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 上游 炒股 启示的初步知识 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不知各位是否记得,2016年的,10派23.17元。

特别股息率在今年,又重现于江湖。

上市24年,融资3.2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70.5亿。

第一重磅!特别股息率股的重大启示


1月15日晚间,江铃汽车公告称,公司会批准了2017年度中期特别派息预案。

拟从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中,每10股派送23.17元(含税)现金股息.

按2017年9月30日总股本8.63亿股计算,共计提分红基金20亿元。

这也是2018年第一高派息预案。

笔者在回顾了一下之前,像江铃汽车这样的大手笔,除了中国神华,等现金分红是土豪级别的分红,18年首发又一个重磅级别的分红。

中国神华在17年3月18日宣布,除了计划发放16年,每股0.46元的正常年度股息外,还将派发每股2.51元的特别股息,两者合计每股股息将达到2.97元,每10股派29.7元,而以公司当时A股股价16.69元算,股息率达到17.8%。

其实对于江铃汽车,笔者是比较熟悉的,第二故乡,对于这一起分红方案,如果可以得以实施,江铃汽车A股投资者可以获得的股息率高达14.2%。然而B股投资者可以获得股息率居然在21.32%。

其实江铃汽车,一直就是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中的网红。

93年上市以来,就不间断的分红有18次这么多。所以累计分红已经到达70.5亿元。

其实,江铃整体负债率更同行业相比,是比较低的,现金储备也相对来说很充裕。

说了这么多,很明显,虽然意图都没有明说,但是,根据以往中国神华等案例,其实现金分红股的意义是可以值得重视的,。

中国神华不是在宣布分红预安后第一个交易日后,17年就带动了蓝筹的大行情。

第一重磅!特别股息率股的重大启示


特别股息率股的重大启示

另外,笔者在找了找可能存在机会的下一只特别股息率股。

通过之前的几个特别股息率股的共性,笔者发现,其实只要是央企,传统的行业,以及有大规模没有分配的利润,其是相对来说是比较符合的。

,,,,,,中国能源,等等.....

另外,在说一个比较重要的事。

中国业协会、交易所发布了证券公司参与式回购交易的新规,并自2018年3月12日起正式实施。

比如,17年里,很多拉警报的公司,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广西正和质押给的8680万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3,83%。因为触及平仓线被资金提供方强制平仓,质押股票将在六个月内被减持。

这分明把散户坑了一波。

不过,还有更加坑的就是乐视。

此前乐视控股原副董事长贾跃民与签署的回购协议,贾跃民将持有的除权前的969万股股票质押给东方证券,东方证券向贾跃民支付2亿元融资款。

按照合同内容,这笔款项自2016年5月4日起,按照年化7.3%支付利息,合同于一年后的2017年5月4日终止。

但此后贾跃民没有在合同期满回购质押的股票,并且违约。而因乐视网,证券公司无法抛售以回收借款,只能诉诸法院。

从此次发布的股票质押新规来看,监管层已经注意到其中的风险。

随着制度越来越规范化,市场趋于一个健康的状态。其实,日后的新规可能会越来越多。

监管也可能更加严格化。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避免很多垃圾公司。

我总是在高成长与高股息率之间纠结,何以解惑?唯有自研。

在阅读之前,需要先弄清楚2个容易混淆的词:分红率和股息率。上市公司一年赚100亿,分红70亿,则分红率为70%;某股票价格105元,分红除权后,得到5元现金和价值100元的股票,则股息率为5%

假设某公司业绩不增长(净利润不增长),不变化,对应的股票股息率为10%,那么第二年年底分红后,我们的资产会增长到原来的1.1倍,即:1倍股票+0.1倍现金。

现在把分红再投入,我们有了1.1倍的股票,到第三年年底时,我们的财富将继续在前者的基础上,增长10%,即1.1倍股票+0.11倍现金。往后递推,每年都坚持分红再投入,我们的财富每年都将每年增长10%

