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理财公司无法兑付和业务员有关系吗在p2p上班,公司出现债务危机,兑付延迟,老总有还款意向,怕个别客户还会告老总我怎么办

??除了受累于“高成本资金”,复华文旅也受到了近年来房地产整体融资趋紧的影响。复华集团方面表示,“转型和调整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从长远看,经历阵痛对行业的发展提升、提质增效一定是有益的。”

??从海象理财兑付危机到复华文旅“讨薪门”,再到全时生活“关店门”,复华集团资金困局余波仍在扩散。成立于2013年,集资产运营、资产管理、投资并购三大业务板块于一体的复华控股集团,业务范畴十分庞大。据企查查显示,复华控股集团下辖17家上市和非上市公司。

??表面上看,这场危机缘于8月中旬海象理财延期兑付引发。而后,复华集团旗下文旅板块先后被曝出“裁员”、“讨薪”事件。危机往往具有传导性。就在近日,复华旗下商业板块全时生活再度被爆关店。

??复华集团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海象理财、文旅板块以及全时生活遇到的困境。至于一度被混淆的全时便利,据其相关高层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复华集团的这场资金危机“会有一点影响,但目前不大”。不过,该高管坦言,受此影响,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的全时便利会适当降速。但他没有透露具体降速指标。

??作为一家以投资为导向的公司,复华今天的调整被内部人士归结为资金面的整体收紧。问题是投资链条之庞大如复华控股,又将如何平息这场危局?

??复华的资金危波尚未止歇。

??9月28日,复华集团公关部正忙于向外界撇清“全时生活”与“全时便利”之间的关系。据多家媒体报道,全时生活在天通苑、宋家庄、百子湾等多处门店目前正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作为与全时便利店同属复华商业旗下的品牌,全时生活定位于办公场景,曾计划2018年在北京新开30家门店。

??全时生活是复华集团旗下子公司。复华集团官方确认了全时生活北京4个门店的“主动闭店”行为,并将其称之为“按部就班对业务进行调整,适应环境变化”。该人士称,“就想聚焦便利店行业,不再开展全时生活的相关业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不少媒体并不能分清同样隶属于复华集团旗下全时便利和全时生活之间的关系。该人士反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全时生活与全时便利之间的独立运营关系。据复华集团官方回应,全时生活的经营主体名字是北京全时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模式是开设社区全品类的中小型综合超市,提供社区生鲜+餐饮的模式,为居民提供购物、餐饮等生活需求。全时生活和全时便利是独立运营的公司,包括门店开发与装修、物流、商品供应及日常运营管理,都是完全独立,没有任何关联,有不同的管理团队。

??在复华集团资金危机之下,适时“断臂”或许也是无奈之举。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全时生活作为生鲜+餐饮模式,第一、二、三产业的链条基本都涉及到,实际运营难度非常高。全时生活作为连锁社区店范畴,从生鲜零售以及配送角度分析,其对资金、供应链、门店管理以及利润管理的要求均比较高。“从产业端结合消费端分析,全时生活应是在资金占用以及运营中投入产出比方面出现了问题。”

??断臂全时生活等运营难度较高产业链,保留如全时便利等链条,或许是时下一种次优选择。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调查,受政策推动以及消费群变化,便利店行业目前正成为零售行业一匹黑马。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显示,2017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8.0%。百强便利店企业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此外,从各业态单店销售增长情况看,平均增长率较高的也是便利店门店,增长率为6.0%。

??2017年11月,全时便利曾宣布“百城百万”发展计划:未来五年内,投入百亿资金,以多种便利店模式在全国五大区实现“落地100个城市”、“铺设100万个终端”的战略目标。不过,全时便利一位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受集团资金危机影响,“全时便利可能会降速”。另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调研,作为连锁行业,便利店行业属于微利行业,在前期扩张时期,尤其需要股东持续、稳定资金支持。

??曾有一个宏大的目标

??尚不能断定,投资产业链条巨大的复华集团,断臂行为会止于“全时生活”。

??“它(复华集团)涉及到的产业太复杂了,从全时这种快消类一直到互金平台,包括知识产权类公司、旅游链条、地产链条、科技链条等都有涉及,这就导致大饼越摊越薄,资金非常紧张。”复华文旅一位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复华文旅官网显示,复华控股是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产运营三大业务板块的大型控股集团。它已发展成为涵盖地产、金融、投资、文化、旅游、健康、酒店、商业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业务版图发展到全球布局,截至2017年底,总资产规模逾千亿元,企业员工约10000余人。

??据相关媒体报道,复华集团董事长王新在2018企业年会上表示,“承‘创造创新企业’的发展理念,我们就将牢牢把握‘新中产、新技术、新城市和新商业’四大新潮流;而专注打造面向未来的‘文旅+康养’、‘连锁+并购’、‘养老+保险’、‘物产+金融’四大核心板块,则诠释了复华控股实现万亿资产已指日可待!”

??公开资料显示,复华文旅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金30亿元,定位于“全球创新文旅产业投资运营商”。五年间,复华文旅打造了三条文旅产品线:复华度假世界、复华未来世界、复华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已开业运营丽江复华“雪山小镇”、黄山“复华丽朗度假村”、九寨沟复华“牟尼小镇”等多个项目,长春“复华世界”、南京复华“金牛湖度假小镇”等项目即将开业;同时,也已布局海外,澳洲黄金海岸项目、澳大利亚墨尔本项目、纽约曼哈顿项目等都在建设开发过程中。

??大型文旅项目涉及巨额投资。据媒体统计,度假世界系列产品中,复华在九寨沟、黄山、北京和济南四地系列产品分别计划投资25亿元、16亿元、70亿元及150亿元;将在长春、济南、长沙和北京落地的未来世界产品,每个项目的计划投资额也分别高达8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和300亿元。此外,筹划在海南乐东建设复华未来城市,总投资额80亿元。目前,复华文旅已落地项目的计划总投资额超过千亿。

??在文旅领域,模式各有不同。据复华文旅官网显示,复华文旅积极探索“产业+金融”的创新结合。通过“主题地产+新金融”双轮驱动,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创新为驱动,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运营能力与管理能力,将打造一个集合“地产+商业+文化+旅游+金融+体验+娱乐+互联网”的创新文旅产业投资运营新模式。

??据前述复华文旅人士透露,“从业务和资金来源来看,我们公司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地产类公司,因为(自身资金)积累很少,资金重要来源是与集团没有股权关系的海象理财等互金平台。核心问题在于,用自己的项目做标的股,虽然有北京银行监管资金,但项目收益评估没有得到监管,加上缺乏相应的运营经验和运营团队,设计院的组成也是靠挖角吸引过来的人才,很难短时间内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次赶上P2P爆雷,导致公司陷入裁员欠薪风波。”

??除了业态重整,解决危局的办法还包括裁员。

??根据企查查显示,复华控股关联风险高达25条。包括复华资产、复华旅游文化等子公司在内先后陷入劳动合同纠纷、劳动者争议、人事争议、退休人员返聘合同纠纷等;另外,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采访,复华集团旗下复华文旅以及新锐餐饮均陷入“裁员讨薪”风波中。

??复华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复华文旅的调整。公司官方称,“复华文旅对相关业务进行战略调整,涉及部分业务板块重组及部分人员的重新调配。通过砍掉或合并了部分与文旅主业不直接相关的业务条线,对人员进行了重新配置,意图实现提质增效,从而做强文旅主业。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这是企业主动努力提高效率和优化业务模式的表现。”

??除了受累于“高成本资金”,复华文旅也受到了近年来房地产整体融资趋紧的影响。复华集团方面表示,“转型和调整是未来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从长远看,经历阵痛对行业的发展提升、提质增效一定是有益的。”

