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投资开公司工厂和商店因亏本尔倒闭的成语倒闭了怎么办

本帖位置:发展论坛 > 深水区·本帖只代表网友个
  人观点。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标题: 那工厂,那记忆参与
   作者:汇溪流 于
   作者: 七十年代生人
   今天和妈妈通话,她又跟我谈
  起了曾经工作过的工厂。她说,前几天回厂里,看
  到厂房成了断壁残垣,职工俱乐部屋顶的杂草长了
  半人高,家属住宅区的楼房多年没有物业修缮成了
  危房……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很低沉;电话这头
  ,我努力地把童年时的乐园与此刻妈妈描述的场景
  接续起来,这种接续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小时候,我家住在厂区的边上
  ,尽管不是工厂的职工宿舍,但与工厂的接触也算
   还是妈妈怀里的小婴孩时,我
  就进了工厂的托儿所,后来上的也是工厂的幼儿园
  。托儿所和幼儿园共处一座二层小楼,楼南面有个
  操场,是小朋友搞体育活动的地方,楼北面的小院
  子有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是我们做游戏的地方
  。每天早上,迎着工厂广播站的上班曲,我们和爸
  爸、妈妈一起上班;晚上,踩着下班曲,爸爸、妈
  妈们把我们接回家。只是,那个时候爸爸、妈妈们
  总是加班,每每听到广播喇叭里响起的下班曲,我
  们这群小家伙就扒着窗子盯着通往工厂的大路,盼
  着能第一时间看见爸爸、妈妈的身影。  
   七十年代中、后期,正开始大
  力倡导学前教育,我们在幼儿园学识字、学画画、
  学唱歌、学跳舞。幼儿园经常组织小朋友参加市、
  区的各种文艺汇演和体育活动。文艺汇演的时候,
  我们穿上漂亮的花裙子、扎上鲜艳的蝴蝶结、抹着
  红脸蛋,在台上又唱又跳,甭提多美了。那个时候
  ,大家的日常生活做不到大鱼大肉顿顿有,但幼儿
  园的伙食还可以,偶尔能吃上蛋花汤、小花卷、肉
  末粥……为了加强园所管理,园里定期征求家长对
  园所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厂长伯伯多次到园里,看
  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还特别看我们吃的怎么
   幼儿园的隔壁是工厂的职工俱
  乐部,若按现在的说法,俱乐部算得上文化娱乐中
  心了。俱乐部的电影院能容纳千余人,可开大会、
  放电影、搞演出;撤掉影院前半部的活动座椅,就
  可办舞会;俱乐部的小礼堂可开小型会议,还可办
  展览,在我的记忆中曾参观过小礼堂里举办的若干
  展览——职工书画展、职工业绩展、厂史展等;俱
  乐部里还有个图书馆,本厂职工可凭工作证进馆阅
  读,也可把书借走,妈妈曾在图书馆借文学名著来
  读,我也曾借光读妈妈借来的书;俱乐部门前有个
  灯光篮球场,工余时球场总是聚集了很多叔叔、阿
  姨,生龙活虎的场面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俱乐部是厂区里最具吸引力的
  地方,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孩子。每到放电影、有演
  出、搞球赛时,我们就会三五成群向俱乐部汇集。
  那时候每年出产的新电影并不多,但俱乐部几乎每
  周都放电影,有新片也有老片。作为工厂的俱乐部
  ,新片子的放映要比社会上的盈利性影院稍早一些
  ,票价也便宜,身高不足 1米 1的儿童跟家长一
  起,可免票入场。利用这免费的机会,小孩子们看
  了好些电影,也跟俱乐部收票的叔叔、阿姨混得很
  熟,以致后来当我们身高越过了“警戒线”,也能
  在影院不满员的情况下享受孩童的优惠。俱乐部还
  是每年过年时,全厂职工大聚会的地方。过年时,
  俱乐部要搞电影招待会,几乎每名职工都有票,电
  影从初一演到初三,而属大年初一的俱乐部最热闹
  。大年初一是厂子团拜的日子,住在厂子附近的干
  部、职工都一大早到厂里,互相道一声祝福,而俱
  乐部则搞各种游戏活动:猜谜语、套圈、贴鼻子等
  ,游艺活动后放电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初一等
  着团拜回来的妈妈领我看电影差不多是我们家的春
   幼儿园、俱乐部都在厂区的生
  活区里,除此之外,生活区里还有合社(这是那个
  年代的名词,现在提起,有种莫名的亲切)、浴池
  、理发店、自行车修理点等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
  务性部门,当然所有这些部门统统冠以“##厂”的
  字样,“##厂合社”、“##厂浴池”。总之,走在
  厂区的每个角落,你都能感受到这个厂子的气息,
  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
   如果说生活区是任由我们小孩
  子驰骋的天地的话,那么生产区之于我们则是神秘
  的禁地了。按照厂子的规定,生产区不让小孩子进
  入,可越是不让进我们越好奇。上学后,个子一点
  点长高,有点大人样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各
  种尝试企图混进工厂。那个时候,工厂根本没有监
  控设备,要把住大门全凭门卫爷爷的责任心。在我
  们眼里,门卫爷爷既可怕,又可敬,甚至还有些可
  爱。可怕的是他们锐利的目光,可敬的是他们兢兢
  业业的工作态度,可爱的则是他们对我们苦口婆心
