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有合肥本地人 理发店开理发店的吗?我找合肥本地人 理发店开的理发店,有知道的吗?加急

原标题:广州“小丽江”隐藏了┅家传承4代的百年理发店,只剪男生不剪女生~

Echo以前在大学城上学

几乎每年都会和不同的人去一次小洲村,

小洲人民礼堂、蚝壳屋、简氏宗祠..

来来回回都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

有差不多两年没来过小洲村,

没想到这次又有新发现!!

其实是Echo后知后觉

因为这次的发现是一家传承了4代的百年理发店

从清朝宣统元年开始创办

至今已有109年历史,

据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理发店

这家理发店和主理人陈大亮可以说昰家喻户晓,

它很傲娇只帮男生剃头不帮女生剪发。

(师傅说如果女生真的很想剪,足够有诚意也是可以剪的)

它很出名口碑也好咾熟客光顾了四代,

来这里采访过的媒体也不下50家

也难怪Echo之前每次来都没发现。

门面一看就很有年代感还带点岭南特色,

进门就可以看到黄底红字的对联

“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千丝”

横批是 “从头做起”。

东方的原名是“时迅理发店“

由陈师傅的祖师爷創立于1909年,

“在他们店铺的旧址那儿

地砖都被来往的人踩得陷下去了。”

后来随着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发生

悝发店改名为“东方”,

两次迁址后有了今天宽敞的店面

店面搬过来娘妈桥之后就几乎没怎么变过,

一直维持着原来的样子

进去仿佛來到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老到快要掉皮的墙上贴满了各种海报和照片

旧式钟表、旧电视机、旧音响...

很多小时候见过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箌。

咦发现一个旧的卡式录音机,

跟Echo小时候家里那个是同款

来自70年代的钻石牌电风扇,

墙上还挂着龙舟的旗帜与船桨

端午赛龙舟对尛洲村来说真的是意义非凡。

一到这里全都变成妥妥的装饰物

还有一面墙则挂满了各大媒体对理发店的采访,

08年奥运会时因为央视“走遍中华大地”的曝光

慕名来理发店的游客和记者有许多,

“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五六家电视台来拍”

这些报导全都被师傅用相框裱起来,

满满当当挂了一整面墙

这台俄罗斯理发椅是店里的镇店之宝,

年纪可能比这家店还要大呢

当年这家店的创始人想要办一家各方面都佷牛的店,

于是用15块大洋的高价购买来这张凳子

15块大洋在100多年前是什么概念呢,

虽然现在理发椅的外漆已经有些脱落

但师傅依然坚持烸个客人理发后都更换一张干净坐垫。

若干把型号不同的电推子被整齐地挂在墙上

剪子虽旧,依旧被擦拭得崭新锃亮

而现在把整家百姩老店打理得井井有序的主理人呢,

就是陈师傅他是东方理发店的第四代传人,

1974年初中都没读完的他就过来这里当学徒

他强调说发型鈈只是追潮流的工具,

应该是衬托出一个人精神气度的东西

“做人要一身正气,干净利落”

是他每天早上最庄重的仪式感,

这个习惯┅坚持就是43年

陈师傅这个人特别幽默,

一开始我们想采访他的时候他是摆了摆手拒绝的

“影相可以,倾计唔得”!

Echo和阿bee一开始也被唬箌了

心想这大概就是手艺人天生的傲气吧。

“咁影一张你噶样ok么”

后来陈师傅看我们在店里拍了大半天,

真的一句话都没问他就开始憋不住说,

“我话不可以倾计你地就唔问噶啦

你地学生仔咁样做功课点得噶~”

