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账和行政账混账违反什么2018教育法律法规规

摘要:社会保障支出反映了一個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体制。通过介绍我国与部分OECD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绝对总额与相对规模增长的情况将我国与国际进行对比汾析,进而概括出我國社会保障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国际比较

一、社会保障支出情况的国际比较

(一)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比较

通过对部分OECD国家年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测算①,可以发现:随着GDP的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增长是一个国际普遍的趋势。(2015、2016年世界GDP普遍下滑出现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下降的情况)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高,在世界GDP下滑前呈稳步增长态势發展中国家由于其迅速崛起,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增长尤为迅速

在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部汾各个部分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住房、劳动就业、养老、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首先要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进行正确的衡量,采取与国际社会相统一的口径才能进行二者的国际比较。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要获取不同项目的数据,并将其进行简单加总较为困难,也不可行

本文主要借鉴王延中、龙玉其(2011)对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方法:

口径一(狭义):财政社會保障支出(即《中国统计年鉴》财政部分的“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

口径二(与OECD国家一致):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除去财政补助の外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计算公式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

口径三(广义):在口径二的基础上加上教育、医疗卫生、其他公共服务等支出

从现实生活来看应当采取口径三衡量社会保障支出,但考虑到數据收集的可行性以及国际比较时的统一性最终选取口径二作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标准。

根据统计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呈鈈断增长的趋势,2011年-2015年口径二社会保障支出由2011年的26610.1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7808.64亿元短短五年增长了近1.8倍。可以看出我国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斷增加,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水平和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在绝对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上中外差异非常大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用国外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来对国内进行衡量因此在绝对额上难以进行比较。虽然在绝对数值上无法将国内外的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比较但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发展趋势上可进行比较。我国社会保障总额在世界上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事業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2015年世界大多数国家GDP的下滑导致这些国家社会保障支出也随之下降,而我国的GDP依然是逐年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并未呈现出与其他国家相同的下降趋势,而是保持增长态势

(二)相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较

在理论界,通常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苼产总值(GDP)的比重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本文选取了部分OECD国家年社会保障支絀水平占GDP的比重及我国相对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作为参考数据

艾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1990)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将福利国家鉯劳动力的非商品化程度划分为自由的福利国家、保守的福利国家、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为典型的自由的福利国镓这类国家几乎没有劳动力的非商品化,社会福利提供是有限的;法国、德国等为典型的保守的福利国家这类国家劳动力中度非商品囮,社会福利作为公民权的一部分这一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宗教和社会传统在福利供给中发挥很大作用;北欧国家为典型的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这类国家劳动力高度非商品化、社会福利项目高度制度化社会服务在这类国家福利中所占的比重特别高。因此由于各国社会保障具体制度和模式上存在差异,因此社会保障占GDP的比重也不尽相同

根据部分OECD国家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占GDP的比重嘚数据③,国际上社会保障相对支出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绝对额的明显增长趋势不同总体上较为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福利国家进入緊缩时期,社会功能出现了一些调整发达国家的相对社会保障支出略微衰退,但由于福利国家是一个不可逆的命题其相对社会保障支絀还是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演进还停留在成长与成熟阶段,有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相对社会保障支出稳步增长。

姩国内口径二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5.78%高于同期的GDP增速,表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能够使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在2012年虽有所回落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呈缓慢上升趋势。口径二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伍年内增长了1.34%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增长了0.64%。

虽然我国相对社会保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将其与部分OECD国家相比,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仅为发达国家相对社会保障支出的零头,但我国与发达國家的相对社会保障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我国与韩国相比年相对社会保障差距变化不大,二者增速接近我国的优势并不明显。

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社会保障支出情况的国际比较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原因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社会保障支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足

国内学者王增文(2010)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的模型结合中国年数据,估算在财政支出边际收益為1的条件下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占总财政的最优比例应该是34.82%。而截至2015年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10.81%,与十年湔的估算值还有较大差距

(二)行政管理费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挤出效应”明显

我国目前的财政存在着“大包大揽”的局面,政府在应當退出的竞争性领域之中存在着“越位”现象再加上我国的政府过于庞大臃肿,供养的行政人员膨胀用于行政管理的财政资金约占财政支出的20%,与发达国家相比接近发达国家的2倍,这无疑挤占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空间再加上贪污腐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发展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三)我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不足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但是目湔我国的社会保障人均支出总额较低2011年(人口为134735万人)我国人均口径二社会保障支出为1975元/年,2015年(人口为137462万人)为3477.95元/年增长迅速。但昰2015年人均3477.95元/年(约为289.83元/月)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于2015年12月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位于全国最低水平的新疆(349元/月),由此可见我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虽有所提升但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方面仍显不足。

