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行情查询01810多少钱一股

原标题:家临江:买了破发小米(01810) 你是谁的股神?

本来恒生指数就已经进入熊市区间,所以即便你花再多的精力去抢反弹,也必须相当谨慎。朋友说熊市中,他已经把小市值的、没有流动性的港股都“剁了”,只持仓大市值的企业渡过寒冬,是有一定道理的。

买不买小米的股票,现在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好坏话皆有,市场有纷争本就是好事,多空对决到最后,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归位。次新股因为刚上市后,市场有个重新定位的标准,所以大部分的前期估值其实都不太靠谱的。一般市场都有比较谨慎的逻辑:一是刚上市高管没有解禁的企业;二是是低毛利率低净利润率企业,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企业护城河都比较弱。

老司机喜欢买上市2-3年后的股票,因为财报清晰,而且分析起来比较容易,不过有时候买老股也容易在资本市场中枪。

毕竟企业估值完全是由市场决定,往往很多人自作聪明靠固定市场思维,就容易出错,因为如今市场投资者变得越来越聪明。前些年不少香港本地大股东,做市值的最终策略,就是最后把大量的筹码批给“价值投资者”,这与内地的新兴企业家有本质的区别。

京东的刘强东说,去股市割韭菜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的,让股民赚钱才是最牛的事情。他对雷军将IPO股价定在最低价位表示了赞许,他还奉劝独角兽企业向雷军学习。

小米上市前,争论最多的是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方式形成小米生态链企业,利用互联网的逻辑导流量,而现阶段流量本身就值钱。因为要给这么大一个公司整体估值,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拿到二级市场去检验后,我们才能寻找到一些趋势。

最近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的镜头,主人翁从印度把药拿回内地后,最开初也是一瓶一瓶去销售博列宁,结果一瓶都没卖出去。后来找到病友QQ群或者微信群,一下整个销售渠道就打开了,这是精准营销的事实,也是流量变现的最直接案例。现代的商业模式上,流量渠道是很值钱的,对流量估值的最终解释权,应该是市场,而非研究部门。这么说吧,如果你把IGG的游戏放给腾讯的平台去经营,或许你会看到《王国纪元》的流水会呈几何数字增长。

小米上市当天,据说有7000万“米粉”的手机上都收到上市的信息。笔者认为,这种直接捆绑硬件终端的流量推送,远远要大于美图一款功能性软件的忠诚度。所以,对小米的估值,其实是可以按照半个互联网公司来平衡的,或许二级市场正在通过价格波动,修正前期错误理论。截至收盘,小米集团-W(01810)收盘价19.00港元,全日成交达到了97.5亿港元。

麦格理说,小米手机付运量于今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达到2.21亿部,占全球市场14%,主要是印度市场和南亚、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增长。小米的竞争性和商业模式,认为对比其他手机设备商,小米更能对其用户货币化,并与互联网和电商同业相近。

虽然麦格理看中小米目标价到了30.00港元,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外资机构在香港市场往往热衷抱团取暖,比港股通南下资金要团结得多,尤其是投研机构。如果多几家投行报告大幅提高小米的目标价,或更能给本已熊市中的港股打点鸡血。

中国内地这几年已经进入“移动支付”时代,花钱做流量的例子已经不少了,从共享单车,到小区物业,甚至O2O生鲜,我们都能体验到自身融入了网络大国。前几天笔者与朋友在深圳吃一顿火锅,偶然间提及最近时尚流行的“盒马鲜生”。

盒马是超市,是餐饮店,也是菜市场,但这样的描述似乎又都不准确。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而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

朋友说,最近深圳部分地方都很流行,因为很方便。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港股上市公司岁宝百货(00312)的异动,再去看最近的公告,原来岁宝百货将深圳部分岁宝超市改造成盒马鲜生超市。值得注意的是,岁宝百货只是把部分店面租给了盒马,自身并不是盒马,所以这股最近的异动,笔者认为其商业模式还是不够吸引,上市公司主体并非盒马本身

中国内地的创新企业,很大部分其实都是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美国上市创新企业,科技型创新成功的比较多。再加上流动性差异,促使几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过在大消费领域,恐怕港股比内地A股更贴近美股的走势。

如果没有加大拿鹅(NYSE:GOOS)股价的飙升(2017年3月份上市至今股价翻了4倍),恐怕很多人注意不到波司登(03998)的强势。同为服装行业的露露柠檬(LULU.US),股价走得也是嗷嗷厉害,一年涨了119%。

