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合商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音乐?有人了解这一块吗?

这是我见过最震撼的街头表演太牛逼了音乐不只是商业更是人生,jrs觉得呢,
今突然在网上看到,这才是音乐。
第二个真的声音太棒了,完爆中国好声音。
[&此帖被李李李哈lbj在 21:08修改&]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架子鼓那位也很叼。。
确实不错啊感觉!
打鼓那哥们太嗨了
不好意思,楼主,觉得一般般
心情一下就好了
引用7楼 @ 发表的:
心情一下就好了
被绿了?
引用8楼 @ 发表的:
被拒了,5年,唉。屌丝都是悲剧的,大家都知道
马克!!!!!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不能说唱的不好。。 只是觉得许巍的歌别人唱味道都不对。 可能是许巍的歌太打动人心了 再也容不下另一个许巍。
王卓和帕尔哈提翻的那版故乡也很赞 但只能当成另一首很好听的歌 不是许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937人参加团购339.00元&980.00元
404人参加团购98.00元&349.00元
142人参加团购108.00元&229.00元
1075人参加团购139.00元&199.00元
96人参加团购218.00元&318.00元
986人参加团购199.00元&699.00元
311人参加团购109.00元&399.00元
672人参加团购679.00元&1199.00元
687人参加团购65.00元&169.00元
706人参加团购399.00元&899.00元
57人参加团购49.00元&129.00元
355人参加团购179.00元&249.00元音乐VR的五种玩法靠谱吗?
全球的“VR”如此火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目前为止,国内的音乐圈是如何在玩VR的?
VR这股风潮,同样吹到了音乐圈。
根据TrendForce的最新预测,2016年虚拟现实的市场总价值将会接近67亿美元,如果苹果也加入到这个领域中,到2020年,其价值很有可能会高达700亿美元。在投行高盛的预测报告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将分别为视频游戏、事件直播、视频娱乐、医疗保健、房地产、零售、教育、工程和军事,到2025年,该市场的营收将达到800亿美元,乐观预计,该市场规模甚至可能达到1820亿美元。
全球的“VR”如此火爆,自然也会影响到我国,虽然VR设备甚至VR的概念还没有开始普及,但其实已经有不少从业者和大量的资本早早入局。据消息,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100家VR设备开发公司。去年我国的虚拟现实市场规模约为15.4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6.6亿元。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如此大的机遇,音乐娱乐产业想要分一杯羹也是“理所应当”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目前为止,国内的音乐圈是如何在玩VR的。
第一种玩法:演唱会
假如买不到心仪演唱会的门票怎么办?VR技术的到来或许会解除粉丝们的这一顾虑,演唱会的VR直播甚至会成为粉丝们在未来的首选也说不定。
早在2014年,国外的影视VR公司Jaunt就发布过一段保罗麦卡特尼的演唱会VR视频,乐迷可以以360度的全视角来观看这位Beatles巨星“Live and Let Die”演唱会。同年,NextVR也推出了酷玩乐队(ColdPlay)的VR演唱会直播。
而在国内,腾讯视频在去年BIGBANG澳门演唱会的在线直播中也首次运用了VR技术。粉丝们可以通过主视角、后台视角、VIP视角和360全景视角等多视角来观看自己偶像的演出。不仅如此,粉丝还可以在360度全视角直播中通过腾讯的“炫境”App搭配VR眼镜来观看演出,感受置身现场的感觉。不仅能体验到和所有人一起呐喊摇摆的真实感,最重要的是可以和自己的偶像“近距离接触”,享受偶像转身的一瞬间被“壁咚”的感觉。
现在正用VR技术记录两会的乐视也在去年发布了旗下手机式VR头盔COOL 1,宣布进军VR领域。2016年乐视还将制作100场以上的VR
Live演唱会。
面对如此好的VR演唱会市场,唱片公司也坐不住了。