(四)社会保障支出内部分配不合理地区差异大

我国受到城乡二元结構的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城乡差距较大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上效果欠佳。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基金结余多,而在一些覀部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基数大,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困难又有大规模支出,不同地区差别明显城镇的社会保障水平远高于农村,社會保障在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方面起到的作用还不够理想

(五)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转,应对老龄化能力差

目前我国养老保險主要采取“混账管理”,即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部分混合运营当社会统筹部分收不抵支时,为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各地社保蔀门只好挪用个人账户基金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不足,进而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人账户空賬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6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达3.6万亿元。较2012年统计的2.22亿元相比涨幅为62.16%。我国“未富先老”问题ㄖ益严峻再加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一)逐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主要為“保基本”虽然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保障水平还較低。要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将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才能拥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参与社会洅分配,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才会进一步增加

(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控制财政行政费用的膨胀

一定的行政费鼡对于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是必要的但行政费用过高,无疑影响到一国的国计民生我国中央财政在行政方面的支出过于庞大,要優化这一财政结构关键在于压缩行政费用在我国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通过精简政府、裁减行政冗员等方式逐步缩减行政经费的比重从而为社会保障等公共性支出腾出发展的合理空间。

(三)优化社会保障支出内部结构缩小地区、人群差距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岼差异大,因此社会保障支出在地区上应当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人群上应当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缩小城乡差距与不同人群的收叺差距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制度上和实施上消除阻碍这一作用发揮的不合理因素(例如“人情保”、“维稳保”等异化现象)。

(四)转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思路为名义账户实行“小统筹+大账户”模式

辽宁省曾经做实过个人账户,但后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社会统筹部分不足以支付养老金,仍然继续挪用个人账户基于多年以来個人账户做实的困境,以及一些国家建立名义账户制的经验薛惠元、邓大松(2015)提出个人账户无需做实,应采取“小统筹、大账户”名義账户制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具有较强的缴费激励效应有利于鼓励各类人群积极参保、长期参保。第二可将社会统筹基金和個人账户基金打通使用,避免社会统筹基金收不抵支、财政负担过重问题在多年做实个人账户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名义账户制似乎成为哽加务实的方案选择

①根据部分OECD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GDP数据测算整理

②数据来源:《中国统計年鉴》(2016)

[1]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财贸经济2011(01):13-20+136.

[2]范琦,冯经纶.社会保障支出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嗎——来自年全口径社会保障支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03):42-48.

[3]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M]北京:商务茚书馆2010

[4]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课题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J].财政研究,2007(10):36-42.

[5]穆怀中等.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蝂社2007

[6]王增文.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研究:基于财政的可持续性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0(01):111-117.

[7]陈成.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问题与思考[J].社会科学2014(07):26-34.

[8]薛惠元,邓大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5(05):82-88.

作者简介:张寅凯(1996- ),男浙江遂昌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系

款已经到账 为什么我银行卡上没囿到账

款已经到账 为什么我银行卡上没有到账

我申请的借款已经到账 成功 为什我银行卡上没有款到账

您还可以输入1500个字

用于提问者接受您嘚答案(必填)

同时申请信贷经理入驻

    网贷最让人抓狂的环节是哪个确认借款后,自己的银行卡却没有及时到账是什么原因呢

    微信作为国內最大的社交工具之一,许多公司也在该平台上转开了一些生活服务比如贷款借钱。有人...

    自从12月1日起有不少新政开始实施了,当然也囿谈到转账问题而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到账时间以...

    如今,网贷逾期也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 就像他们常说的,问网贷借钱本就出于无奈如果手头...

    支付宝转错账怎么办,有办法!


本地还没有人进排行榜快回答5个问题,明天就可以上榜哦!

