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那回事,是你选择未来还是未来选择你

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奇点金融那竞丹 : 创业, 你选择的是事业还是生活方式?
奇点金融那竞丹 : 创业, 你选择的是事业还是生活方式?
时间:03-22 09:56
阅读:23394次
来源:初橙资本
摘要:那竞丹,从事市场推广、公众关系、品牌策略及跨界营销工作十四年,互联网经验超过八年。具有丰富市场、品牌、公关策略、及跨行业资源整合、投资者公关、商业项目操盘经验。过往曾供职阿里云、台湾元祖、物产元通等大型集团和集团内创业团队市场管理岗位。
那竞丹,合伙人&CMO从事推广、公众关系、品牌策略及跨界营销工作十四年,互联网经验超过八年。具有丰富市场、品牌、策略、及跨行业资源整合、投资者公关、商业项目操盘经验。过往曾供职阿里云、台湾元祖、物产元通等大型集团和集团内创业团队市场管理岗位。在加入之前负责公众沟通、市场推广、品牌传播及全国商盟(区域市场总部管理)业务。从国企到阿里巴巴,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穿越严格的来说,我不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互联网人。从大学到毕业后的五年,我一直在广电系统和国企工作(话说我跟咱们,车猫的CEO黄巍也算是那个国企的同事)。在这个传统系统中不懈的努力、奋斗和磨练,让我知道一件事:
即使是一条有梦想的鱼,如果不巧落在沙滩上,也会变成一条咸鱼。所幸天蝎座的我天生情商比智商高,总算活到了后来被阿里巴巴的互联网浪潮解放的那一天。 在国企工作的日子里,让我怀念的反而是在大学实习时候呆的几个创业团队——比如电视台的内部创业栏目、文化创意和公司。这些新兴的小型组织总是充满着好奇心、热情,和可能性的奇迹。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叫奇点金融,2年多以前刚开始创业时招了第一个不给薪水的实习生助理叫冬菇,前几天有其他公司不知是不是受了咪蒙的刺激,真用月薪五万来挖她,已经成长为我们首席顾问的她特别客气地说:“谢谢,可是我的月薪已经十万了”……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真正让人成长的真正值钱的,是在一个有充分弹性的空间中,与一群有创造力的伙伴协作,从实实在在打仗中沉淀出来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经常说,我很羡慕冬菇,她一毕业就进了奇点金融这家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遇到好的团队,快速的吸收营养,她现在的资源和成就便不是月薪十万能够衡量的。而我则经历了五年的周折和情商积淀期,才明白什么可能是自己真正适合的环境。也是到今天反观顿悟,可能我们有一批人就是天生属于创业、属于互联网的,只有身处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新兴领域的创业公司和团队中,我们的才能找到安顿自己内心好奇与梦想的精神归宿。 加入阿里巴巴的是个机缘巧合的缘分,加入时所在的是支付宝的一个BU叫phpwind。当时的老板王学集后来是阿里云的VP也是今天涂鸦科技的CEO,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他是个连续创业者。我从杭州搬去北京之前曾和学集一起吃饭,听他讲涂鸦科技的业务,着实被惊艳到,发展的太快太好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地位卓然!从phpwind到支付宝再到阿里云再到现在这些年,能感受到他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宽大深厚,创业理想却依旧保持鲜活。我不禁感慨到:创业人永远不老! 当然或许皱纹都长在心里了——那些午夜痛哭的日子、抓心挠肺的故事,很多创业人都选择默默拿回去自己酿酒了吧。2010年的时候,我们整个BU加入新成立的阿里云,随后我便加入了阿里云计算事业部,也就是现在阿里云最核心的业务。当时的团队只有十几个人,发展到200多人,随着万网等业务模块并入,之后慢慢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庞大的业务体系。我当时的老大是张敬,带着我们从官网开始做起,研究国外的云计算生态,参与国际级的会展亮相拓展我们的市场,做细分领域解决方案,做开发者大会和开放平台,逐渐建立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云计算产品品牌。今天的阿里云,估值接近400亿美元,是一个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国际化生态群。 