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缺钱想买第一次,想卖第一次,不知道能卖多少

镇上有一个少女,有了身孕,父母逼问少女,孩子的父亲是谁。
少女被逼无奈,说孩子父亲是附近庙里的一位高僧,孩子出世后,这家人抱着孩子找到了高僧。 
高僧只说了一句“ 这样子啊!”便默默地接下孩子。
此后,高僧每天抱着孩子挨家挨户讨奶喝。小镇里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高僧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辱骂。 
一年后,少女受不住内心的煎熬,承认孩子的父亲是另一个人,与高僧无关。
少女及家人惭愧地找到高僧,看到高僧很憔悴,但孩子白白胖胖。
少女满心愧疚。 高僧淡淡地回了一句“ 是这样子啊!”便把小孩还给了少女。 
高僧被冤枉名声扫地,却始终不辩解,为什么呢?
高僧说:“出家人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 被人误解于我毫无关系。
我能解少女之困,能拯救一个小生命,就是善事。”  
当我们被误解时,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辩白。
但没有用。 没人会听, 没人愿意听。 人们按自己的所闻、理解做出判别, 每个人其实都很固执。
而不是听你一次辩白而理解。
与其努力而痛苦的试图扭转别人的判别
不如默默承受,给别人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省下辩解的功夫,去实现自身更久远的人


虎嗅注:从2009年到今天,团购、O2O(外卖、打车)、短视频、智能手机、区块链……福建创业者几乎经历了所有的中国互联网风口,成为中国互联网版图里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创业者是王兴、张一鸣、蔡文胜,还有陆正耀、林宁、王珂、史文勇、余建军等等。这批福建创业者的学习、变化能力,接下来仍将对中国互联网格局版图带来深远的影响。

转自“腾讯深网”(ID:qqshenwang),作者:《商业与生活》朱晓培,编辑:范晓东。本篇为“cover计划”的第35篇文章。

“铛、铛、铛”,铜锣的声音在港交所的大厅里回响了好一会儿。9月20日,美团点评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王兴敲得很用力,在场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声音比雷军要响亮很多。

现场致辞中,王兴连说了7个感谢,包括,“感谢乔布斯,如果没有苹果,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今天。”

第一代iPhone诞生的2007年,王兴刚刚卖掉了自己的上一个创业项目校内网,开始做社交项目饭否和海内网。

在饭否,除了王兴还有另一个同样来自福建龙岩的年轻人张一鸣。王兴是创始人,张一鸣是技术合伙人。当时的他们,大概也不会想到,再过几年后,他们会走向完全不同的创业方向,但又同时成为中国互联网新兴力量的代表,美团和头条。

2009年,26岁的张一鸣想知道,成功可不可以复制。他问30岁的王兴,有没有人同时做成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

王兴给他推荐了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后者曾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大世界级企业,并即将(2010年)挽救日航于破产的边缘。

不久后,饭否被关掉了。在海纳亚洲王琼的推荐下,张一鸣去了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担任CEO 。而剩下的团队在王兴的带领下,把业务转向了团购,2010年,美团上线。于是,这两个曾短暂交会的福建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饭否关掉后,微博迅速崛起。此时的微博上,活跃着另一个福建人,蔡文胜。由于掌控着冷笑话精选等众多超级大号,蔡文胜又被称为新浪微博草根大号的三大掌门人之一,有从事微博营销行业的资深人士称,蔡文胜当时拥有的账号至少控制了1/8新浪微博用户。

蔡文胜的另一个身份是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后来感慨,自己最接近而错过的类似BAT的项目就是小米、美团和头条。

而从2009年到今天,将近10年间,团购、O2O(外卖、打车)、短视频、智能手机、区块链……福建创业者几乎经历了所有的中国互联网风口,成为中国互联网版图里的一股重要力量。除了王兴、张一鸣、蔡文胜,还包括陆正耀、林宁、王珂、史文勇、余建军等知名创业者。

