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的四大主流BI工具比较有哪些,公司最近接个项目做数据可视化这块的,求推荐价格低的公司

【摘要】:10月22日,第十二届第一视觉PV中国面料展在上海完美落幕。本届展会上共有38家参展商展出了秋冬面料新品,来自110个国家的4万名专业观众参观了本届展会。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325位专业观众进行的最畅销面料地调查,我们最后总结出共有四类面料最受欢迎,代表了未来的流行面料趋势。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明青;曾艳;刘炯天;;[A];煤矿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莫苹;;[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张铁珍;田然;张文成;刘文勇;刘玉鹏;贾云刚;;[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凯;熊昌贵;;[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绍文;;[A];冶金焦化废水治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英坚;朱长华;;[A];控制“三废”污染 搞好矿区生态安全论文集[C];2008年
马艾丽;王晓敏;李天保;刘旭光;许并社;;[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乔寿锁;;[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郭景奎;;[A];全国水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杨咸虎;高连伟;;[A];水轮发电机组稳定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王晴颖;[N];中国服饰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梁莉萍 沈莹宝;[N];中国纺织报;2010年
本报记者 张震晓;[N];中国纺织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荣瑞芝;[N];中国服饰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梁莉萍;[N];中国纺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晨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韩洪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码脑」是源码资本投后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码会的线下小规模聚会。每月一期,根据当下创业者们最关心的话题和领域,组织码会的CEO们与专家外脑进行线下的私密脑力风暴,形成联机学习,共同提升码会社群的价值链接和创业者个人的学习进阶。

码脑第6期走进字节跳动公司,一起探讨,创业公司获取流量的趋势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流量入口在哪里?以下内容为码脑第6期部分精彩干货。

2. 科学利用场景、内容、用户带流量

3. 如何在抖音上正确投放广告

4. 正确利用抖音进行品牌曝光/互动/转换

吴霞 今日头条商业化网服事业部总经理

袁旻麟 今日头条华北营销中心策划总监

截止2018年6月中旬,字节跳动旗下全线产品国内总DAU超过4亿,其中,抖音增长最快,抖音的DAU达到1.5个亿。如果2018只搭一班爆款的顺风车,就非抖音莫属。(注释: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

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玩抖音呢?

目前,35岁以下人群占抖音用户总体90%,本科以上学历占 60%。

抖音黏性远远高于其它平台。从每天人均使用率、使用时段显示,在一些黄金时段抖音的使用率是很高的。

 谁在创造内容?

现在这些潮人全都已经成长为已经不仅仅是网络红人了,他们每个人都有千万、百万粉丝的号召力。

同时抖音也邀请了很多的一线明星的入驻,很多都是流量明星,包括迪丽热巴、周冬雨、关晓彤等。比如当时尬舞机推出的时候,第一支视频就是找关晓彤来合作的。

还可以看到,除了红人和明星,抖音有自己自产爆款的能力。例如:COCO奶茶,是某一个网友他喜欢用一种特别的要求来调制,COCO奶茶现在已经直接推出了“抖音爆红”的口味。

还有花式吃海底捞,大家把海底捞当成一个创作的场地了,从这个中间海底捞也收获了特别多的线下到门店的人流量

2. 科学利用场景、内容、用户带流量

什么样的内容抖音的用户最感兴趣?

神反转剧情、小姐姐卖萌、曾经的萌宠、搞笑明星。

还有一个总结,最受欢迎的内容是 3Bbeautybeastbaby的追随者,美女、动物和宝宝。

 “抖剧场爱好者

这是指有一些带情节的音乐,或者是说旁白,大家都特别热衷于来当这个戏精演员。

一些神技能的研习生,在抖音上看见什么,就一定要去学下来。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还是手势舞,大家会去模仿。

抖音上面做一个爆款平台,它有自己的爆款营销方式。为了让我们的产品体验更好,我们在介入广告的时候是比较谨慎,我们也会考虑用户体验的方式。

3. 如何在抖音上正确投放广告

随着抖音产品功能的强化,推出了抖音的品牌主页

之前发抖音还算是一个比较个人的行为的话,在有了品牌主页之后,那么一些有较强内容生产能力的人,或者有很强内容生产能力的广告主,就可以自己去品牌主页上积累自己的粉丝粘性。

在这个部分我们是可以支持品牌主上传自己的广告,以及品牌主跟一些合作的达人自己的广告,并且,如果我们觉得是比较优质的内容,是可以直接帮它置顶在一些比较靠前的位置。

那这个包括,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落地页,当我们在抖音上进行一些话题合作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承接的一个阵地。我们日常的一些跟达人的合作,最终都可以回到品牌主页上面。

当我们有了品牌主页之后,我们会问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时间去发呢?

这边有一个统计的时间,我们觉得抖音是一个非常原生的平台,一定要顺应抖音上抖音用户自己的一些偏好,在对的时间发对的内容。基本上是他们在上午8点到凌晨一点的时候,都是持续在活跃的。

其中,中午的这个时间是一个活跃高峰,晚间的时间是一个活跃的高峰。我会建议品牌主去发一些广告的时候,集中在中午或者晚上下班,也包括通勤和大家在客厅的这个时间。

从目前测试的几个品牌主页客户的情况来看,在抖音上面如果你要持续一个热度,你必须要勤力,必须不停的发,大家才会感知到你,而不要追求一些品牌的信息够不够植入,够不够正确,或者质感够不够高,我觉得这些都要让步于频率这件事情。

我们建议每周至少五条的内容,这样才能把这个品牌的主页的阵地给运营起来。

除了对的时间,还要有对的内容。

目前我们看到品牌主页运营的比较好的还有几大的特点:

  • 文案要吸睛,这个吸睛指抖音范儿

有一些品牌主,喜欢放TVC,但这种方式,我们不是特别推荐的。虽然TVC制作很精美,但是TVC它的叙述的方式,不是一个特别“抖音”的方式。我们现在观察,好多品牌主页上面,TVC的传播量、点赞量都是比较低的。

抖音上面有一个分发机制,大家可以看到,反而是有的时候不经意的拍了一些内容,可能最终获得的推荐、获得的自然流量会比较高。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要时刻铭记的回粉是刚需。在抖音下面每一条回复尽量都去回复,这是品牌主页吸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4. 如何利用抖音进行品牌曝光、互动与转换

品牌的角度来考虑,从品牌曝光、品牌互动、品牌转换,到底有哪些手段。

  • 首先,从品牌曝光的角度,可以利用抖音的信息流。我们会每年都举办一个抖音嘉年华,去年举办的时候基本上是一票难求。抖音嘉年华是一个很好的把平时只能在抖音上看到的红人,包括我们会邀请一些明星跟大家见面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当然也是广告主进行植入,在抖音人群刷存在感,跟大家套近乎最佳的机会。
  • 其次,从互动的角度,目前最好的肯定是挑战赛。比如刚刚提到的像尬舞机,AR这些。目前这些很炫酷的方式会慢慢挑选,相关度非常匹配的客户进行合作,也会开放。

最后,是品牌转换,品牌转换主要利用抖音品牌主页,包括抖音红包合作,以及原生信息流。这些都是去思考品牌转换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手段。

Q:初创公司可能预算很少甚至没有预算,哪些方法让他们能获取更多低成本流量?

