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弄的以贷养贷越欠越多,欠咯四万,有没有贵人出借,利息一个月500,在这样下去人都要崩溃。

文 / 华商韬略 徐艳丽

1975年,“日本船王”坪内寿夫精心建造的4艘钢铁巨轮正式出厂。

它们遮天蔽日、华美夺目,宣誓着日本60年代经济腾飞的雄心壮志,也见证了来岛船厂创业以来最大一笔订单。

然而,4艘巨轮下水之日就是它们的“搁浅”之时。每个路过的人都摇着头说:来岛船厂要完了,坪内寿夫要完了。

【危机降临,船业困厄】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持续繁荣多年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工业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20%。

经济不景气,那些高投入、低产出的长周期行业最先遭殃,比如造船业。

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造船业每况愈下,部分船企裁员50%仍然无济于事,北海道一家造船公司累计赤字高达563亿日元。

行业一片哀鸿遍野,日本“造船大王”坪内寿夫也未能幸免。

危机爆发前,日本最大的物流公司照国海运急于去波斯湾运石油发大财,于是找到坪内寿夫,让他的来岛船厂加紧赶制8艘13万吨级大型油轮。

踌躇满志的坪内寿夫想都没想,便四处集资,开足马力,大干快上。

谁知道没过不久,中东爆发了第四次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国际油价飙涨。

照国海运的捞金梦顷刻间化为泡影,不得不回过头来找坪内寿夫解除船约,可当时来岛船厂已经造好了4艘油轮,总投入300亿日元,不久就能出厂。

危机来得如此出其不意,以致坪内寿夫还没来得及跟对方商讨解决方案,照国海运便因为资金链崩溃而轰然倒塌。

一番清算后,来岛船厂只拿到300亿货款的5%,也就是15亿,损失高达285亿。

这对于当时年营收不到1000亿的来岛而言,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

【背负骂名,降薪提效】

造船不同于其他行业,每一艘都是量身定制,订购之人外,不可能有其他买主。

来岛船厂要想弥补亏损,眼看只能将4艘油轮贱卖。但坪内寿夫一口否决:绝不廉价抛售,在没有找到出价合适的买主之前,宁愿让它们飘在海上!

问题是,285亿的窟窿怎么给填上,难道就这样等死?

坪内寿夫没有坐以待毙,他开始积极自救,一边向银行求助,一边裁员降薪,压缩成本。

但经济不景气,造船业崩盘,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个大火坑,谁会往里跳?

关键时刻,坪内寿夫平时积攒的人品救了他。这个靠经营影院起家的日本船王,虽然脾气暴躁、独断专行,却视信誉为生命,赢得日本金融界的一片赞赏。

坪内寿夫接手过不少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如果援引日本《公司更生法》,这些企业的债权可以减免70%~80%,而银行作为债权人必将血亏。

但坪内寿夫总是替银行着想,自己掏腰包,重组这些不良公司,最多一次投入了83亿日元。而且扭亏为盈后,他连本带息把贷款还给了银行。

正因为如此,在他有难时,银行才会甘冒风险,慷慨解囊。

救命钱是拿到了,可来岛船厂的后院却失了火。

为了削减支出,坪内寿夫在全厂降薪10%~15%,3年内停止分红加薪,并且废除双休制度,每天工作延长1小时。

此令一出,工人们怨气冲天。媒体和竞争对手更是添油加醋,说他“趁火打劫,蛇蝎心肠,是一个可怕的独裁经营者”。

一场震动全国的劳资纠纷,让坪内寿夫一夜之间声名狼藉。

很快,人心惶惶的来岛船厂就爆发了大规模离职潮,有人甚至做了坪内寿夫摸样的稻草人,一把火烧掉,以示诅咒。

满腹委屈的坪内寿夫,暗下决心:你们所有人都等着瞧,我一定要在5年内完成重建,让你们知道谁才是正确的!

