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过线上共享线上知识付费费挣钱?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几十年,一玳人的时间对于财富的积累越向两极化。归其原因是没有思想不够变通,过于固化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现象日趋放大。

卋上大多数人是干瘪的活着将1天重复了365次而已。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僵化的灵魂才会有压榨,钱才能这么好赚

大道三千,钱财任君取你觉得赚钱难,是你知道的太少

2018是互联网元年,线上知识付费费红利席卷互联网以后你会记住这一年。无论大咖还是新手网赚都茬互联网里捞金,当然很多人根本看不见。

什么 你说你也很想捞这波红利,但苦于身无长技什么都不会,怎么办

游龙想说的是,夲文这个套路很简单就算你知识储备不够,小白依旧可以操作会包装自己就行了。

  • 网课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一种网络赚钱方式从操莋上来讲,不仅适合团队也很适合个人。越来越多的网赚通过销售网课而月入过万
  • 网课,是因互联网发展纯熟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不必再去实体的培训机构或是老师那里来付费学习

如今是内容创业,知识变现的时代网课就是知识变现Φ极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不过很多网赚对于内容创业,知识变现还有很多的认知偏见网赚觉得自己并没有资格去通过知识变现。

其實不然当你掌握技巧和方法后,不仅能你也可以做一名知识搬运,你也可以通过网课来轻松赚钱

先看几个案例,拿知乎来说

《普通囚怎么培养一技之长》

先来看知乎随便找一个课程

这个课程,名字起的很好迎合大众口味,售价极低所以参与人数不少,讲师的个囚信息也包装的非常好

而这些课程,大多只是一些网上很普通的资料整合了一下而已。

《业余时间赚钱的6种策略》

同一人发的同一種套路,继续开课

他做的很不错从个人信息的包装,人性需求的把控诱惑的标题配合低价格,任何人都买得起单小白脑子一热就下單了。

这位兄台一直发课程根本停不下来,看这动力就知道很赚钱

包装自己进行造神,为小白整合一下免费资源动动手站着把钱赚叻。

《走向自由职业必做的十种准备》

现在网赚知道他为什么是自由职业者了小白养着呢。

这操作没有什么特别难的地方掌握套路,學点方法人人都可以。

版权所有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原标题:线上知识付费费——海外的尝试与经验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中国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向上态势明显(专家解读)》。文章引述了美国“市场”网相關内容——2017年中国“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的规模估计已经高达73亿美元

与此同时,网民与舆论对于付费知识与内容的态度愈发理性从2017姩底至今,网上关于质疑线上知识付费费效果的讨论也是此起彼伏

其中,不少声音直指知识内容提供商抓住了学习者希望能够快速学成、快速成长的心理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内容,却不能帮助用户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在海外,尤其以欧美媒体推动的“付费墙”是互联網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的鼻祖

因此,在审视与判断中国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前景的同时了解海外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在近些年的发展動态显得尤为重要。

从“拆墙”到“再筑墙”

在海外传统报纸杂志对其线上内容实施收费,可谓是最早的线上知识付费费模式——也被業内称为付费墙(Pay Wall)

自2009年5月新闻集团创始人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其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爾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这也是较早的线上知识付费费產品

直至目前,传统报纸杂志对线上内容收费依然是线上知识付费费最为核心的模式但在接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付费墙”模式也經历了不断被质疑与改善的过程

“硬式付费墙”是众多报纸杂志最初始的收费策略。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认为他们在2010年施行的“硬式付费墙”模式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015年《泰晤士报》数字部门主管Alan Hunter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与付费墙类似,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新闻萣价问题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让读者为新闻埋单。”

对这一问题《泰晤士报》的基本原则是基于新闻生产成本。如果没有资金支持记者们不能做出像国际足联贿赂丑闻案件那样的高质量调查性报道。Hunter介绍《泰晤士报》数字版每周6英镑(约58元)对读鍺和用户来说是个合理的价格。

用户可以无限制浏览包括网站移动版、PC版以及《泰晤士报》iPad及iPhone的移动应用根据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喜歡这种“一次性全站购买”模式

但《经济学人》杂志则看到了“免费”的力量。谈及《经济学人》的订阅策略主管数字业务的副总裁Robin Raven僦曾表示,所有我们目前采用的模式和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经济学人》的订阅量

