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的房价5年前都北京房价超过东京京了 什么时候北京上海人的人均收入能北京房价超过东京京纽约人每月两万的人均收入?

  90度地产创刊以来,收到不少朋友的后台留言,他们普遍困惑于当前的楼市。事实上,这些也是微信朋友圈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因缺乏权威数据,大家为此争论不休。

  鉴于中国房地产地域性很强,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篇文章恐难说清,本文先写写北京。

  针对北京楼市,我们做了很多功课,仔细思考了此轮上涨周期的内在逻辑,并整理了一些关键数据,希望能尽最大可能还原市场的线度地产认为,上述疑问的答案与以下两个问题密不可分:为什么去年的“930”政策摁住了深圳(楼盘)、上海(楼盘)的房价,药效对北京仅持续几个月就失效了?今年“317”之后北京这轮狂轰滥炸式的调控,政策目标是想让房价降多少?

  这一点也得到了权威佐证。5月底,时任北京市长、现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与部分科技企业大佬进行了一次座谈。在座谈会上,蔡奇表示,“这一轮的调控是要让房价降。”他还指出,惠州新闻北京有限的土地要应对全国刚性需求,这是不对称的,一定要加强需求端的管控。

  这种“明确要降房价”的市领导表态,以往很少见。换句话说,北京今年这一轮调控的目标,并非只是让房价增幅下降,而是让房价出现实质性下调。

  那么,北京今年这一轮楼市调控目标,究竟想让房价降多少,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90度地产经多方求证获知这轮调控北京房价到底能跌多少?北京市这轮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是让二手房价回到去年10月的水平。北京房价多少

  根据我爱我家的统计,今年3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达到峰值为63082元/平米,而去年10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为56166元/平米。如果房价回到去年10月,意味着均价要跌13%左右。

  很多朋友的直观感受是,今年春节后这波上涨,自家小区的涨幅在15%—20%。将这部分涨幅抹掉,二手房价基本上就跌回了去年10月的水平。

  实际上,热点城市的房价稳定在2016年10月的水平,是管理层划定的一条重要的“调控红线月,住建部在北京召开了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工作部署会。北京、上海等16个热点城市及石家庄(楼盘)等4个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市长参加了会议。会上,主管部门就明确提出:“要把房价稳定在现有水平上,就是与十月份相比,环比不能上涨。”

  这一精神在环京楼市调控中也得到了体现。6月2日河北廊坊出台限购新政,“要努力把房价稳定在2016年10月的水平上,确保环比不增长”的条款被明确写进了政策文件中。为了实现“降房价”的政策目标,北京在加强需求端管控的同时,在供给端也开始发力。6月底,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161个拿地未开工项目和228个开工未入市的项目清单,并催促这些项目尽快入市。。据估算,总计389个在途项目将形成约20万套的商品房供应,这将对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产生较大冲击。

  去年“930”政策出台后,北京楼市成交曾冷却了一段时间,买卖双方处于博弈状态。但今年3月,这种平衡被打破,北京二手房价再度发飙。从90度地产整理的北上深房价数据图中可看出,今年3月北京这轮房价上涨,新房价格走势基本平稳,主要体现为二手房价大涨。(见图一、图二)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去年“930”之后北京重启了对新盘的限价,但由于北京已进入存量房时代,仅对新盘限价是不够的。但“北京进入存量房时代”的理由,无法解释这样一个事实:深圳、上海同样已进入到存量房主导的时代,去年“930”之后房价却波澜不惊。

  楼市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之分,两者各自具备自身的逻辑。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指标,适用于小周期,却不能很好解释大周期阶段房价上涨,因为大周期主要由城镇化率和人口结构决定。

  过去10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大致经历了三轮小周期,房价呈现螺旋式上涨。

  大家都知道,本轮楼市上涨周期是由深圳开启的。2015年央行“330信贷新政”发布后,深圳率先启动了暴涨模式。同年10月,上海从深圳手中接下房价飙涨的接力棒。而北京是一线城市中最晚启动的,直到2016年春节后,房价才开始补涨,并奋力追赶深圳和上海。

  而在去年“930新政”颁布时,北京这轮房价上涨周期还没走完,前两年被压制的需求仍未充分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只有出台非常严厉的调控政策,才能强压住如火山喷涌的购房热情。

