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酯这种潍坊聚酯新材料公司,在海外市场上也这么受欢迎吗?

留言人应包括A-Z、a-z、0-9、汉字、不含特殊字符,请重新填写 留言人为必填项,请填写

留言内容为必填项,请填写 留言内容应小于等于500字符,请重新填写

留言人邮箱应含有@和.字符、请重新填写 留言人邮箱为必填项,请填写

手机号码应由数字、“+”、中横杠“-”组成,请重新填写 手机号码为必填项,请填写

验证码为必填项,请填写 验证码已过期,请重新输入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潍坊宏盈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化的新型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公司具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精密的检测设备,以优质的产品,一流的工艺.....

聚酯切片作为聚酯加工产品的中间体,其商品量一直存在,并随着聚酯产能的增长而扩大,但实际的产能、产量难以准确统计。近年来,聚酯切片市场情况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准确掌握聚酯切片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做好生产经营工作。

我国聚酯切片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聚酯切片作为聚酯加工产品的中间体,其商品量一直存在,并随着聚酯产能的增长而扩大,但实际的产能、产量难以准确统计。近年来,聚酯切片市场情况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准确掌握聚酯切片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做好生产经营工作。

  1 我国聚酯切片的市场现状

  1.1.1 聚酯切片产能随聚酯产能增长准确统计聚酯切片产能非常困难。聚酯装置多数配套熔体直纺装置,剩余熔体造粒,俗称“侧切片”,  其产能可称之为“侧切产能”。聚酯装置少部分没有后续配套,熔体全部造粒,这部分产能可称之为“主产产能”。理论上,聚酯直纺装置开车前一般须先产聚酯切片,产能至少达到聚酯产能的50 %以上,但事实上,聚酯装置不会按此方案组织生产,实际聚酯切片产能要小得多。2012 年,我国聚酯切片产能约930 万t,同比增加12.7 %,约占聚酯产能的24.0 %。其中,“主产产能”约450万t,正常“侧切产能”约480万t。

长丝装置卷绕头缺货增加了聚酯切片产能的弹性。近年来,由于下游长丝卷绕头供货限制,多数新投产聚酯装置先产3~20个月的切片。这部分产能一段时间后即会退出,可称之为“瞬间产能”。同时,2012年国内瓶级切片产能约650万t,这些产能只要停掉后道的固相缩聚(SSP)装置,即可完全转化为聚酯切片产能。目前,江苏恒力公司聚酯切片“主产产能”即是如此,该公司原建设的聚酯配套SSP装置自投产以来,全部生产聚酯切片。

  1.1.3 产能在江浙沪集中且民营成为市场绝对主体2012 年,江浙沪地区聚酯切片产能合计约790万t,约占总产能的85 %,比2005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广东、福建地区所占比例不到10 %。2005年前,国有企业是聚酯切片主力供应商,而目前,民营企业聚酯切片产能已约占75 %。

  1.1.4 聚酯切片产量增速下降但结构进一步丰富

近年来由于下游切片纺市场不景气,导致对切片的需求不振。2012年,国内聚酯切片产量约700万t左右,同比下降5 %以上,聚酯切片产能利用率约75 %,同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聚酯切片按其下游用途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包括民用丝级、工业丝级和膜级切片,三者比例约为73∶14∶13。民用丝级切片按光泽和功能可细分为半消光、有光、全消光、阳离子等,工业丝级和膜级切片实际为专用有光切片,如图1所示。

近年来,我国聚酯切片进口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年进口量在20万t左右。受需求和价格影响,年聚酯切片进口量有所下降,特别是从伊朗进口的常规普通切片明显下降,但从韩国、日本进口量变化不大,这部分主要是一些特殊的功能型切片,如膜级母料、水溶性切片等。2012年我国聚酯切片进口14.9 万t,约占国内产量的2 %。2010年以来,我国聚酯切片出口小幅上升,2012年出口约12万t。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涤纶长丝产能达到约2 640万t,同比增加253万t,增加比例为10.5 %[1]。其中,切片纺长丝产能约958万t,占涤纶长丝总产能的36 %左右。由于切片纺成本不如直纺低、品质不如直纺优,其装置平均负荷一般比直纺低约20个百分点,开工率长期维持在60 %左右。

