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申请出名字消失了给拒了又消失了,能过么

结合自己的经历想写下流程:
4.7(周五)去柜台经典白:就带了一份收入证明(25W,其实是自己开的),一卡通金卡,身份证。
大堂经理问了很多问题:月薪1.8W以上?申请用途?带没带社保账单、公积金账单、完税证明、一卡通流水等等,强烈推荐了全币白。。。
我的回复是:公司为了避税,工资不是传统的发放流程。大堂经理就点头明白了。
对话完毕后,大堂经理说我的情况够呛,只能帮我试试,我说那就试试吧,不行就算了,然后另一个大堂经理带我去在ipad上填写信息。
填之前会给一个申请表,抄上一行话,然后签字。pad上需要填公司名称和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同事姓名电话、父母配偶姓名电话等等。
填完后会收到一个短信验证码,提交后与大堂经理拍个照就完事了。我特意嘱咐了一些帮我填pad信息的大堂经理,帮我打印理财证明(8W),她说好的。实际上她有没有帮我去打,我也不太清楚,第一次申请银联白被拒,我怀疑是大堂经理没有帮我打,或者是忘了。
1、身份证、收入证明、一卡通(普、金、金葵花)必备;
2、收入证明可以写很高,职位要中高端,可以解释为工资发放方式不一样,非传统方式,能过关。
3、尽量表明自己是商旅用途。
4、无论大堂经理怎么说,怎么和他周旋,要到申请表、在pad上填写最关键,审核与大堂经理这边没关系,别怕大堂经理说话噎人。
5、填表时大堂经理说如果在申请期间,临时转到一卡通一笔钱会增加概率,我特意问了会不会时效短,她说不会的。

4.8(周六)-4.14(周五)都是在等待,无论微信还是app都是“已受理”


期间问过柜台怎么这么慢,柜台说:4.10(周一)才由支行送到分行,然后分行集中寄到上海。
我的结论是(不一定对):如果是网点申请的话,你所在位置距离上海的距离,决定“已受理”到“资料处理中”的时间

4.14(周五)晚上7点,app显示资料处理中。

4.15(周六)上午11点左右,从资料处理中,变为了审核中,同时接到一条短信,内容大概是已受理。

4.17(周一)下午2点多,接到了027-的电话,网上搜了下是招行的电话。征信的问题是:是不是办过卡,卡的名字,公司地址,同事姓名,目前卡的最高额度,以及最后还款日期是?等等,然后她就要挂电话了,我让她等会,问什么时候出结果,她说2个工作日内。征信的态度总体而言不像招行的风格,感觉她像警察局审犯人的!


1、征信的电话不一定是上海招行的,也不一定是带5555结尾的,建议方便的话,可以电脑查一下再接,免得是骚扰电话。我接到电话后就质问了对方是哪里,为什么不是021招行打过来的,对方说那是她们总部的电话。具体不知道他们工作分配流程。
2、关于出不出名字的问题,我这是:征信后出名字(微信公众号查申请进度),当天晚上名字消失。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咨询过招行客服,对方的回复是:出不出名字没有任何区别。结合我第一次申请银联白没出名字、没接到征信电话就被拒,仅供各位参考。

4.18(周二)早上8点app查了下进度,审核通过。致电了,输入信息后电话会自动跳转贵宾热线。


提出了申请修改尾号,客服笑的特别开心(我想她一定接到过无数的请求了)。她说会帮我申请备注上,正好今天制卡,至于4个相同的尾号,她说只能尽量满足但希望不大,但是4个连续的尾号没有问题。对于尾号其实我不太在乎,只是试了下,以方便给各位卡友提供信息。目前在等待卡片中...

关于额度,并不高,6W,对我而言暂时足够了,毕竟用卡时间并不长,最开始申请的额度是3W,去年双11刷卡提额参与了下,才借此机会提升到5W。


申请经典白之前是临额只有5K,现金分期显示是4W多(从没用过),账单分期是5K多(从没分过),本期账单我特意提前还的,一直是绑定了一卡通28号还(之前申请银联白账单差不多是2W多,银联白被拒,不一定说明账单高,被拒的风险就高,仅供参考)。

综上,就是本次申请的全部流程。对于自动邀请升级白金卡片的人表示祝福。对于等待或打算申请人,希望本流程能给您带来一些参考!


坐标不同,进件不同,所以各位还是要结合自己本地的情况去申。补充一句,看到论坛有卡友资质厉害,但却依旧被拒,深表理解,但也不得不说一句,这里面真的会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所以尽量在自己运气稍微好的时候去申请。对于自己运气的判断,我给个参考吧,一个月内,某一些事,发生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的概率是五五开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是哪个结果?

原标题:柜台里的企业:烟草

一、柜台里的企业:上海烟草—正统文化的宠儿

在很多柜台边转悠时,发现消费品中,一般只要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价格都比国产的要明显高出一截或一大截。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香烟。比如在每个香烟柜台都能见到的“中华”牌香烟,价格相比摆在一旁的进口香烟,要高出好几倍。而且,这么贵的价格,却并不愁销路。

在中国的大部分的婚礼宴席上,不管酒店有多讲究,菜肴有多精美,但如果桌上和喜糖包里不是“中华”牌香烟,档次可就给拉下了。反过来,倘若婚宴前后全用“中华”牌香烟,即使酒店或菜肴不那么讲究,那大面子也基本能撑得住。

打算和谐关系拉近感情距离,或加大办事的推进力度, “中华”香烟不失为可优先考虑的元素之一。名贵香烟虽然很多,但各人口味不同,然而“中华”香烟却是大部分人都喜爱的,回收礼品小店也欢迎。因此“中华”香烟保险度相当高。否则,想要拉近的距离,或想要办成的事,有可能会因此变远和变难。

外国人或许想不明白,小小一包香烟,能在中国人生活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不过,老外想不明白没关系,咱中国人自己明白就行。本来“中华”牌香烟就是中国人自己的产品。

现在市面上所有的“中华”牌香烟,均为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和提供。有点可惜的是,上烟集团并不是上市企业。这倒不是他们不愿上市,或是达不到上市的要求和标准,而是因为我们政府关心人民健康,不让烟草企业上市,甚至连广告也不让明着做。当然,卖是允许的,而且是专卖。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上海烟草公司。其生产的香烟大多都具有鲜明的品牌特性,都是能在香烟市场呼风唤雨的角色。比如“中华”牌即是烤烟类也是香烟类的中国第一品牌,“中南海”牌是中国混合型香烟的第一品牌,“熊猫”牌是中国第一传奇品牌,“牡丹”牌与“红双喜”牌则因其所特有的高贵、吉祥与喜庆的内涵,也同样在中国香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中华”“中南海”到“熊猫”“牡丹”,几个最具中国特色的“国宝”,都汇聚到上烟集团中。所以上烟集团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香烟企业之一。

