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比特币总发行量发行量多少

“比特币”、“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已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范围内的兴趣(计算机科学和金融经济学领域)。然而,如果以社会角度出发,加密货币确实令人难以下定论。 在我认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确实是社会学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对象,但其本身并不是金钱。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想证明比特币在经济意义上本来就不该是钱, 而是在数字时代中,解决双重支付、个人隐私的一种手段。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是恰当的社会技术组合,但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最优秀的货币。相反,它们目的是通过机构的彻底非中介化直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而这些机构又被所取代。我所说的“彻底的非中间化”,是指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资产允许纯粹的对等产权转移,且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或机构的承诺。其影响的确是巨大的。 一般来说,国家的关键作用之一是执行财产权。国家强制执行的目的是降低自我执行成本,从而提高资产价值,刺激经济增长和繁荣。因此,那种认为比特币等其他加密货币把法币长期以来累积的信任简单地转换为“机器代码”,同时切断与社会的所有联系的解释是片面的。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比特币通过p2p network(点对点交互)其实更加直接的促进了社会关系,尽管比特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调节的。对比特币项目最有影响力的人公开推测,加密货币更像是一种收藏品或商品,而非货币。在我看来比特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非经济性的,例如防止投机分子利用双重支付所造成的困扰,以及在数字时代中,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重视。

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作为货币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一直认为区块链技术只是达到繁荣的一种手段,我想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比特币和区块链,以及它如何构建社会之间的互动。网上虽然有很多介绍的文章,但我想从比特币的起源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自从计算机时代以来,创造一种数字形式的货币这种想法其实很有趣但会引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像钱这样的东西以计算机化的形式或以代码形式存在时,怎样才能防止它被伪造?人们怎么能证明虚拟币的归属是谁呢?这样一笔钱怎么能在电脑设备或者移动终端之间安全地储存和转移?如何在一个一直记录数字痕迹的系统中保持匿名性?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真正起源,并非始于打击第三方机构或者政府的中心化垄断,或者去冲击中央银行的地位。相反,它是从寻找上面列出的问题的答案开始的:怎样在已有的虚拟空间内解决底层的金融问题。与此同时,比特币在关于金钱基本概念(金钱作为交换媒介、储存手段和记账单位,流动性,持久性等等)在整个白皮书的论述中是不成熟的。其实当今被许多专家、学者、大佬证明,在以后社会中存在革命性发展潜力的技术(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有着相当卑微的开端,它始于一群年轻的学者(尽管他们都不是经济学家)试图解决一系列智力难题。

早在1982年,当时中国还没有互联网这个东西,在加州举行了第二届CRYPTO年度大会,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是当代的计算机科学家以及数学家。当年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计算机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年仅27岁的David Chaum发表了他的论文摘要,题目是《Blind Signatures for Untraceable Payments》,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论文大致阐述了加密技术在理论上如何应用于创建一种安全,匿名的数字现金。这估计是我所知到的最早的加密货币的参考。现在所说的公钥,私钥的创新源自于此。一个已知的公开密钥加上一个只有其所有者保留的私钥。公钥将充当标识符或数字假名,类似于银行帐号;私钥将被用作“闭着眼睛”的数字签名,以证明公钥实际上属于相关方,同时保留代理的匿名性。

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发展的又快又好,但是现有支付系统的最终结构,可能会对用户隐私产生重大影响。Facebook泄露用户隐私的故事我就不多提了,日渐增多的骚扰电话,居然都知道你的职位,在哪里,手机号,姓名。个人隐私泄漏带来的财产损失,恶意程序,等等,细思极恐。2018年9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发布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受访者占85.2%。

David Chaum于1989年创办了一家名为DigiCash的私人公司,目的是通过加密保护、匿名的“ecash”来保护网上交易,当时与美国商业银行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等多家银行联手。但是该公司在2002年申请破产保护,此前未能获得终端用户和财务支持。破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Nobody gives a shit about privacy”当时根本没有人在乎个人隐私。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CRYPTO会议继续扩展到欧洲以及亚洲,继续吸引雄心勃勃的年轻学者,他们在David Chaum思想(以及其他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替代数字现金协议。例如,在1983年CRYPTO会议上,三位以色列计算机科学家介绍了“电子钱包”的概念,这一概念旨在存储“unforgeable amounts of digital money”,并利用“公钥密码系统”(甚至在1984年以后)在其他类似钱包的之间实现不可伪造的交易。直到今天,加密货币仍然保存在俗称“钱包”的地方,而且是基于它们来工作。

