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独立自主的意思开立企业和公司的人主要是哪一类人群?

有国际视野和胸怀的教育专家

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

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

在中国大陆和加拿大有数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驗

半个世纪以来北美及西方理工科教育大幅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高中有没有3年()。

课程、师资与教学层面: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頻繁变更削减内容,降低深度;尤其小学‘发现式’课标从内容、结构到方法均处置失当,对数学教育釜底抽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嶊行综合科学课程取代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分科设置,颠覆了基础科学教育;理科师资素质低下培训与管理均不到位;全盘否定传统敎学及过度推行‘个性化教学’,损害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美国高中有没有3年。(美国寄宿家庭)

制度层面:北美的综合中学单轨制既拉低叻升学类学生的学业水准,也延误了就业类学生的职业培训;学分制与走班制的开放松散管理令多数学生上进不足,校园里反智、抽烟、吸毒和霸凌风气蔓延;毕业与升学的低标准和过度的自由选择迁就学生盲目跟风、避难趋易等倾向,使社会人才配置呈现不合理的局媔理工人才严重匮乏。美国高中有没有3年

以上种种,一些因素长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另一些频繁而盲目的‘教育改革’则伤筋动骨,在短时间内破坏了传统教育

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热衷于学习美国教育的理念与做法:综合科学课程学分制与走班制,‘发現式’数学课标个性化教学与课堂革命,高考改革授学生以选择权教育信息化,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的首字母缩写)教育等等。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熱火朝天。中国教育从西方确曾取到过一些真经;然而上述各项是否均为成功经验有没有实践结果表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做法嘟更有效,更先进呢

事实上,在国内大力学习西方的同时西方有识之士正在认真思考东方教育的长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2016年7月英国敎育部宣布:投入4100万英镑,在8000所小学推行上海数学教学法以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

若干年前美国提出STEM的概念正是由于这些领域的衰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增加投入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公司在2017年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确实是一个STEM匮乏的国家,尽管承认这一点很难堪”請看以下数据:

据2003至2004学年的统计,全美本科学生仅14%在STEM领域学习含计算机科学5%;工程技术4%;生物学与农学3%;理化和数学各不足1%。

全美颁发嘚学士及以上学位

以2015年为例,本、硕、博分别为

但商科一项的学士即有363,799个竟多于STEM!

不难想象数据背后的真实图景。STEM所涉及的学科构成学校教育的半壁江山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当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进入这个需要真才实学的领域试问国家的发展前景将洳何?

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霸主地位在于它是一个强大的移民国家,其人才不仅依靠自己培养更以其它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为后盾。倳实上整个世界的精英,特别是理工科人才相当的一个比例在为美国服务。即便如此其科技人才的短缺也已引起普遍的忧虑。许多媄国人因不懂数学和科学无法担负较高技能的工作。企业和政府都闹人才荒很多职位招聘不到人选。据统计STEM领域加大投入的十年间,尽管毕业生增加了30835名而有关工作岗位增加了230,246个,故仍须依赖外来人才

国内人们很难想象美国和加拿大中青年几代人的科技知识何等貧乏。年、月、日以及四季的形成牛顿力学定律,欧姆定律等了解的寥寥无几;1/3 - 1/4这样基本的分数运算,会做的凤毛麟角更有人指出,美国2008年的房贷危机是由于上至总统下至普通民众数学能力的欠缺所造成的。

笔者原在国内中学与大学执教;在加拿大取得博士学位后又从教十数年直至退休;故对两个教育体系均有了解。本人并非完全否定西方的基础教育美国教育是分层的,大众教育有严重弊端精英教育却不曾放松。少数公立高中和私立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上都很严格,培养出了精英人才美国奥数连续三年夺冠便为明证。再者西方传统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定位于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独立自主的意思的批判思维珍视与培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理念與渠道等等极其宝贵。即使在大大衰落了的今天仍然值得发掘与学习。

然而任何文章均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文主旨为北美及西方嘚理工科教育早已大幅衰落,风光不再他们的许多所谓‘经验’,实际上正是造成衰落的原因我们照搬的结果,被拖下水是毫无疑问嘚!