A内容!它是投入最少的,但是有机会是见效最大的。

包括:头条号、微头条、悟空问答都可以将产品信息植入进去。品牌方可以坦诚来回答一些很硬的产品问题。我觉得如果像您说的是初创资金比较少,就从内容做起。我们把内容做成文章、问答、短视频都可以。

通过内容,可以跟用户建立直接的联系,当然,如果搭配广告投放,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让品牌能够传达给更多的受众,这样可以建立起比较强的联系。

当你去做内容的时候,实际上,你需要去研究公司不同产品的个性。比如说像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悟空问答等,他们所针对的人群都不一样,内容上主要去传达给用户的理念也不太一样。建议大家不要以同样的一篇稿件,在不同的平台去做转发,而是要根据这个平台的用户受众,去做一些更能够跟他们互动的内容,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零售渠道深度融合供应链

说2017年是新零售的元年一点都不夸张。零售业在经过了电商压倒一切的冰河期以后,在2017年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新的零售物种加速繁衍、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创新虽然眼花缭乱,本质上还是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加强体验。我们梳理了一下技术红利在零售中的几种典型形式,与大家一起分享。

2017年对线下流量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在之前,线下流量的改造更多的是通过移动支付,将交易数据数字化。从2017年开始,对线下流量的争夺迅速深入到了改造场景这一层面。

盒马是这种改造最集中、最大胆的尝试。盒马将门店和前置仓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餐饮等业态强调店内体验,开创了新的模式。这种新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坪效,并能实现线上线下流量双向打通,展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力量,为重估门店资产价值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各大企业反应也非常迅速,美团京东等巨头推出了掌鱼、7Fresh等对标盒马的业态。到了2017年底,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基本成了新零售企业的标配。

很多传统的线下零售商转型的速度和力度都大大超出了预计。例如百果园,其线上部分的销售占比迅速超过了20%。

我们认为,随着线上线下销售的进一步融合,优质门店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核心稀缺资产,其价值会进一步被放大。更重要的是,当门店密度提升,形成网络的时候,其流量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我们发现,在某些城市,便利店网络的日活已经能够覆盖10%的常驻人口,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大流量入口。

2线下流量的深度挖掘

流量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转化为购买,也体现在对流量背后数据的深度挖掘。这一点上线下流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类比线上交易,现在大部分线下场景仅仅做到了交易数据的数字化,而对用户、留存、各级转化率等一系列数据都还没有办法获得。

然而相比线上,线下场景的数据,无论从维度和深度都要丰富得多。目前的技术还只停留在数人头,做流量热力图的阶段,还不足以支持进一步的分析和运营优化。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进化空间,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

3零售渠道深度融合供应链

中国传统的商业体系中,零售品牌和零售渠道是互相割裂的两个部分,两者一直是互相博弈的关系。在过去卖方市场中,零售品牌上游供应链,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零售渠道的职责是高效的销售品牌方的产品,销售代理的色彩浓厚。然而,随着消费行业越来越转向买方市场,零售渠道也从销售代理型转变成购买代理型。

零售渠道离消费者更近,有用户数据,更了解用户需求。并且随着集中度不断提高,零售渠道的话语权和实力不断提高,开始掌控上游供应链。

这种深度融合供应链的打法可以更灵活的应对消费者的变化,并有效减少加价率,提高商品价值链的整体效率。

日本近10年增长最快的零售商,包括7-11、优衣库、无印良品等,都是零售渠道深度融合供应链的模式。

中国拥有全世界体系最齐全,综合能力最强大的制造业。中国零售企业掌握的数据量和丰富程度也超过国外同行。我们相信,零售渠道和供应链融合的模式在中国会更有生命力。

1. 厨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做商业厨房领域的小米

智能商厨平台厨芯于今年年初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源码资本和真格基金。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服务体系的搭建。

成立于2017年初的厨芯,是一家通过给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提供智能洗碗机、物联网工具等软硬件设备,切入商业厨房领域的公司。创始人刘昌毅表示厨芯的发展方向和小米类似,以高性价比单品切入市场并获取足够多的用户数量后,再通过投资、自建或加盟方式给商业厨房提供更多其他种类的设备,比如吸引第三方品牌的冰箱厂商入驻。

不同于早已成为红海的商厨冰箱租赁市场,智能洗碗机还处在市场早期,据统计700万家线下餐饮门店,只有20万家在使用类似机器,每年市场增长幅度甚至超过30%。“厨芯”这种智能洗碗机的租赁模式能够带来足量现金流用来养活销售、运营团队。当前单店每年给厨芯贡献的收入大约在2万左右,每个店的合同金额大约在7-10万元。而目前厨芯已经铺设了2000家线下门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天津分部也在陆续开展业务。智能洗碗机单品足够标准化,一款单品能够满足90%门店的使用需求。

2. 美团全资收购屏芯科技 实现新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

5月16日,美团与屏芯科技宣布,美团已完成全资收购屏芯科技。美团称,通过向餐饮商家提供互联网支持和服务,实现新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互联网下半场的战略获得重要进展。

美团表示,屏芯科技是餐饮SaaS服务行业的代表企业,从2016年战略投资到今日的全资收购,双方在各个层面不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品能力和销售服务体系。同时,双方对未来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行业经营效率降低商家成本,有着充分一致的战略认知。此次收购完成之后,屏芯科技仍将保持独立运营,团队未来的分工继续保持不变,屏芯科技的合作伙伴和商家客户权利也将继续得到保障。屏芯科技将进一步得到美团平台技术、组织能力、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撑。

1. 小象生鲜正式开业 美团布局线下生鲜零售

5月25日,美团旗下全新升级的生鲜超市小象生鲜在北京方庄时代life广场正式开业。小象生鲜以“越快越新鲜”为品牌口号,定位为一家集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即时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鲜超市。

在即时配送方面,通过APP下单,来自美团外卖的专业配送团队覆盖门店周边3公里,美团骑手最快30分钟贴心送达。在流量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美团有着来自本地的吃喝玩乐购的精准流量,这些精准流量可以有效为线下导流,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效应。并且,小象生鲜可以与美团旗下餐饮、外卖、共享单车、电影、打车、休闲娱乐等各业务板块之间联动,也有助于全渠道交叉营销,为商场带来活力。在大数据方面,依托美团和大众点评对“吃”多年专注研究和发展所累积出的餐饮大数据和餐饮经验,也有助于小象生鲜精准选品,智能补货,精准会员营销等。例如,“象大厨快手菜”的研发也受益于大数据分析。

近日美团正式宣布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DeepDrive深度学习自动驾驶产业联盟(BDD)。双方将通过技术团队和学术团队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在自动驾驶领域高质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产学互动,在无人配送场景、数据等方面加快自动驾驶的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以及落地应用的进程

截至目前,美团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实现自主行驶,并通过云端中枢的智能调度,可以在不同场景跨区域不间断配送,同时,美团无人配送将在今年实现上线运营,2019年实现片区规模化运营

3. 今日头条升级“灵犬”服务 准确率提高9个百分点

今日头条“灵犬反低俗助手”日前已经完成服务升级,新增反色情短文本模型和反谩骂模型,将准确率从73%提升至82%,提高了9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60万人次使用“灵犬”小程序,参与打击低俗,净化网络环境。

