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增持掀起回购增持潮,这背后是馅饼还是陷阱

点击查看>>>最新鲜的新股资讯 新股申购表 新股上会情况一览表

暌违五年后,曾经的快递行业巨头邮政EMS,将再度重启IPO上市计划。

近日,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称“中国邮政”)与中国铁塔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刚刚上任一个月的中国邮政董事长刘爱力表示,邮政EMS将在明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启动IPO计划,并确保三年之内成功上市。

2011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邮速递”,即EMS)曾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在次年成功过会,但意外的是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意外不断,中邮速递最终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上市计划由此搁浅。

对于此次邮政EMS重启IPO,8月27日,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民营快递企业的挤压使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此时选择上市将有助于长期市场份额的提高。而对于EMS最有可能的上市地点,徐勇认为,从其上次上市经验及背后的国资背景,仍最可能登陆A股,其次则是H股。

根据近日刘爱力的对外表态,邮政EMS在明年实现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将正式启动IPO计划,并将在三年内上市成功。

不过,对于邮政EMS明年将引进何种性质、行业的战投,刘爱力并未做过多解释。天眼查信息显示,邮政EMS目前共有两位股东,其中大股东为中国邮政,其持股比例高达99.96%。

这并非邮政EMS第一次传出将要上市的消息,而距离这家快递行业“国家队”上一次传出上市的消息,时间已过去5年。

早在2011年8月,中邮速递即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其拟发行不超过40亿股,募集资金99.7亿元的IPO发行方案,一度令市场广为关注。

2012年5月,中邮速递成功获得发审委的放行,这似乎意味着其成为“快递第一股”仅剩下时间问题。然而甜蜜总是短暂的,在成功过会后不久,中邮速递即因未按时提交自查报告而被监管部门终止审查。

一年后,中邮速递在财务自查期限将至前补上了自查报告,并在2013年7月再度获得发审委放行,至该年底只要停摆一年的IPO开闸,公司就将成功实现上市目标。

但是,意外再度降临,在毫无征兆之下,中邮速递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该次上市计划就此搁浅。

对于中邮速递主动撤回IPO材料,外界曾多有猜测。8月27日,一位接近中邮速递人士透露,当年公司内部股权纷繁复杂,由此造成关联交易难以审计,加之彼时业务主要聚焦于乡镇,更加大了会计机构的审计难度。

针对撤材料的原因,中邮速递则解释,在于公司决定实施战略调整,将组织架构由原来的母子公司制调整为管控更加有效,更适合网络型企业特点的总分公司制。同时根据经营需要,对直营区域范围、管理层级进行市场化的调整。

中邮速递提到的有关改革,在2015年迎来实质行动。当年4月,中国邮政与31个省级邮政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并与中邮速递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从原有的母子两级法人体制改为总分公司一级法人体制。此举,被认为是中国邮政已在铺路中邮速递的IPO事宜。

徐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比于2011年时的IPO,中邮速递近年来在业务市场化程度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这也将有利公司此次上市。

“由于民营快递业的崛起,EMS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上市后虽然短期内EMS不会改变行业格局,但随着竞争加大和资本的进入,EMS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能有望在长期内提高现有市场份额。”徐勇说。

由于邮政EMS重启IPO计划,对于其上市地点的选择猜测亦随之而起,而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快递行业内人士的采访中,多数人将票投给了A股。

徐勇表示,如果不出大意外,邮政EMS仍将大概率在A股上市。他称,邮政EMS选择A股为上市地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背后的国资背景,且如上文提及,近年来的改革和发展,相比于2011年时的IPO,其面临的审核压力将更小。

“参考大多数大型国企上市地点,A股肯定是首选,其次才是港股市场。”徐勇说,“不过现在距离上市还言之过早,毕竟还有三年的时间。”

8月27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行业资深人士亦认为,从邮政EMS业务发展以及融资,还有目前境内资本市场IPO政策变化等多个角度而言,A股上市依然是其最佳选择。