2018年,对于福建创业者可谓冰与火交融。

王兴的美团已经成功上市,市值在第一天就接近4000亿港元,但也面临阿里、滴滴和携程等诸多强劲对手的围攻;张一鸣打造的抖音横空出世,另一边却又因为产品缺陷遭遇内涵段子被关停等监管压力;蔡文胜被传言在区块链项目中赚到了大钱,但另一边美图的业绩和股价却持续低迷;史文勇更是陷入涉嫌绑架合伙人的离奇指控…

可以说,通过福建创业者,就可以看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变革。

王兴:咬紧牙关,负重前行

饭否被关停几个月后,徐茂栋找到王兴,提出想要收购饭否。王兴告诉徐茂栋,自己关心的重点已经不在饭否身上了。最近在研究个更有趣的事情,团购,并把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对徐茂栋解释了一番。

2010年3月4日,饭否的绝大部分原班人马一起创立了美团。而11天后,徐茂栋也成立了窝窝团。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了著名的千团大战阶段,到2011年,市场上的团购网站已经超过了5000家。

但这场千团大战只进行了一年多,随着拉手IPO的失利,市场进入了拐点。

拉手网是朱啸虎第一个砸大钱的项目,也是让他教训最大的项目。朱啸虎曾说,得知拉手上市失败,是自己投资生涯中最失望的时刻。“很多深刻的教训,团队在公司发展好的时候必须拧成一股气。”朱啸虎说,当时给拉手网创始人吴波介绍了阿干(干嘉伟),沈浩瑜,但是吴波都不要。“如果阿干,或者去任何一个人,拉手肯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上,吴波找了好几次干嘉伟,但都被婉拒了。干嘉伟在阿里带过B2B的铁军,后来,干嘉伟正式加入美团成为第一任COO,他对美团的评价是:他们以前是玩鼠标的,但团购的线下业务是水泥,他们冲进了一个自己不懂的领域,但干得很认真。

梁宁在《美团的破局与开局》中认为,千团大战是典型的由VC吹起来的风口,Groupon在美国短时间内做到IPO的故事,让中国的投资人带着创业者集体产生了“别管钱,只管扩张”幻觉。而幻觉,就总有清醒的残酷时刻。

今天再看拉手失利,本质上也是因为这家企业的初心并不是服务用户,而美团一开始就定了一个,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美团第三的原则。

美团是一个跨越了时代的平台。它成立后,正好赶上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2012年1月,美团决定把电影业务剥离出来,内部有争议要不要从PC端开始做起,毕竟当时PC端仍是主流。但王兴说,做什么PC,创业就是要做增速最快的东西,做增量市场。

“兴哥对移动这事看得很透,这是他最强的地方,看趋势看得很准。”美团网前产品总监徐梧说。2011年,美团做出向移动端转型的决策,组建专门团队去做移动端,后面确实证明了那个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正好赶上人们向iPhone、安卓转移。

美团一开始是做电影票的团购,到了2012年初,美团电影成为独立app,再到2012年底,王兴认为电影这个概念本身应该更加强化,更加独立,所以改成猫眼电影。王兴觉得,叫猫眼很Q。

美团是要做全国人民吃喝玩乐的好帮手,吃喝玩乐里有一块很重要的娱乐需求就是观影需求,美团希望通过猫眼电影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早在2009年,格瓦拉就开始做在线选座的电影票,但他不会想到3年后,有一家叫美团的公司,会从团购切入,并超过他。

梁建章和庄辰超一样也没有想到。张涛也没想到。

1999年,梁建章创立携程。2005年,庄辰超创建去哪儿。2015年,并购大年,滴滴快滴,58赶集,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

实际上,由于一系列的并购,等到携程并购去哪儿的时候,人们已经不关心并购的事情了。不过,携程去哪儿面前却摆着一个新的竞争对手,美团。

2012年还在千团大战,当时城市经理做地推的时候,遇到什么店就谈什么店,所以就谈进了很多酒店的订单。

到了2013年,携程、艺龙、去哪儿几家OTA大战正酣的时候,谁都没想到,美团成了当时国内的三大酒店分销商之一,占酒店团购市场份额近70%。去哪儿网的总部甚至贴出了对抗美团的标语,“抗美大战,绝地反击,再出发!”

