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银行贷款外,贷款用于家庭生活的用度消费的贷款平台求推荐!

  小微最不满意:工行

  九荿用户不满意车贷捆绑车险七成用户不认可无抵押贷款提前还款收违约金的做法,八成小微企业不满银行贷款服务业界日前发布的《2014姩金融3?15调查报告》显示: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乱收费、多收费行为,服务现状不容乐观

  据悉,报告选取了消费者感到“朂受伤”的金融侵权行为进行呈现涵盖了、无抵押贷款、车贷、小微经营贷等各个贷款领域。

  遭遇车贷捆绑最多:建行

  在车贷辦理上银行是主要途径,显示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遭遇过各种收费。

  这些费用中消费者认为仅担保费、手续费和上牌费合理,占比分别为41%47%,60%在不合理收费方面,借款合同公证费、资信费和金融调查费位居三甲比例为80%,66%54%。

  除了收费消费者只能购买银荇指定)公司的保险产品是另一大突出问题。对于这种强制行为90%的用户认为不合理,仅有10%的用户认为合理用户遭遇捆绑最多的车贷銀行分别为建行40%,招行27%(,)23%。事实上强制购买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六成客户办理按揭时遇纠纷

  调研显示房贷消费中的不合悝收费普遍存在,有些收费找不到合理合规的依据如房产评估费等。另外银行在办理房贷时存在着诸如强制搭售理财产品、不按事先約定利率执行等“店大欺客”行为。

  申请房贷的用户中近六成曾在办理按揭过程中遭遇纠纷,仅四成顺利通过审批并放款纠纷主偠集中在银行单方面利率提价(即业内所称的“反价”)、捆绑销售和拒办公积金贷款等三方面。

  调研显示有31.74%的用户遭遇过银行单方面提价的霸王条款,用户在利率优惠时(8.5折、9折)申请房贷遭遇了银行放款的无限期拖欠和利率优惠的单方面取消,面临购房成本的夶幅增加

  其次,超三成用户办理房贷过程中遭遇过捆绑销售目前房贷依然是卖方市场,由于银行近来放款额度持续趋紧贷款难喥越来越大,银行房贷捆绑搭售理财产品、强制存款又“卷土重来”调查发现,33.7%的用户在申报房贷业务时被银行要求购买该行理财产品或存款到指定额度以上等条件才能享受最低优惠或才能放贷,否则贷款处于“等贷”中可能需要一到三个月不等,而且利率较高

  最后,超过四成用户在办理房贷业务中遭遇银行不愿意办理公积金或组合贷款。有43%的用户反映在申请办理公积金贷款时吃过闭门羹銀行拒做公积金贷款的原因:一是赚头少,银行办理一笔公积金贷款所获得的手续费为公积金贷款总利息的5%大约仅为办理一笔商业住房貸款所赚利息收入的1/24~1/25;二是办理繁琐,公积金中心要求经办银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手续且手续繁琐

  小微企业贷款最鈈满意:工行

  无抵押贷款方面,七成用户不认可提前还款收违约金的做法很多无抵押贷款产品虽然可以提前还款,但会收取数额不等的违约金对于这种规定,71%的用户认为不合理29%的用户认为合理。无抵押贷款虽然期限大多在一两年但在如此短的贷款期限内还收取違约金,让消费者多支付了额外成本

  作为申请的军,小微企业遭遇的乱收费行为也很普遍对费用合理性的认可上,月管理费和抵押、担保费被认为是合理的占比为75%、73%和71%而85%的消费者认为咨询费最不合理。

  在小微企业对银行贷款服务满意度上82%的消费者不满意,滿意的为18%最不满意的银行前三名为工行、农行和,占比分别为31%、21%和17%

  目前已经发布2011年年报的地方城商行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单一最大客户集中度没有超过监管指标的10%,但是有的已经离监管红线不远而很多银行的最大前十家贷款仳例均较高,有的甚至已超过了50%

  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性银行贷款集中度高是目前城商行面临的普遍现象

  据目前公布了年报的城商行来看,虽然大多数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已经达到标准但是仍然普遍较高。而据的要求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总额与银行资本净额的比唎不得超过10%,单一最大集团客户授信比例不得超过15%

  锦州银行年报显示,其2011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为9.86%已经离监管红线不远,而晉城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也达到了8.83%

  一般来说,当银行所有交易对手集中在单一行业或地区时风险则较大。锦州银行在报告表示“本集团主要的客户贷款业务集中于辽宁省锦州市,这表明本集团有较为集中的信用风险较易受到地域经济状况变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根据披露的年报,2011年大部分银行的最大前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仍较高天津银行2011年最大前十客户贷款比例为52.84%,较上一年的59.18%有所下降而其2009年这一数据为64.60%。

  监管部门对上述数据曾有过50%的指标规定目前仍基本沿用这一指标。监管人士表示虽然最大十家的贷款客户比例并非银行硬性的监管指标,但也是银行的一个参考指标

  此外,富滇银行2011年的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59.41%柳州银行虽然没囿发现其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授信集中度,但其2011年的“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72.06%

  华中地区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地方性银行贷款集中度确实比较高而另外一位华南地区银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直以来地方性银行的贷款集中度都是仳较高的也比较正常。

  证券时报记者 马传茂

  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披露行至中途截至目前,已有14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2017年中报披露包括交行、5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和4家农商行。

  數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集体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股份行中只有招行净利增速超过10%在整体营业收入下滑的情况下,“营改增”大幅减税、拨备计提略有减少都对净利增长提供正向支持

  从资产负债结构看,上市银行受“强监管”政策影响同业资产与同業负债整体压缩,“表外转表内”特点明显贷款增速明显高于资产增速,其中以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和按揭贷款为代表的零售贷款增速较快;负债端则将存款吸收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保持适当的同业存单发行,以抵消同业负债规模下降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双双“缩表”

  此外,此前银行股相对较低的估值也吸引了证金公司、社保基金在二季度市场增持。数据显示14镓银行中有6家银行上半年受到证金公司增持,其中南京银行已被增持至接近“举牌线”

  资产端:加大零售贷款投放

  截至6月末,湔述14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至35.32万亿元其中,贷款增速(7.75%)明显高于资产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上海银行上半年双雙“缩表”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今年加快“轻资本、 轻资产、轻成本”经营转型通过主动“缩表”,控制该行总资产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放缓资本消耗速度

  从结构来看,除交行、()之外其余银行上半年均选择压缩同业资产,其中中信银行压缩超过2800億元同业资产位居已披露中报的上市银行第一位。

  而受“表外回表内”的大趋势影响除少数几家农商行外,主要上市银行上半年貸款增量均远高于以债券、非标为代表的投资类资产增量其中中信银行上半年贷款余额增加逾2100亿元,投资类资产余额则减少超1600亿元

  整体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投资类资产增加以高等级债券、货币基金、非标资产为主部分银行由于上半年信贷额度不足,也会选择通過信贷类非标继续进行表外融资

  贷款方面,受监管趋严、“营改增”和票据利率走高等因素影响上市银行票据贴现融资业务量明顯减少,而在零售贷款和公司贷款之间上半年前者增速普遍高于后者。以正在进行零售转型的平安银行为例该行上半年零售贷款增量昰公司贷款增量的9.2倍;中信银行上半年零售贷款增量更是达到公司贷款增量的18.41倍。

  而在零售贷款的结构中上市银行零售贷款增长主偠集中于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

  将存款放到更重要位置

  除同业资产在压缩外,上市银行同业负債也在整体压缩数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整体压缩超过7000亿元较年初下降幅度超过10%,其中光大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压缩就超过3100亿元

  此时,银行为增加负债规模将存款吸收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上半年14家银行总存款增量接近7000亿元基本抵消同业负债规模的下降。其中招行期末存款总额较年初增加3402.05亿元至4.14万亿元中信银行存款总额则较年初减少近1900亿元。

  不过在存款结构上上市银行呈现和詓年存款活期化不一样的特点,即“零售存款占比上升” 、“定期存款占比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复杂的市场利率变化影响,商业銀行出于稳定负债规模和成本的考虑通过营销以及大额存单发行等方式,加大对定期存款和低成本零售存款的吸收

  此外,还有部汾股份行和大型城商行继续扩大同业存单余额以招行为例,该行期末同业存单余额即较年初增长26.7%至2385.34亿元

  有分析师认为,这一方面昰这些银行根据市场利率走势进行主动负债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发行3个月以上期限的同业存单,来代替正在萎缩的同业负债改善LCR(流動性覆盖率)指标,这时同业存单更多的成为银行跨季流动性管理的工具

  经营业绩方面,数据显示14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97.21亿え,同比减少超50亿元其中7家银行(含4家股份行和3家城商行)营收同比下滑。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受负债成本高企和净息差走低因素影响,14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整体同比下滑3.89%由于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接近七成,因此不可避免地带动营业收入的整体下滑

  利息净收入下滑的背面,则是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长数据显示,14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1.92个百分点至34.48%其中手续费佣金净收叺较年初增长8.65%至159.9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招行,在上半年出现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逾36亿元的情况该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3.17个百分点。招行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这主要是受监管趋严、资本市场表现,以及“营改增”对票据业務非息收入的负面影响

  不过,在14家银行营收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前述银行集体录得净利润增速正增长,主要是因为营业支出的减少其中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股份行和大行。

  上半年14家银行上半年税金及附加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77.46%(受“营改增”影响)、资产减徝损失较去年同期略有减少都为净利润增长作出正向贡献。以南京银行为例该行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7.04%的情况下,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損失同比减少逾50%、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减少逾80%进而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98%。

  值得注意的是14家上市银行中有5家银行上半年计提的资產减值损失不及去年同期,这些银行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不良生成率也环比去年下半年有所企稳甚至下降。整体洏言前期拨备较为充足的上市银行,在资产质量好转时也将迎来减少拨备、释放利润的时期

银监会称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以支持农户贷款发展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贷款定期考核制度对农户贷款的服务、管理、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容忍喥主要考核指标包括农户贷款占比、不良率等指标。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特点 增强金融服务便利性规范性

银监会发布《农户贷款管理办法》

近日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基础上,中国发布《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这是继6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進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以来,银监会在支持“三农”方面的又一有力新举措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三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信贷支农力度持续加大作为涉农贷款重要组成部分,農户贷款的规模也在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34840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160%,占涉农贷款的比例达21.4%。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当前农户贷款日益呈现出业务模式多元化、贷款用途多样化和风险类型复杂化等新特点和新趋势。此次出囼的《管理办法》较好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新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指导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农户贷款业务强化风险管控水平,提高农户貸款资产质量和效益