“作为快递行业的‘国家队’,EMS选择A股上市,既能解决身份问题,也可以从A股独有的一些特点,获得更高的估值,这对公司未来业务的开展无疑将更有利。”上述人士解释,“不过考虑到融资体量的问题,若EMS融资额度巨大,也许也会考虑港股市场,毕竟邮储银行(1658.HK)已经在港股上市。”

此外,由于中国邮政旗下已有湘邮科技(600476.SH)这家A股上市公司,外界对邮政EMS是否存在借壳上市的可能同样抱有预期。

“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有,但概率不大,一方面前面已经有过IPO的经历,另一方面现在A股IPO审核速度加快,对一些‘独角兽’企业还有绿色通道,借壳上市反而代价更大。”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说。

不过,邮政EMS无论何时上市,甚至能否成功上市,或许仍需直面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首要即是如何夺回丢失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1999年邮政EMS的市场份额曾高达90%以上,但在此后民营快递企业的挤压下,至2011年时其市场份额已降至30%。而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为92.2%,EMS的市场份额已不足8%。

“在服务方面,EMS不仅需要先提升服务质量和体验,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在已经充分竞争的快递市场抢回份额。”徐勇说,“个人认为,参考国外快递行业的模式,EMS应该有进有退。其中,‘退’指的是退出快递市场,即对EMS业务进行拆分,‘进’指的是做好邮政普遍服务业务,服务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实现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

“快递国家队”EMS拟明年重启IPO 三度冲击资本市场能否突围“围剿”?

时隔5年EMS拟再启动IPO快递业“航母级” 企业框架雏形初现

EMS再度冲击IPO 它能完成三年内上市目标吗

《交易时间》主持人。2001年进入央视担任中国证券栏目主持人,2005年担任中国女装设计大赛的主持人,2006年11月在北京主持财经频道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2007年8月主持中国金融品牌营销首脑风暴论坛。2009年8月担任财经频道上海证交所分演播室主播,2010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9月在北京主持《2013国际投资论坛》。2014年2月再次主持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

财经节目主持人,1990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06年正式加盟第一财经担任主持人、评论员。主持过的栏目有《财经中间站》、《实盘追踪》、《尾市盘点》、《公司与行业》、2008年起主持《今日股市》等。2011年3月加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11年04月06日正式亮相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交易时间》以及《市场分析室》节目。

严晓宁,现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曾主持过《证券时间》《经济半小时》《交易时间》《市场分析室》,管理学博士,主攻公司治理,是财经频道唯一的博士主播。先后走访了数十家上市公司,专访过证监会三任主席、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等一系列要员;2002年制作的《引进外资金融先行》获全国经济类节目三等奖。

《交易时间》主持人,16岁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是当年安徽唯一一名、也是年龄最小的考入中传的考生。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现在是《中国财经报道》的主播。也主持过《科技大市场》、《科技下乡》、《3.15晚会》、《财富论坛》等大型直播节目。

20余年证券从业经历,18年资本市场节目直播经验,上市公司财经价值传播与商业模式研究者。主持风格:专注,犀利,深刻。

资深证券节目主持人,1993年10月-1995年6月深圳广播电台主持《股市半日谈》;1995年6月-2000年6月深圳电视台主持《股市沙龙》;《中国股市报道》;2000年7月至今,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证券之夜》、《中国证券》、《交易时间》,《市场分析室》等节目。 多年来一直从事证券类专业节目主持,直播和访谈经验非常丰富,形成了专业、敏锐、亲切、大气的主持风格。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对经济学和物理学充满兴趣。 历经多次牛熊转换和周期波动,与每一位投资者感同身受:股海观潮,有时觉得她象“康桥的柔波”,有时觉得她象“阿拉斯加海啸”,随波逐流也好,逆风飞扬也罢,观众朋友需要找逻辑和踏节奏。和您一起寻找不确定中的确定,希望带给您更多的前瞻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年间在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商学院学习。曾主持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环球财经连线》、《交易时间》、《市场分析室》、《财经周刊》等栏目。您还可以关注新浪微博“靳强的微博”与主持人面对面沟通。

