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华天科技技西安有限公司的经营领战有哪些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项目集中签约

优信集团总部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

优信集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式签约,集团总部将由北京迁至西安,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优信集团将在国际港务区建设占地50余亩的全国性集团总部。预计2021年,各个板块业务将全部正式入驻西安国际港务区。

360集团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大安全”战略合作协议:360将在西安积极实施“大安全”战略,和西安联合建立三大“中心”,即“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创新中心”、“IoT产业应用示范中心”和“西安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共同探索西安市“大安全”战略的新模式和新应用,将西安市打造成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中心、产业应用示范中心,成为政、产、学、研、用的典型示范关键支撑城市。

泰康西安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总部项目:泰康人寿与西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25亿元,携手浐灞生态区,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总部、CCRC养老社区旗舰店、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红毯环节,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说:“作为西安的女婿,这次带来了40亿现金投资大西安。”

九号宇宙项目: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与深圳大西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投资5500万的九号宇宙项目,落户西安曲江新区,将作为专为青少年设计的首家互动式航天科普研学基地。

传化丝路总部项目:传化集团与西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高科技研发、金融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西安中晶(洲际)华邑酒店项目:将按五星级酒店设计建造,引进洲际酒店集团旗下华邑品牌,建成大中华区华邑品牌旗舰酒店。

云商智慧物流项目:将通过整合跨境电商、跨境支付、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物流现代化的科技支持及线上平台。

金茂集团国际创新科技城项目:拟选址西安高新区CID片区,引入中化资本、中化农业板块内的优质企业,助力高新区打造在环境、规划、科技上有突破性创新的未来科技新城。

秦文化博物馆小镇项目:世茂集团与西安深度合作,将历史与趣味性相结合,以轻松娱乐的方式让文化更易传播和接纳,深度走进老百姓,打造“最西安”主题。

西安丝路国际文化自由港区项目:由北京数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洲际自由港商业平台运营有限公司、曲江艺术博物馆联合发起,注册资金1亿元,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设具有文物艺术品仓储物流功能的财富中心、鉴定评估功能的文保中心、展示交易功能的交易中心三大文物艺术品交流平台,在高新区形成丝路文化艺术口岸市场,建成后西安将成为丝路沿线国家最大的文物艺术品集散地。

泰然集团系列项目:计划将浙江小泰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搬迁至高新区软件新城,拟在高新区注册两家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注册成立小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注册成立小泰金融有限公司。

联想新视界陕西公司设立及与陕煤西煤机合作项目:联想新视界拟在西安高新区设立子公司—联想新视界(陕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人民币,作为联想新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陕西及西北业务的研发和销售基地,及与陕煤开展深入合作。

长安停车系列项目:爱建资本拟联合国内外知名战略投资企业向长安停车公司分阶段性投入5亿元人民币,建立涵盖金融投资、停车场规划设计与改造、智慧停车、运营管理、增值服务、资本市场退出等智慧停车全产业链,并计划用2-3年时间将长安停车孵化为独角兽企业。计划第一阶段拟陆续投入2亿元人民币,建设大西安智慧停车综合项目,建立起西安智慧停车产业链生态圈;第二阶段陆续投入3亿元人民币,通过建设智慧停车产融孵化器建设,挖掘和培育产业领域未来之星,以西安为范本向全国复制。

热力总公司与四联智能绿色及新能源系列智慧供热系统项目:西安市热力总公司与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形成从资源、技术、施工、运营、资本、管理等一套完整的城市绿色供热体系产业链,并结合智能远程控制、无人值守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

年产5GW单晶电池生产项目:落地后将对航天基地乃至西安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航天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逐步聚集扩大,现已成为陕西省最重要的光伏产业聚集区。

陕西省铁路建设基金项目:总规模800亿元,首期规模300亿元。基金经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由光大证券与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联合陕西省铁路集团联合发起设立。主要投资于经国家和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铁路建设沿线征拆工程、铁路沿线配套产业开发、铁路站点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等。该项目的签约标志着陕西省首只百亿元级以解决铁路建设资本金为使命的基金正式成立。将助力“关中通城际、市市通高铁、快速通全国”的发展目标。

东方艺术文化创意中心项目:雁塔区人民政府与西安美术学院签订总投资约7.9亿元的东方艺术文化创意中心项目。

泰山体育陕西区域总部落户项目、伴山书店品牌落户项目、埃克森美孚(中国)西北区域公司落户项目、陕西永宁时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陕西总部落户项目、中铁智能科技分公司落户项目、壹加壹医疗品牌落户项目等6大项目签约落户碑林。同时,上海久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联合碑林区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数字体育(电竞)示范基地项目

签约仪式上,西商总会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总商会签署联盟合作协议。并举行了西商总会与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杨陵区、商洛市、运城市、临汾市、平凉市、庆阳市、三门峡市等总商会,以及天水市商会,13+1城市总商会联盟合作协议签约。

此外,西安市政府还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水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如果没来西安投资,那就是你们脑子进水了,如果在西安没赚到钱,那就是你们在西安的投资太少了!”