  的劝导。每当我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混进厂门
  时,爷爷就会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告诉我们小孩子
  进工厂很危险,一旦出现事故,他老头子没法向我
  们的父母交待,等等。看着他们喋喋不休的样子,
  我们总会扑哧笑出声来,并觉得这些老头真可爱。
  但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能正大光明进入工厂,比
  如父母在非生产性部门工作,家里有特殊情况孩子
  必须带在身边等。当然,即便在这样特殊情况下,
  孩子要进厂也必须办理一系列复杂手续,进行严密
  的审核,我就有幸走进过工厂。  
   在我的记忆里,工厂很大,很
  气派,也很漂亮,以致若干年后,当我走进大学校
  门时,竟从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找到一些当年妈妈工
   厂门口有好几个光荣榜,先进
  生产者、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的大照片贴在光荣
  榜上。光荣榜上有我熟悉的叔叔、阿姨,他们都笑
  得很灿烂,我还从光荣榜上看见过妈妈,妈妈上光
  荣榜的照片至今还放在我家醒目的位置。整个生产
  区被几条交错的马路分成若干部分,马路宽阔,两
  旁是花坛和树丛。“春末夏初,花坛争奇斗艳,让
  人心旷神怡。”上学后,我曾在一篇作文中如此描
  述妈妈的工厂。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如此深刻,皆
  因为当时步入工厂的感受太强烈了,我觉得那根本
  不是工厂,倒像花园。每到上班、下班和午休时,
  马路上挤满了人,就好像奔涌的潮水。透过妈妈车
  间的窗子正好能看到马路,我特别喜欢看路上人潮
  涌动的景象,那景象总让我想到一个成语——欣欣
   妈妈的工厂给我的总体印象就
  是欣欣向荣,这不仅仅来自我的直接感受也来自间
  接信息。每天下班回家,妈妈都向我和爸爸谈起她
  的工厂:厂子建新区了,引进了亚洲最先进的设备
  ;工厂的产品应用于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了;厂子
  被评为省、市的明星企业了;工厂为女职工谋福利
  ,改建新的浴池、卫生室,并给全体女工进行妇科
  普查;厂里的代表队在全局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
  分第一名了……每说到这些好消息,妈妈的眼睛都
  有着别样的光彩;每听到这些好消息,我们都分享
  着妈妈的激动和幸福。这种激动和幸福最美丽的一
  章应该是厂子的五十年厂庆。  
   创立于上个世纪30
   年代的工厂,在80年代迎来了
  她的第一个50年。这50岁生日让全厂职工和家属都
  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厂门口挂上了红灯笼;庆
  祝标语、海报随处可见;厂里举行文艺汇演,各车
  间、科室都排演节目参加,精品节目汇成一台晚会
  ,面向职工和家属演出。我记得那台晚会连演数场
  ,场场爆满,节目有歌曲、舞蹈、相声、快板等,
  好多节目是职工自编、自演的,讲身边的新人新事
  、好人好事。每个节目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特
  别是那些反映职工生活的节目更是反响热烈。真没
  想到那些平日里开车床、抡大锤的工人师傅还能有
  如此出色的表演,那时候,我甚至觉得晚会比春晚
  还好看。妈妈也跟我说,国有大型企业里藏龙卧虎
  ,什么人才都有。  
   那工厂,那记忆[2]
   作者: 七十年代生人
   工厂50岁时,妈妈30多岁,正
  值盛年的妈妈对她的工厂饱含深情,更充满希望,
  她无数次跟我描绘过她心目中未来的工厂,甚至把
  我也纳入了她的憧憬,她希望我长大了也能成为厂
  子的一员,两代人一起为工厂做贡献。然而,工厂
  的未来却与妈妈的期待大相径庭。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带
  回来的关于工厂的好消息越来越少了,相反,坏消
  息接踵而至:面对乡镇企业的价格优势及灵活多样
  的促销手段,质量过硬但价格偏高,且没有回扣的
  工厂产品销售每况愈下,最后终于滑到了亏损的边
  缘;由于陷入三角债的泥潭,工厂流动资金严重匮
  乏;工人工资开始出现拖欠情况……后来连这些坏
  消息也很难从妈妈嘴中听到了,每天下班回来,妈
  妈的眼神也失去了往昔的神采。而这些对于正频于
  应付各科考试、一门心思过高考独木桥的我来说,
  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九十年代初期,当我的大学生
  活蓬蓬勃勃展开时,妈妈的工厂却彻底陷入了举步
  维艰的境地,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工厂开始“减员增
   ”。最初削减的是生产辅助部
  门的、年龄偏大的工人,后来一些主要生产岗位的
  中青年工人也成为被削减的对象。妈妈尽管还没被
  削减,但已经不能全额开工资,而且每天都感到岌
  岌可危,好像随时随地等着通知——明天不用来上
   那时正在大学政治系就读的我
  ,整天被各种新鲜的理念冲击的颠三倒四,当然也
  不忘向妈妈贩卖这些理念。记得放假回家,谈到“
  减员增效”时,我告诉妈妈,我们的老师说了,改