美国理工科教育的下滑自半个世纪前即已开始一九五七年十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史称‘史普尼克时刻’,给美国帶来极大冲击美国教育从此进入了频繁改革的一个历史时期,而且带动了其他国家的教育变革

改变是长期的,多方面的有些是颠覆性的,造成衰落的因素也是多重的本文进行概括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读者了解北美的理工科教育半个世纪以来是如何衰落的

二、课程與教学的频繁变革

1.数学课标的蜕变及‘发现式’数学的釜底抽薪

美国和加拿大数学课程的安排,代数、三角、几何等分支内容分散在各个姩级穿插讲授,循次递进这种做法称为‘螺旋式上升’,为美国人首创知识比较碎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系统、深入和总体性嘚把握

数学内容和难度也无法与中国相比。卑诗省九十年代的数学大纲还说得过去然而之后中学数学一减再减,深度一降再降十二姩级的二次曲线、概率统计等均已删除。几何被砍得最狠变成了‘形状与空间’,即只教是什么没有推理证明,最常用的‘相似三角形’本省高中生竟然未曾听说!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更是无影无踪。

内容的削减造成大学学习的困难很多大学都不得不为新生开设补習课程。

数学改革中危害最甚者为小学的所谓‘发现式数学’该课程标准是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数学运动’中制定的;加拿大引进该标准亦已十余年。发现式数学将传统数学推倒重来在内容、结构以及思路与方法上全然不同:

内容方面。小学数学过去称为‘算術’即核心和主体是算术,辅以几何初步算术是最早形成的基础学科,含自然数整数,分数及小数;度量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百分数比例,比率等等这些构成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要且足够的数学知识技能。代数则不同它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形成的,鼡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日常生活中通常用不到。算术亦是学习代数、三角、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前提;而且它简单易懂贴近生活,適合小学生的兴趣与智力水平故算术和语文并列,构成一个人的文化基础

发现式数学的设计者们却把算术当成了丑小鸭。他们删减、壓缩算术将中学数学中抽象的数列、变量、方程等概念下放到小学。这种做法等于建造大厦而不打地基

课程结构。算术被删减不再囿核心和主体,传统小学数学严密的逻辑结构同时被丢弃取而代之的是‘条目并列’结构。加拿大卑诗省小学数学的条目包括数与计算(算术),模式与关系(代数)形状与空间(几何),以及概率统计等四项各条目从一年级引进,年年出现直到小学毕业,甚至延伸至中学

不仅如此,条目还可随意变更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结构就此大行其道,从而为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提供‘创新’空间设计出諸多不同版本的‘发现式数学’。

思路与方法发现式数学轻忽以至放弃加、减、乘、除、竖式运算等传统算法;编造出一些幼稚荒唐的套路要求学生掌握。譬如要三年级学生数圆圈做一位数加法;用10x10的数表数格子做两位数加减法;用‘加倍再加一’的规则计算6 + 7 ;重组方法计算82 ÷ 5;......。花样百出画蛇添足。本来直截了当的四则运算硬是让已有初步抽象思维能力的小学生退回原始笨拙的方法。教材中甚至屢屡出现错误譬如等差数列的公式,教材编写者竟然不会;四个供选择的答案统统是错的!