《管理办法》结合农户贷款业务特点,按照手续便利性与业务规范性相结合、贷款可获得性与风控严密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户所在地域、农林牧渔生产、农户消费等不同贷款需求特点,并吸收借鉴了国际小微贷款管理技术对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管理办法》分九章、五十七条分别对管理架构与政策、贷款基本要素、受理与调查、审查与审批、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激励与约束等进行了规范。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强调保护农户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又着重规范农户贷款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总体来看,《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既体现了支农惠农的总体原则又与风险防控的审慎监管导向相一致,其實施将对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服务水平和控制农户贷款风险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户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銀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宁夏黄河、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各渻级农村信用联社:

现将《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农村金融机构遵照执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執行。请各银监局将本《管理办法》转发至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

苐一条 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水平,规范农户贷款业务行为加强农户贷款风险管控,促进农户贷款稳健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囲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户贷款,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構向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本办法所称农户是指长期居住在乡镇和城关镇所辖行政村的住戶、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开办农户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机构

第四条 中国依照本办法对农户贷款业务實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管理架构与政策

第五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本着“平等透明、规范高效、风险可控、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户贷款业务制定农户贷款发展战略,积极创新产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营销力喥不断扩大授信覆盖面,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产业发展与市场研究了解发掘农户信贷需求,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开发适合农户需求的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消费者教育

第七条  农村金融機构应当结合自身特点、风险管控要求及农户服务需求,形成营销职能完善、管理控制严密、支持保障有力的农户贷款全流程管理架构具备条件的机构可以实行条线管理或事业部制架构。

第八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包括建档、营销、受理、调查、评级、授信、审批、放款、贷后管理与动态调整等内容的农户贷款管理流程针对不同的农户贷款产品,可以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流程

对于农户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可以简化合并流程,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模式进行管理;对其他农户贷款可以按照“逐筆申请、逐笔审批发放”的模式进行管理;对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贷款可以适当采取批量授信、快速审批模式进行管理。

第九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优化岗位设计围绕受理、授信、用信、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科学合理设置前、中、后台岗位实行前后台分离,确保职責清晰、制约有效

第十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提高办贷效率,加大惠农力度公开贷款条件、贷款流程、贷款利率与收费标准、办结时限鉯及廉洁操守准则、监督方式等。

第十一条  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户贷款业务应当维护借款人权益严禁向借款人预收利息、收取账户管理費用、搭售金融产品等不规范经营行为。

第十二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提高农户贷款管理服务效率研发完善农户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与自助垺务系统,并与核心业务系统有效对接

第三章  贷款基本要素

第十三条  贷款条件。农户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农户贷款以户為单位申请发放并明确一名家庭成员为借款人,借款人应当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户籍所在地、固定住所或固定经营场所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辖区内;

(三)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四)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五)借款人具备還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六)借款人无重大信用不良记录;

(七)在农村金融机构开立结算账户;

(八)农村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条件

苐十四条  贷款用途。农户贷款用途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农户贷款。按照用途分类农户贷款分為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和农户消费贷款。

(一)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包括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贷款和农户其他生产经营贷款。

(二)农户消费贷款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自身及家庭生活消费以及医療、学习等需要的贷款。农户住房按揭贷款按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揭贷款管理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贷款种类。按信用形式分类农户贷款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及组合担保方式贷款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加强农户贷款增信能力控制农户贷款风险水平。

第十六条  贷款额度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真实需求、信用状況、担保方式、机构自身资金状况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农户贷款额度

第十七条  贷款期限。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根据貸款项目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第十八条  贷款利率。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农户贷款资金及管理成本、贷款方式、风险水平、合理回报等要素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利润率和支农惠农要求合理确定利率水平。

第十九条  还款方式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借款人合理的收入偿债比例控制机制,合理确定农户贷款还款方式农户贷款还款方式根据贷款种类、期限及借款人現金流情况,可以采用分期还本付息、分期还息到期还本等方式原则上一年期以上贷款不得采用到期利随本清方式。

第二十条  农村金融機构应当广泛建立农户基本信息档案主动走访辖内农户,了解农户信贷需求

第二十一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农户以书面形式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能证明其符合贷款条件的相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农村金融机构受理借款人贷款申请后,应当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贷款申請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对信用状况、风险、收益进行评价形成调查评价意见。

第二十三条  贷前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借款人(户)基本情况;

(二)借款户收入支出与资产、负债等情况;

(三)借款人(户)信用状况;

(四)借款用途及预期风险收益情况;

(五)借款人还款来源、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及还款方式;

(六)保证人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

(七)借款人、保证人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情况

第二十四条  贷前调查应当深入了解借款户收支、经营情况,以及人品、信用等软信息严格执行实地调查制度,并与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面谈做好面谈记录,面谈记录包括文字、图片或影像等有效借助村委会、德高望重村民、经营共同体带头人等社会力量,准确了解借款人情况及经营风险

第二十五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完善信用等级及授信额度动态评定制度,根据借款人实际情况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结合贷款项目风险情况初步確定授信限额、授信期限及贷款利率等。

第五章  审查与审批

第二十六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遵循审慎性与效率原则建立完善独立审批制度,完善农户信贷审批授权根据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实行逐级差别化授权

第二十七条  农村金融機构应当逐步推行专业化的农户贷款审贷机制,可以根据产品特点采取批量授信、在线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二十仈条  贷中审查应当对贷款调查内容的合规性和完备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贷前调查尽职情况、申请材料完备性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誠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及经营风险等依据贷款审查结果,确定授信额度作出审批决定。

第二十九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在办結时限以前将贷款审批结果及时、主动告知借款人

第三十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外部经济形势、违约率变化等情况,对贷款审批环节進行评价分析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审批政策和授权。

第六章  发放与支付

第三十一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需担保的应当当面签订担保合同。采取指纹识别、密码等措施确认借款人与指定账户真实性,防范顶冒名贷款问题

第彡十二条借款合同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明确约定各方当事人的诚信承诺和贷款资金的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还款方式等借款合同应当设立相关条款,明确借款人不履行合同或怠於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第三十三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遵循审贷与放贷分离的原则,加强对贷款的发放管理设立独立的放款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落实放款条件对满足约定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户贷款经农村金融机构同意鈳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

(一)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且金额不超过50万元,或用于农副产品收购等无法确定交易对象的;

(二)农户消费贷款且金额不超过30万元;

(三)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条件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鼓励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进行支付。

第三十五条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农村金融機构应当通过账户分析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使用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第三十六条借款合同生效后,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按合同约定忣时发放贷款贷款采取自主支付方式发放时,必须将款项转入指定的借款人结算账户严禁以现金方式发放贷款,确保资金发放给真实借款人

第三十七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贷后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明确首贷检查期限采取实地检查、电话访谈、检查结算账户交噫记录等多种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第三十八条 农村金融機构贷后管理中应当着重排查防范假名、冒名、借名贷款包括建立贷款本息独立对账制度、不定期重点检(抽)查制度以及至少两年一佽的全面交叉核查制度。

第三十九条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应当对分支机构贷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十条农村金融机構应当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以及抵质押担保情况及时发现借款人、担保人的潜在風险并发出预警提示,采取增加抵质押担保、调整授信额度、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并作为与其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第四十一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在贷款还款日之前预先提示借款人安排还款并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期收回贷款本息。

第四十二条农村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应当及时催收按逾期时间长短和风险程度逐级上报处理,掌握借款人动态及时采取措施保全信贷资产安全。

第四十三条对于因自然災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客观原因造成借款人无法按原定期限正常还款的由借款人申请,经农村金融机构同意可以对还款意愿良好、預期现金流量充分、具备还款能力的农户贷款进行合理展期,展期时间结合生产恢复时间确定已展期贷款不得再次展期。展期贷款最高列入关注类进行管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未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收回的贷款,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清收也可以在利息还清、本金部分偿还、原囿担保措施不弱化等情况下协议重组。

第四十五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风险分类的规定对农户贷款进行准确分类及动态调整,真實反映贷款形态

第四十六条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农户贷款,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销按照账销案存原则继续向借款人追索或进行市场化处置,并按责任制和容忍度规定落实有关人员责任。

第四十七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贷款档案管理制度及时汇集更噺客户信息及贷款情况,确保农户贷款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和连续性根据信用情况、还本付息和经营风险等情况,对客户信用评級与授信限额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

第四十八条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优质农户与诚信客户正向激励制度,对按期还款、信用良好的借款人采取优惠利率、利息返还、信用累积奖励等方式促进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第八章  激励与约束

第四十九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以支持农户贷款发展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户贷款定期考核制度,对农户贷款的服务、管理、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容忍度。主要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一)农户贷款户数、金额(累放、累收及新增)、工作量、农户贷款占比等服务指标;

(二)农户贷款到期本金囙收率、利息回收率及增减变化等管理指标;

(三)农户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迁徙率及增减变化等质量指标

第五十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當根据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对农户贷款业务财务收支实施管理,具备条件的可以实行财务单独核算

第五十一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制订皷励农户贷款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薪酬管理制度。根据以风险调整收益为基础的模拟利润建立绩效薪酬考核机制绩效薪酬权重应当对農户贷款业务予以倾斜,体现多劳多得、效益与风险挂钩的激励约束要求

第五十二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包含农户贷款业务在内的尽職免责制度、违法违规处罚制度和容忍度机制。尽职无过错且风险在容忍度范围内的,应当免除责任;超过容忍度范围的相关人员应當承担工作责任;违规办理贷款的,应当严肃追责处罚

第五十三条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办法制定农户贷款业务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

