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世贸战,我班展开“中美贸易战世贸磋商对中国的利与弊”的辩论,请你作为正方和反方各写两个理由。

  近期,美国罔顾国际贸易规则,接二连三挑起贸易争端,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多国实施贸易制裁。一时间,贸易战硝烟四起。美国的霸道做法,激起国际社会强烈不满。国际舆论批评美国一意孤行实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仅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损害,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受美国欺凌的国家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对美国实施反击。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以及土耳其等国先后出台反制措施。

  在此背景下,随着7月6日的临近,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将进入“贸易战模式”。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6月15日公布的对华加征关税最新产品清单,美方将从7月6日起,对来自中国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将把世界前两大贸易国拖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冲突,把本来互利、自由、公平的世界贸易推到峭壁边缘,对世界贸易造成“关税之伤”。美国可能没有预料到的是,受美方关税措施打击最沉重的不是中国企业,而是美国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

  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关税清单看,美方针对自中方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征税,将涉及约1100个八位税则号,第一轮征税涵盖818个税则号,主要涉及机械电子、成套设备、资源化工等三大类73种商品。

  美国带着“贸易战容易赢”的心态,把单边贸易措施“武器化”(weaponize),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关税,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以美国的逻辑,惩罚关税将使中国的出口受到“制裁”。但事实表明,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

  受害者之一:美国消费者。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美银美林经济学家的分析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将使美国消费者成为全球最大输家。美国经济学家测算,美国关税措施将引发国内物价上涨,可能抵消大多数美国民众从特朗普税收改革中享受到的减税红利。美银美林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此次对中国采取的征税措施,认为对华措施只是30年前一幕的重演,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仅在1984年,由于进口限制,美国消费者就多支出了530亿美元。

  受害者之二:美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 关税措施表面上是针对贸易,实际上牵动的是整个全球供应链。受到此前美国钢铁关税措施的影响,一些美国本土企业或计划“出走”,或面临关闭危险。美国制造标志性产品之一的哈雷?戴维森公司在6月25日宣布,将把面向欧洲的摩托车生产转移到美国之外,以避免受到欧盟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影响。美国最大的铁钉制造企业――中洲铁钉公司也表示,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加征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公司不得不解雇了500名员工中的60名,并计划在7月底再解雇200名员工。

  美国经济学家米歇尔?迈耶图认为,“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但如果全球供应链受到威胁,对于全球经济的信心将发生动摇,那么将引发贸易冲击,进而将美国和全球经济拖入新一轮的‘大萧条’。”

  受害者之三:在华外资企业。 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说中美贸易战将产生“打击”效应,受打击的绝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还有在华的外资企业,包括美资企业。

  首先,对在华的外资企业来说,美国市场较其它市场更为重要。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4298亿美元中,外资企业占54.2%,高于其占全球比重(43.2%)11个百分点。其次,根据对美方500亿美元征税的商品构成分析,涉及外资企业的产品高达59.6%。此外,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比39.8%,其中涉及到的原料和元器件,不少就进口自美国。美国7月6日开始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征税,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分别占59%和38%。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贸易大棒所带来的“关税之伤”,没有“贸易战容易赢”那么简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指出,日益紧张的国际贸易关系已经给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贸易战没有赢家。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多边秩序是维持当今世界经济繁荣的基础。美国对世界贸易体系造成的“关税之伤”,要承担后果,美国利益首当其冲。美方的错误作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与美方冲动、反复无常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压力增大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保持了理性而克制的态度,充分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担当。中方多次重申,不愿意主动发起贸易战,但是,如果美方一意孤行挑起贸易战,中方只能被迫予以坚决回击。中美之间谁是好战的一方已经昭然若揭。我们相信,中方有关部门并不希望看到美方的“炮弹”伤及在华的外资企业,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务实服务企业,帮助受影响的企业应对挑战,同时,继续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为在华企业不断扩大出口、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李永)

[摘要] 本文主要从:等方面进行分析,中美贸易战:2018年7月中国对美国采取的措施一览,1、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301征税措施,2、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已于6日12:01正式实施,3、增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豆、豆粕等农产品。

中美贸易战在2018年7月正式开打!当天美方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正式生效。那么,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301征税措施

随着川普政府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正式开始了。同一天,中国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301调查项下正式实施的征税措施追加起诉。

2、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已于6日12:01正式实施

此外据新华社报道,据海关总署关税征管有关负责人的表态,中国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已于北京时间6日12:01开始正式实施。

中国曾表示“不会先于美国实施加征关税措施”,但中国海关总署星期四已明确表示,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18年第5号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将在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后即行实施,对价值约340亿美元的545种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农产品、汽车和水产品。

3、增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豆、豆粕等农产品

7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美方7月6日加征关税措施,中方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击。中方在研究对美征税反制产品清单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进口产品的替代性,以及对于贸易投资的整体影响。同时,我们将研究采取以下措施:

(1)持续评估各类企业所受影响。

(2)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税收收入,将主要用于缓解企业及员工受到的影响。

(3)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增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豆、豆粕等农产品、以及水产品、汽车的进口。

(4)加快落实国务院6月15日发布的有关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强化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营造更好投资环境。

同时,商务部门还在持续评估各类企业所受影响,并在积极对外征求意见建议,发挥我国人民群众的智慧一起来对抗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个别受影响很严重的企业,也可以直接找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