但后来的这一切我并没有接触到,因为在2013年的时候,我因为个人情感的选择,离开了阿里云,以至于后来的几年,我经常问自己;后悔吗?是的,或许我因此错过了一场与兄弟们饮马长歌的日子,也错过了一段彼此成就的光荣与梦想;但也可以不必后悔,毕竟,一个人如果不是自己经历过,或许不会对自己真实内心有明晰的认知。四年的阿里生活,无论是开始的相遇,还是最终的别离,阿里的文化、气质、价值观都带给我深刻的影响:1、它直接激发了我直面自己人生价值的勇气,看清楚你自己是谁,什么是你的Destination?2、它让我在最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并且明白选择这样做的逻辑和标准是什么?3、它让我知道,作为一个女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不在于选择哪家公司,选择哪个老公,而是在于,你选择以怎么样的方式去度过一生。从阿里到“阿里系”,创业公司的文化传承让我先岔开一下话题,回到我所一直负责的的业务领域之一:公共关系。现在很多我们奇点金融的客户、创业公司的CEO问我,一个创业公司,公关和品牌是战略吗?能带来多大价值?怎么量化呢?我会反问他:当我们在说“公关”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什么?在我看来,对于企业,公关的定义是:你(CEO和公司)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请注意这里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是什么”。大企业有大企业需要有的样子,创业公司也有创业公司自己的样子。创业公司作为一个提供公共服务以换取价值的主体,在回答了“我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之后,还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让你潜在的Target(他们或许是你的客户、你的员工、你的供应商或你的监管部门、你的投资人乃至你的友商),让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你的形象并在他们的眼里产生折射及共鸣。离开阿里以后,我加入了同样是阿里系创业公司,工号19,负责市场和公关。有赞CEO白鸦是原支付宝首席用户体验师。白鸦是个很有意思的老板:在我眼里,他是一个英雄。比如:在生活中,他是一个仗义的大哥,如果有外人胆敢欺负我们的小伙伴,他必定是要打的对方满地找牙不可,他让有赞有了温暖的“家文化”。在工作中,他是公认的高智商人群代表人物,决策力和魄力超群。 在几百万级数量的商户和店主眼里,有赞是新零售领域里最可靠的支持者——它既有力量和血性,又有仗义和温情,更有细致的扶助和支持,这一切都在帮助商户于资本追捧的风口消费升级赛道中占得一席之地,而白鸦更则是新零售领域的最佳实践者。 很多人觉得公关就是媒体发稿。当然我们不否认,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你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作为一个企业,需要用产品技术、服务能力、客户口碑等方面去从企业内部到外部向人传达的并反应出来的。它是一种气质、文化和精神的传递与延续,是客户和用户的声音和共鸣的力量。 如果一定要归纳总结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看: 初级公关影响媒体关系——让媒体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到企业的动态,公开透明,不卑不亢。遇到危机不躲闪,直面问题,以真诚和正直给吃瓜群众一个真实的反馈。
高级公关影响行业——比如我们一直在说阿里系创业者/公司,他们有独特的市场和行业地位,深受资本青睐,追着投。比如上一次初橙年度酒会,元璟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就给大家分享过阿里系创业者群体在创业行业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随后被多家媒体当成头条报道。这就一个群体通过文化、企业精神、市场视角、产品定位所带来的行业效应。 顶级公关影响商业价值——这个点比较抽象,我们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彭丽媛出席外交场合的定制服装品牌,经历了被媒体曝光和有序推波助澜,股价一路上涨了50%。在说一个和大家关系更密切的话题:在公司不同的融资阶段,如何使用专业的公关策略,使企业获得与资本平等博弈的最佳地位?我们其实都见证过很多优秀的案例,以及很多自以为是想当然的弄巧成拙。