高股息率的股票,以,高分红,所处行业成熟稳定的企业为主。

另假设某公司业绩每年增长10%(净利润增长10%),市盈率不变化,不分红。那么第二年年底,因为业绩增长了10%,股价也会增长10%。可以预见,今后每年都将增长10%。

高成长的公司,以小市值、、新兴行业的公司为主。

从以上两个结果,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股息率和增长率是等价的。

不过,现实中,大多数公司又分红又增长,那么真实收益率该怎么算?请继续看:

因为接下来会涉及到枯涩难懂的数学。所以先写结果,推导过程在后面,不想看跳过也无妨。

设业绩增长率为g%,分红收益率为d%,市盈率不变,则投资者的真实收益率为:

举个例子,2014年,持有,业绩增长率为10%,同时分红收益率为7%,若市盈率不变,则投资者第二年的总财富边增长倍数为:

投资者一年的真实收益为17.7%,远超大多数从不分红的成长型科技公司。

更加真实的例子:(引用于《投资者的未来》)

“以投资新泽西标准石油与IBM为例,证明股息率的重要性。从年,标准石油的股票价格大概上升了120倍,而IBM的股票则上升到原来的近300倍(在过去的50年里IBM的每股收入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标准石油3%),直观地看投资后者的收益水平应该显然高于前者,但事实上是新泽西标准石油的投资者每年可以取得14.42%的年收益率,这比IBM提供的13.83%的年收益率要高。这点差别看起来微不足道,不过当你在53年之后开启投资时,你会发现你投资于新泽西标准石油的最初1000美元已经累积到126万美元,而投向IBM的1000美元现在只价值96.1万美元,比前者少了24%。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通过股利再投资标准石油可以积累股票的数量为最初购买的15倍,而IBM的投资者采用相同的积累方法只能拥有3倍数量的股票。”

设第一年,某股票分红收益率为d%,分红除权后,投资者投入a1元,买下股票。

则第二年分红后,股票价格随业绩增长而增长,变为a(1+g%),同时股息率为ad%(1+g%)。两者相加,投资者的真实收益率为(1+g%)(1+d%)

以上假设的合理之处在于,在成熟的传统公司,随着公司业绩的增长,公司的分红也会同步增长。例如中国神华,每年的分红率为净利润的30%。更是强大,分红为每年净利润的70%。此时,分红会与净利润同步增长,在市盈率不变的前提下,股价也随业绩同步增长。最后结果,股息率稳定不变。

总结:业绩增速变缓,需要股息率来补偿,而高额的股息率,代价往往是超低的市盈率。

若大幅度上升,例如格力电器从7倍变成14倍,对总收益的影响会怎么样呢?

四、既成长,又分红,同时市盈率随机变化

第四条是写给自己看的。因为我相信大多数人看不懂。

假设某公司不仅有分红,业绩增长,其也在动态的变化,比如今年是5倍pe,明年变成8倍pe,10年后又变成5倍pe。

股票价格的变化,只影响分红再投入的收益,与企业本身的业绩增长率无关。

设分红率为d%,市盈率变化c倍,业绩不增长,第一年投入a元。则投资者的收益率为:

设分红率为d%,市盈率变化c倍,业绩不增长,第一年投入a元。

红利再投入,到第三年,相对于第二年的复利收益为:

若加上条件,业绩增长g%,则上述公式变为:

原标题:炒股且炒且珍重

长沙股民跳楼 网友:不该跳还会涨回去

高杠杆场外配资酿出悲剧,监管严堵低门槛、高杆杆的场外配资,并引导资金流向两融。

6月10号晚上10点左右,长沙市一名32岁的男子从小区的22楼坠亡。初步调查显示,该男子坠亡与他用四倍的融资杠杆重仓了一只股票,在股票两个跌停之后赔光了本金有关。

据报道,坠亡的男子姓侯,32岁,长沙人,居住在小区的22楼,有一个6岁的孩子。

报道援引小区居民介绍,侯先生平时喜欢炒股,不惜花费巨额资金使用融资杠杆来投资股市博弈。知情人介绍,侯先生亏了170万,并用融资杠杆翻了4倍。赔光了之后,他妻子也太不理智了,跟他吵了一天还继续吵,本身股票亏了就有压力,如果妻子再跟他吵,他就承受不住了。