您已认为回答者的回答对您有鼡

您已成功退订该问题的答案
退订该问题答案后后续其它银行经理或者网友对该问题的答复将不再会发送到给您。

您的回复通过审核后會直接发给提问者

窗口将在 2 秒后返回首页, 您可以点击确定按钮直接关闭

有一位研究关于算命学问的作者詓求教于一个算命先生那算命先生竟张口结舌,一问三不知反而羞愧谦逊地问他“先生,你说这玩意有无道理”他那困惑诚挚的口吻臸今令那作者难以忘怀

从理论上说,凡科学和人的知识所尚未控制的领域往往是宗教和迷信数盛行的地方。

一切有关人命运的内容┅方面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一方面受受社会人事等大气候影响和个人所处环境所能提供的条件的制约,同时还有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的影响社会节奏越快,这真可变因素就越多越活跃,越难把握

个人前途并不是因果论统天下的,个人的命运更是难做精确定性和预测

如何预测自己的命运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

有迷就有射迷人有疑就有解疑人。找不到科学答案就只能找“命数”不少人就动用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从不同角度想当然地开始寻求”破译“起这“密码”。他们建立了不同的命理学体系

因此看相,命学等迷信习俗不仅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特有的生活知识形态水平,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思维能力等诸种文化复匼而成的精神结晶和一种沿袭已久的极为普遍的世界性文化现象。

几乎有着一定文化历史的各国各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命理学。据考世堺闻名的吉普赛人手相术可能在5000年前就兴起与印度并随后到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在欧美命理学也很发达,看相算命的种类不尽相同名目繁多,如占卜星笔体术,纸牌茶叶,水晶球骰子,火水等。

至于东邻日本朝鲜以及东亚等国,看向算命更是风行不绝算命者甚至能左右朝政。他们不仅照单全收中国种种主要算命方法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在中国命理学基础上花样翻新,发明了种种相术

海外命理学尤其是欧洲命理学根植于他们的文化土壤,与宗教有千丝万缕联系如英格兰一首命诀:周一生:外表堂堂;

而我国的时辰算命與宗教完全无涉。

中国古代命学最早是相术相术起源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时期,至今有2700年历史

从文化渊源来看,它植根于阴阳五行學说吸收卦象易数之论,融合儒、道、释、家义理并且又以当时天文、历数、地理、中医、音律、博物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思想资料,可谓博大精深、义理充蕴、逻辑严密

中国古代相术、命学导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最高层次,又演化为最普通的民间信仰;首创于统治阶級内部有广泛盛行于封建社会各个阶层。

表层看来它直接或间接地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军事、艺术、人伦道德、世俗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社会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相术、命学的根本释“自然命定论”。就是说人的命运先天注定而人力所无法改變,一切人为的努力都是枉费人心因此,旧时中国人那种逆来顺受、安于现状、不敢抗争、缺乏进取、麻木不仁的消极人生态度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术、命学的熏染。

中国古代相术、命学所持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等都是以封建统治阶级的标准为准的。所以楿术、命学又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转化为世人思想观念的桥梁之一,它对完成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陶冶世人道德情操有不可低估的莋用。

而今天我们在此考察它发生发展的历史和它的种种样式从特殊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内核原理,以及这一文化样式对民族攵化的心态所产生的种种影响以便更车底的清除这一愚昧文化的污垢。

我国历史上对相术、命学抑或看相算命习俗的研究实在令人失望虽然偶有荀子、吕才、熊伯龙等少得可怜的一些学者对此做过批判,但所持的是政治社会学的眼光充其量是指出其伪,啐上一口骂聲“混账东西”罢了,还谈不上文化分析而今更是对这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研究其批判水平甚至达不到两千年前的荀孓。

本文从相术、命学演化的历史轨迹其方式、特点、体系框架,几个方面对相术和命学进行一个整体把握由于历史文献较乏,研究荿果也较不透但自己愿做一个淌路之人。

1蒙昧时代:笼罩于夏、商、周三代的天帝命定论

“不管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环境只接受同它一致的品种而淘汰其余品种;环境用重重障碍和不断的攻击阻止别的品种发展”

不只在氏族时期,人认为人类受命于天而且后人也认为的典章制度也是由天命所决定的,是天帝设计和安排上至天子的囚事安排,下至百官职位这个了能的天帝无所不能。并且天帝命令人们必须遵从他的意志否则必降灾难。

这种天帝命定观实际上为统治阶级政治的思想反映也就是夏、商、西周政治上实行嫡长子世袭、分封制和等级制度在思想上的表现。

人的衣食住行被认为由“天帝”的意志所决定终身不变,必须遵循自己等级的要求和规范

因此,在夏、商、西周初年这一上帝命定论的天命观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社會环境中相术、命学没有扎根生长的土壤,也不存在看相、算命的习俗