——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最具影响力西商

邢玉民  思安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

姚研成  深圳研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振兴陕西促进会名誉会长

祁玉民  华晨集团董事长

马清运  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黛拉及哈利麦荣誉教席,马达思班创始合伙人,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荣誉院长,西安市国际专家顾问

郭家学  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500领袖国医健康俱乐部主席,北京陕西企业商会会长

许    亮  香港双杰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西安商会会长

冯翠屏  澳门德发行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澳门西安商会会长

何建梁  颐和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伯均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    宏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西安市政府经济顾问

余建军  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孙    茵  天朗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

吕建中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 

崔荣华  世纪荣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西安商会副会长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杰出西商

肖胜利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建亚  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建雄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伟亮  海航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米    磊  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

费少忠  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指挥

樊延都  西安华欧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梁    谦  恒大旅游集团副总裁兼西安恒大童世界公司董事长

王文斌  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贺增林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高志  陕西亿杰控股集团董事长

何志方  西安真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新锐西商

元朝辉  西安丝绸之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小武  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杨少毅  西安蒜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云飞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博  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唐皓晨  西安云景智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

王士兴  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荣旺  碧桂园集团陕西区域总裁,香港西安商会副会长

李卓宇  西安鼎天集团、珍佰粮行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十佳侨商

周文益  西安航天华迅科技有公司总经理,市侨商会常务理事

沈建鹏  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

戴慧敏  锦业集团董事长,市侨联副主席

王    波  西安金波检测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技术总监,日本筑波科技株式会社CEO,市侨联海外委员

林宝明  陕西中源汽配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侨联名誉主席

鱼    宣  陕西亚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

刘海峰  西安大医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西兰侨眷

何达乘  陕西麦里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侨商会理事

董小军  陕西恒丰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侨商会会员

西安清华校友会 | 西安北京大学校友会 | 西安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会 | 西安浙江大学校友会 |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 西北大学校友总会 | 西安理工大学校友总会 | 长安大学校友总会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十佳金桥商会

西安市杭州商会 | 西安市泉州商会 | 西安商业联合会 | 西安市工商联汽车商会 | 西安市宁波商会 | 陕西省浙江丽水商会 | 西安市潮汕商会 | 陕西省洛阳商会 | 西安市衡阳商会  | 西安富平商会

“新经济领军人物对话西安”圆桌会议

1、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合作发展多式联运,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和产业合作园,打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新经济走廊。

合作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金融、信息服务等数字产业,打造数字产业示范城市。

合作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金融、商务、医疗、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发展卫星导航、激光光电、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打造中国机器人之都、无人机之城。

合作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加强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打造绿色城市品牌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地。

合作开发“文化+科技”产品,加强创新、创意、创造,推进“人脑+电脑+文化”,建设音乐之城、书香之城、博物馆之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城市。

2018第六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

一是共建大通道,共享开放发展新机遇,共同构建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丝路,形成联动开放新格局。

二是共建大市场,共享经济合作新红利,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建设丝路城市经济大走廊。

三是共建大环境,共享投资贸易新便利,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大发展。

四是共建大产业,共享创新发展新未来,深化硬科技、新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建设创新创业之都。

五是共建大平台,共享国际交往新经验,发挥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等平台作用,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

进了永宁门,就是西安人!

回顾历史,大西安是“绩优股”,欢迎大家“加仓”;着眼未来,大西安是“原始股”,欢迎大家“打新”。

我们鼓励创新,支持创业,为成功者点赞;我们包容个性,宽容失败,为受挫者加油。

新西商强,则大西安强。

打造全球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我们的目标是“不达最优不收兵”。

长相思,在长安!走遍万水千山,最忆还是长安!

