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查下西双版纳橄榄坝房价普文经济作物咖啡地咖啡占用是怎么个赔偿法??

景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森林覆盖率为84.46%,城市绿地覆盖率为46.65%。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

纵贯全境,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和对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云南省政府把景洪市定为参与中、泰、缅、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经济区计划的中心城市。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个街道、5镇、5个乡
中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南部
,,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谷,曼听公园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意为“黎明之城”,古称“勐泐”、“景陇”,旧称“彻里”、“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

,由汉朝派郡守与“诏达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公元76年,“诏达光”(哀牢王)与汉朝郡守发生矛盾、

反汉,汉朝军队与“勐达光”军队多次激战,部分傣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至“勐达光”(永昌郡)南境与各种蛮族部落杂错而居;今景洪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所辖永昌郡不韦县(辖今隆阳、施甸、昌宁等地)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永昌郡治由不韦县迁至永寿县(辖今镇康、永德、耿马、沧源等地),同时在永寿县南部增设南涪县(辖今西盟、澜沧、孟连、勐海、景洪等地);

今澜沧江以西的景洪地属永昌郡南涪县。

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

,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

今景洪地的傣族先民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形成独立小邦。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公元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今景洪地属银生节度茫乃道。

公元902年,“勐舍龙”(南诏国)政权被汉裔权臣篡夺,失势的“勐舍龙”傣族

被迫带着家眷、奴仆迁离洱海盆地,有一部分经“勐舍”、“勐谷”等地迁至“勐舍龙”南境;

今景洪地的傣族人口得到增加。

公元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

,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设银生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调整为八府、四郡、四镇;

今景洪地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公元1180年,“勐谷”境内傣族首领诏真率属民南下、驱赶北上的孟高棉势力,将孟高棉势力控制下的傣族“勐”(地方)统一起来、组建联盟国家“勐泐”(汉译“景陇国”);“勐泐”(景陇国)建国初期,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后期逐渐疏远大理国;今景洪地为“勐泐”(景陇国)的统治中心。

”或“兰纳国”)途中灭“勐泐”(景陇国);公元1296年,元朝

在“勐泐”设车里军民总管府;

今景洪地属车里军民总管府。

公元1382年,“勐泐”(景陇国)归顺明朝、其地设车里军民府;公元1384年,车里军民府改为车里军民宣慰司;今景洪地属车里军民宣慰司。

公元1570年,车里军民宣慰司

召应勐将其辖地划分为12个“版纳”(区块);今景洪地的“景咙”、“勐罕”为1个“版纳”,“勐龙”为1个“版纳”,“勐岭”、“勐旺”为1个“版纳”。

公元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仍置车里宣慰司;今景洪境3个“版纳”分属车里宣慰司。

政府普洱道在车里宣慰司辖地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分设8个区行政分局、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今景洪境有3个区行政分局,驻车里的第1区行政分局(辖今景洪市中)、驻勐龙的第4区行政分局(辖今景洪市南)、驻普文的第7区行政分局(辖今景洪市北)。

公元1925年,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调整为普思殖边督办公署,分设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今景洪境有2个区殖边督办分署,驻车里的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辖今景洪市中南)、驻普文的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辖今景洪市北)。

公元1927年,普思殖边督办公署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7县和1行政区,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今景洪境的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车里县(辖今景洪市中南)、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普文县(辖今景洪市北)。

公元1929年,裁撤普洱道及普洱道所属的普思殖边督办公署、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原普思殖边督办派往车里宣慰司属地的汉族流官改隶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今景洪境的车里县、普文县由汉族流官和傣族土官共同治理。

公元1933年,普文县并入思茅县,汉族流官的影响力上升、傣族土官的影响力下降;公元1938年,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裁撤,云南省府派出行政督察专员分区管理各县,车里县仍由汉族流官和傣族土官共同治理。

公元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车里宣慰司;今景洪境的车里县成立人民政府。

公元1953年,车里县、镇越县、佛海县、南峤县、宁江县勐阿区和勐往区、思茅县普文区、六顺县整糯区、江城县康平区整董乡,由原隶属地划出、并入新设立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将辖地重新调整为12个县级版纳;今景洪境为版纳景洪(前车里县澜沧江以西部分)、版纳勐养(前车里县勐养区、六顺县整糯区)、版纳勐旺(前思茅县普文区、镇越县象明区、江城县康平区整董乡)、版纳勐龙(前车里县勐龙区)。

(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将所属12个版纳归并为5个版纳;今景洪境为版纳景洪(原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

