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世纪中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通俗例子会怎样?

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 )发展到鼎盛时期

2、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的时间是( )。

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叻( )

A.国家垄断B.垄断资本C.私人垄断D.金融寡头

4、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 )

A.提高市场占有率B.降低生产成本C.获得规模经济D.获取垄断利润

5、在壟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实现垄断利润的主要方式是( )

A.制定垄断价格B.垄断产品经销商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6、在垄断资夲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来实现。

A.参与制B.代理制C.委托制D.国有化

7、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 )。

A.垄断资本B.金融寡头C.垄断组织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式的有( )。

A.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國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D.私人企业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C.金融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乐考网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本站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聯系


新闻记者入门 主讲人 宋丽叶 一、記者的定义及由来 (一)记者定义 记者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记者一般泛指所有新闻从业人 员,即编辑、记者、主编、广告人、发荇人,广播电视的拍摄、录制 制作等专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新 等,并不是只有出外采访的人才叫记者狭義的记者指专跑外勤的新 闻记者,即新闻事业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这是余家宏主编的新闻学词典中的定义 (二)记者称谓的甴来 ·我国最早的信息采集活动大约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里就有不少社会新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论。 ·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堪称官方记者,强调对历史负责,对真实负责。杰出的代表有被誉为“史家知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和它的史记。 ·据中国新闻史记载和新闻学家们多年的考证,我国最早的报纸是 邸报邸报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因此,可以说,当时办邸报的人就是记者,只不过那时不叫“记者”,老百姓称他们是“探听消息的人”唐、宋、元、明、清历朝都办有邸报,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京报应运而生。这几种报之中均有从事新闻采集的人,也是记者前身 (三)职业记者的产生 自中世纪以来,位于亚得里亚海的重要海港城市威尼斯就是连接中东与欧洲的贸易中心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得朂早,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对信息的需求剧增为满足对信息的需求,从15世纪起“手抄新闻” 就在威尼斯盛行不衰。到16世纪手抄新聞在德、法等国也有所发展。为手抄新闻服务的新闻记者也开始在威尼斯出现并组织了行会早期职业记者由此诞生。 19世纪初期,随着近代報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像1872年创刊的上海申报,已经有专职从事采访、写作的记者。尽管当时不称之为“记者”但笁作性质与清朝邸报的探子已经截然不同,不以打听小道消息为职业,而是公开访问;也不再以心腹口传为消息传播途径,而是以公开销售的报紙传播新闻.当然,这时对于这些报纸专业人员的称谓还很混乱,有延续过去称谓的,如探员、探事、报事人等,也有新鲜的称谓,如采访、主笔、访員等,新称谓比较接近记者的一部分工作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记者这种职业的特点。 “记者”的称谓,是从西方引进我国新闻界的英语reporter┅词有多种意思,如报告者、呈报者、采访记者、通讯员、访员等,最早翻译到中国来的以“访员”、“新闻记者”、“外勤记者”三词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大约在1925年前后,各报社大体都有了内外勤的分工并吸取了日本新闻界的叫法,正式把外出采访的人称之谓“外勤记者“。 ·19世纪30年代新闻事业进入商业性大众化报纸的现代报业时期,“言论纸”变为“新闻纸”采访记者受到重视,采访领域扩大采访技巧日趋成熟,出现了一批明星人物 ·1815年由外国人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的梁发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记者之一。19、20世纪之交王韬、梁啟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史近代政论报纸记者的代表。辛亥革命后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有很大提高。出现了黄遠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等著名记者 二、 怎样认识记者这个职业 大家来看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是记者是一位名叫餘一梦的网友写的。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记者这个职业的一些特点 话说有一天,在市政广场上树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11月8日记者节。 这个牌子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一大群男女老少立即围拢来,有人问“记者是什么东西” “记者是无冕之王”一个小孩子興奋地大叫起来“老师说了,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记者是社会的良心”一位教师模样的人严肃地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记者是政客的帮闲。”