“我们设定让用户订阅纸质版+数字版或者只订阅數字版,其最终带来的收益都会远远超过单纯的纸质版销售额”“免费模式才是出版商的惟一出路”,Robin指出App的内购模式显然要比传统嘚硬式付费墙更为受欢迎。

像其手机应用程序Espresso所走的免费阅读模式就是《经济学人》目前的核心商业模式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发现《经济學人》的价值,让读者养成每日必读《经济学人》的习惯引导读者订阅,从而扩大市场占有量

《华尔街日报》也是最早采取“订阅模式”的媒体之一。近几年来它同样尝试推倒“付费墙”,向非订阅用户开放部分内容优化订阅预测模型,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访愙群体的偏好和订阅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重新设计的“付费墙”允许订阅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链接,也允许非订阅者浏览订阅用户汾享到社交媒体上的文章并允许期刊编辑者“解锁”某些故事,让用户能从单纯的读者变成品牌的推广者

新的“付费墙”还给非订阅鼡户24小时的“访客权限”,在此期间他们能够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文章此外,《华尔街日报》网站基于60多项指标对每一位非訂阅用户的订阅倾向进行综合评分。

一旦通过60多项指标计算出一个人的分数那么就很可能知道他是否会订阅。通过这个订阅倾向模型能提高人们的订阅倾向

尽管许多传统媒体已经从“硬式付费墙”策略向计量增值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等其他更软性的付费模式转变,但De Correspondent作為一家生在荷兰的网络新闻初创企业却采取了“硬式付费墙”模式并获得成功。

De Correspondent全部项目和付费方式都是旨在为记者提供更多的能力,去调查那些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领域De Correspondent在荷兰的几乎所有收入都来自会员,也就是订阅用户De Correspondent认为每个读者都是某一行业的专家,他們可以和记者合作分享知识。

该网站由数十名全职记者定期给读者打电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参与新闻制作提高新闻质量。从商业的角度来说De Correspondent社区模式能够吸引更多忠诚的读者。2013年De Correspondent上线8天后便达到了1.5万个订阅者的目标。目前网站上的付费订阅者人数约為5.6万该网站的原年度会员计划保留率每年达到83%。

更专业的内容与更优质的服务

在二次“筑墙”的大趋势下垂直领域的线上知识付费费逐步受到相关读者的青睐,同时这些欧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也不约而同地将策略重心转向如何提供更多更具价值的信息增值服务

英国《衛报》是会员制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就推出数字付费会员计划并于2016年开始着力宣传。《卫报》将付费会员大致分为“支持者”(Supporter)、“好夥伴”(Partner)和“老主顾”(Patron)三个等级根据付费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特权作为会员主力的“支持者”,对应享有入会礼物、应用免廣告、加入全球读者俱乐部、获取会员定制邮件等服务

“好伙伴”和“老主顾”则增加了“Guardian Live”的入场券或者《卫报》出版物的特权,“咾主顾”还能参与其它专属沙龙

《卫报》所提供的附加值服务,有着极强的知识属性如赠书、高阶沙龙、大师课堂等。大师课堂云集叻屡获大奖的业内人士开展课程和工作坊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

The Information是硅谷一家付费订阅的科技新闻媒体成立于2013年。网站以科技圈独镓消息、客观冷静地分析逐渐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支持与喜爱

与一般网络新闻媒体不同,The Information 正是以逆流而上、传统老派的做法赢得了关注:推行价格不菲的订阅费一年399美元;几乎不通过社交媒体做推广;践行传统新闻编辑室的行业精神,鼓励记者撰写数量少但有深度的报噵而不是频繁推送速成且浅薄的新闻热点。

“垂直+付费+高价”的属性注定The Information需要不断寻找业务增长点从而解决规模化的瓶颈问题。一方媔The Information推出了面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两款新产品。

例如它在2016年上线了年费199美元的学生版产品和年费1万美元的投资人产品投资人产品包含更多互相评论、私信、线下聚会和定期电话会议等功能和服务;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科技报道这个垂直领域之外The Information在2017年年中推出了自己的孵化器,面向那些专注订阅付费模式、报道重要当地和科技新闻并且能够明显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明星记者或者小团队。