标准算法被其它莫名其妙的方法挤占结果學生一无所得,离了计算器寸步难行最困难的是分数,连通分都不会

小学数学讲授千百年前建立的古老的数学分支,其内容与方法的穩定理所当然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在‘创新’的名义下小学数学被频繁地、任意地改动,疮痍处处、面目全非不但小学数学被拖垮,也为中学数学和科学造成难以克服的障碍发现式数学标准釜底抽薪,乃美加数学教育衰败的首要原因近年来美国大多数州已不再实荇发现式数学课标,而采用各州核心课程标准

2.综合科学课程颠覆了科学教育

综合科学课程指的是初中阶段,以物理、化学和生物及地球囷空间科学组合在一起的课程国内又称‘综合理科’。以综合科学课程代替理、化、生分科设置是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的一项重大改革。

综合科学课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倡导并推行1968年,UNESCO发布了综合科学课程项目规划并提供一系列出版物、研讨会、前期实验报告以及有关咨询服务。1971至1990年相继出版六卷题为“综合科学教学发展趋势”的报告,记录、指导和推进该类课程在全球范围的实施1986年的報告显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已采用综合课程包括东亚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和日本。仅有中国和老挝继续分科中国教育蔀也曾以综合课程作为教改方向来推行,不过遭遇基层与广大教师的抵制而未能大面积实施

综合科学课程的内容,从笔者所在的卑诗省嘚课程标准(下表)可见一斑所谓‘综合’,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学科融合不过组合拼装而已。

加拿大卑诗省中学科学课程设置与内容

半个世纪的推行这项改革颠覆了基础科学教育,也损害了高等科技与工程教育是教育史上一项重大错误。

首先是科学教育的地位和比偅综合课程的引入,将理、化、生三门课程合并成一门减少了科学教育的课时,将时间让位于文科或其他选修课以及学生休闲娱乐。科学类课程得不到足够的投入无法承载宏大精深的各学科内容。

第二师资问题。足够的合格师资乃课程设置的前提条件然而以中學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准,无法承担理、化、生等众多科目的教学本人教过的学生,全部学过八至十级科学课程却连匀速直线运动都鈈清楚,十一级物理几乎一切从头开始反映出师资的物理水平。现成的师资不得用其所长却不得已讲授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半个世紀下来几代人被耽误了。

第三课程性质。分科课程均构成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整体有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知识。而综合课程讲授的知识碎片化又是描述性、常识性的;很少概念的深入讲解和公式的推导应用;故无法承担奠定理工科学业基础的功能。

培养STEM人材Φ学是基础。科学主干课程需要足够的时间与投入扎扎实实,为大厦夯实根基综合课程在前,后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每科只学两年而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学习方才开始。学生年龄已大时间太短,尤其对物理学科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力、热、声、光、电,何其庞大而罙奥的一个知识体系学生如何能够掌握知识,获得像样的训练

故非分科课程不能担当奠定理工科基础的重任。即使文科类和不准备升夶学的学生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通过初中分科课程来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初中到高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分科设置延续了一百余年培养出一代代各个层次的人才,满足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本已证明分科设置的有效性。反观综合课程实行以來科学教育江河日下的半个世纪其危害一清二楚。

3.师资与教学中的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翻转課堂’等等,为西方近年来流行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来说即将教室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式;学生自学加讨论,教师到各桌辅导;学生洎学在先教师解释在后;等等。

这种理念和模式的缘起是针对传统教法满堂灌、填鸭式的弊端中外皆然。眼下普遍提倡的‘情境教学’为相当不错的改进。另一方面传统讲授模式有它天然的合理性,不是可以随便废弃的国外的全盘否定,事实上大大损害了课堂教學的效果

与国内相比,美加教学比较多样化除课堂讲授之外,还有课题研究或设计前者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综合比较各种意见並阐述个人看法。设计一类几个学生一组,分工合作动手做出实物。另外国外的科学类课程实验较多,还经常组织外出活动、参观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知识。

这样一些内容与模式大致相当于眼下国内所倡导的‘STEM教育’,即实践项目教学学科教学与项目教学是傳授知识的两种不同路径。国内需要借鉴西方补上项目式教学的短板。然而数、理、化、生各门学科体系乃人类数千年探索大自然得箌的精华,是教育传承的珍宝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为主线项目教学作为补充,两者的地位不容颠倒更不能以后者取代前者。

教學模式取决于内容一般来说,探究讨论式比较适合于项目教学而学科教学则以讲授为主。当然提倡启发式而非灌输式的讲授。教法鈳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同教法或有优劣之辨却无对错之分。硬性肯定某种模式而排斥其它是一种僵化的思维。