凭着这些名牌香烟起家,上烟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工商一体,以卷烟工业为主的,多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全国烟草行业率先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拥有一流水准的卷烟工业及烟草储运、印刷、材料等配套工业,同时也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进入50多家物流、酒店以及金融保险公司。

上烟集团不但“多元”了,“现代”了,而且还很“有钱”,2011年,上海纳税排名百强名单中,上海烟草集团位列第一,实现利润超过150亿!当然,获得的各种大奖,也是在上海企业中名列前茅。

上海人曾说上海是中国的“大儿子”,上烟集团也可有资格称自己为上海的“大儿子”。在中国人正统观念中,大儿子的大儿子,那可就是长孙,地位非同一般,任何人高看一眼,都是必须的。

上烟集团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业绩,享有非同一般的地位,当然离不开其过硬的质量,离不开其“精准营销”为主要模式的市场营销体系。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得益于中国根深蒂固的“正统”文化。

有一个似乎世界通行的现象,那就是某种用品,一旦与皇室搭上关系,必然受市场青睐,必然高档高价,比如凯丽包、劳斯莱斯汽车等等。

在一向讲究传统更讲究正统的中国,就尤其如此。但凡帝王们的用物,必恭恭敬敬以“御”字冠之。比如皇上吃过的饭菜,称之为御膳。皇上喝过的酒,称之为御酒。皇上在京城里走的路,叫御街。便是向皇上告小状或打小报告,也一无例外地称作御状。不过,“御手洗”除外,那是外来语。

在子民的眼里,皇上及其亲戚们吃的喝的用的,绝对正统正宗,而且肯定都是质量过硬、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的好东西。决无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甚至镉大米、地沟油之忧,唯一要担心的是那价格。都知道京城有御膳坊,但很多人却不曾进去用过餐。自然不是嫌皇上的伙食不好,而是被那价格给吓退了。

尽管“御”字仍然流行,但我们这里现在已经没有皇室宫廷、王公贵族,都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华”牌香烟的问世,就可追溯到与领导的渊源。

1950年,上海烟草公司的前身中华烟草公司,接受了一项“研制最好卷烟品牌”的任务,供党政机关使用。这在当时并不仅是一项生产任务,而更主要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公司上下为此是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没多久,样烟出来之后,直接供主要领导们评吸。评吸之后的评价是“很好”。

于是,公司一颗忐忑的心才放了下来,开始想着给香烟取名字。因为当时的生产厂家名称里有“中华”二字。“中华”是我们华夏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又位于四方之中,与这种香烟的政治内涵比较搭,所以烟的名字就叫“中华”。从此,“ 中华”牌香烟就开始了30余年的“特供烟”生涯。

“特供烟”所供的方向,包括领导、来访问的外宾、驻外使节,身上背负的含义即重又多。按当时食品工业部的规定,“中华”牌香烟的配方若要作较大变动,公司是无权作主的,必须上报部里经过批准才行。除了上述三个供应方向外,“中华”牌香烟还有一部分在市场销售。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有消费能力的话,也能买一包抽抽,从而呈现出领导层“与民同吸”的景致。

虽然流向市场的量很小,但影响却非常大。从那时开始,“中华”牌香烟以高级领导特供烟的正统地位,以高贵、高级、高档形象,牢牢地树立在全国一代又一代烟民的心中,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香烟品牌,历经60余年而不衰。有意无意之间,为今天的畅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熊猫”牌香烟的问世,则充满了传奇色彩。1956年,也就是“中华”牌香烟诞生6年之后,已由中华烟草公司改名的上海烟草公司,又接到一项重大任务,为将要召开的八大”研制出一批特殊卷烟,向“八大”献礼。

“献礼”意味着在“特供”的基础上,又高了一个级别。也就是说,“熊猫”牌香烟比“中华”牌香烟更政治。

上海烟草公司自然是不敢怠慢,专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最强阵容,经过努力,确定了“献礼”烟的配方、香料标准、工艺流程、成烟规格等等,最终把香烟给生产出来,取名“熊猫”,含有国宝的意思。在“八大”会议期间,“熊猫”香烟及时送到各位代表手中。所抽之处,一片赞扬。

“熊猫”牌香烟的消费人群可谓少之又少,只专供中央领导和招待国宾,一般的省级干部都轮不上,市场上就根本见不着面。

因为见不着面,就更增添了“熊猫”香烟的神秘与传奇。即使是“熊猫”牌香烟的生产,坊间也传说为属于国家机密:生产车间由军警严密监控,全部手工操作,每一支烟都要经过严格检测。就是多余的边角料,也要全部打包并加盖公章上交。也不知是真是假,想来生产宇宙飞船也不过如此吧!

凭着最好的原料,最为精细的做工,清雅飘逸的质感和丰润细腻的香味,“熊猫”香烟几近完美,被称为世界上最优质的香烟,深为中央领导所喜爱。现在有不少资料说毛泽东、邓小平抽的都是“熊猫”香烟。

产量稀少,品质超群,虽与市场隔绝,却和伟人结缘,这一切,使得“熊猫”香烟成为高高在上的“香烟国宝”。尽管后来终于推向市场,但相对“中华”香烟,多的是更为正统的神秘,缺的是“地气”,毕竟少了30多年的群众基础,所以在市场上的销路似乎比不上“中华”香烟。然而充满传奇的色彩,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传奇香烟品牌,在中国香烟史上画上浓浓的一笔。

有了“中华”与“熊猫”两大品牌领军,上烟集团的底气、霸气、王气就更足了。将最能代表中国某领域的最高象征,拿过来作为香烟牌子,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动作”。

比如他们生产的混合型香烟的名字就叫“中南海”。因此“中南海”牌香烟成为混合型香烟的国内第一品牌,除了质量做工之外,名字取得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上烟集团另一个家喻户晓的香烟品牌叫“牡丹”,也同样是取自中国最名贵的花。虽说在国花争夺中与梅花不相上下,但作为“国色”却是已有定论的。早在唐代,刘禹锡就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后来画家们画牡丹,也常常题为“国色天香”。有这么高的出身,“牡丹”牌香烟成为上烟集团的支柱产品之一,也就不奇怪了。