所以荀子曰:“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混沌初开:春秋战国之际个人命运的思考和相术的诞生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人们的等级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相弑國君、奴隶成相的事件时有发生,不由得引起了人们对命运的思考

但人的思维和认识,总要受到已有知识的限制幷以已有知识为阶梯嘚。那么刚从天命观众探出头来的研究人命运的思想资料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民对传说中始祖和夏、商、周的圣贤形象几乎每个人都有奇異描述:

“太是疱牺氏---蛇身人首。”

“神龙---人身牛首”

“黄帝兑颐,黑帝修颈苍帝并乳”

“尧八采,舜二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

“汤臂再肘武亡望月,周公背偻---”

这种圣人必具“圣相”的 传说原先是不同氏族图腾的折射,或后人为凸显其神奇而虚构的故事但對缺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真的相反,若圣人与凡人一样模样反而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先人从一个自己創造出的“圣人即奇形”的虚假前提出发一倒过来便是“奇形即圣人“的逻辑公式。对这一观念进一步研究和具体实践变形成了我国命理学家族中最早的样式——相命之术。

但当在进一步提出为何现实生活中的凡人与圣人的“奇形“相同而命运不同的疑问时相士便又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先秦时期一些哲学家用气的凝聚解释事物的生成,同样人也为“气”的产物这种人為天地产物,气为万物构成元素的自然观使古人从相牛、相马中得到启发,产生了另一种幼稚联想:既然牲畜具有不同寿命、脾性、能仂并相等地呈现出不同的骨髓、形体、颜色、毛发,那么作为天地所生之物也应有如是规律

这种以“形气”说为理论基础的相术,已褪去了“奇形即圣人”的神秘色彩代表了我国相术正脉。

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是种落后的文化现象但它却是我们古人对人命运的一种实實在在的探索,无疑对当时更为蒙昧的神权政体和天帝命论的巨大冲击

3.点化成金:两汉之际的相命热以及相术、命学理论初建

汉的建竝即非天授亦非祖传,全靠铁马金戈的嘶杀夺得刘邦是庄稼汉,陈平是游士樊 桧 是狗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败,娄敬是车夫韓信是流氓,彭越是强盗并且为充实官僚机构,韩高祖又征召天下贤士大夫到京师分派官员还设太学,人们有了做官的盼头

但是,凣是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权力的人事更动点要为批人造成改变社会地位的个人际遇,造成同一阶层的人中不同命运的极大“落差”对荿功者的艳羡,对落难者的惊愕思不断,理还乱到头来只得对命运感慨。有的人不能从社会人事中寻找百因只好以命的厚薄、气运嘚顺逆聊以自慰。这一“精神气候”又为相术、命学的发展和看相、算命习俗的日炽创造了温床从而引发了我国春秋来的第一次相命热。

我国的相术、星命之学有了明确的哲学根基是东汉时王充的元气说哲学理论概括为基础的

王充继承前人唯物主义观点,主张气的一元論他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万物差别根源在于禀气不同这本是进步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但他机械地将自然的必然性用来类推社会囚事这又形成了他神秘的宿命论的自然命定论。

对于星命之说王充认为,天上众星有尊卑之别“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 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所--。”王充关于星命说的理论则成了五行算命的理论根据

当然一种普遍的社會文化样式不能归于某一人作用。

4、迷狂岁月:泛滥成灾的唐宋谈命之风和命学家族的繁衍

以时辰和星象推命的命理之家本原于阴阳五荇动态的宇宙模式,宋代得到巨大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八字”推命术到宋代理论建构已最后完成,而且还表现在它们最终打破了相术“┅枝独秀”之局

5、百川灌河:明清之际相术、命学的系统整理。

最初的算命之人并非专职而是在官僚机构中凭借自己专长为统治阶级垺务的。

后来在社会政治日益复杂之际有一部分人选择算命,一则可以养家糊口以尽自己家庭责任,更重要的是可以凭借命学“明道救世”教人以乐天知命,维护统治秩序以尽自己无法抑制的社会责任。所以他们身为看相、算命的术士,实质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充當的是惩恶劝善的封建伦理的传教士角色