这是“灵犬”4月上线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更新。“灵犬”只需要一段文字或文章链接就能检测内容健康指数,并返回鉴定结果,包括是否可以获得算法推荐,是否需要引入人工判断等。对于用户输入的内容,“灵犬”会先进行提取、分词和语义识别,然后根据算法规则,输出对应的分数、评级和结论。

4. 自如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上交所挂牌

5月8日上午10点,自如2号储架式ABS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五楼交易大厅举行挂牌仪式。此次挂牌的自如2号专项,由中信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及承销机构,参与本次发行的主要中介机构还包括外贸信托、中诚信评级、大成律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自如2号优先A档规模为78%,证券评级AAA,优先B档规模7%,证券评级AA+,充分反应了自如房租分期优秀的资产质量

自如集团CEO熊林表示:“今年1月16日,自如A轮融资40亿,成为长租公寓行业单笔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今天,自如又正式获得20亿元储架式ABS发行额度,成为租赁市场首家以房租分期作为底层资产获准储架发行的机构。所有这些,更加能够证明自如在做的事是一件真正提升中国人居住品质的有价值的事。”

5. 趣店集团一季报同比增长105.6% 大白汽车跃居汽车新零售市场第一阵营

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趣店集团(NYSE:QD)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趣店集团2018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7.17亿元(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6%;净利润3.16亿元(5035万美元)。

截至2018年3月31日,趣店集团注册用户数由2017年底的6242万人上升至6530万,其中授信用户从2620万人上升至2750万人。趣店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期可观测M1+逾期率保持在低于1.7%的水平。与此同时,第一季度趣店贷款余额实现增长。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总贷款余额为129亿元人民币,高于2017年第四季度的112亿元人民币。

财报披露,趣店集团旗下汽车新零售业务——大白汽车当季销售型融资租赁收入为5.46亿元(8705万美元),累计交付车辆6608辆。这意味着,大白汽车业务在项目启动的第二个季度,即已跃居汽车新零售市场第一阵营,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6. 易久批战略合并休食B2B龙头惠进货 平台化战略更进一步

易久批与休食B2B龙头企业惠进货公司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并。合并后,北京易酒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持有成都惠进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部100%股权据了解,这是易久批成立以来对外的首次并购。

易久批创始人王朝成表示:“惠进货团队非常优秀,在食品B2B方面非常专业,他们的加盟将为易久批注入最佳的食品基因,将帮助易久批在酒水、饮料取得领先地位基础上,更快地占据中国食品分销的领先地位,并购惠进货是易久批稳步推进自身平台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本次并购完成之后,易久批将在全国各区域全面丰富食品类SKU,并由惠进货原班团队独立管理,实现对便利店终端的全品类覆盖。易久批也将大幅增加仓储与配送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最终将易久批打造为满足全国终端一站式采购的综合平台。

7. 易观年度报告显示 百果园已成水果新零售产业领跑者

国内知名数据咨询机构Analysys易观发布了《易观:2018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年度综合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生鲜电商借“新零售”的东风再次被点燃,有万亿市场商机的生鲜电商,在市场投资收紧并向头部品牌聚拢的大环境下,“发挥自身优势,寻求不同发展路径”成为行业现实写照,其中,巨头企业正在发力探索渗透线上线下市场

上述报告还特别指出,百果园这家起步于线下的连锁水果便利店,正加速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社区店,领跑水果新零售。从易观报告的整体行业分析和其对百果园的重点剖析,可以看到百果园凭借远超水果零售行业整体水平的种植端产品开发、流通端的仓储配送、渠道端的直营加盟模式,以及其线上线下一体化、无人售货领域的探索程度,百果园已经成为水果新零售领域的绝对领跑者

我们有一个判断,未来的租赁市场有三个大的机会:第一个大的机会是租赁交易平台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非常特殊。今天全世界没有特别大的长租交易平台,基本上都是在短租领域里。我们今天的短租住宅市场还是比较小。第二个机会是B端的机会,就是租赁型运营机构的机会。第三个机会是物业持有者的机会,这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五年之后,如果中国的租金规模到3万亿规模的话,我估计会有10%,3000亿来自于B端的持有型物业。

我觉得到时候消费者也不会因为我们是新的造车企业就同情我们,对我们的要求甚至比传统汽车厂商还要严,一定会拿着放大镜甚至拿着显微镜来看我们,所以这个过程还是挺骄傲的。但是我觉得肯定能够走出来的新造车势力会表现的非常优秀,就跟手机里的这些从来没有做过手机,最后这个行业里成为前几名的这些选手是一样的。

郑文丞(海风教育 创始人、CEO)

教育+AI的概念是用AI对原来传统行业进行赋能,教育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当AI出现以后,教育的一些形式和方法出现了变化。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首先,AI并不能替代老师,AI是对老师进行赋能;其次,教学不等于答题,或者说教学者会做题不代表能教好学生。教育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结果导向性和情感绑定。结果导向:学生报班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情感绑定:即亲密感或者温度感,老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学习的兴趣、习惯的养成、激励等。

1. 美团点评、今日头条/链家、新潮传媒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价值榜”

由人民网和成都市政府主办的“2018全球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于5月19日举行。在此次高峰论坛现场,人民创投、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价值榜》。本次邀请知名投资机构和财经媒体的知名专家,结合舆情分析系统,从市场估值、投资价值、技术潜力、政策环境、舆论口碑等维度,对入围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中企业的市场估值占40%权重,投资价值、技术潜力、政策环境等因素占50%权重,舆论口碑占10%权重。综合汇总后,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最终评选出60家独角兽企业。美团点评、今日头条、链家、新潮传媒等企业上榜。

2. 车和家上榜“2018鲸榜 最具影响力汽车交通项目”和“汽车交通产业价值项目榜TOP50”

“2018鲸榜·汽车交通产业价值榜”是Jingdata联合36氪共同发起的首个汽车交通榜单。榜单从10000+汽车交通项目、1000+投资机构、500+社群中挑选,通过实时可见的动态投票数据,综合热度权重比,打造汽车交通领域最全面真实的产业价值榜单。车和家分别上榜“2018鲸榜·最具影响力汽车交通项目”和“2018鲸榜·汽车交通产业价值项目榜TOP50”。

3. 百果园入围“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和“新苗榜年度高成长企业”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出炉。其中百果园以67.8亿元销售额位居中国连锁百强第70位,再度成为水果零售连锁业唯一上榜企业。榜单还显示,百果园成为连锁百强企业中销售额增幅排名第二的企业,2017年销售额为67亿,增幅高达64.7%,2017年门店总数为2645家,增长54.6%。

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创业投资高峰论坛”于5月18日在深圳隆重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创投“金鹰奖”暨中国创业企业“新苗榜”评选结果也在论坛上正式公布。本次评选致力于寻找创投行业中的优秀领航者,甄选中国新经济下的新生力量,除了投资家、投资人、VC机构、PE机构等创投方的综合奖项、单项奖项,还特别评选出年度新锐企业和年度高成长性企业。百果园此次收获年度高成长性企业这一新增奖项,显示出创投业界对百果园近年来在企业成长、融资、投资并购方面成绩的高度认可。

