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投资健康旅游产业投资资金,但是资金不多,该怎么办呢?

二、上半年旅游产业投融资整体情况

上半年旅游产业投资同比增长三成。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4,21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5%。总体来看,民营投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上半年民营企业实际完成投资2,412.8亿元,同比增长27.1%。西部地区投资快速升温,上半年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1,132.8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国比重为26.9%。旅游产品转型升级趋势明显,度假类产品、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成为投资热点,上半年度假旅游投资比重占41.3%。

上半年我国旅游行业上市企业投资总额达417.57亿元。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总投资额达到417.57亿元。其中,国内旅游上市公司涉及资金264.22亿元,对外投资总额为90.73亿元,上市公司收购规模为21.66亿元, 重大资产重组规模为151.83亿元;新三板旅游挂牌企业涉及资金89.23亿元,对外投资总额为87.49亿元,兼并重组涉及金额1.74亿元;国内涉旅上市公司涉及资金64.12亿元,涉及旅游行业的投资额约为36.69亿元,涉旅兼并重组金额约为27.43亿元。

上半年旅游行业上市企业融资总额为395.71亿元。国内旅游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达281.90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融资额的71%,其中旅行社、酒店餐饮和景区类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共从A股市场融资199.48亿元;涉旅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为64.92亿元 ,占上市公司总融资额的17%;新三板旅游企业总体融资规模为48.89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融资额的12%,涉及企业共32家。

图 :2016年上半年我国旅游行业上市企业投融资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绿维创景旅游投融资研究院

国家旅游局5月19日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旅游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近日,我省首家省级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母基金规模为10亿元,将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杠杆效应,成立和发起若干个子基金,预计总规模超过300亿元以上,将有效助力广东建设旅游强省。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目前旅游投资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夸大投资额、盲目投资、存在泡沫等。由于旅游投资具有其特殊性和鲜明特点,在投资时要慎重考虑、转换思想、应对消费升级,才能用资本撬动旅游产业的腾飞,构建多赢的格局。

全国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

《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据全国旅游投资项目库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

2016年全国旅游投资延续了民营资本为主、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格局。据统计,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7628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8.7%,主体地位稳固。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19.1%和15%;股份制企业投资快速增长,占比1.5%,同比增长62%;外商投资和其他企业投资分别占比1.5%和4.2%。

2016年旅游景区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购物项目、旅游饭店投资等传统旅游业态的投资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集中流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温泉滑雪、低空飞行、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

另外,随着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快速增长,旅游业的投融资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对创新型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有126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65%的基金投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养老旅游及旅游小镇等领域。

除传统旅游投资模式外,创新型旅游投资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2016年国家加大支持PPP模式投资力度,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逐步扩大PPP模式的应用。截至2016年11月,旅游行业项目PPP投资数量592个,占PPP投资项目总数的5.7%,总投资额6115亿元。PPP成为推动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业态项目建设的新型旅游投资模式。

总规模超300亿元基金助力广东旅游

广东旅游产业收入占全国总收入1/3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和客源输出地,但距政府与业界期待的旅游目的地尚有不小差距。而旅游是一个重资产运营的行业,要加快全省旅游行业的整合、提升、打造,包括轻重资产两端,设立运营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产业引导性质的省级旅游产业基金被认为十分必要。

此次广东旅控集团发起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通过资本运作,加快全省旅游行业的整合、提升,实现区域旅游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密切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获得全新的发展动力与活力。

据了解,按“政府引导、市场运营、全域参与、风险防控”原则设立的广东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采取母子基金模式,母基金为引导基金性质,是整合广东省旅游资源和对接战略投资人的战略平台,同时将围绕全省旅游产业上下游和横向关联产业整合资源和落地项目,带动若干个子基金的设立和运作。

借助广东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广东旅游布局将进一步优化项目,支持“一核、两带、三廊、五区”建设旅游产业园、旅游特色区,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功能结构完善、区域优势互补、资源要素集聚、带动力强的旅游发展极。对于这一基金的成立,省内旅游界人士都充满期待,希望能尽快见到效果。

旅游投资要应对消费和需求升级

近两年来我国旅游市场火热,旅游投资增长快。在旅游专家魏小安看来,目前旅游投资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需要进行防范。魏小安曾撰文指出风险所在,很多地方在追求大项目,号称有超千亿规模的投资项目,这里面就会存在一些泡沫和风险,也抬高了旅游投资的门槛,让中小企业难以进入。

从投资领域变化来看,魏小安在文章中表示主要有传统的旅游领域转型升级、新兴旅游领域开拓进取、泛旅游领域和旅游智能化,旅游投资要看到回报,企业要有利润、居民要能受益、政府要拉动这才是发展的原动力。

在面对消费和需求转型的当下,旅游投资还需要找准点,而非盲目投资。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旅游市场火热,吸引了一些民营资本盲目投入,省内部分地区大建酒店,或者投资漂流景区,结果导致亏损。说到底,这些项目对比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没有什么新意,只能陷入到价格竞争的恶劣循环。

魏小安认为,现在市场上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时尚,求酷。第二,文化,求古。第三,健康,求养。大体上能符合这么三个追求,就构成了各类新兴领域,形成了新的发展。如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新需求,那么消费者将用脚投票。此外在观念上,投资者也应该从旅游项目投资大、回报低又慢的认知转变到拥有正确的效益观和适配的发展战略。