很快,一个主要的技术障碍开始阻碍当时理论发展:所谓的“双重支付”问题。如何防止任何人复制一枚电子硬币,并在不同地点或与不同的交易者使用?1988年,Chaum与Amos Fiat和Moni Naor一起回到CRYPTO会议上,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通过使用 “零知识证明”的额外加密方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零知识证明”可以允许银行追踪“重复花钱者”(又名Alice)这可能是为什么Alice这个名字在区块链书籍中出现这么频繁的原因吧。这样银行就能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Alice曾重复使用过她的钱。

话说回来,零知识证明的意义在于,你可以在不知道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证明某些事实的真实性。那我们也用Alice举个例子吧! Alice和Bob在玩芝麻开门的游戏,Alice知道一个神器的咒语,能把门打开,但是Alice不愿意告诉Bob,Bob开始怀疑Alice是在吹牛。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在Bob不知道咒语的情况下确认Alice知道咒语的真实性呢?Bob想到一个方法,这扇门在一个洞穴里,洞穴有L,R左右两条路,两条路会在尽头相遇,中间藏着那扇门。先让Alice随意选择L或R进入洞穴,而Bob不知道Alice选的是哪条路。然后Bob向洞里喊,告诉Alice应该从哪条路出去。如果她真的知道这个神奇的单词,她会一直听从Bob的指示,因为她可以打开门,绕着出去。如果她不知道这个神奇的词,她仍然有50%的机会离开你选择的道路。然而,如果Bob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任务,那么她单凭运气就跟随Bob选择的出口的概率很快就会接近0。因此,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她知道这个神奇的词,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追寻着这样的一个逻辑,那么就可以在不了解Alice的情况下知道一个数字货币是否被重复使用了。

随后1989年的CYPTO大会上,来自日本电信公司的Tatsuaki Okamoto和和Ohta Kazuo对这种零知识证明提出改进并提出了可以细分的电子货币。1993年的CYPTO上,Brand展示了密码协议如何被发行银行使用,以防止数字硬币的重复消费,而不是事后检测。这些创新都是渐进式的,建立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解决技术问题,就像诺贝尔获奖者Kuhn所提出的“normal

到目前为止,密码学的使用有效地允许虚拟货币在各方之间被安全持有和匿名转移,然而解决双重花费问题的方法仍然取决于一些可信的第三方。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故事就到此为止——因为我们通常信任第三方。我们信任政府、央行、微信、支付宝、监管机构和法律,以确保经济交易和产权的健全。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剥离这样的第三方,把控制权交给分散的算法呢?

国家制度,社会构成,人与人之间意识形态、信仰的差异会导致部分人成为去中心化的拥护者。我很尊重这些人的贡献,Cypherpunks团队积极参与了比特币的创建。Cypherpunks是一个由思想家、技术专家和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有影响力的团体,他们继续研究双重支付问题所带来的种种挑战。Cypherpunks觉得政府不应该窥探人民的事务;保护私人对话和交流是一项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可能需要通过技术而不是法律来保障。

技术的革新经常会创造新的政治现状。在极端的意识形态下,Cypherpunks的一些成员提倡一种秘密无政府状态,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政府和机构被一种能够确保个人隐私安全、自由,财产安全、平等的技术所替代。

Cypherpunks认为隐私是一个人不想让全世界都知道的东西,而秘密是一个人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东西。隐私是有选择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人们追求的是隐私,而不是保密。上世纪90年代末,Nick Szabo提出了比特币系统的前身Bit gold。Nick Szabo觉得即使在政治稳定时期,业主也常常觉得有必要(或被迫)购买产权保险以确认所有权。这种通过复制数据库执行产权安全记录的想法为将来的区块链技术播下了种子。区块链是一种分散的、分布式的和公共的数字分布式账本,记录每一笔交易,以线性的、按时间顺序在许多计算机上复制,这样记录就不能被回溯或删除。

