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金融中心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是哪些

  新华社香港10月4日电(记者张欢)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布,将推出一系列举措,带领及协助银行业把握科技机遇,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对此,业界表示欢迎,认为此举势在必行,不仅引领香港把握金融科技发展趋势,而且助力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香港总体表现改善,但在创新方面仍有不足。香港总商会主席吴天海谈到,香港目前面临其他市场的激烈竞争,金融科技创新是需要多加关注的领域。

  香港金融发展局的研究报告《香港金融科技的未来》判断:金融科技迅速崛起,正在为银行业带来革新。“金融服务业正在迈向科技新纪元,从香港长远发展而言,银行业在发展传统项目之余,应同时开拓金融科技。”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认为。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表示,为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期望及要求,银行与科技的融合刻不容缓,提升香港银行体系达到更高层次的智慧银行阶段,不单纯是锦上添花,而是势在必行。

  陈德霖近日公布金管局将推出七项措施提升香港银行体系智慧水准:2018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统;2017年底前推出金融科技监管升级版沙盒;引入虚拟银行;推出“银行易”,简化对客户数码银行体验可能造成不便的监管要求;促进开放应用程序界面在银行业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通过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鼓励创新及加强金融服务;加强跨境金融科技合作;提升科研及人才培训。

  陈德霖指出,在金融科技主导的智慧银行模式下,金融服务与交易的流动性、速度、方便程度及安全性均会提升。

  对此,香港银行公会表示欢迎。香港银行公会主席岳毅认为,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针对性地加快金融科技发展、帮助银行业满足客户更快更新的需求,还将有力推动香港银行业与国际金融科技环境接轨,驱动香港构建国际性金融科创中心,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中银香港营运总监钟向群谈到,关于香港智慧银行的系列措施,不仅是即将实现的事实,也是未来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的基础,体现了香港对于构建智能型金融服务的远见。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李树培表示,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具备发展为金融科技枢纽的条件,能够为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提供商及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有利环境。

  新措施还涵盖了加强跨境合作的事项,包括与深圳合作开发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贸易融资平台等。钟向群认为,金管局推出的措施配合了国家“”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支持香港金融业通过科技创新而联通区域性市场。

  “在背靠祖国、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接通世界的优势下,借力科技力量将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岳毅说。

  目前,包括中银香港、恒生银行等香港主要金融机构已表示,将积极配合和参与各项金融科技政策的具体落实,与监管机构、科技界共同改善香港的金融生态环境。

原标题:顶级城市之争:中国最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是哪些?

毋庸置疑,中国的四大金融中心分别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

首先,香港作为排名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理应排在国内金融中心之首。

这些年,很多内地居民看空香港,甚至觉得上海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指日可待,但其实这一天还非常遥远。

金融的核心是信用,是保障,是健全完善,公平公正的制度及法律体系,而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还必须具备世界主流国家的运行规则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一句话,所谓国际金融中心,你开了个场子,来不来还是外资说了算。

单就资本的自由进出和流动来看,内地的任何城市短期类都无法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这也就是说,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如果在内地资本完全开放前,香港要是掉下来了,上来的也必然不是北上深,或许最得益的还属新加坡。

香港并非一朝一夕成就今天的地位,金融规则的制定最早来源于英国。殖民时期,为了方便亚太区各个殖民地资本和贸易的统筹,香港金融中心的雏形便应运而生。

在90年代前,又因为全球产业链分工,亚洲四小龙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香港自然也不例外,在这段期间,香港产生了一大批不错的上市公司,香港的金融业也迎来了腾飞。

而后随着香港的回归,一国两制又很好的保留了香港金融中心的根基,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资本也需要对当时封闭的中国进行资产配置。

到90年代后期,特别是2001年之后,由于A股原始庄股等交易模式的没落以及大量国家股不能流通的问题,大量内陆公司赴港上市,对我们内陆的人来说,A股一潭死水,而对当时的国际资本来说,香港无疑是投资大陆最好的一块跳板。

到了2005年之后,随着我们越来越被国际市场熟悉和认可,加上人民币开启了升值之旅,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们也需要一个对外的窗口,香港逐渐成长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国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亚洲最大的国际中心,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如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中国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制度优势,流动性优势,对标美元并背靠强大靠山的香港,莫说国内,放眼整个亚洲,短期内也没有哪个城市可以撼动。

其次,四大金融中心排名第二的是北京,这个打着政治中心,貌似无心金融的无冕之都。

北京极其的克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明确将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规划给了上海,甚至说看着上交所和深交所如火如荼,到后来将创业板划拨给深圳,北京也无动于衷,仅仅是承接了新三板的差事。

但我们并不像纽约和曼哈顿的关系,我们有我们的特色,作为首都,权利中心,文化中心,不菲的经济实力和遥遥领先的社会总财富无不为金融业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

我们的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农工建,人寿人保,国开中金等等总行,无不扎根北京。

由于资本充裕,北京还有全国最多最好的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据北京西城区区长王少峰介绍,2017年北京金融街所在区域各类金融机构高达1800余家,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达99.5万亿,占全国金融资产总规模近40%。

北京虽然不像上海,有各式各类的交易所,比如上海外汇交易市场,上海银行同业,黄金期货等等,但北京贵在金融体量庞大,金融总部云集,投资基金活跃,人才素质优越,固能排在第二的位置。

排完了第一第二,后面的排名就显而易见了,排名第三的只能是上海,这个自带贵族气质,从出生就被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东方明珠。

排名第四的当属深圳,这个紧靠香港,深交所,创业板,新四板,股权交易中心,170多家金融总部,包括平安招商等汇集的创新之都。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原创文章。

导语: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日前在郑州2017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正式发布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上海、北京、深圳排名综合竞争力前三。

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日前在郑州2017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正式发布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上海、北京、深圳排名综合竞争力前三。、

第九期CDI·CFCI的评价范围涵盖我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包括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六大经济区域的28个区域金融中心。本期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成都、杭州、重庆、南京、苏州。

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本期深圳综合竞争力继续稳居全国第三。其中,金融市场规模排名第二,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则继续巩固全国第三的位置。整体上来说,深圳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但值得指出的是,深圳本期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仅上升了1.87分,涨幅为1.84%,涨幅较上一年大幅缩窄,其中金融市场规模得分以及金融人才环境排名均出现下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认为,未来,深圳在建设国际化金融中心城市过程中,要瞄准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短板精准发力,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依托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和国际金融合作,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与上一期相比,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的主要变化情况是:郑州首次进入区域金融中心“综合实力十强”;北京、天津、郑州、青岛和成都成为综合得分“进步五强”;天津、武汉、济南、青岛、长春五个金融中心排名上升2位以上;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地位保持,重庆、西安等西部城市与成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什么是中国金融中心指数?

编辑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是指对中国城市综合金融竞争力的衡量指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2009年6月16日推出首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对中国内地二十四个城市综合金融竞争力评价比较,香港、北京、深圳分获前三名。

关于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和竞争等问题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机构和学者进行了从金融学、地理学和现代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关于金融中心形成及发展的诸多理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CDI)在进行多年区域金融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我国金融中心发展以及我国统计体系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即“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hina Financial Center Index,CFCI),利用已经公开的统计数据,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旨在为我国金融中心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可借鉴的线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金融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