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刷单,电商们该怎么活

  “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即阿里巴巴起诉杭州简世公司案在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落槌。法院认为,简世公司组织炒信的行为违背了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并扰乱了电商平台的经营秩序,一审判决简世公司赔偿阿里巴巴经济损失20.2万元,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

  最近审议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正案规定,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式,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电子商务法审议稿》也进入二读,这标志着治理刷单炒信行为的法律治理体系正在形成。

  今年6月,刷单组织者李某,被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9个月,并处罚金92万元。这是国内首例刷单炒信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如今,又有了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前者由阿里巴巴举报,后者由阿里巴巴起诉,电商平台对刷单炒信行为动真格,初步显示出真正力量。

  对消费者来说,刷单刷出来的销量,是严重的误导和欺骗;对其他诚实经营的商家来说,刷单炒信更是严重的不公平竞争。仅浙江省工商局去年上半年,就摧毁了五家炒信平台,涉案刷单金额1.2亿元,涉案商家2万多家,涉案刷手6万多名。

  治理刷单炒信行为,是净化网购环境的必须。刷单这种事,满足墨菲定律。也就是说,只要有刷单的可能性,就一定会刷单。所以,不能指望刷单组织者和职业刷客们的自省自律。电商平台必须像银行重视风控一样重视严打刷单行为,因为这和假货问题一样,都会对电商平台的信誉构成极大伤害。

  很大程度上,立法严惩只是打击刷单的基础,无论是发现和举报,还是治理和起诉,都离不开电商平台首先动真格。要不然,相关部门很难直接获得刷单炒信线索,无法对刷单组织者和网络刷手构成真正的震慑。判刑也好,挨罚也好,赔偿也好,法治的威力,首先建立在被查的可能性高低之上。被查的可能性越高,威慑力才越强。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刷单平台和职业刷手之所以大量存在,是因为有需求的商家能从中得到好处,吸引更多的顾客获取更大的利润,愿意为此付出一点“小代价”。电商平台对平台商家刷单行为的严格监管,是治理刷单炒信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而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的一审判决,不仅为电商平台继续严格监督刷单的行为“撑腰”,也使刷单的违法成本大幅提高,从而使其产生真正痛感,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期待针对所有的刷单,包括最近被曝光的丽江客栈刷单事件,电商平台都能动真格积极行动起来,去细查,去严惩,去举报,去起诉,让违法刷单炒信不再是“打不死的小强”。(舒圣祥)

  【PConline资讯】8月11日消息电商“刷单”我们并不陌生,那么这些刷单手都是哪些人呢?据报道,刷单已经衍生成为一种“兼职”,催生了刷单中介的“生意”。刷单手张毅说,“这种行为至今依旧普遍,不少刷手是为了挣外快的大学生和家庭妇女,因为加入刷单组织接活太容易了,坐在家里动动手一个月也能挣个两三千,同时有专门的刷单中介教你如何刷单。”   

  报道还称,网上还有很多刷单中介网站,商家和刷手同时入驻中介网,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商家把钱给平台,平台再把钱给刷手,从而完成了一个资金的流转,还有刷单配套服务,比如空包(即空包裹)服务。

  刷单上下游分工明确,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包括虚假物流、刷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招募刷手等多个环节。不过,刷单如果被查到,会导致自己的电商平台降权,严重的还会封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解决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