切片纺民用长丝产能平均规模较小,装置水平低,工厂平均产能规模不到3万t/a,年产能10万t以上的工厂仅12家,不少工厂年产能不到1万t。切片纺装置不像熔体直纺装置那样配置巴马格、TMT等国外公司进口设备,而是更多配置中丽、经纬等国产纺丝机。据统计,年新增纺位中,进口巴马格和TMT 公司的纺位占62 %以上,大多配置在熔体直纺装置上[2]。国内切片纺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地区,合计占约90 %左右。江苏地区的切片纺差别化比例要高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杭州以北地区要高于杭州以南地区。

2008年起,我国涤纶工业丝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2012年,我国涤纶工业丝总产能约134万t,比2008年翻了一番以上,占世界总产能的60 %以上。涤纶工业丝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25 %以上。目前,国内涤纶工业丝企业约42 家,除去有原料配套的浙江古纤道、江苏恒力、浙江海利得三家大厂外,其余工厂平均产能约1.8万t/a。按企业所在地统计,江浙企业占约69 %;按产能统计,江浙企业占总产能的81 %左右。

近几年聚酯薄膜行业快速发展,产能和产量大幅增长。2012 年,国内聚酯薄膜生产厂约49 家,产能157万t,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聚酯薄膜产品用途较广,主要用于包装行业、胶片行业、太阳能背材行业、电器电子绝缘行业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等。

近年来,聚酯切片市场行情总体呈现成本推动型特征,基本随其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MEG)成本波动,没有明显独立行情。年,聚酯切片价格与原料成本的相关系数平均达到0.985。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近年来聚酯切片产能大多处于过剩状态,只是过剩程度不同;二是聚酯“侧切片”工厂主要产品是涤纶长丝,“侧切片”仅作为调节负荷的中间体,经营上一般不够重视。

近年来常规半消光切片产品盈利较差,最好的2010年的平均毛利也不到200元/t,与长丝产品的毛利率差别较大。若聚酯切片产品盈亏平衡,同规格切片纺产品的成本每吨一般要高于熔体直纺200元,产品售价每吨一般要低于熔体直纺100元,所以,当熔体直纺产品接近亏损时,切片纺就已经亏损,只能选择降低负荷或停产,导致切片需求下降。当前市场表现为聚酯切片亏损补贴切片纺,使其在成本上能够与熔体直纺竞争。

一般情况下,差别化品种与半消光聚酯切片间保持基本固定的价差,但供需关系的突变往往也会导致价差发生一定的变化。年,受熔体直纺有光长丝装置投产影响,有光切片价格与半消光切片价差发生了逆转,最高时有光切片比半消光切片低约400元/t。总体而言,差别化切片品种的盈利能力好于常规半消光品种,但自2012年以来,半消光品种现金流平均损失约为150~200元/t左右,主要差别化品种也基本不赚钱了。

    1.3.4 保市场是亏损条件下多数工厂维持运行的基本思路

“宁愿亏一点也要保客户”——维持低负荷运行,不要失血过多而倒下是当前聚酯切片工厂和下游客户的共同想法。多数工厂担心停产后产生的负面社会评价会冲击品牌形象,导致工人流失、客户流失,甚至引起银行拒贷产生资金链断裂。上市公司还存在负面消息可能会带来股票价格下跌和股东利润回报的压力。

  2 我国聚酯切片市场的发展趋势

  2.1 聚酯切片产能过剩将更加突出

年,国内聚酯产能仍将增加800万~900万t。届时,聚酯切片产能将增加近150万t。由于部分聚酯装置仍将先产切片,再配后道纺丝,“瞬间产能”仍将继续冲击市场,但与聚酯产能延续高速增长不同,国内各主要切片纺生产基地的切片纺投资出现明显的降温,未来新增切片纺产能锐减,对聚酯切片的需求增长将形成制约。预计切片供应严重过剩的困难形势将持续到2015年后,主要聚酯切片品种的困难形势都难有好转。