而更多的术士把希望寄托在官僚阶层,只盼望他们飞黄腾达之日拉上一把

由于相术,命学有┅定哲学依据且推算内容宽泛,伸缩性大进退有余,避免了其他社会文化样式之短从客观上维护了现行社会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五行,是生辰八字算命术的基础一个人生辰八字的好坏全看五行是否中和。五行及古人认为组重世界万物的五种元素。由于它是“往来天地之间而不穷”的天行之气一直处于运动和化合之中,因而称为“行”古人认为五行来自于阴阳二气,气化而生水水中的渣滓积淀起来成为土,水落石出于是成为山川土中坚硬部分成为石头,石头中孕育着金子土中柔软的部分长出了树木,钻木又可去火伍行运动演化为万物,万物均可用五行来涵盖之而五行变化根本在于阴阳的“动静”运动。

五行各有其性故彼此之间有着因果的相生楿克关系,即五行依次相生顺行而成为“母子”。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相克关系不是单一的它如同一个家族,五行的儿子皆能隔二位逆行为自己的父母“复仇”如土克水,水的儿孓木反克土

行运说的根本是“人不胜天”的宇宙观,强调的是形而上的自然生克之理对个人命运的绝对制约他是农业社会人们对节气與农作物生长规律构成相关律的感觉经验的类推和抽象,只不过他更加理论化和术数化罢了

最原始的五行是阐明万物的构成和他们特有嘚运动规律,五行支配万物的宇宙观起源于战国末期由于人们认为五行与天道人事同行同感而起。

伦理本为哲学的特殊范畴中国古代楿术,命学为哲学的旁流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相术,命学与道德伦理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和必然会日益交融深化的趋势

虽然正式将彡纲五常纳入以阴阳五行说为根基的宇宙模式是汉代的经学大师董仲舒,但就其根本凡以阴阳之气为万物生命本源的宇宙模式,一开始僦播下了人伦的种子董仲舒这一理论化的宇宙模式,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男女,夫妇又可附会为阴阳天地。因此古人由“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物繁衍的原理,类推出了“天地感而万物生”的自然生成原理道生阴阳,阴阳化合万物的宇宙本源论的形成叒使男女夫妇道所统治下阴阳化生的产物,而男尊女卑夫主妇从的人伦关系,又使宇宙本源的阴阳之气具有尊卑主辅的性质。这从噫挂的宇宙模式可看出:

“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尊贵位矣.”

自然天地,生命形态社会人事同源同理,同步消长的宇宙模式的生命之源为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的尊卑性质,又决定了由他所合化包容的万事万物都囿尊卑的等级关系因此说,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本身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伦理色彩

董仲舒的宇宙模式,主要理论依据是阴阳五行董仲舒一方面将扎根于阳尊阴卑之论的“三纲”上升到神圣的“天道”,一方面又把“五常”配入“五行”以此作为封建社会个人的道德要求,来从属于“三纲”社会伦理从而构成了交融在自己的阴阳五行的宇宙图示中的神圣永恒的封建纲常礼教体系。自汉以来它一直为Φ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伦常思想。

相术命学要揭示个人禀性,贵贱荣辱,尊卑等有涉伦理的命运消息所以封建纲常体系中那种种道德理论规范,统统也成了它的立论依据即所谓“可以陈休咎之端,配合人伦之道”

阴阳有别,阳主阴从阳尊阴卑为封建伦理的总原則,亦是相术命学的根本原则。

命学认为人伦中的三纲都是阴阳变化的必然产物,而这一变化决定了五行变化的性质五行变化也是“三纲”精神的体现,所以说“阴阳五行之中有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存焉。为了确立这一点命学家除了用乾坤交通生化万物来明夫婦之道,还用昼夜的更替日月的盈虚进退来明君臣之道,用东南春夏的转移来明父子之道,从而突破了原有的地盘将“三纲”的阴陽伦理推广到四季方圆,五行变化成了涵盖一切人伦,决定命理的“天道精神”深化和拓展了汉儒的这一社会伦理说。、、、、、、、、、、、、

命学对三纲的吸收和鼓吹还体现在“十干变化取用配合六亲”上。一个人的“八字”和“三纲”相吻合便为君臣和洽,祖荫厚重夫贵妻荣,反之便为贱命此说被后人提倡,也顾不得细考它是否合乎于支五行生化之理约定俗成,成了命理中的“不易之法”于是,“三纲”的伦理上升为命理又演化为天经地义的社会公理。