总而言之,上烟集团的产品,多以国宝命名,屹立在中国最为正统的文化高地。

当然,能在高地上固守60余年,除了文化之外,还需要过硬的品质与口感。据业内人介绍,优质香烟不但要有优质原料,优质配方,而且同样需要一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以确保对生产过程中加工工艺参数的控制,保证相关原料掺和混合的均匀性。上烟集团几代人的心血与汗水,都凝聚在一包包的香烟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烟集团的主打产品“中华”香烟,凭着一流的品质,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高档香烟的第一领导品牌,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的香烟。不但在国内地位稳固,而且从1954年“中华”香烟就开始向外出口,深受海外华侨华人所喜爱。60年代全国瞩目的“广交会”上,与会的港澳商人中,抽得最多的就是“中华”香烟。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成立烟草进出口公司,香烟从此不再由土特产公司进出口。“中华”香烟的海外市场由此不断得到拓展,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免税商店的国产品,多年来位居全国单牌号香烟出口数量第一名。目前,国际上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免税市场和30个有税市场出售“中华”香烟,海外市场地位日益稳固,影响力与日俱增。

香烟消费中,品牌所含的附加值至关重要。配方可以更新,工艺可以改进,但上烟集团在正统文化中所具的优势,却无法进行复制。“中华”“熊猫”“中南海”等品牌所象征的至尊地位,无可替代。尤其在倡导禁烟之今日, “特供烟”甚至“献礼烟”应该已成历史。然而这历史沉积的香味,却又在香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上烟集团的各类产品带来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

这种基本无法复制的优势,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二、柜台里的企业:英美烟草公司—烟草市场的掠食者

上了点年纪的烟民,可能有不少人记得“大前门”香烟。当年曾是最受欢迎的香烟品牌:口感好,抽着有面子,还不算太贵。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很多人结婚用烟就是“大前门“。只是后来不知是人们真的钱多了,还是更要面子了,或二者兼而有之。不知不觉,就逐渐被更高档“中华”香烟挤出了婚宴。到了现在,在香烟柜台里,已很难看到“大前门”的身影。曾经辉煌过多年的“大前门”,恐怕只能封存于老烟民的记忆之中。

自然,柜台里别的香烟依然琳琅满目,比如“555”牌香烟。之所以特别要在这里提一下“555”,是因为其与“大前门“香烟实为同门兄弟,都是英美烟草公司旗下的产品。

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简称BAT)来头不小,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烟草制造商,也是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

BAT的成立源于竞争。当年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与美国的美国烟草公司在市场上打得难分难解。后来双方都意识到,这么下去必将两败俱伤。对抗不如联手。于是,在1902年9月29日,两家联合创办的合资企业——英美烟草公司正式问世。

1911年,美国烟草公司放弃了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英美烟草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英国投资商认购了其美国母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从此就成为现在意义上的总部位于伦敦的英美烟草公司。

说起来,英美烟草公司与中国的渊源,比公司本身还要早。世界香烟工业的大普及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1880年美国人邦萨克发明的卷烟机。这种卷烟机每分钟能卷250支香烟,引发香烟生产大革命,近现代香烟工业由此兴起。

邦萨克卷烟机注册专利的时候,中国正是光绪皇帝坐龙椅的岁月,也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颇为热闹的时期。纸质卷烟,即现在我们所说的香烟,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到中国,最初的突破口,是上海虎丘路二白渡桥边一家不起眼的商行。这家名为老晋隆的小商行的老板,是美国人。1890年,老晋隆首次把美国烟草公司,也就是英美烟草集团的前半身的产品,一种名为“品海”的低档香烟,运到上海滩,开创进口香烟销售之先河。

本来老晋隆是一家经营五金等商品的杂货店,自成为美国烟草公司代理商之后,卖香烟的收入远超过其余所有商品的总和。于是老晋隆便把全部精力用于卖香烟。他们积极联络中国商人,发展销售网络,在城市乡村大力开展免费赠吸香烟活动,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旱烟与水烟的身边,拉到香烟队伍中来。后来生意居然越来越好,老晋隆干脆自己投资在天津办烟厂,成为中国第一家机制卷烟厂,也是正儿八经的外资企业,声势也因此而越发浩大起来。据说毛泽东第三任夫人江青,当年也曾在这个烟厂做过三个月童工。

1902年,刚成立的英美烟草公司看着老晋隆生意不错,就直接把老晋隆给收购了。因此可以说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还在公司未成立之前就有了,其在称雄中国数十年的序曲,在进入之前就已奏响。

自1902年成功收购老晋隆尝到甜头之后,英美烟草公司进一步实施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香烟的战略,开始陆续在天津、武汉、郑州、青岛、沈阳、哈尔滨、香港等地,共设立了11家卷烟厂,6家烤烟厂,并相应地建立起了强大的销售网络。

从老晋隆到解放前的数十年间,英美烟草公司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在中国办厂最多、影响最大的外国香烟公司。“大前门”香烟是英美烟草公司在1916年推向市场的,由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青岛、天津3个烟厂一起生产。“大前门”甫一面世,就因醇和浓郁的口感而迅速成为热销货,与“老刀”、“哈德门”、“三炮台”等英美烟草产品,在中国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当时最为繁华的上海,全市香烟的60%,都被英美烟草公司把持。其中,最受欢迎也最坚挺的香烟,就是“大前门”。

当时“大前门”的广告语是这么写的:“大人物抽‘大前门’落落大方”,确实颇有几分创意,几分文采,和烟民心理比较合拍,因而使得“大前门”品牌更为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52年,“大前门”香烟经转让形式,被收归国有,但商标依旧保留,生产也还依然由上海、青岛、天津3个厂共同生产。“大前门”凭着过硬的质量,又借助于著名景观为品牌名称,一直为烟民所喜爱。所以解放后又继续热销数十年,可称得上是烟草业的一个经典。

英美烟草公司在旧中国的轨迹,也可以看成是其整个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英美烟草公司拓展国际业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收购、兼并当地烟草公司或品牌等方式进入新市场,进入新兴经济体。然后借助公司强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经营团队,强大的品牌运作能力,不断做大做强。所以说,英美烟草公司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兼并与收购之路。

英美烟草公司成立这初,有这么一条协议,即只发展英美本土之外的烟草业务。这条本来是为避免自相残杀的条款,却成为英美烟草公司日后做强做大的一条根本性的战略部署。

于是,英美烟草公司开张之后,就立即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迈出了扩张的步伐。老晋隆就是最初被收购的烟草企业之一。除了中国之外,几乎同时进入的还有加拿大、南非、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给军火商们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给烟草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简单说,前线士兵们在打仗时消耗枪炮子弹,战争间隙就消耗香烟,而且消耗得比平时要多得多。特别是不消耗枪炮子弹的后方,在消耗香烟方面的增量,一点也不落后于前线士兵。打仗时前方浓烟滚滚,军火商们偷着乐。休战时前方后方都香烟袅袅,烟草商们也笑了。