  革过程中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没有这部分
  人的牺牲,就不会有整体的发展。妈妈听我的话似
  乎非常不解,她问我,难道她和同事们的利益牺牲
  了,就能让我们——他们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妈
  妈的问题,我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老师课堂上可
  没告诉我们一部分人牺牲的同时谁会获益。但我向
  妈妈推销的“牺牲论”似乎让妈妈心里多了些安慰
  ,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们牺牲。  
   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牺
  牲”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天,和妈妈一起去理
  发店理发,理发店的老板正是妈妈以前的同事,被
  减员后租用了这间临时建筑开了理发店,理发店算
  上她有两个大工,一个小工。她一边给妈妈理发一
  边和妈妈聊天。她们聊的多半是当年在工厂的事情
  :一起加班加点提高产量向国庆献礼;一起美化职
  工休息室,让休息室成为大家在车间里又一个温馨
  的家;工余时间一起排演节目参加全厂的汇演……
  她们谈得特别起劲,谈着谈着,我看到妈妈眼里又
  有了久违的光彩,但转瞬那光彩就暗淡了,因为她
  们从对往昔的怀恋中回到了现实。妈妈跟那位阿姨
  说,你现在多好啊,当了老板,挣的钱比我们在岗
  的多多了。可那位阿姨叹了口气,说,钱是多了,
  但生活好像没了奔头,以前在厂里时多好啊,早上
  上班有奔头,晚上回家心里踏实。说这话时,阿姨
  眼里有晶莹的东西闪动,那晶莹地闪动深深刻在我
  心里,至今无法忘怀。  
   在我大学毕业开始读研究生的
  时候,不到50岁的妈妈也被“减”回了家。这“减
  ”似乎比较暧昧,既不是待岗、也不是下岗,既没
  有工龄买断,也没有失业救济,什么说法都没有,
  就是回家了,没有工资、没有任何其他福利,说是
  等到真正的退休年龄就可到保险公司拿退休金。对
  此,妈妈似乎早有准备,并没见如何沮丧,倒是一
  个劲跟我说,好在我提前上学,读大学没赶上自费
  ,读研究生也不用花钱,让她和爸爸从容很多。在
  我看来,妈妈这种似乎有点“阿Q”的自我安慰心
  态对她是大大有益的,否则我真担心一向要强的妈
  妈无法承受失业的打击。  
   妈妈失业后,我们全家只靠爸
  爸的收入维持生活,而爸爸的工厂也似乎摇摇欲坠
  ,不知哪天开不出工资,好在读研究生的我已通过
  课余打工完成了自给自足。失业在家的妈妈,度过
  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她总时不时提到她的工厂,
  她总看着自己先进生产者的大照片发呆。但生性坚
  强的妈妈很快就振作起来,她要努力再去社会上实
  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对于一个年近50,没有任何
  技术特长的女同志来说,这谈何容易啊!那段日子
  妈妈似乎做过很多工作:给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当生活辅导员;给个体老板站柜台……妈妈很少跟
  我谈这些工作,但是在我刚刚步入社会,小尝谋生
  的艰辛,和她哭鼻子时,妈妈却跟我讲起了她的“
  打工生活”,讲起她如何面对老板的苛刻,如何面
  对顾客的刁难。妈妈说这些时很从容,可在我眼里
  妈妈的形象瞬时高大起来。  
   又过了几年,妈妈终于熬到了
  退休的年龄,拿到第一笔退休金时妈妈给在外市工
  作的我打了电话。听得出,对于那几百元退休金妈
  妈很满足。妈妈的这种满足让我心酸,也让我欣慰
  ,因为我能从这满足中看到美好。在她的同学中有
  人拿到几倍于她的退休金,对此妈妈没有抱怨,只
  是平和地接受,甚至在我说出一些气话的时候,她
  反释然地说,看看厂里那些年纪更大的工人,看看
  那些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她应该知足。  
   如今的妈妈知足地过着她的日
  子,会为退休金长了50块钱而向我报喜,会为买了
  件打折的衬衫而高兴一阵子,会为一部感人的电视
  剧而垂泪,会为奥运会中国金牌第一兴奋不已。为
  了不给我这个独生女增添负担,为了替我节省她和
  爸爸的养老费用,他俩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并总结
  了好多锻炼心得,不厌其烦地向我推销。当然,她
  也会偶尔向我讲起她的工厂,比如今天。在妈妈三
  言两语的轻描淡写中,我大致了解了工厂后来的发
   工人大批被削减后,经过若干
  番讨价还价,工厂卖给了一个南方的企业家,至于
  这企业家究竟花多少钱买了厂子,工人们说不清,
  有说几千万,有说几十万,也有说压根一分钱没花
  。讨价还价期间,工厂生产全面停止,据说成品、
  半成品,甚至原材料被大批大批运出工厂,不知去
  向(想来当年管着我们这群小孩子,不让擅自入内
  的门卫爷爷早就退休了)。新老板接手工厂后,老
  厂区所有工人全部下岗,为此工人们曾集合起来与
  老板理论,但后来参与理论的人无不遭到来路不明
  的人的恐吓。新老板实质要买的只是新厂区,而老
  厂区的一切只是搭售而已,于是老厂区成了文章开
  始描述的样子。以新厂区为依托成立了新的公司,
  招来的新员工月薪都是几千元,而叫原来名字的那
  家工厂目前正紧锣密鼓准备破产。一个好端端的企
  业为何成了今天的样子,妈妈和她的工人同事们都
  说不清,他们最多问的就是为什么?