公元1958年,版纳景洪改为景洪县。

公元1993年,景洪县改为县级景洪市。

景洪市地处东径100°25’至101°31’,北纬21°27’至22°36’。北接

,南与缅甸相接壤,国境线长112.39公里。景洪市面积6958平方公里,东西横距98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

系纵谷区南端,地处澜沧江大断裂带两侧,具山原地形,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部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

景洪市境内江河共71条,属

入景洪,从市境东南经勐腊流入缅甸,市内流程150公里。景洪市境内主要河流水能蕴藏量为191.1万千瓦。

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干湿季分明,兼有

的优点而无其缺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全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0—136千卡/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风向多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0.5—1.5米/秒,静风频率71%。

景洪市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和不同地形的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性。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6个土属、6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是全国第二大黑土区。2008年,景洪市利用土地面积956.94万亩,占景洪全市总面积的92.9%。

有高等植物5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绝

大部分在景洪有分布。景洪市是著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有动物186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有高等植物3890种,珍贵树种340种。珍贵植物有云南石梓、羯布罗香,山桂花、黑黄檀、红椿、铁力木、美登木、普文楠等。珍稀动物有

景洪市水资源拥有量为3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25亿立方米。

景洪市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锰、煤、锡,还有外露热泉15处。

2010年末,景洪市有12.23万户,总人口(户籍)39.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万人,占总人口的40.57%;少数民族人口28.01万人,占总人口的70.17%。居住有傣族、

、瑶族、壮族、回族、苗族等13个世居民族。主要少数民族人口:傣族13.85万人,占总人口的34.68%;哈尼族7.03万人,占总人口的17.62%;布朗族8230人,占总人口的2.06%;基诺族2.91万人,占总人口的0.55%。人口自然比2009年增长率为4.12%。

2010年,景洪市生产总值为88.12亿元,比2009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5亿元,比2009年增长8.6%(可比价);第二产业增加值28.43亿元,比2009年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37.65亿元,比2009年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5:33.1:43.4调整为25.0:32.3:42.7。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22155元,比2009年增长13.3%。财政总收入15.66亿元,比2009年增长1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9亿元,比2009年增长17.2%;地方财政一般支出22.33亿元,比2009年增长17.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06亿元,比2009年增长29.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亿元,比2009年增长22.7%。

2010年,景洪市农业总产值35.29亿元,比2009年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8.76亿元,比2009年增长7.3%;林业产值23.27亿元,比2009年增长10.1%;畜牧业产值1.91亿元,比2009年增长2.0%;渔业产值7578万元,比2009年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5335万元,比2009年增长3.5%。农作物播种面积3.49万公顷,比2009年增长4.0%。

2010年,景洪市主要农产品及产量:粮食播种面积2.91万公顷,比2009年增长2.6%,粮食产量12.67万吨,减少2.2%;甘蔗种植面积30.47公顷,产量750吨,减少48.7%;橡胶种植面积12.31万公顷,产干胶12.92万吨,比2009年增长6.9%;水果种植面积7873.53公顷,产量18.28万吨,比2009年增长12.0%;茶叶种植面积1.69万公顷,产量1.22万吨,比2009年增长5.0%;水产品养殖面积1846.47公顷,产量1.01万吨,比2009年增长10.6%;肉类总产量1.19万吨,比2009年增长2.1%;砂仁2177公顷,产量169吨,减少8.15%;咖啡3097.87公顷,产量3283吨;澳洲坚果2188.67公顷,产量603吨,比2009年增长3.61%;年末家禽存笼134.20万只,比2009年增长4.4%;生猪存栏18.22万头,比2009年增长5.4%;大牲畜存栏2.45万头,减少2.9%。

2010年,景洪市工业总产值为26.65亿元,比2009年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4.64亿元,比2009年增长22%。从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24亿元,比2009年增长9%;重工业产值23.41亿元,比2009年增长22.8%。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4.82万元,增加39.59万元。主要工业产品及产量:发电量64.70亿千瓦时,比2009年增长10.2%;铁矿石原矿45.46万吨,减少19.2%;精制茶叶777吨,减少26.8%;水泥23.34万吨,减少29.4%;自来水产量1853万立方米,减少1.3%;中成药204吨,比2009年增长48.9%;铁合金7509吨,减少11%;果汁及果汁饮料624吨,比2009年增长227.6%;啤酒1.4万升。

2010年,景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27亿元,比2009年增长19.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7。发行报刊期数5.3万份,比2011年增长1.9%。

2012年,景洪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9.39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8.3%,其中国内游客557.91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17.7%。旅游社会总收入53.67亿元,比2011年增长42.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968.5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62.3%。航班架次(起降)1.77万架次,减少2.2%,接送旅客188.74万人次,减少2.8%。