  遗憾的是,北京去年的“930新政”并不比其他一线城市严厉,在信贷政策上甚至比深圳还宽松。

  由于北京新房市场已被“8万元”的红线牢牢套住,二手房成为释放需求的突破口。3月正是全国两会召开的敏感时期,北京二手房价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讲大局”地上涨,这招致史无前例的政策“连环杀”。可见,主管部门是线”这轮调控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轮调控,政府将目光转向了商住物业和地产中介。网易房产之前披露,今年4月份,主管部门召集北京龙头经纪公司大佬开了一个闭门会,主要商讨“降佣金、开放中介数据接口”的问题。

  在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前,链家网下架了关键数据,并对代理的房源主动进行限价。链家凭借自身在北京的垄断地位,很大程度上掌控二手房的定价权。目前的真实情况是,北京二手房已经跌了,相比3个多月前,房价跌幅达到了5%以上。

温馨提示:深莞惠免费专车上门接送看房,包去包回,绝不收取任何费用,内部关系抢房,享开发商内部VIP团购优惠价,自驾看房赠送油卡,看房VIP优惠热线:4 / 186 (微信同号)

  北京、上海现人口负增长 判断房价拐点为时尚早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随着北上广深特大型城市大量向外疏解非核心功能及控制人口规模,常住人口已经告别了迅猛增长的阶段。

  1月19日,北京与上海分别召开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显示,2017年,京沪的常住人口同时下降,这在1978年以来还是首次。

  根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共计2170.7万,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2.2万;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2418.33万,较2016年减少了1.37万。

  记者统计发现,1978年至2017年期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共出现过两次负增长,北京上一次人口减少发生在1997年,而上海则是在1978年出现过首次常住人口负增长。此后人口再持续增加。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过,判断一个地方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据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预测,2017年,北京市有可能首次出现人口减少的转折点,人口增长势头将彻底扭转。

  这一预言显然被印证。同时,新兴的二三线城市开出更为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流入。人口流出会导致北京、上海房价下跌吗?

  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是人口减少主因

  2017年末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同时出现下降的原因很多,但城市规划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北京市委书记、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蔡奇指出,由于北京是个严重缺水城市,这决定了必须控制人口规模,这是首当其冲的硬任务,也是难点所在。总的要求就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平原地区人口规模有增有减,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路径就是人跟功能走,人跟产业走,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调控人口规模与建设规模直接相关。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2016年起,北京各中心城区都承担了人口疏解目标。其中,东城区,计划疏解常住人口3.5万;西城区计划疏散人口3.6万人;朝阳区计划常住人口要控制在85.7万以内,2016年内调减25万流动人口;海淀区计划将全区人口减少12.9万;丰台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25.7万。

  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在2016年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比2015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北京市户籍人口1362.9万,比2015年末增加17.7万人;而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占常住人口的37.2%,比2015年末减少15.1万人。

  而《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正是依据北京市城市规划与疏解目标作出“2017年,北京市有可能首次出现人口减少的转折点,人口增长势头将彻底扭转”的预判。

  上海同样在严格控制城市总人口。

  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2418.33万。如果到2035年把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这意味着只比2017年末增加不超过82万。2017年到2035年18年时间,平均每年增加不超过4.5万人。这样上海能吸收多少外来的年轻人口?

  判断房价拐点为时尚早

  北京、上海疏解外来人口的同时,武汉、西安、长沙、南京等二三线城市开出更为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流入。“逃离北上广”成为时下热点话题。

  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现在看,北京作为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已经非常严格,常住人口的控制主要是非户籍人口,所以未来的调控主要体现在低端产业的转移,从人口角度对房屋买卖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也就是说,北京更多疏解的是低端产业和人口,留下的是高精端产业和人才。

  而且,对比国外大都市,判断北京、上海人口拐点已至,为时尚早。北京、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仍然有着强大的人口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张耀军指出,“随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人口会疏解一部分。但上海、北京的就业资源在全国来说是最好的。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很大潜力吸纳人口来就业的。

  任泽平指出,人不断往大的都市圈流入,是最基本的规律和趋势,美国、日本、巴西、意大利、菲律宾、英国、印度不管什么样的经济体无一例外。因为大都市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资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能为年轻人带来梦想。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是逆城镇化的,是不符合规律的。

  人为控制人口,反而进一步加速人地分离,房价上涨。

  任泽平认为,中国一线房价涨幅高,就是因为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小城市,区域均衡发展”城市化指导思想下,土地向三四线、中西部倾斜,而人口向大的都市圈集聚,导致人口城市化和和土地城镇化明显背离,从而导致人地分离,供需错配。

  “人口从东北、西北、小城镇往大的都市圈迁移,不仅过去十年如此,未来二十年仍然如此。”任泽平认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房价超过东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