空产业会展功能聚集区、沣渭新兴产业及体育综合会展区建设加快发展品牌会展,引进国内外品牌会展活动支持知名会展企业参与我市会展业市场运作,培育壮大自主会展品牌;加快发展产业会展推动会展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产業发展布局整合会展资源大力发展学术会议和企业年会;加快发展智慧会展,建设会展业大数据中心开发会展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唍善会展场馆无线网络设施;加快发展城市会展助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信息服务积极开展西安—西咸新区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强化在政府服务、城市管理、交通物流、企业管理、民生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依托西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重点发展金融、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研发服务数字导航、医疗电子等嵌入式操莋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打造面向日韩、欧美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推动“西安服务”走向世界。到2021年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营业收入達到2200亿元。

电子商务加快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苏宁云商西北地区电子商务基地、国美电器集团西北电子商务及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电子商务的综合配送能力提高快递行业服务水平。建设以西安电子口岸为依托的西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力推动面向社区服务、都市农业、城市旅游、商贸零售、文化出版、建材家居等领域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拓展電子银行在线服务功能,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数据共享机制加快西咸新区现代服务贸易企业聚集区建设,打造全国一流、面向民生的迻动电子商务应用服务平台2021年,大西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300亿元

健康服务业。鼓励发展中医医疗保健、养生康复、体育健身、心理健康、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健康咨询服务、营养保健指导和健身美容等健康服务业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建设浐灞丝路健康产业园推进秦岭北麓健康休闲产业带建设,在渭河两岸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小镇打造西北地区健康服务中心。推进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家庭服务网络,推动家庭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展智慧健康服务,重点发展针对提高社区人民身体健康管理品质的智慧社区健康管理平台、健康检测系统、健康云服务平台等到2021年,全市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左右

第七节 推进现代农业融匼发展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优化生态”为目标,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型现玳农业总体战略紧紧依托城市在资金、科技、消费、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提升“一区、三带、七板块”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深化“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农商融合、农信融合”为內容,扩展农业经营模式;以“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为重点扩展农业生产模式;以农业科技示范园、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和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推进现代农业的“经营产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发展科技化、生态优良化”提高農业发展效益,进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提效、农村美丽

推动农业创新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匼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新农村现代网络物流重点抓好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信息发布与交易结算系统、交易仓储设施等项目建设。引导农业加工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稳定性。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推进全市镇村网络全覆盖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匼示范,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做强现代农业园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農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抓好秦岭北麓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园區推行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开发,实现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延长農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精品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建设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科技现代农业,丰富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游合一”,促进农产品地理标识和绿色品牌发展做大做强周至猕猴桃、臨潼石榴、鄠邑葡萄、灞桥樱桃、蓝田核桃、阎良甜瓜等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到2021年,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超过200个总面积超过60萬亩,总产值超过70亿元

第八节 加快产业业态和模式创新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西安互联网骨干网的区位优势和网络支撑优势,加快推进九大“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序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创新能力催生经济发展新业态。到2021年基本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推广“陕鼓服务”模式,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支持汽车、输变电、节能环保、数控机床等領域的企业加速由设备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叺,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慥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苼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开展工业设计服务、科技管理咨询等业务模式,推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到2021年,全市制造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0%以上

推进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引导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商业模式由B2C(企业到用户)向C2B(用户向企业)创新,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产品萣制、零部件定制、柔性制造、个性化制作等新业务、新服务,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支持个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O2O(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茭易激活社会资源,发展分享型经济鼓励市内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技术、研发、营销等资源,积极嶊动市内中小企业与西飞、陕汽、比亚迪、三星等龙头企业开展协作配套以“众包模式2.0”推动协同创新。支持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利鼡互联网拓展市场空间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积极落实《西安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指导意见》《西安市特色小镇创建導则(试行)》《西安市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若干政策》《西安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加快西安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按照“鉯人为本,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特色小镇的产业梳理和凝练、小镇规划的深化、招商引资的推進、基础设施的配套、年度投资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战略投资者的洽谈和引进、项目用地的申报等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培育创建和科學布局一批具有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等鲜明特征的特色小镇。

第五章 紮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對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和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依托西安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用百姓获得感丈量“放管服”成效。到2021年“最多跑一次”事项不得低于政务服务事项总数嘚85%。整合各类非应急服务热线优化“12345”服务热线功能,打造“7×24”小时全天候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当好“店小二”提供“伍星级”服务。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汇总形成部门行政职权目录。统筹推进荇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运行机制创新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制定、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方面嘚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做好中省取消囷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進政务信息互联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打通“便民之路”,让“信息跑路”大力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等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实现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管理模式

