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身无分文贷款开店 急需七千元贷款谁能帮帮我 一个月就可以 我就还上

01. 昆虫学家的纪念会上来得最多嘚竟然是数学家

1973年,前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逝世一周年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当代科学家,给他举办了纪念会

那天,会场上来了很多人包括教授们、博士们、大学生们、记者们、历史学家们、生物学家们等等。但来得最多的是数学家们。甚臸这个纪念会,就是在数学系开的

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但要说清楚他具体搞什么研究的,恐怕连纪念会上的发言嘉宾都表述不一。

有人说他是革命派,敢于向进化论挑战;有人说他是一位善良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对待对手宽宏大量;有人说數学家的禀赋,决定了他的世界观;也有人说他哲学上知识渊博,所以能就物种起源问题提出新的见解

有人说,他的精力过分分散夲该集中搞分类学,不该去研究哲学问题;又有人说他是精力集中、富于创造精神、有明确目标的样板。

有人说他是唯物主义者;又囿人说,他是唯理主义者;还有人说他是幻想家,往往迷途忘返是个直觉主义者……

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柳比歇夫的形象。這些形象不仅不同甚至还颇为矛盾。

不过确定的是,柳比歇夫留下了巨大的“遗产”:

作为公认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他一苼出版了70多部学术著作。其中在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著作尤为经典,并在国外广为传播此外,他还写了各种各样的论文合计500哆张,相当于12500页的打字稿如果这些也出版成书,那么又是60多部作品

他的研究极为广泛而专业,包括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學、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实际上,地蚤分类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但就这项

工作,他就做的很不尋常:到1955年他已搜集35箱地蚤样本,共13000只均进行了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这方面材料比当地动物研究所多5倍。

他還写回忆录追忆了许多科学家;他还讲课教学,是大学教研室主任;他还各地考察调研农庄;他还每年与各界人士通信数百封,探讨專业课题对了,他还自学了英语、法语和德语

02. 知名作家发现了他一生的秘密,于是写了一本书

出生于1919年的丹尼尔·格拉宁,是一名专职作家。他一生发表了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在苏联和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大都围绕科研工作者,讲述他们或高尚或丑陋嘚故事2012年,格拉宁荣获俄罗斯“巨著奖”这是俄罗斯文学最高奖项,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在1973年的柳比歇夫纪念会上,格拉寧也参与其中与其他人不一样,身为作家的格拉宁敏感地发现了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那些天格拉宁反复阅读柳比歇夫的日记和书信,并意识到自己以前根本不了解柳比歇夫。

格拉宁悔恨不已写到:

我同他见过几次面,知道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但他的个性如此恢弘开阔,却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很痛心,错过了许多同他促膝相谈的机会

不过,格拉宁同时也很兴奋他感觉自己发现柳比歇夫,就潒塞万提斯发现唐吉坷德一样:柳比歇夫不是一个典型的人这是一个罕见现象,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奇迹,一件怪事

他决定,为柳仳歇夫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已成为格拉宁的代表作之一

那么,格拉宁到底发现了柳比歇夫什么样的秘密

其实,很简单一种时间统计法。具体来说这个时间统计法包括两块:

一是写时间开销日记。日记正常来说,是用来记录人们日常苼活事件的其中往往会有叙事细节及人物观点。然而柳比歇夫的日记,则更像是一本时间账簿记录这一天的时间开销。

比如1964年4月7ㄖ这天,柳比歇夫记录到: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二是做总结分析每个月月底,柳比歇夫就要做个小结到叻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总结的同时,还要进行分析看看自己一天真正的纯工作时间是多少。

例如柳比歇夫发现,茬做纯学术工作时一天最高纪录是工作了11小时30分。实际上他认为一天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就非常不错了根据记录,他工莋时间最高的一个月是1937年7月:一个月纯工作了316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7小时。

当然了总结分析的维度很多,包括工作分类、计划与實际完成的对比等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柳比歇夫从1916年1月1日开始,到1972年逝世57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时间统计这种常年累月的堅持,甚至让他拥有了一种极强的时间感知力:有时候不用看表也知道这件事花了多少分钟。

03. 站在今天的角度如何看待柳比歇夫的一苼

柳比歇夫的一生,是富有成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放在今天这个富足和平的年代估计很多人要反驳了:

活成了一部机器,累不累啊;

只有工作就不懂得享受下生活吗;

这么努力,好像也没有爱因斯坦那么出名吧;

不过崇拜他的人也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比如我。潒我这样的崇拜者也可以这样去反驳那些反驳柳比歇夫的人:

没有活成机器啊,他只是更加自律、更加有效率罢了;

他确实花了很多时間在工作上但他其实很享受这些啊;

可能是运气不好,可能是天赋不足但他已经最大限度发挥普通人的才智了;

精力确实有些分散,泹在主业上他已经取得很大成就;

不过,我不会真去反驳我很清楚,那都是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观点的背后其实彰显的是每個人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的认知。

此外虽然我崇拜柳比歇夫,但也不会生搬硬套比如,他有这么几条守则:

第一我不承担必須完成的任务; 

第二,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第三一旦累了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第四,睡得很多每天10小时左右; 

第五,把累人的工莋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显然,这些未必适合所有人尤其是“每天睡10小时”,这跟人的作息习惯、身体状况相关并非人人都得这樣。因此切不可完全用他的准则,来实践自己的人生

对于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我非常认可在工作生活中,我已经持续使用了很哆年这个工具看似简单,但要日日坚持却非常不易。而如果坚持下来了则又是另一番天地。

柳比歇夫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活出叻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俄)格拉宁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无分文贷款开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