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华联金尚便利拉卡拉小店怎么样支付好不好?是否能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据,拉卡拉电商团队已经解散,韩吉涛离职,业务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就此虎嗅也向拉卡拉方面进行了求证,得到的回复是韩吉韬确实已经离职,但是团队没有解散,仍有数百名员工,集团副总裁王荣国先生出任电商公司总裁。

说起韩吉韬,很多人应该不陌生。他是电商界的“老人”了,2007年他创立了信用卡分期购物平台——亿佰购物。公司一度很风光,但是2013年6月,亿佰购物倒闭。韩吉韬同年年底加入拉卡拉,出任拉卡拉电商公司CEO。就韩吉韬离职,拉卡拉给虎嗅的回复是,“集团高管的离职与业绩考核、平台规划和自身发展都有关系,拉卡拉体系一贯强调结果导向,前期电商团队业绩未达标也是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一年多以来拉卡拉进军电商的道路,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拉卡拉社区O2O发展之路

2013年底,移动支付公司拉卡拉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子公司,依托于自己遍及全国的社区小店资源,正是进军社区O2O服务领域。拉卡拉的逻辑是,先B端,再C端,最终搭建一个B2B2C的业务形态。

2014年3月份,面向B端店主,拉卡拉推出了线上“开店宝”服务。社区中的便利店和小商户,可以通过开店宝来使用拉卡拉提供的一系列社区O2O服务。“开店宝”可以帮助社区小店跨过多级代理经销商,以更低的价格进货,也可以丰富社区小店可以采购到的商品品类。

2014年底,面向C端,拉卡拉推出了身边小店App(分为用户版和商户版),用户通过手机下单之后,附近社区小店就会送货上门。

2015年1月,“身边小店”上线“生鲜速达”频道,涵盖进口水果、蔬菜、肉制品等几大类目,面向社区居民提供生鲜配送服务。社区居民通过移动商城下单购买,小店店主接单后送货上门,能够快速满足社区居民尝鲜的需求。

拉卡拉“身边小店”已经夭折

但是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拉卡拉电商公司似乎发展的并不顺畅。就拉卡拉电商公司发展现状,虎嗅得到的拉卡拉方面的回复是,“从去年开始在业务方向上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方面针对社区商户的批发零售进行平台搭建,为社区商户提供批发服务,另一方面尝试为社区商户及其用户提供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经过一年多的打样,最终确认将社区电商业务定位于为社区商户及用户提供支付、理财、信贷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辅之以新奇特优选商品的商城服务,提升用户在社区端的增值服务体验。”

其言外之意就是,近两年一直吵闹着要做社区O2O的拉卡拉,把注意力再次放在了老本行——金融服务之上。2B端,不再为社区商户提供批发服务。2C端,也不再为用户提供线上购物、线下送货上门的购物平台。虎嗅发现,拉卡拉“身边小店“APP已经无法使用。就此,虎嗅电话采访了电商公司新任总裁王荣国,他证实确实已经关停了“身边小店”项目。

近十年,拉卡拉通过自己布在300多个城市中的便利店、社区小店,以及银行网点中的自助刷卡终端,向附近居民提供便民金融服务。如信用卡还款、公共服务缴费等。理论上,坐拥庞大线下资源的拉卡拉,可以直接与上游供应商或者经销商对话。但是,根据亿邦网的采访报道,一位从拉卡拉电商离职的员工称,拉卡拉电商公司一直在烧钱,看不到希望。离职员工称,拉卡拉对上游供应商并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只能自己贴钱,让店主享受低价进货。看来,烧钱是做平台的互联网企业逃不过的梦魇。

今年年初,拉卡拉开始做O2O之时,,进行了一番分析。其称,拉卡拉做社区电商的优势是坐拥小微商家、整合供应链条、压缩物流成本等,但是现在看来拉拢社区中的商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拉卡拉也没有像业界分析人士想地那样,在面对上流供应商时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其也不得不走入了烧钱吸引用户的困境。

另外,笔者看来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用户真正需要社区小店送货上门吗?