【魔鬼管理,生存至上】

在那场劳资大纠纷中,来岛船厂总共失去了一半的员工。很多人等着看笑话,坪内寿夫却一点也不着急,平静地看着员工一个个离开。

人虽然少了,但留下的都是死心塌地或者走投无路的。坪内寿夫知道,是时候开始“少数精锐,减量经营”了。

所谓少数精锐,就是以一当十,把有限的员工练成一支铁军,创造无限的生产力。

管理学上,对人性有两种认识——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懒惰、消极怠工,必须用惩戒的手段来管理;Y理论则相反,认为多数人勤劳上进,富有创造力,不必威逼利诱就能主动工作。

坪内寿夫是一个彻底的X型管理者,他以强硬、铁腕著称,并声称:“我从来不在乎表面评价、风言风语,因为我要的是真正的成功。”这使得他很难拥有好名声。

但正是这种牺牲名声的做法,让他在需要雷厉风行的危机时刻,屡屡能够创造奇迹。

为了操练一支“奇兵”,坪内寿夫开始了他的魔鬼式训练。

顺位出勤制度——职位越高的人,上班时间越早。早7点,各部门部长开会,20分钟后下一级领导到位,再过20分钟,员工进厂开始工作。

精神激励法——每天开工前两分钟“自我表态”,所有员工挥舞拳头高喊加油,然后小跑着奔赴岗位,车间内除了焊接声一片寂静,员工仿佛都成了机器。

按期轮岗,一人多用——在来岛船厂,一位车间组长可能兼任总务、人事、财务甚至司机等岗位,巨大的工作压力逼迫员工迅速成长并独当一面。

封闭训练,意识革命——这是坪内寿夫管理中最受争议的一项:

他会定期将员工封闭在一个孤岛上,让他们从早到晚,高声朗读训诫手册,并做自我批评,以一个领导者而非小职员的心态,反省自己为何使公司陷于衰落。

受训员工就像被洗脑了一般,彻底放弃自我,心中升起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集体意识,并以高昂的斗志,重新投入工作。

这种看似缺乏人性的“坪内式研修”,却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来岛船厂。

经过魔鬼式训练的员工,以一当十,始终保持着超高的干劲儿。1975年,来岛一个工厂2300人,管理者不到100人,每年薪酬支出仅占销售额的1%,大大低于日本同行。

坪内寿夫“减量经营”的目标最终变成了现实:在来岛,从车间随便抓出一个工人,单兵作战能力都不输于任何一家世界500强公司。

【打破规则,“创造市场”】

救命钱和铁军有了,可大环境不景气,客户从哪儿来?

坪内寿夫调研发现,自从石油危机后,日本搞海运的人因为担心巨额投资打水漂,都不敢、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建造新船。

当时造一艘船要1亿日元左右,银行最多贷款6000万,船主需要自备4000万~5000万。可年景不好,很多船主拿不出这笔钱。

船主没钱造船,船坞就没订单,船坞没订单,就不会找银行贷款……这是一个死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风险,提振其他利益方的信心。

为了破局,坪内寿夫挺身而出,他的手段大胆,而且突破常规。

首先,按惯例,客户订船后,要向船企支付25%的头款,大概2500万~3000万日元。但大家手里没钱,所以坪内寿夫将这一比例降至15%,赊欠部分先由来岛垫付。

其次,由于银行不敢借钱给船主,坪内寿夫就让来岛为船主做担保,帮它们从银行拿到贷款。这种做法看似增加了自身风险,却换来船企、客户与银行三方的利益捆绑。

最后,在尾款支付上,坪内寿夫创造性地提出定期付款,就跟打白条一样,按月付款,每次只付一点,船先造出来,但付款周期可拉长至6~7年。

以上方法并不新鲜,归根到底,就是“自担风险,给客户行方便”。一般船厂觉得这种做法不但麻烦,而且风险太高,只有坪内寿夫牺牲短期利益,为客户一路开绿灯。

不仅如此,坪内寿夫还利用自己的人脉,给船主介绍客户。

靠着这些别人眼中麻烦且危险的服务创新,坪内寿夫的造船厂不但在石油危机中生存了下来,还在1984年逆势登顶日本第一,将日立造船厂远远甩在身后。

【苦撑待变,全面翻盘】

三年还清285亿债务,并带领来岛船厂站上日本之巅,坪内寿夫不但提前两年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还把这些年欠员工的涨薪钱,连本带息补发给了大家。