  2.2 常规切片纺挣扎在被淘汰边缘

 从历史表现看,切片纺发展到一定规模会被熔体直纺部分替代,直纺有光长丝、直纺全消光长丝、直纺阳离子长丝即是如此。由于工艺流程的不同,切片纺在加工成本、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上都不如熔体直纺有优势。与此同时,熔体直纺长丝产能比例持续扩大剥夺了切片纺的定价权,熔体直纺长丝技术日益突破也压制了切片纺的生存空间。江苏恒力等企业可以在20万t熔体直纺装置上生产39 dtex/144 f等超细旦长丝产品,实现了熔体直纺涤纶长丝生产规模与差别化、高品质与高附加值的统一。

  2.3 直纺工业丝技术突破制约切片纺生存空间

2011年6月,古纤道18万t/a涤纶工业丝直纺装置建成投产,开启了涤纶工业丝从切片纺到熔体直纺的革命性技术转变。2013年1月,浙江尤夫公司20 万t/a 聚酯配9 万t/a 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投产。虽然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但是随着该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其成本和技术优势必将对涤纶工业丝市场产生明显的冲击,最直接的就是制约工业丝切片的需求,并提出质量稳定性、可纺性等更高的要求。

  2.4 熔体拉膜技术的发展威胁膜级切片需求增长我国聚酯熔体直拉膜产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
目前,40家聚酯薄膜生产工厂中,采用切片纺拉膜的工厂为38家,占企业总数量的95 %;熔体拉膜的工厂2家,但产能比例占了近20 %。除浙江欧亚两套熔体拉膜装置外,2011年底宿迁双星彩塑投产一套聚酯装置配套12 万t/a 直拉膜。江苏恒力、江苏三房巷已分别在建20万~25万t/a左右的熔体拉膜装置。预计到2015年,熔体直拉膜产能将超过80万t/a,占全部产能的35 %。聚酯熔体拉膜产能的快速增加,无疑将与切片拉膜争夺市场。

  3 市场竞争状况与经营策略建议

目前,中国百万吨级以上的聚酯工厂达到8家,200万t级以上的聚酯工厂有4家。江苏恒力等企业正发展成为横跨聚酯所有品种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除中国石化外,分产品竞争格局如下:民用丝切片市场群雄逐鹿,主要供应商有江苏恒力、浙江恒逸、上海联吉;有光切片市场认可的最佳品牌为江苏恒力,全消光切片市场认可的最佳品牌为上海联吉,半消光切片市场认可品牌较多;工业丝级切片市场三强鼎立,主要竞争对手为上海联吉、江苏恒力,其他还有古纤道等一些有富余切片的工业丝生产企业;膜级切片市场暗潮涌动,主要供应商包括江阴金桥、江苏恒力、绍兴古纤道等民营企业,相对而言,这些竞争对手的膜级切片不如其民用丝、工业丝切片有竞争力。领先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装置技术处于当前较好水平,产品开发能力较强,机制和政策灵活,市场反应速度较快。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聚酯切片生产经营策略亟需调整优化,建议如下:

    (1)加强行业交流协作,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努力发挥行业协会牵头协调作用,正确分析认识市场形势,促进同行抱团过冬;商者无域,相同共生,聚酯切片同行联合减产,避免持续亏损,携手共度难关;促进信息服务机构客观估价,引导市场行情健康发展。

    (2)持续研发新产品。通过共聚改性等,开发超亮、阻燃、易染等功能型聚酯切片,开发光学膜专用料、无重金属环保型膜专用料(NEP)、水溶性切片等差别化新产品。对此,要与追求品牌、设备先进、差别化品种研发能力较强的客户加强合作。

    (3)“主产产能”逐步退出常规切片的生产,“侧切产能”根据市场需求调降负荷。两种产能相应做一些技术改造,增加“主产产能”装置柔性,减少“侧切产能”最低运行侧切量。新的市场形势下,常规切片产品需求将全部由“侧切产能”满足,非市场腹地“主产产能”要计划加快退出,拟新建装置产能计划则需要坚决放弃。
(信息来源: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工器材行业信息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坊聚酯新材料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