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家为什么油价这么高

原标题:为什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怎样才算发达国家?

面子易学、里子难补;经济发展可以很快,但社会发达则需要耐心。吹嘘高楼大厦硬实力,忽略生活品质软实力,这不是发达国家心态。

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在一场名为《中国信心》的著名演讲中曾分享过他的个人感受:

当你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到纽约纽瓦克机场,你会感受到什么叫做从第一世界的机场,到第三世界的机场。

6月初我结束德国考察,当从陈旧逼仄的柏林机场回到巨大崭新的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时,同行的记者朋友笑着说道:“发展中国家的设施,就是发达!”

过去数年,我多次往返于美国、日本、欧洲,在跨文化的交流和观察中,类似的感受还有很多:

从布鲁克林的河滨公园遥望曼哈顿岛,我觉得似乎并不比从外滩眺望陆家嘴更令人惊叹。从杭州到上海,和谐号曾以350公里的速度飞驰;但从东京去仙台,东北新干线的速度却鲜能超过250公里。在德国汉堡,当地正如火如荼推进智能城市建设,但所用互联网技术却并不比北京的更为先进……  

不得不说,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设施有了快速发展。

三十年前,当一个中国人来到美国,会被机场、高速公路、超市、摩天大楼所震撼;而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视觉冲击感已经不再有了。

为什么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怎样才算是发达国家呢?

也许正是不少人看清了这个问题,即使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依然选择了移民。

当然,是否是发达国家,可以用很多指标来衡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寿命、识字率、工业化水平……

但近年来有在跨国旅行和生活的人,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主观判断方法。概括来说,发达国家会不计成本地做三种付出。 

正如决定一个水桶容量的,不是长板而是短板。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弱者地位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汉堡,公交巴士到站后会利用液压侧倾车身,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上下车;在东京,所有地铁车门上都刻有盲文告知盲人所在车厢位置;在美国纽黑文,政府补贴令当地穷困人群得以和耶鲁医学院博士生住在同一幢公寓。

新干线车站里的盲道和盲人特别通道

为弱者付出,这首先意味着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金钱付出(例如服务盲人和老人的公共设施不产生经济效益),这是社会强者为弱者买单。反之,过度追求金钱效益,由弱者为强者买单,则是社会不发达的表征(试想我们的城市还有几条盲道没被车位或店铺占据)。  

为弱者付出还意味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升华。在汉堡,一位思科公司经理向我展示他利用捐款开发的难民医疗服务集装箱,专为涌入德国的难民提供医疗帮助。 

在很多人看来,带来社会问题又不产生经济效益的难民不受欢迎,而思科的这位经理却坚定地说:“他们需要帮助。”

当人道主义精神超越实用主义精神,当整个社会出现大量愿意不计成本服务弱者的社会群体时,这个国家必定是发达国家。 

注重细节品质,而非宏大外观,或许是我所走过的发达国家的共性。

东京成田机场或许不如北京首都机场现代化,但新宿街头的公厕设施,绝对堪比北京五星级酒店。虽然中国一座三线城市的高楼大厦都不逊大阪,但在日本,我到再偏僻的小城,都可以放心直饮自来水。  

为细节付出,还意味着急不得。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在一块荒地,当地人说由于该地曾被用作化工厂厂房,当地政府花了40年时间仍未完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清理,因此即便地价很贵也不得不闲置荒废。  

在人口仅有12万人的德国小城博特罗普,我拜访了刚成立不久的大学HRW(鲁尔西部大学),这是这座城市的第二所大学,共有70多名教授。

市长蒂施乐说:“我们需要为城市的未来投资。”

这让我联想起我的故乡,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的江阴,拥有36家上市公司、160万人口,却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

在博特罗普,一所名为“未来之屋”的公寓改造项目,改造的目的是令建筑更加环保节能,但改造成本通过租金回收却至少需15年。面对如此不经济的方案,投资者的理由很简单:这是未来。

在油价便宜的美国,美国人民仅仅为了一个环保理念,自2000年以来购买了160万辆比同等汽油车贵一倍的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在德国,为了支持绿色电力发展,德国人民在过去十年忍受了电价翻番。  

所有这些看似没有经济理性的行为,实则都是为未来付出。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只斤斤计较眼前经济利益,只愿意为廉价的服务和商品买单,不意为未来做长远规划和投资,则这个国家很难从“跟随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升级成“引领发展”的发达国家。 

结束在德国的访问后,我颇为感叹,落后的高铁网络、陈旧的基础设施、低矮的建筑,德国似乎没有大多数中国人以为的那么“发达”。“什么叫发达?”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海宁·埃勒曼如此反问。发达的建筑、发达的铁路、发达的技术……“这些都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非值得追求的目标本身”。

人民网北京1月8日电 世界银行集团最新《全球经济展望》中对油价下跌的分析认为,如果有更强劲的全球增长支撑,低油价会给发展中国家中的石油进口国带来巨大收益。

油价下跌反映出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包括数年来石油供应突增和需求突降、世界部分地区地缘政治风险消退、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政策目标的重大改变和美元升值等。虽然推动近期油价大跌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仍不明朗,但供应面因素显然起了主导作用。

2015年油价偏软趋势预计将会持续,并将伴随实际收入从石油输出国向石油进口国大幅转移。对于许多石油进口国来说,油价下跌有助于促进增长和降低通胀、外部及财政压力。

然而,油价走弱对于主要石油输出国构成了严重挑战,这些国家将遭受增长前景和财政及外部收支状况趋弱的不利影响。如果油价持续走低,也会削弱石油勘探开发新增投资,特别是会危及到在一些低收入国家的投资以及对诸如页岩油、油砂和深海油田等非常规资源的投资。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说:“对于石油进口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油价下跌为实行财政政策、开展结构性改革以及社保计划筹资打开了一扇机遇之窗。在石油输出国,油价暴跌是一种提醒: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存在严重的脆弱性,有必要在中长期加大多元化发展的力度。”

除《全球经济展望》关于油价的分析外还有两个专题报告,内容分别为全球贸易和移民汇款流动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贸易在周期性和长期因素方面呈现疲软

2012年和2013年全球贸易增速不到3.5%,远低于危机前7%的年平均增长率,抑制了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以投资需求疲软为主但也包括消费需求疲软,是造成贸易增长减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收入国家约占全球进口额65%的情况下,其经济在危机爆发5年来持续疲弱,表明需求疲软将会继续对全球贸易复苏造成不利影响。不过,长期趋势也拖慢了贸易增长速度,这包括贸易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由于全球供应链扩张放慢和需求从贸易集约型投资向非贸易集约型私人和公共消费转移,世界贸易对全球收入变化的反应变得不那么灵敏了。

分析发现,这些影响贸易的长期因素也将在未来数年决定贸易流通行为,特别是预期的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不太可能带来在危机前时期目睹的贸易流通的快速增长。

移民汇款具有平稳消费的潜力

第二个专题报告称,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移民汇款流入量不仅相对于GDP数额巨大,也可与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外援一争高下。自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汇款流入平均约相当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60%。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移民汇款是最大的单一外汇来源。

研究发现,除数额可观外,移民汇款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资本流入更加稳定,在出现金融压力时期也不例外。例如,在过去发生资本流入突停期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量平均下降25%,而移民汇款却增加了7%。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移民汇款流入的稳定性意味着汇款可以有助于经常出现宏观经济波动的发展中国家平稳消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