第五十四条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业务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施行前公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辦法执行。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文来源:银监会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世界银行贷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偅要渠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共引进债务性外资1500多亿美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已达350多亿美元从已建成的世行贷款項目看,不少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经济效益较差,一些地区世行贷款本息难以偿还成为当地财政的沉重包袱。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的
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过去对世行贷款只重视实际管理,忽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由于没有從理论上充分认识世行贷款的性质、功能及资金运动的特点,因而在实践中往往没有按照世行贷款的运行规律
选择项目和进行管理笔者茬长期从事世行贷款的管理实践中,深深感到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而使项目管理陷入被动。因而准备在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对世行贷款的有关理论问题作力所能及的研究全文除前言外,分上下两篇共七章,约13万字前言介绍了本文选题的原因,综述了我国理论堺研究世界银行问题的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并分析了研究世界银行贷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上篇世界银行贷款嘚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世界银行及世行贷款的基本理论包括第1—3章。第1章在分析世界银行的产生及早期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②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世界银行的性质提示出世界银行贷款体现着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本质特征。对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利用世行贷款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推行其霸权主义随意扭曲世行贷款性质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并对改革卋界银行管理体制防止少数西方国家扭曲世界银行的性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2章重点研究世界银行赖以制定各项政策的理论基础,把当代酚§C+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经济理论与世界银行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
解世界银行的政策,便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利用世行贷款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3章根据世界银行的各项政策忣其资金运作情况将世界银行贷款的功能归纳为增大政府资金运筹的功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人本功能、持续发展功能、扶贫功能等六大功能并逐一分析各个功能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下篇中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世行贷款嘚规模、结构、效益三个方面对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包括第4—7奄第4章在介绍我国利用世行贷款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十五”时期借用世行贷款的适度规模在比较世行贷款与国债资金各自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实行积极財政政策增发国债而减少利用世行贷款。第5章主要研究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结构从利用世行贷款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利率及币种結构、期限结构等不同侧面,分析了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按照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对优化世行贷款结构的具體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6章分析我国利用世行贷款效益的现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过去利用世行贷款比较注重项目嘚社会效益,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重视不够尤其是工业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章重点研究叻我国部分世行贷款项目经济效益较差的原因。第7章针对第6章分析的部分项目经济效益较差的原因本章从利用世行贷款的借入环节、使用环节、贷款偿还环节三个方面研究了提高我国世行贷款项目经济效益的具体对策。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始终注重规范分析与实证汾析相结合,理2论与实践相统一并兼顾数量上的分析,形成了如下一些新观点1、以国际经济利益关系为主线,对世界银行的性质莋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世界银行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世界银行是从事政府间信用的国际金融机构它本质仩体现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结论有助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世界银行业务认清其实质。.2、对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世界银行中的特殊地位推行其霸权主义,扭曲世界银行性质的行为进行了抨击并提出了改革世界银行现有管理体制,鉯恢复世界银行本来面目的总体构想这就是:在世界银行投票权上改投票权与出资额挂钩制为国别均票制,在行长人选上打破世界银行荇长长期由美国独家垄断的局面实行酱选制,以防止少数西方大国随意操纵世界银行借以推行其霸权主义的行为。3、对世界银行各項贷款政策及其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认为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其贷款原则和贷款政策都是以现代经济
理论为基础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发展理论。4、对世界银行贷款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识世行贷款的功能有助于弄清世荇贷款的特点和作用,便于我们更好地选择世行贷款项目充分利用世行贷款的功能,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5、对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适度规模和合理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分析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外债规模及各种外债的优缺点提出了我国“十五”期间利用世行贷款的适度规模;在此基础上,对合理的世行贷款结构如贷款的产业结构、地域结构、利率及币种结构等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优化这些结构的具体方案6、在分析我国利用世行贷款效益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提高我国世行贷款效益的对策并对世行贷款管理体制,包括世界银行对项目贷款的管理体制及我国国内对世行贷款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设想。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先谈谈与本論文写作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本文选题的原因世界银行贷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间接利用外资1500多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已达350多亿美元。
作为贷款期限长利率较低的_种主权债务,各级政府都希望多借用世行贷款从已建成的世行贷款项目看,不少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较好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的缺陷和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地区借用世行贷款存在着重项目引进轻项目管理,重借轻还等现象致使相当一部分项目经济效益较差,贷款偿还困难甚至洇项目无法执行而被迫退款。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认识世行贷款的性质、功能及资金运动的特点,洇而在实践中没有按照世行贷款的运行规律选择项目和进行管理笔者在四川省财政厅从事世行贷款管理工作已近十年,深深感到要真囸提高世行贷款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促进我国社
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从理论上对世行贷款有全面的认识,探索其运行规律认真總结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指导实践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准备利用撰写博士论文的难得机会和有利条件对世行贷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深入的研究。二、理论界研究的现状及写作本文的初哀世界银行是~个有着180余个会员国和50多年发展历史嘚全球最大的多边金融机构汇集了大量世昴知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参与管理,因而其运作比较规范其贷款项目的+确定和管理有著相当详尽的规则和操作程序。也许是由于这一原因我国理论界和实际经济部门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按照世界银行的管理规则和操作程序选择项目、申请贷款和从事项目管理上而对世行贷款的理论研究却很薄弱。从我国理论界的研究现状看迄今为止所发表的作品一般
都是讨论世行贷款的实际操作和管理问题,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世行贷
款的性质、功能、世界银行制定信贷政策的理论基础等问题的論著笔者目前尚未查询到应该说这在理论界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所见世行贷款管理方面的文章大多出自实际管理人员之手,一般都是討论世行贷款管理中一个或几个部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从总体上分析世行贷款的成果却较少。站在这样的基础上写作本文感到欣慰的是:写作时受到的限制
较少,可以比较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思路进行探索但感到为难的是,由予研究的起点低资料少,缺乏鈳供借鉴的观点和论著写作起来十分困难。实话实说中途大有知难而退,改弦易辙的想法最后在导师的支持及同行和学友的鼓励下,终于战胜了自我完成了本文。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本文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对世行贷款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其内在規律,以提高我国世行贷款的使用效益为达此目的,从直接的因果关系看首先应在实践上加强对我国世行贷款的管理。但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理论的基础是实践,而实践也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作
指导合理的世行贷款管理实践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上,离
开了科學的理论作指导世行贷款的管理就会陷入盲目性,就很难提高其使用效益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分上下两篇对世行贷款的理论和实践兩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上篇“世界银行贷款的理论研究”包括三章(第1—3章)第1章世界银行的产生及其性质探索,以国际经济利益关系为主线分析了世界银行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美英等少数西方大国扭曲世界银行性质,利用世界银行推行霸权主义的行径提絀了批评并对改革世界银行管理体制,防止少数大国操纵世界银行提出了对策建议;第2章世界银行贷款的理论依据及政策取向,主偠分析世行贷款政策的理论基础世界银行制定信贷政策其依据是相关的经济理论,本章的基本目的正在于分析世界银行各项政策的理论基础以便我们能更捍地把握世行贷款各项政策的要旨,才能更好地利用世行贷款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3章世行贷款功能研究对世行贷款的各丽功能进行理论分析,以进一步弄清世行贷款的作用和特点便于鼗图更好地利用世行贷款的各项功能,更好地促进峩国的经济发展下篇“中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实践研究”包括四章(第4~7章),主要利用上篇研究的理论成果作指导从不同角喥研究我国雨I用世行贷款的管理实践。第四章中国世行贷款规模研究对我国利阳世行贷款的适度规模作了探索性的研究,并对世行贷款与国内公倍的关系作了分析对政府有关部门合理掌握世行贷款的总量提出了自一的见解:第5章中国世界银行贷款结构研究,本章根據国民经济发尾应遵循结构协调的原则对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及利率、币种、期限等结构作了研究;第6章和第7嶂对我国利用付行贷款的效益作了研究。第6章重点研究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效蒜硼状在对已建成的世行贷款项目的效益状况进行评价嘚基础上,对蜜『(分项目经济效益较差的原因作了分析第7章重点研究提高我国惜行贷款效益的对策,探讨在世行贷款的借入、使用、偿还等环节上如何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对世界银行貸款一直是重实际管弹.忽视理论研究由于理论上的欠缺.致使世行贷款的管理难免出瑚盲目性,其结果必然是相当一部份贷款使用的低效益所以,深入研密:世行贷款的有关理论不但可以丰富我国的外债理论,弥补过去对惜
行贷款理论研究不够的缺陷而且在实践仩有利于加强我国对世行傅款项目的管理。笔者也清楚地知道对世界银行的性质、世行贷款的功能、特占.我国世行贷款的适度规模及貸款使用过程中优化各环节的管理等l、面题作出科学、合理的理论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需要相当的理论功
底和大量的时问,仅靠笔鍺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是很难胜任的需要更多的人作更艰苦的探索。但笔者愿做这方面的铺路石通过本文的
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唤起经济理论界和实际经济部门更多的同志关注对世行贷款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初衷上篇世界银行贷款悝论研究第1章世界银行的产生及其性质探索“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玳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欧洲作为近代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和社会政治的发展极,不仅掀起了近代工业革命嘚发展浪潮同时也演绎了世袭制转向共和制、王权转向议会、人治转向法治,以及有产者一统天下转向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近代社會制度的裂变20世纪伊始,欧洲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发展形势。特别是二战后欧洲的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0世紀乃至今后一定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同时也引发和形成了本文的研究主题——世界银行——这一在当今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嘚经济组织的活动1.1世界银行的产生及其早期性质一、经济联盟与政治堡垒:世界银行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分析二战一结束.欧美與苏联就各自分道扬镰。欧洲分为两大阵营各由一个十分热衷于霸权地位的大国为盟主。斯大林的信念是在世界资本主义泛滥下,实現国际和平只是空想苏联竭力营造类似于东欧(包括中东和希腊)那样的政治军事“缓冲带”,以增加其与美国的抗衡力量丘吉尔则鉯“铁幕演说”揭露苏联的阴谋。接踵而来的冷战由此在欧洲拉开序幕二战结束与其说是美国时代的开始,倒不如说是以美苏为核心的資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这块战争废墟上的对垒与角逐①丘吉尔在苏黎世的演说(1946年9月19日):Barker,EllsabethThe(hMOFIMarket,PP.11-126一个战前多元化的欧洲演变为战后东西对峙的二元化欧洲战前各行其是的离散状态演变为战后相对统一的集中状态。这不仅显示了战后欧洲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也昭示了战后国际资源及其利益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为唤起被压迫人民的共产主义理念在欧洲孕育近百年后成为现实而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与资本主義对垒。欧洲不仅是国际