创业公司和投资人不仅仅是相互支撑的合作伙伴,其中更充满着博弈关系,就像一对跳双人舞的搭档,可以乐趣无穷、也可能令人沮丧……说的更远一点,阿里巴巴的公关战略和上市公关。但这个话题很大,这里就不展开讲,有兴趣的朋友咱们线下交流吧。那么作为CEO,你说公关有没有价值?是不是战略?然后自己去思考怎么量化吧。关于梦想和人生价值几天前跟某人聊人生观,被问到: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我回答:我生命的意义在于被需要。 去年离开有赞,我打算给自己放个长假去国外旅居。在去意大利之前,跟王刚(滴滴的天使投资人)聊天,他说:你看看我这里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公司,帮CEO一起做大。于是我在他近百个被投公司中选择了奇点金融和CEO吴一明(关于怎么选老板和合伙人,这是另一个话题)。从意大利回来后,独自从杭州搬去北京定居。我想可能也是那一次,我从判断老板转向开始学习去判断适合自己的未来事业,并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被需要。 奇点金融的两轮领投投资人都是阿里系的,这让我在空降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排异感。奇点金融主要为新经济体中处在高速发展的创业型公司提供包含现金管理、综合理财在内的顾问式金融服务。作为公司的CMO,结合以前我亲身参与两次创业团队从0到N的经历,让我开始沉淀和思考,什么是最被创业者CEO所需要的?除了主线业务和服务,我们还能提供什么样的附加值给客户?
比如一个B轮以上的公司,CEO在公司经营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他每天思考的是什么,烦恼的是什么,开心的又是什么?于是我们为客户办了奇点小学,请来在阿里巴巴B轮时候帮助公司度过危机的教父Savio来给大家上第一课:关于组织。这是我作为阿里人,第一个想到的最能帮助CEO们的人,他在商场中沉淀的经验和案例,哪怕站在那里什么话都不说,也能给大家带来一剂强心针。但那次Savio连续讲了五个小时。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第一条:客户第一。我想更多的是能够为客户所想,只有客户赢了我们才算赢。同样在有赞的文化也是如此。时时刻刻让我感觉被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不住地寻找在创业领域有成功经验的大导师,跟大家深度交流,学习他们当年是面临怎样的困境,是如何判断和决策的,以及,是如何艰难但坚决地执行的。可能这样说大家觉得没概念,我相信参加过奇点小学的同学会有很深体会,下个月19号,我们在上海的课,有好几位阿里校友CEO都报名了,大家回头可以交流。奇点小学的课程现在我们每月都有1-2期,完全是公司的成本中心,甚至不考虑学员是不是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自己认为“奇点金融要跟最牛的企业家做朋友,而作为合格的朋友,我们是一帮打心眼里爱帮忙,而且以被别人需要为生命价值”的人。 说回我一言不合就北漂这件事。每次我回到杭州找阿里、有赞的老同事老朋友喝一杯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数落我,问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哼哼了半天,还是回答了他们那个很庸俗但真切的词——因为梦想。
梦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虚无的东西。有时候人们会把它与欲望混为一谈。比如我想住一个大房子、我想环游世界、我想迎娶白富美或高富帅……这些其实是欲望而不是梦想。 真正的梦想不是一个静态的目标,而是关乎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关乎一个人的永恒的成长选择。当你问自己,所有上述欲望的列表都实现或者都失去之后,你会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无论那是一个工作、事业,还是一个生活方式。当你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梦想就会一直在那里,指引你要去的方向。“初小橙福利2016 年“云栖大会”马云初次提出“抛开电子商务,要搞新零售”, 2017 年 2 月 20 日,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为新零售概念跨出了一大步。那么,什么是新零售?跨境电商如何得以迅猛发展?初橙·阿里校友黄埔榜之电商峰会将为大家解答。
声明:本文由初橙资本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扫码打赏作者
如何获得媒体转载?