??据介绍,复华文旅已开业项目仍在正常运营。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房地产住宅项目,文旅项目需要经历漫长的回报周期。上述复华文旅相关人士表示,“除古北水镇、长隆主题乐园等项目盈利状况较好以外,其他文旅项目与传统地产没有任何可比性,通过文旅板块回血难度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前不久举办的2018亚洲旅游年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文旅产业每年资金需求量和投资量都非常大,闯入文旅产业的企业也非常多。但是,不少企业只是想跑马圈地,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更好的资金融通渠道。这使得一大批项目成了“空架子”,欲罢不能。究其原因,与资金融通渠道不畅、融资模式不灵有直接关系。截至记者发稿,复华集团相关人士没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复华文旅“产业+金融”模式的具体内涵。

jjjj斗地主,18之前都有救:大规模研究揭秘外语学习黄金年龄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洪偌馨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响亮的口号,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时间关乎流量、效率关乎体验。那个1982年立在蛇口工业区马路边的标语牌,现在用在互联网时代也丝毫不违和。 1 谈及中国的金融科技领域,有四家企业是断然绕不过去的。 孵化出蚂蚁金服的阿里巴巴、打造了FIT(Financial Technology,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和微众银行的腾讯、从保险起家的综合金融帝国平安集团、以及中国的“零售之王”招商银行。 不管是从数据体量、用户规模、科技实力、创新力度、人才储备、商业成就等任何一个维度来看,这几家企业都是现今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企业。 它们从不同的领域切入金融科技领域,抓住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与自身主业融合的契机,实现了一次迭代升级, 有意思的是,除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其它三家都在深圳。 其实,相比生于互联网时代的阿里、腾讯,更让我觉得不易的是平安和招行,它们应该是唯二两家在这场金融科技浪潮中走出独特路径的金融机构。 说到出身,平安和招行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诞生于改革先锋地――蛇口工业区,成立时间仅相差一年(招行成立于1987、平安成立于1988),创始股东里都有招商局等等。 尽管两家企业后来的发展路径截然不同,但如果回到最初的起点来看,它们都在一开始便作出了一个“非主流”的选择: 招行放弃了银行业倚重的对公业务,另辟蹊径、全力押注零售。而平安集团更是不安于赚“安稳钱”的商业保险,早早开始了综合化发展的路径。 虽然在今时今日来看,它们都收获了巨大了成功,但放在三十年前,它们的选择几乎是“死路一条”。 当时的招行只是偏安深圳蛇口的地方性小银行,与国有银行比,招行网点少、规模小;与外资银行比,招行欠经验、无品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毫无优势。 而平安呢,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曾经回忆到第一次去平安,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十几个员工,因为太小所以印象深刻。1988年,平安的年营收仅418万元。 谁能想到这两家一度处于发展劣势的企业一路逆袭,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公司。 2 先说招行,单独看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我们可对比“宇宙行”工行来看下。1997年末,招行的借记卡累计发卡量155万张,工行是3009万张,前者为后者的5%;而在资产规模方面,招行为0.13万亿元,工行为4.05万亿元,前者为后者的3%。 截至2017年底,招行的一卡通发卡量接近1.16亿张,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亿张,借记卡占工商银行发卡量的15%,信用卡发卡量则接近后者的70%(远超20年前的比例)。 到去年末,招行的资产规模约为工行的24%、网点数量约为工行的11%。其能在资产、品牌、网点远弱于工行等其它大行的情况下,一路在零售领域开疆辟土并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早早便开始了电子化、互联网化的变革。 上世纪90年代,一账通、一卡通的相继问世,让招行率先实现“一卡通”ATM全国联网、实现全国POS消费联网。这一战对后来确立招商银行在个人储蓄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0年后,招行一直在推动业务的电子化,被当时的行长马蔚华总结为“水泥+鼠标”战略(后来又演变为“水泥+鼠标+拇指”)。到2012年,招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超过90%(同期其它上市银行平均在70%左右)。 到最近十年,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程度普遍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互联网技术、业务创新和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招行在这其中依然有着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 比如,就近的案例,招行最早推出智能理财产品――摩羯智投,最早在跨境交易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等。还有稍微往前一些,早在2010年招行就曾推出过一个品牌“i理财”,这是国内最早的网络直销银行。 再说一个细节,在银行业大量IT技术服务外包的时代,招行很早就在深圳南山建了自己的IT技术中心。所以,别的银行APP更新从提需求到完成升级到半个月到一个月,招行一周就能完成。 这种对于善用科技、敢于创新的印记在平安身上同样深刻。 成立第二年,平安便从地区攻向全国,从产险扩展到寿险,而后又拓展至综合金融领域,成为首批三家试点的综合金融控股集团之一。三十年后,中国平安市值超过1.1万亿,2017年实现净利润999.78亿元。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平安排在第16位。 当2012年,这波金融科技(当时连互联网金融的说法都还没有)潮起时,平安也是最早All in的金融机构,除了金融科技领域的陆金所、壹钱包、一账通等,其它涉及互联网、新经济的项目更是不胜枚举。 (在2017年财报中,平安的最新战略目标已经变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 3 复盘它们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抓住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机会,顺应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趋势,成就了今天的招行和平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招行和平安? 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们出生于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在深圳短居过两年,切身感受到那里深入骨髓的创业氛围、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等等。 另外,对于这些金融机构来说,比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放在二三十年前,内地和香港在金融业上无论是人才、经验,还是视野、格局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今天的主流语境都在谈“东方明珠”的势微和广深的崛起,但如果复盘这些企业的发展历程,香港还在许多关键节点上提供了很多重要资源支持。(现在已经统称为粤港澳大湾区了) 一个“老招行”曾经跟我聊到,招行的“创新”基因可能要追溯到它的创始股东招商局。在中国金融业刚刚起步发展,各项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的80年代,如果不是有一个包容开明的股东,很多创新和改革都无从谈起。 其实,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平安,除了业务层面的创新、商业版图的扩展,平安也是最早进行股权改革,实现员工持股激励,以及引入外资股东的金融机构。尤其在早期,这些改革都离不开大股东的支持。 成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建国后成为驻港央企)是民族工商业的改革先驱,它创办过中国近代第一张股票、第一支商船队、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以及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 除了带来开阔、创新的企业风气,港深两地人才的流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平安、招行,深圳很多企业中都有来自香港的高管。典型如腾讯,现在的总裁刘炽平、副总裁赖智明都是香港人。 当然,一家企业的成长与成功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早就的,今天篇幅原因就不继续展开了。 4 如果说互联网领域的创业的还有杭州湾与之分庭抗礼,那在金融科技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有历史沿革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有人才、政策、市场带来的创新基因,确实有着别的区域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从目前的规划来看,金融科技也确实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抓手。 早在今年两会时,马化腾就在其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中写到,通过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 “粤港澳地区要建设成世界级的大湾区,需要找到一个发挥支点作用的领域,起到引领、撬动大湾区全局建设的作用。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中国“硅谷”,金融科技是一个很有利的突破口。” 赖智明在今天于香港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峰会上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在地面上要让9+2个城市区域交通更高效,在线上也要提升各个区域间的信息和资本的流通效率。“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打通资金流、人才流、科技流。”赖智明说。 在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表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金融是应用创科产业最重要的落地领域。据她介绍,过去三年间,仅在香港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已有 9.4亿美元。 而深圳金融办主任何晓军则在会上表示,深圳金融办已经与香港金管局签署了一系列备忘录,将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企业。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出现一个世界级的金融科技园区。 如果说平安和招行成为这波金融科技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有一些偶然性,那么未来,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粤港澳大湾区,会不会成为更多金融科技巨头落地和生长的土壤?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黄树东 当美国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的时候,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中美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竞争的关系,一种经常有摩擦的关系。我们管理中美关系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对美国说不,中国还能有30年的高增长吗? 一、把贸易摩擦置于美国对华战略框架下来考虑 中美贸易战暂时熄火,以谈判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在高兴之余,我们也要看到,无论中美之间达成什么样的贸易协定,都无法改变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实质。这个战略转变的最初根源,来自于美国金融危机时,在最严重的关头,中国拯救了美国。如果当时,中国选择了一条落井下石的道路,美国经济和美元霸权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虽然中国救了美国,但这却是对美国精英的当头棒喝:原来中国可以一巴掌把美国打入更加严重的危机深渊。 如同大梦初醒,美国开始了战略调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辩论和战略挑战,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和TPP都是针对中国的,特朗普当选以后,许多人幻想对中国有好处,这是不了解美国战略。笔者当时就在《中国经济导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的战略已经发生了变化,特朗普当选可能对中国发起类似贸易战争的摩擦,我们需要把贸易摩擦和贸易协定及其效力放在美国的这个战略框架下来认真考虑和研判。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精英事实求是的精神。美国依然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最强的技术大国,拥有最尖端的机器制造业,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 美国政府的行为可能受短期竞选周期的影响,但是美国精英和战略家的眼光却相当长远,他们考虑的是10年乃至20年以后的事情。他们感到了中国带来的压力。 虽然中国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而美国是大约5万多美元,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美国精英和战略家却对美国的相对衰落痛心疾首。 国家依然强大,他们却忧心忡忡,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战略。如果只读班农的文章和发言,你会疑惑:美国是不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美国领导人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可以不顾盟友和其他人的看法,只干那些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以顺应变化了的世界格局。 这种为了国家利益采取实用主义战略在美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美国精英是有一股子反潮流的精神的,不为“潮流”的虚名所动。全世界都反对,只要符合国家利益,就我行我素。为了国家利益,不屑于博取那些没有实际利益的掌声。 大家看看特朗普的行为,他在告诉我们,虚名同国家利益相比,不过是一地鸡毛。反思过去几十年的对华政策,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在未来5-10年之间,制止中国进一步崛起。否则,美国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贸易战争,不过是总体战略的一个基本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中国经济上的崛起被遏制了,那么其他方面的崛起也就被遏制了;如果中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国超越美国的担心,就会变成一场虚惊。 如果有人还怀疑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调整,那就应该去认真研读美国2017年12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和今年发表的《国防安全战略》。中国已经被美国当成了对手,这是不以我们意志转移的。 另外,还要读懂班农2017年12月在日本的讲话。那篇讲话代表了美国左中右所有政治光谱的共识,那可是在访问中国以后发表的讲话。他自认为,那次访问,让他读懂了中国。 习主席反复强调,“我们要埋头苦干,成功不必在我”,就是反对谋虚名。我们要学习美国这种反潮流的精神,不管什么潮流,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就不随其流。 在国际关系中,美国对其他国家是抱有非常深的怀疑的,它从来不会简单地假定其他国家都是对美国友好的。它总是从怀疑开始,再去验证,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国家利益,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其他国家的某些行为是为了美国利益。 大家回忆一下二战时期罗斯福是如何利用二战的历史契机同盟友英国斗争的,是如何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从而获取了最大的国家利益。 我读了许多美国历史,也接触了不少美国比较有发言权的人士,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世界。