中美贸易战的辩论:美国先胜一筹

邢予青:中美贸易战,可以说是中国式逻辑对美国式逻辑的决战;与美国政府进行直接辩论,需要论据翔实的专业报告,需要用逻辑和事实让美国人低头。

更新于2018年7月9日 06:09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 邢予青

中美贸易战,可以说是中国式逻辑对美国式逻辑的决战。

美国认为贸易双方应该按照统一规则进行公平贸易,中国则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有权利用关税对一些产业进行保护;美国认为市场换技术属于强迫技术转让,中国则认为这是你情我愿,天经地义;美国认为国企和政府补贴,扭曲了市场竞争,让美国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则把国企认定为国家经济支柱,确立了把国企做大做强的基本战略方针。

中美双方关于贸易战道德制高点的大辩论,表面看来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美国政府在为自己的逻辑进行的一些列辩解,显然更为专业,与中国政府仅通过发言人只言片语的说明,或者环球时报之类媒体非专业论战相比,是高下立判。

为了表明师出有名,美国政府在2018年3月22日发表了对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政策、行为和实践的301调查报告。报告正文182页,参考文献注释1138个。报告有数据,有图表,有事实,有案例,论述严谨,逻辑清晰。

例如,报告指出根据WTO的文件,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时,保证不以转移技术为前提条件,批准外国企业在华投资或者进口外国产品。但是,中国的高关税和仅补贴国内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使得外国汽车制造商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不得不在中国建立合资工厂。而中国工信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准入条件以及享受补贴的各种政策,导致外国汽车制造商又不得不把电池,驾驶系统和控制系统技术转移给仅拥有50%股份的中方。 这是中国强制技术转移的一个例子 。

报告附件不仅列举了被调查的美方企业和利益团体的观点,也列举了许多被采访的中方利益团体的观点。例如,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会,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等组织的观点都包括在附件中。

不讨论报告的结论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逻辑是否是“美国式的逻辑”,利用这样的报告向全世界公开阐述“美国式逻辑”,为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辩护和提供行动基础,是非常专业的手法。

2018年6月19日美国政府又发表了“中国的经济扩张是如何危害美国和世界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报告。”这个报告并非一个简单的立场宣言。报告全长35页,参考资料备注163条。报告对文中涉及到的指控都注明了出处。最为有趣的是报告的第一页第二段指出,中国的商业组织,智库以及政府机构的一些报告,对于中国经济扩张的行为,政策和实践直言不讳。 这些文件包括《2006年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文件。笔者认为, 中国国内不少翻译把美国的这份报告题目中的“Economic Aggression” 译为“经济侵略”。许多分析家就纷纷攥文围绕“侵略”二字进行修辞分析和反驳, 显得非常不专业和低级。

最近阅读了美国国会研究局(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贸易专家Morrison 撰写的“中美贸易问题”报告。该报告于2018年4月16日发表。全文长71页,17个图,9个表格, 266个资料来源注释。这分报告是专门为美国国会议员了解中美贸易情况撰写的。 笔者认为,报告观点中立,不仅包括支持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的研究结果和论述,也包括反对川普(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的研究结果。报告指出, 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及中美双方的投资,直接和间接的支撑了美国260万人的就业,对美国GDP的贡献为2160亿美元。报告花了半页引用我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iPhone 是如何扩大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的结果,来说明中美贸易不平衡存在着夸大的成分。同时,报告也引用美国MIT奥特教授的研究,指出年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导致240万美国人失业。

根据余永定教授的统计, 自2001年以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撰写了16份关于中国履行WTO状况的报告。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中国政府或者众多的智库,从来没有公开发表一份逻辑严谨数据充实的研究报告,来论证美国这一系针对中国的列报告,是“扭曲事实”,“胡搅蛮缠“的美式逻辑 。也没有发表一份内容翔实,有理论根据,有数据,有事实,为中国式逻辑辩护的研究报告。与美国政府进行直接辩论,需要论据翔实的专业报告,需要用逻辑和事实让美国人低头。

最近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这个一万多字的白皮书除了列举中国已经和将要进行的贸易自由化改革, 没有对美国这一系列报告中对中国的指控进行任何辩解或者反驳。

国内媒体关于中美贸易战的社论,以及一些专家的简单解说,也许可以影响不明真相群众的观点。 但是, 无法影响专业人士的观点, 对在国际社会上阐述中国的立场观点,反驳美国的逻辑,并被国际社会认同,毫无帮助。许多分析家建议中国应该和欧盟、日本、加拿大等遭受美国“欺凌”的国家, 建立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同盟。然而,说服这些国家需要专业的研究报告,政府发言人的只言片语,或者是环球时报的社论, 是无法说服它们加盟的。

2018年7月6日中美双方都信守诺言,开始对从对方进口的价值340亿美元的货物加收25%的惩罚性关税。目前看来,中美贸易战会继续进行下去。 双方围绕贸易战的中式逻辑与美式逻辑的大辩论也会继续。美国在贸易战的公开辩论中已经先胜一筹。笔者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拿出经费,组织国内智库和高校的贸易专家,针对美国的一系列报告,撰写严谨的研究报告,对美国报告中的不实之辞进行反击和辩论,并翻成英文在国际社会上广而告之。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徐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世贸磋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