悲剧发生之后,一起关于侯先生的贴吧迅速疯传网络。贴吧信息显示,“离开这世界之前我只是想说,愿赌服输,本金170万加融资四倍,全仓中车,没有埋怨谁,都怪我自己贪心,本想给家人一个安逸的生活,谁想输掉了所有,别了,家人,我爱你们,我爱这个世界。”

据称,警方通过勘验,已经排除了他杀的嫌疑。

市场人士分析称,由于券商正加强管控两融业务,目前融资融券的杠杆不会这么高,侯先生的融资估计来自场外配资。

所谓场外股票配资,就是融资融券以外的,所谓的股票配资公司公开的借钱炒股要禁止。场外配资业务由于资金量更大,基本是为某一特定客户开设的单账户操作,基本是一个组劣后对应配一个优先级。

对于场外配资,证监会已经三令五申,但屡禁不绝。

股民跳楼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悲剧发生不是没有征兆,6月10日15点42分,知名股市论坛股吧已经出现了一条帖子:“离开这世界之前我只是想说,愿赌服输……本想给家人一个安逸的生活,谁想输掉了所有,别了,家人,我爱你们,我爱这个世界。”署名“想挣钱的散户”爆出的这段话,并未湮没在众多网贴之中,质疑者有之、惋惜者有之,甚至大放厥词“一路走好”。

悲剧的发生少不了网络社会声音的推波助澜。“网络直播自杀”的哀叹声尤在耳边,去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的小曾在微博直播自杀,在动摇自杀的念头之际,微博下方“不行”、“你赔我流量”、“你必须死”等评论汹涌而来,网络世界的无情与语言的暴力令生命止步。人之情感有千百万种,但令人心生寒意的冷漠最是无情。许是网络里的抢头条、赚点击、造声势、求焦点成了不该有的常态,但之于生命的沉重,“宁信其有”才是一种额外的敬重。

又或退一步说,从15点42分到22点,6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网络空间弥漫的不过是一场熟视无睹的议论。网络管理员、股吧管理人员或者是看似不相干的网友,倘若能够营造另一外一种舆论氛围,会不会是另外一番结果?当然,帖子评论不乏一些正面引导和充满正能量的话语,但一粒老鼠屡坏掉一锅汤并不是童话里的故事。对于身陷懊恼之中的股民,正面引导难,而负面消极的情绪却会如几何级数叠增,网络中的只言片语都可能引燃仇恨的炸弹。

当然,网络不过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升温器,而回归事件根源,无视风险、只见利益的投资理财观才是害人的坏毛病。大牛行情,上涨的疯狂和痛快一叶蔽目,新股民扎堆入场,老股民加重仓位,一路追涨,高歌猛进,仿佛战场杀红了眼的战士,哪有工夫倾听御敌战术和撤退之计。

另外一点必须谈及的是,大量配资公司应景而生,高杠杆下的股市买卖极易转化为利益博弈,甚至滋生赌博心理。当投资理财沾染了赌博的习性,无异于站在刀尖上跳舞,跳不好便自伤。“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样的话到底如何才能说到股民心里,或许是监管部门和券商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无论之于上述何种原因,缺少了任何一环,悲剧或许都不会发生,而事件本身留给我们的启示又岂止是股市的沉浮,人生的跌宕又何尝不是意外的启迪?

建立“道义劝告”机制,防止股民跳楼再现

侯先生自杀之后,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将责任归咎于侯先生本身,并寄望于后来的炒股者们能够积极反思,通过自省的方式避免重蹈履辙。我认为,论者们口诛笔伐固然没错,但遗憾的是,却极少见到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以便有效遏制悲剧进一步蔓延。