4. 新潮传媒斩获“中国户外传媒业十佳新媒体”大奖

5月17日-19日,第15届中国户外大会在厦门举行。“中国户外传播大会”是中国户外广告行业一年一度的顶级盛会。此次大会以“新零售·兴户外”为主题,新潮传媒集团作为中国两大电梯传媒之一,一直以来深耕电梯媒体领域,新潮电梯电视在封闭空间内,具有正面、强制、声效合一等特性,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已覆盖全国50个城市,近40万部电梯,被大会授予“中国户外传媒业十佳新媒体”大奖。

新的监管规则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影响程度和形式各有不同,部分资管机构未来的业务落脚点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即回归各自擅长和专业的领域,做好主营业务,服务好实体经济。从短期看,新规将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但在监管部门极力控制下,对市场的冲击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长期看,新规将有效遏制金融行业的野蛮生长,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

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系统受资管新规影响最大,切割表内外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新规落地后执行难度也会最大。就目前的监管规则来看,有些变化是必然的,有些还有待商榷。

其中,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理财的切割、净值型的转化、打破刚兑、产品三单独管理、对标整个公募产品标准是必然趋势。但后续仍然有很多细节有待厘定, 对银行理财业务、或者报表的影响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银行理财的上下合格投资者穿透是否会严格执行或将成为风险和执行之间的平衡与博弈。

总体而言,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 规模:该文件的出台将在短期内对银行的理财业务造成冲击,表外理财受到各方面监管的限制规模增速或将大幅放缓。
  • 利差:由于净值化管理, 穿透, 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不得多层嵌套等要求, 部分套利空间被压缩。预计未来理财业务利差或将有所收窄。
  • 产品投资端:债券类资产的占比或将提升;非标类资产的久期或将缩短。
  • 新兴融资受限:涉及权益类资产的投融资业务当前只能通过理财出资,资管新规限制理财非标债权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机构化配资业务等,将使银行新兴融资受限。

短期来看,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发展还将面临三大调整压力。一是净值化调整的压力;二是投资范围调整的压力;三是盈利模式调整的压力。

第一,从负债端来看,要做好承接资金的各类优势产品供给,平稳承接从理财资金中分流的部分投资资金,继续稳定和满足银行客户需求。一方面,无论采用何种估值方式,净值化转型是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合理掌控产品发行节奏,灵活确定产品定价水平,为资管新规实施后平稳承接各类回流资金提供标准化投资产品。

第二,从资产端来看,严控非标投资,聚焦“固收+”投资策略。未来非标资产,包括名股实债类资产如何承接是一个难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大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力度,同时加快推进“非标转标”工作。

“非标转标”将成为银行的重要发力方向,也是资管净值化管理的关键。预计未来部分非标需求会转向标准资产:债券投资、ABS、银登转标、表内贷款等,其中,资产证券化是“非标转标”的主要合规手段,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也是银行通过“非标转标”实现非标出表的主要渠道。

此外,要聚焦“固收+”投资策略。深耕“固定收益+”的策略,形成固定收益、固定收益+ 权益/ 量化、股债混合、纯权益等多层次产品体系。

第三,尽快启动资管子公司筹备工作。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进行专门运作资管产品,能够丰富理财业务功能,推动产品创新,分离业务,利于风险隔离。另新规也明确提出,在过渡期后商业银行的投资理财需要通过资管子公司独立运作。

总体看,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既不能延续过去“表外银行”的惯性思维,也不应简单地成为公募基金的翻版,而应该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寻找自身的定位、价值和发展空间。“非标转标”、强化直接融资中介功能、探索金融市场业务与投行业务的联合发展模式,也应是银行资管业务转型的方向。

本次《指导意见》对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影响较大。当前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新规出台后券商的规模增速或将大幅下滑。由于这些业务的费率较低,对券商资管业务的整体收入影响较小。

事实上,资管新规落地,券商似乎比其他金融机构都更为适应合规化经营。早在2016年,券商资管业务就被套上了“紧箍咒”,开始了去通道的进程。券商通道业务已在稳步收缩,而资金池业务早前已被限制,新规对券商带来的影响并不大。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末,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6.88 万亿元,相比2017 年一季度末18.77 万亿元减少1.89万亿元。其中定向资管计划产品规模为14.39 万亿元,相比2017 年一季度末16.06 万亿元下滑1.67 万亿元。去年定向资管缩水规模占券商资管规模整体缩水规模的八成左右,其中减少的主要是通道业务。

新规对券商资管的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通道业务再度面临受限,预计券商定向业务规模将继续下滑。
  • 券商结构化产品发行将受到一定影响。
  • 券商主动管理业务规模也将产生影响。新规明确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 非标融资受限。本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非标债权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最后一次开放日,预计该规定会对券商非标融资的需求有一定影响,今后券商的融资方式将更为倚重期限较长的债券融资,因此对发债时点的要求将更高。

预计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迎来发展机遇。此次新规对“资产管理产品”的定义中不包括ABS,因此ABS 不受杠杆和嵌套等相关规定限制,将会形成长足快速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打破刚性兑付、消除监管套利后资管业务可能向正规金融机构回流。打破刚性兑付后,银行理财超额固定收益的制度红利不在,产品净值化有利于券商、基金等专业资管机构。

此外,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属于特许经营业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其中,除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将属于“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情形外,其余各类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P2P 公司、各类互联网或线下财富管理公司预计均无法再开展资管业务。各类机构资管业务有望向券商、基金子公司回流。

新规落地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执行,行业已经开始减少或停止增量通道业务,适应新的监管导向。如此看来,提前布局通道业务转型的券商则有可能抓住机会,向主动管理方向转型应该来说是较为确定的趋势。

一是,寻找新的负债资金。利用投行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做现金或增值管理;与经纪业务部门合作,利用基层营业部与高净值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方面发展高净值客户;另一方面作为自身资管产品的代销平台;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以及第三方的独立销售机构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券商资管应该提前布局公募ABS 业务。在未来经济去杠杆、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基调下,公募ABS 可能会成为政策着力推崇的一块业务。其在未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新蓝海。而且在非标资金池被禁、期限错配被禁后,非标转标在未来也会给公募ABS 带来增量需求。四是,需要在建立主动管理能力上集聚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也为资管产品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券商资管机构须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生态,注重发现优质价值的资产机会,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资产配置价值。

相对来说,受资管新规影响最小的是公募基金,因为公募基金本身的监管已经比较严格,是按照净值化来运行的。但这并不意味《指导意见》对公募基金无影响。

首先,从产品层面看,产品分类、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产品分级、质押融资等方面的规定均对公募基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

  • FOF 投资单只公募基金的比例由20% 降低到10%。
  • 公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分级产品或将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的可能,如何推进取决于监管对于分级这类产品的态度。
  • 公募基金需经审批才能投资未上市股权, 封闭式基金在此类投资上的创新或被终结。
  • 分类中漏掉了货币类产品,明确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信未来以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为标的的公募基金产品创新会加速。
  • 股票ETF 作为两融标的,以及债券ETF 质押式回购的功能或受到影响,这一点存在争议。

从具体业务的角度看,公募基金现有牌照下的部分业务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其中,定制基金模式再度被限制;基金专户和基金子业务受到的影响不一,一些涉及杠杆、嵌套的模式将受到严格限制,来自公募理财的资金来源可能会有所减少。可喜的是,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在多层嵌套上获得了豁免。