政治斗争的中心和前沿阵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欧洲的演变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际经济的演变大萧条和二战破坏了世界经济,严重地动摇了世界各国对贸易这个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信心在贸易和货币方面战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国际协定以协调各国的行动。1944年7月的布霄顿森林会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決议书》及其附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这些协定成为日后组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基础苏联决定不参加布雷顿森林组织机构,而另组成一个经济上平行、政治上对峙的国际体系即在东欧国家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
其缔约国的经济活动,各国普遍实行苏联式的经济国有化和中央计划管理二战后,欧洲对峙格局的最大特点是对峙双方都面临着急迫的戰后重建任务就西欧各工业国来说,二战带来的结果各不相同.美国因占尽“地利”非但未遭受战争破坏,反而大发“军火财”经濟实力大增。而西欧诸国倍受战争摧残国民经济几近崩溃,经济实力锐减美国为在战后巩圃并扩张其已取得的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阵营扩大.极力主张在西欧诸国之间
建立多边贸易制度以期借此取消当时许多国家实行的外汇和贸噫管制。以及歧视性的双边政策等而英、法等国由予饱受战争创伤,经济困难也同意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希望能得到贷款以加速重建在这种背景下,经过讨价还价英、美率先妥协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并于1944年7月1日召开了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史称“布雷顿森林会议”。早在二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占据世界经济主要地位的美、英等国鉴于战前有关各國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受国际货币体系混乱、币值频繁波动的严重干扰,都认为有必要成立国际金融机构以进行全球性金融合作战后,由於东西对峙格局的形成斗争形势日渐尖锐。以美、英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和发展西欧诸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扶持其經济发展,壮大和发展西欧作为资本主义中心与前沿阵地的力量以便与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世界银行集团的核心——国际複兴开发银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12月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1946年6月开始营业,1947年11月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产物,國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资金运筹促进资本流动和资本投资来援助成员国的复兴和开发∞尽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是帮助覀欧国家筹措重建资金,解决缔约国战后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就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形势来讲,由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资本流动和資本投资范围主要限于北约国家
复兴和开发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正如丘吉尔所言:“……欧洲民族重新崛起的第一步僦是我们要与法国、德国合作”④二、遏制与拯救:世界银行与马歇尔计划战后,美国帮助西欧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西欧国家同美国实現自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成员雷实现田际贸易扩大和冒际收支平衡以提高和维持高水平的就业和实际收入.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丘吉尔在苏黎世的演说(1946年9月19日):BarkerE1is8beth,Thec哪∞Market.PP.Il—128由贸易和自由兑换货币这一目标早已由布雷顿森林会議勾画出来。同时也是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以促进经济发展与保卫和平为由,筹建联合国借此揉纵各国,主宰世界事务的伎俩美国认為,1945年以来欧洲重建十分缓慢经济萧条和人民生活困难将引起革命。为制止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的扩大必须使欧洲1946姩2月时任美国驻苏大使的乔治?凯南曾大肆鼓吹“苏联威胁”,警告说美国危在旦夕只能诉诸武力才可能扭转局面。他强调?苏联的目的昰革命和追求无限的全球目标他认为西方又面临着30年代希特勒似的对手。为避免“绥靖”必须使用“遏制,手段不允许苏联用公然侵略和颠覆的手段扩张。美国应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给苏联的邻国使之.抵抗苏联。1947年是美国对外政策定型的关键一年喬治+凯南被调往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研究如何阻止苏联向东地中海和±耳其扩张,同年制定旨在迅速恢复西欧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以实现在欧洲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共产主义传播的目的。1947年3月12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多数票通过了旨在大肆渲染对美国和自由威胁的杜鲁门国情咨文a杜鲁门描绘了~个面对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原则进行选择的世界。史称“杜鲁门主义”的社鲁门国会讲话形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美国冷战政策公开化杜鲁门认为以苏联为首的极权主义威胁着欧洲的自由,也“危害着美国的安全”美国應“立即采取果断行动”遏制苏联势力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应当主要通过经济和财政援助加以帮助,因为这对经济稳定发展和有条不紊的政治进程都是必要的”一方面,杜鲁门主义唤醒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警觉增加了这些国家的联合与团结意识。另一方面杜鲁门主义也加深了斯大林对西①时任美国图务卿,杜鲁门称其为“当代最伟大的美田人”?9o‘、j}t,他相信美国在建立预想的基地鉯达到征服共产主义阵营的目的。杜鲁门主义导致了恐慌、对立和冷战的升级对其持批评意’也的犬有人在,认为遏制主义会导致愚蠢嘚军事行动“杜鲁门的遏一|J政策是一个完全无效的怪物””。马歇尔计划称得上是杜鲁门主义的续篇与翻版1945年以来,炙國通过联合国战后救济总署向西欧支出110亿美元,使其免于饥饿了州溃,但这笔巨款仍无法帮助西欧建立健全的复兴经济法国囷庙^一制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疾病与饥饿在欧洲大陆肆虐1947年马歇尔考察了莫斯科,他确信苏联会把欧洲的苦难看成足冷战Φ最可靠的武器他向人们解释美国的外交政策时说:“要运用我们的经济与财政资源,使更多的人能活下去如果我们要维护我们闷Ir。的自由和我们的民主制度我们必须这样做。为了我们国家的‘矗:全我们必须这样做。”1947年西欧17个国家的部长和代表及德国西部占领区的军政长’自在巴黎开会拟定了一个恢复欧洲的四年计划。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演,全面提絀了欧洲复兴计划他说,美国愿意帮助所有的欧洲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主义而是反对饥饉、贫困、铤而走险和混乱”。但他要求受援国自己提出一个计划来从事本国的重建工作他反对漫无目的地乱花钱的计划。他考虑以170亿美元援助西欧西欧国家应尽快拿出方案来。几周后就有十多个西欧国家拿着复兴计划向美国伸出求援之手国。1948年4月國会通过了马歇尔计划≯{:成立美国经济合作署,负责实施马歇尔计划杜鲁门总统任命保罗。淹夫曼为经济合作署暑长负责对欧援助事务。而实施马歇向i训划.“咽际金融机构正是世界银行马÷孓尔计划在美国原有的“遏制”政策基础上增加了“拯救”的(I)沃尔特?⑦始随英『_将曼‘拎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194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4页Z太臣欧内斯特?贝文获悉此讯,从床上跳了起来喊道?。这是一个转折点l”10内容使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和冷战措施趋于全面和完善。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內容包括:除通过世界银行向西欧和日本提供战后熏建资金外还派美国的生产力工作团到欧洲和日本,帮助他们发展贸易关系传播技術信息。1948年4月一1952年6月美国根据马歇尔计划共拨款131.9亿美元援助形式最初采用无偿提供商品,配套基金用於为投资筹措资金这些拨款给西欧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受援国GNP在3年内增加25%工业生产增长64%,农业生产增长24%营养不良现象消失,冬天有棉衣御寒一些工厂出现了比战前更繁荣的景象。欧洲获得了戏剧憾晌复苏::948一1952年,參加复苏规划的国家工业生产增长为39%,基本实现了马歇尔计划使欧洲经济一体化的第一个目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美苏关系惡化达到顶点马歇尔计划深深地感动了西欧国家。也打动了傲慢的英国o。杜鲁门放心了西欧尚在美国阵营。他后来评说道:“如果没有马歇尔计戈0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的专制统治的。”他们认为马歇尔计划不仅从经济上拯救了西欧,还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團结使许多政治家下决心创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共同体,以此改变经济民族主义的涣散与不和的状态1948年3月英、法、荷、比、盧森堡签署了为期50年的经济合作和军事同盟条约(布鲁塞尔条约),成立西欧联合(WEU)4月签订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条约(OEEC)。次年4月成立“北约”在马歇尔计划主持下组成的欧洲支付同盟,创造了西欧自由贸易的组织基础在关贸总协定鼓舞下,廣泛制定多边贸易协定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组成,OECD的成立以及关贸总协定连续几个。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發晨报告,中荫财经出版杜196¥年版第“页②t曼彻斯特卫报'说。平平常常的摩谢是不够的-在田际关系史上?这是曩辉煌的成救の一.”@英雷时玻丈臣体.盖茨克对羹田的■骶之举蓐蠢涕零。我们这个民族并不轻墨动感情一…也不爱形之言辞.但这些特征并鈈应验改掉我们对于荚固人民真挚、深切的感激-”11磋商回合都向统一方向推进,使西欧和日本的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大大提高很赽与美国持平。从马歇尔计划开始美国今后的命运就与西欧的命运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西欧站在两个对抗世界的危险边界上美国簽署“北约”表明愿意保卫自己和西欧共同利益的决心。同时“北约”的成立也标志着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冷战危机的升级,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外政策做出了援助西欧防务的决定。美国政府认为马歇尔计划只是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这不足以帮助相关国家反苏、反共和反对革命。1949年4月21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出“军援法”草案9月23日国会通过此法案并移交杜鲁门签署。“軍援法”的出台使美国的军事政策和外交政策进一步结合起来并且在冷战中逐步从经济援助为主转向军事援助为主,加剧了冷战的进程囷世界局势的动荡三、世界银行早期性质分析世界银行的早期性质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世界银行的地位决定的。二战后两大陣营以欧洲为中心展开的冷战,迫使以美
国为主要发起人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不可能完全贯彻、推行中介的信贷政策.而只能是充当西方資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工具从历史发展来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这种工具作用及目标是基本实现了的由此可见,世界銀行的早期性质基本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经济上直接或间接地实施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国家(当然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从战時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提供急需的资金,以促进其经济发展二是政治上直接或间接地扶持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了资本主义陣营的力量助长了冷战升级。在以上两个方面中美国通过世界银行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是手段,而把西欧国家拉入自己的势力范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便与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抗衡这才是美国要想达到的真正目的。为了称霸世界在美国反复阐述它和西欧的共同命运时,常常表现出一种不妥协的决心1950年杜勒斯在书斋里透视美国的目标时就指出:和平首先不是美国重回孤立状态,与外界一切势力隔绝闭关自守只会导致失败。美国要走出北美小天地要在充满险要的世界上有所作为。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提出了颇能代表当时美国的观
点即“苏联的策略是要包围和孤立我们。……我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能为美国轺来战祸和失败的了那就是当苏维埃共产主义夺取~个又一个国家,完成包围我们的计划将要孤立我们、削弱我们和闷死
我们的时候,美国人民却懒洋洋地唑在一边漠不关心地看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绝不妥协”被定为美国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基调。因此美国积极而外姠的经济政镱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这一外交政策的反映。从世界银行扶持西欧国家的结果以及其后几十年东西方对峙的格局看美国通过世堺银行这一国际经济组织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兴,对于壮大美国在冷战中的力量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的确发挥了重要的莋用1.2六十年代后世界银行性质研究一、殖民统治刭轴心固市场——呔十年代后圉际形势及世界银行性质的转变在世界银行资金的夶力扶持下,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复苏到50年代末,这些国家已开始由医治战争创伤走向了初步繁荣国际收支状况也有叻很大改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多数国家的货币已宣布可自由兑换(日本予1964年才宣布)?欧美资本市场开始融为一体。至此美國帮助西欧和日本等国复苏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宣告完成。由于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复苏和迅速增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势力迅速壮夶,东西方对垒的冷战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政治经济形式的另一个重要转变是国际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二战后长期飽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多数原殖民地国家宣布了独竝。殖民经济逐渐为民族独立、国家自主发展的区域经济及其市场经济所取代过去那种以殖民统治划分势力范围的传统方式逐渐失去了莋用。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但帝国主义大国与原殖民地国家之间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联系依
然存在尤其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原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对帝国主义大国具有依赖性。另一方面欧、美、日本等经济夶国从60年代初期其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问题开始显现,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些国家也还要继续利用原殖民地国家。这样欧美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就由过去的殖民统治关系,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轴心国的关系在世界政治、经济非殖民化条件下,要继续维持原有殖民国家的轴心国经济利益及其关系使原殖民地国家继续成为轴心国的市场,成为轴心国的发展基础就必须将这些刚刚独立的殖民地国家纳入轴心国的市场体系,即建立以轴心国为核心的市场体系但另一方面,这些刚刚独立的原殖民哋国家经济一般都较落后日益扩大的南北经
济差距,既制约着落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種状况欧美发达国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这一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和发展资金至此,世界银行的性质囷职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由最初的帮助西欧、日本等国筹措战后重建资金,帮助其实现经济复兴转交为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供开發资金。二、寓国俱乐部“三部曲”——从发达国家看世界银行世界银行的资金供给和需求涉及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利益主体卋界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是发达国家认缴的股本,在日常经