原标题:十年砥砺 打磨西安现代制造业体系

日前,被全市市民关注已久的“西安制造2025”规划——《西安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并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西安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这宣告西安制造强市建设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市委、市政府赋予了“西安制造2025”怎样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十年时间,西安制造将向何处去?……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西安市工信委主任、西安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新民。

记者:“西安制造2025”的十年目标是什么?

张新民:《西安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契机,以促进“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做大做强制造业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食品饮品等优势产业,打造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能耗排放低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立足我市制造业发展实际,我们力争用五年时间,迈入全国制造业强市行列,用十年时间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到2020年,我市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建成一批制造业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和园区。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产业集群。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让西安制造跃升为“西安智造”

记者:立足我市现状,这样的10年计划堪称宏大,那么市委、市政府计划从哪些方面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张新民:首先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是我市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我市将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为契机,制定我市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瞄准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发挥我市科研优势,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攻关研发,确立一批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质量效益有影响的关键核心技术;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园区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申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依托国家和省级制造创新中心,促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化。

我市将全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利用互联网实现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良性互动,推进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加快多元化制造资源有效协同。

同时,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制造业集聚发展、加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力行“绿色制造”、鼓励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途径作为我市制造业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来打造。

共同撑起西安制造业的明天

记者:我市将重点打造那几大支柱产业?

张新民:《意见》确立了我市未来十年将重点打造6大产业。

首先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市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依托比亚迪、陕重汽等企业,完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加工配套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开发第三代节能型重卡产品,推动重卡产能提升和产品更新换代;以自主开发和合资合作为主,重点发展节能型、高档次轿车,做大规模,提档升级;依托法士特等企业,通过引进及合资合作,进一步推动汽车变速器、车桥、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规模、上水平。到2020年,力争全市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2025年,达到3500亿元。

第二是电子信息产业。我市将依托三星、华天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存储芯片产业,增强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依托军工电子优势,加快新型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打造西安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依托中兴、华为等企业,带动整合智能终端整机及零部件、芯片、系统和应用软件研发设计制造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工业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创新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西安工业云和大数据服务平台、西安软件园云计算中心以及大中型企业云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2025年,达到3000亿元。

第三是航空航天产业。依托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以西飞、西航、航天六院等企业为核心,促进民用航空、通用航空、航空零部件、机载设备、航天运载动力、卫星测绘导航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新舟700飞机、小鹰700通用飞机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攻关核心芯片低功耗和小型化技术、gnss数据处理及行业应用集成系统、位置服务应用等北斗关键技术。全力打造集研发运营、生产制造、区域平台为一体的西安卫星应用(北斗)产业园。到2020年,力争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5年,达到2000亿元。

第四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我市将大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研发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变。依托中国西电、永电金风等企业,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成套装备,以及特(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及关键部件。抓住高铁、城际铁路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中车轨道交通等企业,促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重点发展高铁用运载、巡检、测量等整车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支持陕鼓集团等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到2020年,力争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5年,达到2000亿元。

第五是新材料产业。依托西北有色院国家超导制备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加快建设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打造西安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超导材料、钛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碳纤维等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发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尺寸单晶硅、多晶硅、功能新高分子等先进复合材料、新型防腐涂料、特种金属材料、新型电子材料和高强度轻质金属合金材料等。到2020年,力争全市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

第六是生物医药与食品饮品产业。以杨森、利君等企业为龙头,我市将重点积极推进生物技术应用和发展,注重新型生物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进疫苗、多肽、蛋白等生物药基地、强生供应链生产基地、工程皮肤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和扩大化学药产业质量与规模。加快食品饮品产业发展。以银桥、汉斯等企业为龙头,促进地方特色食品饮品产业走向高端、高质、高效。重点发展牛羊乳特色加工以及啤酒、果酒、运动饮品、清真食品、方便食品以及猕猴桃汁等地方特色食品饮品产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物医药、食品饮品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2025年,分别达到1000亿元。

记者:针对《意见》,我市政府各部门及各区县、开发区又将提供哪些服务和保障?

