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养一个空壳公司一年多少钱需要多少钱

  65岁的林伯也是受害者。记者 陈海生 实习生 周达标 王炳晖/摄

  以“入股就有高回报”骗人投资;公司突然人去楼空

  (记者 陈海生 实习生 王炳晖 周达标)昨天下午,几名60多岁的老人,在天河区天河北路“长青树公司”内欲哭无泪。据老人们介绍,三个月前,在该公司业务员“入股该公司就有高回报”的游说下,他们拿出平时积攒下来的辛苦钱投资,没想到临近分红时,该公司突然人去楼空。老人们说,被骗的至少有30多人,而且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被骗金额达数十万元。目前,警方、工商等部门已介入调查。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长青树公司”时,看到受骗老人们正在办公室内呆坐着。“这里的东西都被搬空了”。受害者黎伯告诉记者,曾经喧闹的总经理办公室、财物办公室都已是人去楼空。

  另一受害者林伯说,两个多月前,他在一名叫陆海群的业务员的游说下,交了10000元入股“长青树公司”。“当时他向我介绍说,他们公司经营藏药,在东北地区非常有实力,现在准备开拓广东市场,入股后每年将有高达30%的回报。”

  林伯拿出“合同”告诉记者,按规定,他明天就能拿到750元的收益回报了,但昨天下午他却接到老朋友黎伯的电话,“他说公司的人都跑了,投资的钱拿不回来了。”接完电话,林伯急匆匆赶到公司,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一凉,“我今年已经65岁了,没有其他收入,入股的钱都是我辛苦积攒下来的退休金,没想到就这样被人骗走了。”

  在场的其他老人告诉记者,他们都拿出了8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股金”。据他们介绍,受骗者多数是60岁左右的老人。

  黎伯告诉记者,他此前曾察觉该公司“有点不对劲”。“我曾抄了他们的营业执照号码,查证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公司。”9月上旬,黎伯向天河工商分局投诉。

  昨日上午9时许,天河区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该公司检查。“当时还有6名业务员和一个财务人员在,对检查人员的提问,他们一问三不知。”黎伯说,上午11时30分许,该公司人员借口离开。黎伯赶紧立即通知一起入股的人,并报了警。

  “前晚,还有人见到该公司老板杨利国,但是昨天就找不到他了。”受害者纷纷揣测。目前,该公司所有工作人员的电话都已无法接通。

  据大厦物业管理人员介绍,该公司今年6月下旬进驻大厦时,被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和联系电话,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在广州的分公司尚未申请到营业执照,因此提供了另一家分公司的营业执照,“我们查看后并没有发现异常,于是嘱咐他办好新的营业执照时到管理处换回旧的营业执照。但对方一直没有来换,直至今天工商局来人了,我们才知道它竟然是个皮包公司。”

  对于该公司突然人去楼空,李先生表示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昨天是国庆假期后第一天上班,该公司仍照常营业,今天上午工商局的人来调查后,他们的员工随后就离开了。”

  目前,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

  [相关信息:何谓皮包公司

  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固定经营地点及定额人员,只提着皮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或集体,多挂有公司的名义,也叫皮包商。

  皮包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时许多公司做生意的方式,这些“皮包公司”适应了当时短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于获得货源的心理,将二手、三手信息再“倒”出去而从中获利,因为这些公司对于交易的双方只是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皮包公司”最怕两端的客户在交易前见面;又因为这些公司大多有特殊背景,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皮包公司”。 编辑注]

开年以来,来自监管、成本的压力,让网贷、消金、银行等机构陷入运营困境。

大量资金方开始寻求突破,迅速转向更“高大上”的资产——小微企业贷。

一时间,这个领域变得无比火热。

而一个庞大的群体开始崛起:小微企业贷中介。

他们手里批量养着假公司,甚至还“养”了一批假员工。

他们甚至伪造资料、包装流水,并和银行或贷款公司内部的人员分账。

这是个暴利生意,最高能月入百万,因此,很多银行或金融公司的业务人员,也离职加入中介大军。

这条产业链,正在从一二线城市,渗透到三四线,甚至更偏远的地区。

华北区大中介罗贤一,如今已深藏幕后,鲜少露脸。

但他暗自操作的业务,早就盘根错节,“月入上百万,操作的贷款额,都上千万。”