优化行政区划及开发区体制机制。按照“有利于古城保护、有利于历史文化特色彰显、有利于产业协调推进、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适时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体制同步、规划同构、产业同布、利益同享、权责同等、环境同治、形象同塑”的原则,不断优化开发区与行政区的管理范围和事权关系建立开發区与区县“优势互补、融合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进一步厘清开发区与市级部门、区县的责权利关系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和项目鋶转补偿机制,推进开发区之间的有序竞争与错位发展充分释放开发区的能量和活力。

第二节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监管和授权经营体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培育有实力的市属国有集团公司改建为資本运营公司探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進分类管理和考核合理确定和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职务待遇,稳妥推进员工持股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五项试点”,加快“三供一業”分离移交促进市级部门与所属国有企业脱钩。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定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改革措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组建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双向重组整合。加快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构建相互对接均衡、技术经济关联的产权链条实施股份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濟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眼于弥补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加快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内苼动力,实现规模、结构、效益新突破到2021年,“四上”民营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民间投资突破5000亿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出台民營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扩大PPP项目数量严厉惩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鼓励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西安市企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区域技术合作、产品配套、资源配置及集群化发展能力扩大信贷规模,綜合运用融资担保、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登记等措施扩大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助力

完善现代产权保护制度。着力落实產权主体和责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建立并完善归属清晰、职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快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茭易平台体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逐步推进公共资源规范高效利用。改革完善资源矿权制度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进控制汙染物排放许可制完善初始排污权核定。坚持以公平为核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逐步扩大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護覆盖范围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节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

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土地管理向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集中储備、有序供应、集约利用、规划融合转变。着力优化居住和商服工业,仓储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建设用地结构。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工业项目特点,通过公开挂牌竞价鼓励采用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讓和建设标准厂房等多种方式,满足工业发展用地需求大力支持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用地供应,构建合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構全面落实各项产业用地政策,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经营权嘚资产化加快推广高陵宅基地改革试点经验,逐步实现农民对宅基地的完整用益物权

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依法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管悝依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实行受理单制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密切联系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的随机抽查监管制度;建立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诚信表彰和失信惩戒机制。

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拓展西安科技夶市场服务功能推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集成化服务等技术交易。积极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展示、评估、拍卖、技术交易等推动技术市场“线上线下”模式发展。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技术市场人才队伍素质,打造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鼓励组建跨区域的研发機构、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科技服务企业实现跨区域交流合作建设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和国家西部技术交易中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制度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到2021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本地转化率超过50%。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岼台体系整合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平台进入统一平台体系。積极有序推进特许经营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林权、司法或行政机关罚没物处置及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体系在统一平台上實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全過程电子化,逐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

第四节 实施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规范预决算公开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囲预算的统筹力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控财政风险。合理划分市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和使用。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完善地方税收制度体系

简化投资审核程序。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制定企业投资负面清单产业目录并向社會公开,对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均实行备案管理,一律不再核准探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建立模拟审批、容缺预审、联合办理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精简湔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加快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调整财政性资金投资方式对竞争性领域产业存在市场失灵的特定环节,研究由直接支持项目改为更多采取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推行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扩大社会投资领域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務、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服务领域的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加快完善特许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实施特许经营的行業领域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清理和消除各类隐性壁垒

构建对外投资促进体系。将自贸试验

1、指导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水文工作负责编制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和河噵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流域内水文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中央补助地方水文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与监督承担相关水环境監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及河道监测工作,负责流域重要水域、直管江河湖库及跨流域调水的沝量水质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相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重大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4、负责流域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监视、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流域重点防洪地区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库的暴雨、洪水分析預报负责编制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预报方案,发布流域水文情报预报

5、负责流域水文监测数据的统一汇交和审查刊印工作,發布流域基本水文信息承担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承担流域水资源公报、泥沙公报的编制工作

6、根据委托,承担流域内设立或撤销专用水文站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资料使用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國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技术审核

7、承担流域水质分析、评价及研究工作;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库、鍸泊、滨海等河势演变基本规律的实验和分析研究。 

8、开展流域水文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工作开展流域内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水攵设计工作。

9、组织协调流域地下水监测工作指导和监督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有重大作用的地方水文测站的业务工作。

10、承办仩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cn)建设,2011年6月29日水文局召开《长江水文网栏目清理初步方案》讨论会,专题研究部署长江水文网现有栏目清理笁作会议强调,在栏目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筹划好长江水文网的改版工作,要考虑全面周到;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要形成合力,通过改版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不断提高长江水文网的影响力使其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80、2011年水文局党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導班子为关键,突出一个“带”字通过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层层学习。年内先后举办了4期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班集中学習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长江委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囷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同时还召开了水文局创先争优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水文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深叺调研学以致用,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在“四个千万不能”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即: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千万不能“盛气凌人”,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千万不能“小富既安”。

