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掏钱易地搬迁地基造了新房子,老地基又和新地基一起拆迁

芒棒镇在扶贫易地搬迁地基分配过程中,理事会(联建委员会),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三分类两搖号一平衡”办法分配农户宅居地。“三分类”即由理事会召开所涉搬迁农户户长会议,根据大部分农户的意见将地基按通区位、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分为三个类型并编号,并确定相应价格,由会议通过;“两摇号”即地类、价格确定后,由理事会主持农户第一次摇号明确地基摇号顺序,农户根据第一摇号顺序正式摇号明确农户地基;“一平衡”即摇号结束后,农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各自喜好,可以自己兑换。这个办法即解决了只采用简单一次摇号分配地基的弊端,实现了地基分配更公开、公平、公正,目前瑞阳、大松园两个搬迁点宅居先后按此办法顺利分配结束,农户既满意又方便操作。

全镇所有搬迁点宅居地将按此办法分配。

原标题:蕲春一易地搬迁点,施工时突发地基塌陷

村民质疑扶贫安置点选址不当 镇政府回应:系强降雨引发地下水所致,正在整改

湖北日报(记者杨麟、实习生巩汉语、通讯员陈钰)“我们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过程中,突然发生大面积地基塌陷,如果村民搬进去,安全如何保证?”上月底,蕲春县檀林镇肖河村村民陈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质疑肖河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选址不当。

记者立即联系到当地政府部门,并于昨日赶到肖河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调查。

该安置点坐落在肖河村半山腰处,系一片梯形开阔地,三面环山,一面临田。施工现场,第一排房屋已拆除,砖石凌乱,沙土堆积,房前大片土壤塌陷,出现一个大坑。

蕲春县三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陈江华介绍,按设计方案,安置点计划安置18户居民,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5月底开工后,7月上旬遭遇几场大雨,雨停后复工,7月11日施工时,突发地基塌陷,塌陷区域位于安置点前部,面积约600平方米,3米多深,幸无人员伤亡。

陈江华称,为保障安置点安全,施工方已拆除第一排主体房屋建筑。按照工程设计单位的整改方案,他们正在塌方底部连续构筑三道坚固的石墙体,并兴建排水沟,防止再次发生塌陷。

记者看到,安置点下方,工人们已用大石块垒筑第一道石墙体,犹如护坡,排水沟里不断有水排出,流向山下农田。

村民质疑,此安置点存在选址不当问题。

对此,肖河村党支部书记朱其中解释,安置点选址程序公开透明,符合相关规定。

据介绍,今年3月,肖河村召开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会,讨论通过了易地搬迁安置点选址提案,随后向县相关单位申报,国土等部门到现场调研后,同意该处选址。

记者采访时,村委会又出具了蕲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挥部关于肖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的批复文件、建筑设计公司关于安置点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村委会召开易地搬迁征地动员会的原始记录。会上,大家一致同意该选址地点。

檀林镇党委副书记、肖河村驻村干部高银介绍,地基塌陷灾情发生后,镇党委、镇政府会同国土、扶贫、地勘、设计、监理等单位,迅速赶到现场会诊原因。经地质部门鉴定,属强降雨引发地下水,导致地基下陷。

镇政府已请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并责成地质部门出具地质属性勘测报告,对选址合理性作出进一步判断与安排。

高银表示,房屋安全是百年大计,待11月安置点工程竣工后,檀林镇会要求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严格验收,确保房屋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地搬迁地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