其实,自从20多年前中国开放股市以来,股民在血本无归的情况下跳楼身亡的案例并不罕见。但是,本次长沙男子侯先生的死亡,却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就在于其失败的原因乃历年罕见,即倒毙于股民集体狂欢的牛市盛宴背景下,而且终结其生命的,还是较为罕见的股票配资。可以想见的是,在侯先生所买入的中车股票暴跌的背景下,如果为其提供配资服务的融资公司不予以强制平仓任其亏损,在参与投供本次配资后血本无归的投资群体中,由于亏损数额太大,极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侯先生”。可见,股票配资一旦操作不当,其危害之大极难把控。

虽然证监会在侯先生死后再次重申,券商不得为场外配资提供便利,但在巨大的牛市利诱面前,证监会的这个约束机制,根本无法有效控制股民通过其他渠道借款炒股或者杠杆配资。也就是说,只要牛市继续呈现延续趋势,通过配资或借款等方式炒股者仍将大有人在。那么,社会应该如何有效遏制类似的“股民跳楼”情绪蔓延呢?我认为,在各券商严格遵守证监会要求的前提下,社会、家庭都应该主动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以“道义劝告”的方式,共同防范炒股酿成的悲剧。

所谓道义劝告,原来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常以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甚至与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向商业银行通报经济形势,劝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其实,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借鉴并适用于人们对炒股狂热者的监督和关爱,使他们不至于倾家荡产。纵观侯先生的死因,就在于缺少及时有效的“道义劝告”,配资机构在风险方面和其沟通明显不够,同时,侯先生之妻在丈夫炒股前后特别是炒股失败后,更是缺少有效的“道义劝告”和人文关怀,终于促使悲剧发生。我认为,社会、家庭在面对那些利用高杠杆股票配资的炒股者时,要尽量运用有效的“道义劝告”方法,才能避免侯先生式的悲剧重演。

首先,股票配资机构在为借款人提供高杠杆配资时,应该先尽量设法了解配资人的保证金来源,如果保证金大部分都是借的,特别是通过民间高利贷渠道借来的,就应该予以特别关注,最好先设法跟借款人充分分析一下失败的后果,力争从源头堵住杠杆配资炒股者失败后心理崩溃。同时,配资机构在股票暴跌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主动跟借款人再次打好失败后的心理预防针,引导他们及时退出股市,避免血本无归的悲剧。最后,在强制平仓之后,配资机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对那些损失较为惨重者展开跟踪式的心理疏导,避免其作出过激行为。

其次,家庭成员应当主动站在“道义劝告”的立场,尽量劝阻家人借钱炒股,特别是高杠杆配资炒股,尽量打消他们的投机热情,使他们回归到利用闲钱炒股的正常轨道,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影响到家庭生活。万一家庭成员不幸像侯先生一样亏得血本无归了,应该给予应有的安慰,尽量唤起其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鼓励其失败后通过其他奋斗方式东山再起,而不应该过度指责唠叨,激惹其不快情绪,甚至为此走上不归路。

最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证监会不妨考虑开通相关心理咨询热线,对于那些在股市受到重创者,及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受挫者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股民跳楼警示股市风险正在加大

虽然股民跳楼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因为赔钱而跳楼的案例每年都会发生。但是,此起股民跳楼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警示我们,股市的风险正在加大,引导股民树立正确的投资观,遏制市场不规范行为对股民利益的影响,已成为股市健康有序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在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居民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提振股市,让居民增加投资渠道,并通过股市的繁荣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帮助,这是完全需要的,也是美国经济能够较快复苏的经验之一。因为,在美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的情况下,股市仍然表现出了强劲的上涨势头,屡创新高,从而对经济复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很显然,中国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经济加快复苏进程,推动经济尽快走出低迷状态。而从近半年多的时间来看,股市繁荣给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正在出现,不仅资金搬家正在引发银行业作出反思、做出改变,转变传统的经营思维,树立现代金融意识,而且赚钱效应让投资者的消费观念得到了一定转变,居民消费的意识正在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进一步发挥。

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股市充斥了比较严重的投机之风,且因为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大量投机行为在股市发生,从而使投资者的价值投资意识严重缺乏,投机心理十分严重。这一点,从此轮牛市行情展开以来,多数投资者都寄希望于赚快钱、赚大钱的心态和行为就不难看出。