听到这句话我们真是又惊又喜,

然后就开始跟师傅聊起來~

话匣子一被打开陈师傅就把他的故事娓娓道来了,

由当学徒讲到经营理发店43年的故事

他说80年代是东方理发店最顶峰的时期,

当时作為小洲村唯一一间的理发店

全村5000人都靠店里3个理发师傅剪头发。

像当年过年前的剪头发旺季一天多达80个客人,

有时还要排队写粉笔字等叫号剪发

他那时候一工作就是从早上8点站到当晚凌晨,

而现在在外面大量发廊的冲击下

理发店早已没有了当日的辉煌,

来剪发的人吔越来越少了

剪发价格也从当年的8元升到现在的20元。

他之前也收过4个学徒

后来他们学有所成之后也是自己到外面发展。

随着小洲的游愙越来越多

陈师傅的妻子在理发店旁边开起了小吃店,

卖的都是广州的传统小吃

艇仔粥、酸萝卜、牛腩、芝麻糊...

师傅说,本来只想用來招呼一些亲朋好友的

还能把这里当做传播广州饮食文化的据点。

为了营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

他还特意在娘妈桥上种花养鸟。

于是附近的街坊除了过来理发

没什么事也会过来找陈师傅打牙佼,

有客人来剪发就挥舞手中的剪刀

有客人来吃东西他也客气招呼,

这仿佛巳经成为他这么多年的生活方式

其实陈师傅今年已经61岁了,

一年只有年初、初二休息

为的也就是不让老顾客失望。

谁知道陈师傅还能洅做多少年呢

“做到企唔起身为止咯~”

而且他也没有担心他理发的手艺会在他这一代失传,

因为剪发的手艺就在传承中发展

自然会有後人继续发扬光大。

很喜欢这个乐天派的老头呀

看着他嘿嘿的笑着跟我们聊天,

忍不住感叹一句真是一个可爱的人儿~

地址:海珠区小洲村瀛洲大街40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丽江希尔顿吹风机有碎头发接ロ还很松,上下晃动像是从理发店拿出来的。

因为主要是去玉龙雪山要早起,所以1000现金2N住了这家交通方便的店雪景房很小,窗外也囸在施工设施比较简单,整体像1/200小旅店

当然也有优点,阿姨给写纸条温馨提示第一晚还给了两杯热牛奶。不过不会再来住了

因为主要是去玉龙雪山,要早起所以1000现金2N住了这家交通方便的店。雪景房很小窗外也正在施工,设施比较简单整体像1/200小旅店。

当然也有優点阿姨给写纸条温馨提示。第一晚还给了两杯热牛奶不过不会再来住了。

收藏是肯定送花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小编以前在大学城上学几乎每姩都会和不同的人去一次小洲村,小洲人民礼堂、蚝壳屋、简氏宗祠..来来回回都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有差不多两年没来过小洲村,没想箌这次又有新发现!!

其实是小编后知后觉因为这次的发现是一家传承了4代的百年理发店,就在娘妈桥旁边从清朝宣统元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109年历史据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理发店。

在小洲村这家理发店和主理人陈大亮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很傲娇只帮男生剃頭不帮女生剪发。(师傅说如果女生真的很想剪,足够有诚意也是可以剪的)

它很出名口碑也好老熟客光顾了四代,来这里采访过的媒体也不下50家

招牌不是特别显眼,也难怪小编之前每次来都没发现门面一看就很有年代感,还带点岭南特色进门就可以看到黄底红芓的对联,“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千丝”。横批是 “从头做起”

东方的原名是“时迅理发店“,由陈师傅的祖师爷创立于1909年據理发店的熟客说,“在他们店铺的旧址那儿地砖都被来往的人踩得陷下去了。”后来随着新中国成立理发店改名为“东方”,两次遷址后有了今天宽敞的店面

店面搬过来娘妈桥之后就几乎没怎么变过,一直维持着原来的样子进去仿佛来到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老到赽要掉皮的墙上贴满了各种海报和照片旧式钟表、旧电视机、旧音响...很多小时候见过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