从行业环境的角度看,公募基金或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与合作环境。未来公募基金,银行理财,投连险产品三类净值型品种将在管理能力维度上一拼高低,竞争氛围浓厚。同时,银行理财对公募基金需求提升可期,但体量有限;银行个金业务对公募基金的需求提升同样值得期待。考虑到商业银行推进资产管理业务受到限制,部分管理能力较弱的银行可能会加大代销业务,这一点对优质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相对有利。

公募业态经过二十年发展,在投资运作、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已相对成熟健全,以后各行业将在相同的净值型产品的平台上进行竞争,公募基金将会占据先机。下一步公募基金投研、产品方面肯定要进行相应调整。

针对存量分级基金未来的命运,业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是认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也意味着分级基金存续期的结束,存量分级只能选择清盘或转型;另一种则认为分级基金多属永续型产品,而这类产品不需要续期。

目前,市场对过渡期结束后违反规定的存量产品的处置的解释存在歧义。我们认为,严监管下,分级产品在过渡期后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可能更大,明确的处置方式“仍需等待更详细的规定出台”。

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管规模近年来一路猛涨,数据显示,2014 年私募资管规模为2.13万亿元,2017 年末私募资管规模已经高达11.1 万亿元。而此次落地的新规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私募在资管行业中的独特定位和合法地位。

《指导意见》指出,在私募基金业务开展中,有规定从其规定,无规定的适用此次新规。

其中尤其利好的是创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出资产业基金,明确该类基金的业务开展从其另行规定。虽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投资基金不属于《资管意见》中的“金融机构”,但被纳入“资产管理产品”类别监管②。概括来讲,新规对私募基金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基金规模、融资、投资、业务模式方面的限制。

备注:② 目前, 业界对私募基金是否为“资管产品”仍有争议,后续仍需参考相关监管细则。

私募基金规模方面,私募基金自主管理规模预计收缩。文件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只能投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目前在协会备案的2 万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划分为非金融机构,其自主发行的产品是非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计划。而银信证基期保6 类毫无疑问是金融机构,其对应的资管产品就是本次新规需要规范的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由此阻断了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计划与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资金联系。

私募基金融资方面,《指导意见》限制或禁止部分产品份额分级、资管产品嵌套、刚性兑付等安排,可能对私募基金的融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按照规定,银行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通过嵌套资管计划、信托计划投资于私募投资基金的方式将受到限制。市场上常见的“银行理财+ 私募基金”、“保险资管+ 私募基金”、“非金融机构+ 私募基金”等模式都将受到冲击。

以下图模式为例,此结构中,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私募基金均分别构成资管产品,因此银行理财投资信托计划或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构成第一层嵌套,信托计划或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投资私募基金构成第二层嵌套,银行理财资金利用两层资管产品的通道投资到了Pre-IPO 或上市公司定增或上市公司收购的产品中去。根据“资管新规”,以上两层资管产品嵌套将会被禁止。

在私募产品发行层面,根据《指导意见》,如果银行通过向高净值客户发行私募产品募集的资金,可以投资于私募投资基金;如果通过发行公募产品募集资金进行投资,则受限于“公募产品不得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限制。

此外,常见的私募基金融资模式也将受到产品分级限制的影响。根据“资管新规”第二十一条,产品分级需满足如下要求:

  • 第一,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 第二,进行分级的私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并应当根据所投资资产的风险程度设定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 劣后级份额,中间级份额计入优先级份额)。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

另外,新规还提高了合格投资者门槛。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比,《指导意见》明显提高了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标准(见表1)。这意味着直接减少了合格投资者的数量,也就意味着私募类资管产品也要遵守同样的投资者资质底线和认购标准。

对于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方面,目前市场仍有所困惑。相对于私募基金管理办法而言,资产规模从300 万提高到500 万,新增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年收入从50 万降到40 万。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要求专业投资者门槛是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 万元,且具有2 年以上投资经历。三者如何协调,等到资管新规出台后或会有具体的细化条例。在证监会修订《私募暂行办法》之前,私募基金应当遵守私募基金关于合格投资者的规定。

私募基金投资方面,现阶段“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投资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是否可以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即“非标”业务。目前,私募基金已经被禁止投资借贷性质资产或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从事借贷业务。

未来,监管层是否会禁止或限制私募基金投资其他“非标”业务,以及私募基金投资“非标”业务需要满足哪些标准尚不明确,需要后续监管规范进行规定。如果私募基金投资其他资管产品时采用了份额分级、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安排,同样可能受到“资管新规”的规制。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私募基金为银行、信托资金提供投资通道,主要目的是为银行、信托提供规避投资范围、利率管制、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约束等,未来可能会被重点监管。

私募基金业务模式方面,由于私募基金与各类金融机构有广泛的业务联系,《指导意见》对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定将直接影响私募基金的业务模式。常见的“银行理财+私募FOF/ 银行理财+ 私募基金,保险资管+ 私募基金、非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 私募基金的模式将受到影响。未来可能可行的模式, 一是“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私募做投顾)”;二是“金融机构自营资金+ 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私募做投顾)”;三是“金融机构自营资金+ 私募契约式基金”。除此之外,私募基金也可探讨自发型FOF,对于有一定个人和企业客户积累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自发型FOF 是《指导意见》许可范围内且相对限制较少的区域。

可喜的是,新规允许私募基金以合格受托机构和投资顾问的身份与其它资管产品开展业务合作这一业务模式存在。《指导意见》指出,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且“私募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机构可以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就是说,明确允许银行委外资金或其他资管产品,投向私募基金。过去私募大多只能用通道模式跟银行合作,新规的出台为双方未来直接合作打开一扇窗。

私募行业生态方面,预计私募行业分化将加剧,私募基金或加速申请公募牌照。中小私募在《指导意见》落地以后可能比较容易出现资金缺口,尤其是那些对金融机构孵化资金依赖度较高、短期内因为规模等原因又难以进入金融机构投顾白名单的私募。

考虑到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未来可能比照“资管新规”出台具体规则对私募基金进行监管,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未雨绸缪,适应当前的监管环境,把握未来监管趋势,关注“资管新规”的合规要求,重点关注资管产品的划分标准和合格投资者标准,特别需要核查尚未完成备案的私募产品是否满足“资管新规”的要求。

针对“资管新规”发布后的融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梳理有限合伙人是否满足“资管新规”的合格投资者标准。如果有限合伙人是资管产品的,还需要考察该资管产品是否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可能需要提醒有限合伙人可能的合规风险。针对“资管新规”发布后的投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可能需要梳理拟投资的项目是否超出了投资范围,是否存在多层嵌套和不合规的分级设计。

资金供给方面,保险可能成为未来私募基金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资管新规出台前,除私募股权基金业务需适用的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 试行)》《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自律规则外, 保险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适用的保险监管规则主要包括《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等。由于规范角度不同, 新规对上述保险监管规则并无实质性影响。新规对保险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证监会及基金业协会关于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监管及自律规则的适用和重塑。

私募基金是保险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保险资金期限长、金额大、持续稳定的特性,有较好的契合度。市场上的私募基金可据情况向其靠拢,且深挖一个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方有机会。