进口食品、母婴用品、手机数码、洗护日化等商品,多数用户会倾向于到京东、天猫等更大的平台上去购买,“身边小店”没有竞争力。另外,对于上班一族来说,生鲜送货上门的需求并不真实。更多的场景是,下班时,他们直接在社区小店购买,没必要非得让社区小店送货上门。除非,线上有大量补贴。

拉卡拉“身边小店”的夭折并不是个案,今年9月份,主打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社区001多月未发基层配送员工资,并全面停止接单。疯狂补贴之后,已无钱可烧的社区001处于破产边缘。社区001由原搜房网运营总裁邵元元在2012年创立,其模式是以住宅社区的在线购物为切入点,跟大型零售商合作,向5公里以内的社区居民提供配送服务,并承诺一小时送达。

与大部分的创业者一样,创始人邵元元的思路是先聚用户,当达到一定量后盈利模式自然产生。但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社区001没能等到量级的爆发便已倒下。

拉卡拉王荣国称,拉卡拉依然会进行一些社区O2O的尝试,现在正在布局中。对于,,可以拿来参考。

今年10月份,孙陶然在接受称:“拉卡拉要打造的是共生系统。支付、征信,信贷、理财、众筹,每项都是独立的,共同从拉卡拉系统里面汲取营养,谁长得好,我就把营养向谁倾斜,谁长得不好就像除草一样把它除掉。”长的不好的拉卡拉电商公司,前面的路还能越走越宽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授权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31053.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它正在走一段黑暗的道路,身后,旧的业务增长不断放缓,而来自其他竞争者的绞杀则在加剧 。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增速迅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移动支付业务笔数同比增长超3倍。在移动支付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多数人几乎不用现金,不再依靠刷卡,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试图要取代钱包。外媒报道称,中国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回顾中国移动支付这几年,确确实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有趣的是,作为曾经移动支付行业先行军的拉卡拉,如今却过得不太好。提起移动支付,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支付宝,可能是微信,甚至可能是Apple Pay、SamsungPay,但多少人还记得拉卡拉?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拉卡拉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占市场份额仅为2.2%。这家昔日曾风光过的线下刷卡公司,曾经有个不错的开头,率先抓住了市场,但为何现在大环境变好了,它反而却没有跟上来?其中的曲折,值得思考。

2005年,拉卡拉成立,算是中国最早一批专注于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当时的核心业务是电子账单支付和便利支付网点,通过大力拉拢各大银行、便利店、携程网等合作来推广业务。

2009年,拉卡拉开始专注于刷卡支付业务。当时,国内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拉卡拉也与当时数百家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合作,作为辅助电商的移动支付方式,拉卡拉深受网民欢迎。也是在当时近一两年时间,拉卡拉大范围在全国各大城市覆盖布局,建立支付点、向消费者家庭投放家用刷卡机等。2010年前后,拉卡拉的交易额飞速上涨,产品服务扩展迅速,看起来风光无限。

可以说,当时的拉卡拉很有眼光,率先抓住了用户足不出户完成日常生活支付的需求。

喜悦往往是短暂的。一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都相当迅速,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也在不断改变。纵观当时的大环境,电商发展提速,向各行业渗透,并进入爆发期;智能手机也迈入了大众普及期;而移动支付领域,涌入了实力玩家,支付宝借着背后的电商平台,快速覆盖了中国大多数网购人群。

而反观拉卡拉,业务发展和扩充却还在围绕着线下硬件支付来完成,专注于推出一系列针对企业级用户和个人用户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

依托线下刷卡,拉卡拉确实也发展起来了一些金融业务。2012年拉卡拉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产品也扩大到了四条。但是遗憾的是,这一年,拉卡拉亏损了近一个亿。

而此前也在连续亏损——2009年上半年亏损168万元;2010年依旧亏损。连续六年的亏损在进入2011年之后短暂性地实现了月度的扭亏为盈,而2012年度再次大幅亏损。

据了解,拉卡拉的收入来源一是向银行或用户收取的交易手续费,二是来自于便利店的加盟费。但是相比较大规模铺设线下网点和硬件设备的成本费用,这点手续费似乎太少了。

盈利难加上快跑扩张中的硬件成本投入和推广成本高,越往后,拉卡拉在移动支付市场中的处境就越艰难。

2011年左右,国内支付宝、微信这些网络支付已经开始跑马圈地,但拉卡拉还在往家庭、办公室、超市等推广它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同时忙着与各大银行合作。守住线下硬件刷卡似乎绊住了这位先行者的脚步。而以硬件支付为入口的相关增值及金融服务,也逐渐遇冷。

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国内O2O行业中陆续有一些场景化、颠覆型的项目出现。2013年底,拉卡拉也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子公司,依托于自己遍及全国的社区小店资源,进军社区O2O服务领域。