而加拿大鹅至今的静态市盈率高达375倍,露露柠檬也有57倍,偏偏香港市场的波司登只有16倍。不要以为成熟市场就没有投机,某种时候,价值洼地的港股投机性根本就不如美股。虽然有人憧憬波司登未来的股价走势会复制加拿大鹅,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美股的流动性和港股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考虑到这个因素,熊市中的港股还得多份谨慎。

免责申明:文章只提供股友讨论,不得构成投资建议,笔者不持有上述任何港股。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报见习记者 向炎涛

  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小米近日来一扫阴霾,股价一路攀升。截至上周五收盘,公司股价报收21.45港元/股,较7月9日开盘价的16.6港元/股,已上涨29.22%。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小米股价上涨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绿鞋机制护盘、首日可发行衍生工具、将加入指数成份股等利好消息的释放。

  但也有机构人士认为,小米这种上涨走势未必能长期持续,待这一波上涨过去之后,股价会慢慢回归价值。

  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10日,小米冲破发行价大涨13.1%至19港元/股收盘;7月13日,小米盘中一度飙升至21.8港元/股,最后报收21.45港元/股,当日涨幅为11.37%,总市值高达4799.68亿港元。

  而从成交额来看,7月13日,小米交易额达76.22亿港元,远超腾讯控股(381, 1.00, 0.26%)当日46.79亿港元的成交额。

  值得注意的是,继李嘉诚、马云、马化腾以个人名义认购小米股票之后,在过去一周时间里,雷军再次展示了其强大的朋友圈,大佬们纷纷为其站台。财经媒体人吴晓波发文称买入20万美元小米股票,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更是表示,以个人资金从二级市场认购了1亿美元小米股票。7月13日,美的集团也在互动平台表示,美的集团持有小米接近1亿股。

  不过,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大佬站台并不是小米股价上涨主要因素,投资者不会因为大佬买单而跟随,小米股价上涨主要原因还是一系列利好消息的释放。

  香港南华金融(0.03, -0.00, -3.23%)集团高级策略师岑智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小米上市首日即开放期货、期权、衍生品交易,这在过往是非常罕见的,能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此外,加入指数成份股让沪港通投资者也可进行买卖,有买方支持,预计公司股价仍会上涨一段时间。

  据7月9日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富时指数发布消息称,将于7月13日收市后正式将小米纳入富时中国50指数,并于7月16日生效。同日,香港恒生指数(28525.44, 44.61, 0.16%)公司也发布指数变动通知称,小米将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7月23日生效。

  “加入恒生综合指数首先会有战略配售型基金进入,另外会有机会变成沪港通、深港通指数(成份)股,这是最重要的。”富途证券行政总裁邬必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不过,7月14日,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通知称,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暂不纳入港股通标的。这也意味着,小米作为首家“同股不同权”公司暂无缘港股通,市场已有声音担忧小米上涨行情或会暂停,股价或会承压。

  除受利好消息影响,小米IPO即启动的绿鞋机制或也是稳定股价的一大帮手。交银国际(1.75, 0.02, 1.16%)首席策略师洪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米股价上涨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初期的价格稳定机制,作为小米承销团的大摩、高盛等会在交易市场采取一些价格稳定措施。待一个月价格稳定期过后,小米股价很可能回落。

  据了解,小米在IPO时启动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机制,通过绿鞋发行了约2亿股新股,这几乎是香港公司发售股份的两倍,从而稳定上市之后的股价走势。

  事实上,即便小米股价涨势喜人,业内对于小米股价是否真正反映了其自身价值仍说法不一。

  “一个好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股票,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达了这一观点。

  有小米利益相关方对《证券日报》记者坦承,小米公司是一家好公司,雷军也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但好的股票要看在哪个位置买入才合适。

  在洪灏看来,小米上市首日破发表明市场对小米仍然是心存疑虑的。“它(小米)必须持续增长得非常快才能够得上现在的估值。” 洪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小米现在的“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铁人三项”模式来说,事实上,苹果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市盈率仅在16倍左右。而小米现有的商业模式还谈不上成功,目前超过70%的营收都是来自硬件。这几年小米增长非常快,但是增长来源都是低利润的增长。小米需要向资本市场证实自己的商业模型和故事。