从理论上讲,这个想法是可行的。在实践中,如何确保共享分布式账本中的条目是有效的却不是那么容易。拜占庭的将军问题就是这种典型的例证。拜占庭将军的问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互不信任的节点如何达成共识的问题,这边就不做过多介绍。但只要有适当的动机和基于密码学的不可伪造消息的存在,就可以可靠地实现共识。

对于Bit Gold来说,必须以一种能够容忍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方式确认新条目,所选择的解决方案称为工作量证明(PoW)。

工作量证明最初是作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垃圾邮件问题而提出的。在1992年CRYPTO大会上,Dwork和Naor(曾与David Chaum合作过零知识证明)提出了一个通过增加成本来阻止垃圾邮件的想法,但不会干扰电子邮件的正常使用。主要思想是,邮件系统要求发送方计算一些比较昂贵但不棘手的问题,以便获得发送访问权。总而言之,电子邮件的发件人必须出示有效的证据,证明在自己解决了问题,才有资格发送邮件。这样的证明函数可能需要几秒钟或几分钟才能解决,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禁止,但会给垃圾邮件发送者带来巨大的成本。

Szabo采用这种方案来解决复制数据库的真实性问题。为了从概念上验证这个想法,Szabo 才设计了一种机制,将所有权安全对等转移到一种他称之为Bit Gold的虚拟商品上。

Bit gold从未被执行过,但它完成了这个循环——一个共享数据库和一个工作证明方案。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所有部件都已经准备好了。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比特币=区块链。那么这句话是大错特错了,蕴含在比特币后面的远远不止区块链技术,还包括加密技术(早在二战时期,德军Enigma的应用),p2p network,PoW机制。

现在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揭示在世界的舞台上。

但是,整个设计原则和逻辑,都没有从经济、金融或社会学角度去分析。毕竟,Cypherpunks他们不是经济学家。尽管大家都知道政府使用法币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武器,但是大家对实际的经济学或者货币政策的关注却很少。因此,一种去中心化、保护用户隐私的加密货币在设计上必须是通货紧缩的(以保留其价值,但也作为一种政治声明,总量一定),但除此之外没有多少其他的考虑。加密货币的意识形态和技术部分已经就位,但如何让这些加密货币像货币一样发挥作用的规则和理论却被人们忽视了。

without the need for a trusted third party.” 在中本聪的提议中,没有提到比特币的货币价值,也没有提到它可能如何实现价计价单位或储存价值。

2009年1月3日,第一块比特币的首个工作量证明功能得到了解决。同时,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加深。的确,比特币发行的时机正好是在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逐渐下滑的时候。这有可能有一定的投机性在当中。 个人觉得,比特币稳稳抓住了当一个第三方机构在刚开始就不被大家所信任的时机。第一次比特币交易是由中本聪向Hal Finney发送10个比特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行了解一下中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什么。然而比特币的货币政策又如何呢?在最初的比特币白皮书中,这些都没有进行阐述。传统意义上来说,货币必须易于标准化,使其易于确定其价值,而且必须被广泛接受。货币可以找零且便于携带。最后货币必须耐用,而且它一定很很难被伪造。

在2008年11月发给密码学朋克们的一封电子邮件中,中本聪声称比特币的主要特性如下:

比特币系统的实际“货币政策”似乎也是很随意。在比特币软件的第一版发布后,中本聪发帖称:

挖完之后,系统可以在需要时支持交易费用。它基于开放性市场竞争,可能总会有免费记账的节点。

那么也就是说比特币会预期在2140年的某一时候被挖完。尽管比特币没有提到任何经济学,但这种想法还是流行了起来。到2018年初,所有比特币的总价值超过了1,850亿美元,每天在系统内部流通的比特币价值就超过了20亿美元。换句话说,者可能是由于缺乏可信赖的第三方,每天20亿美元的价值还是会转手。那么这样比特币还是钱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你想每天也有数十亿美元的证券及衍生品、法律合同等产品和比特币一样在进行流通啊,如果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话,那就是人们用比特币做什么远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commodity.”“比特币没有股息,未来也没有潜在的股息,因此它不像股票。”。那些认真思考并开发加密货币的人很少用传统的货币术语来谈论它,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虚拟的收藏品或商品。因此,比特币更像这些虚拟商品或者收藏品,而不是货币,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特币在市场上确实是具有价值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投机性在里面。比特币在挖矿以及在数学上实现PoW机制中,确实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电力,折旧等)。尽管PoW的初衷是抑制垃圾邮件发送者的积极性,但它们也在激励参与者并保护复制数据库的有效性,从而确保财产所有权及其转移记录的真实性。那么,那些承担记账的花费的人只有得到回报才愿意这么做。矿工或者矿场收到的比特币的经济价值必须覆盖整个挖矿系统的成本。换句话说,比特币的经济价值源自于受信任的第三方获取它的成本,它既是成本又是价值。在我看来,它更像一种虚拟商品或者收藏品,并不能代替法币。