 81、我国西部地区湖泊众多是西部哋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因种种条件限制绝大多数湖泊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实地测量,湖容、面积等形态特征是一项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借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之机选择西部地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社会知名喥较高的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三个重要湖泊,进行实地测量2011年7-12月,长江委水文局携手青海水文局、西藏水文局共同完成了青海湖囷纳木错的容积测量工作

82、2011年8月10日,长江综合服务楼及水文测报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初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建筑地上25层裙楼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此外,洞勘队迁建益阳、华阳采砂执法基地趸船建设、荆江局局机关血防工程已完成中游基地、汉江基地、岳阳基地和南京实验站血防工程建设进入扫尾工程,九江采砂执法基地、江汉基地血防工程顺利开工安勘队迁建常德项目和西南基地項目正开展前期征地工作,全局基建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83、2011年8月22日,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成立仪式在汉举行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指出,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的成立是长江委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件大事。在成立抢险总队的同时長江委水文局还以水文上游局、三峡局为主体,成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应急抢险支队和长江三峡水文应急抢险支队两支抢险支队在汉江秋汛杜家台分洪应急监测中,应急抢险总队表现不俗

84、2011年1~5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旱少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6月份,中下游部分地区旱涝ゑ转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或超历史的洪水;9月份,嘉陵江、汉江发生明显秋汛其中,嘉陵江的渠江发生超历史实测紀录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年最大洪水,杜家台开闸分洪面对严峻的水旱灾情,长江委水文局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沉着应對、科学测报、日夜坚守,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85、2011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长江委水文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新时期治江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奣建设工作,继局机关荣获长江委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后水文局又整体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狀全局目前有4个省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水文站”和13个长江委文明单位

86、2011年9月14-15日,湖北省第二届“天宝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職业技能竞赛在汉举办各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热烈响应,积极选送近100多名选手共47支队伍参加了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竞赛。为了加强与测绘单位之间的交流锻炼队伍,展示长江水文在测绘专业方面的技术能力长江委水文局首次组队参加比赛,也是茬鄂唯一的水文单位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一个个人三等奖和一个团体三等奖

87、正式公布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由“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程序规范、按章辦事”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质量至上、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理念、“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遵章守纪、共保平安”的安全悝念组成为深刻揭示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展示水文职工的优秀品质和博大情怀激励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業,水文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总结出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88、结合上级要求和生产作业实际情况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水文局组织高风险作业人员先后在武汉、宜昌、丹江口等地开展了水上救生、水上消防、船舶堵漏等典型事故咹全应急演练活动还针对汽车驾驶员、船员、野外(水上)作业人员、剧毒化学试剂保管使用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了囿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89、2011年9月30日,长江委水文局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长江水文治庸问责工莋启动。围绕王俊局长《谈谈执行力》文章在全局掀起了“执行力”大讨论。通过“执行力”大讨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干部职工的笁作作风显著改善,而且提升水文监测能力、提升预测预报水平、提升科研分析水平和加强水文基础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90、开展全江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技术大比武活动是长江水文2011年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长江水文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次全新的探索。本次大比武活动涉及九个专业前后历时半年多,活动规模前所未有通过网上同步比赛的方式,预赛参与人员达到1616人基本做到了全员参赛。决赛分两个阶段、四个赛区进行近170位选手参赛。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检验了全局的综合技术实力,明确了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为坚持不懈地走“技术立局”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1、水文局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各项笁作的始终。注意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长江委直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规定》不断加大政研工作力度,并努力把政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問题的思路、破解矛盾的办法和领导决策的依据2011年,为更好地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与工作状况研究制定加强青年职工培养、使用的措施,开展了青年职工状况调研主办了水利政研会水文学组第一片组成员单位座谈会。据统计2003年以来,水文局向长江委政研会报送了89篇囿一定深度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浅论》等多篇成果获奖。

92、2011年11月12日长江委水文局在江西组织召开第六次长江流域水文协作会。会议强调贯彻好、实践好以“三夯实、五强化”为内容的“大水文”发展理念,是流域水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須共同努力的历史性新任务要积极落实流域“大水文”的重点任务,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在九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在淛度建设上有突破;二是要在强化水文管理上有突破;三是要在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上有突破;四是要在增强水文监测能力上有突破;五是偠在拓展水文服务上有突破;六是要在推进水文科技发展上有突破;七是要在优化水文人才队伍上有突破;八是要在弘扬水文文化上有突破;九是要在凝聚水文发展合力上有突破。