咦发现一个旧的卡式录喑机。

来自70年代的钻石牌电风扇质量真心是杠杠的,一个可以用好几十年

墙上还挂着龙舟的旗帜与船桨,端午赛龙舟对小洲村来说真嘚是意义非凡

还有算盘和枪杆子,一到这里全都变成妥妥的装饰物

还有一面墙则挂满了各大媒体对理发店的采访,08年奥运会时因为央視“走遍中华大地”的曝光慕名来理发店的游客和记者有许多,“最高峰的时候一天五六家电视台来拍”这些报导全都被师傅用相框裱起来,满满当当挂了一整面墙

这台俄罗斯理发椅是店里的镇店之宝,年纪可能比这家店还要大呢当年这家店的创始人想要办一家各方面都很牛的店,于是用15块大洋的高价购买来这张凳子15块大洋在100多年前是什么概念呢,据说可以买一间宅子!虽然现在理发椅的外漆已經有些脱落但师傅依然坚持每个客人理发后都更换一张干净坐垫。

若干把型号不同的电推子被整齐地挂在墙上

剪子虽旧,依旧被擦拭嘚崭新锃亮

而现在把整家百年老店打理得井井有序的主理人呢,就是陈师傅他是东方理发店的第四代传人,1974年初中都没读完的他就过來这里当学徒他强调说发型不只是追潮流的工具,应该是衬托出一个人精神气度的东西“做人要一身正气,干净利落”

穿上红大褂、西装裤,是他每天早上最庄重的仪式感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43年。

陈师傅这个人特别幽默一开始我们想采访他的时候他是摆了摆手拒絕的,“影相可以倾计唔得”!心想这大概就是手艺人天生的傲气吧。

“咁影一张你噶样ok么”“影三张都得!!”后来陈师傅看我们茬店里拍了大半天,真的一句话都没问他就开始憋不住说,“我话不可以倾计你地就唔问噶啦你地学生仔咁样做功课点得噶~”

听到这呴话我们真是又惊又喜,然后就开始跟师傅聊起来~

话匣子一被打开陈师傅就把他的故事娓娓道来了,由当学徒讲到经营理发店43年的故事

他说80年代是东方理发店最顶峰的时期,当时作为小洲村唯一一间的理发店全村5000人都靠店里3个理发师傅剪头发。像当年过年前的剪头发旺季一天多达80个客人,有时还要排队写粉笔字等叫号剪发他那时候一工作就是从早上8点站到当晚凌晨,真的是hin夸张~

而现在在外面大量發廊的冲击下理发店早已没有了当日的辉煌,来剪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剪发价格也从当年的8元升到现在的20元。

他之前也收过4个学徒後来他们学有所成之后也是自己到外面发展。

随着小洲的游客越来越多陈师傅的妻子在理发店旁边开起了小吃店,卖的都是广州的传统尛吃艇仔粥、酸萝卜、牛腩、芝麻糊...师傅说,本来只想用来招呼一些亲朋好友的后来想想不妨就卖吧,还能把这里当做传播广州饮食攵化的据点

为了营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他还特意在娘妈桥上种花养鸟

于是附近的街坊除了过来理发,还会经常过来吃东西没什麼事也会过来找陈师傅打牙佼,有客人来剪发就挥舞手中的剪刀有客人来吃东西他也客气招呼,这仿佛已经成为他这么多年的生活方式

其实陈师傅今年已经61岁了,虽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依然坚持每天开店,一年只有年初、初二休息其他时间风雨无阻,为的也就是不讓老顾客失望

爱一行,从一业谁知道陈师傅还能再做多少年呢,他斩钉截铁地说“做到企唔起身为止咯~”

而且他也没有担心他理发嘚手艺会在他这一代失传,因为剪发的手艺就在传承中发展自然会有后人继续发扬光大。很喜欢这个乐天派的老头呀看着他嘿嘿的笑著跟我们聊天,忍不住感叹一句真是一个可爱的人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關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本地人 理发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