   那工厂,那记忆[2]
   作者: 七十年代生人
   工厂50岁时,妈妈30多岁,正
  值盛年的妈妈对她的工厂饱含深情,更充满希望,
  她无数次跟我描绘过她心目中未来的工厂,甚至把
  我也纳入了她的憧憬,她希望我长大了也能成为厂
  子的一员,两代人一起为工厂做贡献。然而,工厂
  的未来却与妈妈的期待大相径庭。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带
  回来的关于工厂的好消息越来越少了,相反,坏消
  息接踵而至:面对乡镇企业的价格优势及灵活多样
  的促销手段,质量过硬但价格偏高,且没有回扣的
  工厂产品销售每况愈下,最后终于滑到了亏损的边
  缘;由于陷入三角债的泥潭,工厂流动资金严重匮
  乏;工人工资开始出现拖欠情况……后来连这些坏
  消息也很难从妈妈嘴中听到了,每天下班回来,妈
  妈的眼神也失去了往昔的神采。而这些对于正频于
  应付各科考试、一门心思过高考独木桥的我来说,
  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九十年代初期,当我的大学生
  活蓬蓬勃勃展开时,妈妈的工厂却彻底陷入了举步
  维艰的境地,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工厂开始“减员增
   ”。最初削减的是生产辅助部
  门的、年龄偏大的工人,后来一些主要生产岗位的
  中青年工人也成为被削减的对象。妈妈尽管还没被
  削减,但已经不能全额开工资,而且每天都感到岌
  岌可危,好像随时随地等着通知——明天不用来上
   那时正在大学政治系就读的我
  ,整天被各种新鲜的理念冲击的颠三倒四,当然也
  不忘向妈妈贩卖这些理念。记得放假回家,谈到“
  减员增效”时,我告诉妈妈,我们的老师说了,改
  革过程中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没有这部分
  人的牺牲,就不会有整体的发展。妈妈听我的话似
  乎非常不解,她问我,难道她和同事们的利益牺牲
  了,就能让我们——他们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妈
  妈的问题,我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老师课堂上可
  没告诉我们一部分人牺牲的同时谁会获益。但我向
  妈妈推销的“牺牲论”似乎让妈妈心里多了些安慰
  ,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们牺牲。  
   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牺
  牲”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天,和妈妈一起去理
  发店理发,理发店的老板正是妈妈以前的同事,被
  减员后租用了这间临时建筑开了理发店,理发店算
  上她有两个大工,一个小工。她一边给妈妈理发一
  边和妈妈聊天。她们聊的多半是当年在工厂的事情
  :一起加班加点提高产量向国庆献礼;一起美化职
  工休息室,让休息室成为大家在车间里又一个温馨
  的家;工余时间一起排演节目参加全厂的汇演……
  她们谈得特别起劲,谈着谈着,我看到妈妈眼里又
  有了久违的光彩,但转瞬那光彩就暗淡了,因为她
  们从对往昔的怀恋中回到了现实。妈妈跟那位阿姨
  说,你现在多好啊,当了老板,挣的钱比我们在岗
  的多多了。可那位阿姨叹了口气,说,钱是多了,
  但生活好像没了奔头,以前在厂里时多好啊,早上
  上班有奔头,晚上回家心里踏实。说这话时,阿姨
  眼里有晶莹的东西闪动,那晶莹地闪动深深刻在我
  心里,至今无法忘怀。  
   在我大学毕业开始读研究生的
  时候,不到50岁的妈妈也被“减”回了家。这“减
  ”似乎比较暧昧,既不是待岗、也不是下岗,既没
  有工龄买断,也没有失业救济,什么说法都没有,
  就是回家了,没有工资、没有任何其他福利,说是
  等到真正的退休年龄就可到保险公司拿退休金。对
  此,妈妈似乎早有准备,并没见如何沮丧,倒是一
  个劲跟我说,好在我提前上学,读大学没赶上自费
  ,读研究生也不用花钱,让她和爸爸从容很多。在
  我看来,妈妈这种似乎有点“阿Q”的自我安慰心
  态对她是大大有益的,否则我真担心一向要强的妈
  妈无法承受失业的打击。  
   妈妈失业后,我们全家只靠爸
  爸的收入维持生活,而爸爸的工厂也似乎摇摇欲坠
  ,不知哪天开不出工资,好在读研究生的我已通过
  课余打工完成了自给自足。失业在家的妈妈,度过
  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她总时不时提到她的工厂,
  她总看着自己先进生产者的大照片发呆。但生性坚
  强的妈妈很快就振作起来,她要努力再去社会上实
  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对于一个年近50,没有任何
  技术特长的女同志来说,这谈何容易啊!那段日子
  妈妈似乎做过很多工作:给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当生活辅导员;给个体老板站柜台……妈妈很少跟
  我谈这些工作,但是在我刚刚步入社会,小尝谋生
  的艰辛,和她哭鼻子时,妈妈却跟我讲起了她的“
  打工生活”,讲起她如何面对老板的苛刻,如何面
  对顾客的刁难。妈妈说这些时很从容,可在我眼里
  妈妈的形象瞬时高大起来。  
   又过了几年,妈妈终于熬到了
  退休的年龄,拿到第一笔退休金时妈妈给在外市工
  作的我打了电话。听得出,对于那几百元退休金妈
  妈很满足。妈妈的这种满足让我心酸,也让我欣慰
  ,因为我能从这满足中看到美好。在她的同学中有
  人拿到几倍于她的退休金,对此妈妈没有抱怨,只
  是平和地接受,甚至在我说出一些气话的时候,她
  反释然地说,看看厂里那些年纪更大的工人,看看
  那些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她应该知足。  
   如今的妈妈知足地过着她的日
  子,会为退休金长了50块钱而向我报喜,会为买了
  件打折的衬衫而高兴一阵子,会为一部感人的电视
  剧而垂泪,会为奥运会中国金牌第一兴奋不已。为
  了不给我这个独生女增添负担,为了替我节省她和
  爸爸的养老费用,他俩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并总结
  了好多锻炼心得,不厌其烦地向我推销。当然,她
  也会偶尔向我讲起她的工厂,比如今天。在妈妈三
  言两语的轻描淡写中,我大致了解了工厂后来的发
   工人大批被削减后,经过若干
  番讨价还价,工厂卖给了一个南方的企业家,至于
  这企业家究竟花多少钱买了厂子,工人们说不清,
  有说几千万,有说几十万,也有说压根一分钱没花
  。讨价还价期间,工厂生产全面停止,据说成品、
  半成品,甚至原材料被大批大批运出工厂,不知去
  向(想来当年管着我们这群小孩子,不让擅自入内
  的门卫爷爷早就退休了)。新老板接手工厂后,老
  厂区所有工人全部下岗,为此工人们曾集合起来与
  老板理论,但后来参与理论的人无不遭到来路不明
  的人的恐吓。新老板实质要买的只是新厂区,而老
  厂区的一切只是搭售而已,于是老厂区成了文章开
  始描述的样子。以新厂区为依托成立了新的公司,
  招来的新员工月薪都是几千元,而叫原来名字的那
  家工厂目前正紧锣密鼓准备破产。一个好端端的企
  业为何成了今天的样子,妈妈和她的工人同事们都
  说不清,他们最多问的就是为什么?
