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有什么区别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不是一样?为什么
1、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怎样认识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试述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1.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既然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就要允许、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2.答:(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第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它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结合.

  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不会消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不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宪法赋予的。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而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即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并非其总量及其在各种经济成分中所占比例决定的。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

  (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判断公有制经济是否具备主体地位,一是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否相一致的。二是看公有制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否能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三是看公有制经济是否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四是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1)是什么--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为什么----原因
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原因: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①内涵: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地位: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是国有资产)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④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⑤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措施)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①含义: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②意义:发展壮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③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和重要缺有资源。

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分: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强调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和产业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强调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3)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