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什么地区是摆地摊最多的地区呀?跑会场号数摆地摊

  • 产品编号:春节对联年货年画批发
  • 材质:铜版纸,植绒,绒布
  • 工艺:浮雕,烫金,镭射,磨砂,UV、模切异型、丝印、镂空
  • 颜色:春联喜联杂联行业联装饰联
  • 睿士通qq: 隆通qq: 隆通手机:,睿士通手机:

    广州灯笼批发春节灯笼批发灯笼批发厂家灯笼

    灯笼批发市场灯笼批发价灯笼厂义乌隆通工艺品商行对联批发网对联批发春联批发灯笼批发中国结批发年画批发福字批发红包批发厂家价格图片 广告对联广告春联: 高档植绒窗花批发价格,窗花批发厂家铜版纸门神生产批发厂家,广告门神定做厂家,门神批发 义乌立体植绒金童玉女年画批发价格义乌福字批发,烫金福字生产厂家,福字进货市场,福字批发 硬纸板镂空浮雕烫金福字批发,福字生产厂家,福字批发价格红包批发价格义乌隆通对联春联春节 喜庆用品厂家广告对联定做生产厂家联系方式义乌红包定做生产厂家 剪纸窗花贴纸年画批发价格,春节喜庆用品批发价格,春联批发网2015年对联批发 义乌对联春联年货用品批发专业街便宜的广告烫金红包定做厂家,红包生产厂家联系方式 花边烫金利是封生产批发厂家,2015年春联批发义乌红包定做厂家,春节用品批发网 羊年新款畅销新款对联批发,高档烫金红包批发价格年画福字剪纸窗花台历批发价格,春节窗花剪纸批发市场 不干胶剪纸窗花生产批发价格,对联批发厂家不干胶窗花剪纸生产厂家,窗花批发价格 义乌新版对联批发市场,黑边彩金对联批发价格便宜的中国结挂件生产厂家,中国结批发价格2015年对联批发 福字中国结挂件批发价格,高档中国结生产厂家,喜庆用品批发义乌中国结批发厂家 年货春节用品中国结批发价格,中国结生产厂家,中国结批发春节喜庆用品批发进货网,中国结挂件生产厂家,中国结批发 义乌中国结生产厂家,立体植绒绒布中国结挂件批发价格2015年对联批发 春节喜庆挂件批发价格立体植绒中国结挂件批发100克铜版纸印刷金字春联批发,广告印刷春联定做厂家 春节用品生产批发价格春联生产厂家,2015年春联批发对联进货网站 内蒙古赤峰对联年画门神批发价格,春节用品春联批发市场赤峰春节过年摆地摊技巧中国地摊网货源批发#赤峰春节过年摆地摊技巧中国地摊网货源批发#涟源春节过年地摊网摆地摊销售技巧# 年新版门神批发价格喜庆用品批发价格,门神批发对联春联过年吊饰莱芜临沂德州聊城菏泽滨州#对联春联过年吊饰莱芜临沂德州聊城菏泽滨州#请认好 :隆通, 商标.义乌隆通是对联混批行业的龙头公司#过年用品户外led灯笼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 花边满烫彩金对联批发价格春节对联生产厂家,对联批发网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对联定做广告春联定做喜庆灯笼 。赤峰春节过年摆地摊技巧中国地摊网货源批发#赤峰春节过年摆地摊技巧中国地摊网货源批发#壤塘县春节过年春节后地摊卖摆地摊日记#卖好了利润2000很简单# 剪纸窗花生产厂家喜庆用品批发市场,春联批发春节喜庆用品批发市场,窗花剪纸批发价格,

    1北京市 16个市辖区、2个县。

    东城区 西城区 崇文区 宣武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房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 密云县 延庆县

    门头沟区 石景山区 对联批发

     沧州市 泊头市 任丘市 黄骅市
    河间市 沧 县 青 县 献 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廊坊市 霸州市 三河市 固安县 永清县 香河县 大城县 文安县
    衡水市 冀州市 深州市 饶阳县 枣强县 故城县 阜城县 安平县 武邑县
    景 县 武强县 石家庄市 张家口市 高碑店市 秦皇岛市 大厂回族自治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福字批发

    4. 山西省11个地级市;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太原市 古交市 阳曲县 清徐县 娄烦县 大同市 大同县 天镇县 灵丘县
    阳高县 左云县 广灵县 浑源县 阳泉市 平定县 盂 县 长治市 潞城市
    长治县 长子县 平顺县 襄垣县 沁源县 屯留县 黎城县 武乡县 沁 县
    壶关县 晋城市 高平市 泽州县 陵川县 阳城县 沁水县 朔州市 山阴县
    右玉县 应 县 怀仁县 晋中市 介休市 昔阳县 灵石县 祁 县 左权县
    寿阳县 太谷县 和顺县 平遥县 榆社县 运城市 河津市 永济市 闻喜县
    新绛县 平陆县 垣曲县 绛 县 稷山县 芮城县 夏 县 万荣县 临猗县
    忻州市 原平市 代 县 神池县 五寨县 五台县 偏关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繁峙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定襄县 岢岚县 临汾市 侯马市 霍州市 汾西县
    吉 县 安泽县 大宁县 浮山县 古 县 隰 县 襄汾县 翼城县 永和县
    乡宁县 曲沃县 洪洞县 蒲 县 吕梁市 孝义市 汾阳市 文水县 中阳县
    兴 县 临 县 方山县 柳林县 岚 县 交口县 交城县 石楼县植绒对联批发

    5. 内蒙古自治区9个地级市、3个盟;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武川县 包头市 固阳县 乌海市 赤峰市 宁城县 林西县 敖汉旗 开鲁县
    通辽市 库伦旗 奈曼旗 乌审旗 杭锦旗 根河市 阿荣旗 五原县 磴口县
    丰镇市 兴和县 卓资县 商都县 凉城县 化德县 多伦县 正蓝旗 镶黄旗
    兴安盟 突泉县    
    托克托县 清水河县 喀喇沁旗 巴林左旗 翁牛特旗 巴林右旗 扎鲁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旗 达拉特旗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杭锦后旗
    四子王旗 阿巴嘎旗 太仆寺旗 正镶白旗 阿尔山市 扎赉特旗 阿拉善盟
    呼和浩特市 和林格尔县 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右旗 克什克腾旗 霍林郭勒市
    鄂尔多斯市 伊金霍洛旗 鄂托克前旗 呼伦贝尔市 额尔古纳市 陈巴尔虎旗
    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后旗 乌兰察布市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锡林郭勒盟 乌兰浩特市 阿拉善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鄂伦春自治旗 西乌珠穆沁旗
    东乌珠穆沁旗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6. 辽宁省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沈阳市 新民市 法库县 辽中县 康平县 大连市 庄河市 长海县 鞍山市
    海城市 台安县 抚顺市 抚顺县 本溪市 丹东市 东港市 凤城市 锦州市
    凌海市 北宁市 黑山县 义 县 营口市 盖州市 阜新市 彰武县 辽阳市
    灯塔市 辽阳县 盘锦市 盘山县 大洼县 铁岭市 开原市 铁岭县 昌图县
    西丰县 朝阳市 凌源市 北票市 朝阳县 建平县 兴城市 绥中县 建昌县
    大石桥市 瓦房店市 普兰店市 调兵山市 葫芦岛市
    岫岩满族自治县 清原满族自治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桓仁满族自治县 本溪满族自治县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7. 吉林省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9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8个县、3个自治县。
    长春市 九台市 榆树市 德惠市 农安县 吉林市 舒兰市 桦甸市 蛟河市
    磐石市 永吉县 四平市 双辽市 梨树县 辽源市 东辽县 东丰县 通化市
    集安市 通化县 辉南县 柳河县 白山市 临江市 靖宇县 抚松县 江源县
    松原市 乾安县 长岭县 扶余县 白城市 大安市 洮南市 镇赉县 通榆县
    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龙井市 珲春市 和龙市 安图县 汪清县
    公主岭市 梅河口市 伊通满族自治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8. 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65市辖区、19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阿城市 尚志市 双城市 五常市 方正县 宾 县 依兰县 巴彦县 通河县
    木兰县 延寿县 讷河市 富裕县 拜泉县 甘南县 依安县 克山县 泰来县
    克东县 龙江县 鹤岗市 萝北县 绥滨县 集贤县 宝清县 友谊县 饶河县
    鸡西市 密山市2015年春联批发 虎林市 鸡东县 大庆市 林甸县 肇州县 肇源县 漠河县
    伊春市 铁力市 嘉荫县 宁安市 海林市 穆棱市 林口县 东宁县 同江市
    富锦市 桦川县 抚远县 桦南县 汤原县 勃利县 黑河市 北安市 逊克县
    嫩江县 孙吴县 绥化市 安达市 肇东市 海伦市 绥棱县 兰西县 明水县
    青冈县 庆安县 望奎县 呼玛县 塔河县 
    七台河市 双鸭山市 牡丹江市 佳木斯市 绥芬河市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五大连池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9. 上海市18个市辖区、1个县,103个街道、114个镇,3个乡。
    黄浦区 卢湾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闸北区 虹口区 杨浦区
    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松江区 金山区 青浦区 南汇区 奉贤区 崇明县浦东新区 


    10. 江苏省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 
    南京市 溧水县 高淳县 无锡市 江阴市 宜兴市 徐州市 邳州市 新沂市
    铜山县 睢宁县 沛 县 丰 县 常州市 金坛市 溧阳市 苏州市 常熟市
    太仓市 昆山市 吴江市 南通市 如皋市 通州市 海门市 启东市 海安县
    如东县 东海县 灌云县 赣榆县 灌南县 淮阴市 涟水县 洪泽县 金湖县
    盱眙县 盐城市 东台市 大丰市 建湖县 响水县 阜宁县 射阳县 滨海县
    扬州市 高邮市 江都市 仪征市 宝应县 镇江市 丹阳市 扬中市 句容市
    泰州市 泰兴市 姜堰市 靖江市 兴化市 宿迁市 沭阳县 泗阳县 泗洪县
    连云港市 张家港市 对联批发广州灯笼批发春节灯笼批发灯笼批发厂家灯笼
    灯笼批发市场灯笼批发价

    11. 浙江省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杭州市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县 淳安县 宁波市 余姚市 慈溪市
    奉化市 宁海县 象山县 温州市 瑞安市 乐清市 永嘉县 洞头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顺县 嘉兴市 海宁市 平湖市 桐乡市 嘉善县 海盐县
    湖州市 长兴县 德清县 安吉县 绍兴市 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绍兴县
    新昌县 金华市 兰溪市 义乌市 东阳市 永康市 武义县 浦江县 磐安县
    衢州市 江山市 龙游县 常山县 开化县 舟山市 岱山县 嵊泗县 台州市
    临海市 玉环县 天台县 仙居县 三门县 丽水市 龙泉市 缙云县 青田县
    云和县 遂昌县 松阳县 庆元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春联批发

    12. 安徽省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县个级市、56个县。 
    合肥市 长丰县 肥东县 肥西县 芜湖市 芜湖县 南陵县 繁昌县 蚌埠市
    怀远县 固镇县 五河县 淮南市 凤台县 当涂县 淮北市 濉溪县 铜陵市
    安庆市 桐城市 宿松县 枞阳县 太湖县 怀宁县 岳西县 望江县 潜山县
    黄山市 休宁县 歙 县 祁门县 黟 县 滁州市 天长市 明光市 全椒县
    来安县 定远县 凤阳县 阜阳市 界首市 临泉县 颍上县 阜南县 太和县
    宿州市 萧 县 泗 县 砀山县 灵璧县 巢湖市 含山县 无为县 庐江县
    和 县 六安市 寿 县 霍山县 霍邱县 舒城县 金寨县 亳州市 利辛县
    涡阳县 蒙城县 池州市 东至县 石台县 青阳县 宣城市 宁国市 广德县
    郎溪县 泾 县 旌德县 绩溪县 马鞍山市 

    13. 福建省9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45个县。 
    福州市 福清市 长乐市 闽侯县 闽清县 永泰县 连江县 罗源县 平潭县
    厦门市 莆田市 仙游县 三明市 永安市 明溪县 将乐县 大田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沙 县 尤溪县 清流县 泰宁县 泉州市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永春县 安溪县 德化县 金门县 漳州市 龙海市 平和县 南靖县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东山县 长泰县 云霄县 南平市 建瓯市 邵武市
    建阳市 松溪县 光泽县 顺昌县 浦城县 政和县 龙岩市 漳平市 长汀县
    武平县 上杭县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市 福安市 福鼎市 寿宁县 霞浦县
    柘荣县 屏南县 古田县 周宁县 武夷山市

    14. 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70个县。 
    南昌市 新建县 南昌县 进贤县 安义县 乐平市 浮梁县 萍乡市 莲花县
    上栗县 芦溪县 九江市 瑞昌市 九江县 星子县 武宁县 彭泽县 永修县
    修水县 湖口县 德安县 都昌县 新余市 分宜县 鹰潭市 贵溪市 余江县
    赣州市 瑞金市 南康市 石城县 安远县 赣 县 宁都县 寻乌县 兴国县
    定南县 上犹县 于都县 龙南县 崇义县 信丰县 全南县 大余县 会昌县
    吉安市 吉安县 永丰县 永新县 新干县 泰和县 峡江县 遂川县 安福县
    吉水县 万安县 宜春市 丰城市 樟树市 高安市 铜鼓县 靖安县 宜丰县
    奉新县 万载县 上高县 抚州市 南丰县 乐安县 金溪县 南城县 东乡县
    资溪县 宜黄县 广昌县 黎川县 崇仁县 上饶市 德兴市 上饶县 广丰县
    鄱阳县 婺源县 铅山县 余干县 横峰县 弋阳县 玉山县 万年县

    15. 山东省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 
    济南市 章丘市 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青岛市 胶南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即墨市 淄博市 桓台县 高青县 沂源县 枣庄市 滕州市 垦利县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招远市 蓬莱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潍坊市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昌乐县 临朐县 济宁市 曲阜市 兖州市 邹城市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微山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 泰安市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威海市 乳山市 文登市 荣成市 日照市 五莲县 莒 县 莱芜市 临沂市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苍山县 费 县 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
    德州市 乐陵市 禹城市 陵 县 宁津县 齐河县 武城县 庆云县 平原县
    夏津县 临邑县 聊城市 临清市 高唐县 阳谷县 茌平县 莘 县 东阿县
    冠 县 滨州市 邹平县 沾化县 惠民县 博兴县 阳信县 无棣县 菏泽市
    鄄城县 单 县 郓城县 曹 县 定陶县 巨野县 东明县 成武县

    16. 河南省17个地级市;5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8个县。 
    郑州市 巩义市 新郑市 新密市 登封市 荥阳市 中牟县 开封市 开封县
    尉氏县 兰考县 杞 县 通许县 洛阳市 偃师市 孟津县 汝阳县 伊川县
    洛宁县 嵩 县 宜阳县 新安县 栾川县 汝州市 舞钢市 宝丰县 叶 县
    郏 县 鲁山县 安阳市 林州市 安阳县 滑 县 内黄县 汤阴县 鹤壁市
    浚 县 淇 县 新乡市 卫辉市 辉县市 新乡县 获嘉县 原阳县 长垣县
    封丘县 延津县 焦作市 沁阳市 孟州市 修武县 温 县 武陟县 博爱县
    濮阳市 濮阳县 南乐县 台前县 清丰县 范 县 许昌市 禹州市 长葛市
    许昌县 鄢陵县 襄城县 漯河市 临颍县 舞阳县 义马市 灵宝市 渑池县
    卢氏县 陕 县 南阳市 邓州市 桐柏县 方城县 淅川县 镇平县 唐河县
    南召县 内乡县 新野县 社旗县 西峡县 商丘市 永城市 宁陵县 虞城县
    民权县 夏邑县 柘城县 睢 县 信阳市 潢川县 淮滨县 息 县 新 县
    商城县 固始县 罗山县 光山县 周口市 项城市 商水县 淮阳县 太康县
    鹿邑县 西华县 扶沟县 沈丘县 郸城县 确山县 新蔡县 上蔡县 西平县
    泌阳县 平舆县 汝南县 遂平县 正阳县 济源市
    三门峡市 平顶山市 驻马店市 

    17. 湖北省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武汉市 黄石市 大冶市 阳新县 十堰市 郧 县 竹山县 房 县 郧西县
    竹溪县 荆州市 洪湖市 石首市 松滋市 监利县 公安县 江陵县 宜昌市
    宜都市 当阳市 枝江市 秭归县 远安县 兴山县 襄樊市 枣阳市 宜城市
    南漳县 谷城县 保康县 鄂州市 荆门市 钟祥市 京山县 沙洋县 孝感市
    应城市 安陆市 汉川市 云梦县 大悟县 孝昌县 黄冈市 麻城市 武穴市
    红安县 罗田县 浠水县 蕲春县 黄梅县 英山县 团风县 咸宁市 赤壁市
    嘉鱼县 通山县 崇阳县 通城县 随州市 广水市 仙桃市 天门市 潜江市
    恩施市 利川市 建始县 来凤县 巴东县 鹤峰县 宣恩县 咸丰县
    丹江口市 老河口市 神农架林区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8. 湖南省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 
    长沙市 浏阳市 长沙县 望城县 宁乡县 株洲市 醴陵市 株洲县 炎陵县
    茶陵县 攸 县 湘潭市 湘乡市 韶山市 湘潭县 衡阳市 耒阳市 常宁市
    衡阳县 衡东县 衡山县 衡南县 祁东县 邵阳市 武冈市 邵东县 洞口县
    新邵县 绥宁县 新宁县 邵阳县 隆回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 岳阳市 临湘市
    汨罗市 岳阳县 湘阴县 平江县 华容县 常德市 津市市 澧 县 临澧县
    桃源县 汉寿县 安乡县 石门县 慈利县 桑植县 益阳市 沅江市 桃江县
    南 县 对联春联过年吊饰莱芜临沂德州聊城菏泽滨州#对联春联过年吊饰莱芜临沂德州聊城菏泽滨州#请认好 :隆通, 商标.义乌隆通是对联混批行业的龙头公司#安化县 郴州市 资兴市 宜章县 汝城县 安仁县 嘉禾县 临武县
    桂东县 永兴县 桂阳县 永州市 祁阳县 蓝山县 宁远县 新田县 东安县
    江永县 道 县 双牌县 怀化市 洪江市 会同县 沅陵县 辰溪县 溆浦县
    中方县 娄底市 涟源市 新化县 双峰县 吉首市 古丈县 龙山县 永顺县
    凤凰县 泸溪县 保靖县 花垣县 冷水江市 张家界市
    江华瑶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 广东省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88 
    广州市 从化市 增城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南澳县 韶关市 乐昌市
    南雄市 仁化县 始兴县 翁源县 新丰县 佛山市 江门市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江市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遂溪县 徐闻县 茂名市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电白县 肇庆市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 德庆县
    封开县 怀集县 惠州市 惠东县 博罗县 龙门县 梅州市 兴宁市 梅 县
    蕉岭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平远县 汕尾市 陆丰市 海丰县 陆河县
    河源市 和平县 龙川县 紫金县 连平县 东源县 阳江市 阳春市 阳西县
    阳东县 清远市 英德市 连州市 佛冈县 阳山县 清新县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潮安县 饶平县 揭阳市 普宁市 揭东县 揭西县 惠来县 云浮市
    罗定市 云安县 新兴县 郁南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
    南宁市 武鸣县 隆安县 马山县 上林县 宾阳县 横 县 柳州市 柳江县
    桂林市 阳朔县 临桂县 灵川县 全州县 平乐县 兴安县 灌阳县 荔浦县
    资源县 永福县 梧州市 岑溪市 苍梧县 藤 县 蒙山县 北海市 合浦县
    东兴市 上思县 钦州市 灵山县 浦北县 贵港市 桂平市 平南县 玉林市
    北流市 容 县 陆川县 博白县 兴业县 百色市 凌云县 平果县 西林县
    乐业县 德保县 田林县 田阳县 靖西县 田东县 那坡县 贺州市 钟山县
    昭平县 河池市 宜州市 天峨县 凤山县 南丹县 东兰县 来宾市 合山市
    象州县 武宣县 忻城县 崇左市 凭祥市 宁明县 扶绥县 龙州县 大新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 大化瑶族自治县 巴马瑶族自治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金秀瑶族自治县 融水苗族自治县 隆林各族自治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
    都安瑶族自治县 富川瑶族自治县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21. 海南省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4市辖区。
    海口市 琼海市 儋州市 文昌市 万宁市 东方市 澄迈县 定安县 屯昌县
    临高县 三亚市 五指山市
    白沙黎族自治县 昌江黎族自治县 乐东黎族自治县 陵水黎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22. 重庆市15市辖区 4县级市 17县 4自治县 
    渝中区 江北区 南岸区 北碚区 万盛区 双桥区 渝北区 巴南区 万州区
    涪陵区 黔江区 长寿区 九龙坡区 大渡口区 沙坪坝区 
    永川市 合川市 江津市 南川市 綦江县 潼南县 荣昌县 璧山县 大足县
    铜梁县 梁平县 城口县 垫江县 武隆县 丰都县 奉节县 开 县 云阳县
    忠 县 巫溪县 巫山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23. 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成都市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金堂县 郫 县 新津县 双流县 蒲江县
    大邑县 自贡市 荣 县 富顺县 米易县 盐边县 泸州市 泸 县 合江县
    叙永县 古蔺县 德阳市 广汉市 什邡市 绵竹市 罗江县 中江县 绵阳市
    江油市 盐亭县 三台县 平武县 安 县 梓潼县赤峰春节过年摆地摊技巧中国地摊网货源批发# 广元市 青川县 旺苍县
    剑阁县 苍溪县 遂宁市 射洪县 蓬溪县 大英县 内江市 资中县 隆昌县
    威远县 乐山市 夹江县 井研县 犍为县 沐川县 南充市 阆中市 营山县
    蓬安县 仪陇县 南部县 西充县 眉山市 仁寿县 彭山县 洪雅县 丹棱县
    青神县 宜宾市 宜宾县 兴文县 南溪县 珙 县 长宁县 高 县 江安县
    筠连县 屏山县 广安市 华蓥市 岳池县 邻水县 武胜县 达州市 万源市
    达 县 渠 县 宣汉县 开江县 大竹县 雅安市 芦山县 石棉县 名山县
    天全县 荥经县 宝兴县 汉源县 巴中市 南江县 平昌县 通江县 资阳市
    简阳市 安岳县 乐至县 红原县 汶川县 阿坝县 理 县 小金县 黑水县
    金川县 松潘县 壤塘县 茂 县 康定县 丹巴县 炉霍县 九龙县 甘孜县
    雅江县 新龙县 道孚县 白玉县 理塘县 德格县 乡城县 石渠县 稻城县
    色达县 巴塘县 泸定县 得荣县 西昌市 美姑县 昭觉县 金阳县 甘洛县
    布拖县 雷波县 普格县 宁南县 喜德县 会东县 越西县 会理县 盐源县
    马尔康县 九寨沟县 峨眉山市 都江堰市 攀枝花市 若尔盖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 木里藏族自治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4. 贵州省4个地级市、2个地区、3个自治州;10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贵阳市 清镇市 开阳县 修文县 息烽县 水城县 盘 县 遵义市 赤水市
    仁怀市 遵义县 绥阳县 桐梓县 习水县 凤冈县 正安县 余庆县 湄潭县
    安顺市 普定县 德江县 江口县 思南县 石阡县 毕节市 黔西县 大方县
    织金县 金沙县 赫章县 纳雍县 兴义市 望谟县 兴仁县 普安县 册亨县
    晴隆县 贞丰县 安龙县 凯里市 施秉县 从江县 锦屏县 镇远县 麻江县
    台江县 天柱县 黄平县 榕江县 剑河县 三穗县 雷山县 黎平县 岑巩县
    丹寨县 都匀市 福泉市 贵定县 惠水县 罗甸县 瓮安县 荔波县 龙里县
    平塘县 长顺县 独山县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 万山特区
    三都水族自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 玉屏侗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坝县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市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州灯笼批发春节灯笼批发灯笼批发厂家灯笼
    灯笼批发市场灯笼批发价