美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云表示,旅游投资还需要找“魂”,打造自己的核心IP和竞争力,旅游产品方面还要加强主题创意、文化挖掘和卖点提炼,有了好的产品,加上良好的运营,旅游投资回报才可期望。

原标题:如何让旅游产业基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投融资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各省(区市)设立旅游产业基金的消息频出。湖北、重庆、云南、四川、江西、山东、广东等先后设立了20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据记者粗略统计,至少已有20个省份设立了省级旅游产业基金,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

日前,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为此,记者就全国各地旅游产业基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

重庆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旅游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广西设立总规模将达100亿元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陕西设立规模达到50亿元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近年来,全国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基金遍地开花,为旅游业发展撬动了巨额资本。

记者了解到,北京旅游发展基金是成立较早的基金,早在2012年就设立了。当时,北京的经验影响了很多省份。

据介绍,当时,北京市旅游委出资1.5亿元,通过多次谈判,牵手海航旅业,并由海航旅业募集8.5亿元社会资本。由此,1.5亿元政府资金放大为10亿元基金。

从2012年设立至今,北京旅游发展基金可谓“战绩”颇丰,投资项目6个,投资金额9.11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投资的大新华运通国际旅行社项目已经成功退出,收益超过30%。

与北京相比,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谓“后起之秀”,总规模更是达到了100亿元。该基金管理方浙旅盛景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介绍,虽然成立至今仅4个多月,但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谓“出手不凡”,成立当天就签订了6个投资项目,此后4个多月,储备项目超过20个。目前,该基金正在重点推动千岛湖旅游投资发展基金、舟山游艇、宁波海岛等三大项目。

对于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基金的设立,绿维创景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李洋分析,“资金变基金”有很多积极效应,一是杠杆作用,可以放大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二是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特殊领域;三是市场化、专业化效应,聘请专业团队,确保资金真正投向潜力企业、关键企业。此外,“资金变基金”还有一个“反哺”作用,基金管理团队可以带来新理念、新经验,为政府决策、产业规划提供借鉴。

虽然全国各地纷纷设立旅游产业基金,且运转效果良好,但是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旅游产业基金面临一个核心矛盾点,即“如何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

为处理好这一矛盾,北京旅游产业基金建立了一套“放”“管”结合的机制。一方面是“放”,北京旅游委不干预投资运作,而是聘用专业管理团队,制定投资制度,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投资进行表决。另一方面是“管”,北京旅游委保留了一票否决权,对违反“双八十”投资限制的决策可以一票否决。所谓“双八十”投资限制是指投资于北京地区企业的资金不少于80%,投资于旅游相关产业领域企业的资金不少于80%。

与北京旅游产业基金类似,浙江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也制定了不少协调策略。张健说,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在项目筛选环节就要有所体现。在项目前期入库之前,要先考察该项目是否有示范性以及社会效应、产业效应;同时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考量项目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通性,考量项目的接受程度与发展空间。在政府引导方面,可以设定投资比例限制;在市场化方面,则要由专业团队负责实际运营,各出资人根据出资额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山东省旅游发展基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有所要求,但不干涉基金运行管理,给予了基金运作者充分的自主权。

李洋则认为,旅游产业基金的发展关键是选择绝佳的管理团队。好的管理团队可以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对当地产业投资做出顶层设计,“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资金集中用于补足短板、发挥特长、加速转型升级上。

“在基金管理团队的选择方面,地方政府十分青睐国企、金融背景的团队,但是不应该忽视产业背景,要充分考虑管理团队对旅游产业的熟悉程度和实践经验。”李洋说。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旅游业背景的管理团队对行业很熟悉,但是金融背景团队则更熟悉风险把控,各有所长。

“‘资金变基金’对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有积极作用。”李洋认为,政府引导在宏观战略思维方面有优势,这是纯市场化运作不一定能做到的。旅游产业基金并不完全追求收益最大化,比社会资本更冷静,这种冷静可以起到一定的传导、带动作用,让一些投资过热的地方冷静下来。

张健认为,政府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可以有效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政府不干预基金运行管理,完全市场化运作,摆脱了“重扶持不重收益”的旧印象,让社会资本意识到,政府投资同样是盈亏自负。因此他们在跟投或合作时就会更加理性。相对于补贴、奖励、贴息等扶持形式,旅游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行“扶持”,且投资之前要严格评估企业的历史状况、现金经营、未来预期等,可引导社会资本审慎评估、理性投资。

除了向社会投资传递理性投资精神,全国各地的旅游产业基金严格的风险防控体系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市旅游产业基金将风险管控任务交给专业团队来做,组建了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投资顾问委员会,并聘请了旅游行业专家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且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投资都要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尽可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张健也向记者描绘了一个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他介绍,在管理架构上,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聘请专业团,各合伙人同股同权进行民主表决;在出资上,采取项目认缴制,分批次、同比例到位,并由托管银行监管;在风控机制上,设置较高标准的投决机制;在投资权益保障上,遵循同股同权与差异化投资回报相互补充的原则,与其他资本约定收益分配;在参股基金退出上,通过国内外市场IPO、“新三板”挂牌交易、上市公司重组并购、出售给其他基金或战略投资人、管理层或大股东回购等方式和路径,力争完整退出。

尽管当下全国各省旅游产业基金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类项目对股权合作接受度不高、长线投资年化收益难以保障、市场化退出通道设计与实现难度大等。对此,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无论是国家旅游局还是全国各地旅游部门都要不断总结经验,力争突破瓶颈,推动旅游产业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

原题:《扶持资金变基金 旅游发展添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旅游产业投资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