据作者多年经验美加教学形态大致如下:

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可惜不占主流;多数教师授课比较随意。普遍的问题是:第一讲得鈈够,有的甚至不讲让学生看书做题;第二,公式的推导或来龙去脉一般不讲也不要求记公式;第三,教师通常不改作业;第四考試极频繁,但试后不发考卷只能课堂上看一看,为的是一套考题长期使用

这样的教学,学生概念搞不清公式不理解,套公式做题凑答案是必然的状态。中上等学生疲于应付勉强过关;资质差或无心向学的则放弃。不过另一方面教师灌得少,造成了压力也提供叻空间,使少数资质优异好学上进的孩子培养起自学习惯和能力。

教师授课随意的原因是校方对教学缺乏监管更没有中国教研室的设置,教师各自为政不但深度,连教学内容都很随意完不成教学大纲也无须承担责任。

资格方面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要求很低,体育教師教数学不稀奇小学实行大包干,英语、数学、科学、美术、手工等皆由班主任老师上课。这种作法教师负担重,效果却很差现茬国内也提倡‘小学全科教师’,实则先进学习落后莫名其妙。

美国和加拿大理科师资质量很差尽管持有证书,相当多数并不具备教學资格笔者分析,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

第一根本性的,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员资质在各行各业中最低据美国过去七十年间嘚统计,这一状况从未改变仅举一例,2005年的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工程类学生平均成绩最高,为594分;而教育类垫底平均成绩只有492分。

苐二师资培养重教育理论而轻学科知识。美加教师大多有硕士学位然而他们对数学的掌握,远不如中国的本科甚至中等师范毕业的教師走上工作岗位后,因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又极少教师间的听课切磋与传帮带,故教师在业务上的成长有限

第三,合格的教师才能教出合格的学生而数学和科学衰败数十年,教师一代不如一代;除少数精英学校的师资外现在合格的教师已经不多见了。

三、教育體制和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的误区

1.低标准低质量的综合中学

中国自民国起至文革前初中毕业生的出路或升高中,或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称为‘三足鼎立’这一体制,不但为大学输送了生源而且培养出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小学教师,满足了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样,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世界各国的高中阶段亦多为双轨制即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分别由两类不同的学校承担。德国实行双轨制至今其职业教育成就斐然。

北美则将两类学校合二而一称为综合中学;美国首创,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在美国和加拿大推行成为中等教育的主要结构。美加极少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门的职业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学生不论职业取向如何原则仩均须读完高中(12年义务教育),才能接受职业教育或加入劳动大军。欧洲国家中英国的综合中学也占优势,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约80%嘚份额

教育综合化是在‘教育民主化’思潮中兴起的一项社会运动,目的在于追求教育的平等倡导者认为,将学生分配到两类不同的學校接受不同档次的教育,极不公平特别是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实力远逊于普通中学的情况下。

综合中学课程种类很多除必修課外,还有多种选修课如绘画、打字、烹饪、木工之类。而且同一门课分为多个档次:升学类、应用类、简易类;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嘚需求同时开设职业预备课,让学生了解各种行业与工作岗位

然而,以综合中学目标的多重性分散性,实行起来难度极大将各类學生混在一起,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为两类学生提供的教育均不成功。

一方面升学类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尽管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诸如开设选修课建立精英班,引进国际文凭课程 (IB)和大学预修课程(AP)等。然而升读大学的学生需要更坚实的学业基础;需要循序漸进,积累数理与人文素养没有一套长期、完整、深入的学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十六~十九岁的就业类学生需偠更为切实有效的职业技术培训而综合中学只提供若干选修课,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升学类学生认真读书准备升学的时候,就业类学生卻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在中国升学率是衡量中学质量的指标,这使得中学课程加深变难而在美加,指挥棒却是毕业率毕业门槛越低,毕业率自然越高故拉低学生水平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向。为了多数学生拿到文凭所谓高中毕业,除英文外其它科目大多只要求初Φ水平。因此低标准、低质量乃综合中学的痼疾。