1.发布优质、独家、原创的内容稿件。
2.发布优质的内容后直接付费下单推广。
阅读人数越多,红包金额越大
分享后请尽快邀请朋友阅读,帮你抢红包
关注企业号
初橙资本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早期天使投资、创业服务的机构,尤其关注阿里巴巴系创业团队。
TA发起的活动
TA的其他文章
4295次阅读
4290次阅读
4215次阅读
4419次阅读
4352次阅读
24小时热文
8841次阅读
5114次阅读
5106次阅读
5058次阅读
5026次阅读
5000次阅读
4968次阅读
4919次阅读
129您已经赞过了
阅读下一篇
如何更好地发现内容?这儿有个公式:人工智能 + 用户体验 = 更强的搜索引擎创业学院,你的未来是什么模样
  7年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委成立了创业学院,当时不少人问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汉慧:“你们创业学院究竟是虚的,还是实的?”
  不少教师对这个问题非常纠结。因为依据传统的思维,一个学院如果没有学科就是虚拟的,无论学院是否有场地、独立的资金、专门的行政人员、教师。所以,邓汉慧当时回答他们:“我们是半虚半实的。”
  教师们的纠结也促使邓汉慧去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的创业学院应该是怎样?
  不久前,首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在京举办,上述问题不仅仅是该论坛的话题焦点,也是诸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
  脱离专业办教育
  在如火如荼的创业政策推动下,“创业学院”这一名词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成为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标志。同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政策,明确要求在全省高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101所高校建立了创业学院。全国范围内相当一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办了创业学院。
  而“脱离专业该如何办教育?”这一创业学院“第一问”,无疑让很多人倍感迷茫。有如此强势的政策推动,成立相关的学科点真的有那么难吗?
  采访中,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家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相比较国外高校,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起步晚、积累不足,这也会导致创业教育要慢一程。在学科建设上,国外一些高校设有创业学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方向。而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主要是进行通识素质教育,在走向专业学科的道路上还异常艰难。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如何把创新创业纳入学科专业教育,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作为现有某一学科的二级学科,二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和专业方向。
  “无论是把创业归于教育学,还是管理学、经济学,都存在一个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范式。”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玉峰说。这无疑是制约创新创业纳入专业教育的最大障碍。
  “创业学倘若仅作为专业方向而不形成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李家华补充道,“事实上,现有的任何一个学科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创业学的基本问题。”
  他以管理学为例解释说,一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与创业学最为接近,但实际上管理学关注解决的主要是业已存在的问题,即1至n;创业学则主要关注解决的是未知的问题,即0至1。管理基于产品、员工、工厂等相对确定的要素,而创业则面对的是资金、市场、团队等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其基本研究方法、思维方式都有较大差别。而且,现有工商管理理论大多来自国外,由于存在文化和国情差异,恐难准确且有深度地解释中国今天迅速崛起和规模宏大的创业实践。
  两张皮致教育异化
  实践积累不足,理论体系缺乏之外,限制创业教育的一大桎梏,来自于创业教育与现有学科不能完全融合。
  “创业学院没有专业,那就意味着专业教师进不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两张皮,专业教师搞专业,创业做得再热火朝天,专业教师也不理解。”邓汉慧说,更何况,创业是市场化行为,而办学院是教育行为,运作方式本身就不一样。
  当下,创业教育模式同质化是高校一大通病。比如,在课程开设、教学方法和实践范式等方面,国内创业学院都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尤其是过度热衷大赛活动,追求短期效果,组建种类繁多的联盟等,都导致创业模式的趋同,这都是不利于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现象。因为“每一所高校的学科特色不一样,没有专业与创业的结合,创业项目也将失去核心竞争力。”邓汉慧说。
  甚至于没有专业教育的加入,创业教育也会走向异化,一些创业学院将办教育变成了开公司,建孵化器、商业实体。邓汉慧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些创业学院大量兴建高楼、做孵化器,把资金、场地都配备好了,但是突然回头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学生项目不行、级别达不到。这不禁让人哭笑不得。