   那工厂,那记忆[2]
   作者: 七十年代生人
   工厂50岁时,妈妈30多岁,正
  值盛年的妈妈对她的工厂饱含深情,更充满希望,
  她无数次跟我描绘过她心目中未来的工厂,甚至把
  我也纳入了她的憧憬,她希望我长大了也能成为厂
  子的一员,两代人一起为工厂做贡献。然而,工厂
  的未来却与妈妈的期待大相径庭。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带
  回来的关于工厂的好消息越来越少了,相反,坏消
  息接踵而至:面对乡镇企业的价格优势及灵活多样
  的促销手段,质量过硬但价格偏高,且没有回扣的
  工厂产品销售每况愈下,最后终于滑到了亏损的边
  缘;由于陷入三角债的泥潭,工厂流动资金严重匮
  乏;工人工资开始出现拖欠情况……后来连这些坏
  消息也很难从妈妈嘴中听到了,每天下班回来,妈
  妈的眼神也失去了往昔的神采。而这些对于正频于
  应付各科考试、一门心思过高考独木桥的我来说,
  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九十年代初期,当我的大学生
  活蓬蓬勃勃展开时,妈妈的工厂却彻底陷入了举步
  维艰的境地,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工厂开始“减员增
   ”。最初削减的是生产辅助部
  门的、年龄偏大的工人,后来一些主要生产岗位的
  中青年工人也成为被削减的对象。妈妈尽管还没被
  削减,但已经不能全额开工资,而且每天都感到岌
  岌可危,好像随时随地等着通知——明天不用来上
   那时正在大学政治系就读的我
  ,整天被各种新鲜的理念冲击的颠三倒四,当然也
  不忘向妈妈贩卖这些理念。记得放假回家,谈到“
  减员增效”时,我告诉妈妈,我们的老师说了,改
  革过程中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的,没有这部分
  人的牺牲,就不会有整体的发展。妈妈听我的话似
  乎非常不解,她问我,难道她和同事们的利益牺牲
  了,就能让我们——他们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妈
  妈的问题,我根本回答不出来,因为老师课堂上可
  没告诉我们一部分人牺牲的同时谁会获益。但我向
  妈妈推销的“牺牲论”似乎让妈妈心里多了些安慰
  ,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们牺牲。  
   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牺
  牲”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天,和妈妈一起去理
  发店理发,理发店的老板正是妈妈以前的同事,被
  减员后租用了这间临时建筑开了理发店,理发店算
  上她有两个大工,一个小工。她一边给妈妈理发一
  边和妈妈聊天。她们聊的多半是当年在工厂的事情
  :一起加班加点提高产量向国庆献礼;一起美化职
  工休息室,让休息室成为大家在车间里又一个温馨
  的家;工余时间一起排演节目参加全厂的汇演……
  她们谈得特别起劲,谈着谈着,我看到妈妈眼里又
  有了久违的光彩,但转瞬那光彩就暗淡了,因为她
  们从对往昔的怀恋中回到了现实。妈妈跟那位阿姨
  说,你现在多好啊,当了老板,挣的钱比我们在岗
  的多多了。可那位阿姨叹了口气,说,钱是多了,
  但生活好像没了奔头,以前在厂里时多好啊,早上
  上班有奔头,晚上回家心里踏实。说这话时,阿姨
  眼里有晶莹的东西闪动,那晶莹地闪动深深刻在我
  心里,至今无法忘怀。  
   在我大学毕业开始读研究生的
  时候,不到50岁的妈妈也被“减”回了家。这“减
  ”似乎比较暧昧,既不是待岗、也不是下岗,既没
  有工龄买断,也没有失业救济,什么说法都没有,
  就是回家了,没有工资、没有任何其他福利,说是
  等到真正的退休年龄就可到保险公司拿退休金。对
  此,妈妈似乎早有准备,并没见如何沮丧,倒是一
  个劲跟我说,好在我提前上学,读大学没赶上自费
  ,读研究生也不用花钱,让她和爸爸从容很多。在
  我看来,妈妈这种似乎有点“阿Q”的自我安慰心
  态对她是大大有益的,否则我真担心一向要强的妈
  妈无法承受失业的打击。  
   妈妈失业后,我们全家只靠爸
  爸的收入维持生活,而爸爸的工厂也似乎摇摇欲坠
  ,不知哪天开不出工资,好在读研究生的我已通过
  课余打工完成了自给自足。失业在家的妈妈,度过
  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她总时不时提到她的工厂,
  她总看着自己先进生产者的大照片发呆。但生性坚
  强的妈妈很快就振作起来,她要努力再去社会上实
  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对于一个年近50,没有任何
  技术特长的女同志来说,这谈何容易啊!那段日子
  妈妈似乎做过很多工作:给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
  当生活辅导员;给个体老板站柜台……妈妈很少跟
  我谈这些工作,但是在我刚刚步入社会,小尝谋生
  的艰辛,和她哭鼻子时,妈妈却跟我讲起了她的“
  打工生活”,讲起她如何面对老板的苛刻,如何面
  对顾客的刁难。妈妈说这些时很从容,可在我眼里
  妈妈的形象瞬时高大起来。  
   又过了几年,妈妈终于熬到了
  退休的年龄,拿到第一笔退休金时妈妈给在外市工
  作的我打了电话。听得出,对于那几百元退休金妈
  妈很满足。妈妈的这种满足让我心酸,也让我欣慰
  ,因为我能从这满足中看到美好。在她的同学中有
  人拿到几倍于她的退休金,对此妈妈没有抱怨,只
  是平和地接受,甚至在我说出一些气话的时候,她
  反释然地说,看看厂里那些年纪更大的工人,看看
  那些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她应该知足。  
   如今的妈妈知足地过着她的日
  子,会为退休金长了50块钱而向我报喜,会为买了
  件打折的衬衫而高兴一阵子,会为一部感人的电视
  剧而垂泪,会为奥运会中国金牌第一兴奋不已。为
  了不给我这个独生女增添负担,为了替我节省她和
  爸爸的养老费用,他俩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并总结
  了好多锻炼心得,不厌其烦地向我推销。当然,她
  也会偶尔向我讲起她的工厂,比如今天。在妈妈三
  言两语的轻描淡写中,我大致了解了工厂后来的发
   工人大批被削减后,经过若干
  番讨价还价,工厂卖给了一个南方的企业家,至于
  这企业家究竟花多少钱买了厂子,工人们说不清,
  有说几千万,有说几十万,也有说压根一分钱没花
  。讨价还价期间,工厂生产全面停止,据说成品、
  半成品,甚至原材料被大批大批运出工厂,不知去
  向(想来当年管着我们这群小孩子,不让擅自入内
  的门卫爷爷早就退休了)。新老板接手工厂后,老
  厂区所有工人全部下岗,为此工人们曾集合起来与
  老板理论,但后来参与理论的人无不遭到来路不明
  的人的恐吓。新老板实质要买的只是新厂区,而老
  厂区的一切只是搭售而已,于是老厂区成了文章开
  始描述的样子。以新厂区为依托成立了新的公司,
  招来的新员工月薪都是几千元,而叫原来名字的那
  家工厂目前正紧锣密鼓准备破产。一个好端端的企
  业为何成了今天的样子,妈妈和她的工人同事们都
  说不清,他们最多问的就是为什么?
   现在,国企作为计划经济的产
  物,“国企工厂”这个词正在从经济学词典中逐渐
  消失。在商品、流水线、市场交易的作用下,许多
  国企工厂已改制或者倒闭,成为记忆中的废墟。
   也许您有在其他的国营工厂的
  工作经历,也许您的一生都与这些老工厂有着难以