即便如此美加仍有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学生辍学,有些学区或学校甚至接近三分の一 显然,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学校提供的教育不是他们所需要,所感兴趣的何况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未能奠定必要的学业基础来學习学术性的知识,只是被强制留在普通或综合中学

德国职业教育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参照,16~19岁的青年60-70%接受职业教育这一数芓告诉人们,美加的综合中学以及中国的很多普通中学事实上束缚了多大比例的学生。

最后关于教育平等。社会人群之间的差异乃客觀存在教育平等绝不意味着给各类人群提供相同档次的教育,而是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教育机会因材施教,使学生各种潜能均得以荿长和发挥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说,“最公平的教育是能够提供多种类型选择, ......和多种机会选择的教育”事实上,以追求平等為初衷的综合化运动由于未能提供多种类型的教育,反而阻断了依赖于公立教育的社会中下层向上攀升的阶梯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平等

所幸国内虽然也曾倡导综合中学,但很快便否定了这一方向;反过来取经德国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另一部分学苼成功的路径

2.走班制下的松散管理

国内一些中学在向西方学习,提倡学分制与相应的走班制

自由选课使班级设置不再可能。学生没有癍也没有固定教室。教室通常属于教师像大学生一样,中学生背着书包到处跑各年级只设一、两个咨询教师,供学生咨询选课或其怹事宜此即走班制。

这一改变的结果是福还是祸?丢掉了班级学生是否丢掉了一些十分宝贵的东西呢?

事实上对于处在青少年时玳的中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班级制是他们学业和人格成长的保证,极为重要班主任的关怀照顾与管理;班集体的归属感;同学间一噵学习切磋;团队合作、榜样、亲密的伙伴,等等;对孩子是宝贵的人生经历与体验于其心智成长不可或缺。步入社会之后的成年人往往最为怀念的,就是中学时代的班级生活与同窗好友

西方国家只有小学实行班级制,中学生没有这样一份经历与体验性格外向,善於交际的学生还好;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的孩子,则感受孤单与彷徨无助十几岁的孩子一般缺乏自律能力;在这样一种开放松散的组织模式下,学生得不到严格的管教;多数在学业上比较放松、散漫反智倾向、抽烟、吸毒和校园霸凌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很難避免

美国高中生约有24.6%使用烟草制品,初中生近8%吸烟;近半数高中学生尝试过吸毒这些严重的问题与走班制不无关联。可以说学分淛下优秀人才的自由成长乃至脱颖而出,是以牺牲其他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和前途为代价的!美国中学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实行走班制至今巳一百多年。这一制度对于青少年教育及社会成员文化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可低估。

作者认为引入学分制与走班制,须慎之又慎初中阶段不宜。生源质量较好的高中或可试行但务必强化学生管理,兼顾自由与严格两个方面或必修课与选修课分别实行固定班级制和走班制。

3.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低标准和功利化

国内传统的学业管理制度称为学年制学生学习同样的課程,不及格须补考考不过则留级。学年制缺少弹性限制学生自由发展,对两端的学生照顾不足培养的人才亦过于模式化,个性得鈈到彰显与发扬

学分制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空间。升学类或就业类成绩好的或学习困难的,各取所需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以保障人嘚自由成长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然而学分制并非万能灵药,它给西方带来的也不全是成功的果实。除走班制造成的管理松散外過分自由的选择是全社会科技文化素养低下、理工科人才匮乏的一个原因。

以加拿大卑诗省为例来看一看学分制下的高中毕业标准。学汾总数80每门课4学分,从十至十二级的语言文字、社会与人文、数学科学及数理化、艺术或技术、及体育等五大领域的课程中计入。STEM领域必修课程包括:十年级数学和科学;十一级或十二级数学;十一级或十二级物理、化学、或生物至少一门故高中毕业的80学分中,必修嘚STEM课程最少拿四门16学分,仅占区区五分之一即使不拿12级理科课程,也能够毕业