  尽管有一句话说“让老师教创业还不如让企业家来教”,但大学事实上小心翼翼地与企业保持着一定距离。
  原因并不复杂,简单地说“怕被企业带偏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葛建新对此有着两重担心:一重担心来自于教学内容、合作模式无法很好把控,企业侧重现象、故事描述,学院强调案例背后的知识点;另一重担心在于没有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摸不清对方的动机。
  “以商业和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介入教育,往往容易把创业学院做成商业机构。然而,一些高校并没有分清教育与非教育的界限,大学真正要坚守的是立德树人、培育人才,而不是做商业项目,项目是手段,把手段变为目的必然会把教育导入误区。”李家华说。
  摸着石头过河
  “先盖了一座庙,但念什么经还不知道。”用来形容创业学院的诞生,也许并不为过,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本土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四次创业浪潮。第一次创业浪潮是农民成立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浪潮是机关干部下海,第三次创业浪潮是海归归国创业,第四次创业浪潮则是大学生创业的崛起。显然,我国创业发展的特色正是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学科专业的前面。”李家华说。
  颇有“摸着石头过河”味道的创业学院,在此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
  尽管官方推介的模式是在教务处下成立创业学院、创业中心,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情况则是,创业学院有的由就业指导中心,有的由团委,有的由商学院成立。“由此带来的条块化、碎片化的问题,也使得创业教育之路越走越窄。”邓汉慧说。
  所谓条块化、碎片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打游击”,缺乏系统性。李家华解释,有的学校主张以赛促教,而有能力牵头组织大赛的团委,便成为创业学院的成立单位;有的学校强调学科牵头,就发展学院,它的好处在于有学生优势,但动员力不如团委强(动员本专业学生尚可,但动员外专业学生不如团委,教务处、学工部牵头也存在同样问题)。“大家的纠结之处在于,在画地为牢的模式下,究竟是我来管还是你来管,资源、利益分不清楚。”
  然而,人们又不得不认可这是中国模式下的一种操作,因为“创业不能只有一种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就必须允许它有多种方式的探索。
  在刘玉峰看来,创业教育是要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管理全链条,还是分解在教务处、团委、学工部,高校都可以尝试。
  “高校在实际中走出来的形式很多,比如四川大学的后端孵化做得好,但并没有成立创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业学院由团委牵头,效果也很不错。”在论坛上,刘玉峰如是说。
  未来走向何方
  未来的创业学院究竟是什么模样?
  李家华认为,“叫创业学院还是创业中心并不重要,未来的发展不一定是由某一部门牵头,而是要做成一个校级的创新创业大平台。专业院系推动专业学科建设,团委、学生处发挥动员学生和组织实践活动的优势,科研处负责对接产学研项目,教务处主抓课堂教学等。由此形成一个开环模式,有效导入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资源,吸引师生踊跃参与其中。”
  在他看来,其难点在于做好顶层设计。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十九大后提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赋予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不属于某个专业、部门的问题,不是高校教育的一个补充,而应在顶层设计层面把它纳入基础型、战略型的教育格局,列入人才培养系统,建立创新创业的大教育观。”李家华说。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体系也将被颠覆。创业以学生为中心,创业教育会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要让学生学会游泳,就要让他们下到水里去,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下水游泳。”李家华打了个比方。那么,对于教师能不能创业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教师应该参与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践,和学生一起学习创业,而不再是传统的你教我学的定位。教师可以不是游泳冠军,但必须‘懂水性’。创业指导教师的角色由此可以转变为陪伴者、引导者、激发者,这是未来创业教育提高质量的核心点。”
  未来的创业学院升级应围绕学生,邓汉慧对此表示肯定。“当下一些创业学院变成了精英班,想创业的进来,不想创业的勿扰。而实际上,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团队组建等能力。互联网时代下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能力已远远超出一般技能,创业学院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培养高度不确定性下的应对能力、适应能力,甚至能够创新创业的能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呈现出机构多、人员多、系统多、数据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特点....
吴建平院士CCTV-1开讲:中国互联网的新时代。1月27日晚十点半档,中国工程院院士,...
互联网行业的“倒逼”逻辑在于外部发起,那就是“我颠覆你,而跟你无关”,而教育信息...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微信红利期已过,身为内容创业者的你,未来要在哪里战斗?