此前,他操作的都是网贷,但最近,他开发了一门新的业务:小微企业贷。

说起来,在很长时间里,小微企业在贷款方面,一直颇为困难。

“小微企业可能养活了我们80、90%的人,但我们的融资只给了它26.7%。”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陈心颖称。

但这种现象,却在今年年初出现了神转折。

首先,给小微企业放款,成为了行政命令。

象征“官方”的央行,把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纳入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

而另一方面,银行也迫于“资产荒”,在全力寻找资产,而小微企业贷成为其选择之一。

开年以来,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快小微企业贷产品布局。

比如建行的“小微快贷-云税贷”、平安旗下的经销商动态融资,以及互金平台频频推出的各类信用贷、抵押贷等。

“小微企业贷一下就活了,贷款中介们闻到钱味儿了,都往这里头涌。”罗贤一称。

一个新的中介群体,就此崛起。

知情人士透露,在极短时间内,仅一个地级市,像这样的中介机构就已有数百家。

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就从地底冒了出来。

这群人,都是怎么来的?

“很多以前都是网贷的中介,直接转行过来的。”罗贤一称。

但是,还有一股新的力量,加入了中介大军。

罗贤一注意到,很多新崛起的大中介,对银行业务都“门清”,操作手法娴熟。

他深入刺探敌情后发现,这些新崛起的中介,有很多是线下理财人员,还有不少是银行零售业务人员。

“目前每5个小微企业贷的中介中,就有至少1个来自于专业金融机构。”某机构人员称。

罗贤一保守估计,现在全国起码已有上万个这样的小微企业贷中介,庞大的群体、严密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贷款需要审核的,无非两点: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网贷中介的主要操作方式,就是包装个人资料,如银行流水、工作单位,伪造通讯录,等等。

而在小微企业贷领域,就变成了包装企业。

“银行高级口子,只要名下有房,就可下款数百万。”罗贤一的广告,打到了各个贷款群,他也会去银行门口,拦截需要贷款的客户。

这被戏称为“高级式撸口子”。

这些中介的广告,围绕的核心都是“房子”,客户上门之后才会被告知,办的是小微企业贷。

这些公司的外壳,都是怎么来的?

代理记账公司,是一个重要的“公司池”。

“它们手中有大量的公司,且都很干净。”罗贤一称,这样的公司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以前的价格,是用一次1万元。

现在小微企业贷需求上升,对方也坐地起价,要求把贷款金额的2%,作为服务费。

罗贤一一般会挑一些有公司流水的公司,直接用。

除此之外,现在市面上,还有大量专门“养公司”的团队。

同一家公司,只能在一家银行贷款,但可以操作小微企业贷的银行有几十家,市面上还有一些小贷公司,也可以做这类贷款。

“所以,注册一家公司,贷出来上千万都没问题。”专门养公司的负责人钱皓称

而注册一家公司的成本,只要数千元。

“无非就是每个月注入一些流水,感觉就像正常公司一样。”钱皓称。

一些公司会不间断地以4:3比例进行存取。

比如,一周内分三次,往企业账户打1万,取8000;或是打5万,取4万。

通过这样持续的存取动作,让月流水形成固定有效的账面。

有意思的是,这个产业,还可以自成闭环。

在银行申请企业贷款,银行一般不会直接将钱打到申请公司,而是打到合作的第三方公司。

比如,公司签了一个合同,要生产100万的产品,但没有那么多钱,就可以去银行申请贷款。

100万审核下来后,会直接打给合作的公司。

“一般合作的公司,也是我们自己养的公司,而这100万,就会直接成为这家公司的流水,一举两得。”钱皓称。

为了更逼真,他们甚至会伪造公司员工。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每家中介机构或是下游公司,手上都至少有几十到上百个“三件套”: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

而这些身份证,往往是从黑灰产手中买过来的,后者大多是“深山老林”里的人。还有些身份证是捡来的。

一套这样的三件套,只需要一两千元,可无限次使用。

而这些身份证,都是纯“白户”,无论贷款记录还是征信记录,一片空白。

从表面上看,他们就像是一群“进城打工者”。

钱皓会用这些身份证,和自己养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他甚至还每月向虚假员工的“账户”打入固定款项,充当工资流水。