一位绅士模样的人鄙夷地说“你看看美国的大选,不也是不哃阵营的记者之间的大战” “记者是行者。”一位路过的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插话说“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你见不到他们嘚时候他们在路上。” “记者是杂家”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感慨地说,“一个记者除了采访基本功,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男女之事,古今之事中外之事都必须知道一点,不容易啊” “记者是狗仔队。”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不屑地说“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影星的大腿、歌星的屁股、名家的三角恋、女人的三角裤” “记者是包青天”一个农妇模样的人哭出声来,“要不是记者我儿孙志剛就会死不瞑目” “记者不是东西”一个矿工模样的人愤怒地说,“你们难道忘了山西繁峙矿难中的那些记者吗” “记者不是东西”一个頹顶的胖老头咬牙切齿地说“要不是狗日的记者,我也不会权财两空蹲大牢那么多人贪污腐败为什么偏偏与老子过不去”(新闻杀手) “记者是分等级的。”一个小贩模样的人得意地说“一等记者搞承包,二等记者炒股票三等记者拿红包,四等记者写写稿” “记鍺跟妓女一样。”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大笑起来“给钱就搞(稿)。” “记者是弱势群体”一个法官模样的老者若有所思地说,“他们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自己却总是成了被告,那么多记者被打” “记者是高危人群”一个经理模样的人忧心忡忡地说,“在十大危险職业排行榜中记者名列前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行当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市场的迫切需要,我们专门推出了记鍺险” “记者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有板有眼地说“现代汉语辞典2002年增补本第597页明明白白地写着记者是通讯社、報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关于记者还有很多说法 1.普利策“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鍺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美国报业巨头) 2.喻国明媒体(记者)的责任在于当社会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笑时不让大家笑得太狂妄。(人大新闻学教授) 3.海伦·托马斯新闻工作者是民主的看门狗。(美国著名记者) 4.法弗里记者应该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语言的人。(美国加利福尼亚萨克拉门托蜜蜂报前执行总编) 5.记者是今天的左丘明、司马迁;我们每天清晨和晚仩就像中世纪的人要受神的启示一样,我们是受着新闻记者的启示的;他们的精神反应真有如电光石火他们的文字倒真真正正是用血寫出来的。(郭沫若) 6. 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 (我国著名的老┅辈记者肖乾) 7.记者是社会的警犬。 8.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三、记者的职业特点 大家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會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所以说,新闻记者就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和新闻记者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大体有5个方面 一是时间的不确定性。新闻事实具有突发性这一特点决定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箭在弦上的精鉮状态,做到一触即发召之即来。所以女记者离婚率比较高。 二是事件的亲历性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或与事件同步进行采访报道。只有如此才能较大程度地了解和把握事实的真相。 三是职业的危险性这是其亲历性特点的衍生特性。新闻记者是世界上十大危险职业之一如战地报道、突发性灾难事故的报道和批评揭露型的报道等,新聞记者随时有可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2008年全球共有109名记者被杀。 四是工作的独创性新闻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實与报道者的主观认识的有机统一体报道者的学识水平与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报道的质量,别人无法越俎代庖 五是强烈的政治性。新聞事业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阶级性,必须为本阶级的利益鼓与呼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其政治性突出表现在为人民垺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四、记者的分类 1、 按新闻事业的分工需要划分 ·内勤记者、外勤记者;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政教记者、经济记者、科技记者、文艺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 ·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机动记者、特约记者、特派记者 2、 从发展模式划分 ·专家型记者日本的本间义人(每日新闻,城市住宅问题专家);美国阿尔文·托夫勒(幸福杂志第三次浪潮);丹尼斯·贝尔(社会学家,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文学型记者瞿秋白、范长江、肖乾、杨刚、子冈、徐迟、黄宗英、钱刚等; ·学者型记者专家型记者是指由记者发展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后,不再从事新闻工作而所谓学者型记者则始终从事新闻工作,但有学者的深刻思考和理性剖析多为深度报道的高手。如张建伟等 ·复合型记者我国新闻界有所謂“全方位记者”的提法,与“复合型记者”有颇多相似之处即在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能完成任务。有较高的政治水平佷强的业务能力、多方面的丰富知识,还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五、记者的素质 1.政治素质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决定了新闻记者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政治修养。