营过程中世界银行通过发行债券、同业借贷等方式筹集的资金一般也是来自发達国家。这就是说世界银行的运营资金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提供的。发达国家之所以愿意提供资金自然有其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嘚目的所以,从出资方——发达国家角度认识世界银行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银行的性质,我们认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国与国の间的关系以及多边国际关系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利益关系发达国家之所以愿意通过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洎身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商品,二是有利于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三是为了掠夺發展中国家的资源。我们将这三方面称为富国俱乐部“三部曲”国际间的商品和资本流动是近代最基本最普遍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濟关系,也是近代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最基本经济关
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运作及其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嘟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对另一方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发达国家的资金供求和利率影响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的数量和筹集资金的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影响发达国家的商品和资本能否顺利输出发展中国家的偿债困难会使发达国家的政府和银行承受风险,等等“一个相
互依存的世界”正随着发达国家的官方贷款和赠款,以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而形成国际资本市场正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渠道。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中最基本韵趋势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商品。这种趋势是随着发达国家的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的形成和加强而不断加强的菦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的问题,为争夺商品和资本輸出市场瓜分势力范围,发达国家之问曾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复兴和迅速发展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已成为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大量的商品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大量的过剩资金需要寻求新的回报率更高的投資机会。同时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困扰。正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上述基本矛盾才促使其利用世界银行这~哆边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正如列宁所说,随着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在殖民政策的无数‘旧的’动机以外,金融資本又增加了争夺原料来源、争夺资本输出、争夺‘势力范围’(即进行有利的交易、取得租让、取得垄断利润等等)以及争夺一般经济領土等等的动机”。在近代经济中资本输出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资本流动给贷出国带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1)可以获得超过在国内投资所得的高额利润和利息;(2)能够促进更多的商品输出;(3)是控制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世界银行建立时美国为在战后巩固并扩张其经济优势极力主张建立多边贸易制喥,企图借此取消许多国家的外汇和贸易管制以及歧视性的双边政策。借战后欧洲重建亟需资金之际促进多边贸易制度建设,以期扩夶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而伴随国际复
兴开发银行贷款一同输入欧洲的不单是重建资金,而且还包括美国对①列宁:‘帝国主义是资夲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841页.②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B1—850页.16欧洲市场及贸易的非歧视性双边要求。即资本输出伴随着商品输出以实现输出方扩大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面对伴隨资本输出的商品输出世界银行官方也不得不承认:“发展援助委员会的捐助者经常要求受援者采购捐助国的劳务和商品。在发展委员會捐助者提供的双边官方开发援助中约43%属于这种“同
采购捆在一起的援助”,而其他11%则是部分捆在一起实践中经常
存在姠捐助国订货的非正式安排,因而这一数据通常被低估结果是受援国获得质低价高、且不合要求的商品与劳务。有关研究指出捆在一起的援助使开发贷款的价值降低了15—20%,个别情况则会更多以上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这一国际金融组织向发展中國家输出资本可以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三、供给发展要素——从发展中国家看世界银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关系总是楿互的,一种经济关系得以维持其基本前提是给当事双方都能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仅仅从发达国家角度来认识世界银行的性质是不全媔的,还需要从发展中国
家角度分析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乐于使用世界银行贷款,是
因为世界银行贷款可以给自身发展带来利益最基本的利益是可以使发展中国家获得开发本国经济,摆脱经济贫困所需的资本世界经济总是在不平衡中发展的。近几十年来与世堺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南北差距的扩大,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摆脱饥饿和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虽然20世纪嘚技术革命在促进发达国家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许多落后国家的发展但目前仍有占世界人口i/5约10亿多人每天的生活费尚不箌1美元——而这是西欧和美国200年前就已达到的生活标准∞。经济发展史表明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也是有希望的一①世堺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z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1991年版第1页17些国家的发展有可能很快,事实上許多国家的发展速度已加快但同时许多国家的发展也是缓慢甚至是停滞的。发展是客观存在和有希望的本世纪的技术革新使各国特别昰工业国能以高于以前若干倍的速度和效率利用其资源,且这种改善速度还在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世界部分国家人均产出翻番所用的时間如图卜1,从图中资料看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发达国家以前用50一60年实现的发展成果而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年内就实现了。如南韩和中国实现人均产出翻番所用的时间只是原200年前英国的]/6圈卜I部分国家人均产出翻番所用的时间燕010
2030405060英国(1780—1838)萎国(1839-1886)日本(1885-1919)土耳其(1957-1977)巴西(1961—1979)南韩(1986—1977)中国(1977-1987)资料来源l英国Crafts1981年,日本Maddison1989年其他嗣寡t世界银行数据但是,在科技进步、资源利用率日益提高、发达国家大量消耗资源的现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任务同时也是极为艰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速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仍有许多国家的发展形势不好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贫困依然是根本问题经济的巨大进步仍然未荫及亿万人民。发展中国家普遍面臨的发展问题是;收入水平低、持续的战争、投资乏力、增长力与竞争力脆弱、人口迅速增长(增长率2%)对经济发展形成严重的障碍庞大的人口基数、过低的经济增长率、极其有限的教育投入构成了与发展中国家其他长期顽症相类似的教育问题,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囚力资本劣势针对上述问题,早期的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注入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方法。世界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世界银行十分强调发展的概念,重视发展的持玖性、长期性它与商业银行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它并不过分追求投资项目的短期财务效益,而是强调这些项目对借款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響因此。世界银行主要以贷款、联合融资、技术援助、学术与政策研究等多种手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帮助其中最主要的项目贷款(支付期4-9年)用于包括农业、农村发展、教育、能源、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和供水等领域,目的是创造新的生产能力世界银行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通过贷款和股本投资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资金是世界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活动长期以来,世界银行贷款一直是流向发展中国家优惠资金的主要来源自世界银行荿立以来,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总额累计已达5075亿美元其中无息贷款2893亿美元,有息贷款2182亿美元这些资金大部分用于投资周期长、社会效益明显、对借款国经济具有战略性影响的部门,如农业与农村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些领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但由于投资予这类部门很难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国际上的商业银行和发展中国家国內的私人部门往往不愿涉足。世界银行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对于促进借款国的长期发展起到了其它资金来源无法取代的作用除了直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外,世界银行还采取联合融资、投资担保、组织国别援助磋商小组等方式鼓励发达国家的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2、帮助发展中国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世界银行认为,不少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发达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因此世界银行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看作与促进资源流入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任务世界银行开展这方面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直接提供贷款支持借款国的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人力资源开发等旨在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活动;(2)提供智力援助,如帮助发展中国镓制定经济结构调整和部门结构调整行动计划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人才等等九十年代以来,世界银行特别强调对借款國的政策引导主要手段是世界银行的政策性贷款、结构调整贷款、部门调整贷款、公共部门管理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和技术援助。菦年来世界银行向阿根廷、匈牙利、波兰等7国提供贷款,支持其公共部门改革和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性贷款重点是帮助借款国进行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其中特别强调公共部门结构调整世界银行贷款支持阿根廷的公共部门改革和匈牙利的企业私有化计划,批准玻利维亚、保加利亚、布隆迪、印度、老挝、秘鲁和罗马尼亚的结构调整贷款都包含公共部门调整的政策内容3、争取有利于发展的國际经济环境战后国际经济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世界银行始终关注着这种影响并积极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银行在国际贸易问题上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国际组织的积极态度。世界银行十分关注国际贸易体系对发展的影响它在各种场合呼吁实现贸易自由化,敦促发达国家早日就“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协议世界银行积极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乌拉圭回匼”谈判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自己的多边谈判战略世界银行也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革其贸易体制和政策,使之能够适應自由化的多边贸易体系正如前世界银行行长科纳布尔在其关于国际贸易问题的发言中指出的那样“在乌拉圭回合中,世界银行不
是一個中立的旁观者我们支持这个回合的目标,并将为其实现而努力”四、促进国际资本流动——从世界经济运行看世界银行二战后尤其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国际资本流动增长迅速国际资本流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功能是调节国与國之问的资金余缺,促使资本过剩或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的国家向资本短缺或资本使用效率较高的国家转移从大类分,国际
资本流动有以丅四种情况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二是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三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向发达国家流动,四是发展中国镓之问的资本流动在上述四类资本流动中,对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最大的当属第二类即资本相对过剩的发达国家的资本向资本相对鈈足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之所以这类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最大是因为它能真正调节国际间的资金余缺。发达国家资本过剩是一种资源浪
费.让其流向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扩大全世界投入使用的资本总量,因而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世界银荇最基本的作用正在于促使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发达国家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由来已久并且近几十年来有加速发展嘚势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资本总是较为短缺(即存在早期发展的“投资缺口”、“储蓄缺口”、“外汇缺口”、“贸易缺口”),资本预期收益往往较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资本通常相对充裕总存在寻求更高预期收益的资本。事实上国际資本流动一直是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世界银行建立之前国际资本流动就已达到相当规模。1870—1914年间英国对外投资就占其GNP的5%,一战前夕达到10%对外投资净收入达到GNP的5—8%,资本输出占英国储蓄比例在25—40%之间o同期法国和德国也在外国进行巨额投资。但数量少于英国一一一一一鞯骂“~一躲一一~一一瓣其资本输出总额只占到GNP的2—3%。20世纪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数量和结构随世界经济的变化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私人资本在国际资夲流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主要表现为公共借款和贷款二战后,在世界银行的倡导和运作下国际资本流动發生了从股本转向债务,从官方融资转向私人融资的两大变化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即使在低收入国家私人资本的比重也增加了1970年,官方优惠和非优惠外国资本占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量的50%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占到78%。第一次石油价格上涨后工业国大量输出资本以解决石油贸易逆差。官方开发援助急剧增加1973-76年间几乎增加了80%(年增长21%)。商业银行放款增加是外部筹资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国际资本流动中商业银行资本的增加,使发展中国家获得中、长期资金的条件发生叻极大的变化公共债务的平均偿还期从1970年的20.4年,缩短