不过,尽管拉卡拉陆续推出了几个面向B端和C端的服务,甚至在2015年推出了生鲜配送服务,但是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拉卡拉的电商公司似乎发展并不顺利。不仅传出拉卡拉电商团队已经解散,多名高管,包括电商CEO韩吉韬,其余副总裁、运营总监、技术总监等主要高管都已离职,务已经陷入停滞状态。

据一位拉卡拉电商离职员工透露,电商整块业务正在被集团边缘化,甚至有可能被整块砍掉。其CEO孙陶然却表示,“这只是一个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正常调整。”拉卡拉电商团队一直没有解散。但这样的回应似乎已经不能掩饰拉卡拉电商方面的失意。

在尝试社区O2O服务不太理想之后,拉卡拉的电商业务又将重点放在了为社区商户及其用户提供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辅之以新奇特优选商品的商城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拉卡拉,当时顺丰嘿店、京东生鲜等也试水过生鲜电商,但均不顺利。以社区小微商家为主要目标的拉卡拉,又没有丰富的电商经验和资源优势,还要面临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压力。没有长期的铺设,拉卡拉短时间内自然难以做出成绩。

此时,在移动支付这条路上,拉卡拉已经彻底走偏了。

不过,拉卡拉还是没有放弃。近一两年,拉卡拉还在推出支付手环、手机刷卡器等硬件产品,还将目光瞄准公交、地铁出行。“产品和想法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有没有想过,现在大家手腕上的东西太多了,谁会花钱买个手环专门用来坐公交和地铁?”就像网友说的,现在大家都在想着如何实现出门不带钱包只带手机时,要说服大家为了支付而再带一个新硬件出门或许并不那么容易。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拉卡拉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及CEO孙陶然。据了解,孙陶然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涉及广告、公关、媒体、电子产品、金融服务、基金等多个行业。他自己曾说过,“从1991年毕业就不断地参与各种企业,过去24年,我创办了6家企业,每一家所隶属的行业都不一样。”或许也是创始人这样分散和大跨度的创业路线,导致了拉卡拉没有在支付这一充满前景的行业做大做强。

而这样的风格在拉卡拉公司内部也特别明显。2013年,拉卡拉就曾独立出7个子公司,被内部称为“北斗七星阵”,拉卡拉电商公司是其中之一。但是发展到最后,一些业务陆续夭折,连最初的优势业务移动支付,也快要被时代淘汰了。

也许,不专注也是拉卡拉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的主要原因。而这个线下硬件刷卡的业务或许注定将被线上软件支付所取代。

在拉卡拉发展的最好阶段时,国内智能手机处在崭露头角的阶段,拉卡拉的独立终端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拉卡拉以硬件占据的市场空间,很快被虚拟支付产品瓜分。即使是过去与其“关系密切”的银联,现在也帮不上忙了,银联也有自己的野心,一跃成为拉卡拉的竞争对手。而拉卡拉不仅固守在着以硬件为根基的市场,各条独立的业务线也在搅乱公司的发展步伐,这个时代下,拉卡拉显然是跟不上节奏了。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对于去年借壳上市失败,现在还要为一纸 IPO 申请排队的拉卡拉来说,这句话还是挺贴切的。

如果你是直接跨入了“支付宝还是微信”的一代,很可能没听说过拉卡拉。事实上它是最早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公司之一。在 2005 年,腾讯还在靠着 QQ 会员和皮肤赚钱,中学生间利用投币电话的计费漏洞来充值 Q 币,淘宝上买东西付款还得去银行或是邮政网点的柜台上填单子,大多数人都还不信任网银的时候,便利店中的拉卡拉 pos 机可以自助刷卡缴水电煤等生活费用,让不少人体会到了支付的便利。

拉卡拉也正是靠着这类“便民服务”打开了市场,尤其是在网银和移动支付之间这 5、6 年的“真空期”,进入了线下近 10 万个商户,2015 年个人用户突破 1 亿。在 2013 年,创始人孙陶然还觉得,自己的公司很有可能跑到支付宝的前面去。

但到了 2016 年,“第一阵营”已经变成了支付宝、微信财付通两家独大的局面,原本市场份额在 20% 以上的拉卡拉,现在已经缩水到 3% 左右;更多手持支付牌照的公司,成了那些急于拓展金融领域的大公司的猎物,即使毫无业绩可言,一套牌照的价格现在也已经被炒到了几亿元。