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英美烟草公司,在一战期间基本是开足马力外带加班生产香烟,生意好得不得了。仅1915年,就卖出去了250亿支香烟。

经过几年的香烟热卖,英美烟草公司手中有了非常雄厚的资金,为他们的兼并收购提供了更多的本钱。特别是自1911年美国烟草公司退出之后,当初互不进入双方本土的协议条款,实际上已失去硬性束缚力,可以有很大的变通余地。这样,英美烟草公司在并购领域中就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基本上是看中了什么目标,就可撒网,而不必再过分顾忌国籍问题。

从此,英美烟草公司就如同烟草业中的掠食者,不断地四处寻找合适的猎物。他们悄然潜行,身手敏捷,主导的并购大戏,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就不断地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反复上演。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东欧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一些国家逐步取消烟草专卖制度,将市场放开之时,英美烟草公司抓住这一良机,迅速进入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取得市场主动与先机。紧接着,英美烟草公司兼并之手,又毫不犹豫地伸向包括墨西哥、土耳其、韩国、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

当然,兼并的方式不拘一格。有一部分是将公司整个地买下,有的只收购公司一部分业务,但却包括某个品牌的商标使用权。只要是能赚钱或有发展前途的烟企,英美烟草公司都想吞下,而且没有“窝边草”之类的顾虑。因此被他们纳入囊中的,还有美国与英国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他们成功地将英国同行、也是世界第四大的烟草企业乐富门公司合并,从而使公司实力大增。

当英美烟草公司老总,应该是一件风光无限又实惠无限的工作。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市场,在64个国家拥有80多家工厂,有24个烟叶种植项目以及21家烟叶复烤厂。如果老总要到各个下属企业和所处市场都视察一遍的话,那可就是真正的周游世界,而且费用全部报销,纪检部门还不会过问。

当然,也有吃力的地方。英美烟草集团拥有品牌超过300个,别说管理规划,就是要把这些品牌全部记下来,这位老总恐怕都得和高中生记单词一样,每天早上口中念念有辞3分钟。具有哪些规模与实力,很自然地会产生这么一个问题:英美烟草公司有没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业务与规模超过菲力普·莫利斯公司,重返世界烟草行业老大的地位呢?

现成的答案肯定没有。不过,还是有些线索能帮助人们去作些探究的。英美烟草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要继续扩大胜果,依靠的还是他们独有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他们的商业模式有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确立上游优势,打造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

现代烟草业的市场竞争,与别的快速消费品的竞争一样,要想获取持续优势,单靠某一个环节领先还远远不不够,需要打造的是全产链的优势。一般来说,人们对烟草企业的关注,目光主要集中在生产制作、品牌培育、渠道销售这几个环节上,然而这还不是真正的全产业链。要达到这个“全”字,就必须要把烟草的种植与采购包括进来,才可能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品质,维护品牌,扩大疆域。

英美烟草公司在这方面是具有长远眼光,并且也是下了本钱的。到目前为止,英美烟草公司是唯一一家大力支持烟叶种植的国际性烟草大公司。他们在全球19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推行烟叶项目,推广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与全球成千上万名烟农保持着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事实上,英美烟草公司的烟叶原料,有将近八成来自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

英美烟草公司在津巴布韦的烟草采购,应该是其得意之笔。过去一直以为津巴布韦最为名的,是大面值钞票。其实,津巴布韦是世界上有名的优质烟草种植国。除了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之外,这里已全部实现烟叶良种化。特别是这里坚持的轮种制度,即1年烟叶,1年玉米,2年牧草,每4年一轮。这样的轮种,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对防治和减轻根结线虫等病害有明显效果。津巴布韦就是以这种精耕细作的低产优质,抗御住了各种急功近利的作为,确保了他们烟叶品质居于世界之最的地位。

英美烟草公司在津巴布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津巴布韦的合同种植烟叶采购量,在全球采购商中位列第一。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烟叶,进入英美烟草公司和仓库,为他们各个大品牌香烟,提供可靠的优质原料。

这样,在打造全产业链的最上游,英美烟草公司就以过人的眼光,占领了源头的制高点,使接下来的配方、工艺、品牌、销售等环节,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第二个特点是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达到平衡。烟草企业要在市场不断发展,规模与价格、品质与产量都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就要求资源配置科学化与高效率化。

英美烟草公司多年以来,都是在巩固提高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持续而果断地进入新的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并购活动,把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收归到公司的旗下。在并购过程中,对原有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又重新进行整合或重组,以使生产与销售的分布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有效,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最典型的案例是,当公司兼并了百富门公司后,立即对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下属企业,进行了重组,使得经营成本有效降低,经营规模得到扩大,从而使得公司通过减少供应链与间接费用,每年节约数亿英镑开支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合理配置资源的另一个方面,是集中化战略。值得一提的是,英美烟草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开,也走了一段多元化的道路,收购了一些造纸、化妆品、食品、金融服务业等行业的公司,展开了这些方面的业务,很有些无往而不胜的自信。后来终于发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企业的精力也同样是有限的。于是,英美烟草公司又开始将与烟草无关的业务逐步剥离,最后又成为一个单纯的烟草公司,全心全意集中资源做香烟卖香烟,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竞争优势,扩大了市场份额。

第三个特点就是品牌战略。英美烟草公司的品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是国际品牌,包括健牌、555、登喜路、乐富门、好彩、波迈等等,都是具有国际领导地位的大品牌,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畅销,是公司的业务主干和利润主要来源。第二个层次是区域性品牌,包括希尔顿、总督等等,是第一层次的补充与后备军。第三个层次是只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生产与销售的品牌,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前门”就属于这一层次。虽然不一定很快走向世界,但却在所在国家与地区具有明显的品牌号召力与市场竞争优势。

长远地看,英美烟草公司的品牌组合,是一个动态的组合。一方面,他们努力巩固和扩大国际品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则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不断优化区域品牌、地方品牌的品质,提升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逐渐向国际品牌转移的方向发展。

凭着独有的商业模式的三大特点,英美烟草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具备相当锐利的冲击力,在全球烟草的份额,不断加大。上世纪90年代,公司占全球香烟总销售额的10%左右,到如今这个数字变成了15%。现在全球每燃烧的8支烟中,就有一支是英美烟草公司提供的。

公司赢利的数字也同样令人鼓舞。1981年,英美烟草公司的利润为4·6亿英镑,2003年,公司的利润为15·7亿英镑,20年增加了两倍多。到2011年,利润高达31亿英镑,8年间利润几乎翻了一倍。总体来看,增长是稳定而持续的。或许,这应该成为对英美烟草公司未来进一步发展,抱有信心的理由和支点。