    25. 云南省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昆明市 安宁市 富民县 嵩明县 呈贡县 晋宁县 宜良县 曲靖市 宣威市
    陆良县 会泽县 富源县 罗平县 马龙县 师宗县 沾益县 玉溪市 华宁县
    澄江县 易门县 通海县 江川县 保山市 施甸县 昌宁县 龙陵县 腾冲县
    昭通市 永善县 绥江县 镇雄县 大关县 盐津县 巧家县 彝良县 威信县
    水富县 鲁甸县 丽江市 华坪县 永胜县 思茅市 临沧市 镇康县 凤庆县
    云 县 永德县 文山县 砚山县 广南县 马关县 富宁县 西畴县 丘北县
    蒙自县 个旧市 开远市 弥勒县 红河县 绿春县 泸西县 建水县 元阳县
    石屏县 景洪市 勐海县 楚雄市 元谋县 南华县 牟定县 武定县 大姚县
    双柏县 禄丰县 永仁县 姚安县 大理市 剑川县 弥渡县 云龙县 洱源县
    鹤庆县 祥云县 宾川县 永平县 潞西市 瑞丽市 盈江县 梁河县 陇川县
    泸水县 福贡县 德钦县 麻栗坡县 香格里拉县 
    宁蒗彝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 寻甸回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峨山彝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景东彝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26. 西藏自治区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1个县。 
    拉萨市 林周县 达孜县 尼木县 当雄县 曲水县 那曲县 嘉黎县 申扎县
    巴青县 聂荣县 尼玛县 比如县 索 县 班戈县 安多县 昌都县 芒康县
    贡觉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边坝县 洛隆县 江达县 丁青县 察雅县 乃东县
    琼结县 措美县 加查县 贡嘎县 洛扎县 曲松县 桑日县 扎囊县 错那县
    隆子县 定结县 萨迦县 江孜县 拉孜县 定日县 康马县 吉隆县 亚东县
    昂仁县 岗巴县 仲巴县 萨嘎县 仁布县 白朗县 噶尔县 措勤县 普兰县
    革吉县 日土县 札达县 改则县 林芝县 墨脱县 朗 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波密县 日喀则市 类乌齐县 浪卡子县 聂拉木县 谢通门县 南木林县
    工布江达县 墨竹工卡县 堆龙德庆县 

    27. 陕西省10个地级市;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 
    西安市 高陵县 蓝田县 户 县 周至县 铜川市 宜君县 宝鸡市 岐山县
    凤翔县 陇 县 太白县 麟游县 扶风县 千阳县 眉 县 凤 县 咸阳市
    礼泉县 泾阳县 永寿县 三原县 彬 县 旬邑县 长武县 乾 县 武功县
    淳化县 渭南市 韩城市 华阴市 蒲城县 潼关县 白水县 澄城县 华 县
    合阳县 富平县 大荔县 延安市 安塞县 洛川县 子长县 黄陵县 延川县
    富 县 延长县 甘泉县 宜川县 志丹县 黄龙县 吴旗县 汉中市 留坝县
    镇巴县 城固县 南郑县 洋 县 宁强县 佛坪县 勉 县 西乡县 略阳县
    榆林市 清涧县 绥德县 神木县 佳 县 府谷县 子洲县 靖边县 横山县
    米脂县 吴堡县 定边县 安康市 紫阳县 岚皋县 旬阳县 镇坪县 平利县
    石泉县 宁陕县 白河县 汉阴县 商洛市 镇安县 山阳县 洛南县 商南县

    28. 甘肃省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兰州市 永登县 榆中县 皋兰县 金昌市 永昌县 白银市 靖远县 景泰县
    会宁县 天水市 武山县 甘谷县 清水县 秦安县 武威市 民勤县 古浪县
    张掖市 民乐县 山丹县 临泽县 高台县 平凉市 灵台县 静宁县 崇信县
    华亭县 泾川县 庄浪县 酒泉市 玉门市 敦煌市 安西县 金塔县 庆阳市
    庆城县 镇原县 合水县 华池县 环 县 宁 县 正宁县 定西市 岷 县
    渭源县 陇西县 通渭县 漳 县 临洮县 陇南市 成 县 礼 县 康 县
    文 县 两当县 徽 县 宕昌县 西和县 临夏市 临夏县 康乐县 永靖县
    广河县 和政县 合作市 临潭县 卓尼县 舟曲县 迭部县 玛曲县 碌曲县
    夏河县 嘉峪关市 东乡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29. 青海省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自治州;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 
    西宁市 湟源县 湟中县 平安县 乐都县 海晏县 祁连县 刚察县 同仁县
    泽库县 尖扎县 共和县 同德县 贵德县 兴海县 贵南县 玛沁县 班玛县
    甘德县 达日县 久治县 玛多县 玉树县 杂多县 称多县 治多县 囊谦县
    乌兰县 天峻县 都兰县 曲麻莱县 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
    门源回族自治县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5地级市,2县级市、11县、8市辖区。
    银川市 灵武市 永宁县 贺兰县 平罗县 吴忠市 同心县 盐池县 固原市
    西吉县 隆德县 泾源县 彭阳县 中卫市 中宁县 海原县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1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鄯善县 哈密市 伊吾县 和田市 和田县 洛浦县 民丰县 皮山县 策勒县
    于田县 墨玉县 温宿县 沙雅县 拜城县 库车县 柯坪县 新和县 乌什县
    喀什市 巴楚县 泽普县 伽师县 叶城县 疏勒县 莎车县 疏附县 乌恰县
    和静县 尉犁县 和硕县 且末县 博湖县 轮台县 若羌县 昌吉市 阜康市
    米泉市 奇台县 博乐市 精河县 温泉县 伊宁市 奎屯市 伊宁县 昭苏县
    新源县 霍城县 巩留县 塔城市 乌苏市 额敏县 裕民县 沙湾县 托里县
    青河县 富蕴县 福海县 
    石河子市 阿拉尔市 五家渠市 吐鲁番市 托克逊县 阿克苏市 阿瓦提县
    岳普湖县 麦盖提县 英吉沙县 阿图什市 阿合奇县 阿克陶县 库尔勒市
    玛纳斯县 呼图壁县 特克斯县 尼勒克县 吉木乃县 布尔津县 哈巴河县 
    阿勒泰市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县 克拉玛依市 图木舒克市 吉木萨尔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焉耆回族自治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32. 香港特别行政区18个区, 
    中西区 东 区 观塘区 南 区 湾仔区 离岛区 葵青区 北 区 西贡区
    沙田区 屯门区 大埔区 荃湾区 元朗区 九龙城区 油尖旺区 深水埗区
    33. 澳门特别行政区

在这驿站中留下了一个故事,他却永远不会知道。

  陈香在他离开后的那些日子里,常常一个人去看河。她就是从那时起爱上了河流。她站在坝堰上,眺望汾河,河水只有浑黄的一条,但河床是宽阔的。防风林带在她视线可及的远处,绿得又端庄又单调。蓝天、白云、黄水,偶尔飞过的水鸟,她小小的秘密,就藏匿在这地久天长的、永不会开口的天水之间。眼泪会忽然涌上她的眼睛,又疼又甜蜜。她以为这一切将是天长地久的,那时,她不知道,有一天,这永恒的河边景色会成为最幻灭、最伤痛的青春记忆。

  两个多月后,陈香毕业留校了,她以闪电的速度结婚,嫁给了一个和她一起毕业留校的学长。学长比她大八岁,有过婚史,几年前离异。七个月后,儿子出生了,陈香的儿子,健康、结实、漂亮,哭声又响亮又理直气壮,一点儿没有“早产儿”的孱弱: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严重不足月的婴儿。陈香把他抱在怀中,来探望的人们尽管心存疑惑,嘴里却说,“噢哟,小家伙好命大,真壮实!”

  要不就打圆场,“老话说得好,七活八不活嘛!”

  陈香骄傲地、坦然地笑着,亲着儿子的小脸、小鼻子、小眼,亲着他娇嫩的、小得不可思议的十个小手指头。多奇妙啊,她感动地想,现在,你再也不能和我分开了,你就是人在天涯,也不能和我分离。她柔情似水的亲吻大概使儿子感到了不耐烦,他突然一蹙眉头,晃着小脑袋,那神情,几乎就是某一瞬间的重现!她呆了一呆,忽然仰脸哈哈大笑,笑着,却泪如雨下。

  丈夫走过来,抱住了她。丈夫说道,“可怜的陈香……”


  起初,人人都羡慕莽河的好运气,能够分配到那样一个堂皇的学术机关中去。莽河自己也是高兴的。

  堂皇的学术机关,却设在一个陈旧的小楼里。那陈旧的程度令人惊诧。没人说得清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灰砖,光秃秃粗鄙、丑陋的三层小楼,却又有着镶嵌了雕花石刻、拱形的、细长而精致的窗户,这使它的来历顿时变得可疑,就像一个身份复杂的女人。走廊幽暗,狭长,永远弥漫着厕所的臭味。终年走在这样的走廊里,感到生活就像一块湿嗒嗒的旧抹布,暧昧、不洁。

  有雕花的拱形窗户,细长到不合比例,严重影响了室内的采光。冬天,一到下午四点钟就需要开灯照明。但这仍然是整座建筑中唯一让莽河喜欢的东西。他常常爱怜地、温柔地望着它,心里想,是因为什么缘故让它沦落到这里来的呢,这垃圾山中的百合?比想象中枯燥百倍的、日复一日没有尽头的办公室生涯,因为这样的追问和联想,变得似乎可以忍受。

  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经历的,是那个年代所有那些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要经历的东西:学习融入。上班第一天,他来得很早,坐在拥挤的角落里他的办公桌前,却不知道应该拎着暖水瓶去锅炉房打回开水。那天,去打开水的人居然是多年来没有染指过办公室杂事的科长,科长拎着饱满的暖瓶走到他桌前,问他,“喝水吗?”他居然一边把茶杯递上去一边心无城府地回答说,“谢谢。”那一刻,一办公室的人都饶有兴味地旁观了这猫对老鼠的戏弄。

就这样,他在第一时间向大家展示了他的第一个缺点:没有眼力劲,还有,傲慢。

  漫长的八小时办公时间,一屋子人,看报纸,喝茶,聊天,或是借机溜出去到附近的菜市场拎一网兜子蔬菜回来。办公室生涯就像沿着轨迹运行的列车一样周而复始,那一种平凡的单调是他不能忍受的。他常常一个人躲进资料室里,看书,写一些诗行。那是一间设在地下室里的暗无天日的大房间,书架壁立,灯光昏暗,散发着故纸堆发霉的气味。那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写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有一种可疑的苍白,贫血,像一种他不喜欢的孱弱的菌类。这让他心情晦暗,沮丧万分。就在这时主任找他谈话了,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我们这里,不是作协,要记住,写诗,不是我们的正业。”

  主任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视学者的荣誉如同生命,他的话,有着不容质疑的正确。后来,在许多的场合,这个学者都给别人讲过那个著名的故事:抗战时期,那个刘什么教授,庄子专家,在日寇飞机横空肆虐的时刻,质问跑向防空洞躲轰炸的沈从文,“你跑那么快干什么?我为庄子跑,你为谁跑?”此刻,主任苦口婆心地想把这个文艺青年拉回正途。他从主任办公室走出来,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抬眼望着细长的优雅的拱窗,忽然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响起来,是一个神秘的祈祷般的声音,一下一下,撞击着他,他整个身体像钟一样发出嗡嗡的震颤与共鸣,那声音说,“走吧,走吧,走吧……”顿时,他眼睛潮湿了,他觉得是命运在和他说话。

  那是一个节日的前夕,楼下院子里,在分葡萄和带鱼,热闹,喧哗,喜气洋洋。人人拎着带鱼和葡萄回到办公室,一边议论着各自手中带鱼的宽窄、葡萄的大小。忽然有人在下面吵起来,“凭啥给我这么一堆破烂儿?这是叫人吃还是叫猫吃?——”是一个变了腔调的尖利的女声。恐惧就是在这时一下子攫住了他,他想,我不要这样的日子和人生。

  然而,“不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折磨着他。他不能跟任何人吐露自己“不要”的决心,尤其是亲人们。只要他略露一下口风,他们就骂他发疯和作孽。“不要”这么好的前程,他要什么呢?他一天一天拖延着,犹豫着,挣扎着,就像一个被拷问的哈姆雷特。日子飞逝而过,一晃竟是数年。直到有一天,他去上班,听人说,他们的旧楼房要重新装修了,拱窗要被砸掉,扩宽,换上那种新式的塑钢窗。他一愣,然后,笑了。

  当天,他做出了一个地动山摇的举动:递上了一份辞职申请。

  在一个安静的晚上,他一个人来办公室收拾自己的东西。日光灯管嗡嗡地轻响着,是静的声音,不知为何让他想起正午时分阳光照耀下空无一人的公路。他默默打量着这间拥挤、杂乱、横七竖八挤了四张办公桌的斗室,心里柔软下来。一瞬间,他想,也许,不是没有和解的可能,和凡俗的生活、琐碎的日子和解,也许,这里有一些秘密是他不知道的,卑微却依然珍贵的秘密……他用手抚摸就要消失的拱窗,最后的拱窗。月亮悬挂在窗外,是一轮雾蒙蒙风尘中的圆月。“再见了,朋友!”他轻轻说,是对拱窗,或者,也是对这里的一切。

  走吧,走吧。到天国去吧。

  地上,一定有一处教堂,在唱着这样的颂歌。


  三、陕北,你这大胆的女子

  现在,陕北该出场了。这是莽河的故事开始的地方。

  其实,陕北并不是他的目的地,他甚至说不清为什么第一站要到这个叫“米脂”的地方,他本来是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的,比如,草原,比如,天山,但结果是,太阳快要落山时,他一个人站在了陕北米脂的街头。米脂很安静,很空旷,黄昏的忧伤和小城的寂寥一下子就穿透了他的身体。

  他想起了那句人人都知道的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他还想起了一句不那么为人知的诗,是黄河对岸一个叫吕新的人写的,“陕北,你这大胆的女子,还没有结婚,就生下了米脂……”他微笑了,他想,多情的地方啊。

  他沿着空旷的大路走,看着太阳在前面一点一点坠入旱塬。太阳沉没的那一瞬间,他找到了一家小客栈,是那种窑洞式的屋子,青砖盖脸,深而长,却没有炕,里面前前后后支了四张铺板,房钱很便宜,被褥也干爽。他选了最角落里的一张,放下了背包。老板笑着对他说道,“对着哩,在家靠娘,出门靠墙。”又说道,“没别人,想咋睡都行。”

  他也笑了,说,“行,我前半宿睡这张,后半宿睡那张,换着睡。”

  “就你一人睡?”老板笑着问,“不恓惶?”

  他怔了一怔,听懂了那弦外之音,“那可不,出门时我媳妇交待了,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那不是他媳妇,那是邓丽君。他想。

  旅馆不卖饭,他洗了把脸就出去寻找吃晚饭的地方。太阳落山了,街上几乎没有行人,但是空气中弥漫着饭香,这使寂寥的小城有了人间的气息。他走进了临街的一家小饭铺,里面支着三四张木桌,扑面一股奇异的酒香,有客人在喝酒。他想起听人说过,米脂这地方,出好米酒。

  他在临窗的桌前坐下。米酒的浓香和这昏暗的小店不知为何让他想起《水浒》里好汉饮酒的那些酒家。他几乎想高声大喊,“筛酒来——”显然,这是家私营小店,他刚落座,老板娘就笑吟吟地麻利地站在了他面前,问道,“客人吃啥?”

  是一个矮矮胖胖的女人,很壮实,没有出众的姿色,但眉眼干净,皮肤白皙,有着家常的温暖和好看,米脂的婆姨。他笑了,说道,“你有啥?”

  她指了指身后的墙。

  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菜谱就一五一十写在黑板上。

  “我这里的驴板肠,米脂人都说好,”她补充了一句,“老汤卤煮,祖传秘方。”

  驴板肠是米脂的名小吃,似乎也听人说起过。还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在北方,很多人喜欢吃这一口。既然米脂人都说好,看来是来对了地方。他望着老板娘温暖干净的脸,愿意相信她的话是真的。

  “好,切盘驴板肠,筛半斤米酒。”

  酒菜上来了。酒果然是本地自酿的米酒,醇香清冽,盛在一只粗陶大碗中。他端起碗来就是一大口,呛得他咳嗽。驴板肠也是香脆的,卤出了绵长的滋味。他想,不错,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他大口大口喝酒吃肉,一个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来,“外乡人,这米酒可是有后劲的。”

  他一抬眼,桌前立着—个人,女人,一个姑娘。牛仔夹克,马尾辫,鲜艳的嘴唇,在昏黯的灯光下有如暗夜中幽香浮动的花朵。他望着她笑了。原来,他在这样的一个黄昏走进这样的一家小店,不是没有缘故的。

  “你也是外乡人吧?刚才你是不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邀请你共进晚餐,可以吗?”他借着酒劲盖脸,这样说。

  她刚要开口说话,他打断了她,“别说你已经吃过了——吃过了,就坐下来,—块儿喝两盅米酒,这总行吧?看在我们都是外乡人的份上。”

  她笑了,是那种非常安静的笑容,知识女性身上很难看到的那种天然的、宿命的安静。她坐下了,说道,“好吧,不过,我没酒量——老板娘,给取个酒盅。”

  酒盅取来了,斟满了,她端起来,对他说道,“纠正你一下,我不是外乡人,米脂是我老家。”

  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点点头,“明白了,你是来寻根的。”

  她又安静地一笑,“算是吧。”

  “中文系大学生?”

  “不,社会学系的,”她回答,“黄河对岸,南边师大的,听过你讲座,莽河老师。”

  “你?认识我?”他差点被一口酒呛住,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她没有马上回答,湿润而狡黠地笑着,忽然开口念道,“也许,我是天地的弃儿/也许,黄河是我的父亲/也许,我母亲分娩时流出的血是黄的/它们流淌至今,这就是高原上所有河流的起源……这是你的名片,莽河老师。”

  “哦——”莽河太得意了,“你可别对我说,‘天下无人不识君’!”

  “那是李白,不是您。”她笑着回答。

  他突然哈哈大笑。是啊是啊,那是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不是他。不过已经够了,一个跨过黄河来寻根的米脂姑娘,在这地老天荒的小城,在黄土高原浑厚的腹地,认出了一个漫游的落拓诗人,他的诗是他们相互辨认的暗语。这样的奇遇,只能发生在那个浪漫的年代,天真的年代。

  他收敛了笑容,郑重地起身,朝她伸出了右手,“请允许我介绍我自己:莽河,写诗的无业游民,这是我最新的身份——”

  她握住了他的手,说道,“叶柔。”

  世界忽然沉入博大无边的宁静之中。

  叶柔住在县招待所。

  叶柔不是一个大学生,她是一个研究生,为了自己的论文在做一项田野调查。那是一个有关迁徙的题目——历史上的走西口。出发前,她特意绕道陕北回到了自己从未回过的老家,不用说,这个“文艺青年”是受了方兴未艾的“寻根文学”的诱惑:米脂,历史上的银州,这从未谋面的家乡,突然之间向她呈现出了审美上的意义。

  他送叶柔回住地。米脂城睡了,昏黄的几盏路灯穿不透整座小城和千山万壑间的漆黑。月亮是一习二细细的眉月,而星星则亮得像是要从天上滴落下来,几乎能听到那滴落的声音似的。路很短,不足二百米,叶柔说,“谢谢你送我,还有你的酒。”他说,“不用谢——”他看着她的身影被漆黑的院子吞没,心里一阵惆怅。

  那一夜,他失眠了。

  他想,原来,神差鬼使莫名其妙让他来到陕北,是为了让他遇到一个好姑娘。

  第二天一早,叶柔就跑来邀他去县招待所吃早饭。她为他买好了饭票。叶柔站在小客栈的院子里,清新得像一株带着露水的仙草。叶柔说,“请你喝小米粥。米脂的小米可是闻名天下的。”莽河笑了,说,“好。”

  那一顿早饭,是莽河此生吃过的最难忘的美味。小米糕、小米粥、简朴的点了一点香油的咸菜。粮食珍贵朴素的香味,被土地孕育滋养出的醇厚和芬芳,还有,太阳的暖香,使他在吞咽时第一次像个耕作者一样感受到了大地的仁慈。粥面上,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油脂,据说那就是“米脂”的由来。多好,他想,这名字里有恩情。

  饭后,叶柔说,“你愿不愿意和我去个地方?”

  他太愿意了,眉开眼笑,不过嘴里却这样说,“我就知道这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出银州镇,沿无定河向南,在银州镇和十里铺之间,有个叫“叶家圪崂”的村庄。那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都住窑洞,村外是层层梯田。春耕的时节,阳光灿烂,村庄显得格外安静。

  从前,村西头,土崖下,有户小小的庄户院。三眼一炷香土窑,一明两暗,那就是叶柔父亲出生的老窑。父亲十几岁离家,参加了八路军,十多年后进城,回来接走了叶柔的奶奶,从此再也没有返乡。起初,那窑洞还有个孤寡的亲戚住着,照看着,后来那亲戚过世了,庄户院就一天一天荒芜下来,长满没膝深的杂草,成了蛇鼠的天堂。但是土窑还在,没了门和窗,裂着大缝,缝里摇曳着去年的枯草,但是仍旧坚持地站在那里。窑顶崖头上,一棵枣树,在阳历四月的春风中,刚刚苏醒,爆出米粒大的小芽。当这两个“寻根”的年轻人步行八里路赶到叶家圪崂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

  陕北的天空,瓦兰瓦兰,那是他们从没见过的纯粹而高远的蓝天,辽阔无边的善良,静谧、安详、尊严,这样的天空是对最卑微、艰辛的生存的一种补偿吧?莽河望着蓝天下摇摇欲坠的土窑这样想。

  叶柔久久默不做声。

  她抬起了脸,眼睛里有泪光,她仰脸向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叫了一声,“奶,我回到你说的老家了……”

  刷啦啦啦啦,从塬上吹过一阵风,满院的荒草一阵乱响。

  陪他们来的是一门远亲,出了五服的一个哥哥,成锁哥。说是哥,年纪却比叶柔大许多,是五十几岁的人了,还记得叶柔的奶奶,叫她“六奶”。

  “六奶埋在啥地方?”成锁哥问叶柔。

  叶柔摇摇头。奶奶的骨灰,至今存放在殡仪馆骨灰堂里,存放在她最终也没有视为家乡的那座客居之城,还没有入土。

  “入土为安哪。”成锁哥说。

  他们在成锁哥的带领下离开了荒窑,朝村里走去。刚刚走出十几米远,只听身后“轰隆”一声巨响,他们吃惊地猛回头,只见鸟雀狂飞,烟尘冲天而起,荒窑坍塌了。叶柔惊讶地望着轰然倒塌的祖居——原来这么多年它一直支撑着、坚挺着、等待着,就是为了等着她的到来,等着和一个亲人,一个血亲作最后告别。

  她泪流满面,朝着坍塌的荒窑,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老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那天他们就留在了叶家圪崂。

  太阳落山前,他和她就一直坐在一面土崖上,俯瞰着她的村庄。鲜黄的塬,鲜黄的土崖,瓦兰的天,世界纯净到就只有这两种颜色,世界之初的颜色。他们安静地坐着,听那些自然的声音,风声,虫声,鸟鸣,草叶的细语,牛哞,和远近的狗吠,他觉得心很静。

  叶柔的声音也是静的,“你老家在哪儿,莽河老师?”

  “叫我名字,”他回答,“我不习惯人家叫我老师。”

  “你老家在哪儿?莽河?”

  “我出生的城市就是我的老家,”他回答,“我父亲、爷爷,三代人都出生在那儿。我老爷爷、爷爷都是商人,到了我父亲,解放了,公私合营了,就成了商业局下属公司的一名职工。”他笑起来,“有时候,我想,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诗人呢?我从头到脚,流的都是商人的血。”

  “你已经是诗人了。”叶柔说。

  “可我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有一个诗人的灵魂?会写几行诗未必就是一个真诗人,”他凝望着鲜黄的塬、安静的小村落,缓缓说道,“也许就是因为我怀疑,所以,我才要迫不及待地去证明什么,我才要逃跑,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出逃,那是因为我害怕真相——是不是这样?”

  “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出逃,那是诗人的本质。”叶柔这样回答。

  “你给了我一个好理由,”他笑了,“你是个善良的好女孩儿,可是你知道吗叶柔,这代价也太大了,我把我爸都气病了,高血压,住了医院……我爸说,我要是不回去上班,他就和我断绝父子关系,不认我这个儿子了。”

  “他出院那天,我给他磕了一个头,就这么走了……其实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叶柔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她为他难过。

“你,后悔吗?”她犹豫地问他。

  “至少现在,此刻,我不后悔。”他叹息似的望着远山近郭,“它们多美!”他由衷地、真心地说。

  太阳就要落山了,此刻,天空出现了晚霞,晚霞把鲜黄的土崖涂染成血红。壮阔无边的寂静,瑰丽的寂静,笼罩了小山村,笼罩了千沟万壑。一缕缕炊烟,像灵魂一样袅袅升腾:这一刻,莽河觉得自己看见了神。

  成锁哥打发孩子来喊他们去吃晚饭了。

  成锁家五孔窑,最西边那一孔,平时不住人,堆些农具、杂物,做仓房,今夜主人临时收拾了出来,拢起火炕驱赶潮气,做了莽河的客房。叶柔则住在了成锁哥女子们的窑里。

  晚饭,成锁嫂熬了一大锅“钱钱饭”,炸了黄米糕,杀了鸡,摊了鸡蛋,去供销社打来了米酒。他们左一盅,右一盅,边喝边听成锁哥给他们讲些家族里的陈年旧事。

  成锁哥喝高了,用筷子指着莽河对叶柔说道,“柔啊,你这个对象人不赖,喝酒一点儿不偷奸把滑。”

  叶柔脸红了,说道,“哥,你喝醉了,人家不是我对象。”

  成锁嘿嘿笑出了声,“你就日哄我吧,不是你对象,和你跑到咱这山沟里做啥?”