今年1月份,环球音乐集团与美国电台兼现场演出公司iHeatMedia合作,将设计打造虚拟现实音乐活动。环球会找4位音乐人在iHeatMedia旗下的舞台举办一系列演唱会,两家公司将把这些演唱会记录并制作成VR内容。看起来唱片公司也要认真对待VR技术了。
演唱会近些年在国内一直属于高消费的娱乐体验,很多乐迷都为高额的演唱会门票所苦恼,而且即便手头还富裕的时候,一些超级巨星的门票也很难抢到,很多情况下即使买到了,偏远的位置也无法给乐迷带来很高的现场体验,更别提和心爱的偶像近距离接触了。
VR的到来,似乎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让广大的乐迷直接享受VIP位置的现场体验。
第二种玩法:音乐综艺节目
既然大型的演唱会都能进行VR直播,那综艺节目自然也不是问题。
前一段和我们告别的《康熙来了》最后一期录制便邀请了美国的视觉特效公司数字王国,以特效VR的版本纪念这个陪伴了观众12年的节目。留心的朋友,或许在节目中已经发现了这个360度的全景相机。
日前,芒果TV《我是歌手》也正式上线VR专区,成为国内首档VR节目。即使用户还没有配备相关VR设备,也可以进入芒果TV《我是歌手》该专区,只需通过鼠标操控就可以360度观看歌手竞演。当然,如果配备3D效果的VR设备,用户就可以更加享受这一节目。
不仅是《我是歌手》推出了VR节目,近日,《超级女声》也与暴风合作将推出VR版本的直播。芒果TV如此大力度的引入该技术,VR在电视平台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同时,浙江卫视通过与VR直播制作公司兰亭数字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部VR音乐类综艺节目《我是大歌神》,观众可以获得坐在明星身边对节目进行互动猜评的感受。
而浙江卫视旗下另一部女团养成真人秀节目《蜜蜂少女队》也与乐视合作推出了节目的VR版。节目中观众可以在少女宿舍、练习室、排练厅、后台各个地点观看到偶像,而VR技术则给观众带来了更“近距离”的体验,甚至让观众体会到陪伴在偶像身边的感受。
对于观众来说,音乐综艺节目不存在对内容的选择,收看节目的用户无疑就是节目或者节目中某个明星的粉丝,而VR技术将他们带到“真实”的情境中,无论是追星、享受音乐、感受现场氛围,用户都将得到更好的体验。
目前看来,电视综艺与VR将是完美的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3月8日华策影视的公告显示,拟以自有资金1470万元入股兰亭数字,占股7%。兰亭数字是国内顶尖的VR影响内容制作公司,成功打造了首部VR电影、VR版本的MV和VR真人秀节目。
第三种玩法:音乐节
今天下午,摩登天空宣布草莓音乐节全线回归,而此次草莓的主题也顺应了趋势,设定为“虚拟即现实”,这意味着中国的音乐节也要进军VR市场了。
在此之前,全球顶级的音乐节TomorrowWorld、科切拉音乐节和StereoSonic音乐节等已经开始涉足VR领域。
先让我们来看看TomorrowWorld,它与全球领先的VR公司YouVisit合作,一起录制了VR音乐会视频,并将视频放到了其官方网站上,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观看VR 3D视频更直观的了解音乐节的现场气氛。
TomorrowWorld希望以此借助VR的力量替代传统仅仅通过宣传手册,和普通视频的宣传方式,来促进更多的网站访客变成实际的音乐节购票者。
而科切拉音乐节也于近日加入到了VR的行列当中,与TomorrowWorld不同,科切拉音乐节直接为购买音乐节门票的乐迷提供虚拟现实纸板观看器和iOS及安卓端的移动VR App。
不过由此看来,与电视综艺节目不同,音乐节的VR直播似乎还没有到来,这很有可能缘于音乐节极强的互动性与现场感,无论是在网站上发布VR视频,还是作为门票的捆绑产品,国外的音乐节目前都是在借助VR的力量来促进门票的销售。
而此次重磅回归的草莓音乐节,则将直接以VR直播的形式开启2016年的音乐节。摩登天空旗下的音乐现场直播平台“正在现场”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做音乐节现场VR直播的互联网平台,该平台将对2016年国内以及海外草莓音乐节进行VR直播。
不仅如此,摩登天空的VR直播还将包括摩登投资过的海外音乐节,去年摩登天空刚刚投资了英国利物浦的城市音乐节Sound City。“正在现场”的CEO张栋梁还表示,除了音乐节的全面升级之外,旗下音乐人MV的制作也将与VR技术进行结合。随着全新草莓音乐节的推出,乐迷们哪怕足不出户也将体验到亲临现场一样的感觉。
不过,不同于音乐视频和音乐综艺,音乐节的互动属性和现场属性要强的多,要想使用户得到宣传中的体验,音乐节的VR直播势必对技术和设备都有更为严苛的要求。在目前,VR设备还不够完善,甚至VR的理念都没有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这样的快速升级是能否能达到人们以及摩登自身的预期还有待观察。