当时酷讯酒店的负责人赵阳表示,美团之所以能紧追携程、艺龙,一个原因是,它面向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OTA做的是商旅用户,而美团则是本地服务。另一个原因就是个业务互相拉动,交叉营销的效果。

Trustdata的数据显示,2018年Q2,美团酒店在线酒店预订订单量近七千万,排名第一,酒店总间夜量超携程系之和。

“我们用‘吃’这一个高频品类吸引用户,保留用户,同时能够转化到别的品类。”王兴说,以酒店为例,能在短短五年时间内从零起步,现在成为全中国酒店预定最大平台,原因是因为美团有‘吃’这一个最高频的品类,用户因为要关心‘吃’所以下载美团APP,注册帐号,美团可以获得市场上多数的新用户,成长速度比同行都要更快。而在与酒店合作时,尤其是中高端酒店,美团的多品类优势会再一次展示出来,不光可以帮助它们做客房预订,还可以帮助它们推广餐厅、健身房、游泳等。“综合平台交叉营销是酒店非常看重的,也是对我们平台优势一个很明显的体现。”

回顾拉手的失利,朱啸虎认为,“很多失败的项目,最关键的是驾驭不住项目。”投的时候,总相信它是能做起来的。从0到1不是那么难,但做起来之后,还能不能hold住,这个最难。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很少能有人能跟着公司那么快的速度一起成长。但王兴和王慧文们一直保持着高速的成长,看待事情的格局也在不断的变化。

王兴拥有好几个kindle,依然尽可能的多看书。他曾对我说过,哪怕一本书看起来跟工作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心灵层面的个人成长。可能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是美团的CEO还是干别的事情,有一些东西不会改变,我还是对事物充满很多好奇。”有些事情的乐趣在于了解它本身,王兴也不在乎它有没有用。

他还提到,有一个朋友提了一个概念,觉得挺好的,叫人类文明体验计划——假设说某一天你要代表地球跟外星文明介绍一下地球上到底怎么回事,你是否理解地球上几十亿年下来的自然的构成,以及这个几万年人类历史里的精华,你是否听过最好的音乐、看过最好的文学作品、欣赏过最好的艺术品,以及看过最繁华的代表人类文明尖端的城市。纯粹是一个理论上的设想,但是这就是一个视角。

回到美团的战略上,王兴说自己一开始想的就是O2O的事情。2014年,他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包括餐饮、酒店、KTV、美容美发等常见的本地生活服务项目在内的所有行业,都将接受O2O的改造。“整体线下服务,接近10万亿的市场,1000亿才是1%。”

很快团购大战接近尾声。王兴判断,面前将是一个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场,但竞争对手也变了。新的竞争可能不是团购模式,但会把团购给干掉,会更符合用户的体验。

于是,2013年初,由王慧文牵头组了一个新的部门——新产品部,去探索和孵化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半年里,他们尝试了CRM、商家WIFI、ERP、智能收银POS机等商家端项目,直到后来发现外卖。再后来,这个部门还尝试了共享充电和打车业务。

2015年11月,美团外卖把Logo换成了一直跳跃中的袋鼠。王慧文说,因为袋鼠跑得快,装的多。美团不仅要做最大的外卖平台,还要做一个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大O2O平台。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团的在线商家数量550万,平台交易笔数超过58亿笔,涉及团购、外卖、酒店、旅行、电影、打车等多种业务。艾瑞报告显示,按交易笔数计,美团点评为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2018年,美团点评单日外卖交易笔数超过2100万笔。

对王兴和美团来说,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他们基本上顺利的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增长、快速变化、高度竞争的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市后,王兴发出一封公开信。信中,王兴写道:“上市后需要更多耐心。我们经常说,要’长期有耐心’,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上市并不意味着耐心的结束,而是真正考验耐心的开始。上市本身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只是公司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资本市场会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关心短期的股价涨跌,而要时时刻刻致力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长期来看,我们所创造的价值最终会体现在我们的股价上。”