然而,正是这种怀疑的眼光,让他们避免了许多陷阱,避免了天真的幻想,避免了把国家的命运赌在别人的善意上面,而是转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中怀疑一切固然可能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但是,它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把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需要学习美国这种怀疑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不盲目相信战略对手口中的话,让我们“察其行”,让我们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中国需不需要重新战略定位? 现在我们回到了问题的实质。在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了战略对手的时候,我们需不需要认知这种战略变化,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科技战略、地缘政治战略、金融选择和制度选择? 与在商界一样,如果别人把我当成竞争对手,而我却没有明确的认知,那是非常可怕的。 战略定位是最核心的、关乎全局的中心。战略定位上的模糊会导致其他方面的模糊。战略定位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当美国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的时候,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中美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竞争的关系,一种经常有摩擦的关系。我们管理中美关系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要用理性现实主义的方式,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世界,已经变化了的中美关系。以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把握世界,把握中美关系,把握中美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理性现实主义。 完成了这个定位转型,彼此才能减少误判,才能在斗争中求团结,才能避免有人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才能放下包袱,丢掉幻想。 其实,只要完成了这个理性现实主义的定位转变,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的那些要求,就能非常客观地理解,就能一眼看到它的实质。我们也就能清晰地认识到: 即使我们达成了贸易协定,贸易摩擦还是会不断发生,它可能变成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就不会希望一次性的彼此大幅度妥协就能解决中美经济关系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预期,这种贸易纠纷可能不断地被复制。 我们就会问自己: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能打的牌都打完了,将来别人在挑起贸易争端,我们如何出牌? 而且,在贸易条约签订以前,我们都要抱怀疑的态度。 这样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样的定位转变,我们就绝对不会把自己的饭碗放在别人手里;我们就不可能把中国的崛起寄托于别人的善意。 饭碗端在别人手中,别人的一个制裁,中国就会民不聊生。国家安全是考虑最坏的情况,而不是考虑最好的情况。这是任何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投资者总是按最好的情况来下自己的赌注,毫无悬念地,肯定会赔个精光。 三、特朗普的底气来自那里? 这次特朗普一开始就对中国施加极限压力,这是一种谈判技巧。他对NAFTA和欧洲也是这种战略。不过他同这两个地方的谈判,一年多了,也没有结果。 而中美间的谈判只用了1-2个月。特朗普对中国是开出了极限条件的。在美国和欧洲,对特朗普对中国开出的这些要价是有许多微词的,普遍认为没有可行性,是只有大棒。 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这种态度来自于那里?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就我个人接触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首先,他们自认为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底牌,认为无论如何,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也不会选择和美国一拍两散。 他们认为,中国没有任何正式的表述,可以让他们得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同美国分手可能是一项现实的选择。他们认为这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寻求同美国经济的结合是无条件的。 其次,他们也非常关心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从而认为中国坚持全球化,必然坚持同美国的经济融合。 第三,他们认为,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依赖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他们认为,美国可以没有中国,而中国不能没有美国。 如果说,在以前,“夫妻论”还符合现实,也表达了中国的诚意,但在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以“夫妻论”来定义中美关系,无疑会给美国以非常错误的信息。 我们不评价他们的这些看法是否客观,但这些看法支撑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强硬态度。 而且,美国的“契约精神”实在不怎么样,它可以退出教科文组织,退出气候条约,退出NFTA,退出TPP,退出伊核条约,即使我们签订了贸易条约,谁能保证它将来不会退出?我们不能把中国经济的未来建立在别人善意上面。 为中国计,中国需要有一个对美国说“不”的方案。有了这个选项,美国可能就不那么有底气了。 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如果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说不,中国能不能再赢30年呢?答案是肯定的。 四、双轮驱动,财政为主;进口替代,农民升级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实施扩张性可持续赤字政策,而央行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服务。 1. 可持续财政赤字。 赤字最持续的用途是投资,赤字是债务,债务是需要用未来的收益来偿还并支付利息的。如果债务不能带来收益,那就需要用其他收益来支持,长期下去债务就是不可持续的。 从债务这个特点来看,为了政府赤字可持续,需要用它来推动GDP的增长,通过它创造的GDP增量所带来的税收增量来偿还。 用于有效投资的赤字是可持续赤字,可以考虑达到GDP的5%~6%。 大家知道欧盟有一个财政赤字3%的警戒线。为什么是3%?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就是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博弈的结果。这个3%几乎没有人遵守。 我们简单来看一看欧洲的债务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不是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太高,而是南欧那些国家在欧元区里没有主权信用。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50%,远比南欧那些国家高,却没有债务危机。 为什么?因为有主权信用,央行承担了“最后购买者”的角色。南欧那些国家却没有,央行无法大规模地购买财政债券。结果就是财政赤字和债务基本仰赖金融市场,导致国家财政政策被金融市场绑架,无法推行有力的财政政策。 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中国是没有这个风险的。在国家实现小康目标、实现两个100年战略过程中,央行要服务于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国家选择扩张性可持续的赤字政策,央行就要服务于它。 总之,只要央行像美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一样为政府债务服务,中国就不会有主权债务危机。假如中国要实施扩张性可持续赤字政策,要争取让央行、国内企业和个人成为持有主体。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我们冲刺两个100年目标的时候,是中国非常强大的财政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 2. 央行服务于国家战略。 如果选用这个方式,央行需要在未来30年中服务于国家战略,包括可持续的赤字战略。 通过以下两点:(1)维持低利率,降低赤字成本;(2)购买政府债券。 同时,这也是央行转变货币发行方式的历史机遇。我国在1994年实施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央行采用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购买商业银行的外汇结余。流入的美元成了推动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原始因素。 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就是美元流出,央行必须抽回基础货币。产生的问题是:在经济过热时,本来应当适当收缩,但是,如果国际投机者赌中国泡沫和货币,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央行必须为此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 相反,经济放慢,当央行需要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热钱流出,央行反而需要抽回基础货币。可持续财政赤字会大量增加政府债券。 按上面的假定,10年以后,政府债务余额将达到83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量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到2045年,政府债务余额将达到448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量为561万亿元人民币。央行可以在今后几年告别美元,转而通过买卖中国政府债券投放和回收基础货币。把基础货币的发行权拿回来。 此外,这也是扩大中国金融产业,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个稳健方法。 10年以后83万亿政府债券,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低风险投资类别,给许多投资者,特别是退休职工,提供低风险的长期投资,可以降低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总体风险。 而且这种方法还利于国家稳定。30年以后,如果投资者持有448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债务,许多是长期债务,谁不希望国家稳定、政府稳定、国家统一? 还有一点,这是经济货币化的一个可持续的路径,它可以大规模做大金融市场。容量一大,抵御国际金融资本冲击的能力也就大了。 这种方法需要央行做最后信用提供者,需要大量挤压和抑制金融泡沫,使社会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处于一个可以管控的水平。这是把债务用于实体经济,推动生产、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实现两个100年战略目标切实可行的低风险路径。 3. 进口替代 中国一方面要在低端产业捍卫就业,一方面要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力推动2025。在完成2025以后,继续推出其他的战略产业。 我国2016年进口工业制品总额为11773万亿美元,相当于进口总额的74.2%,GDP的10%左右。我们是朝超级强国方向奔的,在这方面必须迅速升级。我们可以把进口额度排个序,选择那些进口额度大的产业和技术,政府支持企业攻关,提供资金、税收、采购和国际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迅速突破,形成规模,替代进口,推动出口。 假定: (1)我们在10年之中,能以GDP1%的速度降低这个净额,10年后工业制品进出口净额为零; (2)美国制造业的乘数效应为2.48(即,买1元的制造业最终产品,可拉动其他产业创造2.48倍的GDP),我们就用这个乘数,那么10年之中,进口替代对GDP的贡献,每年是2.48个百分点,可以持续10年;即便把这个目标减半,对GDP的拉动也是每年1.24%,可以持续20年。 在实现工业制品进出口净额平衡以后,还可以推动我国成为工业制品的出口净额大国,那又可以是10年或20年的增长。总之,中国要大力推动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千万不能搞“后工业化”。 十年甚至二十年卧薪尝胆,什么都上去了。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绩,但是在科技和产业上是走了弯路的。现在我们认识到了。 4. 农民升级 我国在农村生活的人口大约有6亿。2014年农村人均消费是11228元,城市消费是23079元。在未来30年我们可以考虑农民的全面升级,实行3/3制: (1)让3亿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在城镇落户,成为工作所在地的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 (2)再把3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 (3)对留在农村的3亿人口,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农民生活的方式和档次。 比如把通向自然村的路修得更好一些,基础设施更好一点,文化设施搞得更好一点,花大力气改善乡村的居住和消费环境,极大缩短农村同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时间差,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农民可以在网上开店,也可以有共享经济。这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推动农村土地和物业的价值,还能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到乡下度周末,变成常态。 要实现这个3/3制,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可能很快就会变成瓶颈,我们需要非常多的基础设施,更多的路,非常多的桥梁,需要3%的可持续财政赤字。农民升级,同消除贫困一样,可以彻底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带来更加公平的发展,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 五、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再有30年高于7%很多的增长阶段 可持续赤字投资、产业升级、农民升级,不仅能大幅推动GDP总量增长,还可以极大提高社会总要素生产力,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大幅推动人均收入的提高。 这个战略,在未来30年可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新的动力,推动中国迈入高收入社会。在未来10年,它的推动效益可以达到2016年GDP的60%左右。 改革+经济的通常增长+上面三项新变量=持续的高增长。 远离金融自由化,我们也会有高增长,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的高增长。 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再有30年的高于7%很多的增长阶段,实现两个100年目标,成为最为强大的经济体、最为强盛的国家。 这个世界很不太平,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存在低概率的地缘政治风险。而世界性过剩,又给了我们绝好的历史机遇。 我们要同时间赛跑,要同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赛跑,在被人逼迫走进拳击场以前,抓紧练内功,让GDP很快再登上一个大台阶,一旦不可预期的地缘政治风险来临,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技术能力、产业能力,捍卫自己。 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需要用地缘政治的紧迫感来发展经济。早一天GDP世界第一,我们就可能有更加壮实的肌肉阻止任何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即使来了,也更有把握。 总之,即使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说不,中国也能有30年的高增长。 (本文的基本观点在黄树东近期出版的新书《制度与繁荣》中有详细的论述。《制度与繁荣》,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介绍: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90年代留学美国,后在华尔街从事金融投资二十余年,亲历2008年金融危机。)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作者简介:黄树东 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90年代留学美国,后在华尔街从事金融投资二十余年,亲历2008年金融危机。