  割舍的联系,工人们对于那个年代有着普遍感受!
  快乐的童年时光、如火的青春年华,都伴随着那机
  器的轰鸣声,车床的锻造声……现在国营工厂的破
  产不单是一个工厂的消失,也是一个记忆的消失,
  等到这些有着记忆的人都离开的时候,我们就再也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6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汇溪流 于
   也许您有在其他的国营工厂的
  工作经历,也许您的一生都与这些老工厂有着难以
  割舍的联系,工人们对于那个年代有着普遍感受!
  快乐的童年时光、如火的青春年华,都伴随着那机
  器的轰鸣声,车床的锻造声……现在国营工厂的破
  产不单是一个工厂的消失,也是一个记忆的消失,
  等到这些有着记忆的人都离开的时候,我们就再也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7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红色的战马 于 2008-
   我也有过类似记忆!谢谢楼主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8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荐
   我相信,毛主席在天有灵,只要
  中国共产党在,这些事没哪么容易就算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9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汇溪流 于
   很有同感,我也是在一家大型
  国企下岗的老党员,我很清楚工厂是怎么在“改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0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帖子也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朝夕相处37年的工厂也早已
  倾圮,衰草荒烟里掩埋着厂房青春和如火的年代。
   很快,这里将成为白领社区,
  过去在飞快的消逝,只有记忆,只有记忆盘垣在这
  废墟之上,痛苦着,无法离去。。。。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1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宣布破产转卖时,我们企业还
  在正常生产,工友们终于忍不住,走出了厂门,组织
  上通知不要吵,我们在科室窗口看着工友们在街上
  痛哭呼喊,然后是警察武警狼狗...科室里众同事号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2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这将是一代人的记忆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3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是啊!令人伤感的记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4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杀公鸡吃肉就是蠢发展
   有同感:钩起我美好的童年,但
  现在我有一丝的忧伤无法说出.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5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6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国营企业让人安心踏实。我所
  在的国企现在也已转卖了。但它给我的回忆却是美
  好亲切的。每当生产任务下达时,厂里就开完成任
  务的誓师大会,车间班组展开互相竞赛,一帮一,
  一对红。虽然没有奖金,但大家都争着完成任务。
  在生产中厂领导也跟我们一起参加生产。厂里福利
  非常好,有职工食堂,小医院,幼儿园到小学,这
  些收费都非常低。现在国营企业已不复存在,但它
  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美好的回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7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国营企业让人安心踏实。我所
  在的国企现在也已转卖了。但它给我的回忆却是美
  好亲切的。每当生产任务下达时,厂里就开完成任
  务的誓师大会,车间班组展开互相竞赛,一帮一,
  一对红。虽然没有奖金,但大家都争着完成任务。
  在生产中厂领导也跟我们一起参加生产。厂里福利
  非常好,有职工食堂,小医院,幼儿园到小学,这
  些收费都非常低。现在国营企业已不复存在,但它
  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美好的回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8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国营企业让人安心踏实。我所
  在的国企现在也已转卖了。但它给我的回忆却是美
  好亲切的。每当生产任务下达时,厂里就开完成任
  务的誓师大会,车间班组展开互相竞赛,一帮一,
  一对红。虽然没有奖金,但大家都争着完成任务。
  在生产中厂领导也跟我们一起参加生产。厂里福利
  非常好,有职工食堂,小医院,幼儿园到小学,这
  些收费都非常低。现在国营企业已不复存在,但它
  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美好的回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19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0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当你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
  ,国企改制自己却在韶华枯萎之时,自己的命运遭
  遇人生的变故那种无奈和辛酸。或许,岁月会让你
  明白这些,也或许你根本无法明白这一切,因为你
  内心根本不具备理解它的基础---工厂在“改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1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当你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
  ,国企改制自己却在韶华枯萎之时,自己的命运遭
  遇人生的变故那种无奈和辛酸。或许,岁月会让你
  明白这些,也或许你根本无法明白这一切,因为你
  内心根本不具备理解它的基础---工厂在“改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2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不堪回首!是绝大部分国企的