以长沙跳楼的股民为例,为了实现一夜暴富的目的,竟然用四倍的融资杠杆进行炒股,以至于两天时间就赔光了所有的本金。而在股市中,又有多少这样的股民呢?好在此轮行情还没有出现过连续多天暴跌或下跌的现象,即便是5月中旬的连续下跌,也仅仅维持了三天时间,如果这样的行情维持一周以上,又该有多少股民要跳楼呢?更重要的,像长沙这名股民一样,其场外配资的资金,并不是证券公司等提供的,而是非正规配资公司提供的。而这些配资公司又是如何成立的,其资金又来源于什么地方,有没有非法集资的嫌疑,是否有银行参与到了这样的配资公司,配资的利率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等,都值得追问,也值得反思。如果市场充斥着这样的非正常行为,对股市的健康有序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中国股市出现的繁荣景象以及投资者的疯狂热情,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就有国外媒体发表评论认为,在中国,几乎没有人看重长期投资,大多数人只是等待股市新高,以便快速卖出手中的股票去赚钱。原则上世界其他股市也没有什么不同。但中国股市迄今为止缺少把精力放在长期投资上的投资者、保险公司和基金运营商,所以,中国股市目前是纯粹的赌场。

尽管说法有点过于直率,甚至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证监会加强对两融的规范与约束,加大对场外配资的清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股市的投机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各种不规范行为正在影响着股市的健康发展,并不断积累股市风险。再不加强管理,就有可能为股市的下一步发展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严重泡沫。

事实上,虽然此轮牛市才刚刚启动,持续上涨的时间也就半年多,但是,由于上涨的速度太快、幅度太大,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股民被推上了高平台,形成了越来越拥挤的现象。一旦股市持续下跌,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踩踏现象,造成股市的踩踏惨案。也正因为如此,必须对股市正在加速形成的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其中,规范行为是最重要、最紧迫的方面,且规范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市场本身,更包括市场之外,如场外配资,就需要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股市上涨才不会被泡沫淹没,才不会被风险包围。

“长沙股民”梦想发财,场外配资4倍,结果两天赔光,然后纵身一跳,对正在热战股市的的股民而言,这是一个警钟。

“长沙股民跳楼”,对疯狂入市的股民而言,这个事件无疑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消息,给给疯狂炒股的股民泼了一瓢冷水。股民是该深思、反省了,要看到炒股的巨大风险,冷静、理性炒股,才能避免输得一无所有。只有股民理性了,股市也才能理性、健康发展。

针对股民跳楼事件,证监会快速反应,下令要严堵场外配资,这是给市场护航和监管的有力举措,而对于广大股民来说,侯先生事件无疑是最现实的股票课,如何审慎“股票”,如何防止股市变赌场,如何成为或培养健康成熟理性的市场和股民,股民、市场和政府要学习的“课程”还有很多很多。

原标题:昔日“蛮荒之地”——佛罗里达的经济因何兴起?看佛州发展启示录!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被誉为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州,暗指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较强的潜力,较其他州存在更为广阔的前景。什么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处于美国最南端、伸入加勒比海的佛罗里达半岛,曾一再被美国拓荒者称为蛮荒之地。它的面积为58600平方英里,有河流116条,大小湖泊30000个。在500年前,即16世纪欧洲人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它实际是一片森林和沼泽地区,其中蚊虫密布、鳄鱼遍地。人们曾认为这是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直到1845年,这里的人口也只有57921人,他们大都居住于北部地区伐木开荒,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在近海地带捕鱼。

现代佛罗里达的历史,应该说是从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1912年,纵贯佛罗里达的铁路直通至南端的基韦斯特。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这里的人口从50万人增加到200万人。从50年代开始,佛罗里达的经济开始进入景气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进入80年代时,这里的人口增长至1000万人左右。截止到2015年,佛罗里达州居民已经突破1800万人。