IPO媒体答谢晚宴上,王兴、王慧文都很高兴。在感谢之余,王慧文提到,美团是一个什么形象呢?他说,干嘉伟早期给大家做了一个画像,八个字:咬紧牙关,负重前行。

如今,这四个字依然适用。战线拉的越长,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也就越大,阿里、携程、滴滴,绝无坐视美团持续壮大的可能。等待王兴的,是新一轮苦战。

在美团,大家的称呼都很随意,以亲切为主。王兴被叫做“兴哥”,王慧文则被称为“老王”。但在今日头条,所有员工入职的第一天都收到张一鸣签发的邮件:公司内部没有头衔,只有汇报关系,所有人之间都必须直呼其名,严格禁止X总X副总的敬称在,也不允许称“哥”“姐”“老大”,太江湖气。

“我觉得,第一有些人可能会不喜欢,第二,这个形式感会束缚一些可能更不合群、更有想法的人。”张一鸣说。

谈起饭否的关停,王兴和张一鸣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2015年,张一鸣在接受采访时仍“至今觉得可惜”。这可能是他与王兴不同的地方。

从2005年毕业到2012年创办今日头条之前的七年,张一鸣曾参与创办或独立创办四家公司,在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的对话中,张一鸣说信息流动效率是自己创业的主旋律,他认为信息传递对人类社会的效益、合作以及认知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我毕业之后做搜索引擎以关键字为组织发信息,社交网站以人为节点,兴趣引擎以兴趣为颗粒度,基本都是以信息为主。”

2006年的一天,张一鸣突然让梁汝波看一个网站,那是家名叫酷讯网的垂直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房产、旅游以及招聘等信息。当时,国内的垂直搜索技术起步不久,张一鸣给老同学演示了一遍如何通过酷讯高效找到附近的房源,然后评价,这个公司不错。第二周他告就加入了这家公司。

酷讯的创始人之一吴世春回忆,张一鸣虽然说话不流畅,但是思维清晰,“他技术很好,是那种你认定的那种聪明的小伙子,一点就透。”而王琼所在的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正是酷讯的投资方之一。

2012年的春节期间,张一鸣打电话给海纳亚洲的王琼,说自己终于想清楚了3个月前提过的移动互联网新产品。

大年初七,俩人约在知春路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咖啡馆还没有正式营业,暖气也没开,张一鸣裹一件大棉袄冷得有点发抖,他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了产品的草图—那就是今日头条的雏形。

于是,还没上线的今日头条就拿到了海纳亚洲(SIG)等机构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2年8月今日头条上线之时,四大门户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产品,其中搜狐、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规模已经接近4000万。当时,也几乎没有人看好的、毫无新闻基因的今日头条团队似乎是硬生生抢下了一块地盘。

王琼和朱啸虎是上海交大的校友,在王琼的鼓动下,B轮的时候,张一鸣第一个就找到了朱啸虎。

2013年初,在金沙江国贸三期的办公室里,张一鸣对朱啸虎,说出了自己对今日头条B轮估值的期望:“5000万美元。”

朱啸虎拒绝了张一鸣。“那时候,新浪的市值不过30亿美元。5000万美元的估值投一个移动端的新浪,你让我怎么赚钱?”

后来,张一鸣在央视《对话》栏目中回忆,公司刚成立时,一个月内他见了30多个投资人,因为话说太多,最后失声。投资人不看好他的算法推荐模式,总问他:四大门户有多少用户,而你们多少用户?

朱啸虎说,自己确实没想到移动端新闻聚合会跟PC端是不一样的,更没想到张一鸣有那么强的战斗力,把今日头条做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黑马。“不能低估移动端,很多事情在PC端是很小的,在移动端是很大的事情。”这是他错失今日头条后总结出的最大教训。

根据《商业价值》的报道,到了2014年2月,今日头条的用户规模已超过9000万,日活跃用户1000万,并且每个月都保持1000万以上的新增用户。6月3日,今日头条确认获得1亿美元的C 轮融资,估值超过5亿美元。开始一路快马加鞭。