原标题:券业裁员降薪、私募清盘、基金卖不出、回购创纪录…9大底部信号已在A股浮现

券业裁员降薪、私募清盘多了起来、基金发行降至冰点、破净股创历史新高、两市成交额持续低迷……A股市场底部信号渐渐多了起来。

9月10日,创业板指大跌2.41%,创下四年来新低,多数个股更是创下历史新低。不过,投资的价值就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A股市场是否已经到了底部位置,谁都无法给出确切结论,但是,目前已有九大底部信号。

底部信号一:两市成交持续低迷,沪市月成交额4年来首次跌破3万亿。

底部信号二:回购金额达到238.61亿元,较2017年全年高出159.44%,创A股历史新高。

底部信号三:8月份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增持20.1亿元,而7月份净减持64.6亿元,2016年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37.1亿元。

底部信号四:基金发行降至冰点,安信旗下一支新成立的基金5天时间仅募资2.6万元。

底部信号五:私募产品数量史上首次下滑。

底部信号六: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连续缩水7个月,8月份管理规模为2.40万亿元,较上月减少79.44亿元。

底部信号七:券业经营惨淡,多家券商降薪应对,半年报数据显示,有21家券商降薪,其中7家券商降薪幅度超过两成。

底部信号八:裁员传闻不断,上市券商半年减员超3000人。

底部信号九:沪深两市破净股数量达到270只,创下历史新高。

底部信号一:沪市月成交额创4年新低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8月份沪市成交额跌破3万亿,为28729.73亿元,这也是今年首次跌破这一关口。而这一数据也创下了4年新低。

整体来看,沪市月成交额上一次低于3万亿还要追溯到2014年8月,当时沪市月成交额为27897.14亿元,但自2014年8月之后,沪市月成交额从未跌破3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 8月22日沪市成交额罕见跌破千亿,仅984.64亿元。沪市成交额不足千亿,上一次还是发生在2016年1月7日,受熔断影响,A股当日交易时间不足20分钟,成交额仅799.82亿。如果剔除熔断这一特殊情况,沪市日成交额不足千亿的时光还要追溯到2014年,但在2014年8月30日之后,沪市日成交额再无跌下千亿门槛。

底部信号二:A股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

股价持续低迷之际,沪深两市迎来史上第三次回购潮。而且,这次回购潮中,发起回购的公司数量以及回购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累计有480家公司实施652次回购,累计回购33.44亿股,回购金额达到238.61亿元,较2017年全年高出159.44%,创A股历史新高。

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中更多的回购方案正在推进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两市共有7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较2017年全年高出45.83%,创A股历史纪录,如全部得以实施,回购股数最多将达64.53亿股。

通过统计2012年以来的股票回顾数据,不难发现,我们正身处的A股历史上的第三次回购浪潮。(2012年以前数据,由于样本规模太小、可比较弱,不纳入统计)A股市场的第一次回购热潮,大致出现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第二轮股票回购潮出现在2015年杠杆股灾之后。

底部信号三:8月份产业资本出现净增持

据海通证券统计,2018年8月产业资本二级市场净增持20.1亿,2016年以来月均净减持37.1亿。

截至2018年8月31日,从绝对规模看,8月份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增持20.1亿元,而7月份净减持64.6亿元,2016年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37.1亿元。

从相对规模看,8月份产业资本净增持额/解禁市值为1.47%,2016年以来均值为-1.80%,净增持额/成交金额为0.03%,2016年以来均值为-0.04%,净增持额/自由流通市值为0.01%,2016年以来均值为-0.02%。

从板块看,产业资本在主板净增持20亿元,中小板净增持13.2亿元,创业板净减持13.1亿元,净增持额/解禁市值分别为3.02%、3.30%、-4.37%,可见创业板减持力度最大。