钱皓计算了一下,养这么一家公司的成本,不过1万元,但它在各个平台上去贷款,却可贷下来上千万。

钱皓因为懒得去找客户,就会和中介合作,“每单提成贷款金额的5%。”

如此算下来,花1万元养一家公司,可获利50万。

这条产业链盘根错节,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提成,是贷款金融的8%。”但罗贤一称,前期还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这个收费比例,各个地区不太一样。

数据美化得越多,包装得越好,费用也越高。

一些地区通过中介机构运作贷款,实际资金成本已在15%左右。

也就是说,运作上千万的贷款,中介要收走150万。

当然,这些钱可不是全部归中介,其中一小部分,是银行或者贷款公司内部人员的“返佣”。

罗贤一一般是和对方三七分,银行或贷款公司拿走三,他留下七。

“我们的客源,除了从市面上找之外,大部分来自金融机构的推荐。”罗贤一称,内外勾结,是这个模式的核心。

“很多银行柜台都有我们的人,有人咨询,银行的人会给他一个电话,说联系这个人可以办理。这个电话就是我们的。”罗贤一称,这些内线,是他们重要的获客来源。

“我刚去银行柜台问完,一出银行,就接到无数贷款中介的电话,这肯定是暗自串通好的。”一位小企业主称。

除此之外,银行和贷款公司的内部人员,还需要提供风控要点。

这些要点,就是包装资料的核心。

比如,一些银行或贷款公司,会要求申请贷款人必须是企业法人,或者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是法人比较难,但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就太简单了。”罗贤一称,只需要公司股东在一张纸上签字盖章。

这些纸质文件和手续,罗贤一一般直接“伪造”。

“银行或贷款公司,是没法核实这些文件的真伪的。”罗贤一称,但流程,却要走到位。

罗贤一称,这个行业处在暴利阶段。

一个稍微大点的中介,就可月入几十万。

“一个月只需要做两三单,每单收入都是10万以上。”罗贤一称,尽管小微企业贷的流程更繁琐和复杂,但成交后的提成高。

在一些小微企业贷火热的地区,这已成为一门暴利生意。

一位在浙江衢州地区较有资源的中介解释道,目前当地大量小微企业贷都从他们手中过。“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单。光一个下午,就能从资金方批出200来万。”

对于大中介来说,月入百万,可轻松达成。

而养公司、刻假章、伪造文件、代开发票这些辅助的产业链,也已经完全成型,操作者收入颇丰。

实际上,这个模式并非真正的小微企业贷。

这个市场还处在“没有统一风控标准”的蛮荒时期。

在眼下,企业征信比个人征信要难上许多。

要判断一家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无非就是参考流水、财务、工商、社保、甚至水电费等数据。但一般的街边店面,往往不会保留这些。

这就意味着,除了实地走访,很难去做企业的风控。

所以,除了企业的一套手续外,还是需要提供个人名下房产作为抵押。

“目前所谓的小微企业贷,还是换汤不换药的个人抵押贷。”一位原银行零售业务人员表示。

罗贤一也反复强调这点。

这是因为,房抵贷可贷款金额并不高。

“比如说以装修名义,最多也只可贷出几十万。”

但如果套上了企业的外壳,就可贷出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房抵贷的变种,只是嵌套了一个企业的外壳。”罗贤一称。

此外,还有一些银行或者贷款公司,接受房产的二次抵押,所以,一套房子甚至可以贷出房屋价格的几倍来。

对于客户来说,为这样高的金额,可以铤而走险。

但这无疑提高了杠杆率。

而贷出来的这些钱,会流入哪里?

“挺可笑的,大部分还是流入了房市。很多人拿着钱,再去个人贷款买房。”罗贤一称。

这件事情,对于银行来说,有何好处?

不仅完成了必须给小微企业贷款的“指派任务”,而且还冲高了业绩。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小微企业贷以畸形方式出生,发展。

危机潜伏水下,随时可能爆发。

“大量金融机构,其实是在借助中介落地到三四线,甚至更以下的城市。”某网贷平台负责人称。

正向的鼓励,生生沦为畸形的模式。

“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永远都有漏洞可钻。”罗贤一称,在这条产业链上,用利益可以撬开所有的口子。

而真正的小微企业贷,何时才能出现?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一个空壳公司一年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