三、柜台里的企业:红塔集团—玉溪烟草家天下

有资料说,云南是中国烟草生产的第一大省。现在全世界香烟的销售总量中,中国就占了三分之一。云南在中国香烟销售总量中,占五分之一,烟叶产量则占四分之一,同时也占中国烟草总税利的四分之一。一连串的“之一”,说明了云南烟草在中国烟草业甚至世界烟草业的重要地位。

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香烟柜台中,都能看到云南香烟的身影。人们比较熟悉的包括“玉溪”、“红塔山”、“阿诗玛”、“红梅”、“国宾”、“恭贺新禧”、“美登”等,都是颇受市场欢迎的香烟品牌。而且上述的几个牌子的香烟,从理论上来说属于“同事”,因为都来自同一个集团——红塔集团。

红塔集团在烟草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红塔集团以772.61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500强第143位,在烟草行业上榜企业中排第2位,并且在云南所有上榜企业中,位列第一。

红塔集团的前身,是一家不起眼的烟叶复烤小厂,1959年扩建,并改名为玉溪卷烟厂,从此正式登上中国烟草行业的大舞台。1995年,工厂改制,用玉溪红塔有限责任公司替代玉溪卷烟厂,再后来就是现在的红塔集团。

要说红塔集团,就没有办法不提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褚时健。一开始,褚时健的身份是干部,编制在政府而不在烟厂。从公务员这个角度来看,褚时健的资格很老,1957年就是玉溪专署反右工作组小组长。不知这个小组长相当于现在的哪一级,但想来应该是挺受信任,也挺风光的。不过两年之后,褚时健自己也成了右派,原因是反右不力。

20年之后,也就是1979年,不再是右派的褚时健,被任命担任玉溪卷烟厂的厂长,开始了他逐步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大哥大的生涯。褚时健初当厂长之时,眼睛开始盯牢烟叶的种植。也就是说,他要把生产的触角,伸向上游,以取得全面的主动。现在比较流行的控制全产业链的做派,褚时健几十年前就开始玩了。褚时健把生产向上游伸展的第一步,是把玉溪当地的通海县,作为种植优质烟草的试验田。

云南玉溪一带,非常适合种植烟草,因而种烟历史悠久,且规模一直稳居全国三甲,是著名的“老烟区、大烟区、名烟区”。业内早就有 “天下烟叶在云南,云南烟叶在玉溪”之说。所谓试验田,其实重点是控制。这个试验还有个一直流传至今的说法,“烟田是第一车间”。把烟田作为车间的路径不算复杂,主要是通过提供优质化肥,推广新的栽培技术,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修建山区公路和烟农们盼望的水浇地工程,当然还有合理价格进行收购与奖励等举措,帮助和要求烟农们从选种、育苗、移栽、施肥、收获到烘烤焙制,全部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操作。简言之,烟农们差不多等于是“第一车间”的员工了。

“第一车间”的顺利运行,意味着褚时健完全控制了优质原料源,有本钱有底气来生产一流的香烟了。“红塔山”等一批名牌香烟就是在这一时期隆重推出,迅速成长为全国品牌,直到今天仍深受烟民所青睐。打造品牌的同时,褚时健继续发力,建立起新的产供销体系,冲破烟草经营分立的束缚,成为中国烟草业的新力量。而且还最早获得市场化的“特权”:可以将计划外的产品,以浮动价格进行销售。通过控制原料,打造品牌,自行定价,原先不怎么起眼的玉溪卷烟厂,在华夏的西南角开始崛起,迅速成为云南经济的支柱企业,成为中国烟草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于是,一个烟草“帝国”就这样诞生了!

然而世事难料。1995年,褚时健受到惨重一击,他的独生爱女自杀身亡。两年之后,也就是1997年,头顶着将不起眼的地方小厂,打造成贡献利税近千亿元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的巨大光环的褚时健,再次遭受重击,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从坐熟了18年的“宝座”跌落下来。转瞬之间,便由“烟王”沦为阶下囚。

有件事与香烟无关,但很值得一提。那就是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以74岁之高龄,怀重整山河之壮志,承包两千亩荒山种橙子。历经数年风雨,褚时健的橙子,成为国内最为畅销的橙子,被誉为“褚橙”。尽管这已是另一个励志故事,但却实在令人慨叹。

当然,把红塔集团成长壮大的功劳,都记在褚时健一人头上,可能有失客观公允。事实上,作了贡献和值得表扬的还有许多人,比如上级领导,比如广大干部群众,比如烟农等等,甚至还包括成千上万的烟民。但是,说起这段历史,要绕开褚时健又似乎不大可能。毕竟,他已是这段历史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或象征。不管怎样,红塔集团做强了,也做大了。从一个小卷烟厂,成长为现代跨国烟草大公司,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香烟是能成瘾的快速反复性消费产品。香烟都是用火点燃后吸其香味,现在基本上没有直接将烟叶放进嘴里咀嚼的,所有香烟的结构与使用方式都差不多。因此, 香烟的竞争,本质还是品牌的竞争。

既为香烟,讲究的便是一个“香”字。和白酒一样,不同品牌的香烟,具有不同的香型。在说香型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

都说中国是一个白酒的国度,其实也是一个香烟的国度。所谓白酒的国度,是因为白酒是国粹之一。所谓香烟的国度,是因为抽烟的人数多,在全球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虽然抽烟人数多,但香烟却不是中国的发明。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香烟对身体有害,争一项对人体有害产品的发明权,有点无聊。不过,最初香烟由南洋传入中国时,却是因为对健康有利。有文献记载,烟草大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最早由菲律宾传入中国。据中国最早记录引种烟草的著作《露书》说,“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醺,以火烧一头,以一头向口,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

这里所说的“辟瘴气”,是香烟得以普及的最初始的动因。而推广的功劳则应归之于军队。过去对军队来说,凡前往云南执行任务,都是一件极苦的差事。因为云南雨林中有瘴气,而瘴气会使人生病甚至送命。但这一现象在明末出现了改变。据说当时朝廷派往云南执行任务的一支军队,因为深入瘴气之地,几乎所有人都因此而生病,令指挥官头痛。唯有一个营例外,皆因全营官兵吸烟而得以免之。很快,这支军队变成一支“烟军”,并且开始大面积向民间延伸,成为今日浩荡烟海之源。未料及因“瘴气”出名的云南,却又成了“辟瘴气”烟草的最大产地,想来也是造化的安排吧。

