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采购原材料入库会计分录时漏入了一部份,下月怎么入账?

货已发,发票没到,成本应该怎样做?... 货已发,发票没到,成本应该怎样做?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暂估价记账不记录进项税的

等票来了在结转在途物资时一并做进项税处理。

借:库存商品 / 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 库存现金

第一个分录为什么是“在途物资”呀,货已经入库而且已经出货了啊,还有,那成本怎么做呢,是不是也按估价去算成本?
 我看你写的“货已发,”,以为未入库呢。如果已经验收入库,记入“原材料”,本月按暂估入账,等发票来了将暂估冲出,重新登账。
暂估价入账
借:原材料 *****
贷:应付账款 *****
票到先红字冲回 ()表示红字
借:原材料 (*****)
贷:应付账款 (*****)
再重新登账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 银行存款
成本怎么做呢,是不是也按估价去算成本?
按道理说暂估价是临时记账,下月应及时冲回,不能参与成本核算,但实践中有时发票要晚半年甚至更长,暂估价入账的材料早已流转到库存商品甚至销售环节了,许多企业只能按暂估价结转成本,待正式发票到后,再按正式价格调整已结转的成本,即“多退少补”。你们可以参照。

本回答由经济金融分类达人 张玲推荐

到月底暂估入账时,换算成不含税价金额录入。

摘要: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不含税价金额)

贷:应付账款---暂估入库 (不含税价金额)

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 均价金额(不含税价金额)

贷:原材料 均价金额(不含税价金额)

次月收到发票时:1、红字冲暂估分录

贷:应付账款----暂估入库 负数

借:原材料 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先估价入账,待发票收到时冲回估价入账。按发票实际购进价税合计入账。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采用实际成本购进原材料,货款已付、货物未入库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材料验收入库,计算并结转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3、材料投入生产时会计分录:

4、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核算内容如下:

1、买价(供货单位的*位为价格);

2、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3、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

4、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5、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资支出和必要的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

材料采购成本是由买价、外地运杂费、包装费、运输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包括损耗) 等构成.

材料采购、入库、结转有两种方法: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一、实际成本法的帐务处理

1、货到并验收入库,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支付。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货款已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货到并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估价入账)

下月初,用红字做同样记账凭证冲回,以便下月付款后,按正常程序记账。

4、采用预付货款方式购货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预付款项不足,补足上项货款

(4)预付款项多付,退回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

二、计划成本的帐务处理

货款已支付,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成本结转主要包括:分配和结转制造费用、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和结转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

1.制造费用的分配结转

第一步,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分配率

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分录

2.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为了反映产成品增减变动情况,需要设置“产成品”账户。

3.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以前期间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库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库,而每批次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都必须将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库的从产品成本,在本期销售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做一次分配。

材料采购、入库、结转有两种方法: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1、货到并验收入库,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支付。(借:原材料、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货款已付,材料尚未到达(借:在途物资、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货到验收入库、借:原材料、贷:在途物资)

2.货款已支付,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借:物资采购、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入库时(借:原材料(计划成本)、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货款已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借:物资采购、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

1、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2、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材料采购、入库、结转有两种方法: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一、实际成本法的帐务处理

1、货到并验收入库,发票等结算凭证已收到,货款已支付。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货款已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货到并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估价入账)

下月初,用红字做同样记账凭证冲回,以便下月付款后,按正常程序记账。

4、采用预付货款方式购货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预付款项不足,补足上项货款

(4)预付款项多付,退回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相关科目

二、计划成本的帐务处理

1.货款已支付,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2.货款已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月末发票账单未到,暂估入账

贷:应付账款(暂估价)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超支作相反分录)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月末,调整计划成本,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超蓝节红原则!

例如本月入库的原材料不含税的价格为260000,收到发票一张为含税的600000,该怎样做会计分录?... 例如 本月入库的原材料不含税的价格为260000,收到发票一张为含税的600000,该怎样做会计分录?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借:原材料---X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X单位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X单位

贷:原材料---X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X单位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夏斯泰推荐

汗!你确定收到的发票对应的是入库的原材料?

材料暂估是不含税的。分录为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44200

你好,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的材料是进的暂估的数量金额,但是因为交增值税的问题,我们这个月没有验全部的金额,只是验了一部分增值税发票,而且我们一直是预付账款的,也就是预付款一直压在供应商那里
那收到发票的分录就是这样的
借:应付账款--暂估
应交税费
贷:预付账款

工业企业原材料核算一般有两种:实际价格和计划价格。暂估会计分录是不含税的。会计分录是: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某某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以上可以看出:暂估会计分录与预付款和税金无关(下月红字冲回)。

按提供案例:借:原材料(库存商品)26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260000(下月红字冲回)。

借:材料采购(在途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87179.49

如为实际价入账: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如为计划价入账: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计划价

贷:材料采购-------计划价

月末: 借(或贷):材料采购---原材料实际价与计划价的差额

贷(或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实际价与计划价的差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材料入库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