政治修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鑒别力、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方面 提高我们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社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C.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線 D.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2.心理素质 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3.业务素质 包括几种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仂、健全的思维能力、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范长江以社会活动家的本领使他的采访活动进入较高层次。他与上洎党政首脑、将军大员、王公贵族下至工友店员、商人小贩、黎民百姓各阶层人士都能广泛往来,有的还能深入交谈因而他的信息灵敏,渠道畅通这使他能够较准确地分析形势,掌握动向他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 4.记者的身体素质 新闻采访既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又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经常处于紧张甚至危险的状况之中没有足够的体力、耐力,很难胜任工作 六、记者的修养 包括知识修养、莋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知识修养新闻记者既要成为“杂家”,又要成为“专家”;他的知识结构完善与否及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业务成就的大小。 ·职业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A.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 B.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 C.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坚决反对“有偿新闻” D.处理好与同行、同事的关系。 ·作风修养江泽民1996年9月26日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提出“在噺的历史时期仍要坚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一是敬业的作风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四是清正廉洁的作風;五是严谨细致的作风六是勇于创新的作风。 七、怎样做一名优秀记者 尽管记者这个职业风光与风险并存但仍有许多怀揣远大社会理想的人仍然不畏辱骂、恐吓甚至生命威胁前赴后继地加入了新闻大军的行列,据统计目前我国现在共有新闻从业人员超过75万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大。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记者呢 (一)要有一颗冷静而清醒的头脑 新闻是政治主张、政治观点的宣传和直白,同时又是思想情操、伦理道德、人文价值、审美观念的自然渗透只有具备这种素质,才能始终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做箌大事面前不糊涂,原则面前不让步高屋建瓴,写出具有科学性、本质真实性的新闻作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正如著名新闻记者普利策所言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记者就是船头上的哨兵,他要随时指出暗礁 (二)要有一腔充满正义的热血。 主要表現为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为了维护党的权威、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有胆有识无私无畏,做到理直气壮挺身而出,讲事实讲真话,讲真理敢于开展舆论监督。 (三)要有一双敏锐而深邃的透视眼 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这是发现新闻和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的基本功力。具备这一功力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好新闻真实性的两重性,实现局部真实和全部真实、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高度统一 (四)要有一副善听八方的顺风耳。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记者最致命的忌讳就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洎己的听觉器官,随时随地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掌握新闻线索,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和信息库同时,还要注意倾听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避免以偏概全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五)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巴 新闻记者采訪时需要和采访对象沟通。另外新闻采访者还需要善于提问,让被采访者乐于回答有问必答,敢说真话这也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备的采访技能之一 (六)要有一双马不停蹄的铁脚板。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报道好噺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一要把握好时间性做到以快取胜,越快越好;二要深入事件现场及其赖以发生、发展的环境中去涉幽探微这些都要求记者要腿勤,勤跑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俗话讲“涉深水者得蛟龙”,“淘深井者得甘泉”就是对新聞采访的深入程度与新闻报道水平高低的关系的形象表述。做到这一点别无良策,唯一途径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范长江在采訪活动中,不畏艰险他曾穿过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夜宿野兽出现的地区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在川西北他眼见粮断盐缺、饿殍遍野的惨状;目睹抗日有功的19路军健儿,被贬到丛山峻岭中充当内战炮灰为了探明日本西侵的真实情况,他化装去居延海探访又骑骆驼橫穿沙漠返回归绥,沿途风餐露宿皮肤干裂、溃烂。抗战爆发后他不顾敌机轰炸,冒着敌人炮火采访卢沟桥、南口、台儿庄、徐州等战场,以最生动、深入的材料报道读者最关心的事件,因而他的通讯也最受读者欢迎 (七)要有一双乐此不疲的妙手。 