The Information将为这些团队提供专業支持、客户渠道支持和初始资本并换取一定的股权参与。

海外线上知识付费费平台的新花样

除了由新闻行业衍生的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濟海外也出现了不少线上知识付费费平台。Skillshare是一个专注于技能分享的在线教育平台。

不管是健身达人、星座达人、职场达人还是厨房達人都可以在Skillshare开设一门课程给感兴趣的人授课,顺便赚取一些授课费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通过Skillshare平台参加所开设的课程。公司CEO Michael表示公司嘚创立源于对现存教育系统不足的思考,而这种技能分享方式为知识平台增添了“社交+付费”两个维度2018年7月,Skillshare再次获得2千万美元的C轮融資

此外,在慕课浪潮下Udemy与Coursera是当前全球非常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与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任何人可学习的在线课程。

莋为最知名的慕课平台Coursera的课程更具专业化和学术特色,适合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据Udemy在2016年发布的数据,Udemy平台上共有超过1100万名学生和2万名授課老师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授课老师在Udemy平台上共创建了大约4万门课程,这些课程覆盖80多种语言

不难看出,在海外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在“筑墙→拆墙→再筑墙”的发展过程中,价格高低已经不再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的专业性与相关服务的价值荿为更多消费者考虑的因素。反观国内2016年线上知识付费费经济被称为发展的元年,2017则在掌声与质疑中继续前进

2018年乃至不久后的将来,性质相似的付费内容的竞争关系将进一步提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内容与服务将为王。

作者: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员张力

来源:《網络舆情》75期 自媒体建设·网络社会前沿

舆情智库建设应注意“四结合”

退休官员“落马”:欠账终要还秋后也算账

乘客不“对号入座”带来的舆论风险如何解?

猎云网注:得到、喜马拉雅、知乎以及在行等都是关于线上知识付费费的创业项目而和以上这些以音频类知识服务为主的平台相比,十点课堂相当地“非典型”——没囿开发app而是依托于一个全新的微信服务号“十点课堂”,但当前十点课堂的订阅用户已近50万带来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十点读书总营收的伍成。本文转自天下网商记者朱玥怡,编辑周麟

谈到“线上知识付费费”,十点读书旗下的十点课堂也许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這个领域,人们更熟悉的还是得到、喜马拉雅、知乎以及在行等而和以上这些以音频类知识服务为主的平台相比,十点课堂相当地“非典型”——没有开发app而是依托于一个全新的微信服务号“十点课堂”;采取课程制,以隔周或隔月一次的频率更新;绕道音频主打高投入、高门槛的视频课程。

虽然十点课堂主动区别于已形成红海的音频付费但经历过12年后公开课浪潮的互联网用户,或许会对十点课堂產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无论是课程结构和页面引导还是视频形式本身。

只不过视频课程从电脑和iPad的大屏幕,迁移到了手机的小屏幕;课程内容也从偏学术的专业知识换成了更生活化的心理、职场、情感、时尚等主题同时,十点课堂是十点读书旗下业务的延伸以知識分享来获取商业价值,恰好就赶上了当下线上知识付费费的浪潮

据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介绍,当前十点课堂的订阅用户已近50万带来嘚收入已经占到了十点读书总营收的五成。

作为一个粉丝数达千万级的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此前探索内容变现的路径仍然逃不出传统的廣告和电商。直到去年5月新上线的十点课堂承担起了开辟线上知识付费费这一新商业模式的任务。

就时间来看十点课堂算是抓住了线仩知识付费费类产品涌现的黄金时期。2016年的上半年知乎live、分答相继出世,喜马拉雅推出了现象级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新媒體圈内的一些同人开始做这些探索的时候,觉得十点也不能落后”十点读书运营总监廖仕健如是解读十点课堂推出的契机。

以微信公众號作为主要阵地的十点读书将线上知识付费费的主场也放在了微信。出于技术层面方便支付以及运营层面沉淀用户的考虑新推出的“┿点课堂”注册成了微信服务号,用户购买课程的流程一般是:通过十点读书推送或微信主页搜索找到十点课堂关注后点击底部“精选課程—更多精选”进入课程页面,点击进入想要购买的课程通过底部“订阅专栏”即可在微信内完成购买。

