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借钱来钱花好借吗马上金融-来钱花:能借 靠谱吗

今天给大家说一个线上氧气贷的推广赚钱项目。先来简单看一下近期收益到账图,这是6月

贝多广院长在2018朗迪中国峰会发表主题演讲

9月7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18朗迪中国峰会”,并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普惠金融中的消费金融》。贝多广院长演讲现场氛围热烈,并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本公号现全文刊载贝多广院长的演讲,与读者分享。

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朗迪峰会。大家都知道传统普惠金融主要是为中小微企业的生产性融资需求提供支持,但发展到现在,普惠金融除了对企业提供支持外,实际上还对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支持。换言之,对消费金融的支持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议题。

当然,这个话题有点敏感,因为通常和“消费金融”捆绑出现的大多是“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负面认识。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金融的意义,二是家庭部门的负债率,三是消费金融的主要类型,四是如何认识现金贷,最后是结论。

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在逐渐下降。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里,出口曾经是比较耀眼的一驾,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已经盛况不再,剩下的就靠投资和消费。中国还是需要投资的,也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但是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消费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对于整个宏观经济越来越重要。

提到消费,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消费升级”,但也有人有相反的感受,认为目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消费降级”。仔细观察整个国家的收入结构的话,会发现真正享受过消费升级的中高收入人群只占中国人口的少部分。所谓的高收入群体——也就是年收入达到13万元人民币的——在全国总共也只有5000万人口的规模。而所谓中等收入人群,也就是年收入介于6万5到13万人民币之间的人群,也只有2.5亿人口。两个群体加起来,中高收入群体在我们国家差不多是3亿人口。

如果这部分人群出国买买买,会给全世界人民产生重要的错觉,觉得中国人已经富裕得不得了。这是由于人口规模的对比造成的,美国的整个人口规模也就3亿反观中国,10亿低收入人群占据着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很明显,要提振消费,要充分挖掘这10亿人口规模的大众市场,这是中国消费升级的真正潜力所在。

另外,我认为在观察中国的收入状况时,要特别关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平均数非常容易造成误导,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更具代表性的是中位数。

近两年以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增速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增速从去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八点多降到了百分之七,中位数不到平均数的90%,这说明我国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基尼系数还在上升。

所以,整个人口的收入结构,以及大多数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状况,这两个基本事实是我们在考虑未来的消费需求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消费层次非常多,我们不能把3亿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升级当成社会的普遍现象,而更应该关注沉默的大多数。毕竟中国还有超过4亿多的人口连卫生的厕所都没有。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是怎么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呢?除了政府财政发挥作用之外,在金融方面,主要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富人的捐赠,通过各种公益机构支持和扶助那些贫困的人。第二种是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让普通老百姓通过买卖股票、持有不动产等方式获得工薪之外的收入,即财产性收入。比如美国工薪阶层都要加入“401K计划”(编者注:美国“401k计划”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就是将他们收入的一定比例自动投放到资本市场。最后一种,在我来看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是发展消费金融,使各种收入群体都能够通过金融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众所周知,人均收入的提高过程比较慢,而消费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快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

一提到通过金融手段提振消费,大家都很警惕,因为现在家庭部门负债率已经非常高。但我觉得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所谓的家庭部门负债,需要区分投资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

现在主流的分类方法是把家庭部门借的钱都一律叫做消费性贷款,只是用长期消费贷款和短期消费贷款加以区分。在我来看这既不符合经济学理论,也不符合统计学理论。因为借钱买房不是消费行为,而是投资行为。统计局也是把购房当作投资,为什么到了贷款它就变成消费性贷款而冠以长期消费?大家都知道不动产是保值升值的,至少目前在中国基本上是升值的,所以它是一个投资行为。

近年来家庭部门负债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投资性的购房贷款在增长,消费性贷款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瑞银研究的估算,2022年底不含房贷的消费信贷将达18.5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1%,这个是非常高的一个增长率。市场的增量会达到7.6万亿。

消费金融的主要类型包括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以及其他贷款。住房贷款从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消费贷款。所谓其他贷款包括消费分期贷款和无场景的现金贷。对于大多数消费贷款,大家没有疑虑,但是对于现金贷,看法可能不太一致。

对中国的现金贷目前存在较多争议。由于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负面案例,去年监管部门对现金贷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政策。但是沉静下来以后,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和认识现金贷。

美联储在持续开展一项叫做“家庭经济和决策”的研究,通过问卷来调查美国各种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如何应对家庭收支变化。其中列出这样的问题,比如“你能应对400美金的紧急需求吗?”、“你能支付三个月的生活费用吗?”调查结果显示,收入越低的人应对这种紧急情况的能力越弱,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用借钱的方式来应急。另外,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收入低。但是研究发现,实际他们更大的弱势不是收入低而是收入不稳定。但是他们的支出相对来说是刚性的,比如孩子的学费、家庭的生活开支等。所以,对于中低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的人群来说,他们最大的困境就是收支出现短期的不平衡。这种应急需求就是现金贷存在的土壤。

美国纽约大学的乔纳森·默多克教授研究发现,对大多数低收入家庭来说,他们试图以年为单位来管理他们的收支,努力达到收支平衡,但实际的收入跟支出还是存在缺口。这是因为当低收入者获得略高的收入的时候,他的消费会提升,当他的收入降下来的时候,他的支出则很难马上降下来。这是人性使然,就如同中国的一句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正说明了现金贷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消费金融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平衡以及贫富矛盾的缓和具有重要价值。其次,消费金融的发展重点当然是非房贷类、有场景的消费需求。最后,即便是对无场景的现金贷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辅以适当的监管加之以建立有效的客户保护机制。

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金融借钱来钱花好借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