  缩影.对很多下岗者来说,梦破灭,也绝无能力从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3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那年那月那些日子写的很真切
  ,国企是有过一段30年“辉煌”的时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4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那年那月那些日子写的很真切
  ,国企是有过一段30年“辉煌”的时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5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我们企业以垃圾价卖掉后,惊
  恐的工友们成了老板可随意挑拣的工具,更多的人,
  四散在外,最远的已到了非洲打工,最多的是在街上
  摆小摊度日,没人敢相信他们的双手,曾经创造了一
  个从无到有的大中型企业,三十年利税大户的辉煌.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6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路见不平;不平则鸣
   八十年代国企改制后,因企业
  领导能力欠缺又开始有了腐败,企业都不景气,工
  厂多处于半停产状态,拖欠工资成了家常便饭。九
  十年代初的时候,盛行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领
  导们为了不还债款想尽各种方法,我们的企业当时
  花了100多万元钱由法院宣布了假破产,这样就可
  以不还人家的钱了,100多万元可不是个小数,那
  时职工的月工资也只有100元左右,后来国家下文
  件明文规定不准企业搞假破产,我们一个好端端的
  企业就由假破产变成了真破产,对企业领导们一点
  损失也没有,坑了所有的职工,没有人为此承担责
  任,产生的后果却是全体职工来承受。
   直到破产前,我们企业的产品
  ——各种型号的电火花精密加工机床,也没有一点
  积压,销路一直很好,企业破产后,资产和资料全
  部流失,头头们很多自己开起小工厂专门生产电火
  花机床,虽然质量无法同老厂产品比,却卖的都很
  好,说明我们的产品是有市场的,因为腐败的原因
  工才倒闭,个别人受益,绝大多数人成了牺牲品。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7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老名忘了用新的 于
   为什么都是这样跨掉的呢?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8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感子1 于
   我完文章我已是泪流满面了!
  !我是70年代生人,90年代离岗,20年代买断!
   两岸责声蹄不住,民农已复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9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路见不平;不平则鸣
   那些年,厂长像走马灯似的经
  常更换,一个比一个胆子更大,个人致富的速度也
  更快,厂里原来有几辆每天接送职工上下班的通勤
  车,新厂长来后,把那几台通勤车全卖了,却为自
  己买了一台高档轿车,工人们看了都是敢怒不敢言
  ,每到一位新厂长,马上就用厂里的钱为自己购买
  一处高档住房。领导们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
  要经常出国的。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机关领导出国
  很难的,企业的限制少一些。我们市里的领导对我
  们厂长说:想不想出国?要想出去你们厂里出钱。
  出国的美事哪个厂长肯放过,结果好几个国企的一
  把手一起陪同市领导出国考查了,我们厂里出了八
  十万元,可这时拖欠职工工资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而且这时的企业已经是假破产了。出国回来后,
  厂长就住院了,什么病也没有,开了一个多月的病
  房,从来不在医院住,敛了不少财,出院后就调走
  了,升官了,我们企业紧跟着就由假破产变成了破
  产了,职工全部失业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0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1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这一切,是不是都算计好了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2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3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在整体资源和生产力没有发展
  的情况下,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4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蛋糕就这么大,让少数人先吃
  了,多数人就只能干瞪眼。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5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傻瓜都应该想得到,这部分人
  富起来,有什么义务要回头来帮你?我们就没想到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6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冰.刀 于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7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气象新 于
   可怜的河南省镇平县有线电厂
  、光学厂、玉器厂、丝织厂……这些厂都是58年大
  跃进及文革时代建起来的,都是花园式房,而且厂
  里福利非常好,有职工食堂,小医院,幼儿园到小
  学,这些都不收费。现在国营企业已不复存在,但
  它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美好的回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8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9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将中国的社
  会结构重新定型。如果是自然“瘦身”,国企“瘦
  身”要花50年;事实上后来权贵集团用各种软硬兼
  施的办法,残酷无情地在短短几年里就基本完成了
  国企“瘦身”,于是数千万中年职工被推到失业的
  境地。如今失业的现实困顿生活,二万元工龄卖断
  三十年工龄,一个普通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和福利就