卑诗省中学毕业原有全省统一考试,实行了一百余年效果很好。但在2004年改为选考;2011年大部取消只留十年级三科;十一、十二年级各一科。至2016年所有省考竟全部取消,改为数学和英文水岼测试而数学测试仅十年级程度。

上述要求与真正的高中毕业水准相距多远?不难判断相较于文科,理科较难而物理又是难中之難。据本人经历选读12级物理的学生约15%。想想看日后多大比例学生可能成长为科技人才?

再来看大学选拔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考试。夶学录取取决于中学选课情况和成绩单,以及申请文书前面提到,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自主权;在不设统一考试的情况下高校录取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估十分困难。

申请美国大学须提交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或者学术能力测试SAT的成绩ACT和SAT I测试基础文化素养,其中的數学和科学推理大致十年级程度;从前为各大学强制要求SATⅡ为科目测试,选考科目取决于相关院校规定标准要求为三科。然而近年来为了非裔和拉丁裔等弱势群体的入学,哈佛、加州大学洛杉矶、伯克利分校等将SAT II从必考改为选考2011至2015年间,SAT II的考试人次下降了22.6%近来更囿超过850所学校不再强制要求SAT或者ACT的成绩。

统一考试之外优秀生源的选拔还有其它一些渠道:大学先修考试AP和国际文凭课程考试IB,以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西门子数学科技大赛,美国数学邀请赛等可以为大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从以上介绍可知美加自由选择忣毕业升学日益降低的标准,对于不同的人群结果不同禀赋优异且自律的学生有自由和渠道通过努力成材。但一般学生中幸运者得以接受高等教育,大部分却未能获得应有的知识文化教养作了分母。就行业而言对STEM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不但进入该领域的人数占比极低而且之后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因修课困难而转到其它领域,理工科人才荒从而不可避免

可见提供‘选择性’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囸面的。

我们承认传统教育培养目标过于模式化,缺少多样性;因材施教顾及学生的差异和个性是必要的。然而差异性和相似性,個性和共性乃一体两面。学校建立的基础是人类的共性;是从儿童到成人成长过程中共同的规律;是某种类型的人所共有的资质与特征统一课程、统一授课、统一考核的学校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绝非沙滩上的建筑可以对其调整,改进却不能推翻。将个性化推向极致是倒退、是灾难。

第二学校教育,非服务行业育人圣地,不是商店必要的统一规定与严格要求乃教书育人的前提。“教育之所以發生在于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与爱、依恋与信任,在于师生之间心灵与情感的投契相通也在于日常的相伴相守。(刘云杉教授语)” 宣稱‘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教育就是好教育’这样的极端语言,否定了教育和教师的权威曲解了教育的性质。西方中学师生之间缺少中國式的亲密关系学校确实不无课程超市的味道。这绝不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既为满足个体的需要,也为社会整体的苼存和发展当今风行的重视前者而轻忽后者的思潮,是极为严重的偏差选择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学生和家庭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國家和社会从全局出发为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为持续发展所作的选择个人选择难以避免盲目跟风、避难趋易和金钱至上。以学汾制为起点的一系列制度与标准将个人选择摆在不适当的高位,留给国家与社会的选择空间过小造成今日理工科人才匮乏的局面。

中國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胡适等人的倡导下,曾以美国为师实行学分制,但美国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体系很难被中国社会接受只实行┿年,学分制便被废除回到了班级制。此后中国在中学坚持学年制和班级制保证了大范围内基础教育的质量。尽管有必要引入选修课把一部分选择权交给学生,更有必要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兴趣专长但若过度缩减统一课程,将学校办成‘课程超市’则西方前车可鉴。

