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城市化率2017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

山川网: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新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一,小川在这里代表山川网全体同仁,向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与祝福。希望大家可以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十全十美,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开篇向大家拜过年之后,其实小川也在想,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篇推送,究竟应该给大家讲点什么。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继续推送之前正在进行的2017年各省地级市GDP数据情况,就显得不太应景。所以小川思来想后,想和大家聊聊更宏大的一个话题,就是在新中国建立至今的68年间,中国的城市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情况尤为重要。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时代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就是农业。而历史上无论唐宋元明清任何一个朝代,之所以人口都远远无法与现代相比,就是因为农业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能够养活的人口总数上限是固定的。

而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我们经常所属的城镇化,或是城市化。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们经常把城镇化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了吧。

相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早期的城镇化特点是起步低,发展慢。从1949年建国后长达30年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相对都较为缓慢。一直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才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而到了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迎来了增长的黄金时期。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1980年,发达地区国家的城市人口的比例平均为70.9%,其中,美国为77%,日本为78.3%,联邦德国为84.7%,英国为90.8%,加拿大为75.5%。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平均为30.1%,其中不少国家低于20%。

而1980年时的中国,城镇化率是多少呢?只有19.39%,正是上面提到的,“不少低于20%国家”中的一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建国68年来中国经济崛起的进程,小川特意制作了一份年中国城镇化人口大数据供大家查阅。

通过上图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的68年间,中国的人口总量由5.4亿增至了12.9亿,增长了大约239%。而同期的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却从5763万上升到了81347万,增长了大约1412%。

中国城市化进程,迄今大致包括年城市化起步发展、年城市化曲折发展、年城市化停滞发展、年城市化恢复发展、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小川再分享一份资料给大家(图片较长,建议横屏观看):

从1949年建国至今,中国的城镇化提升水平,并不是一个非常均衡稳定的增长状态。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内,中国的城镇化率明显提升较快。我们不妨以十年为一个周期,看看各个阶段中国城镇化率的增长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在建国后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速度很慢。从1949年到1999年这五十年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从10.64%提升到了30.89%,增幅为20.25%。但是从1999年至2017年这十八年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却从30.89%提升到了58.52%,增幅为27.63%。依照中国十多亿的人口基数,1%的人口也在千万级别以上。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应该可以从中发现城镇化进程明显出现“异常”的区间。大致时间分别是年这二十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56年的14.62%只上升到了1976年的17.44%,增长仅2.82%。如果你将这各数据平均到20年之上,每年的增长率就只剩下0.142%。如果我们拿这个数据和五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年度增长率相比,差不多只有近五年的十分之一。那么这二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首先我们要注意下经济背景,因为上文中我们也已经提到了,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最大因素,其实就是产业结构和经济情况。在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中国经济道路艰难摸索的二十年。这二十年间,犯了非常多的错误,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相应的影响。但是庆幸的是,后来的中国终于找对了方向,也就才有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其次,这二十年准确来说,其实又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不同政策,其实都影响了中国城镇化在此期间的较慢增长。由于时间关系,小川这里只挑选两个影响最大的事件,由于都涉及政治敏感,所以也都点到为止。

年:其实之所以引用这个时间段,是因为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而实际的上山下乡风潮,它是从20世纪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70年代末结束。也就是说,这一运动的影响力,持续了我们这里提到的整个二十年区间。

年:这十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心知肚明的。由于这次威力巨大,影响深远的运动,最终其实进一步加重了上文我们所提到的城镇青年上山下乡,形成不符合社会和经济自然发展规律的“逆城市化”进程。

这一运动进行两年后,中国各个领域一片大乱,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用上了真枪实弹。这一运动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单纯,在被作为发动运动的工具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已经成了被利用的破坏力量。当权者必须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运动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已经无法安置连续三届2000来万毕业生就业。如果让他们仍然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肯定是严重的。

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上山下乡在客观上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也就消除了红卫兵的破坏力;上山下乡虽然国家要给与一些补贴,但是那也比在城市就业的成本低得多,因为大多数知青是不拿工资的。农村本来就劳动力过剩,让农村青年去屯垦戍边,即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也有利于农垦事业。上山下乡的动机就是为了解决2000万学生的就业。

最后,小川简要点一笔从2000年后中国城镇化进入迅速增长区间,除了改革开放政策红利期全面来临这一客观背景外。同样与一项政策息息相关,这就是1998年的中国商品房改革政策。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从同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一制度执行至今已有二十年,这二十年是中国城市经济腾飞的二十年,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二十年,同样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最重要的二十年。

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除了上文提到的不同年份时段增长不均衡以外,不同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也有较大差异:

截止2017年末,中国各省域的城镇化率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指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

第一层次:包括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城镇化率为80%~90%;

第二层次:包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重庆、辽宁等7个省区,城镇化率为60%~70%;

第三层次:包括黑龙江、山东、湖北、吉林、宁夏、海南、山西、陕西、河北、湖南、安徽、青海、内蒙古等13个省区,城镇化率为50%~60%;

第四层次: 包括四川、新疆、广西、河南、云南、甘肃、贵州、西藏等8个省区,城镇化率不足50%。

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建国至今近七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城市迅速崛起的骄傲荣耀与极其不易。同时也要深刻意识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城市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协调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也是我们人生的最大机遇。

从中国目前的58.52%城镇化率,到发达国家主流的80%城镇化率水平,我们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而参考中国过去十年间的城镇化率发展情况,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依旧会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增长的阶段。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的中国一线城市,繁华鼎盛之势,将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城市化率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