从个股来看,8月国投电力增持金额最大,增持额17.2亿元,增持金额/流通市值为8.08%,罗牛山减持金额最大,减持额为3.1亿元,减持金额/流通市值为3.3%。

荀玉根表示,历史数据显示产业资本净增持是市场见底的信号,而产业资本增持的动因是估值处在相对较低水平,长期看公司估值将回归历史均值附近,从而在增持后公司股价走势向好。当产业资本进行大量增持时,这表明不少公司估值处在历史较低水平,加之产业资本入场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阶段性市场底部基本确立,利好股市未来走势。

底部信号四: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与去年的火爆相比,今年公募基金的产品发行和销售显得冷清的多。

近日,安信旗下一支新成立的基金安信量化优选股票型发起式基金发布公告称,至募集结束,5天共募集1002.63万元。其中包含安信基金使用固有资金1000.1万元认购基金A份额,C份额2.6万元,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5户,即5天仅仅募集了5户共计2.6万元,创下了今年基金募集的最低纪录。

同时,资金纷纷转道货币基金,寻求固定收益。截至7月底,货币基金单月增长了9282.46亿元,月增幅高达12.03%,规模由7.72万亿元增至8.64万亿元,已经占据了公募基金总规模的62.5%,而收益率却在持续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私募都认为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底部特征。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称,周期角度看,市场底部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眼下大家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是大家都认可这里确实不贵是底部区间了;分歧在于“市场在底部区间究竟会呆多长时间?” 眼下阶段,一方面保持战略耐心与定力,不急于全面进攻指望赚贝塔的钱;另一方面,也切忌在估值底部区间过于投机,追求完美、完全规避短期的波动是危险的,应当保持合理的仓位。

上善若水投资总监投资总监侯安阳在给投资者的一封信中也写道,“我经历过多次熊市,对熊市底部有比较成体系的判断。这一次,又有同样的征兆:市场估值回落到低点、经济层面坏消息不断、市场成交量一低再低、整个证券行业风雨飘摇……这都是和以往熊市没什么两样的底部特征。但是,我认为这次的熊市底部,会夹杂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底部信号五:私募产品数量史上首次下滑

9月7日,中基协公布最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数据。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私募行业,8月份的私募备案产品数量却出现了有史以来首次下滑,令市场一片担忧。

截至2018年8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74701只,较上月减少0.10%。其中,证券类私募和其他类私募产品数量下滑最多,分别减少194只和272只,私募股权和创投类产品增加252只和138只,总数量减少76只。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这是自2015年由统计数据以来私募产品数量的首次下滑。

底部信号六: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连续缩水7个月

此外,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继续缩水,8月份管理规模为2.40万亿元,较上月减少79.44亿元,自今年1月份以来持续缩水长达7个月。

私募产品数量出现有史以来首次下滑,反映了行业正陷入低谷。同时,私募产品发行和销售均遭遇难题。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7月份私募产品仅发行了966只,环比下跌52.9%,创近一年半新低,且一年半来首次跌到千只以下。8月份数据还未出炉,但目前来看不容乐观。

产品发行量创新低的同时,私募产品的募资更为艰难。

其中,一家规模超百亿的知名私募近期发行一只产品,竟然只募到几百万元,令市场唏嘘不已。大私募如此,中小私募就则更难了。

底部信号七:券业经营惨淡,多家券商降薪应对

上月底32家A股券商出齐半年报,合计营收同比减少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3%,经纪、资管、投行、自营、信用等五大业务全线下滑,绘就了一幅行业萧条的全景图,券商“日子难过”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8月份各大券商的业绩数据来看,业绩表现更加“惨淡”。券商中国记者统计,32家A股券商8月份净利润环比下滑73%,其中八成券商净利下滑超五成,9家券商宣告单月亏损。