jjjj斗地主,《复仇者联盟3》内地票房破6亿 单日票房史上第4

文/新浪港股(微信公众号xlgg-sina)专栏作家 萧晓婷 在美国加息这种国际环境下,资本市场震荡下跌的概率大增,用反向产品应对复杂行情,再合适不过了。 六月真的是一个多事之月,美国加息的脚步伴着世界杯的狂欢声,强势的吸引着资本市场的目光。资本市场本就在“世界杯魔咒”中的飘摇,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6月的美国加息似乎已成定局,如果之前的还有幻想的话,那6月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资料大概是打碎这零星幻想的推手吧,为何这么而说呢? 势在必行的加息 美国加息主要参考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低失业率,一个是合理的通货膨胀。据6月1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2.3万,好于市场预期19万;5月失业率3.8%,低于预期值3.9%,达近50年最低值;5月平均时薪环比增加0.3%,预期0.2%,前值0.1%。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大幅增加高于预期,失业率表现亮眼,时薪环比增速微超预期。美国终于结束了2017年以来“欧强美弱”的局势,经济基本面再次进入稳健增长态势,国内经济改善已成定局,低失业率这个加息要素已经满足。 至于通货膨胀,4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均未达预期,CPI同比上涨2.6%,呈微弱上涨态势,核心CPI和PCE分别同比上涨2.1%和2.0%,同比增长率趋于稳定。 由上图可以看出,美国通货膨胀总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且增速放缓,基本处于微弱上涨的趋势。美国加息的第二个条件也满足。市场预测6月美国加息的概率在90%以上,不得不承认美国一手的好牌,还占据着主动,面对这样强势的市场环境,想必各国都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美国加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但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牵一发必然动动全身,每次加息,定会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造成伤害,想必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记忆犹新吧。那么美国加息对港股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在美国过去的几次加息中,恒指又出现怎样的反应呢?,下图为恒指走势图,标记每轮加息的时间轴,发现每次加息都会引起恒指一段时间的下跌,且会形成明显的下降通道,时间一般在半年。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15年12月以及2016年12月的加息时间段,同样可以得出加息后下跌结论。若以史为鉴,2018年的加息在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顺势而为,投资之道 美国加息必然会对全球经济体产生影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港股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国际环境,更不可能逆势而为,那么顺应市场大势,我们有什么策略可以用呢? ETF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最具性价比的应对工具了吧,在我的心目中ETF就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应对美国加息大势下恒指的下跌的“王炸”,为何这样说,且听我给你慢慢分析: 作为“平民”投资者,那些高端的债券、期货可能不太适合我们,而恒指下跌若已成为先决条件,岂不是只有小心翼翼的优选个股,如履薄冰的赚苍蝇腿的收益,但事实是我们不可能精通财务,不可能精准判断个股何时启动何时下跌,更不能每次都踏准热点,这就尴尬了,本想着个股风险高就买个指数基金吧,风险分散一定是最好的,可谁成想指数也一路下行。这种行情中最合适ETF发挥优势。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即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通过复制跟踪指数构建相应证券组合的一类基金,持有的ETF就是一篮子标的组合,收益曲线高度拟合跟踪指数走势。参与者只需要判断市场大趋势,就可以锁定收益了。例如若持有恒指ETF,那就相当于你满仓持有的恒指内的所有标的组合。如果ETF只要这点本事,也不值得我安利给小伙伴了。 股市的上涨行情,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赚钱效应上升,除非遇到黑天鹅,不然大概买什么股票都会对赚钱,如果想省心省力,其实持有ETF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会说的持有ETF基金会使资金的流动性变差,牛市中资金流动性才是抓住机会的筹码。我想说ETF虽然是基金,拥有传统基金拥有的所有特点,但又有区别,ETF既可以像传统基金一样在场外申购、赎回,又能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是游走在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自由人。甚至有能实现T+0的这种高阶玩法。 另外还有杠杆产品,可以说是牛市中的神器,举个例子,你预判恒指后期会上涨,那持有2X恒指杠杆产品,就相当于的你的筹码自带杠杆,指数上涨1%,你的收益大约上涨2%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恒指与反向产品更配 反向产品适应于各种复杂的行情,只要运用得当,会成为你的资本收益的好朋友。反向产品交易费用低,还“平易近人”的完美女神吧。在美国加息这种国际环境下,资本市场震荡下跌的概率大增,用反向产品应对复杂行情,再合适不过了。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曹中铭 此前也有极个别的已过会企业,最终因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得不撤销发行申请。因此,此次小米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有利于减缓其发行上市对市场资金面造成的压力,也有利于市场全面审视小米,防止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小米带“病”上市。 6月19日本是小米公司发行CDR上会审核的日子,而证监会发审委发布的今年第88次工作会议公告的补充公告则显示,小米集团经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港股和中国存托凭证上市计划,先发行港股,然后择机在境内发行中国存托凭证,为此向齐证监会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证监会因之决定取消对其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如果没有推迟审核,小米公司将再造一项纪录。此次,工业富联、药明康德、宁德时代通过IPO绿色通道不断刷新从提交发行申请文件到上会的时间纪录,排队时间最短的宁德时代则只用了24天。而小米公司6月7日提交发行申请文件,19日即安排上会,前后只有13天,也充分体现出证监会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宠爱程度。 今年堪称A股市场的独角兽元年。自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后,A股市场开始掀起一股独角兽的热潮。这不仅表现在工业富联等三只独角兽企业快速上会与挂牌上,也表现在证监会为迎接独角兽企业上市,短期内便推出了包括《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在内的14份规范性文件上。也正是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包括小米在内的独角兽企业发行股票或CDR扫清了障碍。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都在争抢新经济企业的资源。为了吸引独角兽企业挂牌,像美国市场与我国香港市场,都取消了对双重股权结构企业,以及亏损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限制。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加快独角兽企业上市的步伐亦是应有之义。而且,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的增长,也需要新经济企业提供新的动能。此外,像BATJ等独角兽企业,其经营实体在国内,市场与盈利也都来自国内,但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分享其经营成果,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而迎接这些独角兽在A股上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能改善A股上市公司的结构,是一个多赢之举。 不过,在监管部门对于独角兽企业宠爱有加的同时,却忽视了独角兽企业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已挂牌的三家独角兽企业,其融资规模达到35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近120亿元,远远超过其他新股的融资额度,对市场资金面产生压力是不容置疑的。而且,独角兽企业在资金上所产生的虹吸效应已经出现,如工业富联6月13日开板,成交金额高达158亿元,占比超过当天沪市成交金额的十分之一。当资金都涌向独角兽企业时,会导致整个市场产生缺血现象。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大力推进独角兽企业上市,也对股市行情产生了影响。随着三只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以及CDR的即将来袭,上证指数近期持续下跌,本周一开盘更是跌破了3000点这个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整数关口,市场的疲弱由此可见一斑。 而根据小米的发行申请文件,该公司欲在A股融资320亿元。如果19日上会,按照监管部门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偏爱,过会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小米发行CDR与挂牌,不仅会对市场资金面形成压力,同样可能在二级市场产生虹吸效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不仅如此,小米上报文件13天后即上会,且不论其在市场上会造成不公平。短短的13天时间,客观上也不利于市场与发审委发现小米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而在这方面我们并不乏经验与教训。比如某些排队企业在历经时间的考验后,最后由于不符合条件而不得不终止审查。此前也有极个别的已过会企业,最终因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得不撤销发行申请。因此,此次小米申请推迟发审会时间,有利于减缓其发行上市对市场资金面造成的压力,也有利于市场全面审视小米,防止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小米带“病”上市。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jjjj斗地主,雪藏?受伤?这尊神走出疑云重开火 无愧最强王牌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管清友 朱振鑫 今天被郭树清主席的一句话刷屏了:“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这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对等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觉得天上掉馅饼的时候,你的钱包已经被人打开了。重发一下我们此前对各类投资陷阱的梳理以及识别投资陷阱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从1亿到1万:中国式投资陷阱全梳理 投资最难的技术不是赚取收益,而是控制风险。如果做不好风险管理,积累再多的财富都可能化为乌有,从1万到1亿可能需要一辈子,但从1亿到1万有时却只需要一瞬间。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形成了投资范围和仓位的严格限定,比如,很多银行在投资债券的时候,只能投AA级以上债券;保险投资单一股票不能超过总资产的5%;又比如公募基金投资同一公司发行的证券合计不得超过产品净资产的10%等。这些风控措施让机构一般不至于血本无归。 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知识不完善,缺少投资纪律,很容易把鸡蛋压在一个篮子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尤其是这几年,监管相对宽松,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形式越来越复杂,别说一般个人投资者看不明白,很多专业机构投资者都是雾里看花。 