最近,比特币火爆起来,9天的时间涨了91%。在中国,比特币交易被有关部门按商品交易认定,只要在备案交易平台上进行比特币交易就是合法的

北京时间2017年5月1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名为“想哭”的勒索软件现已入侵约150个国家的逾30万台电脑。由于本电脑病毒要求用比特币支付,这提高了比特币的知名度,比特币炒作迅速火爆起来, 比特币在5月16日中国几个主要交易平台的收盘价是9950元,到5月25日摸高19000元,9天的时间涨了91%。

这期间,不少人收到投资比特币的广告,看到比特币价格蹿升,心里确实痒痒,便跃跃欲试想趁机捞一把。笔者建议,还是要先了解一些比特币的常识,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比特币。

比特币是目前一千多种数字加密货币中的一种,由于它最早面世,其知名度远远高于其他数字货币。但各国对比特币的认定不一,日本把它认定为货币,美国把它归类到期货,中国则把它归类到虚拟商品。

2013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通知》要求:“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通知》还要求:“注重加强对社会公众货币知识的教育,将正确认识货币、正确看待虚拟商品和虚拟货币、理性投资、合理控制投资风险、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等观念纳入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内容。”

可见,在中国,比特币交易按商品交易认定,并不属于炒汇;只要在备案交易平台上进行比特币交易就是合法的。

2008年10月31日,一篇题为《比特币: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的论文在.metzdowd.com网站上发表,署名是“中本哲史”(国内有媒体译作“中本聪”,因为该英文署名是日本人名,按照习惯,本文用“中本哲史”),该文章详细描述了如何建立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系统,且这个系统不需要建立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2009年1月3日,中本哲史发布比特币端程序,并通过该程序开采出第1个“区块”(下文有详细说明),拥有了50比特币,这标志着比特币的正式诞生。

但中本哲史何许人也,至今仍是个谜。中本哲史极少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他自称是居住在日本的男性,出生于1975年4月5日。但从他熟练使用英语的程度看,他更像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人。中本哲史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不需要任何银行和第三方结算的数字货币系统诞生了,而且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

比特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比特币的核心是“区块”。区块好比是流水账簿的一个记账页,记流水账当然是一页一页地记,把各个区块按时间顺序链接起来,就构成“区块链”,也就是流水账簿。比特币其实就是这个区块链。比特币的任何产生和转账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里。

由于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数字货币系统,它不需要中央银行,也不需要任何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参与,凭这个区块链就可以安全保留所有用户信息并进行转账支付,而且这些信息永久保存,谁也无法篡改。由于区块链存在于整个比特币网络,任何人不用担心自己的电脑遇到火灾烧了,账户信息没有了,自己的比特币丢失了。只要比特币网络上有一台电脑还没有被烧毁,你的账户信息就完整地保留在区块链上,不用担心你的钱拿不回来。

那么,区块是怎么来的呢?

比特币系统会在每个节点上生成一个随机代码,网络上谁通过计算机计算找到这个代码,谁就开采出一个区块,并获奖励若干比特币。人们把开采区块的过程叫“采矿”,当然,开采区块的人就是“矿工”了,因为这和开采黄金一样需要投入,开采区块需要投入设备、电费和人力成本,开采出区块就生产出了比特币。

比特币的程序把开采区块的时间间隔设置为大约10分钟,也就是说,大约每10分钟有一个区块被开采出来,如果只有一名矿工,他随便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稳稳地大约每10分钟就开采出一个区块,获得50比特币。当然,开采出第一个区块的非中本哲史莫属,人们把中本哲史开采出的第一个区块叫“创世区块”,中本哲史在该区块的备注上,写了英国报纸《泰晤士报》的一个标题,耐人寻味:“《泰晤士报》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面临第二轮紧急救助银行业。”

有媒体猜测,中本哲史拥有100万比特币,按2017年5月25日的行情,这100万比特币市值190亿元人民币。

读者会问,我也能挖比特币吗?