  叶柔急了,说,“哥,你别瞎说,人家是我老师——”

  莽河举起酒盅打断了她的话,莽河说,“成锁哥,你这妹子眼太高,人家看不上我。”

  成锁哥左看看,右看看,打着酒嗝,用筷头点着叶柔的脑门说道,“柔啊,我看你是挑花眼了,听哥一句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不敢自己耽误自己……”

  话音未落,窑顶吊着的十五烛光灯泡,忽地灭了。黑暗一下子灌进了窑洞,就像在为成锁哥的话做着注脚。停电了,叶柔想。停电了,莽河也这样想。却原来不是,只听成锁哥笃定地说,“九点了。”原来一到九点,这里的电厂就拉电闸。隔间灶洞里的火光,忽然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像点亮人类文明的那一堆火。成锁嫂去点灯了,他们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坐着。叶柔的手忽然被一只手悄悄握住了,那手很大,却很柔软,是一只孤独渴望的手。叶柔的手没有挣扎,叶柔的手宽容地、温柔地、像传说中的解语花一样默默说道,“你这个迷途的小弟弟……”

  煤油灯点亮了。莽河依依不舍放开了叶柔的手。他探身执壶,给自己和成锁哥都重新斟满了,说道,“哥,喝酒,这米酒可真香啊!”

  酒阑人散时,叶家圪崂早已是漆黑一片。村庄睡沉了,片刻工夫,待客的主人也睡了,熄了灯。莽河静静地躺在炕上,朦胧的月光把糊在窗棂上的麻纸映得很亮。他了无睡意,米酒、一天的奔劳都不能使他入睡。大概是这世界太静太纯粹了,而他是个有“杂念”的人。他披衣下炕,开门,走出了窑外。

  月光淡淡地涂染了窑院。不是十五十六的大月亮,没有那种如水的坦白和清澈,却更柔和,更具善意和禁忌。山风一吹,他有些头晕,酒劲上来了,他靠着磨盘坐下,背风点燃一支香烟。红红一点烟头,像萤火虫一样,在千山万壑的内心,在黑夜的内心,一闪一闪飞动。一支烟没有抽完,“吱呀”一声,东边的一扇窑门,轻轻开了,一个人影无声地走出来,掩上门,走下台阶,站住了。

  他扔掉烟头,起身,朝她走去,朝那朵鲜花。他们面对面站在了一起,他抓住了她的手,冰凉的手,他牵着她走回他的窑,别人家的窑。她发着抖,他一把把她搂在怀中,她的脸紧贴着他的心口,她的脸烫得像一块燃烧的火炭,灼着他的肉。他不住口地叫着她的名字,“叶柔,叶柔,叶柔,宝……”她眼泪夺眶而出,那眼泪也是滚烫的,嗞嗞冒着热气,像融化的铁水。她耳语一般地、宿命地说,“我疯了,我疯了——”

  窑外,狗不明缘由地突然吠了起来。

  他醒了,来到窑外。喳喳喳一片鸟鸣。他洗脸、漱口,成锁嫂喊他去吃早饭。成锁哥一早下地去了,娃们去上学,饭桌上,除了他没有别人,他奇怪地问成锁嫂,“叶柔呢?还没起来呀?”成锁嫂回答说,“哦,她叫说给你,她一早起来,先回城去了,说是有啥事情,是公家的事。她叫说给你,她在县城等你。”

  他懵了,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他放下了筷子,对成锁嫂说,“嫂子,我不吃了,我得回城去。”

  他几乎是一路跑着赶往县城,赶出一身又一身热汗,中途搭了一截拉砖的小四轮农用车,弄得灰眉土脸。他灰眉土脸跑进她住的县招待所,服务员说,客人已经退房了。

  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啥?”

  “退房了,一早就退了。”

  他耳朵嗡嗡嗡响着,像钻进了一窝蜜蜂。

  “你,你弄错了吧?怎么可能?你知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他结结巴巴地问。

  “看见她搭顺车走了。河对岸山西家的车,走了一阵阵了。”服务员认真地、同情地回答。那是一个团团脸和气的姑娘,唇红齿白,两只小酒窝若隐若现。

  热汗变成了冷汗,冰冷地贴着他的后背前心,他一阵恐惧。这样好的太阳,这样好的早晨,一觉醒来,他把叶柔弄丢了。她就像草叶上一滴露水,在太阳下蒸发了。

  来无踪去无影,就像一个《聊斋》故事。



  老周是陈香的丈夫,也是她同班的师兄,叫周敬言。只不过,周敬言这名字,平日里很少有人叫,大家都叫他“老周”。还在做学生的时候,他就是“老周”了,全班男女,无论大小,大家都“老周、老周”地叫,听起来琅琅上口,老少成宜,好像他生来就该是个老周似的。

  说来,一个班里,比他大的,也不是没有。像贾爱斌,比他大一岁,却很少有人叫他“老贾”。和他同岁的,有好几个,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被人以“老什么”冠名,唯独老周,是毫无歧义的。你站在他面前,面对着他的脸,不叫他“老周”还能叫什么呢?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一个尊称——“七七·一”全班的老大哥。

  老周是个善良的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老周结过婚,有过一个孩子,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儿,孩子不满周岁时,因为一场中毒性痢疾死了。这件惨痛的事最终导致了他们夫妻的离异。老周的前妻,是一个“北插”,孩子的去世使她锥心泣血地痛恨这个客居之地,她对老周说,我就是回北京要饭也不在这鬼地方待了。于是,她抛下老周走了,当然她没有回去要饭,家里给她托门子找了一个不错的接收单位。但是北京不接收老周,北京有什么理由接收一个毫无名堂的外乡人呢?北京最终使他们孔雀东南飞。

  可是你在老周身上,几乎看不到这些伤痛的痕迹,他一点儿也不愤世嫉俗,对世界抱着几近天真的善意。他生来是个天真的人,这使他的笑容纯净而温暖。他像孩子一样欢笑,像哲人一样思考,只不过,年轻的陈香不知道这一切有多么珍贵。

  老周不算英俊,远远不算,他有一张扁圆的大脸,中等个头,偏胖,还有一点微微的驼背,总之,他只能是一个兄长似的“老周”而决非陈香心里的白马王子。陈香甚至都不知道他其实一直在喜欢着自己,四年的时间,朝夕相处,陈香过得轰轰烈烈又浑浑噩噩,直到她遇上了那个大麻烦。

  她几乎没有什么妊娠反应,她唯一的反应就是变得格外贪吃。她的饭量几乎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着。一顿饭,她可以吃下四个馒头、三碗小米粥、两碗大烩菜。他们出去打牙祭,吃灌汤小笼包,她一个人足足吃下去八屉!吃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她的好朋友明翠看出了事情的古怪和蹊跷,当天下午,把她约到了河边,对她说道,“陈香,出什么事了?”

  陈香微笑,眯起眼睛看河,不说话。明翠清晰地看到了她鼻翼两侧的蝴蝶斑。陈香的脸,从来是洁净无瑕的,像玉一样纤尘不染,但现在它看上去像张画稿一样纷乱。明翠觉得自己的心揪成了一团。

  “几个月了?”她只好摊牌。

  “嗯,怎么算呢?我想想,”陈香回答,“两个月零十三天。”

  “谢天谢地!还来得及,”明翠长出一口气,“陈香,今天太晚了,明天早晨,我陪你去医院。”

  陈香不笑了,她转过脸来,犀利地、凌厉地逼视着明翠,说道,“明翠,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你要我放弃这个孩子,杀死这个孩子,对不对?这话,我只说一遍,我要把他生下来。不管谁说什么,千难万难,我也要把他生下来!我想好了,大不了,我不留校,大不了,没有任何单位接受一个单亲妈妈,那我就去海子边摆地摊卖大碗茶,卖糖葫芦,卖烤红薯,要不就开家小饭铺卖油条丸子汤,总行吧?所以,那些残忍的话你最好让它烂到你的肚子里,不要让我的孩子听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明翠,我不希望我们从此成为仇人——”

  她是认真的、壮烈的,那壮烈的神情吓住了明翠,那是一个崭新的、她不认识的陈香。明翠想,完了,这没心没肺的傻孩子鬼迷心窍了。当晚她找到了老周,老周是他们的班长,他们班,老周、明翠、陈香是留校的候选人,老周还是他们那个文学小社团的负责人。明翠说,“老周,陈香闯祸了,你不能见死不救。”

  明翠的意思,是让老周去做陈香的工作,打掉那个孩子。她觉得老周说话要比她有分量,其实也是病急乱投医而已。老周听完明翠的话,沉吟许久,说道,“晚了,明翠,说什么都没用了。”

  “你还没说,怎么知道就没用?”

  老周望着明翠,有句话却没有说出口。老周想说的是,明翠,陈香和你不一样,陈香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陈香身上,有一种圣徒的品质,她生来是要牺牲的。老周把这句悲壮的话咽了下去,说道,“行,我试试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这个内陆城市,还没有任何一家茶楼和咖啡馆,像样的饭店也屈指可数,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那些“上岛咖啡”、“第二客厅”之类的场所,还要再等十多年后才会应运而生。老周只能把陈香约到他们共同的河边。他们并排坐在坝堰上,看着脚下无声流淌的河水。水鸟嘎嘎地叫着,老周忽然开口说道,“陈香,咱们结婚吧。”

  陈香吓一大跳,“你说什么?”

  “我说,咱们结婚吧。”老周搓着肥厚的、像婴儿一样红润的手掌回答。

  “为什么?”陈香知道老周是明翠搬来的说客,救兵,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石破天惊地向她求婚。

  “不为什么,”老周说,“就是不想让你去海子边摆地摊卖冰糖葫芦,就你这脑子,还做生意?会赔光的。”

  “这不算结婚的理由,还有呢?”

  “还有,还有就是,你这个傻子,你没有看出来吗?我……我喜欢你。”

  “可是,可是——”陈香结结巴巴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可是,我……”

  “可是你并不喜欢我,这我知道,”老周断然打断了她,“就算我乘人之危吧!陈香,我们来给这孩子一个家,你做妈妈,我做爸爸,你看怎么样?我不要你现在回答我,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想这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提议?”

  眼泪慢慢涌上了陈香的眼睛。你做妈妈,我做爸爸,这句如同儿戏的话,不知为什么比所有的承诺、所有的誓言都让她感动和心酸。她低头揪下了身边一根狗尾巴草,把它绕成了小小的一个环状,她把它托在掌心伸到了老周面前,“周敬言,你这样求婚,是不是太简单了?总要有一枚戒指吧?”

  老周用粗大的手指,拈起那枚小小的草环,把它小心翼翼地、珍惜地套在了陈香手指上。然后,他轻轻地、温存地搂住了那个怀有大秘密的小身体,他搂着她,嘴里不停地叫着她的名字,“陈香啊,陈香啊……”陈香泪流满面地回答说,“周敬言,你这个傻子啊!”

  她给肚子里的孩子起名叫小船,周小船。

  她问老周,“这名字好吗?”

  其实不好,他想。船是属于河的,而他(她)的父亲,是河。

  老周不知道,原本,她想起一个更夸张的名字:不悔。

  起初,他们的家,就安在学校集体宿舍的筒子楼里。十六平方米的一间屋子,安了一张大床,一张小床。小床是松木原色的,四周有精致的栏杆,上面吊了蚊帐。这松木小床是老周亲手做的,从前,插队的时候,老周干过木匠。

  大腹便便的陈香,坐在阳光灿烂的南窗下,看着老周用砂纸细致入微地、不厌其烦地打磨着那一个个漂亮的小栏杆,松香的气味儿在阳光里像魂灵一样飘散。那是他们俩跑遍了这个物质匮乏的北方城市,怎么也找不到一张合适的婴儿床之后,老周说,“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模仿着瓦西里的语气安慰陈香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果然,两天后,一堆木板堆在了他们窗下,然后,他锯、刨、凿,洁白的刨花飞舞着,于是,陈香目睹了一张婴儿小床在亲人的手下横空出世。

  那是迷人的,陈香想,一个父亲在为儿子挥汗如雨。刨子所到之处,薄如蝉翼的刨花怕疼似的蜷曲,蜷曲成某种旋律的形状。它们蝴蝶般飞舞,无声而美。陈香找来许多只敞口的罐头玻璃瓶,透明的花瓶,洗净了,然后把那些形状最好的木头刨花小心地装进去,高高低低地,摆在窗台上。阳光照耀在上面,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效果。陈香觉得自己把那个迷人的时刻贮存下来了。

  老周说,“只见过把刨花当柴烧的,还真没见过把它当花儿养的,你是第一个。”

  她笑了。忽然有一种悲伤突如其来涌上她的心头,雪崩似的。美都是瞬间即逝的,她挽留不住。

  孩子是顺产,但有一点小磨难,侧切了一刀,缝了七针。

  第一眼看到孩子,红红的,皱皱的,闭着眼,像蜡烛似的插在襁褓之中,看不出像人还是像动物。护士托着他的小脑袋,对老周说,“看,长得像妈妈。”他一下子幸福地笑了。他轻轻地、怜惜地在心里叫了一声,“你好啊,周小船。”

  他愿意周小船像妈妈,他祈祷上帝、佛祖、所有的神明,让周小船长得像妈妈。

  陈香把周小船抱在怀里,久久久久凝视着他的脸,陈香望着他皱巴巴的小脸柔声说道,“周小船,我是妈妈。”她让周小船吮吸她的乳房,周小船的嘴,像花骨朵一般撅着,一抽一抽,魂灵就这样被这张小嘴抽空了。突然他松开了她的乳头,“哇——”一声悲伤地哭了。

  三天了,她下不来奶。七天了,出院了,她还是没有奶水。

  老周给周小船订了牛奶,托人从东北买来了最好的“完达山”牌奶粉。那时,订牛奶需要医院的出生证明,而且,关于牛奶,这城市当时有许多的流言和传说。说牛奶出场时,要兑一次水,分送到了奶站,再兑一次,到了送牛奶的工人手里,还要兑一次水。这城市有条河,叫沙河,沙河里流淌着的,是这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山上冲刷下来的山水,传说送牛奶的自行车就停在沙河边,把沙河水掺进了牛奶里。总之,那牛奶是稀薄的,靠不住的。

  陈香不相信自己的身体是自私的。

  按摩、热敷、吸奶器,所有这些作用于外部的方法,一一败下阵来,陈香还是一个不甘心。陈香想,这世界上,没有不分泌奶水的母亲,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一个真理,这是“信”。那些最终没有奶水的母亲,是放弃,而她不,她信,她不放弃。

  她四处寻找来那些下奶的民间偏方,一张一张地,虔诚地抄下来,贴在墙上。这些偏方看得老周心惊肉跳,老周问她道,“这些东西,你不会真的吃吧?”陈香很惊讶,说,“不吃,莫非把它们贴在这里当画看呀?”

  有一个偏方,是猪蹄。做法是,将一只七星猪蹄,洗净,去沫,白水煮,不加任何调味品,不加盐,加一味中药:通草,煮成奶白汤,连汤带蹄,服食。

  另一个偏方,是鲫鱼汤。做法是,鲫鱼一条,去内脏,不能刮鳞,洗净、去沫,清水煮,不加任何调味品,不加盐,煮成糊状,连肉渣带汤服食。

  还有一个是米酒豆腐,相比之下,这个偏方要仁慈一些,但也最麻烦。首先,是要先酿出米酒,然后,用自酿的米酒,加红糖,加豆腐,煮成豆渣般的糊状,每天服食二次……

  于是,这些没有盐,没有调味的荤腥,这些难以下咽的汤汤水水,就成了陈香每日餐桌上的主菜。好在生活在变,他们匮乏的城市里有了集贸市场,这些东西还不难买到。还在月子里,她就东寻西问向南方人讨来了酒曲,学会了制作米酒的方法。她差老周去买回了一只小缸和白江米,让老周将小缸一遍遍清洗干净,然后自己动手,把江米浸泡一天后上笼蒸成半熟,入缸,再倒入事先备好的凉开水,及一块一寸大小的酒曲,细细搅拌均匀,中间挖出一只深坑,一周后,就有清澈的米酒沁出来了,满屋飘散出米酒香。她惊喜地收获着这劳作的果实,把它们仔细装入玻璃瓶中,用宣纸封好。从此,米酒豆腐就成了她每日必不可少的早点和夜宵。此时,孩子出满月了,于是,给自己买煮汤的食材就成了她首当其冲的工作。她天天跑集贸市场、菜市场、副食商场,极其认真严肃地给自己挑选着那些多孔而肥硕的猪蹄,鳞片鲜亮的鲫鱼,还有,至少六年以上的老母鸡这一类东西,当这些东西散发着古怪的气味端上餐桌时,陈香的眼睛里就会闪过一种母兽的神情。她迅疾地端起来,吃得又凶狠又回肠荡气,常常,鳞片粘在她的嘴角,她抬起脸,冲着老周灿然一笑。这种时候,老周心里觉得又恐怖又怜悯。

  又一个月过去了,孩子满两月了,她的乳房沉寂着,没有动静,没有响应。

  她母亲从另一个城市来看她,对她说,“香啊,认了吧,别再遭罪了,这么长时间不下奶,那就是没奶了。有的女人生来就是石奶,你大概就是长石奶了。”

  明翠也劝她,“我说陈香,你再吃这些没盐的汤汤水水,恐怕就成白毛女了。”

  她不听,继续吃,吃不放盐的猪蹄,吃不刮鳞的鱼,吃煮成糊状的米酒豆腐。

  三个月过去了,仍旧没有消息,她的身体如同一片冻土。三个月的孩子,应该会翻身了,可是周小船不会。稀薄的牛奶使周小船看上去有了缺钙的征兆,他们抱他去医院,打了一针D3。打针使周小船哭得声嘶力竭,陈香也掉泪了。于是,她继续不放弃地吃下去。

  老周终于说话了,老周说,“陈香,尽人事,听天命吧。”

  陈香回答,“哥,你说,天命是什么?天命就是,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妈妈,都应该有奶水啊!”

  老周不说话了,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早就知道,陈香身上,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圣徒的品质,她理所当然地把奇迹看作是世间平常的事。老周想,让她折腾吧,豁出去,就让她折腾一年,莫非等孩子满周岁了,该断奶了,她还不死心吗?

  折腾着,一百天到了。一百天头上,他们为小船操办了一个小小的“百日宴”,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没惊动,只请了楼下的明翠夫妻。明翠也是刚刚出满月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八斤的男孩儿,十分壮硕,但奶水不足,明翠的奶水只够肥壮的儿子吃个半饱,于是,陈香每日为自己炖猪蹄煮鱼汤时,顺便也给明翠送一份下去。只不过,明翠可咽不下去这些令人作呕的东西,不是把猪蹄重新用盐和酱油加工一番,让她丈夫下饭,就是把带鳞的鱼汤偷偷倒进了垃圾桶。

  这天,明翠把自己的儿子小壮用奶粉喂饱了。灌进奶瓶的奶粉,让小壮吃得很不愉快。他用小舌头使劲朝外面顶那只让他讨厌的橡皮奶头:四十多天的人生经验告诉他,现在不是他吸这代用品玩意儿的时间。明翠充满歉意地哄着他,对他说道,“噢——好宝贝,好乖,你帮妈妈一个忙,就今天一次,你帮妈妈一个忙,求你了……”

  就这样,明翠从自己儿子嘴里,掠夺来了一顿午餐——这就是她送小船的礼物。于是,来到人间一百天的小船,第一次尝到了人乳的滋味。他吃得很香甜,他只是在最开始时有过一点点疑惑和惊讶,但第一口吞咽之后,他就被那香味,那原始的香味唤醒了。他忘情地、欢畅地、贪婪地吞咽着香甜的粮食,他伸出小手爱恋地捧着人家妈妈的乳房……一屋子人,安静地目睹了这场景。陈香眼睛湿润了,陈香轻声说道,“明翠,等我下来奶,我一定帮你喂小壮……”

  明翠笑笑,没有回答。让她说什么好?人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而这个人,是撞了南墙头破血流也不回头的呀。

  晚饭时,陈香照例吞下了一大碗七星猪蹄汤,她刚刚放下碗,突然之间,两肋之下一阵过电一般的麻热,那麻簇簇热呼呼的感觉,如小蛇一样奔窜着,烧酒一般奔窜着,窜进她的胸膛。两股暖流喷涌而出,一下子,濡湿了她的衣裳。这感觉惊住了她,她低头看着自己湿漉漉的前胸,突然之间醒悟过来。她一把扯开了自己的衣襟,然后,她就看见了那奇观!她的奶水,她等待了这样久这样久的奶水,如同春潮一般,汹涌着,泛滥着,她的乳房,如同两个喷泉,嗞嗞有声地向天空喷射着奶液。那些不计其数的汤汤水水,那些辛苦和坚持,连同她的血脉,此时,都化做了汩汩奔流的、芳香四溢的奶河,涌向她的双乳,就如同千条解冻的小溪,涌向大海。她大叫一声,“哥,你看!”然后望着喷泉般的奶水,哈哈哈哈大笑。

  老周闻声赶来,惊呆了。老周想,苍天哪,这世上,真的有奇迹。


  现在,我可以踏实地坐下来写信了。小船,我的孩子,这是妈妈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你吃饱了我的奶,睡熟了,我用相机拍下了你心满意足的睡相,你睡着了的时候,沉静得像个女孩子。有时我真希望你是个女孩儿,这样,将来就不会有另一个女人来和我“争夺”你了。想到有一天你会恋爱、结婚,我就妒忌那个将站在你身边、穿婚纱的女孩子——儿子,我得跟你说实话,我不会是一个无私的、宽容的、慈祥的婆婆,我永远不会像爱你一样,去爱你的爱人。

  现在,你已经六个月了,体重××斤,身高××厘米,说来妈妈很骄傲,妈妈的奶水,丰沛得就像一头奶牛!一只奶,足足可以让你吸一百六十口!这是妈妈一口一口数过的,两只奶,就是三百二十口。儿子,有充足奶水的妈妈多么幸福!任你敞开吃、挥霍着吃也吃不了!楼下有个小弟弟,四个月了,他妈妈奶水不足,后来干脆就没奶了,他只好吃稀薄的牛奶,常常生病。现在,妈妈的奶,就请小弟弟来一起分享了。他名字叫小壮,我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好朋友,好兄弟,相亲相爱.就像妈妈和小壮的妈妈明翠阿姨一样。

  这封信,有可能,你要在很久的将来才可能看到,要等到妈妈不在人世之后。但是,谁知道呢?生命的秘密,不在人的掌握之中,也许,会有一个意外发生——写到“意外”这两个字妈妈真是害怕,自从有了你,宝贝,妈妈变得胆小,对所有未知的事物心存绝对虔诚的敬畏,因为有了你,妈妈害怕死去。但是,我是说万一,万一有一天“意外”突然降临,妈妈离开了你,离开了这个世界,到那时,假如妈妈没有准备,没有给你留下这些话,那么,妈妈会死不瞑目。

  所以,为了这个“意外”和“万一”,妈妈必须现在写这封非常难写的信。

  就从你的名字说起吧,“小船”这名字,是妈妈为你起的,那是一个纪念,纪念你的父亲,生身父亲。他是一个诗人,叫莽河。等你读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他已经名动天下,也许,早已销声匿迹,默默无闻。无论他将来怎样,我想告诉你的是,当年,我们相识时,他就如同神迹一样美好,如同阳光一样光明。他留给了妈妈一首最杰出最壮硕的诗——你。为此,妈妈永远永远感谢他,在妈妈心中,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诗人,他惊世骇俗地使妈妈成为了诗的一部分,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创造。

  小船,我的儿子,你身上流着诗人的血,诗人,他们是一群被神选中的人,你不能用俗世的标准来衡量他.也不能用俗世的价值观来判断他、评价他、约束他。我希望你懂这个,我更希望你拥有一颗诗人的心,用诗人的心来体会这个世界。这是我一生所羡慕的事,我永远不可能知道世界在诗人心中是什么奇妙的样子,而你能。你有可能听见妈妈所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妈妈所看不见的颜色,发现妈妈所不能理解的神迹和光亮,儿子,这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宿命。