不过,VR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正在现场尽快对音乐节直播升级为VR,也是改善服务,抢占市场的必然选择。
第四种玩法:音乐APP玩VR直播
音乐视频直播走向3D/4D/VR,完善社交功能。
今年1月份,唱吧直播间宣布3D、VR内容正式上线,超过3亿的唱吧用户可以体验3D直播,未来还可能体验360度的VR直播。目前唱吧直播间支持国内部分VR设备,用户在唱吧直播间选择3D直播后,将手机放入VR眼镜盒子中,即可感受相当于10米以内观看巨幕的效果。
前不久,唱吧刚刚更新到7.0版,将视频MV功能设为默认功能,实现了音乐社交从“听见”到“视听合一”的跨越。据消息,在唱吧更新之后,MV视频礼物获赠量是声音录歌的2.5倍。用户与平台歌手的交流明显更加频繁。而在升级为3D直播间后,唱吧将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有立体感的社交感受。
此外,暴风旗下的暴风秀场业务也正式上线,通过该秀场结合智能硬件4D互动效果,粉丝不仅可以对主播进行在线送礼,还可以借助按钮与主播产生真实互动,比如在主播的房间里喷气处罚主播。加上暴风VR全息秀场也将上线,用户和主播将享受到更优的社交体验。
其实,目前还有很多强调社交的视频直播平台,比如YY直播、斗鱼、战旗、熊猫等。未来很有可能也采用类似的方式进军3D直播甚至VR直播
能否长远,设备很重要,内容更关键
我们通过设备体验了唱吧的3D直播间。或许是因为设备不好,小小的直播间除了变成了3D效果,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视觉或者社交上的享受。鉴于现在大部分在唱吧平台进行直播的用户的空间都是在自己的家中,宿舍,即便更换了3D效果,也并没有相较普通视频带来了更多空间上的美感。
其次,在唱吧平台进行直播的用户很多,但直播内容在质量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一旦内容枯燥或者无聊,优质的视觉体验反而衬托出了内容上的劣质。
所以,无论是3D直播还是以后360度的VR直播,真正的重点依然会是内容。据了解,目前唱吧已与湖南卫视等多家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在唱吧D轮融资中,湖南广电的市场主体芒果盈通出资4.17亿元。这或许将促进唱吧3D直播间输出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
第五种玩法:音乐MV
其实,中国音乐圈,最早接触VR的恐怕要数音乐MV的制作了。
去年,清华音乐才子刘晓光与中国VR影像制作公司“兰亭数字”合力打造青春励志MV《敢不敢》,成为国内第一部正式制作的VR音乐MV作品。通过下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MV让刘晓光大玩分身,用5个他来引导观众去转头观察,从而更好的体验VR带来的3D效果。
而在此之前,YouTube也支持360度的全景视频,三星推出的Milk VR也提供免费的360全景视频。QQ音乐在近日与多家海外唱片公司达成音乐版权协议之后,或也将涉足VR音乐MV。随着VR技术的不断开发,未来VR 360全景视频或许是音乐MV的发展趋势。
综上,音乐圈在VR领域已经在各个方面有所触及,相信随着VR设备的不断完善,VR技术的不断开发,VR理念的不断普及,VR在音乐领域也将大放异彩。
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老大马化腾曾指出,虚拟现实将有可能是下一代颠覆性信息终端,目前很多厂商已有动作,产品也开始出来了,分辨率、感应速度、眩晕等问题都在逐步阶段,剩下的就是内容和产品了。
中国音乐财经网声明:
我们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作者来源和原标题;我们的原创文章和编译文章,都是辛苦访谈和劳动所得,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中国音乐财经网“及微信号"musicbusiness"。
朋友们,如果您希望持续获取音乐产业相关资讯和报道,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musicbusiness"或“音乐财经”,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孙盛希“我们 漆黑中存在”内地巡回演唱会首场于8月21日在北京疆进酒oOMNI SPACE开唱。
这里有华语音乐制作重量级评委组和价值数万元的梦想基金,就差一个最酷的你!