文 / 王云辉内容创业正在迎来一个&盛世&。最近几个月来,几乎所有优质的内容创作者,都不断收到着各家平台的邀请,而&企鹅号&、&UC号&、&网易号&、&百家号&等各家平台的&集结号&,更是频繁吹响。面对越来越多元的渠道,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应该如何选择主战平台、如何获取平台扶持、扩大自身影响力,乃至实现商业变现呢?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内容生态的趋势变革。1、再颠覆:从时间线到用户标签2014年6月,北大的胡泳老师曾作过一段《媒体与时间》的演讲。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社交媒体创造了人类媒体史上新的里程碑,时间线(Time Line)成为了媒体内容的核心组织原则。在这个模式下,每个用户的关注范围,决定了其获取信息内容的边界;而在这个边界内,新信息会不断对旧信息形成覆盖。所以,你每次打开微博和朋友圈,最先看到的信息,不是当天最重要的新闻,而是你关注明星的最新自拍,或是朋友刚转发的公众号文章。但在这段演讲之后的2年时间里,新的颠覆又已出现。新的趋势,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百家号等个性化内容平台的密集爆发为代表。与此前不同,信息不再根据时间来排定优先级,用户标签成为了新的内容组织核心原则。用户每次的信息浏览,都会获得相应的标签(Tag),只要累积足够多的标签,并经过准确的交叉对比,平台可以准确地分析出用户的知识背景、性格、兴趣、关注领域,乃至更多的个人信息,并与新闻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智能匹配,从而为用户推荐更多关心的内容。在这个模式下,用户获取的内容,不一定是最新的,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是他最感兴趣的。值得注意是,上一次变革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增加内容的供给;而这一次变革,则主要是减少内容的供给,或者说,是对内容的优化和筛选。2、内容供给的三个时代以上两次内容组织方式的颠覆,将内容供给划分为了3个不同阶段: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出现以前,是内容供给的1.0时代。因为技术限制,这个时代的内容供给存在两个关键瓶颈:一是缺乏互动,内容都是单向传播;二是传统媒体的供给需要固定周期,比如杂志多为月或周;报纸可以做到天,即使是电视与广播,也做不到所有内容的实时直播。所以,在内容的优先级判定上,只能以&对更多人关心&作为重要性的评判标准,最多再以&时政&、&经济&、&社会&、&体育&等简单的标签,进行二级分类。这个内容组织模式的优势,是条块清晰,内容系统,谣言与传播失真较少,媒体公信力强。缺点是内容供给千人一面,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也无法参与内容的生产与再传播,因此内容供给总量有限,难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社交媒体变革之后,我们进入了内容供给的2.0时代,也就是&自媒体时代&。用户不但是内容消费者,也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每个人的微博,朋友圈、公众号……都已经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职能。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5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有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而企鹅智酷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平台已成为其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但也正因为所有用户都能生产内容,所以公信力受到巨大挑战。大多数用户都并不专业,信息的接受和传播都多由情绪推动,所以内容供给零散、低效而且主观,各种三人成虎的谣言盛行。所以,拥有海量关注,能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传递真实信息的大V和大号,逐渐成为维系内容供给生态的关键节点。这也是优秀内容创业者受到各方招揽的原因所在。同时,内容供给的&信息大爆炸&,催生了内容专业生产者——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分化:一部分生产者淘汰出局;一部分生产者专注于提高内容质量,提供更深度、更专业的内容;一部分生产者则试图进行更深入转型,比如将这些分散化的内容供给,以新的形式组织起来。信息内容供给的3.0时代,由此逐渐开启。如果说,1.0时代是供销社和人民商场,按计划生产商品,然后统一销售;2.0时代是路边摊和大超市,什么商品都有,用户不管好坏,自己就近购买;那3.0时代就是电子商务,用户需要的商品,都是生产商派快递直接送上门。而且,在什么时候,给什么用户,送什么商品,系统自己就帮用户完成了选择。这正是共享经济式的内容供给。