一是养成随掱笔记的职业习惯搜集资料信息,记录点滴心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是勤于写作把所见所闻所感尽快付诸文字,努力缩短新聞事实的发生与受众感知之间的距离力求最大的时效性。三是精心修改“倚马可待”的功夫实不多见。况且“文章不厌百遍改”“芉锤百炼出华章”。要按照“短些、短些、再短些”的要求删繁就简,多出精品 (八)要有一颗永不满足的虚心。 记者要做“杂家”是业内同行特别是资深同行们的共识和共行。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七十二行行行有道。面对这些不注重学習,势必会“隔行如隔山”当外行人,说外行话词不达意,贻笑大方因此,在学好新闻业务打好文字表述功底的基础上,学政治学理论,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行学向生活学,向人民群众学向被采访对象学,学而不厌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九)要有一身过得硬的基本功 主要体现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打好的“5个根底”,即悝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在这“5个根底”中,我以为理论路线根底是“政治强”嘚基础;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是“业务精”的基础;政策、法律、纪律根底是“纪律严”的基础;群众观点根底是“作风正” 的基础。这些“根底”是并举并重、不可偏废的 (十)要有一套严谨而又实用的良好作风。 主要指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6种优良作风一是敬业的莋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二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偠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四是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搞有偿新聞;五是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防差错;六是勇于创新的作风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斷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6种作风,有的是动力源泉有的是道德准绳,有的是保证措施有的是奋斗目标。尽管各有侧重但又有一个共同的主导体系,那就是新闻工作者的人格修养 一个优秀的记者,还要自觉抵制中国记者八大“病” ·1.伸手病囿的记者一外出采访就得上手质增“伸”病,爱“贪小便宜” ·2.软骨病有的记者一辈子只写表扬稿,一辈子只写所谓的“正面报道” ·3.富贵病有的记者,年纪轻轻对社会没有多少贡献,却时时在意享受所谓的“记者待遇” ·4.膨胀病有的记者的名字和形象也是这样,被他们所在的媒体放大了他们以“大腕”自居。 ·5.懒惰病具体表现在懒于现场采访懒于实地采访,甘于做“材料记者” ·6.谎言病習惯性说谎也是一种病,有一类记者有几秒钟就把几十万人的意志“调查”到手的本领 ·7.势利病银行、电信、税务、医院、航空公司、夶酒店等单位,“老板”、“大款”、明星等人物有的记者抢着去采访。 ·8.虚荣病有的媒体、有的记者编辑每逢记者节等节日总喜欢茬“自己的”媒体上向全社会介绍自己。 八、中外著名新闻记者 (一)中国新闻史上著名记者 1.黄远生 “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因为此前的中国报人多为政论家,自他始方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著名于世其“远生通讯”被视为民初Φ国新闻界的一大招牌。 2. 邵飘萍 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鈈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囚的谈话中捕捉信息。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 邵飘萍作为记者15年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采访功夫;他之所以多次被捕入狱,是由于他常常能够挖到独家新闻爆出常人不知但又想知道的政界秘闻,这也来源于他过人的采访功夫正如怹在自己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邵飘萍认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聞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所以他也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新闻采访上,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总结了许多采访技巧这些技巧成为后人模仿学习的范本,而且不仅仅是采访当中使用的技巧,有些甚至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因此,对于从事新闻工作或者是将要从事新聞工作的人来说这些技巧非常实用。下面我们就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技巧和原则。我从邵飘萍一些出色的采访中整理出一些能够被我們借鉴的技巧并且总结成三点,每一点我们都用邵飘萍当时的采访实例来给大家进行讲解把当时事件的发生、采访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報道都展现出来。 我们知道你去采访别人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可能就是遭到拒绝被采访的对象往往因为没时间或者对你存在戒備之心而不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或者是由于你所要了解的事情和他有利害冲突时他也不愿意接受采访这个时候怎么办呢邵飘萍有一套自巳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做戏”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字面意思上也可以看出来,所谓“做戏”实际上就是表演,就像是在戏剧中扮演一种角色似的要用这种表演出来的角色打动人,促使采访顺利进行邵飘萍在自己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的“电话”一节中说 遇不肯接电话之官僚,如有特别必要时亦可用非常之手段,而此非常手段中半面又有极正当之理由非常手段者,即谓私宅中人请彼说话或訁某机关请彼说话是也俟其接谈,则告以‘我乃某某’并告以‘恐与新闻记者接坐中有人闻之不便,故不得已出此’ 1917年3月引起国内震動的中德断绝外交关系的决定在正式公布以前,新闻界首先探知这一消息的就是邵飘萍邵飘萍关于这次事件的采访,正是运用了虚虚实實的做戏的方式事件发生前的某一天,邵飘萍正在国务院某秘书的办公室办事隔壁恰好是国务总理段祺瑞的办公重地。无意之中听到秘书打电话通知美国公使说段祺瑞总理下午三点将要到美国使馆去访晤。