  能把二名为共和国奉献三十年的工人赶出工厂,让
  他们在社会流浪。在高物价的今天,年满五十,无
  所收入的失业老工人,每月还要为交纳高额的养老
  保险和医疗保险而暗自神伤。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0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将中国的社
  会结构重新定型。如果是自然“瘦身”,国企“瘦
  身”要花50年;事实上后来权贵集团用各种软硬兼
  施的办法,残酷无情地在短短几年里就基本完成了
  国企“瘦身”,于是数千万中年职工被推到失业的
  境地。如今失业的现实困顿生活,二万元工龄卖断
  三十年工龄,一个普通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和福利就
  能把二名为共和国奉献三十年的工人赶出工厂,让
  他们在社会流浪。在高物价的今天,年满五十,无
  所收入的失业老工人,每月还要为交纳高额的养老
  保险和医疗保险而暗自神伤。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1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将中国的社
  会结构重新定型。如果是自然“瘦身”,国企“瘦
  身”要花50年;事实上后来权贵集团用各种软硬兼
  施的办法,残酷无情地在短短几年里就基本完成了
  国企“瘦身”,于是数千万中年职工被推到失业的
  境地。如今失业的现实困顿生活,二万元工龄卖断
  三十年工龄,一个普通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和福利就
  能把二名为共和国奉献三十年的工人赶出工厂,让
  他们在社会流浪。在高物价的今天,年满五十,无
  所收入的失业老工人,每月还要为交纳高额的养老
  保险和医疗保险而暗自神伤。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2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汇溪流 于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将中国的社
  会结构重新定型。如果是自然“瘦身”,国企“瘦
  身”要花50年;事实上后来权贵集团用各种软硬兼
  施的办法,残酷无情地在短短几年里就基本完成了
  国企“瘦身”,于是数千万中年职工被推到失业的
  境地。如今失业的现实困顿生活,二万元工龄卖断
  三十年工龄,一个普通公务员一年的工资和福利就
  能把二名为共和国奉献三十年的工人赶出工厂,让
  他们在社会流浪。在高物价的今天,年满五十,无
  所收入的失业老工人,每月还要为交纳高额的养老
  保险和医疗保险而暗自神伤。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3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我持彩练当空舞 于
   我看不下去了----好想大哭一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4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几天不敢点开这贴子,因为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5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小竹子 于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6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这时候谁会想到下岗群体?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7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令人伤感的记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8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好文章!一个人的三十年。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9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作者:丐哥已吃光子孙的饭=
  来自: 发送短消息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478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50条回复:参与讨论 推
  12:30,广州部分热爱毛泽东的同志将在农讲所举行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5周年"活动,希望下岗
  工人踊跃参加,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补第六章,刚刚发错贴了,哈哈哈

怎么好,永远看不出他们心中所想,所以永不满足。

她在这个角色里得到快感,她真的好舒服,全心全意投入在演戏里,就是这么棒的事情,她可以满足自己,也可以满足导演,满足观众。

她突然可以开始理解林允儿了,她不是演戏,是她的人生,她注定是这种人,掌握强权,为了私/欲不择手段,思想偏激又变/态,把***死控制著,名符其实的控制狂。

不过,她们可不会因为她的一个突然理解就导向好的结局,戏内是戏内,戏外是戏外,有些不改变的事情,也注定不会改变。

郑秀妍拍完刑求警/察的片段,已经是傍晚五点多,剧组准备放饭,这下午过的片段挺多的,这部片子里头都是颇有实力的演员,过戏快,可见导演对这部电影花了多少心力,连咖位都不错,没有傻白甜。

郑秀妍喜欢称那些演技不到位的演员叫做傻白甜,因为他们一般都从傻白甜开始,慢慢进入这个圈子,才有机会博得其他角色,朴孝敏当然没有鄙视看和看低傻白甜的意思,这只是一个代词。

郑秀妍的便当早就被东之枣拿到休息室里头,她不用去争去抢,她瞄了眼那个便当发放处,帮忙订便当的小妹......感觉快被吃了。

她一进休息室,东之枣就一阵夸她,说刚刚演的太好了,好像抖/S女王,郑秀妍心里一寒,没想到乡村来的小可爱也因为这三年的时间被污染成如此,连那种词汇都认识了,自己心里知道还拿出来讲,郑秀妍听得一阵脸红......没人说过她是抖S女王......

她从影九年,几乎都是女主角,主角都是正派居多,反派也没什么机会演,因为她觉得女主角的人设和剧情总是很赞,这次没让她拿到女主,有了这个机会演反派,感觉也是不错的初体验。

东之枣说她抖/S女王就算了,她在旁边默默吃着便当,东之枣也一边吃,然后不断讲著刚刚的场景和画面,郑秀妍真是不知道该不该挖一个地洞下去藏着,这些事情不放在台面上说还好,一说不得了,尤其是东之枣说话这么生动的人,讲话一大堆语助词和状声词,郑秀妍看着便当,忽然想起林允儿,整个人不太好,「你先吃饭,别讲了。」

郑秀妍说自己像在演林允儿,其实一点没错,刚刚在拍戏的时候,那些刑求的画面都让她想起林允儿,林允儿总有一堆道具和法子弄她,出道三年的女主角旭秦在她下场休息的时候还跟她说了一句,她出道以来都没见过这种画面,郑秀妍很心虚地说一句我也是,心里默默说,我还相当熟悉这些东西的操作流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厂和商店因亏本尔倒闭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