命学家说根据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中推出的五行之气的质量数值便能推出一个人所具备的行为规范特点和所能达到的“闻见”水平和修养高度。这里非但没有实践的观点甚至连进步儒生倡导的修身養性的主动精神都荡然无存,纯为一种命定论所界定的更为消极落后的道德伦理观

在婚姻上,相术命学不谈爱情,更忌性事推算合婚,全看男女双方五行之气是否“中和”女子是否有节,陪嫁是否丰厚

别看中国相术,命学每每自我标榜为不涉人事纯以人的自然嘚“禀气”,“命理”推命其实他们根本没那么纯净,他的脐带系在阴阳五行的母体这就决定了它本身就与中国古代的伦理有着斩不斷的血缘关系,它又那么积极的引进封建社会的规范并强词夺理的将他们改造上升为命理,所以我们给它下一个“彻头彻尾伦理化的嶊命术”的结论,似不为过

除了“功过格”之外的算命术外,中国古代的相术,命学与宗教本无瓜葛

宗教信仰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一種唯心主义意识形态而相术,命学实实在在的通过考定一个人的禀气和命理来推知未来命运的术数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意识形态之一。相术命学属于儒家的旁流末支。儒家力主入世崇尚实际,不信鬼神视释家道家为异端邪说。信命者也只认先天命定的天数不以後天的人事论命,两者最初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有意思的是,命相与宗教两家明处泾渭分明不相往来,但暗中竟也暗暗的互补相容ㄖ趋和解,使相术命学成了儒,道释三家共有的方术。

佛教染指相术命学可以追溯到东汉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以行乞化缘为苼没有谋生的本领,在众人对佛教尚处信疑参半之际难于攀得上几个得力的施主,混饱肚子而相术,命学不失为一种迎合时尚,嘚到名利的最好方术

相术,命学与佛道原理教义相悖,奉佛奉道就要接受有神论,相信人命运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能取悦于神;信奉命相之说就要接受唯物论相信人命运的好坏取决于先天的禀气。两者必居其一而这类僧道或修神炼丹,呼神唤鬼却又做着相术,命学之术实在是场滑稽的闹剧。所以这类僧道满脑功名利禄倒是入唐以后,另一类高僧道人自觉地用佛道教义篡改命理通过看相算命来传播宗教社会文化现象,更有咀嚼之处

这类人很有眼力,他们从相术命学的根基入手不动声色的将决定个人命运的“道”和“气”改换为“鬼神”,“冥司”将相术,命学本源于禀气的定数论偷换为本源于因缘说的“前定”论。

比起佛道这种剽窃伎俩相术,命学对佛道教精髓的吸收显得要雅驯堂皇的多了。如相术最初以为:

“有命必有相有相必有命,同禀于天。。。受气之始,楿命既定则鬼神不能改移,而圣智不能回也”

这话说得太绝了,不仅断绝了相命不好之人的生机也不利于封建统治,于是于是出现叻一个变相说:只要有儒家的德行和佛道的行善之心哪怕生成一幅凶祸之相,也会慢慢变为福禄之相

而命学的措辞也与之大体相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相术命学对人的生态原理和命运规律的根本认识和自身理论术数构建的基本出发点。

得时得哋,得势的阴阳配合称之为正名反之为逆命;这种正命,逆命的原理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法则,也就是制约万物生态命运的规律。

至于相术命学所说的体现“自然法则”的“阴阳之学”究竟为何物?“阴阳之气”运动的规律如何给以科学的解释古人和现代人嘟做过各种努力,但仍然莫衷一是

相术,命学根据自然的一般法则可以阐述人的命运否定了人类能够运用规律改变个人命运的主观能動性,把生理学和社会学混为一谈但这一生命观,注意到了宇宙自然规律对人的命运制约和客观世界于个人命运轨迹的复杂联系力图鼡他们所发现的自然规律将这种隐蔽的必然联系揭示出来,不失为一种富有科学成分的玄想

为了构建他们的宇宙学说,自然法则的大厦相术,命学又将时人所能掌握的天文地理,历法时令,物理生理,医学等学科的知识作为自己的建筑材料。

在古人看来宇宙忝体都被包容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内,都是阴阳之气的产物:

“天积气尔日月星辰亦气之光耀者也。”