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让坪内寿夫在日本财界大放异彩。

于是,1978年当另一家造船厂佐世保重工濒临崩溃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只有坪内才能使'佐世保重工'起死回生。"

当时的佐世保重工,债务高达213亿日元,是一头百病缠身的巨兽。坪内寿夫不但接下了这个烂摊子,还放话说:3年内让佐世保扭亏为盈,第6年起偿还债务。

结果,坪内寿夫只用一年时间,就兑现了诺言。4年后,佐世保重工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支付了每年6%的利息。所有债权人奉坪内寿夫如神明。

“不景气就是机会。”这是坪内寿夫的座右铭。在他看来,经济不景气并不能成为业绩不佳的理由,相反,形势越艰难,越是有机可乘。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必须保持忍耐、刻苦、自律,打破常规,客户至上。

而作为经营者,必须“同时拥有经营大战略的头脑,以及注意细节小事的敏锐”,要洞悉并掌控人性,配合金钱的支配力,牢牢控制整个集团。

此后二十年,秉持这一信条的坪内寿夫,一次又一次通过资本腾挪、铁腕管理、生存至上主义,挽救大批企业于濒危之际。

截至1992年,坪内寿夫共经营过180余家企业。除3家上市公司外,几乎全部是中小企业,其中有超过150家,在坪内寿夫接手时均入不敷出。

以这些大危机中的大逆袭为基础,坪内寿夫成就了日本最大的造船厂,进军到钢铁、金融、酒店、旅游、娱乐等多元产业,建立起强大的产业帝国,被评价为“控制日本的十大财阀之一”。

坪内寿夫也因此被誉为“重建大王”,并与松下幸之助并称为日本“经营之神”。

《控制日本的十大财阀:重建大王坪内寿夫》藤田忠司著 王晖、王彩虹译 中国经济出版社

《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陈伟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原标题:【揭秘】你知道吗?买包辣条还分期!那些分期的年轻人竟…

在今天这个物质丰饶的时代,分期消费越来越多的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我们发现——90后远比我们想象的独立、也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主见,自我投资与创业是他们选择分期消费的主要原因。

“我的消费观不止体现在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投资自己的大脑”,90后女孩儿余佳悦这样看待自己的消费,和她想法类似的年轻人很多。

90后,是内心富足的一代人。

他们从小不愁吃穿,没吃过物质上的亏,从而更看重个人兴趣与自我成长。就像余佳悦所说,“以前爸爸妈妈那个年代,更重要的是生存问题。现在渐渐的从生存过渡到了生活。”

“注重生活品质”,是90后身上的一个重要标签。

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消费观念开放,注重当下的消费体验。因此分期购买电子产品的消费,在90后中广泛存在。

“授信来买电子产品的有很多,我身边就有很多。”张晨光身边的很多朋友通过信用分期来购买电子产品。“特别喜欢某一款手机或者特别想买一个平板电脑,这种可以很直接地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东西。如果突然间让他拿出一笔生活开支去买这个东西,可能会有些压力。通过这种分期服务,按月偿还,你就可以提前享受到这个产品,这样挺适合年轻人现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张晨光表示理解这种消费观念。

张晨光对这样的方式很有信心。“这笔钱对我来说其实压力并不大,因为我对以后的发展比较有信心,我是比较喜欢这种信用消费或者说是超前消费的,因为我有信心偿还。”

和张晨光一样,通过分期借款来进行小规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广告专业的90后男孩田瑞也通过分期的方式为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购买了一台大疆无人机。

田瑞表示,如果没有分期购买的方式,一次性付清的债务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再或者要大半年后攒够钱才能来买。而分期消费使得他的作品里提前半年出现了无人机航拍镜头。

因为无人机对于工作室发展很有帮助,田瑞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很理性。“我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我是比较理性的消费。如果这东西对我有用,确实对以后发展有用的,不是为了玩乐,我会狠下心去买它,不管它是无人机也好还是单反也罢,它价格高我也会去买它。”