其实,香烟传入中国,并不仅止于吕宋进福建,还有越南进广东,朝鲜进辽东等等。总之中国人的吸烟,都是被邻居们给带的。可能是因为香烟多地传入的缘故,所以香烟也就具有各自的个性,香型也就有了多种,而且每种香型还都具有各自的代表性产品。

国人吸的烟,八成以上为烤烟,主要可分为四大香型。

第一种是浓香型,代表品牌是中华香烟。香味丰浓芬芳,厚而留长。

第二种是清香型,代表品牌是玉溪与红塔山香烟。香味清新飘逸,远扬而留暂。

第三种是中间香性,代表品牌为芙蓉王香烟。香味介乎清香和浓香之间,醇和津甜,层次丰富。

第四种是雅香型,代表品牌为黄鹤楼香烟。香味优雅细腻,令人愉悦舒适。

很难说哪种香型更好。不过,清香型的烟味“远扬而留暂”,我的理解是香味可传得很远,而停留的时间又很短。也就是说既让人享受香味,又可缓解二手烟的危害。

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不过,红塔集团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确实围绕的是两大主题,一是更好的吸食口感与品味,二是不断降低烟气中有害物质,提高安全性与环保性。

从烟民的角度来看,烟的口感香气品味,当然是第一选择。若在此基础上,对有害物质能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利于烟民们更为理直气壮地吸烟,最终的结果是令香烟卖得更多更快。

红塔集团的优势由此而得到充分体现。凡是好香烟,绝对离不开好烟叶,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烟叶是如此重要,所以香烟行业有两个特殊的岗位——烟叶接收员与挑选监督员。烟叶接收员自然是各个烟厂的员工,依照各厂的烟叶原料接收标准,按质按等级进行接收。而挑选监督员,则是由有关部门与烟草加工单位按协议选派专业人员,对烟叶接收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这两个岗位的设立,说明了烟叶的重要。然而烟叶的质量,基本上是在地里就形成的。不论烟叶接收员与挑选监督员如何敬岗敬业,都无法对这个基本环节直接发生作用。

红塔集团因此有了先发优势,云南不但是全国最大的烟叶种植省,而且也应该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烟叶产地之一。而红塔集团的根据地玉溪,又凭着特有的高原红壤、充足的日照、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为烟叶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自然条件。

玉溪地处北纬23°19′与24°58′之间,年均气温在15.6~23.8℃之间,大部分地区海米之间,这三个“之间”,别的地方是很难复制的。

只有一处除外,世界著名优质烟叶产地津巴布韦,地处南纬15°33′与22°24′之间,与玉溪的纬度相差无几,只是一北一南,遥相对望而已。

津巴布韦的烟叶出名,玉溪的烟叶自然没有理由不出名。在烟草行业流行两句话。

第一句是“生态决定特色”。玉溪是顶级烤烟的种植区,这里的自然生态,培育出烟叶中的上品。而这个上品烟叶,又具有天然典型的清香型风格。所以,红塔集团就成了清香型队伍的领军和代表。

第二句是“决定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是看谁掌握了最优秀的原料品种”。玉溪数十万亩烟叶良田,为红塔集团所掌控。仅此一点,就证明红塔集团的竞争优势难以撼动。

凭借着这些优势,红塔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荣获“国优金奖”。“红塔山”也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称号。中国烟草行业36个名优品牌中,红塔集团的产品就占了5个,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烟草企业之一。

同时,红塔集团也开始通过与与国际知名烟草公司交流合作的方式,迈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目前,红塔集团卷烟品牌出口市场已拓展至港澳、东南亚、欧洲、非洲、澳洲、美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呈现墙内开花,墙内墙外一齐香的局面。

有点年纪的烟民可能都还有记忆,改革开放之初,洋烟是非常受欢迎和受推崇的。然而不知不觉间,那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烟草公司的产品,差不多在中国市场上全面铩羽。除了中国烟草业本身的不断努力之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烟草专卖制度的设立。

中国的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源自1983年《烟草专卖条例》的颁发。自这个《条例》颁发之后,中国的烟草行业,依靠法律引入和依靠行政手段,通过计划指标、许可证管理以及设立各级烟草专卖机构,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条条管理,专卖专买”的国家烟草专卖制度。

严格的专卖专买与许可证管制,形成了烟草市场进入的壁垒。那些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国外烟草公司,只能在国门外徘徊,有数以亿记消费人口的巨大市场,成为中国烟草企业跑马的“领地”。中国的烟草企业,也得以在这种良好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烟草行业的专卖制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我国实行行政垄断的最后一个领域。那么中国的烟草企业,是否需要为这种“保护”,可能会在某一天醒来而消失担心呢?现在似乎还看不出有取消专卖制度的苗头。烟草专卖制度继续存在,有这么几个硬理由。香烟有害健康,却又客观存在亿万忠实的消费者。因此需要保证市场能满足烟草的消费需求,又不能让烟草的供给过量甚至失控。

二,香烟卖得贵,意味着政府能通过高价重税政策,保持一个丰富的财政之源。

另外,实行烟草专卖这些年来,中国的烟草行业发展得非常好。因此既要保护民族烟草业,也要防止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况,因而专卖制度继续存在的条件和理由,依然很充足。

中国烟草行业仍有值得担忧事情。随着全球性禁烟运动的逐渐高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吸烟消费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烟民们吞云吐雾的社会与文化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中国不乏烟民后备军,但客观上,烟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不大可能会正增长,而且烟民们吸烟的频率也将会持续减弱,市场需求将会呈现缓慢下行的状态。

因此,未来的国内烟草行业,很可能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价格提升乏力、平均利润下降等难题和挑战。因此即使是现在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烟企,也宜未雨绸缪,早作打算。

所以即使是红塔集团这样的优势企业,也不能陶醉在眼前的辉煌中,躺着吃老本。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努力着,在巩固了优势的同时,也延伸了优势。

首先是在原料差异化战略,进行了两项深入的改革与优化。

一项是制定烟叶种植的生产技术标准,以替代以往更多的凭经验种烟的模式。红塔集团的技术人员,长期在田埂地头,指导烟农们在育苗、移栽、中耕等各个关键环节,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操作,以确保烟叶的高品质。

另一项是鼓励烟农以入股形式成立烟叶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则组建育苗、机械、植保、烘烤等专业化队伍。烟农成为股东之后,也就成了烟叶种植利益的主体,种烟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和以前就不可同日而语。在此基础上统一进行的生产组织管理和农事操作,比过去具有更高的效率。