既不想卖、也不想死,拼一个 IPO,似乎成了拉卡拉的唯一出路。

在 2016 年初,拉卡拉就曾尝试用资产注入的方式,利用主板上市公司“西藏旅游”的公司外壳实现挂牌。这个打了擦边球、报价 110 亿元的方案万事俱备,却被年中的一场股灾、以及因此收得更紧的上市政策所打乱。此后,“西藏旅游”也成了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即使拉卡拉完成支付工具和金融服务的业务重构,仅申请将第三方支付业务注入上市,依然收到了证监会的问询函。

放弃了宜人贷的海外上市方案、没有蚂蚁金服也许会享受到的快速审批通道,也不像京东、百度那样将自己的金融业务打包做成证券产品,拉卡拉最终还是选择了直接申请体量较小的创新板 IPO,相应的募资额度也降到了 20 亿元,将用来“升级”公司目前的第三方支付业务。

但相比于如何上市,何时上市融资,对于拉卡拉来说,可能更关键的问题——在做了十二年之后,线上线下的支付生意都已经大不一样了。而在等待 IPO 审批结果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可能还会坐失更多的市场机会,被更多的消费者所遗忘。

有终端机、POS 机、手机读卡器、手环……拉卡拉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从打开市场、拓展商户业务,再到进入个人支付领域,拉卡拉这些年的每一块新业务,几乎都是用硬件产品推向市场的。

最早的“拉卡拉”,是放在城市便利店里、可以用来缴纳水电煤气费、手机话费、以及信用卡账单的一个多功能机器。

在全国 300 个城市自费铺设了 6 万个这样的便民终端之后,拉卡拉开始考虑能为自己带来稳定现金流的生意——将这些业务整合到商户使用频率更高的 POS 机上,做整个交易链条上收单环节的智能化改造。

由于可以像负责资金清算的银联一样,从每笔交易中抽得手续费,拉卡拉目前超过 70% 的收入,以及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这一部分。如果只看收单这一个 B 端市场的话,拉卡拉的市场份额也仅次于“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

至于个人支付市场,拉卡拉拿出的是一个标价 199 元、插在耳机孔里的手机读卡器,每笔转账交易还要另外支付 0.5% 的手续费,与美国初创企业 Square 的手机读卡器在造型、创意上都极其相似。

孙陶然将这款产品定位到了那些网购数额大、又觉得线上支付手续繁琐的人。按照他 2013 年初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的说法,这是个有 3000 万基数,但未来能在其他业务上付更多钱的用户。至于 Apple Pay 采用的 NFC 技术、如今被普及的二维码,以及支付宝曾尝试过的指纹、瞳孔、刷脸等支付手段,则被认为在“功能本质上没有提升”。

但在几年后,拉卡拉也还是尝试了一把 NFC 技术——把银行卡和交通卡的支付功能整合到一个运动手环里,做起了所谓“可穿戴设备的支付解决方案”。

从拉卡拉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来看,这是一个相对更专注于商户端的生意、也更喜欢用硬件产品作为自己品牌名片的公司。

拉卡拉发展最快的时候,正好是网银和移动支付之间的“真空期”

在 2000 年代初接触互联网的人,大多都会赞叹虚拟世界信息更新之快、沟通之便捷,但对各类网络购物服务之难用也会记忆深刻。

在 2003 年 10 月底,支付宝功能就已经在当时刚上线不久的淘宝网内开始测试了。但是早期用户给支付宝打款,几乎都要通过邮政汇款、或者在银行柜台进行操作,再通过传真等方式把单子交给支付宝进行确认,手续非常繁琐。而现在几乎所有第三方支付工具所强调的“即时性”,都要等到 2011 年、支付宝与数家银行共同推出“快捷支付”功能后才得以实现。

而那时,如果选择直接从银行账户里转账,就要用到那个可能已经在你抽屉角落开始积灰的“U 盾”。这是各家银行提供网络支付服务时所必须的实体密钥,虽然确实安全了不少,但因为系统不兼容、U 盾丢失,以及花个几十块钱都要捣鼓半天的过程,还是会让很多人不爽。

“线上当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那时候还没有快捷支付,线上当时像支付宝,像所有的解决方案我都认为太复杂了,不能被用户所接受。未来网购人群一定是为了方便来购物。……通过网上购买在线下刷卡支付,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更简单的解决方案。”在这本书里,孙陶然曾这样表示。不止是拉卡拉,还有盒子支付、乐刷、快钱等类似的支付工具,都是在用硬件抢夺用户。