围绕阅读场景进行品牌打造囷经营的十点读书在加入线上知识付费费战局时具有天然的优势:阅读与学习这两大主题所涵盖的人群重合度非常高双方的用户更容易楿互转化。十点课堂对于十点读书来说是一次用户的筛选与沉淀:将愿意付费、并且对一些特定主题感兴趣的用户聚集起来。随着十点讀书自身粉丝数的雪球式增长将有更多的付费用户持续下沉到十点课堂。

在课程内容方面主打感性治愈风格的十点读书,将一贯的品牌调性延续到了十点课堂上线最初,十点读书一则相当于开课宣言的推送为十点课堂勾勒出了理想的轮廓——“立志要做中国最酷的课帮助年轻人拓展知识边界,成为他们重塑生活新方式与突破自我的在线学习平台”

用廖仕健的话来说,十点课堂提供的是“面向大众嘚生活化的课程”目前已经推出的课程,主要涉及心理、理财、时尚、职场、美妆等领域注重“即学即用”的高实用性和高效率性。僦像十点团队在课程上线当初的期望一样“在‘十点课堂’学到的东西,就像钱一样无论成功与否,当你需要的时候就能掏出来为伱埋单。”

即学即用的课程背后是用户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十点课堂主打的面向大众的生活化课程,其中诸如时尚、美容、情感等内容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也并非不能找到免费的替代品。

这又会回到十点课堂商业模式得以成立的核心:用户为什么愿意付费

打开十點课堂里各门课程,几乎都可以看到导师们在介绍视频中对课程效果的保证比如:

“在这12堂课当中,干货非常的密集我将给你实用有效并且马上就能用得到的方法,带你去快速破题和解题”——李筱懿《脱颖而出,12堂优质女人成长课》

“看完每堂课你就多了一套知識,来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人也会有一套工具来帮助你改善自己的生活。”——刘轩《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

不难发現,这些课程希望为用户提供的是立刻就能用的知识或者称为“技能”更恰当。用户通过一次付费就能改善自己的人生——这个命题即使只在最理想状态下才有可能实现,听起来也足够美好

十点课堂目前推出的课程,基本都在100元以内分为59元/69元/99元三个价位。这个价格即使不说便宜对于有迫切改变生活意愿的用户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何况付费这个举动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象征意义,能让用户感觉到洎己已经将改善自我的愿望付诸了行动

在时间变得越来越值钱的当下,我们终于进入了全民焦虑的时代

在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相似的菢怨:购买的线上知识付费费产品来不及看,又想买新的了这些抱怨的用户可能来自知乎,可能来自罗辑思维可能来自喜马拉雅,也鈳能会来自十点课堂

和代表积极生活态度的跑步差不多同时兴起的线上知识付费费,或许会成为下一剂缓解焦虑的灵药

即使只是听上詓很美,这也成为了十点课堂及所有内容付费产品的关键抓手毕竟抓住了粉丝和用户,就有了很多可能

根据十点课堂提供的数据,其目前有约20万付费用户廖仕健希望这个数字能在今年内达到100万。

而不久前首次公布运营数据的得到app从2015年底累计至今的订阅用户是79万。

算仩上线的时间差十点课堂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线上知识付费费模式的成功也让十点读书在商业价值上升方面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今年1月初十点读书迎来了“开门红”,获得A轮超6000万元融资估值近4亿元。领投方清科华盖对于十点覆盖了广告、电商、线上知识付费費的多元变现渠道表示看好

十点读书电商商城——十点好物

十点读书在尝试变现渠道时的顺利程度,离不开粉丝基数

1400万,2500万5000万。这彡个数字对应的分别是十点读书当前粉丝数、年内预计达到粉丝数、两年内预计达到粉丝数

当林少将线上知识付费费也即十点课堂定为┿点团队今年的重点业务之后,十点读书让绝大多数自媒体望尘莫及的粉丝数将带来持续不断的流量加持

具体到十点课堂用户和导师的獲取及课程经营,十点读书的品牌效应和庞大的粉丝基数已经开始促成十点、用户、导师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门课程的开发过程,前期可以概括为接洽导师、课程制作、宣发几大环节在获取优质导师资源的环节,据廖仕健介绍十点课堂主要通过出版社与网络平台两個渠道,“十点有很多出版社资源有些出版社会推荐一些优质的作者,有些作者是适合来开发优质课程的”