有几个案例对我触动特别大。第一个是某位非常知名的明星,和我还有一点交集,对金融不太懂,就听别人的推荐买了几百万P2P,结果后来那个平台跑路了。第二个是我身边的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2016年的一天突然告诉我,五千万投资了一个新三板产品收不回来了,那个产品的名字我从未听闻,事后证明就是诈骗。 这几件事让我很震惊,如果连明星、企业家都对风险没有意识,现实中得有多少的无辜老百姓因为踩雷而倾家荡产?我们整个社会真的需要上一节投资风险的基础课。今天我们这篇报告为大家梳理了主要的八种投资陷阱,然后分析了他们的一些共性,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风险无处不在:八种投资陷阱 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规避投资陷阱,就要先了解过去的投资陷阱。我们总结了过去二十年的投资案件,主要的投资陷阱不外乎以下八种: 1.P2P非法集资 P2P非法集资,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高收益为诱饵,虚构项目信息,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找权威人士站台背书,空手套白狼。 P2P作为一项新兴产物,自出现诞生以来跑路事件就比比皆是,e租宝、鑫利源、校园贷、月光宝盒等曾经炒得火热的机构生存一两年就纷纷跑路停业。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目前跑路及存在问题的P2P平台多达4000多家,仅2016年一年出现问题的平台就多达1731家,其数量之多令人不寒而栗。 经过总结,我们发现P2P平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非法集资:一是网络借贷平台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的,甚至发假标自融,并采用借新贷还旧债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二是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的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并由平台实际控制和支配;三是黑客入侵P2P平台,利用网站漏洞诈骗敛财。其中,第一种方式最为常见,涉案规模巨大的e租宝、中宝投资等案件均在此列。 e租宝号称由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然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形式发标融资,融到资金后,项目公司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租赁公司则向投资人支付收益和本金。但其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上线运营,实际却以高额利息为诱饵,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累计交易发生额达700多亿元,实际吸收资金500多亿元,涉及投资人约90万名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根据e租宝总裁张敏在被关押期间交代,“e租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利用假项目、假三方、假担保三步障眼法来制造骗局,超过95%的项目都是虚假的。2018年2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对被告单位安徽钰诚控股集团、钰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被告人丁宁、丁甸、张敏等26人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偷越国境罪、非法持有枪支罪一案立案执行。 中宝投资同样以发布虚假项目借新还旧为套路。2014年3?15前一天下午,上线三年有余的老牌平台中宝投资官方网站突然出现一则公司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衢州市公安局立案调查的公告。顿时,P2P行业一片哗然,该事件被喻为“2014网贷行业头号冲击波”。自2011年5月以来,中宝投资法人周辉陆续借用公司网站以虚构的34个借款人和用自己身份信息注册的2个会员名虚构事实,大量发布“宝石标”、“抵押标”等虚假标的向投资人融资,并宣称年化收益率约20%,还有额外奖励的高额回报等,骗取投资人的资金。周辉先后从全国多个省份1586名不特定对象集资共计10亿余元,其中尚有1136名投资人共计3.57亿余元集资款未归还。 2.交易所非法集资 不同于e租宝空手套白狼,交易所非法集资往往有一定的实物和商品,但是会通过控制操作平台价格,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来非法吸纳资金,并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事实上,在中国境内,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这八家交易所是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成立的正规交易所,其他则均为地方政府或者商务部此前批准的交易所。而现在,一些野鸡交易所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纷纷涌现,宣称能短期获得超高回报,实则贪婪吞噬着投资人的财富。 在交易所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昆明泛亚通过金属现货投资和贸易平台,自买自卖,操控平台价格,维持泛亚的价格比现货市场价高25%―30%,每年上涨约20%,制造交易火爆的假象,然后借此包装所谓“日金宝”等诱人的高收益产品。但实际上每年涨价20%只是为了让泛亚的价格永远高于现货市场价格,因此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买方,并没有带来实际增量资金;而交货商也因此不需补交保证金,投资者年化13.5%的日金宝理财收益,都是自己的本金或者新增投资者的本金。当新增资金放缓或者停止进入时,整个体系就会崩盘,投资者基本血本无归。泛亚模式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委托日金费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2015年12月,昆明泛亚兑付危机爆发,涉及28个省份的22万人,非法集资金额总计超过430亿元,上千名泛亚投资者聚集在证监会门口集会抗议。 3.实体项目非法集资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与前两种非法集资套路相似,只是投资标的不同。实体项目非法集资表面假借实体项目进行融资,但实体项目的资质往往是包装出来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实体项目非法集资具有案件多发、涉案规模大、涉及投资人数多的特点,曾经骇人听闻的蚁力神案、吴英案、小姑娘案、鄂尔多斯非法集资案等均在此列。 涉及金额200亿元,受害投资者30万人,作为东北双蚂蚁之一,蚁力神案可以说是中国最出名也是吸金最大的非法集资案之一。蚁力神是蚁力神天玺集团所推出的主要商品,宣传其具有迅速补肾的功能,其原料为可药食两用的珍贵蚁种拟黑多刺蚁。这种蚂蚁在其集团下属公司采取“委托养殖”的模式:缴纳蚁种最低保证金一万元人民币,就可以领取2大1小三箱蚂蚁在家养殖,14个半月后,公司约定对蚂蚁进行回收,退还全部保证金并支付3250元劳务费,投资报酬率高达32.5%,看似稳赚不赔且收益可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公司上门收购蚂蚁时既不分品质也不过秤,而是鼓动养殖户继续投资养殖,以获取更多保证金,从而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支付先前加盟养户的返利。然而,大部分蚂蚁并没有实际的功效,一旦后加盟养户的资金不足以支付返利,就会发生资金断裂。2007年10月,蚁力神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蚂蚁无人回收,投资者连保证金都难以追回,更别谈劳务费了。 实体项目非法集资不仅有可能酿成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悲剧,更有可能造成一个城市的衰败。曾经的鄂尔多斯,自称中国迪拜,特产是“羊煤土气”,给人的印象是高楼林立、豪车遍地,而现在的特色却是高利贷无法收回、烂尾楼遍地的鬼城。白昊与他的昊达投资,就是利用“羊煤土气”来编织“快速致富梦”,诱使人们自动钻进圈套,诈骗金额高达52亿元。昊达投资的大部分项目来自于乌金煤业。乌金煤业成立之初红极一时,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级政府签发的有关批文和证照,公司的网页、宣传画册也是图文并茂,吸引了广大投资人,放贷给昊达甚至还要托人找关系,月息3%的高利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自2008年3月成立至2011年8月的三年多时间里,投资人迅速蔓延到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两市的大部分旗县及周边地区,甚至波及到宁夏、河北等地,各阶层人士蜂踊地为昊达投资出借资金。但到了2011年10月,公司以资金断链为由停止了结息返本,顿时引起众多投资者的高度恐慌。上千人集聚在昊达门前讨债,后来也有好多人几次去鄂尔多斯市政府上访,但乌金煤业和市政府都没有实质性的答复和解决方案。 4.外汇交易诈骗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它的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货币市场短得多,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规模已远超股票、期货等其它金融产品市场,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也给诈骗分子的介入带来了可乘之机。 中国法律规定大陆不得设立公司组织公民炒汇,国内能够炒外汇的正规渠道只有银行。但不少国内外汇交易平台却打着国外监管的旗号行骗,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做市商机制进行后台操控:在数据上造假,有的根本没有参与外汇交易,但在用户初入市场之时给予盈利的甜头;在交易时滑点,使下单的点位和最后成交的点位存有差距;甚至直接干扰交易,影响交易正常进行。 卷款规模高达300亿元的IGOFX外汇平台骗局让投资者体会了一把给“黄毛丫头”交智商税的悲剧。2017年6月,1991年出生的IGOFX外汇平台总代理张雪娇卷款跑路,近40万名投资者约300亿“被骗”。IGOFX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专供该公司使用的MT4交易平台,用户在这一平台上开户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账户情况。用户在交易时,可以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8位操盘手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托付资产,坐收渔翁之利,无需再做任何操作。然而投资者的资金进入该平台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外汇交易,平台通过伪造交易数据,让投资者获得“盈利”,实际上是新开户投资者的资金,IGOFX实际上也并不是外汇,而是一个资金盘,借用外汇跟单的噱头集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IGOFX还通过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可获得返点、外汇竞赛抽奖等活动使得平台迅速扩张壮大,而返利和抽奖则恰恰是金融传销最常采用的发展下线方式。 如果说一些野鸡外汇交易平台发生诈骗案在人们意料之中,香港恒丰环球集团则借助“高大上的集团背景”和“专业操作团队”诈骗了不少从事金融相关行业、拥有黄金外汇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香港恒丰环球集团是一家打着被摩根士丹利收购的旗号、从事黄金外汇代理操盘保本业务的平台,并聘任银行、证券、期货、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资深从业人员组成核心专家分析团队。但实际上,所谓的香港恒丰环球集团只是通过中介公司注册的空壳公司,该集团官网上介绍其位于香港中环的环球总部以及北京中关村的客服中心经证实均为虚假地址,客服接线人员均外包给了中介公司。投资者的钱根本没有被用来投资,而是放在诈骗分子手上原封不动,挪作他用。该公司每天虚构数据,假装有赢有亏,到了月底就从投资者的本金当中拿出一部分当做盈利来分成,最后一次爆仓则是诈骗分子为了卷款跑路而编造的借口。 比特币的暴涨让人们对数字货币充满幻想,但实际上,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数字货币是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庞氏骗局。这些虚假的数字货币往往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注册免费得矿机,给推广人适当的收益;上涨过程中疯狂鼓励人买币,在下跌过程中,不断的宣传正是大家进场的好机会;代币的发行量未知,发行商是否真的遵守锁仓未知等;以数字货币为幌子来进行传销。 