  也许,你的父亲,他永远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你这样一个儿子,也许,你也永远不想和一个从未谋面的父亲相认,但是,尽管如此,你要了解他,尊敬他。是他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他创造了你.他给了你的妈妈巨大的秘密的幸福,他让我今生今世拥有了你。假如,在你读了这封信,或任何别的时刻,发现了你的身世真相之后,怨恨你父亲的话,儿子,那我会深深失望。因为,我相信你会有一颗父亲的心,诗人的心,浪漫、天真、善良。你们父子,会惺惺相惜。尽管,你们有可能对面相逢不相识,也不知道谁在天涯谁在海角.但是你们仍旧会互相怜惜,就像当年李白最倒霉的时候,只有杜甫,才能写出那样振聋发聩悲天悯入的诗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深深爱恋,它超越一切。

  现在,该说说你的另一个父亲了,儿子,你要记住,你有两个父亲。这个你一生下来就看见你的父亲,这个先于妈妈,第一个把你抱在怀里的男人.永远、永远都是你的爸爸。他爱你,这一点,妈妈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他肥厚的大手抚摸你的时候,你半夜里哭闹,他抱着你在屋子里转悠,嘴里乱七八糟为你唱各种歌谣当催眠曲的时候,当妈妈还没有下奶的那些日子里,他半夜里爬起来为你热牛奶,小心翼翼把奶水滴到自己手腕上试凉热的时候,泪水常常在妈妈身体里汹涌:他毫无障碍地、发自内心地视你如己出。在你之前,他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叫陶陶,乐陶陶的那个陶陶,但是这个陶陶在不满周岁的时候不幸得了中毒性痢疾,由于医生的误诊,耽误了治疗,走了……这是爸爸最伤心的事,也是他极力要隐藏的最大的隐痛,但是就在昨天,我上课回来,看见他站在窗前,抱着你,凝视着你的小脸,我看见眼泪在他眼睛里打转,我悄悄走到了他身边,他听到我的声音,说了一句,“陈香,我觉得陶陶又回来了……”说完,眼泪就滴在了你的脸上。

  中毒性痢疾,在他,是埋伏在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个凶险,最大的一个阴谋和邪恶,它似乎无处不在,这让他变得有些神经质.你的奶瓶、小碗、衣物、毛巾、尿布,他一定要自己洗,要自己煮,要亲手消毒,假如他不在的时候,我动手洗了,他回来之后一定要把我洗过的、烫过的东西再重新洗一遍,煮一遍,好像我会敷衍自己的孩子,好像我手上粘满了病菌,是一个疾病的传染源。你吃的水果、鸡蛋、橘子汁,他一定要自己去买,千挑万选。你喝的橘子汁,不是商店里卖的那种,都是他用鲜橘子亲手榨出来的。他不知从哪个药店里买来一只厚厚的玻璃盏,一只玻璃自,洗净、烫过之后,就变成了一只榨汁机,每天,把橘瓣剥出来放进盏中,用玻璃臼小心地碾出汁液,再用煮过的纱布过滤出来,鲜黄浓郁、芳香四溢的一盏,就是你喝的橘汁。这个工作,爸爸一定要自己动手,他总是怕别人弄得不卫生……有时,他的坚持让我不高兴,我对他说,“难道我是《芦花记》里的后妈?还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其实,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我知道那是他的心病,也知道那是他一生的惧怕:惧怕瞬间的分崩离析和失去。

  儿子,其实,这一切,用不着我多说,你会一天天长大,你会自己去感知一个父亲深厚无边的爱,我写下的,是你没有记忆的时候发生的事,就算我替你完成一个记忆吧。我想,你应该已明了我要说的话,那就是,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哪怕天塌地陷的大事,也无论你将来长成什么样的“大人物”,周小船,你要记住,周敬言永远是你的爸爸,你的父亲,你最亲的血亲!

  亲爱的宝贝,妈妈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一片静谧,就像这夜晚。你睡了,爸爸也睡了,你微微的鼻息.还有爸爸的鼾声,此起彼落,让妈妈踏实。九月了,我们的城市已有了秋意,这是它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杨树叶子黄了,银杏树的叶子也快黄了,当它们黄透的时候,假如,你走在一条乡野间的大路上,如洗的蓝天下.金黄的杨树,或者,银杏树与你突然遭遇,那时,你会被这种纯粹的、辉煌的美所深深感动,并且,你会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终其一生要走在这样的路上,就像你的生身父亲。

  这封信,陈香封在了一只没有标记的牛皮纸信封里,上面这样写了:给我的儿子,小船。第二天,她把这封信交给了楼下的明翠。她对明翠说,“明翠,你就是我的保险箱——你一定要好好替我保管这封信,假如,我遇到什么意外,不在了,你要选个合适的时候,比如,小船考上大学或者是他十八岁生日的时候,亲手把这信交给他。”

  明翠回答说,“呸呸呸,一大清早的,说些什么丧话?晦气不晦气?”但她还是把信接了过来,打量了一番,又递给了陈香,“这我 可不能接,看上去像遗书似的,你怎么就能保证我不会死在你前面?我比你还大几个月呢!”

  陈香不接,望着她,说道,“除了你,我没人可托,还有,我知道你不会那么无情无义,死在我前面的,你要答应我。”

  明翠笑了,她猜得出来这封信大约是什么内容,她不能推辞,“好吧,没见过你这么霸道的人,就算我答应了你,阎王老子也得答应啊,赶明天我也写封遗书,交给你替我保管,咱俩就算扯平了。”

  明翠笑着,但她的眼圈儿红了。她觉得有些心酸。


  第三章:春风号破琉璃瓦


  出雁门关,朝西,有个县叫朔县,再朝北,有个县叫平鲁,美国人哈默和中国合资开采的大型露天煤矿,就在这两县之间,叫平朔露天煤矿。由于这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的开采,一些村庄搬迁了,也是由于它的开采,一个庞大的汉墓群出土了。原来,在这肥厚辽阔的煤田上面,一直安睡着这片土地上的祖先。

  汉墓群的发现,因为它的庞大,震惊了考古界。

  一九八五年春天,当叶柔抵达这里时,汉墓群的发掘工作,方兴未艾,而露天煤矿的建设,也正热火朝天。机器终日轰鸣,路上尘土飞扬,而出土的部分文物,则陈列在一个叫“崇福寺”的寺庙里。陶器修复室,也设在那个从前荒草丛生的庙院。由于县里有人带领,叶柔被允许参观了陶器的修复。她站在一堆堆残缺不全的器皿中间,站在一堆堆碎陶片中间,感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这些两千多岁的器物碎片,比那些摆在博物馆里的完好的文物,似乎更具某种震撼力。它们阴气逼人,就好像,它们不再是任何一种具象的东西,而是摆脱了具象之身的灵魂,历史的阴魂,美而幽怨。

  崇福寺内,没有一个游人,寺内最著名的大殿佛陀殿,是金代原构建筑,没有历朝历代的重修、复建,古老的人字结构,屋脊上少见的彩色“跑脊人”,沉淀了几世纪的风霜。此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阳光清澈地照耀着它,它看上去似乎要倾塌了,但依然有一种荒凉的静穆与宏大,不动声色的尊严。檐下栖息了许多的野鸽子,宽阔的石台基上落了厚厚的鸟粪。殿内有几百年前的壁画,佛的背光奇异而精致,美轮美奂。

  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叶柔想。

  短短一周时间,她看上去消瘦了,脸上多了一种严峻和苛刻的神情,是对自己的严苛。正是黄昏时分,她不声不响忙完了手里的工作,一个人悄悄走进了空无一人的大殿,在佛陀面前跪下了。夕阳从背后笼罩住了她,就像神的抚摸。她双手合十,抬头仰望着那张安详静谧慈悲的脸,刹那间,泪水静静地流了下来。

  她跪了许久,静静地流泪,感受着那一双洞穿一切的美目的凝视。此刻,她没有任何世俗的诉求,没有任何期许与愿望,连日来折磨着她的一切:幸福又羞耻的那个夜晚、疯狂又幻灭的激情与缠绵、对一个人无望却又无边无涯的想念,在这一刹那,像野鸽子一样从她体内飞走了。她奇妙地体会到了一种仿佛置身在时光之外的神秘的静谧。这珍贵的静谧虽然短暂,却是年轻的叶柔离神最近的时刻。

  她可以一个人上路了。

  叶柔的田野调查笔记

  早晨,县里派了一辆吉普车把我送到了平鲁县一个叫安太堡的村庄。沿着这条路线,我将一直朝北,在右玉县出杀虎口,而不是朝西,在河曲过黄河。

  安太堡也是一个即将消逝的村落,村里安排我住的地方,紧邻着公路,汽车一辆接一辆轰鸣而过,公路那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平朔露天煤矿的工业广场。再远处,便是黑驼山了。透过尘烟滚滚的阳光,看得见山上残破的烽火台,在时光中挺立着,像边塞诗。

  不知为什么,鼻子一酸,烽火台让人惆怅。

  村干部似乎很忙,却又一上午蹲在太阳地里,晒太阳说话。午饭时,县里下来几个农机局的人,村长请他们喝酒,他们开了十几瓶啤酒而不是高粱白酒,边喝边划拳,五魁首啊,四季财啊。这让我意外。不久的从前,在我居住的那个内陆省会城市,好多城里人还把啤酒叫做“马尿”.而现在,它已经如此地“深入”和普及了。这大概是“合资”给此地带来的变化吧?

  外边,太阳地里,一个小闺女,跪坐在一张青石桌旁,在玩“抓拐”。她玩得很投入,很认真,很娴熟,沙包抛起来,接住。抛起来,再接住。四只羊拐骨,瞬间在她手下,翻出不同的花样。我隔着窑门看她玩,一阵一阵眼热。这古老的游戏,我小时候也玩过的游戏,如今,在城里,早已失传多年了。它是什么时候消失不见的?

  下午我走访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姓黄,当家的有个学名,叫黄存厚,小名留根,年轻时走过口外。他家窑院很大.几个小伙子在窑院里修一辆小四轮,院子显得嘈杂而凌乱。整个村庄,整个安太堡,都是这样嘈杂而凌乱的。窑里倒还整齐,也干净,炕上的油布擦得明晃晃的,绿地红花,画的是怒放的大牡丹,还有彩蝶翩跹。主人邀我上炕,我盛情难却地脱了鞋,盘腿坐在炕桌前,可我知道,我盘腿的姿势.生硬.不受看。

  村长三言两语说明了来意,忙别的事情去了。我开始问话。活了这么大,平生第一次做田野,心里没底,也不知道铺垫,上来就开门见山。

  我问道,“大爷,你是多大时候走口外的?”

  大爷想了想,说,“二十三上。”

  我说,“大爷,你就像讲古一样,给我讲讲你走口外的故事,行不行?你随便讲。”

  大爷说,“就是个受苦揽工,没个甚讲头。”

  通往别人命运的路,隐藏在荒草丛中,莽撞的践踏是一种轻佻的举止,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越接近此行的终点,我越明白这个。但当我面对第一个走访对象时,我急于想得到的,是有“价值”的线索和故事。

  于是我说,“大爷,歌儿里唱走西口,都是唱一个女人,给出口外的男人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你二十三岁上走口外,成家娶女人了吧?”

  大爷半天不说话,吧嗒吧嗒抽了阵旱烟袋,是我熟悉的烟叶的香味,叫“小兰花”。大爷在“小兰花”的香味中开口说起了女人。大爷说他二十三上走口外,是带着新娶的婆姨上路的,婆姨叫个“二女”,十九岁。十九岁的二女在口外,生下了他们的儿,他们的大小子。谁知道,大小子刚刚生下十天光景,一路奔劳的二女就生急病死了。他埋了二女,把儿子奶给一户人家,自己揽工挣麦子。不想有人竟要用一头大犍牛换他的儿.他死活不应。“娶女人为啥?还不就为个栽根立后?”他用烟袋锅敲着鞋底这么对我说。

  “后来呢?”我问。

  “后来就带上我儿,一路问人讨奶吃,回来了。”

  “再后来呢?”我努力地做着最后的试探。

  真的还有后来。二十五年以后,长大成人的那个儿,又去口外用一只红布袋“度带”回了二女的尸骨。只是,二女的骨骸并不能进祖坟,她还需要再耐心等着,等她的男人死后再与她入土合葬。当然,她的男人如今早已又娶妻生子,续娶的女人是个寡妇,叫王粉香。

  现在,王粉香就站在当屋地下,为客人们添茶续永。

  不到五分钟时间,这个叫黄存厚、叫留根的男人,就如此平淡地讲完了他的大半生。我不能再问“后来”了,可我很震撼。我知道这平淡的叙述中埋藏了怎样的惊涛骇浪和刻骨铭心的伤痛。假如我是个小说家,我想,就他怀抱吃奶的儿子跋山涉水一路还家的经历.就可以写成一部《奥德修纪》……还有男人朴素的深情,绵长却坚韧的牵挂,二十五年后,让儿子去口外寻找母亲的遗骨并带回故乡,想想,二十五年的时光,去寻找一个孤坟野冢是多么不易。还有那个挺着大肚子和男人在口外千辛万苦挣生活的“二女”,她一定也有一双让她的男人终生不能忘怀的美丽的“毛眼眼”……

  王粉香走上前,为我的茶碗里续水,她笑得很温暖。

  门帘一掀,走进一个老汉,小个子,背微驼,进门就上炕,抽水烟。水烟袋咕噜咕噜响,伴随着另类的烟香。我以为这是黄家的老人,原来却不是。老汉是邻家,来串门的。他的光脚板上粘满灰黑的泥,像是刚刚干完什么活计。说话间,接二连三地,又进来几个后生、闺女,围在炕下,找我们说话。刚才在窑院里修小四轮的后生们也进来了,其中有两个,是黄存厚和王粉香的儿子。

  我请教老人贵姓,老汉没听清。黄存厚替他回答说,“姓李。”这下他听清了,冲我伸过手,用树枝般的食指比划了一个钩子——那是一个“九”。

  “九辈子了,”老汉开口对我说道,“李姓人在这安太堡村,住了九辈子了。这下要连根拔起走了,死死活活都得走,神、人都得走了。”

  我明白了,老人是在跟我说“搬迁”的事。如今,这才是所有安太堡人心中最大的大事,事关生存,事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村庄的命运、兴衰。我忽然觉得我的到来,我的打搅是那样不合时宜。这村中,不光有人,还有坟,还有庙,五道庙和龙王庙,庙中的神灵,坟里的先人.这才是一村的老人们最挂心的大事。

  这李老汉的儿媳,前不久掏沙砸死了。砸死的女人算是屈死鬼,此地风俗,屈死鬼不能进祖坟。就算能进祖坟,祖坟也要挪动了。

  祖坟显然不太在年轻人心上,地上的一个小后生忽然问我说,“记者,你去过香港没有?”

  我摇摇头。我告诉他们我不是记者。

  “和尚呢?你见过和尚没有?”

  我点点头。心里奇怪这话题怎么一下子就从香港跑到了和尚身上。我说,“和尚我见过,还见过尼姑,我去过五台山。”

  “五台山”这话题,一下子让地上的后生和闺女们兴奋起来。不仅仅是后生、闺女,炕上的李老汉、黄存厚,还有王粉香也都兴奋了,“五台山、五台山”地问个不停,原来,村委会近日要组织村民旅游——游五台山。对我,这又是一个意外。

  搬迁、旅游,这两件事,哪一件,都比回忆往事重要。

  一夜,工地上灯火通明,公路上的汽车,轰隆轰隆,朝着那一片热火朝天却又孤独的灯火奔驰。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不安静的山村的夜晚。


  二、北固山、凤凰城还有洪景天

  从前,人们把平鲁城称作是“凤凰城”。登上北固山,低头俯瞰,本地人就会极热情地给你画出这“凤凰”的全貌:南门是凤头,左右两眼甜井是凤眼,两边两座小山峦则是凤翅,凤尾便是这北固山了。山后,还修出一节石城墙,颇像翘起的尾尖。

  东、西、南三座城门,城墙隐约可见,再远处,沿山势蜿蜒着的,是明代古长城残破的遗迹。

  八十年代中叶,人们还习惯把镇政府称作是“公社”。洪景天就是“公社”中的一名宣传干事。洪景天原本不叫洪景天,那是他给自己取的笔名。洪景天写诗,他的诗歌,近年来除了在地区杂志上发表外,有一些,还发在了本省和邻省的省一级刊物上。于是,洪景天成了小镇的名人。

  说来,“洪景天”原本是一味中药,这笔名的由来,缘自洪景天爷爷的一张药方。他爷爷是一位乡村郎中,下世多年了。从小,他是在爷爷身边长大的,和爷爷很亲。有一天,洪景天收拾旧物,从一本残破的《汤头歌诀》中,掉出一张陈年旧纸,是一张药方。他一眼就认出了爷爷敦厚、温和、小心翼翼的笔迹。这药方开给谁,它为什么藏在这里,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他久久望着那药方,一个陌生的名字,像一张陌生的脸,从熟悉的连翘、金银花、广藿香、板蓝根这些熟面孔中蹦跳出来:洪景天,于是,他有了一个笔名,那是对爷爷的纪念。

  这一天黄昏,诗人洪景天端着一只粗瓷大碗准备到食堂去打饭。空旷的“公社”大院里,迎面走来一个人,一个旅人,背着一只挎包,拎着一只帆布旅行袋——这个时间,是从省城方向开来的长途汽车到站的时刻。来人径直走到了他面前,说道,“请问,洪景天在吗?我找洪景天。”

  洪景天回答说,“在,我就是。”

  “哦,”来人说道,“我猜你也应该是。我是莽河。”

  “谁?莽河?”洪景天惊喜地叫起来,“我没听错吧?莽河老师!真没想到啊——太高兴了!怪不得今天喜鹊在我窗外叫了一天!走走走,先把东西放窑里,咱们去吃饭——”

  这就是那个游历的年代常见的风景。在任何一个城市、小镇,任何一处边地,都有可能迎面走来一个远方的诗人,以诗的名义,和另一个从未谋面的诗人会师,带来意外和惊喜。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浪漫和珍贵之处,也是它的天真之处:诗人在路上。

  那一晚,莽河就住在公社大院洪景天的窑洞里。那是一间刷了白灰的干净的砖窑,一盘大炕占据了窑洞二分之一的面积。炕是火炕,烧煤,亮晶晶的一小堆煤炭堆在墙角,洪景天不断把炭块夹起来填进哔哔剥剥燃烧的炕洞里。炕很温暖。他们围着一张炕桌喝酒,谈诗,谈各自喜欢或不喜欢的诗与诗人。傍黑时起了风,风越刮越大,此时,已经是在狂啸和怒吼。吼破了嗓子的狂风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厉与哀伤,像一大群身处绝境的动物。他俩出去小解,风吹得他们踉踉跄跄几乎站不住脚。莽河喘息着说道,“我靠,好厉害的风!”

  洪景天在风中大声回答说,“春风号破琉璃瓦——”

  这是此地的一句民谚,春风号破琉璃瓦,但是今年的风格外地肆虐,因为天旱的缘故。一冬无雪,开春后不见一滴天水。老年人骂年轻人说,“看你们这些灰孙子,连白面吃着都不香了,不遭天年等甚?”

  人们都说,该唱台戏了,一动响器,天就要下雨。

  一夜,莽河似睡非睡,狂风在木格扇的窗外,号叫着,哭喊着。是成千上万个古代的亡灵在哭喊吧?莽河想。古城墙外,应该就是当年金戈铁马白骨成堆的征战的沙场,关山阻隔,世世代代的亡灵,在这塞外的荒野上游荡着,有家归不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啊。

  突然,炕的另一头,一直静静躺着的洪景天说话了,“莽河老师,我猜,你来这里,还有其他的事情吧?”

  窗外,哗啦啦啦,传来了什么东西倒塌的声音。远远地,狂风裹挟着某种凄厉的悲鸣,听上去像是一声狼的哀嚎。

  “听,是狼在嚎吧?”莽河开口问道。

  “我没有听见,”洪景天回答,“是风吼,不是狼,如今狼很少了。”

  “是啊,狼都转世成人了,”莽河无声地笑笑,“我觉得我前生前世大概就是匹狼。”

“你呢?要是有前世,洪景天,你前世是什么?”

  “我?”洪景天想了想,“大概就是棵草药吧,一棵洪景天……你这匹狼受了伤,我给你疗伤。”

  刚才,莽河已经听洪景天讲了自己笔名的来历,现在,听他这样说,心里一热。几句话开始在他心里翻腾,他在黑暗中把它们慢慢地念了出来:

  “洪景天在陈年旧纸上/左边是金银花那荡妇凉爽的身影/右边是绵马贯众,他如同侠客般来去无踪/爷爷,你藏匿了铁石心肠的时光/向我讲述,温暖的疗救……”

  洪景天静静地听,不知不觉,泪水流了一脸。这个狂风呼啸的干旱的春夜,给了他如此珍贵的一个纪念。他一生都会珍藏这一个春夜了,他想,因为,平生第一次,他有了一个为他写诗的朋友。

  “莽河老师——”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莽河沉默了。许久,他开了口,他的声音不知为什么突然变得有些沙哑。

  “你说对了,洪景天,我来这里,是想等一个人,我想试试我的运气。”

  他不知道她会走哪条路。是从河曲保德过黄河,还是从右玉出杀虎口?这两条路,都是当年“走西口”的重要路线。

  冥冥中,他似乎听到一个声音,这声音忽远忽近,告诉他,“杀虎口,杀虎口,杀虎口……”于是,他选择了平鲁老城,这是出杀虎口的必经之路。而且,当年这个小城,是西口路上一个重镇,假如她走杀虎口,她应该不会放弃这里。现在,他扼守着这从前的重镇,像等待一个离散的亲人一样等待着一个令人心疼的重逢。

  幸运的是,这里有一个洪景天,一个写诗的朋友。

  早晨,洪景天带他去食堂吃早饭,发现公社院子里一只砖砌的烟囱被昨夜的大风刮倒了。食堂里,吃早饭的人除了他俩,就只有一位戴眼镜、还是学生模样的副镇长。做饭的大师傅一边给他们往碗里盛金黄的小米粥,一边对副镇长絮叨,“该动响器了,不动响器,下不来雨,动响器哇……”

  副镇长回答说,“愚昧。”

  早饭后,洪景天带着莽河登上了北固山。

  风停了。灰色的、颓败的一座小城,如画一样线条清晰地展现在了山下。莽河心里暗暗惊讶,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破败如此荒颓又如此骄傲尊严的城池。到处是断壁残垣,所有的建筑都破败而灰暗,可却有一种凛然的时光的尊严,笼盖了这不容人轻薄的衰城。生活在这里的人,脸上有一种落寞的骄傲,现在,这骄傲就闪烁在洪景天的眼睛里,他向莽河描绘着这小城的“从前”——这是一座回忆的城:到处是“从前”的光荣与繁华:

  从前,这北固山上,寺庙如林,玉皇庙、五道庙、奶奶庙、老爷庙,等等等等,是众神的山。最有名的“天福洞”,其实叫“千佛洞”,老百姓叫讹了音。这千佛洞,依天然岩洞而凿,供释伽牟尼,里面壁画七彩辉煌。晚上,洞口点燃七星长明灯,一夜高悬。站在城中十字街上往山上看,这七星灯就像是永不熄灭的小城的福星。夜风中,飘荡着一阵一阵清脆的钟磬、悠扬的箫管……据说,从前大同府和乌兰花的说书人,说这北固山的繁华盛景,半个月才从山顶说到山腰处……

  从前,平鲁城内商号林立,数不清的买卖字号,遍布大街小巷,什么“永聚金”、“三义隆”,什么“丰恒泰”、“复源长”,做山货生意的“天庆园”,收羊毛的“协成店”,卖布匹绸缎的“万成厚”……走高脚的驼队,日日走在平鲁城的大路小路上。这城中的大客栈,都有宽敞的院子拴得下几十匹高脚牲口,人有歇处,骆驼、骡马也有歇处,人有热汤热酒,马有好草好料。到天明,精精神神一支高脚队,穿城而去,清脆饱满的驼铃,是这城中不断头的音乐。揽工的穷汉,住不起大客栈,就住“留人小店”,这样的留人小店,也有热汤热水热火炕,给人消困解乏。平鲁城心胸宽厚,不势利,是座仁慈的城。

  从前,这里的日子,充满仪式感。一年两次大庙会,搭台唱戏,秋季还有骡马大会。三月二十八,要到“天齐庙”烧香、坐会;四月初八佛诞日,一城人,五更天去庙里“跪香”,香头红如繁星,一跪一炷香,跌一次香灰,磕一次头。四月十八,是去娘娘庙送“满堂鞋”,用彩纸糊十二双小鞋子,给神神们穿。元宵、端午、八月半,不用多说了,二月二龙抬头,要在五道庙请盲乐人吹打,为什么?从前这里狼太多,糟害人,五道爷是管狼的神,二月里狼围窝,生小狼,请五道爷出山降狼;七月十五是鬼节,家家捏面人、点桃红,上坟烧纸;冬至节要“闹冬”,一家老小围炉而坐,啃羊头,吃羊蹄;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神,大年初一五更天,男人们接神回宅,不光接灶神,还有各路家神、床公床母,—年到头,神人同在……

  现在,他们就站在这传说中的北固山上,一切,荡然无存。娘娘庙、五道庙、天齐庙都没有了,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而千佛洞,里面的洞口被严严地封死了,但洞口处插了根小小的枯树枝,树枝上绑了根红布条,摇曳着,想来是有人在此求拜过什么……有一度时期,山上,最高处,曾树起过一座高高的领袖像,他高高地、孤独地站在那个制高点上,人们悄悄摇头说,“不好,让主席给咱瞭哨了。”于是,又请了下来。终于,如今的北固山上,再没有一个神,也没有一个人了。

  莽河在山上坐下来,静静俯瞰着脚下的小城,灰色的、颓败的小城,在身旁这个人嘴里、心里却如此五光十色和温暖。他掏出烟盒,递过去,洪景天抽出一根,他自己也抽出一根,背过身用打火机点燃了,他们静静地坐在荒芜的空山上抽烟。许久,他开口说道,“洪景天,你比我热爱生活。”

  这话,让洪景天意外,他想了想,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野心——你热爱更宏大的东西,更抽象的东西。三岛由纪夫自杀前写了一张纸条,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我想永远活下去。’我没有这样的野心。”

  是吗?莽河不知道,也许他只是没有“热爱生活”的能力,朴实而真诚地生活的那种深刻的能力。那里面的美和魅力,他体会不到。他从来没有像身旁的这个人一样,用这样柔情似水的眼睛,凝视他日日生活在其中的故乡。

  汽车在黄昏时分风尘仆仆到达了小城,人和鸡、猪崽以及货物一起挤下了车门。叶柔最后一个下车。她中途从安太堡上车,始终没有座位,先是站着,后来就挤坐在人家的行李包上,一路颠簸。此刻,在清新的春风中,她觉得自己灰头土脸的就像一个女鬼。

  一个人无声地站在了她面前。

  刹那间,她以为是在做梦。

  他沐浴着夕阳,就像一个金人。小麦色的皮肤,散发着太阳的气味。他比她记忆中似乎还要高大一些,她不敢眨眼睛,这是她生命中少有的一个神性又虚幻的时刻。但是他走上前来了,从她手里,接过了脏兮兮的旅行袋,也不说话,掉头就走。

  她傻傻地站着,望着他的背影发呆。

  他止住了脚步,回头对她说道,“走啊!”