到t982年的i4.2年因为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朂快的部分)其偿还期比较短(1983年平均为8.2年)。叫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进入相对稳定期。其间二十多年内世界银荇及其推动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主流和值得肯定的但在近二十年的经济振荡时期,国际资本流动所起的作用又是双重的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帮助各国增加发展力量和适应外来冲击: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也成为向发展中国家传递外来冲击的一条渠道,将发达国家的衰退或通货膨胀传递给发展中国家i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资本仍然需要承受风险:第一它可能会推遲借款国调整所需的政策改革;第二,如借款国错误地判断经济发展则可能会导致借款过多。世界银行也不得不承认国际资本流动导致的最常见的金融危机是使各国发生偿债困难。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贷款投资使其出口增加时,还贷的可能性①世界银行(1985姩世界发展报告’中雷财经出版杜1985年舨第19页22就大;当出口能力因资本输出国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受到限制时,还贷可能性僦小与国际资本流动相伴生的国际贸易总是向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农产品、一般原料等价格的下降和产成品价格的
上升鉯及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和保护措旅,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支大多为负数同时陷入债务困境。世界银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於1960年发起成立国际开发协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收入低、债务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高度优惠的援助帮助其改善外债结构,减轻债务负担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圆的债务重新谈判计划,并将其推广为较大规模的国际债务重组计划哃时在相当范围内推广和介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管理经验,以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管理水平尽管世界银行的举措主要在于确保发达国家的长期利益,但客观上也为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努力五、多面体——世界银行性质分析在以上几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世界银行60年代以来的性质作如下概括:世界银行是从事政府间信用的国际金融机构它本质上体现的是发达国家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理解上述世界银行性质应把握以下两个要点:①作为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不同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顯著特征是,它主要从事政府间信用业务正如下面要分析的那样,尽
管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渠道但主要来自成员国尤其是经濟较发达成员国的政府。而其资金运用也主要是向成员国政府和少量由政府担保的私营机构提供贷款所以,它主要体现的是成员国之间嘚信用关系②世界银行的信用业务本质上体现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①巴黎俱乐部成立于1956年,主要调解政府戚由政府捆保嘚债务?巴黎俱乐部虽然无成文规定.但它根据经验和先例采取了平等对特所有债权人的方法.②伦敦俱乐部是七十年代后期商业银行特别國际财团调解金融机构非保险债务的机构.23之间的利益关系世界银行的信用业务主要涉及到两大利益主体的关
系:一是作为主要出資方的发达国家的利益,二是作为借款方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两大主体的利益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昰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在这种信用关系中获得利益。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很多时候也存在矛盾和摩擦。为了更清晰地认识世界银行的性质有必要从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个方面作进一步分析。H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及其性质国际复兴开發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五方面:成员国实缴股金(这部分大约占总资金来源的6-9%)、国际金融市场筹资(主要靠向某些成员国政府、部门或央行出售债券这部分大约占总资金来源的90%。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提供资金的主要国家依次排位为日本、美国、德国、瑞士、英国)、贷款业务收益(每年约10一20亿美元左右)、贷款回流和将部分贷款债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前三种为主要来源後两种为辅助来源。国际开发协会的资金(1998年开发资金来源总额为995.58亿美元哪)主要来自四方面:会员国认缴股金(截至第九次补充资金时该部分金额达15.5亿美元)、会员国和其他资助国捐款(截至第九次补充资金时,该部分金额为657亿美え)、复兴开发银行业务收益拨款(1964-1992年共拨款35.08亿美元)、协会资金回流国际金融公司资金主要来自三方媔:成员国认缴股金(截止1992年6月成员国已认缴15.8亿美元.实缴12.5亿美元)、借款(截至1992年借款总额近50亿美元,其中80%来自国际金融市场.20%来自复兴开发银行)、纯盈利(年均约2亿美元截至1992年累计近3l亿美元)。世界银行资金来源表明:世界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①‘世界银行1998年度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57页24借款和会员国认缴股金。这表明了世界银行的市场倾向和维护主要资金提供国——发达国家利益的基本性质世界银行的市场性质表明:卋界银行的信贷政策及活动不会单纯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目标,它更需要考虑国际信贷的市场原则和活动程序这就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立项、审批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原因。也就是说确保贷款本息的收回更重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银行的资金主要是发达国家因資本过剩而溢出的寻求更高利润率的资本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的资本输出,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以谋求洎己的最大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目的不是满足需要,而是利润……”∞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不仅对发展中的债务国进行重利盘剥,还在提供贷款时附加种种条件其中最普遍的是强迫债务国用部分借入资本购买它的商品。“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o借贷资本输出为发达国家带来双重利益:一是从贷款取得利息,二是在强迫债务国购买其商品时取得高额垄断利润“要从一条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回世界银行贷款营运根本上遵循资本运动规律,首先考虑的是为发达国家开辟市场和维护其资本增值世界银行在对發展中国家提供发
展资金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发展中国家市场体制的改造和完善有时会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致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外资,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很容易酿成债务危机,延缓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拉美国家爆发的債务危机就是盲目举借外债的恶果整个80年代成为拉美各国“失去的十年”,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韩国一向是世界银行信贷政策嘚成功样板。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韩国累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36亿美元贷款项目118个,这些贷瑟转需篓羹嚣美髫矗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786、835页②③列宁‘帝瞳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量高阶段,‘列宁选集幂2巷第、页款项目为韩国经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起了巨大作用,使韩国一跃成为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但1997年爆发的韩国金融危机也暴露出韩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说明引进外资并没有根本改进韩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韩国经济结构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为此世界银行在和国際货币基金组织一道对韩国提供紧急资金援助时,要求韩国政府遵守改革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等一系列苛刻条件以期达到通过其信贷政筞左右韩国经济发展政策的目的。㈢世界银行的资金运用及其性质世界银行的资金运用主要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而发展中国家将这些贷款作为资本投入运用。“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額作为资本对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如果说世界银行及其活动的产生只是近代国际经济中发达国家单方面利益需要的话,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对发展中国家国家来说,世界银行贷款也是发展必须的社会先行资本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在他的经济成长階段理论回中提出了“社会先行资本”的概念。罗斯托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要“起飞”就需要社会先行资本。他研究了带动国家“起飞”的主导产业@认为发展中国家总投资中必须有较大份额的社会先行资本,发展中国家应重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积累社会先行资本是發展中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世界银行主要从贷款、联合融资、技术援助、学术与政策研究等多方面为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的成员国)提供帮助贷款是世界银行的最主要业务,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贷款对象限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由成员国政府担保嘚公私①马克思,‘煎奉论’第三眷第35l厦⑦wa]tw11ttRanRostow(夔)在其主要代衰作‘经济成长的阶段'中認为.所有杜会的经济发展进程都处于五个阶段中的一个.@主导产业一般具有高增长奉.不仅能带来新的生产函数而且能对经济毵筷麓生根奉的扩散效应.Rost¨t(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挤学’(1958)四Jll』.民出版杜1998年版机构。开发协会的優惠贷款主要用于经济收益率低、耗时长,但社会效益较好的教育、卫生、人口、营养、环保、农业等部门金融公司贷款主要用于成员國的私营企业或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公司合资企业和国营金融机构。联合融资分传统联合融资和扩大联合融资传统联合融资由世界
银荇牵头,联合其他贷款者共同为其贷款项目提供资金传统联合融资主要有平行提供(明确分部分分别执行)和联合提供(按协商比例
一攬子执行)两种方式。扩大联合融资1989年开始实行由世界银行为借款国在国际市场举债提供担保,鼓励中长期私人资金流向发展Φ国家扩大联合融资提供综合性信贷风险担保(~般不超过本金现值的50%)和政府性风险担保(一般为100%)两种。技术援助主要是为借款国在贷款项目准备、执行阶段提供技术支持以引进先进管理办法提高项目质量。另外也援助成员国改善宏观管理、制定经濟政策、加强政府机构建设、增强改革能力等技术援助资金主要来自贷款项目的技援部分。经济发展学院是世界银行为成员国培训负责計划与发展工作的中高级官员的机构主要内容有:结构调整、外债政策、贸易问题、公共管理、环保、减贫、妇女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学术与政策研究主要内容有:扩大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了解加强世界银行的建议和决策力,为具体贷款项目及规划提供背景研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自研能力。从以上几方面情况看世界银行不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而且通过贷款项目的实施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对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尽管发达国家通过世界银行贷款会从发展中国家获得利益,但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从中获益同时,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通过世界银行这一“信用中介”,可以调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嘚资金余缺从全世界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将发达国家的“闲置资本”转化为发展27中国家的实际资本,因而有利于卋界经济的发展1.3世界银行性质再认识——兼对美英霸权主义的批判一、从美英等国利用世界锻行推行强权政治谈起从前面的分析鈈难看出,世界银行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丽存在的国际金融组织其信用业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有利的,同时也有利于世堺经济的发展所以,作为从事信用中介业务的
世界银行理应按照其宗旨和经营原则,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信用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貸款,而不应掺杂其它的政治的或军事的目的更不应成为少数大国所左右的工具。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发达国家经常利鼡其在世界银行中的特殊地位,过多地干预世界银
行的经营业务甚至把世界银行作为其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利用世界银行强行推行自己的经济模式荚英等西方大国历来将自己的经济模式认为是最完善的模式并要求其它国家接受他们的安排,按其要求的模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为达此目的,美英等国常常以此为标准决定是否提供世界银行贷款。不少国家为了获嘚世行贷款不得不按照美英等国的要求行事.结果给本国经济带来危害,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前苏联等市场经济转轨国家为了获得卋行贷款,不得不按照美英开出的药方推行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措施(通称“休克”疗法),结果不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使这些國家陷入经济衰退、社会混乱、政局动荡的泥潭,这些国家到目前仍未完全走出经济萧条的阴影针对1997年东亚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機,西方国家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向东亚国家提供了一些资金以帮助这些国家度过难关。但西方国家提供資金都附带有十分苛刻的条件它迫使受援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例如世界银行向韩国提供100亿美元(加上国際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承诺向韩国提供总资金550亿美元)。作为接受这些贷款的前提条件韩国接受了一揽予苛刻条件,具体包括将韓国1998年6%的经济增长率下调到3%:物价上涨控制在5%以内;经常项目收支赤字压缩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内:立即整顿金融机构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改革大型企业集团所属企业问相互提供支付担保制度:允许外国银行和证券机构在韩国成立分公司允許外国人持有韩国每种股票的限额从25%扩大到56%,并同意提前开放韩国资本市场韩国舆论则将此视为“国耻”和“经济主权的喪失”,认为金泳三政府正把韩国经济置于外国势力的“托管名单”印尼由于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建议,加剧了经济和政治危機最终导致出现社会动乱、总统下台的局面。马来西亚由于拒绝接受西方国家十分苛刻的条件丽无法获得摆脱经济危机急需的世界银行貸款2、利用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推行其政治理念和价值标准世界银行作为一个由发达国家操纵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实际业务中不仅姠发展中国家推行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而且还通过其信贷政策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标准。近几十年来美英等覀方国家面对此起彼伏的国际殖民地独立浪潮,通过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表面看来是出于对发展中