当然可以,地球上任何人都可以挖比特币,只要有一台电脑,并且能上国际互联网,下载比特币软件就可以开采区块了。比特币的程序设置好了,不管有多少人开采,都是大约每10分钟开采出一个区块,矿工多了,比特币程序自动增加挖矿难度,确保大约每10分钟开采出一个区块。所以,现在家庭电脑几乎挖不出比特币来了,都是专业的“挖矿”公司用专业的比特币“矿机”规模化开采。

当然,个人也可购买一台比特币矿机,但一台机势单力薄很难开采出比特币来,你必须与人合伙组成“矿池”开采,把资源集中使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合伙开采出比特币后按投入比例分成。自己买台矿机放家里,下载比特币软件,申请一个矿池(有的矿池要收手续费),连矿池端口,24小时开着上网,你这台矿机就日夜不停地为你挖比特币了。

不过,比特币矿机可是电老虎,耗电量很大。美国科技网站Vice在2016年4月刊文称,乐观估算,到2020年每挖1比特币将消耗5500千瓦时的电能。2014年中国就有媒体报道,东北一比特币挖矿工厂每个月的电费40万元。

过去一些人有误解,认为数字货币几乎没有成本,不消耗能源,很环保,现在就知道了,比特币的开采是很消耗能源的,由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比特币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每产出一个比特币仅电费就上万元甚至更高。

我们接着上文说。矿工开采出区块,会得到比特币奖励,开始是每开采一个区块奖励50比特币,每个小时大约能开采出6个区块,也就是说,每小时大约能挖300比特币。

如果奖金一直是50比特币,那比特币的供给总量将会是无穷大,这样,用比特币作为流通货币的话就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中本哲史想到了这一点,他把程序设计成每开采出21万个区块,奖励减半。即第一个21万个区块每个区块奖励50比特币,第二个21万个区块每个区块奖励25比特币,第三个21个区块每个区块奖励12.5个比特币,以此类推。这样,就可以把比特币的供应总量限定在一个数值上,就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了。

一个小时开采6个区块,一天就开采144个区块,开采出21万个区块大约需要4年的时间。现在开采的区块属于第三个21万个区块,每开采一个区块奖励12.5比特币,这一奖励标准预计持续到2020年年中,然后每开采一个区块奖励6.25比特币。

我们计算一下比特币的最终供应总量是多少。这是个等比数列,第一项等于21万个区块乘以50比特币等于1050万比特币,公比是0.5,对这个等比数列求和就知道比特币的供给总量的极限值为2100万比特币,这一极限值大约在2140年达到。

读者一定要清楚,这2100万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是极限值,实际上,这个数字永远也达不到,挖100万年的比特币也挖不出2100万比特币来,只是越来越接近这个极限值而已。

可能有读者会问,如果100万年后,挖一个区块奖励的比特币价是0点后面100万亿个0然后是1,也就是价值一粒沙子,那谁还挖矿呀?有人挖!

上文说了,区块就是记流水账的账页,矿工就好比是会计,没人挖矿,就没人记账了,那比特币就玩不下去。因为比特币转账是自愿支付费用的,当然,谁也不想支付这笔费用,但为了获得优先转账权,省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有人愿意掏这笔钱的,这笔费用就给矿工,这就是激励矿工挖矿的动机,N年后,即使从区块奖励上得到的奖励只是一粒沙子的价值,但可以从转账费用获得回报,仍然会有人挖比特币的。

截止到2017年5月26日1时08分,全球共开采出468093个区块,共挖出了比特币,尚有比特币没有被挖出。

这就是比特币的最大的优点,不会有通货膨胀,因为比特币供应总量永远不会超过2100万比特币。程序设计如此,任何人,任何政府也不能增加比特币的供应量。

当前,比特币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把它当做货币用于转账支付,一个是把它当做炒作的标的物。