一开始,今日头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客户端。它没有采编人员,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公司的员工当中,工程师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他们搭建的算法模型会记录用户在今日头条上的每一次行为,基于此计算出用户的喜好,推送他最有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一些人认为,今日头条的这种机器算法推荐模式,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在这种算法下,读者只会去选择愉悦他们的消息,并沉溺其中,而接触不到重要的信息。还有一些人批评今日头条没有价值观,推送一些低俗的内容。

在接受《财经》专访时,张一鸣曾说:“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们不想教育用户。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是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我也许有我的判断,但我不想强加我的判断给头条。”

但这种“技术没有价值观”的思维,让张一鸣迎来了自己最大的挑战。

今年4月1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并要求该公司举一反三,全面清理类似视听节目产品。

“产品走错了路,没有贯彻好舆论导向,接受处罚,所有责任在我。”4月11日,他发表公开信,向监管部门、用户及今日头条同事致歉,称自己处于自责和内疚之中,一夜未眠。

张一鸣说,今日头条将强化总编辑责任制,全面纠正算法和机器审核的缺陷,不断强化人工运营和审核,将现有6000人的运营审核队伍,扩大到10000人。今日头条旗下重要产品抖音也宣布,正式上线第一期反沉迷系统。

“我是工程师出身,创业的初心是希望做一款产品,方便全世界用户互动和交流。过去几年间,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了企业的增长上,却没有采取足够措施,来补上我们在平台监管、企业社会责任上欠下的功课,比如对低俗、暴力、有害内容、虚假广告的有效治理。”

吴晓波认为,王兴的美团,起家之初便要分别干掉诸多同等量级的对手,腾讯、阿里等巨头随后巨资入股,又经一段难分上下的厮杀后,最终以兼并之手段,暂时称雄。而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与美团等小巨头的路径不同。“今日头条是从百度、腾讯以及传统门户网站所擅长的信息分发业务中,凭借机器算法推荐这一模式,成功杀出一条路。而他接下来的进化又踩到了节奏,从图文分发转到以西瓜、火山和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为一个吞吐量巨大,枝繁叶茂的内容分发平台。”张一鸣的创业征途,省去了与同类型创业公司相互厮杀的阶段,其敌人,天然就是那些巨头。

还是在清华的那次对话上,张一鸣提到,2018年有三个工作重点,即公司治理、全球化和社会责任。首先,他希望在公司文化和管理系统方面将公司继续完善;第二,业务更加全球化;第三,也是张一鸣最强调的一点,作为社会性企业、社会平台性企业一部分来说,他希望在企业社会责任这方面能做更多的事情,包括对公司的管理团队和业务负责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关心业务,不仅关心全球化,也能够有更开阔的视角来承担更大的企业社会责任。

4月22日,BEC(美蜜币)合约出现重大漏洞,黑客通过合约的批量转账方法无限生成代币,引发抛售潮。导致BEC从当初的280亿美元市值,迅速归零。市值归零的背后,也意味着有大量资金被收割。

Bianews在一篇报道中指出,美链/BEC的域名,极有可能就是蔡文胜的老搭档张立的。

但蔡文胜和美图一直强调,美图没有发布任何代币或token,只是跟美图海外版BeautyPlus有推广合作。

在与王峰的对话中,蔡文胜说,BEC高达 280 亿美金的市值归零,这个理解非常错误。“根据我了解,只有900 万个BEC在市场流通,市值只有几百万美元。”

但美图确实做了贝客钱包。而且,贝客钱包的上线时间与美链/BEC公开交易的时间差不多,都是2018年的2月份。

“我们看到钱包是政策允许的,那么美图公司想去拥抱区块链,所以做了贝客钱包。”蔡文胜说。美图是用海外的产品beautyplus跟美链BEC合作的,美图在海外有 3 亿的用户,希望在这3 亿用户里面可以做一个尝试,看区块链如何能跟互联网产品结合落地。后来,随着BEC/美链的漏洞被发现,美团宣布终止了与BEC/美链的合作。