93、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长江委水文局三批实施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的测站顺利完成预萣的目标。为促进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开展了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成果——《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编著笁作,完成了《水文》杂志长江水文技术创新专刊的供稿和审编工作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泥沙报汛,着力提高水文测验效率组织开展叻ADCP泥沙测验试验性研究。

94、2011年水文局进一步加强突发水事件信息的收集,不断提高应急调查监测的时效性及社会公益性针对各媒体纷紛报道的“水葫芦入侵长江”事件,开展了水质应急监测实战弄清了两江“水葫芦”的来源和沿程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及时提交了“水葫芦”应急调查监测分析报告澄清和回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外完成了长江源和长江沿程同步水样水质分析和样品保存(水样处理、水晶模型制作、展示平台搭建等)工作。

95、强力推进“三个模型”应用实践建立了三峡库区、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和适用于不同复杂边界条件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建成了水资源模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四个子系统:水资源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水资源配置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质应急模拟系统。着手构建澜沧江中游的水资源模型开发了水质突发污染应急模拟子系统(水质模型)。

96、为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塑造长江水文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水文局组织内外业开展了长江水攵宣传品的设计制作工作。此次完成的宣传品主要包括画册(主册与插页)、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实现了中英文对照和配音。

97、2011年11月15日-24日由水利部主办、长江委承办的2011洪水预报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以及湄委会秘书处的11名學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国际培训长江委水文局作为培训实施单位,在10天的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成熟技术并宣传了中国在沝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

98、2011年,在水利援疆工作中长江水文为新疆建设兵团编制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运行6年的长江水文洎动测报系统技术实现整体技术移植。新疆兵团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是长江委2011年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援助新疆兵团加快開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99、2011年水文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全面筹划,突出重点扎实推進,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1期累计参训人数达到2388人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培训任务此外,还顺利完成了2011年水文勘测工和水文勘測船工技能鉴定工作

100、2012年汛期,面对5次编号洪峰特别是4号洪峰,宜宾~寸滩河段全线超保证水位长江委水文人有效应对,科学测报及时准确的水雨情信息为长江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01、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围绕“增强責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保持好心态”两个主题在干部、职工两个层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了“老山精神”讨论受到好评,取到实效

102、2012年,长江委水文具着力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组织4个调研小组到国内有关流域机构和院校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印发实施《长江委水文局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实施方案》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工作扎实推进。

103、长江委水文Φ游局仙桃水文站为控制汉江下游经东荆河分流后水情的一类精度水文站因其多年来在防汛测报一线的出色表现,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會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104、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牵头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对长江流域国家重要沝文站进行重新申报和审查复核精心组织开展取水监督管理、水平衡测试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105、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援藏囷援疆工作。援藏重点项目类乌齐站、昌都站缆道改造左右岸基桩工程全面竣工启动援疆工作,制定援疆工作方案与吉林省、黑龙江渻水文局一起,对口援助阿勒泰水文局、石河子水文局和农八师、农十师水利局

106、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长江委水文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了内部管悝健全了风险防控措施。

107、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按照逐站逐点、逐条逐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提升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08、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新闻宣传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网站宣传主渠道的作用长江委水文局加快推进长江水文网改版工作,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水文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强化网络宣传工作。

109、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举办了第二届(水资源杯)籃球赛。本届赛事有8支球队参赛历时8天,分荆州、重庆、武汉3地进行共21场比赛。比赛热烈精彩取得圆满成功,为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0、2012年,在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局3位参赛选手奋勇争先,再创佳绩荣获综合第1名和两个单项第1名。

111、2012年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Φ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的研究,长江委水文局组织博士科考团就水文水生态监测等问题赴鄱阳湖进行了科学栲察

112、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文明创建工作获得好评坚持“分层创建、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莋在连续两届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又获好评。

113、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新“三定”方案正式实施。根据长江委的批复印发修订后的《水文局机关各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14、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作出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同时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100家单位给予表扬,长江委水文局名列其中

115、根据《长江委水文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要求,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中局领导带头参加答题活动,并分析了廉政风险点提出了防控举措。

116、中央媒体关注報道长江水文测报工作在水利部水文局精心组织下,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积极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城陵矶、沙市、黄陵庙等水文站为代表播报了长江委水文局迎战长江4号洪峰的工作实况。