把比特币作为货币使用,仍局限于民间小范围。根据剑桥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目前全球大约有290万到580万个比特币使用者。《北京日报》援引OKCoin币行分析师观点称,澳大利亚将于2017年7月1日把比特币视为货币。日本2017年4月1日生效的《支付服务修正法案》中,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认。

2013年10月,世界第一台比特币柜员机在加拿大温哥华问世,允许使用者把比特币兑换成为加元提取,或者通过存入现金购入比特币。

2014年1月9日,美国大型网络零售商Overstock正式接受比特币付款。

2014年7月18日,戴尔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

2017年4月,日本家电连锁店Bic Camera 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2014年2月,英格兰北部的坎布里亚大学成为全世界第一所接受比特币支付学费的公立大学。

其实,很多接受比特币付款的商家并非用比特币给商品标价,而是按一种法定货币购买比特币的价格转换成比特币,但可以预测,接受比特币付款的商家会越来越多,也会有更多的国家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

现在,比特币大多被当作标的物进行投机炒作,人们炒作比特币,和炒股炒房一样。当然,炒比特币和把比特币用作支付手段的操作是不一样的。你想想,如果炒比特币,一笔交易要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你愿意炒它吗?现在比特币行情正在飙升,你想赶上这个节奏买进,可要等上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才完成一笔交易,那黄花菜早凉了,这还不把你急死?

所以,炒作比特币,比特币是不用通过比特币网络进行转账的,只是在比特币交易平台上由交易中心给你记一笔账而已。记住,一旦有什么“中心”了,那就脱离了比特币的本质,因为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根本没什么“中心”或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现在比特币的价格是16000元,你觉得还会大涨,决定买10比特币,你挂上单后很快就成交了,你的账户上就多了10比特币。1个小时后比特币涨到了19000元,你觉得要崩盘了,赶快跑路,同样,你挂单后很快就交易完成了。

这和股票交易没什么两样,你首先要在交易商的平台开个账户,当然,必须实名认证,然后给你的账户充值人民币,然后你就可以炒比特币了。但你买卖的比特币其实都是交易商比特币钱包里的比特币,并不是从你自己的比特币钱包里转账。如果你不玩了,要把比特币提走,你必须向交易商提出提取比特币申请,然后要等一段时间,你的比特币才能从交易商的钱包里转到你的钱包里,比特币转账原理上文已经谈了。

2010年5月2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程序员用一万个比特币交换了一张价值25美元的比萨券购买了两个大号比萨,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的第一笔交易记录,其币值就是一比特币等于0.25美分。

在美国市场看,比特币在2010年7月17日为0.05美元,到2011年2月9日才摸到1美元。2011年6月19日涨破17美元后一路下跌,直到2013年1月26日才重新回到17美元的价位。

到2013年4月10日涨到181美元后下跌,随后到2013年10月24日反弹到181美元。2013年11月29日飙升到1132美元后崩盘,到2013年12月17日跌到510美元,半个多月贬值了55%,从此经历了漫长的熊市,直到2017年1月3日比特币面世8周年之际才重新回到1000美元以上。

2017年5月16日,“想哭”病毒爆发当天是1715美元,之后疯牛狂奔,到2017年5月25日突破2690美元。

数据显示,比特币市场和股市一样,剧烈波动,投资比特币风险很大。有人用“投资数字货币是政府支持的大事业”忽悠百姓进入币圈,其实,中国政府一直警告比特币的风险,禁止银行系统涉足数字货币,不得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开通资金直充与第三方托管。

使用比特币和平时的网上转账一样,下载比特币钱包APP,其实就是账户地址和密码,就可以通过这个比特币钱包付款收款了,但一定要牢记密码,因为比特币钱包是匿名的,不经过任何认证,一旦密码丢失,任何人都无法打开你的钱包,钱包里的比特币就彻底废弃了,永远不会再进入流通。如果钱包密码被盗,那你也永远无法追回,因为是匿名,你无法证明这个钱包是你的。所以,一般要把比特币钱包与网络分离,可以打印在一张纸上,就叫比特币“纸钱包”;也可以储存在一个硬件储存器上,叫“硬件钱包”。