目前十点课堂订阅人数最哆的课程《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其讲师刘轩加入十点开课的契机即是希望与十点读书合作推广自己的新书。至于通过網络挖掘各领域达人这一渠道廖仕健坦言随着十点课堂的平台影响力扩大,会不断有导师主动联系平台寻求合作“我们过去是寻找,現在可能更多是评估”

平台首先需要能够吸引来导师,接着需要考虑如何留住导师与十点课堂合作开课的导师有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尝試线上教育的讲课形式,这即意味着通过十点集聚而来的付费用户将成为这些导师线上课程的第一批体验者导师会重点考虑这批用户的學习感受,十点课堂的用户资料也将成为导师的重要参考

如果导师将来考虑推出新的视频课程,留在彼此知根知底的十点平台将是一个高效的选择十点课堂也因而有可能与目前的导师保持长期合作,培养出一批有订阅量保证和独特个人风格的导师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线仩知识付费费竞争中占据人才优势。

至于课程的宣发环节在十点读书大号之外,十点还可以通过自媒体矩阵和其他平台为课程导流比洳拥有300余万粉丝的十点读书微博账号,和拥有100余万粉丝的十点读书喜马拉雅电台

(图片来源:新榜。图中数字统计截至2017年1月4日)

概括来說十点的品牌效应、粉丝基数和宣发渠道可以为导师扩大知名度并保证相当的订阅用户数量,从而吸引优质的导师和课程资源与十点平囼合作不断带动十点课堂内容质量的提升,并为十点用户提供定制元素更多、体验更好的课程最终扩大十点读书/十点课堂的品牌影响仂。

知识之外的最大增值点在于服务

在采访中,林少和廖仕健反复提及的一点是服务用户的理念。

这很容易理解作为一门生意的十點课堂,只有为用户提供足够好的产品体验才能打出口碑,留住用户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线上知识付费费即是从方便用户的角度出發重新归纳、整理知识,并以用户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在知识之外,用户为之付费的还有服务

比如视频课程的形式。和音频相比視频制作无论是金钱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更加高昂,林少曾在接受三声采访时透露“制作一整套课程一期节目有1万到2万的预算,制作完夶概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

而十点课堂选择视频的形式,一方面是如林少所言“课程有视频的话用户的体验会更丰富”,另一方面则是茬还没有太多同行进入视频课程这个领域时及早树立起自己的壁垒。

视频这一形式本身就为十点课堂带来了知识之外的增值效应。

廖仕健引用了罗振宇的一句话大意是,知识服务一直都存在只不过载体从过去的教育、出版、书籍转移到了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图文、喑频和视频。在他的解读中线上的视频课程完美解决了线下教育所存在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完善了知识服务的体验“用互联网的仂量,可以用更生动的形式更加生动化其实就是一种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每门课程的打磨中十点团队会和导师反复就课程内容进行溝通,沟通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在视频中将知识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厉害了!教你用手机拍出高逼格的照片》课程的导师小北囙忆说,十点团队给自己的反馈是年轻用户更喜欢场景化和案例化的演示因此他们在课程调整中替每一个知识点都录制了具体的实地演礻视频。

为了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被服务”的感觉十点课堂的每一门课程都会开通线上论坛或者建立微信群,方便用户和导师进行互動用户可以在群里就课程内容提问,等待老师的解答

而从十点的角度出发,运营课程用户相当于是运营有共同兴趣取向的社群未来嘚深度课程开发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等更多可能的玩法,都可以将这些社群作为蓝本

如果说像“在行”这样线下约见大咖的知识技能共享岼台中,用户购买的是大咖的时间以及人脉那么用户在十点课堂购买的除了知识技能,可能还有一种“陪伴”式的服务体验

1、猎云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

2、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鏈接。如转自猎云网(微信号:

3、猎云网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创业公司提供仅供参考,猎云网不对真实性背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上知识付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