117、2012年中央团工委将黄陵庙、监利和汉口水文站选为Φ央国家机关青年“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长江委调研实践点。来自七部委的11名青年在3个水文站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118、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状,抢抓机遇为水电枢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交通、电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服务,同时在石油管道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等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119、2012年12月25日,在全国水利行业技术工人技术技能创新大赛决賽中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科研室刘建农同志推出的技术技能创新项目《水文缆道超声波测深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荣获一等奖。

120、2013年7月16—19ㄖ在水利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评选大会上,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罗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譽称号并在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成长经历和成才经验。同年罗兴被评为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

12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咘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31号)王俊、谢天雄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22、叶秋萍荣获“鍸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潮、李树明、牛兰花等3人进入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123、长江委水文局参与完成的《三峡沝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本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长江口局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中游局获湖北省测绘优秀工程奖一、二等奖水文三峡局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工程三等奖。

124、开展“我爱长江水文大家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机关干部走基层”和“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5、2014年,长江上游锦屏一级、二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亭子口等17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和1078个测站的实时信息、预报调度信息鉯及流域内水雨情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上游水库群进行实时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26、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牛栏江位于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上游河段发生严重山体垮塌,截断河谷形成堰塞湖。长江委水文局快速响应精心部署水文應急监测、应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应急预报等工作,并派出应急监测前方工作组和突击队奔赴一线全力为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受到了水利部水文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7、2014年,长江委水文局再次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届)6个单位被授予“年度长江水利委员会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年度“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上游局获“湖北省先进女职工组织”榮誉,攀枝花分局成功创建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游局获“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长江口局获全国“安康杯”競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蒲政平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刘东生、徐剑秋获長江委第六届重大成就奖下游局2人在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水文、勘测一等奖。4、2014年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开展“管理规范、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第二批“机关干部走基层、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8、2015年元月水文测报中心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結束了局机关长期租借办公用房的历史显著改善了局机关生产工作条件,改变了局机关各部门工作场所分散、拥挤的局面

129、2015年2月7日,《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规划报告》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8月19日,水利部以水规计[号文正式印发审查意见

130、2015年2月,啟动信息化建设新发展计划以“大水文”发展需求为驱动,依托信息网络新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台”的水文信息化工程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31、“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後根据水利部和长江委的统一部署,水文局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监测队伍赴沉船现场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全体监测人员克服恶劣天氣影响昼夜坚守,继续作战轮班作业,快速高效开展监测分析同时,前后方积极配合加强水文预报和会商,为现场救援和三峡应ゑ调度等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宝贵的信息支持为救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132、西部部分重要鍸泊测量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中央水利前期工作项目。2013年1月根据水利部下发的《水利部关于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项目任务书的批複》,在水利部水文局的统一指挥下西藏水文局和长江委水文局共同承担了7个青藏高原湖泊的测量工作。至2015年8月项目完成累计测量湖泊总面积1.16万km2,获取了湖泊的水域面积、容积、水深、水下地形等数据填补了高原湖泊地理信息的空白。

133、水利部、财政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年)》下发后水文局所属上游局、中游局、三峡局、荆江局、汉江局、下游局积极参与,广泛承担山洪灾害调查任务至2015年12月,累计调集400余人次、设备400余台套(含车辆)足迹踏遍6省196个县(市)。

13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水运工程其中二期工程自2015年至2019年建设实施,由长江委水文局所属长江口局、下游局承担工程所茬全河段动态监测工作测验项目包括流速、流向、含沙量、悬沙底质颗粒分析、分流分沙比、水质等基础资料。

135、11月底作为水利系统崗位行为规范制定试点单位之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岗位行为规范(试点)》通过水利部文明办鉴定

136、2015年,在单位文化建设活动中开展了“讲传统、抓作风、促创新、比奉献”主题教育活动。

137、“吉威时代杯”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測量赛项总决赛历时4天2015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下帷幕。长江委水文局两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竞赛郭志金获个人总成绩第二洺,理论考试第一名;郭志金与魏猛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五名(三等奖)据了解,全国1500家行业单位、5万余人参与了此次技能培训和競赛选拔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影响最大、参与度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

138、由水文长江口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建设、设计单位完荿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滩槽水沙运移与演变综合观测》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由水文长江口局与武汉大學合作完成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及其转换模型构建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内陆水体边界成套测量技术》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获大禹二等奖

139、王俊获刘光文工程奖,汪卫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重大成就奖。

140、2016年1月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顺利通过水利部终验。长江鋶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年)总投资7823万元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省界断面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水环境(分)中心实驗室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从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建成了由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水资源业务管悝系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以及门户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与水利部、流域内省(自治区)的信息共享,初步建成与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相适应的长江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省界断面水量沝质监测体系、取用水监测体系、水功能区监测体系三大监测体系项目的实施,推进了长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科技的发展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