  小米招股书显示,目前小米主要的营收来源仍然是硬件,其中,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为20.5%;互联网服务仅占比为8.5%,其它占比为0.6%。招商证券(10.14, 0.04, 0.40%)香港某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直言,如果从价值投资来看,香港市场上有大把股票比小米便宜,安全边际也更大。目前市场给予小米较高的估值和定价或许是考虑其科技和生态链属性。“小米本身吸引人的不是手机,而是打造的整个生态,这才是它的护城河,小米需要的是不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不过,小米早期投资人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则力挺小米“铁人三项”模式。其在小米上市当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米本身的“铁人三项”模式,一般的公司都没有听过,他们需要时间去理解,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他认为,小米的模式不仅在中国可用,在海外同样适用,在海外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而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潜力也远未被挖掘。

  “港交所对于科技股还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港交所的券商只看到一个腾讯起来,大部分投资者还没有见证过内地大批科技企业的成长。但人都是很聪明的,给他们点时间都能看懂。”童士豪如是说。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

原标题:小米集团(01810.HK):港股7年最高超额认购倍数的大盘股诞生了!

小米集团作为近期大型的IPO,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今日,小米公开认购数据显示小米集团招股超额认购达10倍,远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小米IPO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散户规模最大的IPO。

近期,资本寒风不断,美股转头向南,人民币贬值,上证指数也屡创新低,从年初的3587.03点下跌到今日(28日)收盘的2786.9,跌幅达到22.3%。另外,恒生指数也从1月份的33484.08点跌落到今日(28日)收盘28497.32点,下跌近15%,失守250天牛熊分界线。

在市场流动性偏紧,二级市场不断走弱的背景下,一度传出小米IPO没有赶上好时机,认购可能要遇冷。

但今天小米公开认购已经数据出来,数据显示,截止今日十二点, 共有超10万投资者参与小米的散户认购 , 认购总额超10.3亿股。根据港股市场中央结算中心的时间因素 , 这一数据暂未包括散户今日半天提交的认购数。

据小米招股书显示, 其此香港公开发行股数为1.08亿股 , 发行价区间17至22港元。也就是说 , 即使不包括今日散户提交的认购数据 , 小米现在公开认购已达9.49倍。

小米招股超额认购超过10倍,高于此前市场所预期的3-5倍。

据小米招股书显示,小米集团全球发售股份数目约为21.8亿股,最高募资额达479.5亿港元。

经统计,小米10倍的超额认购,打破了2011年以来大盘股(募资超过50亿美元)认购倍数的最高纪录,小米此次成为全球最大散户规模的IPO

IPO认购结果除了跟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的理解能力相关,也会受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所处的市场环境、所募集资金的规模都会影响认购结果。

首先,不同市场环境不能同日而语。市场环境正常情况下,当市场环境好,流动性充足,市场情绪高涨时,投资者的认购情绪也会比较积极,认购结果会比较乐观。而市场情绪悲观时,则会出现认购倍数低,甚至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

其次,不同募资规模差异较大,小盘股因为募集资金少,比较容易录得较高的超额认购倍数,但是当IPO募资规模巨大时,即使投资者认购意愿高,也难以有太高的超额认购倍数。

以新经济的三大代表性小盘股来说,众安保险超额认购倍数392倍,阅文集团超额认购倍数620倍,平安好医生,超额认购倍数653倍。相对之下,至2010年以来,募集资金总额超过400亿港元或50亿美元以上的大盘股,超额认购倍数皆为个位数。

有争议称,小米集团散户10倍超额认购的规模,与阅文集团、平安好医生等的上百倍认购规模相比显少。其实这种对比,犯了常识性错误。小盘股是指相对与大盘股而言。大盘股通常指发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数额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 反之,小盘股就是发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数额较小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中国现阶段一般不超3000万股流通股票都可视为小盘股。阅文和平安好医生,是小盘股,如果发行额在10港元 ,1000倍超额认购就是1万港元。而小米集团是大盘股,与小盘股不同,大盘股如果发行额在1万港元,超额十倍,就是10万港元。

因此,小盘股不能简单的跟大盘股比,大盘股超过10倍是超级理想的数据。小米的散户认购成绩是2011年以来香港募资额超过50亿美元IPO中认购倍数最高的。此次小米认购数据好于预期,体现了普通投资者看好小米的投资价值。另外,小米的基石投资者也均在公开场合表示过看好小米的投资价值。

早前已有消息指,小米国际配售获足额认购。消息称,高瓴资本也确认下单,部分长线机构认购逾5亿美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股票行情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