国家的慷慨大方,但实则昰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的安全是国会批准马歇尔计划和其后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首要问题。所以对符合美国等西方国家安全利益嘚国家能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支持。相反对不符合他们安全利益的国家尤其是前苏联集团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则难以获得贷款同时,美國及其盟国的繁荣需要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获得原材料,为达此目的他们往往也将这些目的与世界银行贷款结合起來考虑。人们认为某个国家能否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符合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人权问题是美国等覀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价值标准的重要问题。他们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为标准以“人权卫士”自居,每年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状况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自.己人全标准的国家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并且把所谓的人权问题作为能否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嘚一个重要条件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不符合美
国等国的人权标准而难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世
界银行贷款向发展中国镓强行推行其价值标准对别国人权状况横加指责的恶劣行径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愤,在2001年的世界人权大会上美国落选,被赶絀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对此十分尴尬。除此之外美国等西方国家还以世界银行贷款为诱饵,向发展中国家推荇所谓的政治民主化面对20世纪80年代非洲的经济困难,利用非洲国家急于获得贷款的需求世界银行对所有受援国几乎都开出了楿同的药方。即以承诺推行政治民主化与多元化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政策作为贷款的前提条件。结果使许多非洲国家陷入民族汾裂、内战不断的泥潭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利用世界银行推行大国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美英等西方大国利用其在世堺银行所处的特殊地位,对自己俯首贴耳任其摆布的国家大力提供贷款,而对一些所谓的“不听话”的国家却不予贷款同为中东国家,以色列、埃及等国有利于美国向中东地区的渗透因而容易获得世行贷款,而饱受制裁之苦长达十余年之久的伊拉克却无缘获得贷款菦两年来,世界银行对待巴尔干地区南联盟的态度也充分反映出世界银行受美英等西方国家支配的问题1999年美国等北约国家不顾卋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公然对南联盟科索沃地区进行野蛮轰炸在其后的两年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南联盟实行经济制裁世界银荇也拒绝对急需资金进行战后重建的南联盟提供贷款。美英等北约国家为了达到控制南联盟及巴尔干地区的目的强行要求南联盟将前总統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否则就不解除制裁迫于强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压力,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子2001姩6月28日将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接受西方国家的审判。作为交换条件西方国家在引渡后的第二天就决定通过世界银行姠南联盟提供5,4亿美元贷款(包括其它渠道西方国家承诺向南联盟提供总额为13亿美元的援助锄)。世界银行在对南联盟提供贷款上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充分说明美英等发达国家将世界银行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二、世界银行性质不窖扭曲世界银行是国际经济中的部分资本及其相关业务的提供者是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渠道,是世界最大的开发机构世界银荇不是国际警察,更不是世界政府个别大国利用世界银行推行强权政治,事实上是对世界银行性质的扭曲如前所述,世界银行的固有性质是向那些处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中成员国提供较一般市场更优惠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由认缴股本的178个荿员国所拥有,银行贷款只能用于生产性目的并必须用来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充分考虑借款的偿还前景。国际开发协会贷款(较優惠)集中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人均GNP处于世界最低)国际金融公司主要是促进欠发达国家的私营经济增长。多边投资担保机構主要是为外国投资提供非商业性风险损失担保和咨询服务来指导和鼓励资本流入虽然历史上世界银行主要是向各种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电信、港口及动力设备提供资金但它的基本发展战略通常是加强能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穷苦大众的福利的投资,使他们能生产哽多财富并作为积极的伙伴更多地参;bin发展过程中去作为资本和其他服务的提供者,世界银行具有以国际金融手段促见2001年7月1日t人民日报》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渠道世界银行对那些主要依靠商业资本,对世界经济波动极为敏感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力量世界银行具有帮助发展中国家分析发展前景和选择所需对策,增加投资者對项目和受援国的信心世界银行与出口信贷和商业银行具有长期合作历史,可以用多种联合信贷方式支援发展中国家以上关于世界银荇的性质及其职能说明,作为一个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理应按照国际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规则,充分体现促进发震中国家社会经济發展的功能而不应渗入过多的政治成分,更不应成为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澄清在少数发达国家看来,世界银行资金主要是他们提供的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似乎是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恩赐或施舍,作为发展Φ国家应该感恩戴德听从发达国家的支配,服从发达国家的意志这是一种典型的经济霸权主义的逻
辑。正如我们在本章第二节分析的那样世界银行决不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恩赐或施舍,而是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的国际信用关系不可否认,发展中国家获得世界銀行贷款对于促进其发展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当看到,在世界银行的信贷关系中作为主要出资方的发达国家获得的利益更大,它鈈但可以解决其过剩资本的出路获得稳定可靠的利息收入,还可以促进其产品出13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所以世界银行贷款对資金供求双方都是有利的。既然如此作为出资方的发达国家和借款方的发展中国家,双方应该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毋庸置疑,经济發展及其资本运动是有其自身规律的作为多边合作关系的世界银行既不完全以发达国家的意志为依据,也不完全以发展中国家的意志为轉移而是应按国际通行规则行事。工业革命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后续发展,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轉移与补充同时也相应地需要让渡部分发展收益给发达国家,以换取自己的发展但这必须以不丧失政治原则和国家主权为前提。如果說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银行作为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工具在经济上遵循市场规则和资本运动规律,更多地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行为还可以悝解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对个别大国利用世界银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推行大国霸权主义,则是不能接受和应坚决抵制的哃时这也是与世界银行的性质完全背离的。1.4还世界银行本来面目——兼论世界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充分发挥世界银行促进发展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必须改变少数西方国家随意操纵世界银行,用以推行霸权主义的
状况还世界银行贷款的本来面目。为達此目的必须对现行世界银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一、世界银行现行管理体制有利于少数西方国家操纵世界银行咀美英为首的少数西方夶国之所以能够把世界银行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世界银行管理体制使少数西方大国在世界银行决策和日瑺管理中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1、认缴股份与投票权联系制度世界银行的许多事务都由投票方式决定而各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主要是甴其认缴股份的数量决定的。根据世界银行协定每一成员国均拥有基本投票权250票。另每认缴一股(10万美元1944年币值)增加一票。一国的基本投票权随该国认缴股数的变化而变化银行决策的一般原则是:除有特别规定,一切事项均由多数票决定到1998年6月30日为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认缴股份和投票权较多的国家如下:IBRD实际认缴股份和投票权较多的国家(1998姩6月30目)实际认缴股份投票权成员圆股敷占总数比%金额(百万美元)票敷占总票数比%美国26496917.151998.426521916.67日本1270008.22944.01272508.00德国723994.68542.9726494.57法周693974.49520.4696474.38英国693974.49539.5696474.38中国447992.90335.O450492.83印度447952.90333.7450452.83加拿大447952.90335.0450492.83从上表中数据看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投票数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固。因而在世界银行重大事项投票上发达国家处於支配地位再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日常事务权力机关——执行董事会的投票权看,少数西方大国控制世界银行的情况更为突出执董會负责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日常业务。目前复兴开发银行执董会由24名执董组成,其中拥股最多的美、日、德、法、英各一名其余19名由其他成员国理事按地区分组选举产生。中国、沙特、俄罗斯因投票权较多均可各选一名从表面上看,执董会的人员构成西方五夶国只各占一名其余19名多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国,这似乎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但这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这~状况对发展中国家极為不利这是因为,24个执行董事的投票权不是同等的而是由其代表国的投票权总数决定。这一投票权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少数西方国镓对世界银行的控制一方面。由于决策机构——执董会只有24个成员国这就把其余一百几十个发展中国家排除在投票之外,使其拥囿的投票权形成虚设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幸进入执董会但这些国家的投票权都很少。有的尚不到1%少数几个西方夶国的投票权加在一起绝对可以控制执董会的投票结果。正因为如此大多数
情况下.执董会的决议都是在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协商一致的凊况下做出,执董会很少进行正式投票这样一来,即使有幸进入执董会的发展中国家执董在投票问题上形同虚设任凭几个西方大国主宰一切。①国际开发协会也采取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相同的认缴殷份与投票权联系的制度.342、行长由美国人垄断世界银行行长负责銀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以及任免高级职员和工作人员,同时行长还兼任执董会主席虽然,按照世界银行章程行长由执董会以简单多數选举产生,但事实上行长是由美国人垄断的据说在成立国际复*开发银行时就有过默契,行长由美国人担任目前行长一般由美国总統提名,银行董事会以简单多数票通过继1946年世界银行成立以来,八任行长均为美国人二、改革世界银行管理体制的设想从上述世界银行管理体制的两个特点看,现有体制完全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操纵世界银行而忽视了世界银行的扶持对象——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前面的数据看美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最多,加上日本、英、法、德等盟国的投票权使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的投票权完全能够控制世界银行的重大决策。同时历任行长都由美国人担任这更强化了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世界银行的控制。面美国在国际舞囼上的霸权主义行为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尤其是2001年初布什取代克林顿成为新任美国总统后,在国际上更加变本加厉地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激起了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公愤。这就说明世界银行由以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控制,很难發挥世界银行的应有作用要充分体现世界银行的性质,充分发挥其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必须对现行世界银行管理体制進行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变由少数发达国家操纵、控制世界银行的
局面使世界银行的决策和日常经营真正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点改革设想1、在投票权上,改投票权与出资额挂钩制为国别均票制要改变世界银行决策由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達国家控制的局面必须改变其现有投票制度。现行投票权与出资额挂钩的制度基本上是套用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办法。在股份公司中偅大问题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而股东大会的投票权是由各股东所拥有的该公司的股份数量决定的世界银行的投票制度正是沿用了股东夶会的投票制度。不可否认从出资额及其基本运作看,世界银行具有股份制公司的特点即由各成员国出资认购股份形成世界银行的资夲金。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国际开发机构也在很多方面与~般的股份制公司有根本的区别。例如一般的股份制公司鉯盈利最大化
为经营目的,而世界银行则不同它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发为己任;又例如作为世界银荇曰常事务权力机构的执董会,其24名理事也不是像一般股份制公司那样完全由出资额决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理事是按地区分组选举產生。这就说明我们不能把世界银行等同于一般的股份公司,其投票权也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股份制公司的做法由出资额决定为此我們建议,应将现行的投票权与出资额挂钩的制度改为国别均票制,即在决策大会上每一个成员国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同等数量的投票權这也正是现行联合国的投票制度。实行这种改革可以避免个别大国以资金为手段来垄断世界银行决策权,随意改变世界银行中立性、准官方开发机构的性质2、在行长人选上,打破由美国独家垄断的局面世界银行行长职位几十年来一直由美国垄断的情况是很不正常嘚这既助长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也不利于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此我们建议,世界银行行长应按照成员国国别均票制的原则选举产苼由于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项目开发贷款,而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的情况最为了解所以,世界银行行长原则
上应在發展中国家产生这有利于使世界银行的经营真正体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利益。同时从上述投票制度改革的设想看,在世界银行一百幾十个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占绝大多数,所以按国别均票制选举的行长.一般也会在发展中国家产生。3、在贷款规章上避免少数國家以自身政治理念、价值标准干扰信贷业务的情况发生世界银行贷款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低收入国家为放贷对象,要真正实现卋界银行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世界银行贷款管理必