蔡文胜相信区块链有价值,值得追逐。他认为:“现在区块链的投资就如同2000年你去做互联网投资,挺难保证大部分会成功,可能少数会成功。但是,区块链的项目如果你投中了一个,可能回报就是几十倍。”他坦诚自己“大大小小,投了差不多十几个区块链的项目”,其中有回报很多的,也有现在还是亏钱的。

他曾说过,“区块链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大的泡沫,不参与才是最大风险。”

蔡文胜注定是要追逐泡沫和风口的。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全国各地流行一件事:下海经商。读到高一的蔡文胜,跟着人群走,选择辍学,先是加入了摆摊的队伍,后来又去了菲律宾做生意。1999年,在菲律宾闯荡了5年后,蔡文胜变卖家产准备携带家眷去澳洲发展。

因为转机,他来到了香港。当时的香港,人人都在谈论盈科数码,这是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成立的公司,通过买壳上市,并获得了高科技中心数码港发展权。

于是蔡文胜冒险买了盈科数码的股票。1999年9月26日,他从自己仅有的35万港币中拿出了30万买了盈科数码的股票,入手价/article/这个域名的拥有者不是micro-soft而是morgan-stanley。

5、一大早就被一句话震撼了:“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 据说是乔布斯说的。果然牛逼,太深刻了!

6、真是令人难以置信。Sculley在80年代初第一次接触到乔布斯带领的Mac创始团队时,那帮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

7、苹果的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曾在纽卡斯尔理工大学就读工业设计专业。当时的老师克莱夫对他的评价是,“他是我遇到的最勤奋的学生。一般学生在毕业项目上只会做6个模型,而他做了100个。”

8、某投资人说:当年我们投250万美元给百度就占了10%,去年我们投百度分拆出来的爱奇艺花了1.3亿美元才得到2%。

9、谷歌的PR应该是有风气的。据说,玛丽莎大姐当年为了在谷歌能升职,个人出钱在外面雇了个PR公司给自己造势。

10、拜访palo alto的一个公司,对方为了证明自己历史悠久,炫耀说,当年我们公司买第一台电脑时,是乔布斯亲自上门帮我们安装的。

11、WTF! 硅谷101公路旁有个大大的中文的茅台酒广告牌!

12、“美图让我看到了内心真正的自己。”这文案水平真是高!

13、听说深圳某手机厂商在非洲销量极大,甚至远超华为,其成功原因是产品特别接地气,解决了诸如“黑人自拍时,脸部很难定位”的问题。#made my day#

14、据说风险投资行业前25%的基金获取了全行业120%的利润。

15、前两年人们一度认为支付宝是比淘宝更牛逼的存在,结果微信支付横空出世,多数人发现没有支付宝对生活一点影响也没有,但淘宝还是有很大的价值。

16、彭蕾说阿里巴巴是那天领的营业执照,今天正好满十二年。这说明阿里从一开始就很会造势。

18、有个朋友说他当年在google工作时看到安卓发布非常兴奋,觉得是巨大的新机会,一度想离职去创业做类似后来小米做的事。google法律总顾问说了一句“你打开一部手机,里面就是20万个专利。”他掂量了一下,去干别的方向的创业了……

19、一个毒舌朋友说,小米只是屌丝经济,苹果才是粉丝经济。

20、大疆确实是个高科技高逼格公司,细节也做得很好,招待时用的水果叉都是环保木叉而非常见的塑料叉。大疆的办公室网络果然也是自动翻墙。我一接上他们的wifi就收到gmail新邮件通知了。

21、1981年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CEO后不久,他与德鲁克在纽约总部会谈。德鲁克提出了两个被认为改变了韦尔奇职业轨迹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没有开展一项业务,你是否还会进入这一领域?”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打算怎么办?”

