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衰退真的在衰退吗?

原标题:曾经辉煌的东北经济真的衰落了吗?事实恐怕不是

近些年来,东北衰落一直都是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随着去年爆出东北有些地方经济负增长的新闻,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那么该如何看待东北衰落这件事呢?我觉得应该更全面一些,衰落都是相对的,要看和谁比。

说东北衰落,肯定首先是和自己比,放在中国国内和其它地区比,计划经济时期东北的辉煌不需要我多讲,相信多数人,尤其是上年纪的人都有印象。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的相对衰落只是在中国内部,如果我们把东北放在世界范围内去看,东北不但没有衰落,而且一直在进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还是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在进步。

咱们就拿三个典型地区来做对比,一个就是长期经济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的印度,一个是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前三的日本, 一个是海峡对岸的台湾。

通过表格中这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大陆范围内,过去35年中,东北的经济总量占比从13.2%下降到了8.6%,下降幅度高达35%,所以无怪乎大家都感受到了东北的衰落,在中国大陆的范围内,东北的确衰落了。然而如果把东北三省从中国单独拿出来,放在地球上一比,不和中国其他地方比,和咱们列出的这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东北地区占这些国家GDP的比例都是在不断上升的,而且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也是越来越大,如果东北地区是一个单独的经济体的话,它在过去的35年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啊。从1980年到2015年,35年时间世界排名从第51位上升到第16位。

我想肯定有东北的朋友会说了,当年的东北是多么的辉煌。然而,我不得不告诉您,事实上,当年所谓辉煌的东北,放在国际上一比,可以说是典型的一穷二白,地位其实远不如现在,放在世界上,和国外的发展水平相比,现在的东北才是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

咱们还是拿数据说话,1952年我国有较为系统的统计数字的第一年,也是主要工业产量达到和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的第一年,我们拿和工业强相关的发电量来对比。

东北建国前发电量最高的是1943年伪满时期的22亿度,二战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苏联人的掠夺,1952年的发电量才恢复到1943年的水平,也是大约22亿度,大概占全国的30%,而1952年日本的发电量是520亿度,苏联是1191亿度,美国是4537亿度,东北地区的发电量只有日本的4.2%,苏联的1.8%,美国的0.5%。

而到了2015年,东北三省发电量3245亿度,日本发电量为11453亿度,俄罗斯发电量为10368亿度,美国发电量为41690亿度,东三省是日本的28.3%,是俄罗斯的31.3%,是美国的7.8%。这是发电量,如果看用电量,那么东北地区相对这些国家的比例还会上升,因为中国的电网是全国统一的,辽宁作为重工业基地,它的用电量要远大于发电量,每年还要有大量电力从外省调进来。

说起东北工业,人们最引以为傲的就是钢铁,的确东北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咱们就再拿钢铁为例看看以世界水平来衡量,东北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建国前1943年伪满钢铁产量达到巅峰84万吨,然而也只是当年日本784万吨的10.7%,而当时被德国占领的法国是512万吨,英国是1324万吨,苏联是1200万吨,德国本土是2075万吨,美国就更是惊人了,超过8000万吨。

到了1952年,刚刚开始工业化的新中国,全国钢铁产量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35万吨,然而当年苏联钢铁产量3500万吨,美国4800万吨,日本是700万吨,德国是1580万吨,法国是1090万吨,英国是1688万吨。全中国是日本的19.3%,是最高的美国的2.8%。至于现在的钢产量,我想咱们就不用讲了。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汽车、通讯以及农业等等各个领域,在各行各业,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都是历史上最快的,东北地区与全世界相比都是在迅速发展,不仅没有衰落而且相对地位都在不断上升。

所以说,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东北地区发展中一时遇到的困难而灰心丧气,甚至去怨天尤人,而应该庆幸自己乘坐在中国这部发展快车之上,庆幸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的一部分,只有端正了自己的心态和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可能找出问题,奋起直追。

  《时报》7月18日文章,原题:金融信息不可靠困扰经济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国浩如烟海的习语处处充满对书面文字可靠性的敬意。但这个3000多年前就开始在甲骨上刻字的国家如今发现,自身已受困于危险的信息鸿沟。

  金融信息可靠性的全面衰退正加剧资本错配——中国经济效益下滑、公司债务水平急升的根源所在。例如,若一家中国金融机构考虑向某公司放贷,它如何找到关于这家公司的准确信息?作为首选,或许是求助媒体报道。这样做可能是欠缺考虑的。这家机构找到的文章可能已受到“有偿新闻”——在新闻发布会上将现金装入信封塞给记者以换取正面报道的做法——左右。这种做法在中国如此普遍。

  若媒体不可信,还能指望谁呢?信用评级公司是个显而易见的选择。然而,中国的评级机构如此盲目乐观,即便面对最近的警告——约1.3万亿美元的企业贷款有变成坏账的风险,也没流露出丝毫不安。

  数据提供商万得资讯的研究显示,中国的评级机构给予99.5%的未偿公开债务投资级的评级。这发出的信号是,除极小部分以外的公司债都可以安全持有——尽管今年(中国)的公司债务违约事件已激增至2015年全年水平的3倍。

  股市分析师同样乐观。他们对上证综指的所有成分股公司,几乎一致向投资者给出“买入”建议……

  到处充斥的乐观主义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失去警惕性,可能难以将僵尸企业与具有活力的创新企业区分开。中国面临的危险是,有可能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丧失判断能力,使自身无法走出糟糕的放贷决定导致的债务泥沼。(作者詹姆斯·金奇)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衰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