  “去哪儿?”她终于脱口问。真实感渐渐回到了她身上。

  “你住的地方啊。”

  “我住的地方?我住哪儿?”

  “FOLLOW ME。”他散淡地回答,好像他们分别不过才几个小时。

说完,他大步流星朝前走,手里拎着她的旅行袋,不再回头。她只得跟上来,如同被劫持了一样,跟在他身后,走过陌生的黄昏的街巷。她看着他在前边走路的样子,魂牵梦绕的样子,眼睛渐渐湿润。但是她告诉自己,不能哭啊,叶柔,不能哭。

  到了。原来是“公社”的大院,门口,挂着镇政府的牌子。

  在最后一排窑洞前,一个年轻人迎了出来,看到他们,惊讶地喊了一声,

  “哎呀,真接到了!”他一边喊,一边转身撩起了窑洞上挂着的棉门帘。

  “这是洪景天,诗人,我的朋友,”莽河给叶柔介绍着,“这房子,就是他给安排的。”

  “我们这里条件差,没有招待所,来客人,都是住在这公社大院,”洪景天解释着,一边把叶柔让进屋,“不过被褥还干净,一号下房莽河老师就晒被褥,晒了三天了。就是不知道叶柔老师睡惯睡不惯暖炕?”

  “谢谢,”叶柔回答,“我喜欢暖炕。”

  洪景天看着叶柔,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奇迹,第一眼,他甚至有些失望。他以为,配得上这奇迹的,应该是一个非凡的、妖孽般的女人。可她是平凡的,人间烟火的,好看也是那种大地上长出来的好看。可他抬头看见了莽河那双就像被突然照亮的眼睛,于是,他笑笑说道,“我先去食堂打饭,暖瓶里有热水,叶柔老师先洗把脸吧。”

  又在一个窑洞里了,另一个窑洞,砖窑,刷了雪白的白灰,但仍然是陌生的,有着禁忌和诱惑的气味。她默默望着他,此刻,他脸上的散淡不见了,她看见了一双让她害怕的眼睛,那里,有深渊般黑暗的柔情和爱意。

  “脸盆在哪儿?我想洗把脸,你先出去一下行吗?”她语气尽量平静地下了逐客令。

  “你住哪里?我一会儿过去找你。”她说。

  他狠狠地盯住了她,她受不了他的眼睛,背过身去,假装寻找脸盆。只听他在她身后叹息似的说道,“你这个女人,怎么竟是铁石心肠?算你狠!”

  他一撩门帘愤愤地出去了。她无力地垂下双手,在窑洞中央茫然地站了一会儿。后来她走到炕边,在炕沿上坐下了,她发现自己像打摆子一样在发着抖。

  再见面时,已到吃晚饭的时间,他和洪景天一起出现在窑洞外,喊她去吃饭。他们都变得平静,克制,甚至是,客气。灶房里,吃饭的仍然只有他们几个和戴眼镜的副镇长。现在,莽河和这位副镇长也已经熟了,知道他姓田,是个七七级大学生。他把叶柔介绍给副镇长认识,说,“我朋友,来采风的。”叶柔马上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掏出了学校的介绍信,说,“镇长,我来做课题。”

  副镇长接过介绍信看了半晌,笑了,“来得正好,明天,地区二人台剧团要来唱戏,少不了要唱《走西口》。”

  莽河也笑了,“真要动响器了?”

  “可不,”副镇长回答,“就算为了老百姓的心理需要,也得动——不过也怪,好多事,科学是解释不通的,就算是巧合吧。大研究生别笑话我们愚昧。”

  叶柔回答说,“我哪敢?”

  又是一个纯粹的黑夜,小城一片黑暗,稀少的几点灯光似乎是为了衬托那黑夜的浓密和强大。仍旧没有月亮,只有一弯月牙和满天的大星星。他们三人,在叶柔的窑洞里围桌而坐。洪景天准备了酒、罐头午餐肉和罐头水果。酒是本地产的白酒,很烈。叶柔吃罐头水果,喝一种苦苦的大叶茶。莽河和洪景天,则把烧酒咕咚咕咚倒在搪瓷茶缸里,你一口,我一口。莽河喝得很沉默。

  只有洪景天一个人,吃力地寻找话题。

  叶柔打断了他,“千万别叫我老师,我只不过是个学生,你叫我老师,我以为你在叫别人。”

  “那好吧,叶柔,我没上过大学,也不知道‘社会学’是讲什么的,我只是奇怪你为啥要选走西口这么一个题目做论文?歌里唱,戏里演的,这老题目,还能做出什么新意来吗?”

  “那要看你怎么做了。”于是,叶柔认真地、过分认真地讲解起来,关于社会学,关于这一段历史中可能被遮蔽和过滤掉的内容等等,她还说这一路采访过来,她几乎都想写小说了。

  “好啊,那你写,写小说一定比写论文有意思。”洪景天回答。

  叶柔热情、认真的描绘,似乎只是对着洪景天这一个听众,她始终没看旁边沉默不语只是埋头喝酒的莽河。昏灯下,白酒浓郁的香气,像某种凛冽的、有毒的、正在绽放的花,泼辣、强烈的香气让人心神不宁。半茶缸酒不知不觉见了底,莽河伸手去抓酒瓶,几乎是同时,另一只手也伸了过去,按在了瓶子上。

  “你不能再喝了,”叶柔说,“这酒太烈。”

  两只手,抓着同一只酒瓶,四只眼睛,终于,在一晚上的挣扎之后,碰撞在了一起。叶柔看见了他眼睛里的痛苦,她握酒瓶的手又在发抖了,可她仍旧死死地抓着,不放松,就像在无望的黑暗的大海中抓着一块不堪一击的浮木。

  “不能再喝了。”她说。

  他望着她。她真实的脸,罂粟花一般鲜艳湿润的红唇,还有深不可测难以捉摸的眼睛,像在雾气中漂浮着一般,一会儿清晰,一会儿虚幻。他笑了,摇摇头,“你是谁?叶柔,你是妖还是人?是魔鬼还是天使?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

  “叶柔,你这个坏狐狸,你为什么要折磨我?”他的声音,突然像个又无辜又委屈的孩子,软弱得如同带着露水的仙草。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

  “是你在折磨我,莽河,你不讲理,”她悄声回答,“你不该在这儿。”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该在这儿?”

  “求你,放了我吧,”她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别再来打扰我——”

  他一下子攥住了她握酒瓶的手腕,死死地,像铁钳一样把那只细瘦的手腕攥牢了,似乎他一松手,她就会像烟一样袅袅而散。“说,给我个理由!”他眼睛血红,低声咆哮,怒视着她,不像人,像受伤的野兽。

  不知什么时候,洪景天悄悄出去了。窑洞里,只剩下了他和她。有毒的酒香,危险的酒香,早已让她溃不成军,她只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说!你说,叶柔,你给我个理由——”

  “我害怕!”她突然冲着他大吼一声。

  “害怕?”他愣了一下,“你怕什么?”

  “我怕什么?”她凄伤地反问一句,突然像决堤的河水一样崩溃了,“你问我怕什么?莽河,我怕我自己,我怕我会不顾死活地去爱你,迷失本性地去爱你!我不是个随便的、水性杨花的女人,我也不是疯狂的、浪漫的女人,可我为什么做了这么疯狂的事?……我怕你,莽河,因为你是诗人——诗人总是不断需要新鲜的情感,新鲜的爱,新鲜的刺激,没有这些永远的新鲜大概就没有诗人永恒的灵感——可我说到底只是个普通的女人,我需要的是普通的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你给不了我,莽河,你不可能和我平淡无奇地终老一生,那只会让你厌倦——我怕你厌倦,我怕你有一天弃我而去,我怕我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段轶事,一个插曲,我怕这样的结局——”

  他突然用一个热吻堵住了她的嘴,心疼的、怜惜的长吻,心疼她的透彻和无助。他抱住了她,她想抗拒,但那抗拒不堪一击。她的身体,她的心,刹那间就被这令人窒息的缠绵亲吻瓦解了,她的灵魂好像被他吸吮出了体外,成了一缕游魂,在这窑洞的上方含着眼泪凝望着地上的那个无可救药的自己,沦入死亡般黑暗却狂喜的深渊。

  终于,他松开了她,说话了,“叶柔,我不想欺骗你,海誓山盟其实很廉价,一生很长,我不敢说‘终老一生’这样的话……我奶奶说过,人都是摸黑走夜路的,你愿意跟我一起冒个险吗?”

  叶柔抬起了脸,和他对视着。那是一双绝对、绝对诚实的眼睛,深渊般黑暗的柔情和泪光足以让任何一个善良的女人灭顶。良久,她伸出一只手,抚摸他的脸,为他揩去眼角的泪痕。她知道她完了。她知道前边就是地狱她也要朝地狱里跳了。跳吧叶柔,她对自己说,这世上,所有绝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刹那的呀,比如晶莹的朝露,比如绽放的春华,比如珍贵的少女之美和转瞬即逝的青春……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要求爱情永恒?

  他用双手扳住了她的脸,“人都是走夜路的,这就是人生的魅力。叶柔,冒个险吧,也许,我明天早晨就会死呢——”

  叶柔一下子捂住了他的嘴,“别瞎说,头上有灯!”他微笑了,这阳光般无邪的微笑让她感到了一阵揪心的疼。她把他紧紧抱住了,突然想到一个词:挽歌,此刻她拥抱的好像是一段终将到来的挽歌,那是尘世的爱不能抗拒的宿命。

  一颗流星划过了塞外庄严肃穆的夜空。


  第四章:半个月亮爬上来


  后来,叶柔总是这样问他,“莽河,你怎么知道我要走杀虎口?”

  “你怎么知道我不会走河曲,从那里过黄河?”

  叶柔笑了,“我差点儿就过了呢。”

  莽河回答,“可你还是没过。”

  叶柔转身望着他,“我做梦也没想到,你会追上来,在平鲁老城等我。”

  “你想到了,我知道你想到了,要不,你怎么会放弃过黄河呢?”莽河认真地说。

  他们在平鲁城停留了五天。

  莽河以向导的身份,带领叶柔爬北固山,就像当初洪景天那样,告诉她哪里是凤头,哪里是凤眼,指给她看千佛洞的遗迹还有石碑,看烽火台,看远处山峦上外长城残破的蜿蜒。

  晴好的春天,很难得,有风,但不凛冽,也不大。阳光很澄彻,长城、烽火台、山峦,在肃静的蓝天下,有种格外清晰的苍凉。叶柔眯起了眼睛,出神地眺望着它们。

  “这一路上,看了多少烽火台,”她对莽河说,“清晨、黄昏、太阳当头的正午,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见它,心里就觉得特别伤感。”

  “我也是,”莽河回答,“看见它,想起的就是战争、苦难、离散,还有死亡。”

  “好像,还不仅仅是触景生情,我也说不好。”

  “你说,”叶柔转过来眼睛,望着莽河,“前生前世,我会不会是一个戍边将士的妻子?丈夫战死在沙场,我来这里,寻找死去丈夫的遗骨,想把他带回故乡,可是我没能找到……所以,生生世世,我都要来这里找他?”

  “怎么像是孟姜女的故事?”莽河微笑了,“叶柔,也许你真该写小说。”

  “我不是开玩笑,”叶柔摇摇头,“也许,真有前世的记忆,我们只是不知道罢了,但是它会让你做出一些奇怪的决定,比如我,我一直觉得,雁门关、嘉峪关、边塞、大漠戈壁,这些,是我此生必将到达的地方,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关于迁徙的论文。当我第一次看到烽火台,心里一阵疼,不是形容,是真的心疼,物质的那颗心在疼,我恍惚觉得,那是一个旧景,我和它终于又重逢……”

  莽河伸出胳膊搂住了她清瘦的肩头,“也许,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战死沙场的将士。”

  叶柔抬起头,默默凝望他的脸,望了许久,“是吗?”她摇摇头,“我不知道,要是的话,我应该心安了,可我为什么还觉得不安呢?”

  “看来你是个贪心的女人,你想要的太多。”莽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叶柔笑了,笑得有些忧伤,“好吧,我努力要得少一点。”

  在这安静、凋敝的小城中,叶柔收获颇丰,洪景天带领她走访了一些十分有趣的人物,有出过口的,也有没出过口的。眼镜副镇长也给她安排了很好的采访对象。那是识文断字

在这驿站中留下了一个故事,他却永远不会知道。

  陈香在他离开后的那些日子里,常常一个人去看河。她就是从那时起爱上了河流。她站在坝堰上,眺望汾河,河水只有浑黄的一条,但河床是宽阔的。防风林带在她视线可及的远处,绿得又端庄又单调。蓝天、白云、黄水,偶尔飞过的水鸟,她小小的秘密,就藏匿在这地久天长的、永不会开口的天水之间。眼泪会忽然涌上她的眼睛,又疼又甜蜜。她以为这一切将是天长地久的,那时,她不知道,有一天,这永恒的河边景色会成为最幻灭、最伤痛的青春记忆。

  两个多月后,陈香毕业留校了,她以闪电的速度结婚,嫁给了一个和她一起毕业留校的学长。学长比她大八岁,有过婚史,几年前离异。七个月后,儿子出生了,陈香的儿子,健康、结实、漂亮,哭声又响亮又理直气壮,一点儿没有“早产儿”的孱弱: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严重不足月的婴儿。陈香把他抱在怀中,来探望的人们尽管心存疑惑,嘴里却说,“噢哟,小家伙好命大,真壮实!”

  要不就打圆场,“老话说得好,七活八不活嘛!”

  陈香骄傲地、坦然地笑着,亲着儿子的小脸、小鼻子、小眼,亲着他娇嫩的、小得不可思议的十个小手指头。多奇妙啊,她感动地想,现在,你再也不能和我分开了,你就是人在天涯,也不能和我分离。她柔情似水的亲吻大概使儿子感到了不耐烦,他突然一蹙眉头,晃着小脑袋,那神情,几乎就是某一瞬间的重现!她呆了一呆,忽然仰脸哈哈大笑,笑着,却泪如雨下。

  丈夫走过来,抱住了她。丈夫说道,“可怜的陈香……”


  起初,人人都羡慕莽河的好运气,能够分配到那样一个堂皇的学术机关中去。莽河自己也是高兴的。

  堂皇的学术机关,却设在一个陈旧的小楼里。那陈旧的程度令人惊诧。没人说得清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建筑,灰砖,光秃秃粗鄙、丑陋的三层小楼,却又有着镶嵌了雕花石刻、拱形的、细长而精致的窗户,这使它的来历顿时变得可疑,就像一个身份复杂的女人。走廊幽暗,狭长,永远弥漫着厕所的臭味。终年走在这样的走廊里,感到生活就像一块湿嗒嗒的旧抹布,暧昧、不洁。

  有雕花的拱形窗户,细长到不合比例,严重影响了室内的采光。冬天,一到下午四点钟就需要开灯照明。但这仍然是整座建筑中唯一让莽河喜欢的东西。他常常爱怜地、温柔地望着它,心里想,是因为什么缘故让它沦落到这里来的呢,这垃圾山中的百合?比想象中枯燥百倍的、日复一日没有尽头的办公室生涯,因为这样的追问和联想,变得似乎可以忍受。

  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经历的,是那个年代所有那些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要经历的东西:学习融入。上班第一天,他来得很早,坐在拥挤的角落里他的办公桌前,却不知道应该拎着暖水瓶去锅炉房打回开水。那天,去打开水的人居然是多年来没有染指过办公室杂事的科长,科长拎着饱满的暖瓶走到他桌前,问他,“喝水吗?”他居然一边把茶杯递上去一边心无城府地回答说,“谢谢。”那一刻,一办公室的人都饶有兴味地旁观了这猫对老鼠的戏弄。

就这样,他在第一时间向大家展示了他的第一个缺点:没有眼力劲,还有,傲慢。

  漫长的八小时办公时间,一屋子人,看报纸,喝茶,聊天,或是借机溜出去到附近的菜市场拎一网兜子蔬菜回来。办公室生涯就像沿着轨迹运行的列车一样周而复始,那一种平凡的单调是他不能忍受的。他常常一个人躲进资料室里,看书,写一些诗行。那是一间设在地下室里的暗无天日的大房间,书架壁立,灯光昏暗,散发着故纸堆发霉的气味。那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写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有一种可疑的苍白,贫血,像一种他不喜欢的孱弱的菌类。这让他心情晦暗,沮丧万分。就在这时主任找他谈话了,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我们这里,不是作协,要记住,写诗,不是我们的正业。”

  主任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视学者的荣誉如同生命,他的话,有着不容质疑的正确。后来,在许多的场合,这个学者都给别人讲过那个著名的故事:抗战时期,那个刘什么教授,庄子专家,在日寇飞机横空肆虐的时刻,质问跑向防空洞躲轰炸的沈从文,“你跑那么快干什么?我为庄子跑,你为谁跑?”此刻,主任苦口婆心地想把这个文艺青年拉回正途。他从主任办公室走出来,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抬眼望着细长的优雅的拱窗,忽然一个声音在他心里响起来,是一个神秘的祈祷般的声音,一下一下,撞击着他,他整个身体像钟一样发出嗡嗡的震颤与共鸣,那声音说,“走吧,走吧,走吧……”顿时,他眼睛潮湿了,他觉得是命运在和他说话。

  那是一个节日的前夕,楼下院子里,在分葡萄和带鱼,热闹,喧哗,喜气洋洋。人人拎着带鱼和葡萄回到办公室,一边议论着各自手中带鱼的宽窄、葡萄的大小。忽然有人在下面吵起来,“凭啥给我这么一堆破烂儿?这是叫人吃还是叫猫吃?——”是一个变了腔调的尖利的女声。恐惧就是在这时一下子攫住了他,他想,我不要这样的日子和人生。

  然而,“不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折磨着他。他不能跟任何人吐露自己“不要”的决心,尤其是亲人们。只要他略露一下口风,他们就骂他发疯和作孽。“不要”这么好的前程,他要什么呢?他一天一天拖延着,犹豫着,挣扎着,就像一个被拷问的哈姆雷特。日子飞逝而过,一晃竟是数年。直到有一天,他去上班,听人说,他们的旧楼房要重新装修了,拱窗要被砸掉,扩宽,换上那种新式的塑钢窗。他一愣,然后,笑了。

  当天,他做出了一个地动山摇的举动:递上了一份辞职申请。

  在一个安静的晚上,他一个人来办公室收拾自己的东西。日光灯管嗡嗡地轻响着,是静的声音,不知为何让他想起正午时分阳光照耀下空无一人的公路。他默默打量着这间拥挤、杂乱、横七竖八挤了四张办公桌的斗室,心里柔软下来。一瞬间,他想,也许,不是没有和解的可能,和凡俗的生活、琐碎的日子和解,也许,这里有一些秘密是他不知道的,卑微却依然珍贵的秘密……他用手抚摸就要消失的拱窗,最后的拱窗。月亮悬挂在窗外,是一轮雾蒙蒙风尘中的圆月。“再见了,朋友!”他轻轻说,是对拱窗,或者,也是对这里的一切。

  走吧,走吧。到天国去吧。

  地上,一定有一处教堂,在唱着这样的颂歌。


  三、陕北,你这大胆的女子

  现在,陕北该出场了。这是莽河的故事开始的地方。

  其实,陕北并不是他的目的地,他甚至说不清为什么第一站要到这个叫“米脂”的地方,他本来是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的,比如,草原,比如,天山,但结果是,太阳快要落山时,他一个人站在了陕北米脂的街头。米脂很安静,很空旷,黄昏的忧伤和小城的寂寥一下子就穿透了他的身体。

  他想起了那句人人都知道的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他还想起了一句不那么为人知的诗,是黄河对岸一个叫吕新的人写的,“陕北,你这大胆的女子,还没有结婚,就生下了米脂……”他微笑了,他想,多情的地方啊。

  他沿着空旷的大路走,看着太阳在前面一点一点坠入旱塬。太阳沉没的那一瞬间,他找到了一家小客栈,是那种窑洞式的屋子,青砖盖脸,深而长,却没有炕,里面前前后后支了四张铺板,房钱很便宜,被褥也干爽。他选了最角落里的一张,放下了背包。老板笑着对他说道,“对着哩,在家靠娘,出门靠墙。”又说道,“没别人,想咋睡都行。”

  他也笑了,说,“行,我前半宿睡这张,后半宿睡那张,换着睡。”

  “就你一人睡?”老板笑着问,“不恓惶?”

  他怔了一怔,听懂了那弦外之音,“那可不,出门时我媳妇交待了,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那不是他媳妇,那是邓丽君。他想。

  旅馆不卖饭,他洗了把脸就出去寻找吃晚饭的地方。太阳落山了,街上几乎没有行人,但是空气中弥漫着饭香,这使寂寥的小城有了人间的气息。他走进了临街的一家小饭铺,里面支着三四张木桌,扑面一股奇异的酒香,有客人在喝酒。他想起听人说过,米脂这地方,出好米酒。

  他在临窗的桌前坐下。米酒的浓香和这昏暗的小店不知为何让他想起《水浒》里好汉饮酒的那些酒家。他几乎想高声大喊,“筛酒来——”显然,这是家私营小店,他刚落座,老板娘就笑吟吟地麻利地站在了他面前,问道,“客人吃啥?”

  是一个矮矮胖胖的女人,很壮实,没有出众的姿色,但眉眼干净,皮肤白皙,有着家常的温暖和好看,米脂的婆姨。他笑了,说道,“你有啥?”