《指导意见》对于资金信托的影响深远。从信托资金的来源端来看,目前信托行业大部分的资金均来源于银行,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信托的资金基本上均来源于银行和理财,为资金规避监管限制。以主动管理为主的集合信托产品中,资金来源于零售端的大约在30% 左右,70% 的资金来源于以银行为主的机构客户,其中来自银行的资金中理财资金占比在50% 左右。

从机构客户来看,通道业务萎缩是趋势。《指导意见》要求资管产品可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且要求向上穿透至投资者,向下穿透至基础资产, 如果公募性质的银行理财资金无法投资私募性质的信托产品,同时通道业务受阻。则意味着信托来自于机构端的重要资金来源将会大规模收缩,导致信托通道业务萎缩。同时银行自营风控机制下,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波动接受度有限。

从零售端来看,净值型转化造成收缩压力。投资者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还需要时间培育,短期仍面临收缩压力,长期要看投资者教育的效果如何。《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资管产品不能刚兑,习惯了“保本”的信托投资者,需要时间转换理念,短期来看信托产品零售端规模的收缩亦难免。信托公司的存量客户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接受“净值化”产品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总体上信托产品零售端仍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

从信托产品的投资端来看,对于期限错配的监管将极大地限制信托对于非标资产的选择。《指导意见》要求资管产品的期限和投资标的期限要匹配,尤其对于投资非标资产的资管产品要求“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非标资产一般都在1-2 年以上,期限较长。对于信托产品而言,要么发行长期限的产品来对接,要么挑选期限相对较短的非标项目来满足对于产品期限的匹配。第一种方式目前难看难度较大;第二种方式投资非标的项目范围将会缩小。

按照资管新规规定,当前市场中绝大多数的通道项目都存在合规问题,而且信托公司未来能够开展的通道业务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建议信托公司在当前宝贵的过渡期内,尽早降低对通道业务的依赖,回归实体经济,加强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审慎确定投资标的,寻找符合监管方向的业务增长点,提前做好相应的人才培育和储备。另外,严格禁止刚性兑付后,信托公司将承担更高的项目合规审查及风险处置压力,信托公司也可借此机会,提前进行相应的布局和准备。

《指导意见》一旦正式颁行,商业银行保本理财项目将受到限制,未来民间投资资金将有可能发生分流和变化。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需要提早发掘新的资金来源,并加强自身的资金募集能力。

这是监管层首次将智能投顾这种新兴的产品形态纳入监管,并界定了它是一种投资顾问业务,区别于产品销售业务,但对于智能投顾的定义和开展权限,市场出现一些争议。国内的各类智能投顾主要由产品销售机构或部门推动,且无清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指导意见》的总体思路在于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而智能投顾也被单独提及,一方面说明监管层充分肯定了智能投顾这种产品模式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监管层对于智能投顾的认知,与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主流做法大体一致。

新规对智能投顾这一刚刚发展的资管产品运营模式进行定义和规范,先规范再发展,可有效避免智能投顾成为下一个监管套利的口子。对于尚待发展的智能投顾而言是件好事。

机构管理方面,新规要求“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变相开展资管业务。

投资者服务方面,金融机构应为投资者单设智能投顾账户,并充分提示人工智能算法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投顾类账户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管理(以资管产品为载体),也不同于产品销售,它是一种以账户为载体,向投资者收取账户管理费用的“投顾管理模式”。要求金融机构为投资者单设智能管理账户,这一做法参照了海外金融机构的实践,但在国内并无充分的先例可参考。

投资管理方面,应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并且避免算法同质化加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业界通常以“白盒策略”和“黑盒策略”来区分智能投顾的策略披露程度,而《指导意见》并未要求金融机构全面披露产品模型的策略细节。而就算法同质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于尚不能全面评估,《指导意见》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给出了应对措施,即金融机构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强制调整或终止人工智能业务。

华宝证券研报透露,监管层更倾向于让持有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的金融机构先行尝试智能投顾的实践。具体做法上,智能投顾业务需要一套独立的、完善的业务制度,包括金融机构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为投资者单设智能管理账户,等等。此外,《指导意见》并未限制“外部机构”从事智能投顾算法开发并与金融机构合作,因此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等将有可能将现有的业务重心由C 端零售业务转向B 端金融机构服务,在未来智能投顾业务的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

过渡期内资管机构业务调整方向

资管新规的实质是实现监管制度的统一。资管新规打破了银行、证券、基金、期货的行业界限,统一按照募集方式或资金投向的差异,对资管产品进行分类与监管,极大削弱了监管套利的制度基础。资管新规着重指出刚性兑付、期限错配、多重嵌套、非标投资四个问题,其解决路径除了加强投资者教育外,还包括:针对期限错配,缩短资产端久期,或发行长期限理财产品;针对多重嵌套,清理或改造违规嵌套产品;针对非标投资,重配标准资产,或实现非标资产的标准化流转。其中,发行长期限理财产品与非标资产标准化的过程都会相对艰难,很难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快速实现。因此,资产端缩短久期、转配标准债券、嵌套产品主动改造更可能首先发生。

资管新规过渡期内,监管层允许银行及资管机构在余额不增的尺度下续发资管产品,这将给予资管新规一个缓冲时间。在此期间银行及资管机构很难主动调整负债规模和形式,因为无论是银行委外收缩,还是发行长期限理财与净值化产品,都会使得银行及资管机构的资金来源受限,盈利空间压缩。但同时,银行及资管机构如果不积极进行资产端调整,那么一旦过渡期结束,就可能面临产品到期而资产无法续接,嵌套产品与非标投资被迫清理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资产抛售与金融市场波动的压力,无疑是银行及资管机构所不愿意看到的。

过渡期及过渡期之后业务合规开展建议

可见,对金融机构而言,缓慢持续地调整资产端配置结构,可能是为了避免负债端快速收缩,以及在市场波动中集体受伤,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而且,只有经历了资产端缓慢有效的重配,才有可能看到负债端温和有序的重塑。因此,资管新规下金融机构业务调整可能分为两步:一是资产端缓慢重配,二是负债端整体重塑。

第一,过渡期初期,银行及资管机构更可能首先逐步缓慢调整资产端结构。例如缩短资产久期、增加标债配置,以及降低产品杠杆、清理嵌套投资等。考虑到当前收益率曲线平坦、非标资产主要对接实体融资、杠杆资金多用于债券投资等,资管新规影响的第一阶段或是:金融市场上,流动性摩擦与资产价格波动放大,期限利差相对走阔;实体经济中,信用收缩与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当然,过渡期内,资产端调整节奏相对缓慢,也会使得以上影响较为温和。

第二,过渡期后期及之后,银行及资管机构可能面临负债端的整体重塑。例如银行理财回表或分流,直至刚性兑付的打破。尽管当前的资管新规在资金投向、融资杠杆、信息披露、估值系统等方面,做出了试图削弱监管不对称的努力,但在认购要求、销售方式、税收规则等方面,银行资管与非银资管仍然面临制度层面的不平等。例如,银行理财认购起点金额仍远高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实行“双录”、面签等环节,流程要求远高于公募基金;以及公募基金免征增值税、而银行理财产品从2018 年开始需缴纳增值税等。因此,资管新规影响的第二阶段较为确定的是:银行理财扩张停滞、金融套利行为减弱与低评级信用利差的重估。