随着区块链热潮的推动,各种代币大行其道,五行币、亚盾币、维卡币等层出不穷。2017年,五行币在高调发展中曝光被相关部门查处。所谓五行币,是一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打着“五行币”这一虚拟数字货币旗号的传销产品,借助快速暴富、发横财等令人心动的承诺,通过微信群、社交软件群、公众号进行洗脑,并辅之以线下活动,大肆招摇撞骗,给投资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财产和精神损失。与之类似,维卡币也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进行洗脑,辅之以部分线下活动来进行传销,例如接待投资者到总部参观、组织成员聚餐等。某数字货币M则宣称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电影投资,共享票房收益。在一系列宣传的诱导下,成功募资50亿元,但几个月之内价格已经归零,官网也无法打开,所谓的电影投资都是虚构的。 6.消费返利骗局 消费返利原本是一项常见的促销手段,如今却经常被包装成投资骗局。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商家和消费者的交易过程,许诺在平台的消费额度部分返回,或通过现金消费送等额积分等形式,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消费和商家加盟平台回流货款。截至2017年7月,已有150余家“消费返利”传销骗局名单被央视曝光。 影响范围最大、造成后果最为严重的是“万家购物”案。“万家购物”返利网,声称在全国拥有300万会员,全国2000多个县市均有代理网点,联盟商家达10万家。通过会员会费缴纳,“万家购物”圈得大量资金。截至网站被查处时,“万家购物”实际已拥有近200万会员,涉案金额达240.45亿元。 北京巨鑫联盈科贸有限公司设购物返利骗局,借销售商品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在短短两年多内非法吸收4万余人的资金26亿余元。 被央视曝光的人人公益,号称消费者、平台、商家三方共赢,消费者每在平台上消费100元会有99元分期返还,平台将剩余1元用做公益,商家只要把消费额的固定比例交给平台也可分期返利。实际上,平台的返利并不是现金而是一种虚拟币爱心豆,取现操作十分复杂且时间很慢,到最后根本取不出来。 7.理财产品诈骗 理财产品诈骗往往许诺高收益,利用投资者贪图高收益的心理来谋求其本金。理财产品诈骗往往借助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进行,或注册假基金、假民营银行来忽悠投资者。最为常见的形式是银行理财飞单,即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与其他投资公司“勾结”,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并过分夸大收益加以蒙骗,导致投资者上当。 其中涉案规模最大,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金赛银基金事件。2015年10月,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陷入60亿元兑付危机中,金赛银负责人王维奇跑路,客户的几十亿资金无处追讨,无处申诉;而平安人寿被曝由其业务员向客户兜售的巨额金赛银理财产品无法兑付。通过高档豪华会所装门面、拉拢政府官员打着政府项目的旗号推销、打平安保险担保的幌子、宣传公司挂牌上海股交中心等方式,金赛银公司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购买其理财产品,但这些钱实则进入了王维奇的个人私款。这一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一条“有毒资产”转嫁链条:信托公司把信托贷款、债权等问题产品转给第三方私募接盘;私募公司金赛银通过动员平安员工“接飞单”等方式,打通了平安集团的销售渠道,募得巨额资金,最终挪作它用,导致原本就存在问题的资产链条断裂。 8.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 合伙人或原始股骗局,即通过邀请投资者成为公司合伙人或向投资者虚称企业已经或即将上市、发售原始股的方式,向投资者鼓吹一夜暴富的美梦,实则利用投资资金非法集资。在“人无股权不富”的投资概念冲击下,一场场原始股售卖大戏开始集中上演,除了高回报、一夜暴富等收益诱惑外,“上市公司”这些虚晃的光环更给了非法集资更堂而皇之的马甲。 这类骗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晋系事件和段某某事件。2016年初,一场起于中晋系美女高管在网上炫富的照片,最终牵涉出庞大的中晋非法集资系列案。通过以“中晋合伙人计划”的名义变相承诺高额年化收益,中晋系向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资金,诈骗金额高达人民币400余亿元。其合伙人的种类名目繁多,包括一般合伙人、高级合伙人、明星合伙人、超级合伙人、战略合伙人,以及永久合伙人,并吸引了九球天后潘晓婷等明星加入;其中,高级、永久、超级合伙人各自的出资规模分别为1亿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支付员工佣金外,还用于虚增业务收入,额外支付贸易补贴及奖励,同时个人挥霍近5亿元。 段某某于于2013年成立了上海优索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14年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后,优索环保在河南郑州召开了一场增资扩股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兜售原始股,许诺高达几十倍的高额收益,实质上却是一场面向大众的以非法集资为目的的股权融资骗局。为方便骗取投资者的资金,段某某利用其名下公司至翔商贸的POS机为投资者直接进行刷卡操作来进行资金的转移,刷卡后投资者在当场就能得到借款协议书和借款收据,且第一、二个月的利息在刷卡前就可以先行扣除,而此后的利息会按月打到投资者的卡上,这就使得投资者要到第三个月的付息日才会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而这时公司早已人去楼空。经查证,该案在河南省的涉案金额高达2亿多元,受害者人数也达到了上千人。 二、风控不可缺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结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品都有几个共性: 第一, 一般承诺固定收益 不管这些不靠谱的投资品具体形式如何,销售人员在向投资者推销过程中一般会强调不会亏损,保证固定收益。但这只是理想化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无法兼顾,有收益必定有风险。即便是国债都有风险,更何况是这些不明来路的机构。 而事实上,承诺固定收益、保本收益是违反我国有关监管规定的。2014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资者承诺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剑指非法集资,禁止“固定回报承诺”。在更早以前的1998年6月,国务院也已发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首次明文涉及“固定回报承诺”的违法可能性。而《刑法》第176条更是表明,一旦涵盖“固定回报承诺”的融资活动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固定回报承诺”将被列为刑事犯罪的重要证据。 越不靠谱的投资品收益越是高的惊人,如中晋系号称有10%-25%甚至40%的高收益,远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然而,综观大类资产2008年12月31日至今近10年以来的收益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年化收益率均在10%以下,收益率最高的房地产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79%。以股票为例,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均在5%-6%之间,包含上证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蓝筹股的上证50年化收益率也仅为7.19%。但股票资产近250周波动率均在20%以上,风险远远高于债券、商品等资产。而风险最低的债券年化收益率均较低,上证国债为3.28%,中证公司债为5.25%。由此可见,高收益率低风险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骗局,在当前各类资产市场回报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说承诺超过10%收益的短期产品基本上都是骗局。 第三, 底层资产不清晰 任何一种金融产品,不管包装得多复杂,也一定有一个底层的实体资产,否则这个产品就是无源之水。底层资产不清楚,一定是基础薄弱,上层产品随时都会坍塌。然而,不少网贷产品经常把诸多底层资产打包成为一款新的产品,使得投资人无法直接了解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其底层资产也往往是信用贷、消费金融、车贷、房贷、应收装款转让等,其基础较为薄弱且资金回收周期可能较长。更有甚者,不少投资机构不愿意给客户提供全部的底层资产清单,认为没有必要。 而规范的金融产品,尽管其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却有容易变现的底层资产作为保障。以国内首只REITs中信启航为例,其资产结构较为复杂,却十分清晰,拥有北京、深圳的中信证券大厦的租金收入作为底层资产。在这一产品中,中信证券首先在天津注册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天津京证、天津深证,然后将北京中信证券大厦、深圳中信证券大厦的房地产权属分别过户天津京证、天津深证,之后再将天津京证、天津深证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中信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发起设立的非公募基金的全资孙公司中信金石基金。中信金石基金作为非公募基金的投资载体,向中信证券收购天津京证和天津深证的股权,以达到为非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提供投资业务的目的。另一方面,中信证券成立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100%认购基金份额,按70.1%:29.9%的比例划分为优先级和次级,向非公募基金出资。项目公司获取的租金收入用于分配专项资管计划的收入。 第四,借新还旧、庞氏融资 很多投资陷阱往往初期回报还不错,但大部分骗局的背后是借新还旧、庞氏融资。庞氏骗局意味着初期必须让资金先滚动起来,怎么办呢?就要让初期投资者尝到甜头,让他们去宣传,去拉新人进来。等到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卷款跑路,这对集资方是最有利的。 综观这些投资骗局,往往具有不断发行、募集规模在短时间内暴增的特点。如e租宝于2014年内7月上线,到2014年12月8日总交易量就达到745.68亿元;白昊和他的昊达投资利用乌金煤业这公司的项目反复融资,短短三年非法筹集52亿元资金,但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一个公司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项目来反复进行融资。 而一些正规投资渠道的项目或理财产品,往往不会存在反复融资的情况,大多会将融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图6列举的五只明星基金的募集份额情况来看,东方红睿满沪港深、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东方红中国优势的募集份额均维持得十分平稳,其中前两只基金的份额在成立以来均维持不变,东方红中国优势的份额甚至还有下降。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基金的募集份额虽然在近两年来有较快的增长,但其募集份额规模较更早时候的2008年来看,也有明显的下滑;2008年3月31日,该基金的募集份额一度高达份。 说了这么多,其实道理很简单,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觉得一个投资产品可以躺着赚钱的时候,你的钱袋子可能已经被人打开了。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jjjj斗地主提示:独家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财经记者站讯,关于海航债务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年伊始,首先是旗下出现逾期,有投资者称,海航旗下P2P平台自2017年11月起,部分产品出现延期兑付情况。据了解,这次违约产品主要是聚宝匯旗下定期投资产品“海聚宝第649期”,于12月28日到期但至今仍未回款,而之前从未出现过该情况。聚宝匯相关负责人随后回应媒体称,“对于任何涉及客户资金安全的问题,我们一定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如果有任何需要向广大投资者公示的情况,我们会通过公司网站公布。”