  她指了指身后的墙。

  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菜谱就一五一十写在黑板上。

  “我这里的驴板肠,米脂人都说好,”她补充了一句,“老汤卤煮,祖传秘方。”

  驴板肠是米脂的名小吃,似乎也听人说起过。还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在北方,很多人喜欢吃这一口。既然米脂人都说好,看来是来对了地方。他望着老板娘温暖干净的脸,愿意相信她的话是真的。

  “好,切盘驴板肠,筛半斤米酒。”

  酒菜上来了。酒果然是本地自酿的米酒,醇香清冽,盛在一只粗陶大碗中。他端起碗来就是一大口,呛得他咳嗽。驴板肠也是香脆的,卤出了绵长的滋味。他想,不错,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他大口大口喝酒吃肉,一个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来,“外乡人,这米酒可是有后劲的。”

  他一抬眼,桌前立着—个人,女人,一个姑娘。牛仔夹克,马尾辫,鲜艳的嘴唇,在昏黯的灯光下有如暗夜中幽香浮动的花朵。他望着她笑了。原来,他在这样的一个黄昏走进这样的一家小店,不是没有缘故的。

  “你也是外乡人吧?刚才你是不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我邀请你共进晚餐,可以吗?”他借着酒劲盖脸,这样说。

  她刚要开口说话,他打断了她,“别说你已经吃过了——吃过了,就坐下来,—块儿喝两盅米酒,这总行吧?看在我们都是外乡人的份上。”

  她笑了,是那种非常安静的笑容,知识女性身上很难看到的那种天然的、宿命的安静。她坐下了,说道,“好吧,不过,我没酒量——老板娘,给取个酒盅。”

  酒盅取来了,斟满了,她端起来,对他说道,“纠正你一下,我不是外乡人,米脂是我老家。”

  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点点头,“明白了,你是来寻根的。”

  她又安静地一笑,“算是吧。”

  “中文系大学生?”

  “不,社会学系的,”她回答,“黄河对岸,南边师大的,听过你讲座,莽河老师。”

  “你?认识我?”他差点被一口酒呛住,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她没有马上回答,湿润而狡黠地笑着,忽然开口念道,“也许,我是天地的弃儿/也许,黄河是我的父亲/也许,我母亲分娩时流出的血是黄的/它们流淌至今,这就是高原上所有河流的起源……这是你的名片,莽河老师。”

  “哦——”莽河太得意了,“你可别对我说,‘天下无人不识君’!”

  “那是李白,不是您。”她笑着回答。

  他突然哈哈大笑。是啊是啊,那是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不是他。不过已经够了,一个跨过黄河来寻根的米脂姑娘,在这地老天荒的小城,在黄土高原浑厚的腹地,认出了一个漫游的落拓诗人,他的诗是他们相互辨认的暗语。这样的奇遇,只能发生在那个浪漫的年代,天真的年代。

  他收敛了笑容,郑重地起身,朝她伸出了右手,“请允许我介绍我自己:莽河,写诗的无业游民,这是我最新的身份——”

  她握住了他的手,说道,“叶柔。”

  世界忽然沉入博大无边的宁静之中。

  叶柔住在县招待所。

  叶柔不是一个大学生,她是一个研究生,为了自己的论文在做一项田野调查。那是一个有关迁徙的题目——历史上的走西口。出发前,她特意绕道陕北回到了自己从未回过的老家,不用说,这个“文艺青年”是受了方兴未艾的“寻根文学”的诱惑:米脂,历史上的银州,这从未谋面的家乡,突然之间向她呈现出了审美上的意义。

  他送叶柔回住地。米脂城睡了,昏黄的几盏路灯穿不透整座小城和千山万壑间的漆黑。月亮是一习二细细的眉月,而星星则亮得像是要从天上滴落下来,几乎能听到那滴落的声音似的。路很短,不足二百米,叶柔说,“谢谢你送我,还有你的酒。”他说,“不用谢——”他看着她的身影被漆黑的院子吞没,心里一阵惆怅。

  那一夜,他失眠了。

  他想,原来,神差鬼使莫名其妙让他来到陕北,是为了让他遇到一个好姑娘。

  第二天一早,叶柔就跑来邀他去县招待所吃早饭。她为他买好了饭票。叶柔站在小客栈的院子里,清新得像一株带着露水的仙草。叶柔说,“请你喝小米粥。米脂的小米可是闻名天下的。”莽河笑了,说,“好。”

  那一顿早饭,是莽河此生吃过的最难忘的美味。小米糕、小米粥、简朴的点了一点香油的咸菜。粮食珍贵朴素的香味,被土地孕育滋养出的醇厚和芬芳,还有,太阳的暖香,使他在吞咽时第一次像个耕作者一样感受到了大地的仁慈。粥面上,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油脂,据说那就是“米脂”的由来。多好,他想,这名字里有恩情。

  饭后,叶柔说,“你愿不愿意和我去个地方?”

  他太愿意了,眉开眼笑,不过嘴里却这样说,“我就知道这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出银州镇,沿无定河向南,在银州镇和十里铺之间,有个叫“叶家圪崂”的村庄。那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都住窑洞,村外是层层梯田。春耕的时节,阳光灿烂,村庄显得格外安静。

  从前,村西头,土崖下,有户小小的庄户院。三眼一炷香土窑,一明两暗,那就是叶柔父亲出生的老窑。父亲十几岁离家,参加了八路军,十多年后进城,回来接走了叶柔的奶奶,从此再也没有返乡。起初,那窑洞还有个孤寡的亲戚住着,照看着,后来那亲戚过世了,庄户院就一天一天荒芜下来,长满没膝深的杂草,成了蛇鼠的天堂。但是土窑还在,没了门和窗,裂着大缝,缝里摇曳着去年的枯草,但是仍旧坚持地站在那里。窑顶崖头上,一棵枣树,在阳历四月的春风中,刚刚苏醒,爆出米粒大的小芽。当这两个“寻根”的年轻人步行八里路赶到叶家圪崂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

  陕北的天空,瓦兰瓦兰,那是他们从没见过的纯粹而高远的蓝天,辽阔无边的善良,静谧、安详、尊严,这样的天空是对最卑微、艰辛的生存的一种补偿吧?莽河望着蓝天下摇摇欲坠的土窑这样想。

  叶柔久久默不做声。

  她抬起了脸,眼睛里有泪光,她仰脸向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叫了一声,“奶,我回到你说的老家了……”

  刷啦啦啦啦,从塬上吹过一阵风,满院的荒草一阵乱响。

  陪他们来的是一门远亲,出了五服的一个哥哥,成锁哥。说是哥,年纪却比叶柔大许多,是五十几岁的人了,还记得叶柔的奶奶,叫她“六奶”。

  “六奶埋在啥地方?”成锁哥问叶柔。

  叶柔摇摇头。奶奶的骨灰,至今存放在殡仪馆骨灰堂里,存放在她最终也没有视为家乡的那座客居之城,还没有入土。

  “入土为安哪。”成锁哥说。

  他们在成锁哥的带领下离开了荒窑,朝村里走去。刚刚走出十几米远,只听身后“轰隆”一声巨响,他们吃惊地猛回头,只见鸟雀狂飞,烟尘冲天而起,荒窑坍塌了。叶柔惊讶地望着轰然倒塌的祖居——原来这么多年它一直支撑着、坚挺着、等待着,就是为了等着她的到来,等着和一个亲人,一个血亲作最后告别。

  她泪流满面,朝着坍塌的荒窑,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老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那天他们就留在了叶家圪崂。

  太阳落山前,他和她就一直坐在一面土崖上,俯瞰着她的村庄。鲜黄的塬,鲜黄的土崖,瓦兰的天,世界纯净到就只有这两种颜色,世界之初的颜色。他们安静地坐着,听那些自然的声音,风声,虫声,鸟鸣,草叶的细语,牛哞,和远近的狗吠,他觉得心很静。

  叶柔的声音也是静的,“你老家在哪儿,莽河老师?”

  “叫我名字,”他回答,“我不习惯人家叫我老师。”

  “你老家在哪儿?莽河?”

  “我出生的城市就是我的老家,”他回答,“我父亲、爷爷,三代人都出生在那儿。我老爷爷、爷爷都是商人,到了我父亲,解放了,公私合营了,就成了商业局下属公司的一名职工。”他笑起来,“有时候,我想,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诗人呢?我从头到脚,流的都是商人的血。”

  “你已经是诗人了。”叶柔说。

  “可我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有一个诗人的灵魂?会写几行诗未必就是一个真诗人,”他凝望着鲜黄的塬、安静的小村落,缓缓说道,“也许就是因为我怀疑,所以,我才要迫不及待地去证明什么,我才要逃跑,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出逃,那是因为我害怕真相——是不是这样?”

  “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出逃,那是诗人的本质。”叶柔这样回答。

  “你给了我一个好理由,”他笑了,“你是个善良的好女孩儿,可是你知道吗叶柔,这代价也太大了,我把我爸都气病了,高血压,住了医院……我爸说,我要是不回去上班,他就和我断绝父子关系,不认我这个儿子了。”

  “他出院那天,我给他磕了一个头,就这么走了……其实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叶柔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她为他难过。

“你,后悔吗?”她犹豫地问他。

  “至少现在,此刻,我不后悔。”他叹息似的望着远山近郭,“它们多美!”他由衷地、真心地说。

  太阳就要落山了,此刻,天空出现了晚霞,晚霞把鲜黄的土崖涂染成血红。壮阔无边的寂静,瑰丽的寂静,笼罩了小山村,笼罩了千沟万壑。一缕缕炊烟,像灵魂一样袅袅升腾:这一刻,莽河觉得自己看见了神。

  成锁哥打发孩子来喊他们去吃晚饭了。

  成锁家五孔窑,最西边那一孔,平时不住人,堆些农具、杂物,做仓房,今夜主人临时收拾了出来,拢起火炕驱赶潮气,做了莽河的客房。叶柔则住在了成锁哥女子们的窑里。

  晚饭,成锁嫂熬了一大锅“钱钱饭”,炸了黄米糕,杀了鸡,摊了鸡蛋,去供销社打来了米酒。他们左一盅,右一盅,边喝边听成锁哥给他们讲些家族里的陈年旧事。

  成锁哥喝高了,用筷子指着莽河对叶柔说道,“柔啊,你这个对象人不赖,喝酒一点儿不偷奸把滑。”

  叶柔脸红了,说道,“哥,你喝醉了,人家不是我对象。”

  成锁嘿嘿笑出了声,“你就日哄我吧,不是你对象,和你跑到咱这山沟里做啥?”

  叶柔急了,说,“哥,你别瞎说,人家是我老师——”

  莽河举起酒盅打断了她的话,莽河说,“成锁哥,你这妹子眼太高,人家看不上我。”

  成锁哥左看看,右看看,打着酒嗝,用筷头点着叶柔的脑门说道,“柔啊,我看你是挑花眼了,听哥一句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不敢自己耽误自己……”

  话音未落,窑顶吊着的十五烛光灯泡,忽地灭了。黑暗一下子灌进了窑洞,就像在为成锁哥的话做着注脚。停电了,叶柔想。停电了,莽河也这样想。却原来不是,只听成锁哥笃定地说,“九点了。”原来一到九点,这里的电厂就拉电闸。隔间灶洞里的火光,忽然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像点亮人类文明的那一堆火。成锁嫂去点灯了,他们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坐着。叶柔的手忽然被一只手悄悄握住了,那手很大,却很柔软,是一只孤独渴望的手。叶柔的手没有挣扎,叶柔的手宽容地、温柔地、像传说中的解语花一样默默说道,“你这个迷途的小弟弟……”

  煤油灯点亮了。莽河依依不舍放开了叶柔的手。他探身执壶,给自己和成锁哥都重新斟满了,说道,“哥,喝酒,这米酒可真香啊!”

  酒阑人散时,叶家圪崂早已是漆黑一片。村庄睡沉了,片刻工夫,待客的主人也睡了,熄了灯。莽河静静地躺在炕上,朦胧的月光把糊在窗棂上的麻纸映得很亮。他了无睡意,米酒、一天的奔劳都不能使他入睡。大概是这世界太静太纯粹了,而他是个有“杂念”的人。他披衣下炕,开门,走出了窑外。

  月光淡淡地涂染了窑院。不是十五十六的大月亮,没有那种如水的坦白和清澈,却更柔和,更具善意和禁忌。山风一吹,他有些头晕,酒劲上来了,他靠着磨盘坐下,背风点燃一支香烟。红红一点烟头,像萤火虫一样,在千山万壑的内心,在黑夜的内心,一闪一闪飞动。一支烟没有抽完,“吱呀”一声,东边的一扇窑门,轻轻开了,一个人影无声地走出来,掩上门,走下台阶,站住了。

  他扔掉烟头,起身,朝她走去,朝那朵鲜花。他们面对面站在了一起,他抓住了她的手,冰凉的手,他牵着她走回他的窑,别人家的窑。她发着抖,他一把把她搂在怀中,她的脸紧贴着他的心口,她的脸烫得像一块燃烧的火炭,灼着他的肉。他不住口地叫着她的名字,“叶柔,叶柔,叶柔,宝……”她眼泪夺眶而出,那眼泪也是滚烫的,嗞嗞冒着热气,像融化的铁水。她耳语一般地、宿命地说,“我疯了,我疯了——”

  窑外,狗不明缘由地突然吠了起来。

  他醒了,来到窑外。喳喳喳一片鸟鸣。他洗脸、漱口,成锁嫂喊他去吃早饭。成锁哥一早下地去了,娃们去上学,饭桌上,除了他没有别人,他奇怪地问成锁嫂,“叶柔呢?还没起来呀?”成锁嫂回答说,“哦,她叫说给你,她一早起来,先回城去了,说是有啥事情,是公家的事。她叫说给你,她在县城等你。”

  他懵了,忽然有了不好的预感。他放下了筷子,对成锁嫂说,“嫂子,我不吃了,我得回城去。”

  他几乎是一路跑着赶往县城,赶出一身又一身热汗,中途搭了一截拉砖的小四轮农用车,弄得灰眉土脸。他灰眉土脸跑进她住的县招待所,服务员说,客人已经退房了。

  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啥?”

  “退房了,一早就退了。”

  他耳朵嗡嗡嗡响着,像钻进了一窝蜜蜂。

  “你,你弄错了吧?怎么可能?你知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他结结巴巴地问。

  “看见她搭顺车走了。河对岸山西家的车,走了一阵阵了。”服务员认真地、同情地回答。那是一个团团脸和气的姑娘,唇红齿白,两只小酒窝若隐若现。

  热汗变成了冷汗,冰冷地贴着他的后背前心,他一阵恐惧。这样好的太阳,这样好的早晨,一觉醒来,他把叶柔弄丢了。她就像草叶上一滴露水,在太阳下蒸发了。

  来无踪去无影,就像一个《聊斋》故事。



  老周是陈香的丈夫,也是她同班的师兄,叫周敬言。只不过,周敬言这名字,平日里很少有人叫,大家都叫他“老周”。还在做学生的时候,他就是“老周”了,全班男女,无论大小,大家都“老周、老周”地叫,听起来琅琅上口,老少成宜,好像他生来就该是个老周似的。

  说来,一个班里,比他大的,也不是没有。像贾爱斌,比他大一岁,却很少有人叫他“老贾”。和他同岁的,有好几个,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被人以“老什么”冠名,唯独老周,是毫无歧义的。你站在他面前,面对着他的脸,不叫他“老周”还能叫什么呢?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一个尊称——“七七·一”全班的老大哥。

  老周是个善良的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老周结过婚,有过一个孩子,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儿,孩子不满周岁时,因为一场中毒性痢疾死了。这件惨痛的事最终导致了他们夫妻的离异。老周的前妻,是一个“北插”,孩子的去世使她锥心泣血地痛恨这个客居之地,她对老周说,我就是回北京要饭也不在这鬼地方待了。于是,她抛下老周走了,当然她没有回去要饭,家里给她托门子找了一个不错的接收单位。但是北京不接收老周,北京有什么理由接收一个毫无名堂的外乡人呢?北京最终使他们孔雀东南飞。

  可是你在老周身上,几乎看不到这些伤痛的痕迹,他一点儿也不愤世嫉俗,对世界抱着几近天真的善意。他生来是个天真的人,这使他的笑容纯净而温暖。他像孩子一样欢笑,像哲人一样思考,只不过,年轻的陈香不知道这一切有多么珍贵。

  老周不算英俊,远远不算,他有一张扁圆的大脸,中等个头,偏胖,还有一点微微的驼背,总之,他只能是一个兄长似的“老周”而决非陈香心里的白马王子。陈香甚至都不知道他其实一直在喜欢着自己,四年的时间,朝夕相处,陈香过得轰轰烈烈又浑浑噩噩,直到她遇上了那个大麻烦。

  她几乎没有什么妊娠反应,她唯一的反应就是变得格外贪吃。她的饭量几乎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着。一顿饭,她可以吃下四个馒头、三碗小米粥、两碗大烩菜。他们出去打牙祭,吃灌汤小笼包,她一个人足足吃下去八屉!吃得所有人目瞪口呆。她的好朋友明翠看出了事情的古怪和蹊跷,当天下午,把她约到了河边,对她说道,“陈香,出什么事了?”

  陈香微笑,眯起眼睛看河,不说话。明翠清晰地看到了她鼻翼两侧的蝴蝶斑。陈香的脸,从来是洁净无瑕的,像玉一样纤尘不染,但现在它看上去像张画稿一样纷乱。明翠觉得自己的心揪成了一团。

  “几个月了?”她只好摊牌。

  “嗯,怎么算呢?我想想,”陈香回答,“两个月零十三天。”

  “谢天谢地!还来得及,”明翠长出一口气,“陈香,今天太晚了,明天早晨,我陪你去医院。”

  陈香不笑了,她转过脸来,犀利地、凌厉地逼视着明翠,说道,“明翠,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你要我放弃这个孩子,杀死这个孩子,对不对?这话,我只说一遍,我要把他生下来。不管谁说什么,千难万难,我也要把他生下来!我想好了,大不了,我不留校,大不了,没有任何单位接受一个单亲妈妈,那我就去海子边摆地摊卖大碗茶,卖糖葫芦,卖烤红薯,要不就开家小饭铺卖油条丸子汤,总行吧?所以,那些残忍的话你最好让它烂到你的肚子里,不要让我的孩子听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明翠,我不希望我们从此成为仇人——”

  她是认真的、壮烈的,那壮烈的神情吓住了明翠,那是一个崭新的、她不认识的陈香。明翠想,完了,这没心没肺的傻孩子鬼迷心窍了。当晚她找到了老周,老周是他们的班长,他们班,老周、明翠、陈香是留校的候选人,老周还是他们那个文学小社团的负责人。明翠说,“老周,陈香闯祸了,你不能见死不救。”

  明翠的意思,是让老周去做陈香的工作,打掉那个孩子。她觉得老周说话要比她有分量,其实也是病急乱投医而已。老周听完明翠的话,沉吟许久,说道,“晚了,明翠,说什么都没用了。”

  “你还没说,怎么知道就没用?”

  老周望着明翠,有句话却没有说出口。老周想说的是,明翠,陈香和你不一样,陈香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陈香身上,有一种圣徒的品质,她生来是要牺牲的。老周把这句悲壮的话咽了下去,说道,“行,我试试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这个内陆城市,还没有任何一家茶楼和咖啡馆,像样的饭店也屈指可数,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那些“上岛咖啡”、“第二客厅”之类的场所,还要再等十多年后才会应运而生。老周只能把陈香约到他们共同的河边。他们并排坐在坝堰上,看着脚下无声流淌的河水。水鸟嘎嘎地叫着,老周忽然开口说道,“陈香,咱们结婚吧。”

  陈香吓一大跳,“你说什么?”

  “我说,咱们结婚吧。”老周搓着肥厚的、像婴儿一样红润的手掌回答。

  “为什么?”陈香知道老周是明翠搬来的说客,救兵,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石破天惊地向她求婚。

  “不为什么,”老周说,“就是不想让你去海子边摆地摊卖冰糖葫芦,就你这脑子,还做生意?会赔光的。”

  “这不算结婚的理由,还有呢?”

  “还有,还有就是,你这个傻子,你没有看出来吗?我……我喜欢你。”

  “可是,可是——”陈香结结巴巴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可是,我……”

  “可是你并不喜欢我,这我知道,”老周断然打断了她,“就算我乘人之危吧!陈香,我们来给这孩子一个家,你做妈妈,我做爸爸,你看怎么样?我不要你现在回答我,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想这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提议?”

  眼泪慢慢涌上了陈香的眼睛。你做妈妈,我做爸爸,这句如同儿戏的话,不知为什么比所有的承诺、所有的誓言都让她感动和心酸。她低头揪下了身边一根狗尾巴草,把它绕成了小小的一个环状,她把它托在掌心伸到了老周面前,“周敬言,你这样求婚,是不是太简单了?总要有一枚戒指吧?”

  老周用粗大的手指,拈起那枚小小的草环,把它小心翼翼地、珍惜地套在了陈香手指上。然后,他轻轻地、温存地搂住了那个怀有大秘密的小身体,他搂着她,嘴里不停地叫着她的名字,“陈香啊,陈香啊……”陈香泪流满面地回答说,“周敬言,你这个傻子啊!”

  她给肚子里的孩子起名叫小船,周小船。

  她问老周,“这名字好吗?”

  其实不好,他想。船是属于河的,而他(她)的父亲,是河。

  老周不知道,原本,她想起一个更夸张的名字:不悔。

  起初,他们的家,就安在学校集体宿舍的筒子楼里。十六平方米的一间屋子,安了一张大床,一张小床。小床是松木原色的,四周有精致的栏杆,上面吊了蚊帐。这松木小床是老周亲手做的,从前,插队的时候,老周干过木匠。

  大腹便便的陈香,坐在阳光灿烂的南窗下,看着老周用砂纸细致入微地、不厌其烦地打磨着那一个个漂亮的小栏杆,松香的气味儿在阳光里像魂灵一样飘散。那是他们俩跑遍了这个物质匮乏的北方城市,怎么也找不到一张合适的婴儿床之后,老周说,“算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模仿着瓦西里的语气安慰陈香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果然,两天后,一堆木板堆在了他们窗下,然后,他锯、刨、凿,洁白的刨花飞舞着,于是,陈香目睹了一张婴儿小床在亲人的手下横空出世。

  那是迷人的,陈香想,一个父亲在为儿子挥汗如雨。刨子所到之处,薄如蝉翼的刨花怕疼似的蜷曲,蜷曲成某种旋律的形状。它们蝴蝶般飞舞,无声而美。陈香找来许多只敞口的罐头玻璃瓶,透明的花瓶,洗净了,然后把那些形状最好的木头刨花小心地装进去,高高低低地,摆在窗台上。阳光照耀在上面,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效果。陈香觉得自己把那个迷人的时刻贮存下来了。

  老周说,“只见过把刨花当柴烧的,还真没见过把它当花儿养的,你是第一个。”

  她笑了。忽然有一种悲伤突如其来涌上她的心头,雪崩似的。美都是瞬间即逝的,她挽留不住。

  孩子是顺产,但有一点小磨难,侧切了一刀,缝了七针。

  第一眼看到孩子,红红的,皱皱的,闭着眼,像蜡烛似的插在襁褓之中,看不出像人还是像动物。护士托着他的小脑袋,对老周说,“看,长得像妈妈。”他一下子幸福地笑了。他轻轻地、怜惜地在心里叫了一声,“你好啊,周小船。”

  他愿意周小船像妈妈,他祈祷上帝、佛祖、所有的神明,让周小船长得像妈妈。

  陈香把周小船抱在怀里,久久久久凝视着他的脸,陈香望着他皱巴巴的小脸柔声说道,“周小船,我是妈妈。”她让周小船吮吸她的乳房,周小船的嘴,像花骨朵一般撅着,一抽一抽,魂灵就这样被这张小嘴抽空了。突然他松开了她的乳头,“哇——”一声悲伤地哭了。

  三天了,她下不来奶。七天了,出院了,她还是没有奶水。

  老周给周小船订了牛奶,托人从东北买来了最好的“完达山”牌奶粉。那时,订牛奶需要医院的出生证明,而且,关于牛奶,这城市当时有许多的流言和传说。说牛奶出场时,要兑一次水,分送到了奶站,再兑一次,到了送牛奶的工人手里,还要兑一次水。这城市有条河,叫沙河,沙河里流淌着的,是这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山上冲刷下来的山水,传说送牛奶的自行车就停在沙河边,把沙河水掺进了牛奶里。总之,那牛奶是稀薄的,靠不住的。

  陈香不相信自己的身体是自私的。

  按摩、热敷、吸奶器,所有这些作用于外部的方法,一一败下阵来,陈香还是一个不甘心。陈香想,这世界上,没有不分泌奶水的母亲,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一个真理,这是“信”。那些最终没有奶水的母亲,是放弃,而她不,她信,她不放弃。

  她四处寻找来那些下奶的民间偏方,一张一张地,虔诚地抄下来,贴在墙上。这些偏方看得老周心惊肉跳,老周问她道,“这些东西,你不会真的吃吧?”陈香很惊讶,说,“不吃,莫非把它们贴在这里当画看呀?”