这种升级版的“烟田车间”,正被红塔集团不断复制到更多的原料基地,形成强大的原料优势。

原料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同时,进行了优势延伸的品牌战略。在确保了有优质烟 叶原料之后,强大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就有更广阔的空间大显身手。红塔集团自已有一套先进、精细而独特的收储、醇化、复烤、制丝等加工工艺技术,利用对于原料、辅料、烟气、香精香料分析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建立了产品设计开发、产品质量维护改进和烟草科学技术研究的“三合一”的平台。同时通过叶组配方、膨胀烟丝、膨胀梗丝、辅料、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综合降焦技术,明显有效地降低了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有效消除喜爱清香型香烟的消费者们的顾虑,使之能更好品味红塔优质产品所独有的魅力。

这一切,说明红塔集团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着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部署,已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升华为打造全产业链、品牌、创新层面的优势。

玉溪的好烟叶,红塔的好技术,共同形成的是强大的品牌效应。即使是今后我国烟草市场出现拐点,或烟草专卖制度有所改变,红塔集团这种多年所形成的优势,通过不断的调整与提升,也还是有可能长期保持下去的。

四、柜台里的企业:菲利普莫里斯—最受欢迎的虚构牛仔

中国的烟民,包括相当一部分非烟民,最熟悉的外国香烟,可能就是万宝路了。万宝路远不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香烟,比其早的国外香烟多得很。但万宝路却凭借鲜明的个性特色与品牌号召力,后来居上。时至今日,已成为最有名的进口香烟品牌。在大部分香烟柜台里,都会在显眼处摆着万宝路。

万宝路不但是在中国最有名的外国香烟,而且也是世界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最有名的外国香烟,同样,在他们公司所在地美国,也是最有名的。总而言之,是全世界最畅销的香烟。早些年,在万宝路刚刚进入中国时,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到,这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企业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产品。

虽然是全球最大,出身却也属草根。1854年,菲利浦·莫里斯的前身仅仅是英国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数十年后,也就是在1908年,为了进一步扩展业务,把业务做到了美国 ,以万宝路(Marlboro)进行注册登记并从此留在那儿。1919年公司命名为菲利普·莫里斯,当然产品仍然叫万宝路。菲利浦·莫里斯是一家有很多故事的公司。即使是万宝路这三个字的来历,也有多种不同的传说。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版本,是说100多年的英国伦敦,有个穷小子爱上富二代小姐。虽然当时英国的丈母娘未必一定要男孩有房有车,但门当户对的诉求,也还在能理解的范畴之内。结果女孩在家里压力下,将要和别的男人结婚。分手之时,穷小子提个要求,他要抽支烟,请女孩陪他抽完这支烟。女孩点头应允。

于是,穷小子就一边抽烟,一边深情地述说与女孩相爱的重要节点。最后烟抽完了,高富美女孩也流了不少泪,但最终还是走了,做了别人的新娘。

穷小子则选择创业,办了烟厂。香烟的名称就叫万宝路Marlboro,是Man Always Remembers Love Because Of Romance Only这句话的缩写。据懂英语的朋友告诉我,这句话的大意是“男人铭记女人的浪漫之爱”。确实够浪漫的!

穷小子的名字就是菲利浦·莫里斯,他失恋后创办的小企业,在若干年后,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喜欢这个小故事的理由,不仅是因为浪漫,也因为是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成功,还真和这个小故事有些微妙的渊源。

在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历史上,一个最为重大的事件,是“变性”。从屌丝逆袭成功的励志角度来看,菲利浦·莫里斯先生也是一个好榜样。不知他后来是否与他深爱的女孩相见过,但至少,那女孩应该一直在他心里占有一席之地。证据是在他掌管公司的岁月中,万宝路香烟就是不打折扣的女士烟。

客观地说,万宝路作为女士烟,生意也是不错的。当时万宝路的广告语是“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香烟盒上的图案也是都是女士,比较经典的是一支燃着的香烟上升的烟圈中,有一位美女手挟烟卷,美目盼兮,仪态万千。

生意虽说不错,但到上世纪50年代,公司的业务已多年徘徊不前。看着同行们争先恐后地不断进步,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着急了。于是在1954年,他们找到了一位很有名的营销专家李奥·贝纳,交给他一项任务,想尽一切办法,让更多的女士抽更多的万宝路!

与李奥的协议签订后,公司便盼着李奥的锦囊妙计。不料李师傅拿出的方案中,居然没有女士的身影。简言之,李奥提出,将万宝路由女士烟改为男士烟!

在满座高管瞠目结舌之时,李奥谈了他的看法:以主打产品作为女士烟,前途并不大。女人们最舍得花钱的领域是服饰与护肤化妆,而不是香烟。更何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抽烟容易使牙齿发黄,使皮肤发暗变粗,将美丽视为生命的女人们,抽烟将会越来越少。一番高论,使一众高管由开始的不满,逐步认识到,再要想让女人抽更多的烟或让更多的女人抽烟,都是逆历史而动。倘若顺应历史潮流,把女士烟“变性”为男士烟,说不定真能杀出一条血路!

李奥的方案获得通过。于是万宝路开始进行180度大转身。香烟盒上的淑女,被毛发浓密的大老爷们所替代。

首先要改变的,是香烟的口感。男人都是重口味,抽的烟当然不能再是温和的五月天,而要如酷暑一般热烈,严冬一般冷峻。因此新的万宝路大大增加了烟味的刺激度,香味的浓烈度。

同时,为了与香烟新增的刺激度与浓烈度相匹配,万宝路决定将象征男性力量的红色,作为香烟盒的基调色彩。火一般的红,显示着粗犷的男性魅力,一下就能把人们的吸引力拉过来。如果说香烟也有气场的话,这就是。

在包装上,万宝路首创了平开盒盖技术,不但使拿烟更为方便,也更为抽烟增添了几分潇洒。万宝路的广告内容也面貌一新。公司迅速将娘子军撒下,将浑身充满野性力量的西部牛仔顶上去。

总之,新的万宝路,从里到外,进行了一番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曾经的娇娘,如今的硬汉!万宝路散发着强烈男子汉气概的新造型,很快受到无数欣赏与喜爱这种新感觉的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取得几乎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万宝路改为男士烟的第二年,便从市场的数十名之后,一跃而位列前十。其后,万宝路牛仔更是勇往直前,在香烟市场上纵横驰骋。铁蹄所到之处,红尘滚滚,所向无敌。1975年,成为美国烟草行业的一哥。万宝路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的同时,开始了全球性的角逐。最初主要是通过许可协议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在实力大幅提升后,动作幅度也不断加大,在国际香烟市场展开一系列的收购与兼并,建立起全球香烟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触角也谨慎地伸到了别的很赚钱的领域,比如著名的卡夫食品公司,就被公司合并进来了。到1987年,规模超过英美烟草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商。万宝路也成为国际上知名度最高和最具魅力的香烟。