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平台,是这个时代的内容供给中枢,将内容生产者的供给,与用户的内容喜好和需求,实时、智能地匹配到一起。目前,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百家号等多个平台,都在以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争相展开布局。未来,哪个平台拥有更多用户数据与更优算法,就更有可能成为产业的主导者。但就现今而言,这个变革才刚刚开始。由于技术进展与数据积累都还远未成熟,即使这些目前实力最强的平台,也都仍在实行过渡方案,以确保内容推荐和用户体验的实际效果。比如,腾讯系的天天快报,就是以&算法推荐+人工运营&的混合方式进行内容推送;而百度则是在过渡阶段,将算法推荐的&百家号&与人工运营的&百度百家&进行切割,最终在内容供给层面实现互补。3、从去中心化到泛中心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同时代下,内容的供给结构变化。在1.0时代,内容的供给是高度集中的,专业机构垄断了几乎所有的内容生产与传播资源。集中化的优势,推荐与分类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获得内容,同时也为内容的生产者带来可观的流量。但它的推荐与分类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导致了内容供给的天花板,以及流量分配的失衡。在2.0时代,形势开始分化,&去中心化&逐渐成为&政治正确&的热门趋势--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微信公众号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去中心化的坚持。但&去中心化&也并非一切完美的理想国。去中心化让内容供给变得碎片化,用户不得不自己完成对内容真实性的甄别,对内容价值的判断,乃至对关联内容的组织。这个要求显然并不现实。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同样在努力整顿,但微博能较好地实现对谣言的自净化,微商与谣言标题党却至今仍盛行朋友圈。而在3.0时代,我们或许能看到一种新的&泛中心化&生态。个性化推荐的内容组织方式,既维持了对内容质量的控制,也去掉了流量入口集中的弊病,让每个用户都能获得自己更关注的内容。4、寻找新红利最后来谈谈,内容生产者未来的路径抉择问题。首先,一个必须认清的现实是,无论1.0、2.0还是3.0,无论平台如何变适,内容创业都是一个典型的长尾生态。只有成为头部的内容供给者,才有可能越过生死线。但要挤进头部并不容易,尤其是微信的红利期已过。未来,应该如何求存?第一,是抓住趋势的变迁,针对不同时代的内容组织方式与结构特点,找准自己的内容生产方向,集中一点做好内容。比如,你的内容可以不一定再追逐热点,可以更加随性、多元、无关事非,更加兴趣化、知识化或故事化。第二,内容生产者未来将更加分化,要么专注于创作,提供更优秀的原创内容;要么做好运营,根据不同的用户标签,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加工和SEO优化。而且,在3.0时代,SEO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平台的选择,平台即红利。在1.0时代向2.0时代转型时,微博和微信的红利,先后成就了大批内容生产者。而从2.0时代向3.0时代的变革过程中,红利又在何方,谁又将成为新的受益者?就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平台,在个性化推荐方面的实际成效,依然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而且社交内容与新闻内容依然还相对隔绝在不同的平台中。在我看来,未来真正将社交内容与新闻内容全面打通,并实现更人性化的智能推荐,还有着巨大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时拥有两大内容领域优势的新浪系与腾讯系,都有着强大的潜力。其中,微博平台,此前就已经开始在微博的时间线体系之外,加入智能推荐体系。而今年3月1号,腾讯更全力推出&企鹅号&,通过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手机QQ新闻插件、QQ公众号、手机腾讯网、QQ浏览器等平台渠道,对开放合作的内容提供一键分发,并在&开放全网流量、开放内容生产能力、开放用户连接、开放商业变现能力&的4个开放基础上,为内容合作者提供了全年2亿人民币的补贴。除此之外,率先引爆个性化推荐的今日头条、通过浏览器切入的UC平台、通过付费订阅提供头部变现新模式的分答、得到等等,也都值得高度关注。当然,就我个人的建议是,哪个平台能给你更多支持,就把哪个平台作为主战场。作者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keji_zat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155048.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科技杂谈 创始人
董事长/总裁/CEO/董事/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创业选择的地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