  有一个偏方,是猪蹄。做法是,将一只七星猪蹄,洗净,去沫,白水煮,不加任何调味品,不加盐,加一味中药:通草,煮成奶白汤,连汤带蹄,服食。

  另一个偏方,是鲫鱼汤。做法是,鲫鱼一条,去内脏,不能刮鳞,洗净、去沫,清水煮,不加任何调味品,不加盐,煮成糊状,连肉渣带汤服食。

  还有一个是米酒豆腐,相比之下,这个偏方要仁慈一些,但也最麻烦。首先,是要先酿出米酒,然后,用自酿的米酒,加红糖,加豆腐,煮成豆渣般的糊状,每天服食二次……

  于是,这些没有盐,没有调味的荤腥,这些难以下咽的汤汤水水,就成了陈香每日餐桌上的主菜。好在生活在变,他们匮乏的城市里有了集贸市场,这些东西还不难买到。还在月子里,她就东寻西问向南方人讨来了酒曲,学会了制作米酒的方法。她差老周去买回了一只小缸和白江米,让老周将小缸一遍遍清洗干净,然后自己动手,把江米浸泡一天后上笼蒸成半熟,入缸,再倒入事先备好的凉开水,及一块一寸大小的酒曲,细细搅拌均匀,中间挖出一只深坑,一周后,就有清澈的米酒沁出来了,满屋飘散出米酒香。她惊喜地收获着这劳作的果实,把它们仔细装入玻璃瓶中,用宣纸封好。从此,米酒豆腐就成了她每日必不可少的早点和夜宵。此时,孩子出满月了,于是,给自己买煮汤的食材就成了她首当其冲的工作。她天天跑集贸市场、菜市场、副食商场,极其认真严肃地给自己挑选着那些多孔而肥硕的猪蹄,鳞片鲜亮的鲫鱼,还有,至少六年以上的老母鸡这一类东西,当这些东西散发着古怪的气味端上餐桌时,陈香的眼睛里就会闪过一种母兽的神情。她迅疾地端起来,吃得又凶狠又回肠荡气,常常,鳞片粘在她的嘴角,她抬起脸,冲着老周灿然一笑。这种时候,老周心里觉得又恐怖又怜悯。

  又一个月过去了,孩子满两月了,她的乳房沉寂着,没有动静,没有响应。

  她母亲从另一个城市来看她,对她说,“香啊,认了吧,别再遭罪了,这么长时间不下奶,那就是没奶了。有的女人生来就是石奶,你大概就是长石奶了。”

  明翠也劝她,“我说陈香,你再吃这些没盐的汤汤水水,恐怕就成白毛女了。”

  她不听,继续吃,吃不放盐的猪蹄,吃不刮鳞的鱼,吃煮成糊状的米酒豆腐。

  三个月过去了,仍旧没有消息,她的身体如同一片冻土。三个月的孩子,应该会翻身了,可是周小船不会。稀薄的牛奶使周小船看上去有了缺钙的征兆,他们抱他去医院,打了一针D3。打针使周小船哭得声嘶力竭,陈香也掉泪了。于是,她继续不放弃地吃下去。

  老周终于说话了,老周说,“陈香,尽人事,听天命吧。”

  陈香回答,“哥,你说,天命是什么?天命就是,这世界上的每一个妈妈,都应该有奶水啊!”

  老周不说话了,他还能说什么呢?他早就知道,陈香身上,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圣徒的品质,她理所当然地把奇迹看作是世间平常的事。老周想,让她折腾吧,豁出去,就让她折腾一年,莫非等孩子满周岁了,该断奶了,她还不死心吗?

  折腾着,一百天到了。一百天头上,他们为小船操办了一个小小的“百日宴”,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没惊动,只请了楼下的明翠夫妻。明翠也是刚刚出满月不久,她生下了一个八斤的男孩儿,十分壮硕,但奶水不足,明翠的奶水只够肥壮的儿子吃个半饱,于是,陈香每日为自己炖猪蹄煮鱼汤时,顺便也给明翠送一份下去。只不过,明翠可咽不下去这些令人作呕的东西,不是把猪蹄重新用盐和酱油加工一番,让她丈夫下饭,就是把带鳞的鱼汤偷偷倒进了垃圾桶。

  这天,明翠把自己的儿子小壮用奶粉喂饱了。灌进奶瓶的奶粉,让小壮吃得很不愉快。他用小舌头使劲朝外面顶那只让他讨厌的橡皮奶头:四十多天的人生经验告诉他,现在不是他吸这代用品玩意儿的时间。明翠充满歉意地哄着他,对他说道,“噢——好宝贝,好乖,你帮妈妈一个忙,就今天一次,你帮妈妈一个忙,求你了……”

  就这样,明翠从自己儿子嘴里,掠夺来了一顿午餐——这就是她送小船的礼物。于是,来到人间一百天的小船,第一次尝到了人乳的滋味。他吃得很香甜,他只是在最开始时有过一点点疑惑和惊讶,但第一口吞咽之后,他就被那香味,那原始的香味唤醒了。他忘情地、欢畅地、贪婪地吞咽着香甜的粮食,他伸出小手爱恋地捧着人家妈妈的乳房……一屋子人,安静地目睹了这场景。陈香眼睛湿润了,陈香轻声说道,“明翠,等我下来奶,我一定帮你喂小壮……”

  明翠笑笑,没有回答。让她说什么好?人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而这个人,是撞了南墙头破血流也不回头的呀。

  晚饭时,陈香照例吞下了一大碗七星猪蹄汤,她刚刚放下碗,突然之间,两肋之下一阵过电一般的麻热,那麻簇簇热呼呼的感觉,如小蛇一样奔窜着,烧酒一般奔窜着,窜进她的胸膛。两股暖流喷涌而出,一下子,濡湿了她的衣裳。这感觉惊住了她,她低头看着自己湿漉漉的前胸,突然之间醒悟过来。她一把扯开了自己的衣襟,然后,她就看见了那奇观!她的奶水,她等待了这样久这样久的奶水,如同春潮一般,汹涌着,泛滥着,她的乳房,如同两个喷泉,嗞嗞有声地向天空喷射着奶液。那些不计其数的汤汤水水,那些辛苦和坚持,连同她的血脉,此时,都化做了汩汩奔流的、芳香四溢的奶河,涌向她的双乳,就如同千条解冻的小溪,涌向大海。她大叫一声,“哥,你看!”然后望着喷泉般的奶水,哈哈哈哈大笑。

  老周闻声赶来,惊呆了。老周想,苍天哪,这世上,真的有奇迹。


  现在,我可以踏实地坐下来写信了。小船,我的孩子,这是妈妈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你吃饱了我的奶,睡熟了,我用相机拍下了你心满意足的睡相,你睡着了的时候,沉静得像个女孩子。有时我真希望你是个女孩儿,这样,将来就不会有另一个女人来和我“争夺”你了。想到有一天你会恋爱、结婚,我就妒忌那个将站在你身边、穿婚纱的女孩子——儿子,我得跟你说实话,我不会是一个无私的、宽容的、慈祥的婆婆,我永远不会像爱你一样,去爱你的爱人。

  现在,你已经六个月了,体重××斤,身高××厘米,说来妈妈很骄傲,妈妈的奶水,丰沛得就像一头奶牛!一只奶,足足可以让你吸一百六十口!这是妈妈一口一口数过的,两只奶,就是三百二十口。儿子,有充足奶水的妈妈多么幸福!任你敞开吃、挥霍着吃也吃不了!楼下有个小弟弟,四个月了,他妈妈奶水不足,后来干脆就没奶了,他只好吃稀薄的牛奶,常常生病。现在,妈妈的奶,就请小弟弟来一起分享了。他名字叫小壮,我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好朋友,好兄弟,相亲相爱.就像妈妈和小壮的妈妈明翠阿姨一样。

  这封信,有可能,你要在很久的将来才可能看到,要等到妈妈不在人世之后。但是,谁知道呢?生命的秘密,不在人的掌握之中,也许,会有一个意外发生——写到“意外”这两个字妈妈真是害怕,自从有了你,宝贝,妈妈变得胆小,对所有未知的事物心存绝对虔诚的敬畏,因为有了你,妈妈害怕死去。但是,我是说万一,万一有一天“意外”突然降临,妈妈离开了你,离开了这个世界,到那时,假如妈妈没有准备,没有给你留下这些话,那么,妈妈会死不瞑目。

  所以,为了这个“意外”和“万一”,妈妈必须现在写这封非常难写的信。

  就从你的名字说起吧,“小船”这名字,是妈妈为你起的,那是一个纪念,纪念你的父亲,生身父亲。他是一个诗人,叫莽河。等你读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他已经名动天下,也许,早已销声匿迹,默默无闻。无论他将来怎样,我想告诉你的是,当年,我们相识时,他就如同神迹一样美好,如同阳光一样光明。他留给了妈妈一首最杰出最壮硕的诗——你。为此,妈妈永远永远感谢他,在妈妈心中,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诗人,他惊世骇俗地使妈妈成为了诗的一部分,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创造。

  小船,我的儿子,你身上流着诗人的血,诗人,他们是一群被神选中的人,你不能用俗世的标准来衡量他.也不能用俗世的价值观来判断他、评价他、约束他。我希望你懂这个,我更希望你拥有一颗诗人的心,用诗人的心来体会这个世界。这是我一生所羡慕的事,我永远不可能知道世界在诗人心中是什么奇妙的样子,而你能。你有可能听见妈妈所听不见的声音,看见妈妈所看不见的颜色,发现妈妈所不能理解的神迹和光亮,儿子,这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宿命。

  也许,你的父亲,他永远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你这样一个儿子,也许,你也永远不想和一个从未谋面的父亲相认,但是,尽管如此,你要了解他,尊敬他。是他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他创造了你.他给了你的妈妈巨大的秘密的幸福,他让我今生今世拥有了你。假如,在你读了这封信,或任何别的时刻,发现了你的身世真相之后,怨恨你父亲的话,儿子,那我会深深失望。因为,我相信你会有一颗父亲的心,诗人的心,浪漫、天真、善良。你们父子,会惺惺相惜。尽管,你们有可能对面相逢不相识,也不知道谁在天涯谁在海角.但是你们仍旧会互相怜惜,就像当年李白最倒霉的时候,只有杜甫,才能写出那样振聋发聩悲天悯入的诗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深深爱恋,它超越一切。

  现在,该说说你的另一个父亲了,儿子,你要记住,你有两个父亲。这个你一生下来就看见你的父亲,这个先于妈妈,第一个把你抱在怀里的男人.永远、永远都是你的爸爸。他爱你,这一点,妈妈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他肥厚的大手抚摸你的时候,你半夜里哭闹,他抱着你在屋子里转悠,嘴里乱七八糟为你唱各种歌谣当催眠曲的时候,当妈妈还没有下奶的那些日子里,他半夜里爬起来为你热牛奶,小心翼翼把奶水滴到自己手腕上试凉热的时候,泪水常常在妈妈身体里汹涌:他毫无障碍地、发自内心地视你如己出。在你之前,他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叫陶陶,乐陶陶的那个陶陶,但是这个陶陶在不满周岁的时候不幸得了中毒性痢疾,由于医生的误诊,耽误了治疗,走了……这是爸爸最伤心的事,也是他极力要隐藏的最大的隐痛,但是就在昨天,我上课回来,看见他站在窗前,抱着你,凝视着你的小脸,我看见眼泪在他眼睛里打转,我悄悄走到了他身边,他听到我的声音,说了一句,“陈香,我觉得陶陶又回来了……”说完,眼泪就滴在了你的脸上。

  中毒性痢疾,在他,是埋伏在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个凶险,最大的一个阴谋和邪恶,它似乎无处不在,这让他变得有些神经质.你的奶瓶、小碗、衣物、毛巾、尿布,他一定要自己洗,要自己煮,要亲手消毒,假如他不在的时候,我动手洗了,他回来之后一定要把我洗过的、烫过的东西再重新洗一遍,煮一遍,好像我会敷衍自己的孩子,好像我手上粘满了病菌,是一个疾病的传染源。你吃的水果、鸡蛋、橘子汁,他一定要自己去买,千挑万选。你喝的橘子汁,不是商店里卖的那种,都是他用鲜橘子亲手榨出来的。他不知从哪个药店里买来一只厚厚的玻璃盏,一只玻璃自,洗净、烫过之后,就变成了一只榨汁机,每天,把橘瓣剥出来放进盏中,用玻璃臼小心地碾出汁液,再用煮过的纱布过滤出来,鲜黄浓郁、芳香四溢的一盏,就是你喝的橘汁。这个工作,爸爸一定要自己动手,他总是怕别人弄得不卫生……有时,他的坚持让我不高兴,我对他说,“难道我是《芦花记》里的后妈?还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其实,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我知道那是他的心病,也知道那是他一生的惧怕:惧怕瞬间的分崩离析和失去。

  儿子,其实,这一切,用不着我多说,你会一天天长大,你会自己去感知一个父亲深厚无边的爱,我写下的,是你没有记忆的时候发生的事,就算我替你完成一个记忆吧。我想,你应该已明了我要说的话,那就是,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哪怕天塌地陷的大事,也无论你将来长成什么样的“大人物”,周小船,你要记住,周敬言永远是你的爸爸,你的父亲,你最亲的血亲!

  亲爱的宝贝,妈妈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一片静谧,就像这夜晚。你睡了,爸爸也睡了,你微微的鼻息.还有爸爸的鼾声,此起彼落,让妈妈踏实。九月了,我们的城市已有了秋意,这是它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杨树叶子黄了,银杏树的叶子也快黄了,当它们黄透的时候,假如,你走在一条乡野间的大路上,如洗的蓝天下.金黄的杨树,或者,银杏树与你突然遭遇,那时,你会被这种纯粹的、辉煌的美所深深感动,并且,你会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终其一生要走在这样的路上,就像你的生身父亲。

  这封信,陈香封在了一只没有标记的牛皮纸信封里,上面这样写了:给我的儿子,小船。第二天,她把这封信交给了楼下的明翠。她对明翠说,“明翠,你就是我的保险箱——你一定要好好替我保管这封信,假如,我遇到什么意外,不在了,你要选个合适的时候,比如,小船考上大学或者是他十八岁生日的时候,亲手把这信交给他。”

  明翠回答说,“呸呸呸,一大清早的,说些什么丧话?晦气不晦气?”但她还是把信接了过来,打量了一番,又递给了陈香,“这我 可不能接,看上去像遗书似的,你怎么就能保证我不会死在你前面?我比你还大几个月呢!”

  陈香不接,望着她,说道,“除了你,我没人可托,还有,我知道你不会那么无情无义,死在我前面的,你要答应我。”

  明翠笑了,她猜得出来这封信大约是什么内容,她不能推辞,“好吧,没见过你这么霸道的人,就算我答应了你,阎王老子也得答应啊,赶明天我也写封遗书,交给你替我保管,咱俩就算扯平了。”

  明翠笑着,但她的眼圈儿红了。她觉得有些心酸。


  第三章:春风号破琉璃瓦


  出雁门关,朝西,有个县叫朔县,再朝北,有个县叫平鲁,美国人哈默和中国合资开采的大型露天煤矿,就在这两县之间,叫平朔露天煤矿。由于这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的开采,一些村庄搬迁了,也是由于它的开采,一个庞大的汉墓群出土了。原来,在这肥厚辽阔的煤田上面,一直安睡着这片土地上的祖先。

  汉墓群的发现,因为它的庞大,震惊了考古界。

  一九八五年春天,当叶柔抵达这里时,汉墓群的发掘工作,方兴未艾,而露天煤矿的建设,也正热火朝天。机器终日轰鸣,路上尘土飞扬,而出土的部分文物,则陈列在一个叫“崇福寺”的寺庙里。陶器修复室,也设在那个从前荒草丛生的庙院。由于县里有人带领,叶柔被允许参观了陶器的修复。她站在一堆堆残缺不全的器皿中间,站在一堆堆碎陶片中间,感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这些两千多岁的器物碎片,比那些摆在博物馆里的完好的文物,似乎更具某种震撼力。它们阴气逼人,就好像,它们不再是任何一种具象的东西,而是摆脱了具象之身的灵魂,历史的阴魂,美而幽怨。

  崇福寺内,没有一个游人,寺内最著名的大殿佛陀殿,是金代原构建筑,没有历朝历代的重修、复建,古老的人字结构,屋脊上少见的彩色“跑脊人”,沉淀了几世纪的风霜。此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阳光清澈地照耀着它,它看上去似乎要倾塌了,但依然有一种荒凉的静穆与宏大,不动声色的尊严。檐下栖息了许多的野鸽子,宽阔的石台基上落了厚厚的鸟粪。殿内有几百年前的壁画,佛的背光奇异而精致,美轮美奂。

  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叶柔想。

  短短一周时间,她看上去消瘦了,脸上多了一种严峻和苛刻的神情,是对自己的严苛。正是黄昏时分,她不声不响忙完了手里的工作,一个人悄悄走进了空无一人的大殿,在佛陀面前跪下了。夕阳从背后笼罩住了她,就像神的抚摸。她双手合十,抬头仰望着那张安详静谧慈悲的脸,刹那间,泪水静静地流了下来。

  她跪了许久,静静地流泪,感受着那一双洞穿一切的美目的凝视。此刻,她没有任何世俗的诉求,没有任何期许与愿望,连日来折磨着她的一切:幸福又羞耻的那个夜晚、疯狂又幻灭的激情与缠绵、对一个人无望却又无边无涯的想念,在这一刹那,像野鸽子一样从她体内飞走了。她奇妙地体会到了一种仿佛置身在时光之外的神秘的静谧。这珍贵的静谧虽然短暂,却是年轻的叶柔离神最近的时刻。

  她可以一个人上路了。

  叶柔的田野调查笔记

  早晨,县里派了一辆吉普车把我送到了平鲁县一个叫安太堡的村庄。沿着这条路线,我将一直朝北,在右玉县出杀虎口,而不是朝西,在河曲过黄河。

  安太堡也是一个即将消逝的村落,村里安排我住的地方,紧邻着公路,汽车一辆接一辆轰鸣而过,公路那边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平朔露天煤矿的工业广场。再远处,便是黑驼山了。透过尘烟滚滚的阳光,看得见山上残破的烽火台,在时光中挺立着,像边塞诗。

  不知为什么,鼻子一酸,烽火台让人惆怅。

  村干部似乎很忙,却又一上午蹲在太阳地里,晒太阳说话。午饭时,县里下来几个农机局的人,村长请他们喝酒,他们开了十几瓶啤酒而不是高粱白酒,边喝边划拳,五魁首啊,四季财啊。这让我意外。不久的从前,在我居住的那个内陆省会城市,好多城里人还把啤酒叫做“马尿”.而现在,它已经如此地“深入”和普及了。这大概是“合资”给此地带来的变化吧?

  外边,太阳地里,一个小闺女,跪坐在一张青石桌旁,在玩“抓拐”。她玩得很投入,很认真,很娴熟,沙包抛起来,接住。抛起来,再接住。四只羊拐骨,瞬间在她手下,翻出不同的花样。我隔着窑门看她玩,一阵一阵眼热。这古老的游戏,我小时候也玩过的游戏,如今,在城里,早已失传多年了。它是什么时候消失不见的?

  下午我走访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姓黄,当家的有个学名,叫黄存厚,小名留根,年轻时走过口外。他家窑院很大.几个小伙子在窑院里修一辆小四轮,院子显得嘈杂而凌乱。整个村庄,整个安太堡,都是这样嘈杂而凌乱的。窑里倒还整齐,也干净,炕上的油布擦得明晃晃的,绿地红花,画的是怒放的大牡丹,还有彩蝶翩跹。主人邀我上炕,我盛情难却地脱了鞋,盘腿坐在炕桌前,可我知道,我盘腿的姿势.生硬.不受看。

  村长三言两语说明了来意,忙别的事情去了。我开始问话。活了这么大,平生第一次做田野,心里没底,也不知道铺垫,上来就开门见山。

  我问道,“大爷,你是多大时候走口外的?”

  大爷想了想,说,“二十三上。”

  我说,“大爷,你就像讲古一样,给我讲讲你走口外的故事,行不行?你随便讲。”

  大爷说,“就是个受苦揽工,没个甚讲头。”

  通往别人命运的路,隐藏在荒草丛中,莽撞的践踏是一种轻佻的举止,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越接近此行的终点,我越明白这个。但当我面对第一个走访对象时,我急于想得到的,是有“价值”的线索和故事。

  于是我说,“大爷,歌儿里唱走西口,都是唱一个女人,给出口外的男人送行,千叮咛.万嘱咐,你二十三岁上走口外,成家娶女人了吧?”

  大爷半天不说话,吧嗒吧嗒抽了阵旱烟袋,是我熟悉的烟叶的香味,叫“小兰花”。大爷在“小兰花”的香味中开口说起了女人。大爷说他二十三上走口外,是带着新娶的婆姨上路的,婆姨叫个“二女”,十九岁。十九岁的二女在口外,生下了他们的儿,他们的大小子。谁知道,大小子刚刚生下十天光景,一路奔劳的二女就生急病死了。他埋了二女,把儿子奶给一户人家,自己揽工挣麦子。不想有人竟要用一头大犍牛换他的儿.他死活不应。“娶女人为啥?还不就为个栽根立后?”他用烟袋锅敲着鞋底这么对我说。

  “后来呢?”我问。

  “后来就带上我儿,一路问人讨奶吃,回来了。”

  “再后来呢?”我努力地做着最后的试探。

  真的还有后来。二十五年以后,长大成人的那个儿,又去口外用一只红布袋“度带”回了二女的尸骨。只是,二女的骨骸并不能进祖坟,她还需要再耐心等着,等她的男人死后再与她入土合葬。当然,她的男人如今早已又娶妻生子,续娶的女人是个寡妇,叫王粉香。

  现在,王粉香就站在当屋地下,为客人们添茶续永。

  不到五分钟时间,这个叫黄存厚、叫留根的男人,就如此平淡地讲完了他的大半生。我不能再问“后来”了,可我很震撼。我知道这平淡的叙述中埋藏了怎样的惊涛骇浪和刻骨铭心的伤痛。假如我是个小说家,我想,就他怀抱吃奶的儿子跋山涉水一路还家的经历.就可以写成一部《奥德修纪》……还有男人朴素的深情,绵长却坚韧的牵挂,二十五年后,让儿子去口外寻找母亲的遗骨并带回故乡,想想,二十五年的时光,去寻找一个孤坟野冢是多么不易。还有那个挺着大肚子和男人在口外千辛万苦挣生活的“二女”,她一定也有一双让她的男人终生不能忘怀的美丽的“毛眼眼”……

  王粉香走上前,为我的茶碗里续水,她笑得很温暖。

  门帘一掀,走进一个老汉,小个子,背微驼,进门就上炕,抽水烟。水烟袋咕噜咕噜响,伴随着另类的烟香。我以为这是黄家的老人,原来却不是。老汉是邻家,来串门的。他的光脚板上粘满灰黑的泥,像是刚刚干完什么活计。说话间,接二连三地,又进来几个后生、闺女,围在炕下,找我们说话。刚才在窑院里修小四轮的后生们也进来了,其中有两个,是黄存厚和王粉香的儿子。

  我请教老人贵姓,老汉没听清。黄存厚替他回答说,“姓李。”这下他听清了,冲我伸过手,用树枝般的食指比划了一个钩子——那是一个“九”。

  “九辈子了,”老汉开口对我说道,“李姓人在这安太堡村,住了九辈子了。这下要连根拔起走了,死死活活都得走,神、人都得走了。”

  我明白了,老人是在跟我说“搬迁”的事。如今,这才是所有安太堡人心中最大的大事,事关生存,事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村庄的命运、兴衰。我忽然觉得我的到来,我的打搅是那样不合时宜。这村中,不光有人,还有坟,还有庙,五道庙和龙王庙,庙中的神灵,坟里的先人.这才是一村的老人们最挂心的大事。

  这李老汉的儿媳,前不久掏沙砸死了。砸死的女人算是屈死鬼,此地风俗,屈死鬼不能进祖坟。就算能进祖坟,祖坟也要挪动了。

  祖坟显然不太在年轻人心上,地上的一个小后生忽然问我说,“记者,你去过香港没有?”

  我摇摇头。我告诉他们我不是记者。

  “和尚呢?你见过和尚没有?”