新规对于非标的限制较为严格。一是,要求公募产品不得投资非标类资产;二是,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并且严格期限匹配。产品投资限制和严格期限匹配将对现有非标产品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根据预测,信托公司、银行理财等持有的非标债权资产在23 万亿元左右,考虑到证券公司、基金专户、保险资产管理持有的非标资产,总计规模预计超过30 万亿元,考虑到主流非标信托的产品久期在3 年左右,因此非标类资产的消化路径,一是随着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的延长而得以自然到期兑付;二是将非标资产转向标准资产,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是,转移到银行表内持有。非标资产具有估值方法和收益高等优势,牺牲部分流动性要求,仍然是不错的资产标的。

“非标”业务和通道业务一样,终究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其大背景是银行间接融资在受制于监管而无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此同时标准化的直接融资产品的供给又严重不足。在金融回归本源的政策导向下,未来“非标”和通道业务终将完成其历史使命,逐渐式微,2018 年非标的业务量大幅萎缩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非标业务将持续存在,有望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但要实现“非标转标”,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发展高收益债、ABS 和股权融资等标准化的直接融资产品。

各路监管新规合击下的非标业务出路何在?我们认为可能的路径或有:

  • 一是,走合规信托贷款通道。当前信托贷款还属于一条合规之路,但信托回归本源之声也从未间歇,加之之前银监会对信托公司限制非标业务、规范银信合作、颜控信托通道业务政策的出台,走信托贷款通道之路还能持续多久,将来政策如何也存在不确定性。
  • 二是,债权或收益权转让。密集新规下更加考验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需要更合规的设计交易结构,比如通过构建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受让债权或债权收益权,再由融资方或第三方回购的方式收回投资。此外,还可以借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保理公司进行协助进行债权资产的管理、回收等。
  • 三是, 金交所债权融资计划等工具。对于部分已经确定了合格投资人作为资金来源的融资主体,可以通过类似北金所这样的平台,备案发行非公开挂牌的债权性固定收益类产品。
  • 四是,有限合伙向保理公司增资扩股,并发放股东借款,保理公司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受让债权收益权。

资管新规下,未来监管套利空间减少,但并不限制资管机构在合规框架下发展主动型产品,主动管理能力更强的资管机构更为受益。从中长期来看,各类机构资管业务加强主动管理、回归资管业务本源是必然的转型方向。

《指导意见》明确了对科创领域价值投资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领域;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资金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降低企业杠杆率。

资管机构可积极拓展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下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与相关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合作,通过资管产品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降低企业杠杆率。

资管行业刚性兑付被打破后,机构之间最大的“不平等”也随之消除,这也将重塑资管行业格局,而资金流向决定着谁将在这场革新中胜出。未来资管产品类型统一监管后,各资管机构回到同一起跑线,从乐观和积极的角度看,机遇大于挑战。

不容忽视,未来难点在于监管新规的逐步落实上,实施细则也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整体上2018 年资管业务仍面临更多监管政策合规性要求的不确定性。资管新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其对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具体影响,通过加强对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指导,实现资管新规平稳有序过渡和落地,同时不引起大的金融行业和市场波动。

我们认为,资管新规实施后,资管行业规模增速将会有较显著的放缓趋势,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进资管业务向着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同时,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机构需要真正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转型发展更为迫切,经营发展差异化程度逐步提升,市场竞争结构趋向集中化,部分弱势中小机构可能越来越边缘化。

备注:以上内容摘自《源码资本政策研究2018年总第1期》

源码政策研究 第2期

源码政策研究第1期内容在对《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或资管新规”)进行全面的梳理解读之后,更关注其背后所蕴藏的监管核心思想和目标,分析资管新规对资管业务的影响、未来蕴藏的发展机会,并对资管新规下各主体应对策略及业务转型方向提出建议。

资管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指导意见》分别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资金端、业务模式及资产端做了进一步规定。  从资金端方面看,《指导意见》禁止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统一资管产品杠杆比例要求,同类产品适用统一的负债比例上限。从业务模式方面看,《指导意见》要求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打破刚性兑付,让资管业务回归本质;禁止资金池业务,规范期限错配。从资产端方面看,非标是表外业务监管的核心之一,《指导意见》从需求和供给的两端限制了非标的发展。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稿《指导意见》五大主要变化:1、 非标的定义更加明确,更加严格。2、净值管理要求不一刀切。3、合格投资者门槛再增新要求。4、放松封闭式私募产品分级限制。5、过渡期延长。

资管监管高力度和坚定性超出以往

本次出台的资管新规并不是突发事件,可以视作是对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坚持和贯彻。近期各项政策密集出台,资管新规既是会议结束后推出的监管文件之一,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细则出台、落地。

资管新规表面上看是对金融业务的规范,但几乎条条指向金融加速创新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大量表外业务、灰色业务、套利业务以及在此过程中无序发展的监管之外的各类机构。

实际上是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去表外业务产能、去通道泡沫、去机构数量、去套利红利。去除资管行业的劣质产能,提升整个资管行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正式稿资管新规核心要义并没有变化,目的仍然是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优化社会融资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指导意见》对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措施背后也突显出监管层引导行业回归本质、去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等方面的思路。

但是在具体要求上,新规更加重视政策推进的稳妥与审慎,更多考虑了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严格程度较《征求意见稿》略有缓和,对股市债市的冲击也相对减弱。

这份《指导意见》由央行主导起草,经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讨论,并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此次监管层面的高力度和坚定性超出以往。根据莫尼塔研究 ① ,预计金融监管的工作重心很难实质松动,新规执行也不会存在打折扣的空间。

① 《资管新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者:钟正生、李蕙荃

1  未来三年金融监管将持续作为工作重心

一是,从近期会议精神来看,金融监管将持续作为工作重心,时间维度可能是未来三年。

2017 年7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意在加强监管协调与补齐监管短板,并提出了综合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概念。2017年10 月,十九大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明确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2017 年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三大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将时间维度确定在了“今后3 年”。

近期资管新规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面对金融机构提出的不同声音,监管层一直在加强沟通,于此同时也强调了监管“保持定力”的说法。2017 年12 月末以来,多项监管文件密集发布。特别是1 月“八乱象”文件,要求对2017 年5 月以来的金融乱象进行回溯追责,“新老划断”安排的严厉程度也超出了市场此前预期。这是2017 年4 月监管密集发文时所没有的情况,体现了金融监管愈加严格的态度。

二是当前处在金融监管的有利时间窗口,监管反复将会得不偿失。受全球经济转暖与企业盈利修复的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了较强“韧性”。金融监管政策的松动,很可能带来金融加杠杆过程的反复,使得金融风险更加积聚在一些行为激进的机构上。

资管新规《指导意见》的完全落实或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资管新规是纲领性文件,其很多细则规定的出台还需一些时间。而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银行建立健全估值体系、信息披露、统计制度、以及投资者教育等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考虑到银行及资管机构业务调整的难度,并希望尽可能减小对资本市场的冲击,进行了“新老划断”与过渡期的安排。这与之前的一系列监管政策相似,体现了严监管与防风险兼顾的意图。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过渡期内和过渡期后的要求。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本意见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金融机构应当制定过渡期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并报送相关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由其认可并监督实施,同时报备中国人民银行。

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本意见进行全面规范,(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达不到第三方独立托管要求的情形除外),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杠杆去意已决 落地尚有阻力

