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线下理财公司倒闭。和p2p倒闭业务员怎么处罚有关系吗。

网贷之家是中国首家权威P2P网贷行业门户网站,提供理财公司倒闭了业务员承担责任,理财公司倒闭了业务员承担责任的相关文章等p2p相关的理财资讯资讯,及理财公司倒闭了业务员承担责任相关的p2p理财入门基础知识介绍,始终站在客观、中立、公正的角度为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参与者与关注者提供全面、深入、专业的行业资讯。

理财公司倒闭了业务员承担责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艾财爱家AC--AJ

2015年年末对于武汉来说是一个不平静的时间段,因为有一个行业接连发生倒闭潮或是跑路潮,从而导致武汉发生几起跳楼与跳桥事件。没有错,就是所谓的P2P线下公司。让我来还原一下整个过程。

2015年11月8-9号,华中最大的线下理财公司武汉财富基石出现兑付困难,近9万人血本无亏。其中超7成为60岁左右中老年人。

2015年11月中旬,在武汉拥有7家线下门店的投融无忧出现兑付困难,数千投资者血本无归。

2016年1月上旬,在武汉拥有数十家门店的盛世财富出现兑付困难,其老板主动到政府自首。整个无法兑付金额达到15亿!

在这期间,倒闭、跑路的公司数不胜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在那几个月里,我在武汉青山区亲眼见证一位财富基石客户,70岁左右老人因40万棺材本血本无亏选择跳桥轻生,也在交流微信群里看到盛世财富客户因本钱拿不出来而跳楼的视频,伴随着众人尖叫,一条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在这里咒骂这些行业的无良者,只想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有金融监管的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于4月9日采用电话吹风的方式通知各地金融办,由于互金平台整改验收工作量大、难度大、进度滞后,将向后调整网贷备案最终期限。由此可见之前的P2P违规之风是有多严重。网络平台近期监管极严,不少公司眼看无法合格已经有向线下转移的趋势......

食用油的威力你们不会懂的        金库君有几位家里人特别喜欢投资一些叫做“XX财富管理”、“XX理财”的线下机构,但经过我的仔细辨认,这些机构大多没有正规的金融背景、仅仅以高额的收益回报作为吸引人的手段。

       为了说服老人们摆脱这些随时会爆炸的风险,金库君通过某讯理财和某蚁财富帮他们找了好几款利率不低的定期投资,收益不低风险不高。但这些建议无一例外的被家里人否决了,原因是“放在XX财富里会送油/鸡蛋/床上四件套/一年的报纸,取出来就没了。”虽然这些定期的收益都够买好十几桶油的了。
       万幸这两年“XX财富管理公司”崩盘的新闻太多,家里人终于同意把钱转出来,但也不能全转,因为全取出来了就不送油了。
       每当傍晚时分,广场舞人群当中总有那么几个衣冠楚楚、打领带穿皮鞋的人,看起来极为不和谐。如果走进你就会听到他们亲切的和大爷大妈们交谈:

这个场面在2014的时候就大火过一次,那时候P2P还没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还是线下理财公司的天下,什么张小雷的泛亚有色金属、e租宝、金鹿财行都是那时候靠拉人头才壮大起来的队伍;包括宜信和恒昌财富都是先在各大城市和农村建立服务网点落地后,才转战互联网借贷。因为线下理财公司没什么门槛,又缺乏监管,已经完全变成了传销机构和非法集资的温床,老板跑路和诈骗报警层出不穷,一旦出事体量都在亿元以上。

近年规模较大的10家线下理财机构发现,从e租宝、大大集团,再到中晋资产、望洲集团,以及刚刚出事的善林金融,其涉案金额少则达数亿元,多则400亿元以上,涉及的未兑付资金超过千亿,达1069亿元,其中未兑付金额最高的为泛亚集团与e租宝,两家平台在案件发生后未兑付金额为811亿元,占10家平台总量的76%。在这些庞氏骗局崩塌的背后,更是给131.3万个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类平台的主要特点为:投资人基本来自线下,主要依靠理财门店拉客和线下推广营销。其次,信息披露不透明,投资人很难分辨借款项目的真假。另外,出现问题的理财机构,并不具备正式的金融从业资格和相关牌照,而在收益率方面的吸引力要高于银行的3-10倍左右。

       2016年初,网络借贷平台大爆发,很多新的和线下理财转型的P2P平台上线,结果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跑路情况一点没有好转。于是证监会不断出台监管方案提高P2P门槛、加强风险防范。要求平台本身提高资质,但提升自我这件事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比如证监会要求P2P平台必须在银行开设第三方存管账户,但一方面平台不愿意把钱交出去,另一方面银行还不愿意收,因为那些没有国有背景的P2P公司在银行看来就是一个个随时会爆炸的核弹,银行才不背这个风险。
       再比如,证监会要求平台全部取缔“资金池”模式的产品,借款人与贷款人必须一对一,关于这一点几乎99%的平台都处于违规状态,如果要整改成本不小,甚至要面临客户大面积流失风险。

经过三年试水以后才知道原来P2P这么难,要搭建前期服务器,要建立线上客户信任,要有薪资不菲的技术人员,还要时不时应对监管部门的抽查。这么麻烦,不如回去骗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们来的容易。金库君大胆预测,2018年会有大量不合规P2P平台消失,同时有大量线下理财“XX财富公司”出现在各个城市的角落。 P2P火热的时候很多公司不愿意放弃门店收集的用户和资金,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运营模式,通过线上发展投资人,平台不承担信用风险,也不为投资人、借款人之间进行资金的错配管理。所以证监会在2016年发布的监管意见稿中严令禁止线上平台拥有线下门店,更不得提供线下理财服务。然而这份意见稿显然没有被很好的实施,否则也不会出现善林金融的崩盘。

善林金融旗下拥有658个分支机构,对外投资14个子公司,线下理财门店多达1000多家;仅2017年度累计注册用户超200万人、累计成交金额近70亿元;善林金融主要靠线下门店招揽顾客,但它依然搭建了P2P平台,除此之外还有众筹平台、抵押业务、创投项目。善林金融这么大的体系,股东只有一个,还是自然人——就是它的董事长周伯云;查询工商网站显示,善林金融的注册资本为12亿人民币,但实缴数额居然为0......

       各种不合规章制度累积而成的善林金融体现了线下理财的混乱和监管漏洞,线下产品灵活性也高,可以随时变更寻找灰色地带,法律法规根本追不上它的脚步。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投资者在筛选平台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不是听业务员的忽悠或者送不送色拉油。

比如金库君在被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会问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决定了将来出了事谁有责任兜底。像钱宝网、善林金融这种只有唯一自然人股东的公司风险最大,只要这个人跑了、没了,连维权都没有主体。

       实际控制人是谁?他是专业人士吗?这个决定了公司的风控水平和未来的道德风险。曾经有监管部门暗访了30多家线下理财公司,超过一半的所谓“理财经理”无法详细讲解资金流向,投向哪里投了什么?

无论是P2P还是线下他们的收入都应该来源于“代客理财”的服务费,而不是借贷双方的利差。更不用说那些干脆没有实体业务只靠“下级的入会费”维持的传销组织了。

       最后是舆情方面。在考察一个投资平台的时候,主要观察它的负面评论,如果有挑战底线的严重问题,比如坏账率、空壳公司等问题,直接一票否决。


金库君的真实建议是:干脆不要在线下做理财。如果投资者非常谨慎,实在无法信任互联网金融、想去实体门店进行考察,正规的银行网点不好吗?还能送油、送拉杆箱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倒闭业务员怎么处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