22、按照moritz的说法,google在盈利之前只花掉了800万美元。

23、Sarah Lacy关于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的文章让我很有共鸣:在互联网时代,推出一个产品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是打造一家公司却一如既往的难。没有捷径,需要持续积累和沉淀。

24、德国人真是低调。我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宝马居然是由一个叫匡特Quandt的家族持股46.7%。相比之下,福特家族在福特公司里持股只剩2%了。

25、1901年,卡耐基创建的美国钢铁公司一共雇佣了25万人,超过当时美国陆军和海军人数之和。这里,更令我惊讶的不是美国钢铁公司员工数之多,而是上世纪初美国军队人数之少。

26、在书里看到:上个世纪初,美国的汽车公司逐渐从1800家减少到3家。听起来也和“千团大战”差不太多嘛。只是速度稍微慢一点。

27、问了大摩的一个高管:你觉得大摩和高盛有什么区别?你觉得高盛的人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28、“请大家称呼我们‘索尼爱立信’,或者‘Sony Ericsson’,而不是‘索爱’。”这个索爱高管太弱了,怎么能跟消费者对着干呢?简直是螳臂挡车嘛!

30、和一个老朋友吃晚饭。他在台湾女首富王雪红投资的一个创业公司里当管理者。我问他,王雪红的什么特点令他印象深刻。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勤奋”。

31、什么东西搞得柯达破产?数码相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谁造出来的?柯达的工程师在1975年造出来的,烤面包器一样大,只能拍黑白,10万像素。因为担心冲击胶卷业务,柯达没有推出数码相机,结果就被别人革了自己的命

32、微信的产品设计确实做到了简单实用,用手机号注册微信时收到的验证短信全文就是“8848(微信验证码)”。是的,就这几个字,没有任何多余的客套话。这里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句子,关键的提示信息应该在微信的界面里而不在短信里。

34、生活是不公平但相对仁慈的,商业则残酷而公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黄玲丽。

十三年前,耗时三年投资数亿的电影《无极》遭遇滑铁卢,而一部恶搞《无极》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一炮走红。陈凯歌怒言相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新京报反唇相讥:“人不能无趣到这样的地步。”

那一年,互联网在中国方兴未艾,版权这个话题,第一次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今天,IP成为热门词语,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版权又一次次闯入我们的视野之中。

今年1月,六神磊磊怒怼周冲,慷慨激昂地将周冲的罪状一一列出,直指周冲洗稿盗图。5月,樱桃画报致信闪送CEO,称“你们家公众号的抄袭方式,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根据维权骑士发布的《2018Q2内容行业版权报告》,今年第二季度仅微信公众号内容遭疑似侵权次数就超过了30万次。版权问题屡禁不止,互联网的复杂性让众多版权保护方案沦为纸上谈兵。

近两年,风生水起的区块链催生出一批致力于“区块链存证平台”的初创企业,期望依靠国家版权局背书,提供便捷低廉的版权登记方案,简化确权、授权、维权流程,进而保护原创者利益。但区块链究竟是不是版权保护的良药呢?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

根据《著作权法》总则第四条,“作者因创作作品自动产生著作权,不必履行登记、注册手续。”根据《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第二条,“作品实行自愿登记,作品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

“自愿登记”,就意味着版权认证机构,包括国家版权局在内,只是对于作品属性、创作时间等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著作权登记证书不能作为“作品”享有著作权的法定依据。

那是不是说版权登记就没有意义了呢?也不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版权证明虽然不是“依据”,却可以当作“证据”,举证的责任落到了未持有证书的一方。

传统版权登记价格不菲,根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数据,文字和口述作品1万字以上的登记费用为300元,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的登记费用同样为300元。除此之外,冗杂的流程手续和以周为单位的处理时间,都让创作者望而却步。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人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而且价格低廉的方法,将自己的作品装在信封里,然后通过邮局寄给自己,这样邮戳就成了创作时间的绝佳证明。这种方法被称为“穷人的版权”。

这种方法是否真正出现在公堂之上,我们不得而知,但其最为诟病的一点就在于其可靠性。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技巧,就可以完整无损地打开信封,增添或者修改其中的内容之后再封装回去;甚至于处心积虑的投机者可能通过伪造印章的方法,来加上一个虚假的时间戳!