张新民:政府职能部门首当其冲的便是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各类政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市上计划到2025年,累计投入100亿元,重点向制造业技术创新、两化融合、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重点产业等方面倾斜。并逐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工业投资基金,支持制造业重大工程实施、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等。同时,我市还将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装备和产品。

而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政府服务也是相关部门要重点改革和完善的。首先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减少对企业的干预。继续改善招商引资、国际合作、产能转移等发展环境。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企业发展的环境,不仅包括政府环境,在这里发展能否融到资、招聘到人才,有没有适应的配套服务,都是环境要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要重点打造的。在融资方面,我市将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风投基金、众筹、互联网金融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在培养多层次人才方面,将充分发挥我市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硕士生培养“双导师”制,为企业创新培养领军人才。同时针对企业急需的学科带头人、研发管理人才、技术工人等多层次人才,我市都将加大吸引和培养力度。

对于小微企业,我市则将加强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融资、法律、技术、咨询、培训、人才等专业化服务。支持工业园区引进、建设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和财务结算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从上百家国家级高新区中脱颖而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西安高新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这不仅是在陕西省落地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举措,也为西安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商机和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对比中关村、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新区等获批较早区域,西安高新区这个“后来之秀”定位不同之处,在于紧贴国家战略,将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根据国务院批复,西安高新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安创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把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强大创新发展基因助推产业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说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在全国上百家高新区中,西安高新区靠什么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强大的创新资源与基础,靠的是强大的统筹科技资源能力,以及强大的创新文化。

西安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以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30%。西安高新区的强劲发展有力带动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陕西和西安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

西安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紧抓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全球发展机遇,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2015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12746亿元,同比增长15.13%,经济总量位居全国146个国家高新区第三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53.58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市GDP的13%;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5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约占全市的16%;实现大口径税收总额247.63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16亿元,占全市的25.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约220亿美元,占全市的77.3%、全省的71.8%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34.14亿元,占全市的14%;实际利用外资16.71亿美元,占全市的41%、全省的36%。全年获得国家和省市各种表彰58项,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半导体、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产业链四个千亿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特种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链,在工业4.0时代占据制高点。同时,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苗圃-孵化-加速”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2015年西安高新区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0家(累计达到1080家),占全省的60%。实现技术交易额320亿元,累计入库共享设备8233台套,技术成果就地转化达到30%以上。成功获批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标准委科技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及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新增专利申请41782件,专利授权14380件,分别占到全市的68.5%和57.3%,占全省的56%和43.1%。区内136家企业的156项知识产权,通过质押实现贷款6.82亿元,占到全省质押贷款金额的54.6%。

此外,西安高新区聚集了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与技术中心200余个,其中国家级30多个;拥有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120个,其中世界500强研发机构48个。区内企业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300多项,主导制定了同轴射频连接器、电网电能质量等16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国家标准360多项、行业标准300多项,涌现出双模导航芯片、物联网芯片、CCD立体相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信息安全和航空航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头。

智能终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不断加大招商与产业培育力度,使得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完整的智能手机产业链,一个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生产基地正在关中大地强势崛起。

中兴通讯西安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已经在西安高新区完全投产。中兴通讯智能终端生产项目2014年7月落户高新区,预计三年左右将达成4500万部/年的产能规模,产值约为300亿元。

中兴通讯西安终端生产基地,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兴通讯全球最大的工厂之一。厂内配备业界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25条,涵盖从单板测试加载、全自动化分板点胶、整机音频测试、整机软件加载等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中兴通讯将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落户于此,正是看中了西安高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政策导向。此外,比亚迪公司100亿元高端手机配套生产项目也已正式完全投产。项目每年可生产手机金属机壳6000万套,产值约70亿元。这意味着西安将形成从终端制造到精密零部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也将助推陕西省打造千亿元智能终端产业。作为业界领先的ODM(原始设计制造)供应商,比亚迪公司拥有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产业体系,已为三星、华为、诺基亚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比亚迪高端手机配套生产项目投产后,将为我省增加3万多个就业岗位。此外,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中,酷派项目正在抓紧建设60条智能机组装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智能手机600万部生产能力。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进驻,使得高新区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形成了高度聚集优势。这些进驻高新区的高端产业,所看重的正式高新区乃至西安市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与健全的产业链配套环境。

以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西安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西安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通信企业数量在全国高新区名列前茅。同时,西安高新区是科技部确定的“国家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军民融合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当前,西安高新区已聚集华为、中兴通讯、宇龙酷派、华勤、TCL、摩比天线、广州新邮通、中国普天、大唐移动、龙旗、爱立信、三星、英特尔、高通、日本村田等众多国内外著名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信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特别是4G技术商用步伐的加快,使西安高新区有望成为全国第二大通信产业基地。