比特币转账手续并不复杂,但完成一笔转账需要很长时间,一般人无法忍受。

大家习惯人民币网上支付转账,几乎瞬间到账,因为传统的电子支付有个“中心”来验证你的信息,核实无误即刻转账。但由于比特币没有“中心”,是靠新开采出来的区块验证转账信息,其实就是验证你的比特币的来路,证明它的真伪。

前面已经讲到了,区块就是记流水账的,比特币系统大约每10分钟记一次流水账,由于该系统的流水账永远保存且不可更改,新的交易记录只有记录在新开采的区块上,然后把这个区块接在区块链上形成总账本。

由于比特币系统规定一次转账需要经6个新区块验证,而区块是矿工挖出来的,且大约每10分钟只能挖出一个区块,这就意味着比特币转账需要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这还是最快的支付,因为比特币支付按自愿出的交易费排队,那些出的交易费较低或想免费转账的人可能要等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支付!

大家想想,如果开车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用比特币交公路通行费,每个人付费要等上1个多小时,那高速公路就真成停车场了。可见,比特币很难大范围流通起来。

“比特币”、“加密货币”和“”已经成为的热门词汇,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范围内的兴趣(计算机科学和学领域)。然而,如果以社会角度出发,加密货币确实令人难以下定论。 在我认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确实是社会学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对象,但其本身并不是金钱。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想证明比特币在经济意义上本来就不该是钱, 而是在数字时代中,解决双重支付、个人隐私的一种手段。

比特币与社会关系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是恰当的社会技术组合,但并不是因为它们是最优秀的货币。相反,它们目的是通过机构的彻底非中介化直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而这些机构又被区块链技术所取代。我所说的“彻底的非中间化”,是指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资产允许纯粹的对等产权转移,且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或机构的承诺。其影响的确是巨大的。 一般来说,国家的关键作用之一是执行财产权。国家强制执行的目的是降低自我执行成本,从而提高资产价值,刺激经济增长和繁荣。【1】 因此,那种认为比特币等其他加密货币把法币长期以来累积的信任简单地转换为“机器代码”,同时切断与社会的所有联系的解释是片面的。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比特币通过 network(点对点交互)其实更加直接的促进了社会关系,尽管比特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调节的。对比特币项目最有影响力的人公开推测,加密货币更像是一种收藏品或商品,而非货币。在我看来比特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非经济性的,例如防止投机分子利用双重支付所造成的困扰,以及在数字时代中,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重视。 

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作为货币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一直认为区块链技术只是达到繁荣的一种手段,我想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比特币和区块链,以及它如何构建社会之间的互动。网上虽然有很多介绍的文章,但我想从比特币的起源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自从计算机时代以来,创造一种数字形式的货币这种想法其实很有趣但会引来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像钱这样的东西以计算机化的形式或以代码形式存在时,怎样才能防止它被伪造?人们怎么能证明虚拟币的归属是谁呢?这样一笔钱怎么能在电脑设备或者移动终端之间安全地储存和转移?如何在一个一直记录数字痕迹的系统中保持匿名性?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真正起源,并非始于打击第三方机构或者政府的中心化垄断,或者去冲击中央银行的地位。相反,它是从寻找上面列出的问题的答案开始的:怎样在已有的虚拟空间内解决底层的金融问题。与此同时,比特币在关于金钱基本概念(金钱作为交换媒介、储存手段和记账单位,流动性,持久性等等)在整个白皮书的论述中是不成熟的。其实当今被许多专家、学者、大佬证明,在以后社会中存在革命性发展潜力的技术(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有着相当卑微的开端,它始于一群年轻的学者(尽管他们都不是经济学家)试图解决一系列智力难题。

早在1982年,当时中国还没有这个东西,在加州举行了第二届CRYPTO年度大会,参加这个会议的主要是当代的计算机科学家以及数学家。当年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计算机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年仅27岁的David Chaum发表了他的论文摘要,题目是《Blind Signatures Payments》【2】,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论文大致阐述了加密技术在理论上如何应用于创建一种安全,匿名的数字现金。这估计是我所知到的最早的加密货币的参考。现在所说的公钥,私钥的创新源自于此。一个已知的公开密钥加上一个只有其所有者保留的私钥。公钥将充当标识符或数字假名,类似于银行帐号;私钥将被用作“闭着眼睛”的数字签名,以证明公钥实际上属于相关方,同时保留代理的匿名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特币发行量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