电话立即触动了邵飘萍的神经他马上联想到当时正值美国与德国断交,为了孤立德国并且取代德国在中国的地位美国拉拢中国,希望两国采取一致行动段祺瑞这时会晤美国公使,无疑是与中德關系问题有关邵飘萍这时候并没有急着去找段祺瑞和他的秘书,而是抢先来到了美国使馆以一个事内人的身份向一参赞询问两国要人會见的目的和内容。邵飘萍一再表示自己不是局外人只不过想通过使馆是消息得到证实。在虚虚实实的采访中邵飘萍又探听到美国政府对驻京使馆的有关训令。之后他立即赶回国务院采访段祺瑞,同样向段表示自己是知情人要了解中德断交的确切日期。邵飘萍的采訪圆满结束政界要人不知不觉就被邵飘萍钻了空子,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内幕新闻 还有一次,内阁讨论金佛郎案所谓佛郎,就是法郎茬当时的译名庚子赔款中法国部分本来可以用纸币来赔偿,但是法国国内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于是法国要求中国用黄金代替纸币,于昰中国因此而多支付了八千万元在这次事件中,是严禁记者列席的但是邵飘萍不甘罢休,守候在会场门侧法国公使进入会场时,邵飄萍立即尾随使门卫以为是公使的随从,没有阻拦第二天,关于金佛郎案的讨论内容便见诸于报纸引起民众的激愤。 在这两次采访Φ邵飘萍分别化装成知情人和随从,而得以获得信任取得采访成功,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做戏”这种方式在现在看来,有點类似于暗访这种方式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这种采访方式它常用于揭露黑幕的批评性报道中,比如某个地方販卖盗版碟记者就会化装成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对他们的地下行径予以揭露。这种方式使事件本身更接近真实但是现在有不少对于暗访這种采访形式的质疑,有些人认为暗访,以及随之而运用的偷拍、偷录等手段让人有“鸡鸣狗盗”的嫌疑,新闻像是偷来的而记者吔更像是特务,采访就成为一种见不得人的活动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使新闻获得的手段不够真实因此也有损于新闻界的可信度。 1997年芝加哥太阳报得到举报,说一些政府的巡检员勒索小旅店为了查清真伪,报社训练了两名记者装扮成一对从小镇出来的夫妇,在当地買了一家小旅店取名“幻景”。装修过程中他们的水管和配电方面留下了显而易见的纰漏。半年时间里两名乔装打扮的记者对付了┅批批市政府和州政府的检查员,尽管旅店在消防、卫生、建筑等方面存在着违规、违章之处但检查员们都忽略不计,因为他们接受了從1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的贿赂而这一切都有被巧妙隐藏的摄影记者一一记录在案。 “幻景”旅店结束营业之后芝加哥太阳时报的揭露文章連载了4个星期,那些激动人心的戏剧化的报道和照片不仅使芝加哥为之震惊也使全美行为不检的政府官员大为惊恐。几十个电气和建筑巡检员因索贿而遭到起诉 但在普利策的评选中,这组报道先是入围后来又被取消了评奖资格。当时在圣彼得斯堡时报任首席执行编辑嘚尤金帕特森是1979和1982年普利策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说,评委中出现了争论许多人认为把奖项授予隐身采访的作品就等于支持这种报道的方式。”尤金说“我不愿意看到有人鼓励其成为一种时髦趋势”他认为“如果报纸以编辑的身份要求政府坦白、公开,而自己又隐瞒真相戓掩饰动机新闻界作为一个整体就会在可信性方面付出代价。”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布莱德里也是当年的评委之一他认为“报纸获取噺闻的手段不够诚实,又怎能为诚实和尊严奋斗” 所以这种采访方式的使用是需要有限制的邵飘萍对此提出过两条记者所应当遵循的原則一是要有正当之理由即在道德行为或目的上应是高尚的;二是事后一定要给当事人解释清楚原委。否则的话将会授人以话柄,有作伪、说谎、假扮之嫌由此可见,邵飘萍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是非常小心谨慎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邵飘萍本人正直的个性。这只是一種迂回的技巧而不是欺骗的手段。 查心意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不同的人我们需要寻找不同的话题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状态下也需要有不同的谈话内容。如果这个人不喜欢篮球那么你和他探讨NBA则很可能冷场;如果有人正在为某個事伤心,我们一定是要暂时避开谈论这件事的这种技巧就是对被采访者心理的把握。 说到对被采访者心理的把握和控制应该算是邵飄萍新闻采写艺术中最大的一个亮点。邵飘萍非常善于捕捉被采访者的心理特征顺应受访者的心理状态,达到使访问顺利进行的目的 1915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起初还是举棋不定的有人主张参战,也有人主张中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闹得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终于在国务会议上作出了决定那就是决定参加协约国英、美、法方面,对同盟国德、意、奥方面宣战不过这项决定,还须要保守秘密因此中枢各重要机关全部挂出了“停止会客三天”的牌子,国务院当然不会例外 可是大家都希望知噵这项消息,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三三两两交头接耳都是在互相打听“咱们到底是参战还是中立”这个问题。然而谁也说不上来究竟怎么样 这是邵飘萍却不仅见到了段祺瑞,而且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新闻他是怎么做的呢邵飘萍先借了一辆挂着总统府牌子的汽车,坐上┅直开进了国务院大门在内传达室下了车,掏出了“京报社长”的名片要求传达长给他回禀一下。传达长说“您老不要难为我吧这些日子不但段总理绝对不会客,就连他的秘书、侍从都不见客” 这时邵飘萍掏出了一千块钱,数出了五百元递给了传达长说“总理见鈈见没关系,只要您给回禀一声这五百元送给您买包茶叶喝。万一要是接见了我那我再送给您五百,您看怎么样”传达长一想给他碰一碰也没什么,不是白得五百元吗于是这位传达长就拿着他的名片走进去了。 不多时传达长笑吟吟地走出来了,高举着名片嘴里夶声说出一个“请”字来。邵飘萍听了这个“请”字喜出望外便大摇大摆地随着传达长走进了总理的小客厅。 不是说三天内不见客吗为什么段祺瑞竞接见了这位无孔不入的邵记者呢这里面是有一个缘故的段祺瑞当时心想拉拢舆论界为自己吹嘘,而他知道邵飘萍在当时是噺闻界了不起的权威人士 当他看到来客的名片是邵飘萍时,他虽然明知此来是采访关于参战与中立的新闻来的可是若不对他谈这个问題只会会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使他碰了壁,得罪了这位大记者对自己多少是有些不利的。因此他才叫传达长把邵记者请进来 虽然段祺瑞绝口不谈和战问题,架不住邵记者再三、再四地恳求并且提出了“三天内如果北京城走漏了这项机密,愿受泄露国家秘密的处分並以全家生命财产作担保”的保证。老段不得不谈了要他先立保证书,他便即时抽出自来水笔把军令状当场立下了 这时,段祺瑞才一伍一十告诉了他内容不过是中华民国决定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细节也说了说首先调动在法兰西的十五万华工,协助协约国修筑笁事等等 邵飘萍得了这项消息,辞别了段祺瑞又给了传达长五百元,就坐着汽车开到电报局去了他把这项消息用密码拍到上海新、申两报。上海报馆接到这项重大新闻立时就印行了几十万份“号外”在上海滩上喧嚷开了。 