  我点点头。心里奇怪这话题怎么一下子就从香港跑到了和尚身上。我说,“和尚我见过,还见过尼姑,我去过五台山。”

  “五台山”这话题,一下子让地上的后生和闺女们兴奋起来。不仅仅是后生、闺女,炕上的李老汉、黄存厚,还有王粉香也都兴奋了,“五台山、五台山”地问个不停,原来,村委会近日要组织村民旅游——游五台山。对我,这又是一个意外。

  搬迁、旅游,这两件事,哪一件,都比回忆往事重要。

  一夜,工地上灯火通明,公路上的汽车,轰隆轰隆,朝着那一片热火朝天却又孤独的灯火奔驰。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不安静的山村的夜晚。


  二、北固山、凤凰城还有洪景天

  从前,人们把平鲁城称作是“凤凰城”。登上北固山,低头俯瞰,本地人就会极热情地给你画出这“凤凰”的全貌:南门是凤头,左右两眼甜井是凤眼,两边两座小山峦则是凤翅,凤尾便是这北固山了。山后,还修出一节石城墙,颇像翘起的尾尖。

  东、西、南三座城门,城墙隐约可见,再远处,沿山势蜿蜒着的,是明代古长城残破的遗迹。

  八十年代中叶,人们还习惯把镇政府称作是“公社”。洪景天就是“公社”中的一名宣传干事。洪景天原本不叫洪景天,那是他给自己取的笔名。洪景天写诗,他的诗歌,近年来除了在地区杂志上发表外,有一些,还发在了本省和邻省的省一级刊物上。于是,洪景天成了小镇的名人。

  说来,“洪景天”原本是一味中药,这笔名的由来,缘自洪景天爷爷的一张药方。他爷爷是一位乡村郎中,下世多年了。从小,他是在爷爷身边长大的,和爷爷很亲。有一天,洪景天收拾旧物,从一本残破的《汤头歌诀》中,掉出一张陈年旧纸,是一张药方。他一眼就认出了爷爷敦厚、温和、小心翼翼的笔迹。这药方开给谁,它为什么藏在这里,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他久久望着那药方,一个陌生的名字,像一张陌生的脸,从熟悉的连翘、金银花、广藿香、板蓝根这些熟面孔中蹦跳出来:洪景天,于是,他有了一个笔名,那是对爷爷的纪念。

  这一天黄昏,诗人洪景天端着一只粗瓷大碗准备到食堂去打饭。空旷的“公社”大院里,迎面走来一个人,一个旅人,背着一只挎包,拎着一只帆布旅行袋——这个时间,是从省城方向开来的长途汽车到站的时刻。来人径直走到了他面前,说道,“请问,洪景天在吗?我找洪景天。”

  洪景天回答说,“在,我就是。”

  “哦,”来人说道,“我猜你也应该是。我是莽河。”

  “谁?莽河?”洪景天惊喜地叫起来,“我没听错吧?莽河老师!真没想到啊——太高兴了!怪不得今天喜鹊在我窗外叫了一天!走走走,先把东西放窑里,咱们去吃饭——”

  这就是那个游历的年代常见的风景。在任何一个城市、小镇,任何一处边地,都有可能迎面走来一个远方的诗人,以诗的名义,和另一个从未谋面的诗人会师,带来意外和惊喜。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浪漫和珍贵之处,也是它的天真之处:诗人在路上。

  那一晚,莽河就住在公社大院洪景天的窑洞里。那是一间刷了白灰的干净的砖窑,一盘大炕占据了窑洞二分之一的面积。炕是火炕,烧煤,亮晶晶的一小堆煤炭堆在墙角,洪景天不断把炭块夹起来填进哔哔剥剥燃烧的炕洞里。炕很温暖。他们围着一张炕桌喝酒,谈诗,谈各自喜欢或不喜欢的诗与诗人。傍黑时起了风,风越刮越大,此时,已经是在狂啸和怒吼。吼破了嗓子的狂风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厉与哀伤,像一大群身处绝境的动物。他俩出去小解,风吹得他们踉踉跄跄几乎站不住脚。莽河喘息着说道,“我靠,好厉害的风!”

  洪景天在风中大声回答说,“春风号破琉璃瓦——”

  这是此地的一句民谚,春风号破琉璃瓦,但是今年的风格外地肆虐,因为天旱的缘故。一冬无雪,开春后不见一滴天水。老年人骂年轻人说,“看你们这些灰孙子,连白面吃着都不香了,不遭天年等甚?”

  人们都说,该唱台戏了,一动响器,天就要下雨。

  一夜,莽河似睡非睡,狂风在木格扇的窗外,号叫着,哭喊着。是成千上万个古代的亡灵在哭喊吧?莽河想。古城墙外,应该就是当年金戈铁马白骨成堆的征战的沙场,关山阻隔,世世代代的亡灵,在这塞外的荒野上游荡着,有家归不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啊。

  突然,炕的另一头,一直静静躺着的洪景天说话了,“莽河老师,我猜,你来这里,还有其他的事情吧?”

  窗外,哗啦啦啦,传来了什么东西倒塌的声音。远远地,狂风裹挟着某种凄厉的悲鸣,听上去像是一声狼的哀嚎。

  “听,是狼在嚎吧?”莽河开口问道。

  “我没有听见,”洪景天回答,“是风吼,不是狼,如今狼很少了。”

  “是啊,狼都转世成人了,”莽河无声地笑笑,“我觉得我前生前世大概就是匹狼。”

“你呢?要是有前世,洪景天,你前世是什么?”

  “我?”洪景天想了想,“大概就是棵草药吧,一棵洪景天……你这匹狼受了伤,我给你疗伤。”

  刚才,莽河已经听洪景天讲了自己笔名的来历,现在,听他这样说,心里一热。几句话开始在他心里翻腾,他在黑暗中把它们慢慢地念了出来:

  “洪景天在陈年旧纸上/左边是金银花那荡妇凉爽的身影/右边是绵马贯众,他如同侠客般来去无踪/爷爷,你藏匿了铁石心肠的时光/向我讲述,温暖的疗救……”

  洪景天静静地听,不知不觉,泪水流了一脸。这个狂风呼啸的干旱的春夜,给了他如此珍贵的一个纪念。他一生都会珍藏这一个春夜了,他想,因为,平生第一次,他有了一个为他写诗的朋友。

  “莽河老师——”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莽河沉默了。许久,他开了口,他的声音不知为什么突然变得有些沙哑。

  “你说对了,洪景天,我来这里,是想等一个人,我想试试我的运气。”

  他不知道她会走哪条路。是从河曲保德过黄河,还是从右玉出杀虎口?这两条路,都是当年“走西口”的重要路线。

  冥冥中,他似乎听到一个声音,这声音忽远忽近,告诉他,“杀虎口,杀虎口,杀虎口……”于是,他选择了平鲁老城,这是出杀虎口的必经之路。而且,当年这个小城,是西口路上一个重镇,假如她走杀虎口,她应该不会放弃这里。现在,他扼守着这从前的重镇,像等待一个离散的亲人一样等待着一个令人心疼的重逢。

  幸运的是,这里有一个洪景天,一个写诗的朋友。

  早晨,洪景天带他去食堂吃早饭,发现公社院子里一只砖砌的烟囱被昨夜的大风刮倒了。食堂里,吃早饭的人除了他俩,就只有一位戴眼镜、还是学生模样的副镇长。做饭的大师傅一边给他们往碗里盛金黄的小米粥,一边对副镇长絮叨,“该动响器了,不动响器,下不来雨,动响器哇……”

  副镇长回答说,“愚昧。”

  早饭后,洪景天带着莽河登上了北固山。

  风停了。灰色的、颓败的一座小城,如画一样线条清晰地展现在了山下。莽河心里暗暗惊讶,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破败如此荒颓又如此骄傲尊严的城池。到处是断壁残垣,所有的建筑都破败而灰暗,可却有一种凛然的时光的尊严,笼盖了这不容人轻薄的衰城。生活在这里的人,脸上有一种落寞的骄傲,现在,这骄傲就闪烁在洪景天的眼睛里,他向莽河描绘着这小城的“从前”——这是一座回忆的城:到处是“从前”的光荣与繁华:

  从前,这北固山上,寺庙如林,玉皇庙、五道庙、奶奶庙、老爷庙,等等等等,是众神的山。最有名的“天福洞”,其实叫“千佛洞”,老百姓叫讹了音。这千佛洞,依天然岩洞而凿,供释伽牟尼,里面壁画七彩辉煌。晚上,洞口点燃七星长明灯,一夜高悬。站在城中十字街上往山上看,这七星灯就像是永不熄灭的小城的福星。夜风中,飘荡着一阵一阵清脆的钟磬、悠扬的箫管……据说,从前大同府和乌兰花的说书人,说这北固山的繁华盛景,半个月才从山顶说到山腰处……

  从前,平鲁城内商号林立,数不清的买卖字号,遍布大街小巷,什么“永聚金”、“三义隆”,什么“丰恒泰”、“复源长”,做山货生意的“天庆园”,收羊毛的“协成店”,卖布匹绸缎的“万成厚”……走高脚的驼队,日日走在平鲁城的大路小路上。这城中的大客栈,都有宽敞的院子拴得下几十匹高脚牲口,人有歇处,骆驼、骡马也有歇处,人有热汤热酒,马有好草好料。到天明,精精神神一支高脚队,穿城而去,清脆饱满的驼铃,是这城中不断头的音乐。揽工的穷汉,住不起大客栈,就住“留人小店”,这样的留人小店,也有热汤热水热火炕,给人消困解乏。平鲁城心胸宽厚,不势利,是座仁慈的城。

  从前,这里的日子,充满仪式感。一年两次大庙会,搭台唱戏,秋季还有骡马大会。三月二十八,要到“天齐庙”烧香、坐会;四月初八佛诞日,一城人,五更天去庙里“跪香”,香头红如繁星,一跪一炷香,跌一次香灰,磕一次头。四月十八,是去娘娘庙送“满堂鞋”,用彩纸糊十二双小鞋子,给神神们穿。元宵、端午、八月半,不用多说了,二月二龙抬头,要在五道庙请盲乐人吹打,为什么?从前这里狼太多,糟害人,五道爷是管狼的神,二月里狼围窝,生小狼,请五道爷出山降狼;七月十五是鬼节,家家捏面人、点桃红,上坟烧纸;冬至节要“闹冬”,一家老小围炉而坐,啃羊头,吃羊蹄;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神,大年初一五更天,男人们接神回宅,不光接灶神,还有各路家神、床公床母,—年到头,神人同在……

  现在,他们就站在这传说中的北固山上,一切,荡然无存。娘娘庙、五道庙、天齐庙都没有了,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而千佛洞,里面的洞口被严严地封死了,但洞口处插了根小小的枯树枝,树枝上绑了根红布条,摇曳着,想来是有人在此求拜过什么……有一度时期,山上,最高处,曾树起过一座高高的领袖像,他高高地、孤独地站在那个制高点上,人们悄悄摇头说,“不好,让主席给咱瞭哨了。”于是,又请了下来。终于,如今的北固山上,再没有一个神,也没有一个人了。

  莽河在山上坐下来,静静俯瞰着脚下的小城,灰色的、颓败的小城,在身旁这个人嘴里、心里却如此五光十色和温暖。他掏出烟盒,递过去,洪景天抽出一根,他自己也抽出一根,背过身用打火机点燃了,他们静静地坐在荒芜的空山上抽烟。许久,他开口说道,“洪景天,你比我热爱生活。”

  这话,让洪景天意外,他想了想,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野心——你热爱更宏大的东西,更抽象的东西。三岛由纪夫自杀前写了一张纸条,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我想永远活下去。’我没有这样的野心。”

  是吗?莽河不知道,也许他只是没有“热爱生活”的能力,朴实而真诚地生活的那种深刻的能力。那里面的美和魅力,他体会不到。他从来没有像身旁的这个人一样,用这样柔情似水的眼睛,凝视他日日生活在其中的故乡。

  汽车在黄昏时分风尘仆仆到达了小城,人和鸡、猪崽以及货物一起挤下了车门。叶柔最后一个下车。她中途从安太堡上车,始终没有座位,先是站着,后来就挤坐在人家的行李包上,一路颠簸。此刻,在清新的春风中,她觉得自己灰头土脸的就像一个女鬼。

  一个人无声地站在了她面前。

  刹那间,她以为是在做梦。

  他沐浴着夕阳,就像一个金人。小麦色的皮肤,散发着太阳的气味。他比她记忆中似乎还要高大一些,她不敢眨眼睛,这是她生命中少有的一个神性又虚幻的时刻。但是他走上前来了,从她手里,接过了脏兮兮的旅行袋,也不说话,掉头就走。

  她傻傻地站着,望着他的背影发呆。

  他止住了脚步,回头对她说道,“走啊!”

  “去哪儿?”她终于脱口问。真实感渐渐回到了她身上。

  “你住的地方啊。”

  “我住的地方?我住哪儿?”

  “FOLLOW ME。”他散淡地回答,好像他们分别不过才几个小时。

说完,他大步流星朝前走,手里拎着她的旅行袋,不再回头。她只得跟上来,如同被劫持了一样,跟在他身后,走过陌生的黄昏的街巷。她看着他在前边走路的样子,魂牵梦绕的样子,眼睛渐渐湿润。但是她告诉自己,不能哭啊,叶柔,不能哭。

  到了。原来是“公社”的大院,门口,挂着镇政府的牌子。

  在最后一排窑洞前,一个年轻人迎了出来,看到他们,惊讶地喊了一声,

  “哎呀,真接到了!”他一边喊,一边转身撩起了窑洞上挂着的棉门帘。

  “这是洪景天,诗人,我的朋友,”莽河给叶柔介绍着,“这房子,就是他给安排的。”

  “我们这里条件差,没有招待所,来客人,都是住在这公社大院,”洪景天解释着,一边把叶柔让进屋,“不过被褥还干净,一号下房莽河老师就晒被褥,晒了三天了。就是不知道叶柔老师睡惯睡不惯暖炕?”

  “谢谢,”叶柔回答,“我喜欢暖炕。”

  洪景天看着叶柔,看着这个从天而降的奇迹,第一眼,他甚至有些失望。他以为,配得上这奇迹的,应该是一个非凡的、妖孽般的女人。可她是平凡的,人间烟火的,好看也是那种大地上长出来的好看。可他抬头看见了莽河那双就像被突然照亮的眼睛,于是,他笑笑说道,“我先去食堂打饭,暖瓶里有热水,叶柔老师先洗把脸吧。”

  又在一个窑洞里了,另一个窑洞,砖窑,刷了雪白的白灰,但仍然是陌生的,有着禁忌和诱惑的气味。她默默望着他,此刻,他脸上的散淡不见了,她看见了一双让她害怕的眼睛,那里,有深渊般黑暗的柔情和爱意。

  “脸盆在哪儿?我想洗把脸,你先出去一下行吗?”她语气尽量平静地下了逐客令。

  “你住哪里?我一会儿过去找你。”她说。

  他狠狠地盯住了她,她受不了他的眼睛,背过身去,假装寻找脸盆。只听他在她身后叹息似的说道,“你这个女人,怎么竟是铁石心肠?算你狠!”

  他一撩门帘愤愤地出去了。她无力地垂下双手,在窑洞中央茫然地站了一会儿。后来她走到炕边,在炕沿上坐下了,她发现自己像打摆子一样在发着抖。

  再见面时,已到吃晚饭的时间,他和洪景天一起出现在窑洞外,喊她去吃饭。他们都变得平静,克制,甚至是,客气。灶房里,吃饭的仍然只有他们几个和戴眼镜的副镇长。现在,莽河和这位副镇长也已经熟了,知道他姓田,是个七七级大学生。他把叶柔介绍给副镇长认识,说,“我朋友,来采风的。”叶柔马上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掏出了学校的介绍信,说,“镇长,我来做课题。”

  副镇长接过介绍信看了半晌,笑了,“来得正好,明天,地区二人台剧团要来唱戏,少不了要唱《走西口》。”

  莽河也笑了,“真要动响器了?”

  “可不,”副镇长回答,“就算为了老百姓的心理需要,也得动——不过也怪,好多事,科学是解释不通的,就算是巧合吧。大研究生别笑话我们愚昧。”

  叶柔回答说,“我哪敢?”

  又是一个纯粹的黑夜,小城一片黑暗,稀少的几点灯光似乎是为了衬托那黑夜的浓密和强大。仍旧没有月亮,只有一弯月牙和满天的大星星。他们三人,在叶柔的窑洞里围桌而坐。洪景天准备了酒、罐头午餐肉和罐头水果。酒是本地产的白酒,很烈。叶柔吃罐头水果,喝一种苦苦的大叶茶。莽河和洪景天,则把烧酒咕咚咕咚倒在搪瓷茶缸里,你一口,我一口。莽河喝得很沉默。

  只有洪景天一个人,吃力地寻找话题。

  叶柔打断了他,“千万别叫我老师,我只不过是个学生,你叫我老师,我以为你在叫别人。”

  “那好吧,叶柔,我没上过大学,也不知道‘社会学’是讲什么的,我只是奇怪你为啥要选走西口这么一个题目做论文?歌里唱,戏里演的,这老题目,还能做出什么新意来吗?”

  “那要看你怎么做了。”于是,叶柔认真地、过分认真地讲解起来,关于社会学,关于这一段历史中可能被遮蔽和过滤掉的内容等等,她还说这一路采访过来,她几乎都想写小说了。

  “好啊,那你写,写小说一定比写论文有意思。”洪景天回答。

  叶柔热情、认真的描绘,似乎只是对着洪景天这一个听众,她始终没看旁边沉默不语只是埋头喝酒的莽河。昏灯下,白酒浓郁的香气,像某种凛冽的、有毒的、正在绽放的花,泼辣、强烈的香气让人心神不宁。半茶缸酒不知不觉见了底,莽河伸手去抓酒瓶,几乎是同时,另一只手也伸了过去,按在了瓶子上。

  “你不能再喝了,”叶柔说,“这酒太烈。”

  两只手,抓着同一只酒瓶,四只眼睛,终于,在一晚上的挣扎之后,碰撞在了一起。叶柔看见了他眼睛里的痛苦,她握酒瓶的手又在发抖了,可她仍旧死死地抓着,不放松,就像在无望的黑暗的大海中抓着一块不堪一击的浮木。

  “不能再喝了。”她说。

  他望着她。她真实的脸,罂粟花一般鲜艳湿润的红唇,还有深不可测难以捉摸的眼睛,像在雾气中漂浮着一般,一会儿清晰,一会儿虚幻。他笑了,摇摇头,“你是谁?叶柔,你是妖还是人?是魔鬼还是天使?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我?”

  “叶柔,你这个坏狐狸,你为什么要折磨我?”他的声音,突然像个又无辜又委屈的孩子,软弱得如同带着露水的仙草。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

  “是你在折磨我,莽河,你不讲理,”她悄声回答,“你不该在这儿。”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该在这儿?”

  “求你,放了我吧,”她终于说出了这句话,“别再来打扰我——”

  他一下子攥住了她握酒瓶的手腕,死死地,像铁钳一样把那只细瘦的手腕攥牢了,似乎他一松手,她就会像烟一样袅袅而散。“说,给我个理由!”他眼睛血红,低声咆哮,怒视着她,不像人,像受伤的野兽。

  不知什么时候,洪景天悄悄出去了。窑洞里,只剩下了他和她。有毒的酒香,危险的酒香,早已让她溃不成军,她只是在做最后的挣扎。

  “说!你说,叶柔,你给我个理由——”

  “我害怕!”她突然冲着他大吼一声。

  “害怕?”他愣了一下,“你怕什么?”

  “我怕什么?”她凄伤地反问一句,突然像决堤的河水一样崩溃了,“你问我怕什么?莽河,我怕我自己,我怕我会不顾死活地去爱你,迷失本性地去爱你!我不是个随便的、水性杨花的女人,我也不是疯狂的、浪漫的女人,可我为什么做了这么疯狂的事?……我怕你,莽河,因为你是诗人——诗人总是不断需要新鲜的情感,新鲜的爱,新鲜的刺激,没有这些永远的新鲜大概就没有诗人永恒的灵感——可我说到底只是个普通的女人,我需要的是普通的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种!你给不了我,莽河,你不可能和我平淡无奇地终老一生,那只会让你厌倦——我怕你厌倦,我怕你有一天弃我而去,我怕我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段轶事,一个插曲,我怕这样的结局——”

  他突然用一个热吻堵住了她的嘴,心疼的、怜惜的长吻,心疼她的透彻和无助。他抱住了她,她想抗拒,但那抗拒不堪一击。她的身体,她的心,刹那间就被这令人窒息的缠绵亲吻瓦解了,她的灵魂好像被他吸吮出了体外,成了一缕游魂,在这窑洞的上方含着眼泪凝望着地上的那个无可救药的自己,沦入死亡般黑暗却狂喜的深渊。

  终于,他松开了她,说话了,“叶柔,我不想欺骗你,海誓山盟其实很廉价,一生很长,我不敢说‘终老一生’这样的话……我奶奶说过,人都是摸黑走夜路的,你愿意跟我一起冒个险吗?”

  叶柔抬起了脸,和他对视着。那是一双绝对、绝对诚实的眼睛,深渊般黑暗的柔情和泪光足以让任何一个善良的女人灭顶。良久,她伸出一只手,抚摸他的脸,为他揩去眼角的泪痕。她知道她完了。她知道前边就是地狱她也要朝地狱里跳了。跳吧叶柔,她对自己说,这世上,所有绝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刹那的呀,比如晶莹的朝露,比如绽放的春华,比如珍贵的少女之美和转瞬即逝的青春……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要求爱情永恒?

  他用双手扳住了她的脸,“人都是走夜路的,这就是人生的魅力。叶柔,冒个险吧,也许,我明天早晨就会死呢——”

  叶柔一下子捂住了他的嘴,“别瞎说,头上有灯!”他微笑了,这阳光般无邪的微笑让她感到了一阵揪心的疼。她把他紧紧抱住了,突然想到一个词:挽歌,此刻她拥抱的好像是一段终将到来的挽歌,那是尘世的爱不能抗拒的宿命。

  一颗流星划过了塞外庄严肃穆的夜空。


  第四章:半个月亮爬上来


  后来,叶柔总是这样问他,“莽河,你怎么知道我要走杀虎口?”

  “你怎么知道我不会走河曲,从那里过黄河?”

  叶柔笑了,“我差点儿就过了呢。”

  莽河回答,“可你还是没过。”

  叶柔转身望着他,“我做梦也没想到,你会追上来,在平鲁老城等我。”

  “你想到了,我知道你想到了,要不,你怎么会放弃过黄河呢?”莽河认真地说。

  他们在平鲁城停留了五天。

  莽河以向导的身份,带领叶柔爬北固山,就像当初洪景天那样,告诉她哪里是凤头,哪里是凤眼,指给她看千佛洞的遗迹还有石碑,看烽火台,看远处山峦上外长城残破的蜿蜒。

  晴好的春天,很难得,有风,但不凛冽,也不大。阳光很澄彻,长城、烽火台、山峦,在肃静的蓝天下,有种格外清晰的苍凉。叶柔眯起了眼睛,出神地眺望着它们。

  “这一路上,看了多少烽火台,”她对莽河说,“清晨、黄昏、太阳当头的正午,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见它,心里就觉得特别伤感。”

  “我也是,”莽河回答,“看见它,想起的就是战争、苦难、离散,还有死亡。”

  “好像,还不仅仅是触景生情,我也说不好。”

  “你说,”叶柔转过来眼睛,望着莽河,“前生前世,我会不会是一个戍边将士的妻子?丈夫战死在沙场,我来这里,寻找死去丈夫的遗骨,想把他带回故乡,可是我没能找到……所以,生生世世,我都要来这里找他?”

  “怎么像是孟姜女的故事?”莽河微笑了,“叶柔,也许你真该写小说。”

  “我不是开玩笑,”叶柔摇摇头,“也许,真有前世的记忆,我们只是不知道罢了,但是它会让你做出一些奇怪的决定,比如我,我一直觉得,雁门关、嘉峪关、边塞、大漠戈壁,这些,是我此生必将到达的地方,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关于迁徙的论文。当我第一次看到烽火台,心里一阵疼,不是形容,是真的心疼,物质的那颗心在疼,我恍惚觉得,那是一个旧景,我和它终于又重逢……”

  莽河伸出胳膊搂住了她清瘦的肩头,“也许,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个战死沙场的将士。”

  叶柔抬起头,默默凝望他的脸,望了许久,“是吗?”她摇摇头,“我不知道,要是的话,我应该心安了,可我为什么还觉得不安呢?”

  “看来你是个贪心的女人,你想要的太多。”莽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叶柔笑了,笑得有些忧伤,“好吧,我努力要得少一点。”

  在这安静、凋敝的小城中,叶柔收获颇丰,洪景天带领她走访了一些十分有趣的人物,有出过口的,也有没出过口的。眼镜副镇长也给她安排了很好的采访对象。那是识文断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地区是摆地摊最多的地区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