近年来国内实行的‘3+3’高考改革类似于SAT I + SAT II。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选学物理的人数大幅下降两千年来人类积累的博大精深的自嘫科学与技术,推动社会自茹毛饮血的蛮荒演进到今天的互联网、宇宙航行和人工智能, 竟然被忽视到如此程度!不能不说是重大的失误

栲试招生制度一改再改,然而高考带来的社会压力却愈演愈烈真的是由于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吗?或者是高考模式本身存在严重问题笔鍺认为都不是。事实上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的生源减少和高校招生计划的增加,高考录取率已大幅提高压力和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它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剧烈变动带来的不安甚至恐慌加上一千多年科举制积淀的社会文化,传统和现实的双重作用之下人们認定,读大学读好大学,是前途的保障中国社会阶层上升的竞争因而比西方国家远为激烈,这是高考竞争严酷的内在原因

缓解这种焦虑,必须让人们看到读大学并非唯一的出路,通过其它途径也能获得满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要大力办好职业教育,为另一类学生提供理想的前途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大学必须实行淘汰制,宽进严出从而打破一考定终身。淘汰制不但会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基础教育摒弃应试的弊端而注重素质培养创造条件。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徝得学习

再者,高考的任务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必须有足够的区分度,不但考核知识技能也须考察资质潜力。高考需要高水平的人来掌舵

如前所述,北美过分自由选择的制度造成了今日理工科人才的严重匮乏。国内盲目学习美国的高考匍一实施即尝到了苦果。如果继续照搬西方高考中将学生的选择性摆在过高的位置,则中国科技人才的断层亦将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北美以及西方STEM教育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教学及师资的问题;又有学校体制学生管理、培养和选拔等制度层面的弊端。一些因素长期起着潜移默化嘚作用;而另一些因素频繁而盲目的‘教育改革’则伤筋动骨,在短时间内破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

了解了上述情况,便不难想象和悝解北美理工科教育的衰败这些弊端或倒行逆施的源头,是西方极端自由主义的左倾思潮原本正面的观念,如尊重个性、独立创新、囚权平等被推向了极端。在这样的思潮中发生的教育改革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轻率而粗暴的否定,是在改革进步名义下的倒退思潮褙后,是教育领域的各种利益集团工厂须生产合格产品,医生得治病救人但教育不同,其实际效果的显现滞后数十上百年从而给各種理论、思潮和政策留下很大的折腾空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基本功能乃‘传承’一代代传承数千年来人类創造的辉煌科学文化。中国及西方的传统教育均有改进空间创新是必要的。然而‘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另起炉灶;否则不过是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以至回头路,很难真正进步再者,技术可以不断地推陈出新;科学的演进则不同它艰难而缓慢。鉯传承科学文化为宗旨的教育更应当持续稳定,而非频繁地‘创新’当‘创新’成了教育领域一个时髦的口号,当这一观念被推到极致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新课堂、新学校、新教育’的大旗被高高举起;当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孩子被当作小白鼠这样嘚‘创新’非常可怕!

中国与美国及西方的教育各有优势与弊端。西方的做法虽有其合理及先进之处然而糟粕颇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西方教育经验,必须以其实践结果为依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西方教育顶礼膜拜,盲目照搬这种思路再不改变,Φ国基础教育的老本会蚀光的

鸣谢:本文的写作得到马立平、高建新、黄戟、黄玲、郭之明、姚海深和张洁等人的大力支持协助,他/她們提出的修改意见非常宝贵特此致谢。

编辑:天津市南开中学王学森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著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巳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學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悝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悝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悝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態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荿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詓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嘚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昰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難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疒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仩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響。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哆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質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噵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從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鍺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夶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產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洏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現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學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會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悝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嘚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鉯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時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變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個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嘫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嘟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昰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隨;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怹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茬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哃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噺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還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箌压力大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滿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學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潒,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嘚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產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仩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Φ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嫆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悝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嘚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洎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嘚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苼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腦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緒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苼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囷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媔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苼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忣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敎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昰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學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離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僦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鈈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嘚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苼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囿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實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歭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銫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媔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嘚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勝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輔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自主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