P2P平台逾期风波未了。最近路透社报道,数位和租赁业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海航集团关联的几家航空公司已经逾期未付飞机租赁款,部分款项已经逾期两个多月。长期为海航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成立团队,来解决海航集团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报道附文末。

最近“海外自由录”有文章《惊爆债务违约,中国这家神一样的公司终于扛不住了!》,全文如下:

海航集团CEO谭向东出席《财经》年会2018

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也爆发了违约事件。不过,这次出事的不是无名小卒,而是有雄厚实力的大boss。

近日,海航债务危机蔓延到互金平台。据媒报道称,海航集团旗下互金平台聚宝汇在兑付员工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上出现逾期,所购买投资产品的兑付将被推迟,而这是该平台第二次推迟兑付,基本宣告违约。

本以为违约只会发生在没有背景的小公司,哪知道这几年买遍全球,年收入达到6000亿,总资产超万亿作为战略目标的海航,也会陷入这种互金式的违约,让人大跌眼镜。

1.从濒临破产到万亿帝国  直升机式拉升!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家神一般存在的企业,到底有多牛:作为一家地方性得航空公司,2003年时,海航遭遇史上最大危机,是年亏损近15亿,几乎站在倒闭的边缘。经过10年发展,到了2013年,海航的资产规模已达2660亿元。

又过了3年,2016年,海航集团实现营收295.6亿美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53位,资产规模达1761.2亿美元(约合1.2万亿人民币)。往前推一年,2015年,海航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464位。如果说在全球要找到一家坐直升机上升的企业,非海航莫属。

当时海航董事长陈峰放话说:未来10年(2025年),海航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500强前10名是什么概念?按照现有榜单,这个T1集团里除了5家石油公司和一家电力公司外,剩下的“大众级”企业只有4家,分别是沃尔玛、大众、丰田和苹果。

对于一家没有核心技术和业务的航空公司来说,要实现10年内跻身世界五百强前十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没人把海航的话当作梦话!