而制造一个不可更改的时间戳,正是区块链的拿手好戏。通过将作品“哈希”化,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指纹,再将指纹记录到区块链当中。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特性成为了天然保障,加之版权局的背书,使其拥有了法律效力。

但是“不可篡改”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根据《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第六条,“在登记后发现与事实不相符的,作品登记机关应撤销其登记。”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确保作品登记申请者和作品著作权所有者是同一个人,更何况现在的申请流程只是“形式审查”而已,那么当出现欺世盗名之辈,就必须依法撤销。面对这样的问题,区块链又应当如何解决?

最简单的方法或许是使版权登记公司,或者是国家版权局,可以有一定的方法——可能是链上也可能是链下——对于登记的数据进行修改,但是这就使得区块链失去了其最大的优势,和中心化的数据化存储无异了。

智能合约的加入将会激发版权链更大的活力。

在使用版权作品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授权条款的制定,另一个是授权流程的协商。大多数创作者并非法律专家,对于著作权法中的条条框框一无所知,授权条款可能只是口头协议,至多从网上搜来几个范本稍加修改,一旦出现争端则追悔莫及。而授权流程同样繁琐至极,寻找联系方式,通过邮件或者微信沟通,付款方式的确定,每一步都耗时耗力,尤其是面对时效性的作品,仅剩的一丝耐心在杳无音信的等待中消磨殆尽。

智能合约恰好可以大展身手,当所有的条款都通过智能合约明确的规定下来,版权费用的支付和授权的取得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所有争端都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所有活力的来源在于用户,而用户又来自哪里?

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提出了络效应,也就是产品价值随使用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例如在电信系统中,当人们都不使用电话时, 安装电话是没有价值的, 而电话越普及,安装电话的价值就越高。而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又在加剧这种现象,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场面。

区块链版权企业作为新入场的搅局者,要想从版权市场分一杯羹,就必须要形成其独特的竞争力。数字货币乱象丛生,影响了区块链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使得这条道路更加艰难。不仅如此,目前大公司借助雄厚的资本,实现了版权垄断,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于作品严格控制,如果区块链希望实现个体版权的自由流转,那么面临的阻力将会更大。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版权领域出现明显的长尾效应,头部IP,如热播网剧、人气小说等,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无数的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等等构成了源源不断的长尾。将长尾作为服务的侧重点,或许是区块链版权避开竞争“红海”的出路。

版权登记不等于版权保护

最后应当明确的是版权登记不等于版权保护,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识别和发现侵权行为,那么登记的版权不过是一张白纸。不幸的是,区块链在这方面并不能提供太大的帮助。

由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于侵权问题的判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但是通过初步筛选可能侵权的作品在技术上却是可行的。对图片进行剪裁或者对文字少量增删,都会影响作品的哈希值,因此简单的哈希匹配不能胜任,要通过多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手段综合应用。

庆幸的是,众多版权登记平台,如版权家、麦片网、原本等,都承诺通过全网搜索的方式,追踪作品的所有传播路径,对侵权行为进行预警。然而互联网庞大纷杂,形形色色的协议和格式使得数据的获取绝非易事,海量的数据对于计算机的性能也是极大的挑战,他们声称的“全网搜索”能实现几分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众多自媒体平台也在加强版权监管,推动了版权保护的进步。《2018Q2内容行业版权报告》显示,“各平台治理效果相比往期改善显著,平台自发重视版权,普遍认可版权治理对内容生态的正向作用。”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版权登记方法的变革带来了一丝曙光,然而区块链自身的局限性和版权领域的现状也让发展之路荆棘重重。而版权登记不过是版权保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版权保护真正落地,创作场上“天下无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维权骑士:《2018Q2内容行业版权报告》

樱桃画报:《致闪送CEO:你们家公众号的抄袭方式,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六神磊磊读金庸:《今儿就从头彻底扒一下周冲,看是什么成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黄玲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在很缺钱的情况下女生去卖身体的第一次这是不是错的... 在很缺钱的情况下女生去卖身体的第一次这是不是错的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正常啊,哪里错了,难道要白白送给那些花言巧语的混蛋?在几十元的小旅店里送掉自己的初夜?然后就就等着对方玩腻了,把你一扔????

不能这么想吧,在缺钱,也不能去卖身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缺钱想买第一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