人口快速增长提供人才基础

1970年至1980年,佛罗里达州人口增加了300万人,其人口数已居全美51个州中的第7位,至1985年,又上升为第6位,成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州之一。从其经济发展的速度看,也处于美国各州的最前列。据统计,新企业在1984年这一年中共成立了67888家,仅次于纽约州,居全美第2位。在70年代,美国25个增长最迅速的大都会区中,有10个位于佛罗里达。在80年代,全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13个城市中,有5个在佛罗里达。由于经济能持续发展,就业率不断上升,自1980—1985年,非农业雇员的就业率增长了23.7%,居全美第3位。预计至2000年时,本州的新职业位置将增加270万个,占全美新职业总数的10%,使全州就业人数达720万个。

在佛罗里达州中部的沿海城市坦帕,数十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港;但至1986年时,已号称为美国下一个最大的城市,它在对外出口方面,已居全美第3位,货物吞吐量则居全国进出口总吨数的第7位。大坦帕市(包括圣彼得堡地区)在七十年代中人口增加了48万人,成为拥有人口150万人的大都市。至1984年,人口增长至184万人。

切合实际的人才开发政策

切合本州实际的人才开发政策,是推动佛罗里达在较短时期内以高速度臻于兴旺繁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开发佛罗里达地区,一些富有眼光的领导人就着手振兴本州的教育事业,提高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当时的州长科林斯(Le Rey Collins)积极倡导教育事业取得居民拥戴,是第一个能当选连任执政的州长。在他任职期间,政绩主要表现为设计并执行了一整套切合佛罗里达州实际的智力开发政策和结构,即:高级人才借助外来力量,中级人才由本州重点培养,低级人才吸引南方大量廉价劳动力。具体措施是,着重发展两年制社区大学网,使之遍布于全州各地,并大力发展佛州的教育电视节目。实行就地培养中等知识人才的方针,使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蓝领工人和一般白领职员能满足正在发展中的食品、建筑、机器制造业的要求。他不顾当地种族歧视的偏见,把主要培养黑人人才的农业与机械学院升格为大学,使一些黑人也能胜任中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对高级知识结构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一直采取高价收买即从外地输入的政策,至今主要仍然如此。他们认为,佛罗里达有着优越的条件攫取物美价廉的高级知识人才,本地没有必要去仿效北方地区,花费大量资金与力量,建设那种第一流的学府

1利用本地适宜于老年退休的环境,延聘已退休的老年高级知识分子来本地工作。积累的经验是:退休者如身体健康愿继续工作,一般还可再工作10年,由于他们已过退休年龄,应聘的价格一般不高。如他们只愿担任半年制或半日制工作,这样花费更少而效益更大。如只愿担任荣誉性的自愿工作,企业和各类机构则可给他们以荣誉头衔和方便的娱乐与休息条件。

2由于本州有许多海空军基地,可利用在军队中服役的高级知识人才为本地企业服务,动员吸收那些退役后的人才为民用企业效力。

3从北方高价聘请本地稀缺的高级人才来本地暂时工作一段时期,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在本地物色有培养前途的中等人才,给他们以资助赴北方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培养,订立合同,要他们经过培训后必须返回本地工作。

5吸收北方破产或濒临破产危机企业中的高级知识人才来本地工作,给以一个时期内不必担心失业或被解雇的保证。

他们认为,在佛罗里达州,高技术的创造发明与基础研究,还并非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现在还是如何更有经济效益地运用高技术研究成果的时期,这点与新英格兰地区与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新技术的方针有所不同。只有当高技术全面发展为本地迫切目标时,教育水平才需要向更高层次转变。因为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可能存在于高智力集中的人群之中。

佛罗里达的普通劳动力,一方面可在居住于美国南方各州及本地黑人中汲取;更有利的是,加勒比海难民和南美各国存在丰富的来源。这些移民的平均年龄为1844岁,是最理想的廉价强壮劳动力。

关于如何解决智力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问题?他们积极主张,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向和研究工作必须与本州的经济发展与各企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有效的做法是:成立包括全州各大学的联合董事会,集中掌握教育资金的分配,这个联合会的董事会由企业界中最有权势的人士担任要职,紧密控制人才的培养和流向。由此,佛罗里达州的许多大学,执行的实际是高级企业家治校,而并非教师治校。当然,美国的其他大学也常是如此。