万宝路的这次“变性”,被誉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为成功和伟大的营销策划,使万宝路得以在全世界200多国家和地区畅销。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分钟消费的万宝路香烟,超过100万支。今天,万宝路香烟已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的全世界第二大消费品牌。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正式更名为奥驰亚集团,也称阿尔特里亚集团(MO)。公司改名的原因与理由有很多,但归根结蒂的一条,就是为了应对日益呈上升趋势的香烟诉讼案件,解决由控烟运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头疼的问题。事情可以从1997年的俄勒冈州说起。当时这里有一位学校看门人杰西·威廉斯因患肺癌去世,享年67岁。杰西是位老资格烟民,抽了40年的烟,而且烟瘾极大,一天要抽3包烟。

需要说明的是,杰西生前只抽一个牌子的香烟——万宝路。因此,悲伤的家属在律师的循循诱导之下,认为是万宝路夺走了杰西的生命,于是决定状告万宝路香烟的生产者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律师们指控的理由是,杰西生前多次戒烟不成功,就是因为相信菲利浦·莫里斯这样的大公司,生产出的产品不会对身体有害。接着,律师们抛出了多项公司内部文件,证明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不但知道其产品对人体有危害,而且还有意隐瞒这一点,因此要对杰西的死去承担责任。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请来的律师辩护时称,医生与家人曾多次向杰西提出,抽烟会损害他的健康,他本人也多次戒烟,说明他很明白吸烟对他身体有害,因此烟草公司不应对杰西的死担责。但是最终陪审团一致裁定双方都有责任,菲利浦·莫里斯公司需要支付8110万美元,当然不是全部给杰西的家属,其中六成左右的款项划入到当地的一个慈善性基金。有必要提一下的是,组成陪审团的6位女士与6位绅士中,还有3位烟民。

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股票因此而下跌。可能是受这桩官司的鼓励,接下来公司又在佛罗里达和新泽西输了两场官司。最大的打击来自2002年洛杉矶高等法院的判决,陪审团以11比1的压倒性多数,判定菲利浦·莫里斯公司需要向

一名长期吸烟而患上肺癌的妇女,支付高达280亿美元的巨额赔款!

这一数额创下历史之最的同时,也令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痛感,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这种在诉讼中越来越被动的局面。于是,在全球性的反吸烟浪潮不断高涨之时,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改名为奥驰亚集团。改变的不仅是企业的名称,还有企业的内容,新的奥驰亚集团定位为一家包装消费品企业。集团下有菲利浦·莫里斯美国公司、菲利浦·莫里斯国际公司、卡夫食品公司、以及菲利浦·莫里斯资本公司,这种含义多少有些模糊的定位,非常有效地淡化了过去烟草公司的形象。事实上,公司的业务也被分为烟草、食品和金融服务三大块。

然而在这种看似多元的经营结构中,烟草业务仍然是奥驰亚集团的主要支柱。如同毒品、赌博等所有能让人上瘾的行为一样,吸烟自然也是禁不住的。从全世界烟草市场来看,仍保持1%到3%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的不断扩大。自2004年以来,占集团总资产27%左右的烟草业务,却为集团贡献了近70%的营业利润,就充分说明在新增的市场份额中,由于万宝路香烟品牌力度,以及营销的渠道和经验,有效地占领了新兴的市场。

2008年3月28日,奥驰亚剥离了菲利浦·莫里斯国际公司,从而更好地摆脱了美国国内控烟政策的束缚,规避美国相关法律管制,将可能出现的诉讼风险降至最低,能够在美国以外的市场更好地开展烟草销售业务。这一改名,给奥驰亚带来多项实惠,包括在证券市场上也表现日益抢眼。到2012年6月底,奥驰亚集团的总市值已超过3000亿美元,一个真正的巨无霸!

说起来,从失恋的穷小子创业,到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再到奥驰亚集团, 150多年的风雨历程也真是不容易。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唯其万宝路的旗帜从来不曾变更过2006年,美国出版了《最具影响力的101个虚拟形象》一书,根据对西方历史影响力进行排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万宝路的牛仔!理由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个形象便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起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人们的想象力,大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曾有人做过试验。就是请来100位万宝路的忠实烟民,他们都声称喜欢万宝路就是因为其烟味口感好,不想再抽别香烟。组织者把一些没有任何标识的香烟,请这些万宝路的“粉丝”们抽。抽完之后,有79人表态说,这种烟不如万宝路,不会买这种烟抽。而事实上,这些烟都是货真价实的万宝路。这个试验说明,万宝路受到欢迎,并不是各类品牌香烟之间那种口感的细微差别,而更在于品牌香烟带来的优越感与满足感。简单说就是品牌号召力带来的才是真正的忠诚度。

事实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万宝路能在市场上获得高额收益。 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着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誉,据有关机构测算,万宝路香烟的品牌价值已超过500亿美元。万宝路为全球烟民所深爱,有着数量惊人的忠实消费者,因而在市场上具有超过同行的定价权。当然,另一方面,由于烟草企业生产和制造产品的原料、辅料、工艺、技术、设备基本相同,技术含量低,因而成本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有专业人士曾作过统计与计算,认为奥驰亚集团及旗下公司,是股票市场上最佳的投资品,从1925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开始,一直到改名为奥驰亚集团的2003年,公司股票的复合年收益率高达17%。如果有人在1925年以1000美元投资公司股票,通过股利继续不断买入公司股票,那么在2003年底,当初的1000美元已变成2·5亿美元,回报超过20万倍!

在近30年美国最伟大的几个企业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中,: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是位列第一,14.75%!高于默克公司的13.15%、辉瑞公司的12.16%、可口可乐公司的11.22%、宝洁公司的9.82%。也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最佳的20家原始企业平均增长率的9.7%。

凭借着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拥有万宝路的奥驰亚集团的未来,依然可以看好。也许,在美国,万宝路香烟的销售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但在全世界的新兴市场上,万宝路的业绩,仍以其无可替代的品牌力量,能够取得不断的增长。

在超市柜台上买了个黄金玉吊坠,名字是香港熙帝国际珠宝,怎么百度不到啊?淘宝也搜不到这个公司?求助官网网址过电话,卖家不知道玉上面多少克金... 在超市柜台上买了个黄金玉吊坠,名字是
香港熙帝国际珠宝,怎么百度不到啊?淘宝也搜不到这个公司?求助官网网址过电话,卖家不知道玉上面多少克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这些是一些特别小的公司

最好是到大的正规商场购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名字消失了给拒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