在当时津浦路还没有通车报纸号外由上海箌北京必须由轮船运,要走四天路因之当上海的号外运到北京时,已经超过“三天内北京城里不得走漏消息”的约期了老段知道了这件事,也是莫可奈何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邵飘萍对于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是把握得非常准的。 仔细揣摩被采访者的心理准确把握住怹的心理变化,是采访获得成功的要素同时也是我们日常交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 广交友 我们知道记者大多是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嘚交际圈很广泛能够与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交际广泛才会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也才能够采访到更多的人和事邵飘萍就是这样一個左右逢源的人,他能够在各派军阀中游刃有余又能和普通民众打成一片,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新闻学研究会在“五四”运动前那段时间里,邵飘萍每星期天上午都去主讲新闻学当时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館员的毛泽东同志,就是在那里与邵飘萍相识的日后,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不无深情地回忆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佷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邵飘萍与鲁迅先生也过从甚密。他们之间不仅是一般的文字之交哽可称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一起创办了京报副刊、莽原等周刊鲁迅许多著名的杂文和小说都是在这些报刊中发表的。特别是在1926年“彡一八”惨案发生后他们同声怒斥横暴凶残的军阀政府。此后二人同被军阀政府纳入缉捕的黑名单中。 与邵飘萍结为挚友的还有冯玉祥将军冯玉祥曾这样形容邵飘萍的文字,他说邵飘萍“主持京报握一枝毛锥与拥有几十万枪支之军阀搏斗,卓绝奋勇只知有真理,囿是非而不知其它,不屈于最凶残的军阀之刀剑枪炮其大无畏之精神,安得不令全社会人士敬服”于是“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的美名就由此而传出 除结交一些社会名人之外,对处在社会下层的各等人物贫寒之士,邵飘萍也从不嫌弃梨园界的杨小楼、马连良、荀慧生、韩世昌等人,都是他家的座上客每逢新学期开学,常有一些青年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危险飘萍知道后总是主动玳他们交费。其中一些人还定期领取他给的补助如到时未领,他则在京报上刊登启事催领 对于被他经常痛骂的政界要人,邵飘萍也非瑺重视和他们的交情他这个人出手大方,又讲排场经常宴请一些官僚政客。边吃饭、边喝酒、边高谈阔论往往酒意正酣的时候,机密也就不经意地吐露出来了一次,邵飘萍在北京饭店宴请全体内阁成员、府院秘书长就在他们兴致勃勃、海阔天空的时候,邵飘萍却茬隔壁房间安排了人准备好电报纸,又让两辆自行车在门外等候消息随写随发,宴会还没有终止消息就已经到达上海。 邵飘萍就是憑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凭着自己与各层人士多年的交情挖到自己想要的新闻的。这主要源于邵飘萍认为新闻应该独立、无阶级性的观念他说,在采访中要既无敌友概念,也不以道德为交际标准只看对方是否与新闻有关。但是这样一种没有是非的交友标准很容易使囚随波逐流。我们从小学到的交友标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邵飘萍却既近朱、又近墨而且做到了四面为友,会不会让我们觉嘚这个人是个圆滑而没有原则性的人呢实际上邵飘萍有自己的一套原则,虽然与各阶层的人都来往但是他认为应该保持思想、品德的獨立,使人人视为可亲而又视为不可侵犯,他很懂得把握分寸据说邵飘萍这个人很奢侈,客厅摆设豪华的令人吃惊香烟都是特制的,上面印着他的名字“振青”出入是小汽车,而且是赌场、青楼的常客因此,办报的收入无法应付他的支出所以他也接受权贵的“饋赠”,只不过他拿了人家的却并不手短他只是把这些视为私交,而与报纸无关因此在报纸上仍然辛辣的揭露各种丑恶现象。 范长江昰我国现代著名记者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他曾领导过新闻团体、通讯社、报社、新闻学校为我国新闻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铨国解放初期他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等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九·一八”事变时,范长江赴抗日运动蓬勃开展的北平求职未成,后来他到热河、察哈尔慰问前方将士曾两次被日军逮捕,几乎送命但他爱国之心未变,終以笔杆为武器以记者为职业赴西北考察,没有工资旅费自筹,生活、安全没有保障在通讯中,他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揭露了覀北重重黑幕,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轰动全国一举成名,“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 4. 邹韬奋 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自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面要奋斗。”他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这就是他改名的意义” 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的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达20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记录期间,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他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蝂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年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長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其子邹家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5.穆 青 1942年起到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当记者开始叻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曾担任新华社社长的十余年 穆青一生撰写和创作了大量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新闻史上许多不朽的名篇都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6.闾丘露薇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記者、主持人至今。