其实在小额、高频的个人支付领域,孙陶然也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了移动支付的潜力,2011 年底就开始研究手机刷卡器的原型机。“智能手机普及了之后,人一定是需要在手机上去做事的,如果你做移动支付,你的用户在手机上,就意味着你随时随地可以跟用户进行沟通。”

而中国的智能手机需求,到 2012 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根据 IDC 的报告数据,那一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 135%,每个季度出货的近 1 亿台手机中,有八成是智能手机。

那时候,拉卡拉已经是一家运作六七年、业务模式也相对成熟的中型公司了。

拉卡拉试图以硬件解决刷卡的便利性,但移动支付后来的故事转向了无卡消费

按照孙陶然在《中国支付行业的黄金时代》这本书里的说法,做终端机是他在决定做支付工具时,看到的好几个市场机会结合在一起的结果:

“2007 年之后各个银行大力发信用卡,发信用卡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还款的问题。还款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除了当时到柜面去还之外,那时候网银普及程度也不够,也非常复杂。所以我们是用银联的新型终端去解决,我们把这些机器安装在便利店,让便利店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网点、终端,大家可以在便利店里面的拉卡拉上还信用卡、充手机话费、水电、煤气等等。”

所以拉卡拉的思路一直都是围绕着“刷卡”,但现在,不管是微信钱包还是支付宝,都已经接入了公共事业账单、电话费、还信用卡、交违章罚款、查社保公积金、打印税单、办理签证、医院排队……大量类似的便民服务入口。

通过实名制验证,一次性将借记卡与信用卡一同绑定后,用户之后就可以随便刷刷刷了,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尽管事实上还是和银行卡的捆绑,但在实际消费中已经完全隐形了。

按照支付宝先前的统计, 年间,支付宝上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转账这四大便民支付的交易总数约为 60 亿笔,平均每笔交易能给用户节省 10 分钟。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让人措手不及,政策和技术壁垒也没能拦住这个趋势

在移动支付领域,拉卡拉很少将自己直接与微信、支付宝加以比较。

按照易观统计的 2016 年第三季度市场情况,财付通与支付宝目前合计份额已经超过 88%,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孙陶然曾经觉得被他“甩得很远”的财付通,市场份额从不到 5% 提升到 38% 以上,只用了三年时间。

拉卡拉对于中国将进入“银行卡时代”的判断出了错。这一直都是个重视现金的国家,与之相生的“储蓄而非透支”的保守消费观念,更使得信用卡的普及率一直处于低位:到 2011 年第一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的总数是 25.53 亿张,其中信用卡只有 2.42 亿张,不到 10%。

但支付宝与微信通过打车、外卖、电影票、线下消费等多个场景推广起来的移动支付,则没有想过要打破这个传统。所有的支出,依然来源于你绑定的储蓄卡,但花钱速度变得更快、且毫无感知。出门带个手机就不用带钱包,更不用揣零钱,这也是比在手机上刷银行卡更容易被接受的。

其实,拉卡拉也是很早看到“O2O”潜力的。在 2013 年,拉卡拉终端机内就有了购买电影票和其他演出票的按钮,这要比猫眼、微票等线上销售平台、以及后期铺设在线下影院里的那些取票机做得更早。

在大城市里经常去便利店的,往往也是消费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更高的白领群体。由补贴他们开始,逐步完成用户教育,是目前几乎所有第三方支付工具都能想到的一个思路。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过去几年的线下“双 12”:通过五折补贴便利店、商超等重点零售门店,支付宝成功地在中老年群体里,也打开了知名度。

拉卡拉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在离用户足够近的线下硬件实现的这些便利功能,一下子就被消费者在 APP 里的几下轻触给复制了。

而在商户端,只需要一张纸就能展示出来的二维码,也成了中小商户更青睐的收款方式。近期,支付宝还针对这类需求,提供了商户在线申请付款码物料、以及一年提现免息的优惠推广。

2014 年,央行曾因质疑支付用二维码背后的安全技术过于薄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叫停了这种推广模式。当时,已经在市场上小范围试水二维码模式的银联马上停止了所有相关服务,但支付宝、财付通在响应了一段时间政策的要求后,很快又悄悄开始“顶风作案”,继续推广二维码。