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西安高新区已吸引了三星、中兴、华为、酷派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西安高新区,设立研发基地和分支机构,对西安智能手机产业链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十名的企业中,三星、华为、中兴通讯、宇龙酷派等企业都已在高新区有重大投资。其中,韩国三星电子一期投资达70亿美元的高端存储芯片项目以及投资5亿美元封装测试项目已落户高新区。其中三星存储芯片项目2014年5月已经实现量产,封装测试项目也已建成,这将极大地带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为西安智能手机产业链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智能手机研发方面,华为公司在西安的研发人员已突破万人,其中手机研发人员千余人,与手机研发相关的外包人员过千人,相对应的研发机型的手机出货量在数千万部。中兴通讯研发人员已近万人,其中手机研发人员4000人,是公司的手机研发总部,涵盖了智能手机与功能手机几乎全部的机型,对应的研发机型出货量约6000万部。宇龙酷派、TCL、手机ODM龙头企业闻泰集团、手机设计领军企业龙旗控股、手机整体方案领先企业华勤集团、锐嘉科集团均已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对应的手机出货量过亿部。另外手机芯片设计方面,有高通、英特尔等企业在西安高新区也有重要的研发布局。

智能手机制造和配套企业方面,宇龙酷派目前已将其第二生产基地布局西安高新区,已吸引了一部分核心配套企业共同投资西安,加上中兴智能终端生产项目,使得西安高新区在智能手机产业聚集度不断增强,也将对高新区手机产业链的形成起到开创性的引领作用。

在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方面,西安高新区计划通过3—5年的快速发展建立智能手机产业链,着力打造智能手机产业的高端企业聚集区、前沿技术创新集中区和制造研发一体化区,使西安及高新区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智能手机产业聚集地之一,并促使该产业在短期内成为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为此,西安高新区还将依托西安及高新区在通信、软件、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已有基础,以专业化的智能手机产业园为承载,大力推进关联产业的聚集、集成和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依托西安及高新区在智能手机研发方面的已有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智能手机制造和生产配套企业,最大程度地推动高新技术与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

当前,西安高新区已经发布了《西安高新区关于扶持智能手机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提出,凡是在高新区投资设厂的智能手机整机制造和关键元器件生产企业,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达到相关要求的,都将给予政策扶持。同时对在高新区生产的智能手机,以及在高新区创立自主品牌的,将给与物流补贴。此外,还将对有关企业在企业给予房租补贴、知识产权资助、新增产值奖励等政策支持。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国内外智能手机产业企业投资高新区的积极性。

在园区规划建设方面,高新区将依托中兴通讯、宇龙通信、华为及三星电子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通信产业园,一期7平方公里已全面启动。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招引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抱团投资、整体移植,加快智能手机园区的全面建设。同时,将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完善物流体系,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智能手机产业链建设提供最佳发展环境。

有关专家指出,西安作为国家推进向西开放战略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西安高新区依托所特有的优势,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将对提升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使西安“智”造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中兴等智能终端项目的加速进驻,将作为西安市能够直接供给的又一重要的高技术含量支柱产品,使西安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中,体现更明显的优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并将极大地提升西安乃至陕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全球瞩目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的超速发展,使得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在各类芯片和电子整机产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与CPU配合的动态存储芯片容量越来越大,性能要求越来越高;CPU本身性能的提升使其内部存储器的面积越来越大,而随着数据的核爆炸式增长和使用者对数据吞吐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类外部存储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半导体存储。

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储器市场和核心技术主要被韩国(三星、海力士)、美国(美光)和日本(东芝)等几家企业所垄断。这几家企业在DRAM和Flash等各类存储器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

2012年4月10日,一期第一阶段总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项目,以及投资5亿美元建设封装测试项目,当前都已经实现全面投产。在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落户后,三星电子又相继将其两个研发中心落户高新区。三星电子这些项目的进驻,将有望形成产值短期内产值超过千亿级。作为存储器行业霸主地位的三星电子,三星电子项目的进驻,将会吸引160家配套企业进驻。

2005年9月,美光在高新区投资2.5亿美元,建立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基地,即美光一期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3月建成投产,总投资2.5亿美元已全部到位;2010年2月,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美光公司决定再投资3亿美元建设新产品测试基地,即美光二期项目,2011年4月二期项目正式投入运营;2013年1月,美光再次新增投资2.16亿美元用于扩充测试产能,即美光三期项目。2013年底三期项目圆满建设完成。截止2015年底,美光(西安)半导体公司已形成了超过126亿美元的进出口额,占陕西省出口总额的41%以上。