薪酬方面,31家A股上市券商上半年共发放职工薪酬383.88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7.5%。有21家券商降薪,其中7家券商降薪幅度超过两成,分别为海通证券、广发证券、西部证券、国金证券、国元证券、国海证券等。

据华融证券员工向券商中国记者反映,同事7月份大多降薪幅度在40%-60%,平均降幅50%,且前后台部门均受影响。不过相比其他券商,减员、降薪是应对“寒冬”的举措,华融证券的薪酬调整更为复杂,除了有行业整体业绩下滑的原因,也与集团内部的整顿有直接联系。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来,有数家券商调整了薪酬制度。就在5月份,兴业证券修订发布了《绩效奖励递延管理办法》,明确对全体正式员工实行绩效奖励递延,根据岗位不同,递延比例为10-30%。最终兴业证券执行的方案是,中层及业务部门员工的年终奖有15%被递延至未来三年发放,其他员工的递延比例有5%。这个比例的基数也有所扣减,实际发放比例提高。当前拿到手的薪酬就有所减少。业内人士指出,调整薪酬结构是变被动为主动、压缩成本的一条出路。

底部信号八:裁员传闻不断,上市券商半年减员超3000人

每当市场环境下行的时候,券商裁员、降薪的传闻就不绝于耳。仅近一个月来,就有东吴证券、国泰君安研究所、中信证券等机构减员的传言引起市场关注,随后都被公司内部人士辟谣。

虽然传言有所失实,但数据却明确告诉我们,券商整体减员是不争的事实。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上市券商半年报,发现仅上市券商上半年离职超3000人。

8月上旬,网传国泰君安研究所要降薪裁员,原则上一个组3个人,冗余人员降薪30%+,并有微信通知截图为证,消息一出震惊券商圈。随后,公司内部人士紧急辟谣,不存在降薪裁员的说法,紧急通知内容属于人员摸底。

国君研究所裁员的传言刚刚平息,东吴证券投行部门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并且称一些新入职一年的应届生也被裁掉。东吴证券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网传信息“显然存在失实成分”,今年来,投行条线不仅没有裁员,更是净增13人。

近期龙头券商中信证券也出现裁员传言,不过券商中国记者多方打听,公司内部人士都没有收到相关通知。记者了解到,中信证券部分分公司目前还在招人,分公司职员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我们也注意到了传言,但这是假的。不仅没有裁员,因为行情不好,我们还给了新员工两年保护期。”

在行业“寒冬”来临之际,行业生态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对于券商而言,实施减员增效,并在薪酬和考核等环节进行调整,开源节流,或许是大概率路径。上市券商半年报数据显示,包括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在内的9家券商,上半年合计减员2503人。将一些券商单独披露的经纪人减少数据合计在内,上市券商半年合计减少人数超过3000人。

其中,招商证券减员725人,中信建投证券减员513人。

经纪人流失是招商证券人员减少的一个原因。招商证券人力资源部人士回复券商中国记者称,今年上半年员工减员主要为经纪人自然流失。随着监管强化对经纪人的管理,经纪人减员并不鲜见,公布上半年经纪人人数的4家上市券商,较去年年末均有减员。

中信建投证券上半年经纪业务板块减员较多,仅这一个板块减员就556人,并且经纪业务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也有所下降;相对应的是,投行业务人数微增,投行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综合行业人士的观点来看,券商人士离职原因有三:一方面是年龄等原因的正常离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业不景气带来的正常择业流动;第三,则可能是券商的减员增效的自主行为。

从证券公司角度来看,减员的终极目标则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减员”也总与“降薪”一起出现。

底部信号九:破净股数量创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沪深两市破净股数量达到270只,创下历史新高。

万联证券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个股大面积破净多伴随着市场底部的到来,也是市场风险偏好被极度压缩的反应。2008年以来数据显示, 前两次破净潮与市场低点具有高度的共振性,虽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破净股的配置价值却已逐渐凸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股上市公司增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