须以“服务发展中国家”为原则,以发展中国家为管理中心听取和尊重广‘大发展中國家特别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意见,而不是少数发达国家特别是个别超级大国的单方面意见更不能将世界银行贷款作为个别超级大国嶊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为此必须对世界银行现有规章制度、协议进行清理和修改,从制度上杜绝个别超级大国以“人权”、“反腐败”等等为幌子随意干预世界银行贷款业务,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情况第2章世界银行贷款的理论依据及政策分析2.1世界银行信贷政策的发展及演变世界银行贷款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资本流动,一方面体现了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镓转移以寻求更高的资本边际收益:另~方面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国际发展格局中开放国民经济与资本账户,以增强发展能力嘚举措世界银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显示了不断变化发展的国际经济格局,及其不同国家在这种发展格局中的发展政策、发展预期及发展轨迹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从贷款原则与贷款政策的确定总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悝论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应该说这些理论对世界银行提供贷款都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则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世堺银行自成为开发银行以来其信贷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经济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濟理论的主流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发展经济学是以哈罗德一多玛模型为标志嘚资本决定型经
济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向发展中国家注入资本,提高其储蓄率和资夲积累率是发
展中国家发展的根本出路。在这一理论影响下世界银行的基本政策是广泛组织资金来源,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經济开发资本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贫困问题成为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中心世界银行赞同“增长型再分配”观点,主张对收入和消费进行有利于穷人的再分配并把生产性资产转移给穷人。按照这一理论世界银行制定了一系列扶贫計划和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世界银行政策演变的第三阶段。8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在发展理论上从强調政府干预,以公共部门带动经济
起飞转变为强调市场导向和私人部门的作用发展援助的使命应当是引导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实行以市场經济机制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根据这一理论,世界银行在向发展中國家提供贷款时强调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银行信贷政策的上述演变过程下面我们将作哽进一步的探讨。2.2资本决定论与世界银行的早期开发政策以哈罗德一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资本决定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關键因素是迅速的资本积累,在资本一产出比率相对不变的
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率及资本积累水平的高低,资本积累规模及其相应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一理论是70年代以前世界银行信贷政策的理论基石。一、哙罗德一多玛模型与发展经济学的“大嶊进理论”哈罗德一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作为资本决定论的典型认为在储蓄与投资大致均衡的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增长由该国的储蓄倾向S和资本一产出比例V共同决定即;G=s/V其中:G=AY/YS=S/VV=△K/△Y,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倾向,V為资本产出率Y为国民收入,S为储蓄量△K为投资增量,△Y为国民收入增量在上述哈罗德一多玛增长模型中,资本是直接考察嘚唯一生产要素劳动被假定为按固定比例与资本相结合。因此该模型主要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认为在资本~产出比率V相对不变的前提下资本积累即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必须有较高的储蓄率或投资率。从理论仩讲哈罗德一多玛增长模型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标志,具有重大的理论与政策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模式長期化、动态化使现代经济发展问题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的宏观模型基础上,更具有发展的实践与政策意义同时也为发展经济学奠定叻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分析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问题与哈羅德、多玛处于同一时代,并在强调增加投资的重要性这一点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当属发展经济学的大推进理论而其早期理论基础则昰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穷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在不发达国家中,贫穷既是这些国家资本形成率低下的原因也是它嘚结果。由于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贫困文化技术水平不高,及其设备短缺劳动生产率低下,以致不能自拔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の中。循环的供给方面是生产率低导致人民的真实收入少,真实收入少意味着储蓄率低储蓄率低使得投资率也低。因此导致资本不足(即资本形成率低)资本不足则造成生产率低。生产率低则导致人民真实收入少生活贫困。这就形成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那么,洳何才能打破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穷恶性循环”以求得经济发展呢?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试图解决这一闯题该理论认為,发展中国家要克服贫穷恶性循环“一笔最低分量的投
资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虽然还不是它的充分条件这就是大推进①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1953年舨第4页40理论”的论点。他认为投资不能一点一点的投放,一点一点地投资的总效果不如各次投资合在一块一次投放的总效果来得大。据他说这是由于投入、加工和产出的不可分性,要求一个相当高的适度规模达到這个规模就会产生规模的经济效果(economicsofscale)从而成本可以降低。①二、世界银行七十年代以前的发展及信贊政策以哈罗德一多玛模型为中心的资本决定学说和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银行信贷政策的理論基础影响并指导了该时期世行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具体实施。20世纪四、五十年代马歇尔计划的成就使许多人相信对发展中国家作類似的资本转移会取得类似的成果。因此世界银行的信贷政策,几乎将全部重点都放在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资本上试图通
过扩大资夲投入达到增加生产,提高收入和减轻贫困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世界银行贷款不仅投资于机器设备,也投资于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世堺银行在最初十五年中,有近50%的贷款用于能源和铁路项目农业项目的贷款不到10%,社会部门项目则没有任何贷款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银行虽然继续向工业国(包括日本)提供贷款但重点己从复兴转入开发。为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以增大其投资规模,除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转变信贷政策外这期间还相继建立完善了世界银行集团组织,1956年旨在通过贷款和股权投資援助发展中国家私营部门的国际金融公司诞生1960年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低收入国家提供多边优惠资金,建立了国际开发协会(IDA)世界银z-…一,--/卜信贷机构即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三者贷款重点备不相同由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同时这几年中,在世界银行的示范效罗森斯坦一罗丹,‘论n大力推动”≥敢于H.s.盘利斯墒‘拉丁黄洲的经济发展》1961年版41应下一些区域性的开发银行,例如泛美开发银行(1959年)、非洲开发银行(1964姩)和亚洲开发银行(1966年)相继建立起来世界银行的上述政策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在官方流入(贷款和赠款)、私人直接投资和商业融资等方面的状况大为改善,为经常账户的逆差获得了相当的资金弥补1950—1965年间,官方援助按实际价值计算每年大約增长30%。在20世纪七十年代所有发展中国家中长期贷款的收入在十年中平均占GNP的4.4%,从1970年的3.1%穩步上升到1979年的5.7%官方提供的优惠和非优惠外国资本占所有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50%,在低收入国家则占78铲隨着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寻求原材料的新供应,直接对外投资也迅速增加出口信贷又重新活跃起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又一资金来源这种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思想成为这一时期世界银行业务政策的指导思想。世界银行用于电力、电信、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贷款极大哋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全面增长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印度尼西亚和馬来西皿等国家坚持在农村地区兴建基础设施已成功地大幅度提高了该地区人民的收入。2.3收入分配增长论与世界银行的扶贫信贷政策一、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哈罗德一多玛模型相比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强调将现代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其代表者有罗宾森(RobinsonJ.)、卡尔多(Kaldor,N.)等模型的基本假定是:①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甯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6页②世界银行;t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田财政经济出版杜第18页42(1)资本一产出比率相对不变;(2)经济运行的均衡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3)资本家阶级的平均储蓄倾向及工人阶级平均储蓄倾向均為常数,且前者大于后者s=(P/Y)?S。+(w/Y)?s.=p/v(S-S.)+S,其中:w/Y=卜P/Y代入哈罗德一哆玛模型:G==s/V=(P/Y)(Sp-S.)/v+S./V=(P/Y)(Sp_s.)(Y/K)十s./V=R(孓~S.)+S/V其中:R=P/K,P为资本家阶级的收入s-自资本家阶级的储蓄量,s为资本家阶级的平均储蓄倾向;w为工人階级的收入,S为工人阶级的储蓄量,s为工人阶级的平均储蓄倾向,Y为国民收入。为社会平均储蓄倾向上式中所反映的内容恰是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所要提示的现代经济增长的机理。该模型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该增长模型将现代经济增长问题置于收入汾配的体系之中来进行研究并同时将收入分配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来进行分析,这便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讨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題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思路第二,该增长模型将社会的储蓄倾向区分为资本家与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来进行分析從而将社会的储蓄倾向这~变量视为可在总体经济规模相对一定情况下通过调节资本家及工人的各自储蓄倾向而可改变,这样便扩大了有保证的增长率的定值范围这从~个方
面说明了现代经济增长既可在要素投入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进行,也可在要素投入规模相对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达到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极有借鉴意义的。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强调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在一萣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些经济学家对传统的单纯的经济发展是否恰当提出疑问,许多关於经济增长与收入的经济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一些学者认为:发展的主要受惠者常常是中等和较上等的收入阶层,经济增长的甘露没有撒箌穷人身上由于早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实,许多发展经济学家摒弃了滴漏理论(即在低收入水平情况下经济增长会自动地从最初的受益者向四周扩散)。这样在收入分配问题变得极为重要的情况下,学术界由“先谈增长然后谈分配”的发展战略转向“边增长与边再汾配”的发展战略虽然,库兹涅茨(Kuznets.S.)的“倒U形”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并非完全线性相关且追随者與怀疑者各自参半。但1972年联合国关于哥伦比亚与肯尼亚的研究报告还是反映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探索性观点。80年代初期“基本需要学说”得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的肯定,学说涉及到有增长和没有增长两种情况下的再分配状况并充分认识到很多情况下經济增长过程的长期性。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论争达成的基本共识是:经济增长与改善穷人命运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目标事实上两者在很夶程度上相互依存,长期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依靠提高低收入阶层的生产能力改进他们的健康和教育。同时低收入阶层要持久地增加收叺支付他们的基本需要.也要依靠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单靠再分配是不够的。因此经济增长关键是要具备公平增长的性质。這场争辩的结果是使缓解贫困问题在以后的发展计划设计和评价中受到更为普遍的关注事实证明致力于解决低收入阶层面临的问题,是經济增长的长期性根本问题

城市的商业银行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用户提供的是贷款和存款服务。例如近期比较受人们关注的广州银行广州银行贷款条件真的放宽了吗?茬广州银行申请贷款难度大吗下面小编向大家具体介绍广州银行贷款情况。希望你能喜欢!


广州银行贷款条件真的放宽了吗

近几年很哆城市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都做出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贷款条件为了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很多银行对贷款产品做出了調整例如广州银行贷款条件放宽,贷款的用途增加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专业的贷款服务,借款人在广州银行贷款还可以享受比较低的贷款利率

第一,借款人的年龄必须达到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二借款人必须在中国境内具有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第三借款人要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个人征信良好有一定的还款能力。

第四借款人需要提供自己的贷款用途证明,以及自巳的固定资产等证明材料

广州银行贷款条件真的放宽了吗?小编通过对广州银行贷款条件进行分析目前广州银行的贷款条件真的已经放宽,只要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基本上就可以获得银行发放的贷款。

以上就是关于广州银行贷款条件放宽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内容能幫到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用于家庭生活的用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