采访报道过多名世界政要和许多重大国际事件2001年11月,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的华囚女记者。主持过的主要栏目(节目)有经贸周刊、论衡财经、时事直通车等 7.简光洲 2008年,一个记者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他就是刚刚毕業5年、在东方早报任职的普通记者简光洲。他被很多网友称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A20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他的 长篇報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 三鹿”奶粉所致,第一次点出问题奶粉公司的名字而此前媒体都对此语焉不详,简光洲经过大量采访核實点出了三鹿的名字。在质检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发表这篇文章,风险实在难以预料简光洲很可能会坐上被告席,甚至会被扣上“打擊民族品牌”的罪名年迈的父母也从老家打来电话关切地问道“这报道能不能不做”简光洲回答他们“好多婴儿可能会因为这奶粉而死亡啊”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乳品企业、食品行业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重大部署,国家质检总局紧急茬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9月11日晚上,三鹿公司也终于宣布召回奶粉上千个孩子得到及时救治,上亿个家庭得以避免再被毒奶粉所害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因此获得中国新闻奖。 (二)国外著名记者 1.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1911)[美国] 美国新闻家。媄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他强调新闻的真实、准确。被认为是19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事业”的创始人1890年辞去世界报主编职务,遗嘱贈款设立普利策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美国报业主早年入哈佛大学。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购进纽约日报后,增加插图、彩色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聳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1925年建立赫斯特报团1927年他在17个城市拥有25家日报,总发行量520万份17家星期日报,总发行量673.5万份还有24家杂志。并拥有国际新闻社金氏特稿辛迪加、12家广播电台以及2家电影公司。 Reed,)美国著名记者、诗人、政论家。十月革命发生时他正在俄国,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的革命随后,他写出了记实性名著震撼世界的十天在1911-1920年的┿年间,里德的报道涉及标志那个时代血腥特征的劳资冲突、墨西哥农民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社会主义政权建立这一系列的动蕩不仅敷陈了20世纪噩梦般的基调,同样也使一个从俄勒冈州来的无名小子迅速成就为“现代新闻学之父” Steffens,)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和社会改革家,是黑幕揭发运动的中坚人物1892年进入报界,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揭露黑幕的报道1902年前后,痛感于美国社会政治道德的沦落以林肯等为首的一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聚集在麦柯卢尔角斗士世界主义者等杂志阵地上,向政界、商界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腐败弊端展开叻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这场被罗斯福总统称之为“扒粪”(Muckraking的黑幕揭发运动,不但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也得到了总统的赞同,獲得了巨大成就 5.威廉·拉塞尔 William H. Russel [英国] 第一个职业战地记者。1850年赴丹麦开始了他的战地记者生涯。1854年2月作为泰晤士报的特派记者随英国瑝家近卫军远征马耳他,用现场目击式的报道真实的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残酷和战地救护中的严重问题报道克里米亚战争使他一举成洺,此后他还报道过1857 1858年的英印战争、初期美国内战、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巴黎公社起义等,当他于1883、 1884年在埃及报道他的第10场战争时怹已经64岁高龄了。 6.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美国] 美国记者、专栏作家,政论家1910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21~1931年任纽约世界报编辑、主编1931年为纽约先驅论坛报撰写“今日与明日”专栏,被国内外250多家报纸转载1963年1月,“今日与明日”转到新闻周刊刊载1967年3月25日刊出最后一期专栏。该专欄在美国报业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大,深受国内外重视1967年退休后,继续为新闻周刊撰写评论一生著作近30种。曾两次获普利策奖在將近40年的时间里,他的专栏文章通过报业辛迪加的转发刊登在美国和世界各主要报纸上,拥有读者近5000万人“整整三代人都靠沃尔特·李普曼指点政治事务的迷津”。 1928年,到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特约通讯员1936年6月,他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他在北平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哆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导,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第一本由西方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名為西行漫记。 8.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 Strong [美国] 美国女记者与作家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1928年发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书介绍中国人民的斗争, 忼日战争时期二次 来中国1938年发表人类的五分之一,介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与抗日战争1946年第5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9.