科技在经济领域各方面的应用

在上世纪80年代,佛罗里达州已具有一个现代化与多样化的经济结构,高技术普遍应用于工、农、服务与信息各业领域。从电子行业看,佛罗里达的电子业在全国50个州里居于第7位,从业人员达10万人。加利福尼亚州有高技术工业集中的硅谷,在新英格兰地区有128号公路地区,在这里则有硅滩

但是,这里的高技术工业有显然不同于加利福尼亚州和新英格兰地区的特点,即侧重应用于对本州工农业以及服务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不是一般地为研究与创造发明某种新产品。

本州有名闻世界的宇航基地卡纳维拉尔角,有许多重要的海空军基地,有值得骄傲的世界最大和最先进的坦帕空港。因此,作为军事用途的高技术工业以及其装配、修理必不可少。本州既然是美国与世界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与旅游有密切联系的高技术办公系统、游乐园的高技术装备自然十分重要。这样,就形成了高技术应用于军事设施与旅游设施的特征。

除此以外,佛罗里达州有制造业工厂一万数千家,近10年中,制造业雇员增长约154700。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传统性工业如食品、农产品加工、运输机械、矿产和木材加工等亟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造和设备更新。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本州出产的农畜产品特别丰富,特别闻名于世的有柑橘、蕃茄、杨梅、葡萄、甘蔗和各种瓜类,畜产品有牛肉和奶制品,沿海的渔业和鱼类加工业也很发达。其中,蕃茄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柑橘则仅次于加利福尼亚而居全美第二位。因此,高技术应用于农畜产品的不断改良、种植技术的革新、产品能经受长期的运输与保存,成为本州高技术研究的最重要课题。

在技术产品中对佛罗里达最值得提及的,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即开始在本地使用并在其后大规模普及的制冷机与空调器。当地人士指出:没有制冷机和空调器的推广,这里大批量生产的农产品就难以保存和加工,许多高技术试验和工作难以在本地实现,许多旅游者和退休者只能短暂来此休息娱乐,许多企业家和高级科技人员不愿来此长期工作和定居。因此,制冷机与空调器的生产与发展在本州居于重要地位。

今天,围绕宇航基地卡纳维拉尔角附近,有从事火箭不同阶段安装工作的许多高技术承包公司,如本迪克斯公司、波音公司、北美洛克威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麦道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马丁·马利埃塔公司等。围绕西棕榈海滩这个旅游胜地的尖端技术企业有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明尼阿波利斯哈尼维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等。围绕坦帕这个现代化交通枢纽和南佛罗里达大学,正在建立高技术工业区,它一方面提供了在大学学习的实习和研究工作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又借助他们力量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

佛罗里达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在它的科技人才、教育水平和财力、物力设施还不能与加利福尼亚、新英格兰地区相匹敌的时期,集中力量于近期的实际应用。

佛州确定的发展战略,是根据自己具备的特殊条件,使传统性工业、农牧渔业与高技术工业共同获得增长,军事工业与非军事工业齐头并进,生产性企业与服务性企业相互协调发展。并且,把高技术侧重用于应用方面。这样具有战略眼光的发展战略,从近二三十年的经历看证明还是成功的。

在上世纪50-60年代,佛罗里达的工业产值居于全美各州的落后位置;今天,已超越了其他许多州。以其制造业为例,于1977年,其制造业产值居于美国51个州的21位;至1984年,已上升为第15位,今天,佛州的制造业产值也一直名列美国各州前列。在美国南方阳光地带各州,始终以农业为主的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阿肯色各州,至今经济与社会发展迟缓不说;即使曾经富极一时而经济发展迅速的得克萨斯州,由于偏重依靠石油经济,在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依靠单一经济发展的地区,从长期和总的方面看还是不如依靠多种经济来源的进展更加稳定。应该说,这也是佛罗里达经济发展较南方阳光地带其他州更加迅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鳄鱼 上游 炒股 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