从“八乱象”到“《指导意见》”,再到近期证券业协会和中基协先后联手限制场外期权交易,足以看出监管对金融去杠杠的决心。正式稿《指导意见》基本延续了《征求意见稿》中杠杆比例的要求。由于金融衍生品具有天然的杠杆属性,在本轮去杠杠浪潮下也将受到冲击。

《指导意见》对开放式公募、封闭式公募、分级私募和其他私募资管产品,分别设定了140%、200%、140% 和200% 的负债比例(总资产/ 净资产)上限。禁止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进行份额分级。在可以分级的封闭式私募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 劣后级份额)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均不得超过2:1。

备注:中间级份额计入优先级份额。

就产品杠杆而言,由于资产新规实施之前,对基金公司公募和专户产品的杠杆倍数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此次新规基本延续了产品倍数的要求,因此压力较小。风险比较大的是,固定收益结构化产品,据了解目前结构化信托产品和资产管理计划仍有部分老产品的固定收益产品杠杆倍数超过3 倍,需要逐步进行清理,考虑到过渡期的适度延长,产品去杠杆将会平稳过渡。

机构杠杆方面则依然存在一定压力。目前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的杠杆倍数,特别是资产管理产品管理规模与资本金杠杆倍数极高,机构杠杆面临极大的下行压力。如果资本金不能有效得到补充,金融机构需要继续去杠杆。

尽管监管杠杠决心十足,但细则落地尚存在压力。一方面快速抽杠杠将会使金融市场短期内产生极大波动;另一方面,打破理财资金池将使部分配置在期限资产的理财产品产生兑付问题。因此从去年发布以来,新规一直没有出台细则。预计资管新规后续仍有诸多“细则”和“另行规定”出台,需持续保持关注。

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资管行业的一般原则,未来各金监管部门还将在统一规则的框架下出台监管细则,监管落地的步伐刚刚开始。研究认为,需要在未来细则中明确的问题包括: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收)益权的投资限制、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净值的具体规则、企业购买资管产品的资产负债率警戒线、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制度、各自监管领域的实施细则等等。

初步预测,监管政策“轮番轰炸”尚未结束。但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的监管政策继续出台的概率不高,未来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可能都是局部的修补,更多的在于过去系列政策的执行和落实。

根据2017 年4 月12 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 号文),截至目前,已有7 个监管文件正式下发,有5 个监管文件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或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另有4 个文件尚未落地,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网络小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等。也就是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银保监会还将有9 个以上监管文件陆续出台或公开征求意见。下一步应重点关注银保监会的理财新规。

近年来,资产管理业务持续高速发展,各种机构、各类资本纷纷抢滩布局,到2017 末总规模已逾百万亿元。

伴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涉及从业主体多、利益诉求繁复、行业操作规范复杂,明确资管业务的监管协调性这一需求已箭在弦上。2017年11 月17 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即市场熟知的“资管新规”。作为一则提纲挈领性的政策性文件将整个资管行业再次推到风口浪尖。紧随其后,银监会、证监会依次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及窗口指导叫停券商资管及私募基金投资委托贷款资产及信贷资产业务;作为配套,基金业协会停止对投贷款项目的集合计划的备案。这一系列政策规定几乎涉及资管业务的方方面面。

2018 年3 月2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征求意见稿》,4 月27 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至此牵动着百万亿元市场、上万名从业者神经的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新规终于落地。资管行业严监管大幕正式开启。

资管新规无疑对未来细分资管行业的监管具有定力主基调的重要意义,将会深刻影响银行和资管机构的业务形态,并对各类资产表现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管严监管时代,资管机构将何去何从?资管业务如何合规开展?本期研究简报将全面梳理、解读资管新规及其背后监管思路;分析新规对资管业务的影响、未来蕴藏的发展机会,并对资管新规应对策略、业务转型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及涉及资管业务的投后企业理清政府监管脉络,为业务拓展及产业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资管新规《指导意见》再解读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经过长时间的砥砺前行与蓬勃发展,体量逐步跃升逾百万亿元。如今,受到新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思路的影响,这个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2017 年11 月17 日,“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即市场熟知的“资管新规”,开启了金融统一监管的新时代。紧随其后,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证监会窗口指导叫停券商资管及私募基金投资委托贷款资产及信贷资产业务。这一系列政策规定几乎涉及资管业务的方方面面。

广泛征求意见四个月后,2018 年4 月27 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或资管新规”),至此牵动着百万亿元市场、上万名从业者神经的资产管理行业监管新规终于落地。资管行业严监管大幕正式开启。

作为改变资管行业的历史最高规格的纲领性文件,资管新规从最基本的业务定义到产品设计销售运作等具体方面都提出了与之前任何文件都不一样的要求,首次系统全面的构建了未来资管业务的新范式。在新范式的要求下,逾百万亿的大资管格局将被重塑。

本期研究简报在对资管新规《指导意见》进行全面的梳理解读之后,更关注其背后所蕴藏的监管核心思想和目标,分析资管新规对资管业务的影响、未来蕴藏的发展机会,并对资管新规下各主体应对策略及业务转型方向提出建议。

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 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 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 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余额分别为11.6 万亿元、11.1 万亿元、16.8 万亿元、13.9 万亿元、2.5万亿元。同时,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也十分活跃。

但资产管理行业在过去几年高速的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管套利活动频繁,一些产品多层嵌套,风险底数不清,资金池模式蕴含流动性风险,部分产品成为信贷出表的渠道,刚性兑付普遍,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这对资产管理行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协调性的需求已箭在弦上。

《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无疑将会深刻影响银行和资管机构的业务形态,并对各类资产表现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资管行业的生存业态将逐步重塑。

资管业务定义:仅为表外业务

《指导意见》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定义和范围: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指导意见》较《征求意见稿》 新增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从事资管业务的机构覆盖更加广泛,同时对收取业绩报酬进行明确规定,还有私募基金适用专门私募的法律法规。

《指导意见》涉及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依据金融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布规则发行的养老金产品,不适用本意见。

同时,从两个维度对资管产品进行了分类。一是从资金来源端,按照募集方式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两大类。公募产品面向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偏弱的社会公众发行,风险外溢性强,在投资范围等方面监管要求较私募产品严格,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除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部门另有规定外,不得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私募产品面向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发行,监管要求相对宽松,更加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可以投资债权类资产、上市或挂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和受(收)益权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产。

二是从资金运用端,根据投资性质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四大类。按照投资风险越高、分级杠杆约束越严的原则,设定不同的分级比例限制,各类产品的信息披露重点也不同。

具体而言,本次资管新规《指导意见》内容贯穿七大主要关键词“资金池、多层嵌套、刚性兑付、杠杆水平、资管主体、资管产品、通道业务” ;核心要点主要体现在打破刚性兑付、规范资金池业务、控

言儒学在元代受"压制",既谓蒙人因政治军事上的绝对统治而掌握着话语权,以己为正统本能地排斥儒学传统的正统性;又言游牧文化打破了儒学自来的独断,使之由主而次.然而游牧文明内涵的弱势无法从根本上摧毁并替代之,因而采取了利用的政策,在农耕经济基础的支撑下,内涵上处于优势的儒学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力量.由是在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罕见而独特的两种文化二维并立的状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主流BI工具比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