因全球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美光公司又在2014年投资建设芯片封装项目,用于增加美光在成品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该项目采取美光公司与台湾力成科技公司合作的模式运营,总投资2.5亿美元。美光的半导体模块封装产能将大部分配套美光现有测试产品量,达到每周3000万片,固态硬盘测试封装产能将达到每周60万块,芯片测试产能也将进一步扩大,达到每周5000万片。美光封装项目投产后,美光西安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产能将占美光全球产能的97%以上。

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测试企业,为目前国内第三大封装测试厂,具有封装测试10块TSSOP、QFN、DFN等系列集成电路的能力和1万片的CP测试生产能力。

除了三星、美光、华天等高端生产企业之外,高新区还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设计、研发企业。其中,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利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收购原德国奇梦达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进行转制并更名而来。这使得中国跨越式拥有了完整的世界先进水平的半导体存储研发技术和一流的产品设计研发团队。该团队拥有从事产品立项、指标定义、电路设计、版图设计到硅片、颗粒、内存条测试机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技术积累。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紫光国芯在给著名的半导体企业如英特尔、尔必达(现归美光科技)、华邦等提供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开发服务的同时,在国家“核高基”和863计划支持下,积极开展自有品牌的DRAM芯片和内存模组产品的量产和全球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和机顶盒等消费类电子,以及个人电脑灯计算机设备中。

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聚集了诸如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设备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2.55亿美元建立的西安全球开发中心暨全球技术服务中心;投资1.1亿美元的韩国信泰电子;美国威世半导体等全球高端项目。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本地企业也不甘落后,其中由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投资的西安半导体产业园,总投资14.86亿元。建设以太阳能光伏、LED照明、半导体功率期间三大产业链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以引领陕西太阳能光伏、LED照明产业的发展。

著名半导体专家郝跃表示,伴随三星入驻陕西,西安可能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半导体产业基地(城市)。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半导体产业巨头竞相进驻西安高新区的大格局当中,西安的优势也随之体现出来,因为西安能源丰富、成本低;同时有着相对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高校资源。作为中国的科技基地之一,为西安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力资源,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研发力量很强,可为高智力、高投入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随着强生项目建设大幕近日拉开,高新区多年来精心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正进入收获与成长并行的关键期。一个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涵盖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群正在加速崛起,将成为高新区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又一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机遇西安高新区一定要紧紧抓住。”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表示,生物医药产业附加值高,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亚于IT等信息产业。高新区应在现有基础上,定位前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形成西安、陕西最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正如三星项目一样,强生全球最大供应链生产基地具备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为高新区戴上了又一道夺目光环,意味着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又多了一个世界级的发展平台。高新区将以此为契机,力争用5-7年左右时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有力增长极,带动西安、陕西甚至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高新区着力培育和促进的产业领域。多年来,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高新区已集聚了一大批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以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等七大子行业。形成了以化学原料与制剂为基础,以中药加工、生产和天然药物提取为特色和增长点,以医药器械研发生产为辅助;以新剂型、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为战略方向的产业格局,创新体系完善、集群效应初现。

数据显示,目前高新区内已有生物医药企业300余家。与此同时,一大批骨干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带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步长制药、力邦制药、万隆制药已跻身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如巨子生物、康拓医疗、新通药物、应化生物等。

如何让更多的医药科技企业在强生等这些大项目的带动下迅速形成聚集效应,加快陕西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高新区早已绘制了发展蓝图。高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中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及企业在产业创新、研发、技术改造、专项认证、产品注册等方面的科研和产业化工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选择,聚焦企业,规模发展”,聚焦支持一批规模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重点企业,系统提升区内生物制药高端研发水平,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到2020年,打造起涵盖研发、中试、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破千亿元,成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有力增长极。

软件产业阔步迈上国际化

西安软件园是全国四个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双基地称号的园区之一。西安软件园聚集了西安市90%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80%的动漫游戏及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络网的文化内容和服务提供企业。

2015年,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1647.06亿元,同比增长21.06%,占高新区总收入的12.9%,占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90%以上;实现出口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2%。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超过800亿元。

当前,西安高新区软件产业已经聚集三星、英特尔、SAP、、IBM、Emerson、谷歌、西门子、富士通、电装等世界500强企业25家,博彦、东软、文思海辉、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IAOP百强企业10家,华为、中兴、神州数码、东软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26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企业16家,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公司的理想实施地,西安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这使得西安高新区千亿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正在实现跨步发展。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华天科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