为什么分期消费如此流行

以在校大学生为例。腾讯科技今年1月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7932名大学生中有77.9%的人了解分期消费。21%的人实际使用过分期消费,近一半的人表示“想要尝试”。

据某分期平台负责人说,大学生信用消费在最近两年突然爆红的主要原因包括:

前几年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因为银行经验欠缺而告停,留下了市场机会;

年轻人的消费意识超前;

深受青年喜欢的数码产品愈发时尚化,换代极快;

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生活费充裕,也有更多兼职的机会,降低了违约风险;

90后对互联网和市场经济的拥抱使他们更易接受信用消费。

自我投资与创业是他们选择分期消费的主要原因。

在不少大学生看来,明显的优惠是选择分期消费的直接原因。很多学生认为“小额贷款有免息额度所以体验很好,还款也没压力”。

分期消费:我的前半生和我的下半程

不少年轻人都表示,自己更愿意在自我投资上使用分期借款的方式。“吃喝玩乐的事情感觉没必要嘛,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变化这么快,每个人都是需要及时学习的。我愿意为自我学习付出更多,因为这是一件有回报的事情”,93年出生的@YG,她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

有网友认为:分期有诸多优点,能够让他们在经济拮据的时候立即拿到心仪的物品,满足自己的需求。用明天的钱,去实现今天的梦想,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把大笔开支化大为小,变成分期还款。让消费变得轻松,提高了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通过分期付款,他们还能够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薪资,学会控制自己的支出,养成量入为出的好习惯。

但也有网友对分期消费持有怀疑的态度,很多分期的年轻人都是在校大学生,目前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未来的费用偿还可能会带来诸多麻烦。

关于分期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除了分期带给我们的种种便利和满足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以下几方面。

分期还款的实际成本可能远远高于表面数字。分期还款计划中一般规定,持卡人不能提前还款,即便你坚持提前还款后,手续费仍需要按照原计划扣除。此举意味着提前还款并不能降低分期成本。

一些不法分期平台可能会诱导消费,令年轻人陷入到分期的漩涡之中,以贷养贷。身上背负的债务越来越多,以致无力偿还,最终造成了一个个悲剧的发生。

19岁的小王说,几个月前一位朋友找到她,希望她出示自己的身份信息,在卖手机的店铺里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几部手机,贷款由他来还。小王没多想就答应了。

“就是想让我增加他的业务量,把自己说的很惨,我就好心用我们一家和亲戚朋友的信息,去帮他办了几单手机分期付款。”小王说。

她帮这位朋友办理了四单手机分期付款,每部手机价值三千多元,1年还清,办完之后朋友就将手机拿走了。

没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她就收到了催款短信和电话,这才发现事情没她想的那么简单。“我还以为他这个人靠谱呢,联系着联系着,就联系不上了,才意识到被骗了。”

小王的父亲说女儿实在还不上贷款后,贷款公司给他打电话催缴贷款,他才知道此事。

小王目前欠了近两万元,每个月要还一千多。

小王的父亲说:“我在工地上打工一个月三千块钱,媳妇在外头给别打工也两千块钱,这个月都已经逾期四天了, 还有六百块钱没有还上。”

据一位分期平台的校园代理所说,分期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习惯,并不仅仅是做一锤子买卖,最终目的是这些在校生毕业后已经习惯了他们的业务,毕业生群体也会沿着自己在学校时的消费习惯继续使用这些平台,继续去他们那里贷款买房、贷款消费。

我们想提醒大家,分期消费有好处,但也有风险。

如果利用得当,分期消费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多年轻人通过分期消费,买到了心仪的商品,预支了梦想基金,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

但是,分期消费也要求消费者有较高的自控能力。否则会让自己过度超前消费,陷入经济困境,甚至“债台高筑”,影响工作和生活。

建议大家,在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前提下,再考虑分期。并制定好消费计划,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呢?欢迎咋留言处发表你的想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贷养贷越欠越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