“竞争对手值得尊重。互联网公司的二维码线下市场生态链做得很漂亮。互联网公司的成功让银联明白,线下做移动支付,推广比产品本身更为重要。”一位匿名银联内部人士曾。

因此需要快速调整、因此损失也最大的,还是银联、拉卡拉这些希望将 POS 机硬件铺设到所有线下零售店内的收单机构。按照云 POS 机公司“爱客仕”CEO 宗永亮对《好奇心日报》的说法,从 2014 年开始,兼容了刷卡和扫码支付功能的智能 POS 机就成了新宠,“原先的联迪、百富、新大陆等一些传统金融 POS 机生产厂家,都在拼命研发生产智能 POS 机。”

在此前接受 时,孙陶然也曾表示,目前市面上 30-40% 的微信和支付宝扫码过程,是通过拉卡拉的器具完成的。他们目前还可以从每笔交易中抽走千分之一的手续费。

“但简直是与虎谋皮。过去帮银联部署 POS 机,银联只是裁判,不是运动员,最终还是需要我们。但帮微信、支付宝这些支付公司去部署二维码扫码工具就很可笑了,今天还给我们留千分之一的手续费可赚,明天说不定就取消了,这个利润分分钟就会消失,我们始终是被动的一方。”

在挖掘和利用消费者数据方面,工具型起家的拉卡拉,远没有“互联网”起步的阿里、腾讯擅长

在几款硬件产品中间,拉卡拉也曾讨论过卖服务给商户的可能性——毕竟是已经投入运行好几年的终端机和智能 POS 机,沉淀下来的消费者数据用来指导商户的进货、促销,应该还是有些用的。

2013 年底,拉卡拉专门成立了电商子公司进军 O2O 领域,随后还推出“开店宝”智能平板终端及“身边小店”服务,希望盘活自己在全国的社区小店的库存资源,以及与线上的一些电商网站合作,进军社区 O2O 服务领域,搭建 B2B2C 业务形态。

但相对低频的消费数据,还是很难让拉卡拉看清自己用户的样子和消费喜好。相比之下,财付通理论上可以依赖用户沉淀在微信里的所有社交关系,在公众号、视频等内容平台的阅读喜好;支付宝则是与淘宝这个最大的网购平台完全打通,对于消费习惯的把握更为全面。

而我们在前文讨论到的各类公共服务缴费情况,也能被视作个人数据的一部分:和欧美国家征信体系完备、并与消费情况密切挂钩不同,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以及运行这套系统所需要的几百上千个数据维度,目前都不甚完备,且分散在线上和线下、传统机构和互联网机构手中。

谁能更快地打通更多环节、掌握更多维度的数据,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消费者,从而潜移默化地向他们卖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是没有消费平台、也没能好好挖掘消费者数据的拉卡拉所很难做到的事。

从支付、小贷到银行,一套齐全的牌照还将会是拉卡拉最大的机会

到这里,为什么拉卡拉起步这么早、却没能在支付宝和微信面前坚持住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

它没能预料到移动支付技术对于传统金融技术的破坏性打击,从硬件入手的业务思路则是被各类软件快速抢走市场。随着市场份额的缩水,这个工具型产品可能也会逐步失去在商家端的利用价值。

目前,拉卡拉利用智能 POS 机等商户端产品和服务,还能获得每年 20 亿元以上的收入,以及 20% 左右的高利润增长空间。但在将支付业务拆分出来独立上市时,他们就已经在考虑小额贷款、理财产品,民营银行等更大的故事了。这些业务被孙陶然放到了名为“考拉”的金融服务集团框架内,独立运作。

从支付宝升级为蚂蚁金服集团,涵盖支付、贷款、基金、理财、民营银行、个人征信等几乎所有金融机构的业务之后,几乎每个稍具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这几年都想复制一遍类似的扩张路径。相应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像是这些业务中最新的民营银行,牌照目前也只颁发到第二批,且限制“远程开户”,使原先不需要网点的业务优势被大大削弱。

但更早拥有齐全的牌照,也能使公司在扩展业务,乃至被大公司相中买下时,拥有更高的筹码。

如果上市后,拉卡拉仍然无法在国内股市的泡沫里提升自己的估值,那么将自己的支付牌照以及在线下的庞大业务量打包卖出去,也许也是个不坏的结果。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纪华联金尚便利拉卡拉小店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