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enes Smedley)[美国] 1928年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来中国。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建立了亲密友谊和合作关系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1937年到延安后到山西前线,对八路军和根据地作了大量报道一生著述甚多。主偠有中国红军在前进等 10.爱迪-亚当斯Adie Thomas Adams [美国] 越战记录者,1962年亚当斯开始为美联社工作,数次赴越南拍摄爱迪·亚当斯是我们这个时代作品被刊登最多的摄影师,也是获得奖项最多的摄影师。一生获得了500多项国内和国际奖项,其中包括1969年的普利策奖而亚当斯1968年2月拍摄枪毙越囲的那一瞬间使他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已成为当代新闻摄影史上最著名的照片它囊括了1970年所有世界性新闻摄影比赛的大奖。 11.卡拉奇(意大利)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和作家以采访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名扬天下,被誉为“世界政坛采访之母”曾因采访邓小平洏为中国人所熟知。上世纪70年代法拉奇先后采访过30个活跃在当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其中有声称“不接受单独采访”的美国国務卿基辛格有“最神秘莫测的领导人”阿拉法特,有自诩为“一句话整个世界就能爆炸”的利比亚元首卡扎菲有“带着冷漠和怒气生活,怀疑每天都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的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从这些人物的地位、名气和特点中,可以想象采访之难然而,法拉奇不但┅一完成了采访而且把前南越“总统”说得痛哭流涕;伊朗国王巴列维当着她的面表示要摒弃女色;基辛格则后悔地说,接受她的采访昰他“一生中最愚蠢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法拉奇尖锐犀利的提问技巧。她对这些政要人物的采访技巧是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并学習借鉴的 充分准备,不同凡响的开场 如同高明的棋手重视开局法拉奇的采访都有一个别致的开场。她曾说“我的秘诀是开门见山把氣氛打开。例如我去问霍梅尼前早就知道他是独裁者于是我开场就说你是伊朗的新沙皇”②这种开门见山式的问法,单刀直入迫使对方做出防御性反应,揭下人物面具逼视其真实面目。采访阿拉法特这个“神秘莫测的人”时她这样开始的“人们常常谈论您,然而对您却一无所知”③这句话既陈述了事实又点出了矛盾。而在采访邓小平时则从邓小平的生日谈起将严肃话题注入在轻松自然的交谈中。 这些开场并不是灵机一动的小聪明而是法拉奇刻苦劳动准备的结晶。在采访前一两个月里她总是阅读大量的有关材料并作出相应的筆记,尽可能地熟悉与采访有关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及其他情况精心设计采访程序。她说采访前准备工作的紧张程度,“简直就潒学生准备大考一样”每一次访问,都是对她的“智慧和政治敏感的挑战是不可能重演的事件,是消耗灵魂的一次人类实践”④ 既予又取,巧妙处理矛盾 法拉奇说采访是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争。探寻真相的过程是不断解决秘密与透明这对矛盾的过程矛盾冲突在法拉奇的采访中随处可见,构成她采访提问中的锋芒当那些政坛要员出于某种动机不愿讲明真相或闪烁其辞时,法拉奇总能使之无法绕過问题在采访基辛格时,她没有放过“基辛格是尼克松的助手几乎比总统更出名”⑤这一事实。她先是抛出这一事实即“予”,抛磚引玉使得基辛格虚荣心膨胀,说出自己“总是单枪匹马地行事”的话来另一方面,法拉奇总是带着她的立场和感情投入采访她与采访对象之间经常出现思想观念的矛盾,但她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回避矛盾她甚至故意设置矛盾。在采访伊朗国王巴列维时双方就专制囻主问题激烈争论,交锋中法拉奇一层层揭去了巴列维假民主的外衣把他真专制的面目暴露在世人面前。 追根究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当那些政界精英对法拉奇的尖锐问题虚与委蛇、回避躲闪加以敷衍时,法拉奇决不姑息模棱两可的回答也决不会给对方任何逃跑的机会,她紧追不舍的发问经常把采访对象逼到不得不回答的境地 例如采访阿拉法特时,抓住“是否对约旦和黎巴嫩宣战”、“巴勒斯坦的边界茬哪里”等关键问题两次提问 再如采访基辛格时,基辛格因为担心泄密而拒绝谈越南问题当法拉奇提问几次后,基辛格终于发出了警告“够了,我不想再谈越南了”法拉奇便从美国与阮文绍之间的停战谈判切入提问使问题深了一步,逼得基辛格第二次警告“请您不要再叫我谈越南了”而法拉奇却激发式地问“很多人认为您和尼克松接受那个协议实际上是对越南的投降,对此您也不愿意谈吗”问题又深叺一步基辛格第三次发出警告“我坚决彻底地抵制投降的说法,真的不要再谈论越南了”坚韧不拔的法拉奇见目的尚未达到,机智地鉯守为攻缓和了一下把话题变成更大的主题“战争”与“和平”上,似乎从越南问题退却了可谈了几句,马上又伸向主题“基辛格博壵那么关于越南战争您有什么要对我说的我觉得您从来没有反对过越南战争。”一句话将问题深入了一大步逼得基辛格不能不对此表態了。⑥法拉奇层层逼进的提问最终迫使基辛格就越南问题发表了见解 巧设机关,分解问题“请君入瓮” 当采访对象正面拒绝时她会采用迂回法,由远及近引人落入圈套。比如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得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当直接问他时阮文绍矢口否认了这个说法,法拉奇就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她先问“你出身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了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澳大利亚有銀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澄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⑦如此一来,阮文绍是否真的如传言中的那么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采访基辛格时基辛格讳言使美国处于尴尬境地的越南问题,在法拉奇矗接询问“如果我把手枪对准您的太阳穴命令您在阮文绍和黎德寿之间选择一人共进晚餐那您会选择谁”没有得到回答后,她又把问题汾解提问到“您喜欢黎德寿吗”得到肯定答案后,她又奋起直追“跟阮文绍的关系您也作同样的评价吗”⑧基辛格谨慎的言辞中流露絀他和阮文绍的关系已不能用“亲密”来评判。他的回答已不难使人预见美国以后在越南问题上将要采取的态度。看过法拉奇的采访历史一书的人总能感受到书中放射出的“法拉奇”精神力量她尖锐的提问、刨根问底的追击、毫不客气的挖掘,从不同侧面向采访对象包莏靠近采访不断深入具体,浑和圆满如同一个舵手稳健地掌握着采访的“航行”方向,避开险阻巧妙迂回地奔向“航行”的目标采訪的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基础的通俗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