世界上的企业,要想快速扩张,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独特的管理模式,进行多元化,实现企业的裂变;第二种就是利用大规模负债,主要是银行的授信,疯狂购买,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至于购买的资产是否能消化,是否能盈利,都不是企业短期考虑的问题,海航无疑是属于后者。

在过去不到30个月时间里,海航完成了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交易,超过很多国家的GDP,占据大国外汇流失1万亿美元的5%。投资对象包括希尔顿酒店集团、IT分销商英迈,德意志银行、货运服务商瑞士空港、飞机租赁商Avolon和CIT租赁部门等,这也使得海航集团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导致公司高额债务。

2.疯狂的债务 危险的平衡

在国内顶级企业中,万达利用债务扩张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要有一家能和万达媲美,那么只有海航。

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团的利息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其短期债务达到1852亿元人民币,超过其现金储备。长期债务达到3828亿元人民币,净债务达到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6.5倍。

半年之后,华尔街日报在2017年11月报道称,海航集团债务总量达1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四分之一是短期。这意味着海航1.2万亿人民币资产中,有近一半都是借来的,而且近四分之一是在一年内到期,天量的短期债务为海航的债务问题爆发埋下了地雷。

本文开篇报道的海航互金平台问题两次推迟对付,只是海航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据彭博报道:海航集团旗下公司近几周在一些中资银行存在本金或利息逾期未及时偿付的情况,导致三家银行冻结了部分尚未使用的授信。2017年12月中旬,中信银行在专门发送给彭博新闻社的声明中表示,海航集团一家子公司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该行遇到兑付困难。

据网络报道,截至1月4日有四家中资银行仍未收到应于去年年底偿付的本金或利息。中信银行上月表示,海航集团一家子公司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该行遇到兑付困难,海航的债务问题让人心惊。

知情人士说,一些美国银行已经减少了与海航集团的往来,理由是后者所有权结构复杂。最近几周,海航集团的借款成本大幅上升。

海航集团一子公司以8.875%的利率发行3亿美元期限不到一年的债券,利率远高于内地一家垃圾级房地产公司最近所发同期限债券5.5%的利率。高成本的负债,让海航借新还旧的债务模式无法持续。

现年50岁的海航集团CEO谭向东正在全球各地奔走,劝说银行和企业继续与海航集团合作,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海航似乎走到了凶险的十字路口。

2017年12月6日,国际机构标普下调了海航的“集团信用状况”,将海航的信用评级下调一档至B,比投资级低五档。理由是在未来几年有大量债务到期,且其融资成本提高。评级机构对几乎同时下调万达和海航的评级,也将这两家依靠债务滚动发展多的公司,再次推上了债务危机的边缘。

其实,只要有信用支撑,再高的负债都不是问题,特别是对于有银行无限授信的公司,如海航。问题是,海航大额负债的收购,影响了大局,并开始受到钳制,最终必然会引发市场信任的崩溃。

从2015年到2016年,外畜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流失万亿,举国震惊。那些国内举债,国外并购的企业,受到海外转移资产的指控,成为过街老鼠。

激进的海外投资最终演变成金融层面的风险。2017年6月,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数家巨头企业的授信及风险,且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除了万达,一贯凶猛的海航赫然在列。

2017年11月3日,中国监管机构再度收紧对外投资规定,对投资主体直接或间接通过其控制的境外企业开展敏感类项目实行核准管理,而海航和其他大型中国企业集团经常通过这类境外实体开展交易。

监管层可谓是刀刀见血,招招毕命。民企“债务内置,资产外置”的撤退模式就此终结,海航的海外并购就此被冻结。

一些在海外大举并购的中国企业因为债务问题而面临监管部门的审查,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nbang Insurance Group Co.)就是其中之一,安邦在全球展开了一系列激进的并购行动,最终却迫于中国监管部门的压力放缓了扩张步伐。

海航CEO谭向东近日称,在中国监管机构出台限制某些类别海外交易和防止资金外流的新规之后,海航自去年11月起开始放慢投资步伐。海航未来的海外交易将响应国家政策,这是一条红线。

4.千亿美元债务风险是否会被引爆?

海航互金平台的违约,监管层风险的警示,宣告海航依靠境内贷款和境外并购扩张并购扩张模式的终结。在银行和监管层的双重压力下,还债降杠杆,是海航避免再次触礁的必然选择。

海航集团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高额债务问题,能有效偿还债务,并降低其利息支出的办法就是发债与出售资产。

近几周一直在与银行人士谈论处置或退出部分海外资产的事宜。目的有两个:为偿还该集团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筹集现金,同时减持中国监管机构认为具有投机性的投资项目,防止三观走偏,再次受到打压。

2017年11月底,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公开表示,海航集团正在考虑出售资产。这将转变海航集团一直以来的收购策略。海航集团将出售大量资产以减少集团的负债率,房地产、娱乐、体育等被监管层列入海外投资黑名单的资产,成为重点甩卖对象。

目前,海航计划出售其在曼哈顿美洲大道1180号的股份。该集团在多个城市拥有数十项房地产投资,包括纽约的公园大道(Park Avenue)245号和美国加州蒙特雷(Monterey)的Nicklaus Club-Monterey。

1月12日,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海航近期正在就两栋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房产——路透大楼和瑞信大楼,寻求中介估价,且已经开始接触有意接盘的潜在投资者,售价可能低于早前3.66亿英镑的买入价。2018年,海航必然会替代万达,成为境外资产抛售的王者。

然而,海航在购买这些资产时,都处于相对较高的估值,成交价格溢价严重。如今为了自保,廉价甩卖,不仅无法投资获利,反而增加了债务负担。

12月4日,海航旗下云南祥鹏航空公司发行了270天期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高达8.2%,创下该公司发债史上的最高纪录。海航旗下另一家附属公司天津航空也在11月发行了一支相似期限的债券,发行利率创出五年高位。海航旗下另一家附属公司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也以7.5%的票面利率发行了270天期债券。不计成本的发债,让海航的债务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这次的逾期事件爆发后,如果199.69亿元待还余额发生集中兑付,海航是否能经得起考验?违约风险是否能成为击垮巨人的债务导火线?拭目以待!

海航债务问题加剧,数月未付飞机租赁款

路透中文国际新闻部 编译

数位银行和租赁业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海航集团关联的几家航空公司已经逾期未付飞机租赁款,而长期为海航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成立一个团队,来解决海航集团的流动性问题。

消息人士称,来自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租赁部门的高管已经与海航的关联航空公司举行了磋商,讨论收回欠款的问题。

“部分款项已经逾期两个多月,”一家中资租赁方驻北京的高管表示。他说,海航的关联航空公司已经知会出租方,一旦获得银行援助,他们将尽快付款。海航预期未来数月将获得银行援助。

海航在给路透的声明中称,“海航及其子公司的运营保持稳定,目前正在按计划支付每个出租方的款项。”

出租方以及银行的部分消息人士称,海航旗下的旗舰事业海南航空、以及规模较小的祥鹏航空和首都航空都没有按期付款,天津航空正将设法今年到期的款项延期。

由于该事情的敏感性,上述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祥鹏航空和首都航空不予置评。天津航空、交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海南航空于1月10日停牌等待宣布声明。停牌原因尚不清楚。

一位直接知情消息人士称,天津航空要求推迟向一家中资租赁公司支付三架飞机6月份的租金。

另一位消息人士称,某海航关联航空公司曾对交银金融租赁称,将无法支付1月份的租金。他没有透露该航空公司名称。

消息人士称,过去几周,几家国际租赁公司高管前往中国与海航关联航空公司的高管会面,研究制定偿债计划。

“这是很多租赁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它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是否会重启对海航的融资,租赁公司准备放手一搏,”欧洲某银行的一位金融家表示。

11月,航空金融杂志曾报导过海航集团延迟支付租赁款,消息人士称,自那时起问题就愈演愈烈。

但中银航空租赁执行长Robert Martin称,海航集团关联航空公司在对中银航空租赁的租金支付方面不存在问题。中银航空租赁是中国银行旗下的租赁业务部门。

银行业消息人士称,中国进出口银行本月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处理海航集团难于偿付的债务。这突显出相关银行愈加关注海航集团的资金偿付问题。

一名直接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称,海航集团已承诺在1月底之前付清所有未偿逾期款项。

中国进出口银行未回复置评请求。

该消息人士称,去年底在海航总部举行会议后,中国进出口银行即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当时海航集团申请新贷款来偿付现有债务。

银行消息人士还表示,海航集团还试图重组与其它银行的债务偿还协议。

(来源:海外自由录、路透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公司无法兑付和业务员有关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