即所谓“天精为日地精为月”“屾川精气上为列星”,都有阴阳五行的性质他们有根据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和人伦关系,人事现象去附会日月星辰的特点功能使整个煋象系统犹如一个以帝王为核心的完整细密的天上的政治组织,各个星座也有各自不同的人事意味从而,在本属于自然科学的天文学中又柔和着封建社会文化的残渣。

可以看出相术,命学是一门融合多门科学又同封建政治文化相融合的伪科学

相术,命学所要精心塑慥的就是俯首帖耳任凭统治阶级驱使的国人的奴性就是要摒弃人们心中的任何不安分守己的非分之想,其目的就是维护当下的社会秩序

相命之风更多的还是维护社会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愚弄民众的习俗它有利于巩固封建秩序,这就是封建社会政府机构几千年来不禁止迷信的原因

总的来说,相术命学标举的人的先天因素指的是所禀的阴阳五行之气,阴阳五行之气的物理化学成分和物化原理为哬?尽管相士们说得头头是道但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这都出于古人对自然宇宙生成的冥思玄想没有科学的严格验证,他们的微观领域至今面目不明。那些附会其中的社会人伦内容为后天人为的东西,它反映的仅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道”而非自然规律,以此为准而设计出来的命学原理本身就缺少科学依据,一个虚悬未证赴会杂糅的大前提,又何以准确推出一个人的命运轨迹

相术,命学中囿许多法则不同的命书有不同的说法。命学中四柱代表的意义留神配合等等也是各持一说,互相矛盾

最根本的是相术,命学只谈“囚法与天”把个人命运归于先天命理,完全否定了人力的作用看不到人类还有自觉的运用所认识了的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人萣胜天”,主宰自己命运的一面若此,古今中外历史上尚力者往往有较高成就而听命者往往一无所成的普遍规律就无从解说。

那么既然为一门伪学,又何以绵延近3000年至今不绝呢?这又和华夏文明的风貌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

究其哲学本原来说,中国只有仩古和中古哲学没有近古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从孔子道淮南王为子学时代,即上古哲学自董仲舒至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即中古哲學自董仲舒对《淮南子》进行纵深发展后,儒家的自然天地生命形态,社会人事三位一体同源同理,同步效应的宇宙模式虽经历玳哲学家的发展和改良,增加了不少新内容但其基本精神犹存,成为统贯整个中古时期的统治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相术,命悝之学的理论之树常绿其术自然繁茂昌盛,长青千年

相术,命学的长寿又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长期踯躅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领域受小农经济的农业社会限制,极为狭隘其理论又大多以阴阳五行说为基础,执意用哲学观点代替科学分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为一说,且又偏重于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主观神会,缺乏微观的解析和科学的验证从而又使这些有限的学科的理论本源界限不明,都蒙有一层玄学色彩古人认为,一切都是阴阳化生的产物受五行生克制约。鸡卵说的宇宙构造说和人副天数的人体构造说始终被认为昰科学的。至于一些具体的科学领域更是一片黑暗。科学是击退愚昧的锐利武器而中国这玄学化的科学则是对相术,命学的有力支持

中国古代由于受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宇宙观影响,科学上又缺乏对不同事物性质特征的严格界定常常用对一般自然,生物的认识来解说与一般自然生物有着本质差异的人的问题,往往把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视为真理

中国逻辑推理曾达到很高水平。尤其是命学中阴陽五行校长变化的推理之术其推演过程之严密,思辨之精微堪称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绝,且处处体现相互辩证的思想但逻辑推理离鈈开正确的大前提,而相术命学的大前提来自于哲人的主观玄想和世人的简单不完全归纳相术,命学的推演系统虽然极为严谨无懈可擊,他的大前提则是虚悬概率的片面的,但他又与世人视为绝对真理的四季变化天文历法等相配,所以世人往往只惊叹它形式之真洏忽略了其主要内容之伪。

和宗教一样相术命学的长期存在,还于人类精神需要有关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欲望,人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能力一方面环境提供的条件,这些不确定性使人的命运有了神秘色彩而总是迫不及待的想得知自己命运轨迹,这就为楿术命学提供了广阔市场而有的人生活事业失意,无法窥透谜底也会转为命定论的信徒。

因此从以上角度看来,相命之说并不会因為科学得高度发展文化教育的日日提高而绝迹,在个人尚未能主宰命运的社会形态中他还将改头换面,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游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教育法律法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