2008年,景洪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5所,已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010年,景洪市有各类学校120所,在校学生7.91万人,教职工41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9.18%。

2008年,景洪市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市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4% ,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66% 。拥有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4435人,其中:中级职称近700人。 景洪还有4个国家、省属科研单位,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林科院普文试验林场。

2008年,景洪市有文化事业单位15个。业余时间开展活动的机构115个。市属国办公益性文化设施25个,有市图书馆、文化馆、民族歌舞团等。城乡电视网络基本形成,广播覆盖率88% ,电视覆盖率达94% 。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400多个,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景洪市还两次代表国家队、云南省队参加香港国际堆沙比赛,并分别获得冠军和亚军。2010年,景洪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8%。2012年末,景洪市邮电业务总量5.55亿元,比2011年增长25.6%。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1.49万户,减少4.8%,移动电话用户49.70万户,比2011年增长34.9%。

2008年,景洪市拥有市级卫生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3个、加上州属,企业属达150多个。

2010年,景洪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有病床611张(乡级401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54张。有卫生人员588人(乡级27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9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2.4人。有村卫生室89个,乡村医生243人。有民营医院7家、个体诊所215个。

2010年末,景洪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为3338千米。客运量1915万人,比2009年增长3.6%,客运周转量为14.81亿人千米,比2009年增长3.9%;货运量781万吨,比2009年增长1.4%,货运周转量7.65亿吨千米,比2009年增长3.6%。

西双版纳景洪市嘎洒国际机场

昆明每天均有数次航班飞往景洪,空中飞行时间约50分。西双版纳国际机场于1990年4月建成通航,距景洪市区约5公里外的

,每天约有45个进出港航班。

西双版纳机场还先后开辟了至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大理、丽江、杭州、北京、广州等国内航线。也可由景洪经昆明中转飞往全国各地。2000年2月,景洪至泰国曼谷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此后又开通了飞往琅勃拉邦国际航线。景洪机场为省内重要的中型枢纽机场,国家一类口岸,随着西双版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完毕,新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机场由原来6个停机位扩至15个以上,升格为4D级机场,成为云南省乃至东南亚重要的航空港。

在全国机场吞吐量排名位居第44位,旅客吞吐量近230万人次,位居部分省会机场前列。昆明至景洪为国内航线密度最高的空中航线之一,每天近三十班。

西双版纳景洪市至昆明市的公路里程为550公里左右,全州一市二

县40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全州总通车里程为3670公里。景洪至勐海、

等主要干线均为柏油路,现已开通景洪到勐海、勐腊的高速公路,景洪至昆明乘坐卧铺班车需要7个小时左右。昆明南部客运站站(

旁)的昆明汽车站有长途汽车(含卧铺车)前往景洪。

  • 景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景洪县志》:云南人民出版,2000
  • 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 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7. .央广网[引用日期]

西双版纳州概况 一、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 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 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 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现有胶园358万亩。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群落,境内六大古茶山有8万多亩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以及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傣药南药资源富集,傣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民族传统医药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北方人避寒过冬,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海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二是以纯朴自然为特色的民族风情浓郁。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占总人口的34.4%,1979年我国最后确认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有2.02万人。解放以来,通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孔雀公主》、《澜沧江边蝴蝶会》等电影、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关怀,使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逐渐为世人所知晓。西双版纳各民族独特的民居民俗,多彩的民族服饰,众多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宗教文化、雨林文化、贝叶文化、茶叶文化以及舞蹈艺术、歌唱艺术、民间工艺等汇集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傣族的“泼水节”、“赞哈”、制陶和基诺族的大鼓舞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是以与东南亚国家毗邻为特征的地缘区位优越。地处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互为毗邻,全州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全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一江连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中、老、缅、泰四国已于2001年6月正式开展商贸通航。上湄公河航道的疏浚工作已结束,为国家5级航道,可长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从西双版纳出境,今年将建成通车。建成于1990年的西双版纳机场现已开通了18 条国内航线和直航泰国曼谷、清迈的国际航线,2007年航班达到1.75 万架次(起降),航空运输游客180.76万人次。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打洛、景洪机场4个水、陆、空国家级口岸和多个边民互市点,可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等国,是全国仅有的水、陆、空一类口岸俱全的自治州。 四是以社会发育程度不高为特性的制约因素较多。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典型的农业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8.9%、农业增加值占GDP的34%,城镇化水平低,为34.55%,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5%,坝区面积仅占5%。由于文化教育、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使县市之间、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较为突出。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2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有两个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布朗族),加之地处边疆,远离中心城市,很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双版纳建州5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部署,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成功迈出了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加快发展三大步,如期实现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双版纳橄榄坝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