成立超过20年的原创厂牌麦田音乐全面回归。
莫文蔚与索尼音乐娱乐联合成立个人厂牌“Mok-A-Bye Baby Records”。
当你的心跳对上的时候,你的歌唱的味道会更不一样。
看不到“巨星”们有“逼格”地“PK了”。
文化旅游部正在完善文化市场信用监管制度。
广电总局一日连发两份通知。
干得好,小子,努力加油!
Yep, MelodyVR are going to be massive, no really I mean massive. Get a slice of parent company EVRH while you still can. Alibaba...you need to be watching this.
支持音乐财经
我霉的《shake it off》不早就破了20亿的播放量吗?当前音乐界的商业环境如何?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前音乐界的商业环境如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注册 | 登录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2016年 将是音乐流服务优胜劣汰、飞速进化的一年。随着上一年Pandora 点播服务的出现,音乐产业将有五大类音乐订阅模式,争夺乐迷以及整个产业的认可。正如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格斯雀一样,每个模型都已经形成,并随着它们周遭的环境变化着。如果植物、动物或天气会造成变化,有些服务就可能无法适应。
一个成功的模型需要在复杂的制约之下进行工作。纯粹免费的模式,在需要所有听众付费的模式的竞争之下,在近两年一直受到攻击。版权的拥有者和歌曲的创作者不希望毫无权限地进行提供他们的权利,并想借此来吸引更多付费用户。他们成功以自己的意愿来平衡自己的权利。
然而目前为止的矛盾——纯粹免费的模式是五个模式中最成功的一个。到底是版权拥有者和歌曲创作者的力量不可阻挡?还是免费服务的地位继续不可撼动?
有些商业模式利用其母公司或是高科技巨头的规模和优势,来获得用户。没有企业的资助,一个服务需要在低利润运作的情况之下,独自面对搭建用户意识的挑战。以近乎无限的泡沫资产运营,这些服务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当下的产业环境。
虽然现在处在下载时代,但即使在 CD 售卖的全盛时期,许多大型的音乐销售商也是以 CD 作为吸引顾客的工具,而不是像 Tower Records 一样做单纯的音乐特有零售商。无论如何,音乐在帮助销售其他产品时,确实通常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简单来说,下面将要提到的五种模式,代表了不同的获取用户和市场的方式。(版税支付,以及他们在这些模式的成功背后所扮演的角色,均不在此讨论。)在一次次的调查中,消费者都表示对于订阅服务更感兴趣,并且他们对于支付订阅服务的意愿也比公司实际订阅人数要多。
最近的 Nielsen 调查显示,78%的乐迷表示有意愿或者一定会在未来的 6 个月为音乐流媒体服务进行支付。这个数字非常鼓舞人心,但只有近乎于零的人会成为真正的订阅者。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体验服务,并且了解它的功能。让消费者对服务建立消费意识的这一步,是非常困难也昂贵的一项工作。下面提到的模式中,大部分都是以调和这些问题而建立的。
乐观主义者可能会认为这五个模式可以在这个不断成长的市场中和谐竞争。悲观主义者则可能会认为,订阅服务市场需要极大的规模,只有极少数的服务才能在这个赢者通吃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就像我们看到的 Netflix 和付费视频流媒体。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出现在这两者之间。最具优势和产业支持的模式可以帮助推动一些服务,并将其他的数字音乐淘汰。
纯粹免费增值模式
代表:Spotify、YouTube
免费的访问通常会导致付费的访问。这就是所谓的免费增值模式。商业运作假定不会所有的用户都会变成支付消费者。秘诀是让一小部分免费使用者,升级为付费服务,以提供更多的功能。这种模式在以云服务为基础的服务中很常见,因为可以良好的进行扩展,并且不断增加用户的成本也很低。
Spotify 的是免费增值模式的标准范例。它可以提供无限的,以广告为支持的免费流媒体服务,并形成了大约 9%的年收入。免费的服务只是其订阅服务的入口,而订阅服务组成了年收益的另外 91%。
关于 Spotify 的争议不可被忽视。许多版权拥有者和歌曲创作者反对免费增值模式(这一模式和下文将提到的下一模式)因为每个广告支撑的流服务的数量。根据 David Lowery 的 Trichordist 博客显示,Spotify 每个流媒体的平均版权是 0.521 美分,远远低于只提供付费服务的 Rhapsody (1.12 美分), Xbox Music(0.32 美分)和 Google Play(0.46 美分)。
YouTube 和 SoundCloud 也同属于这一分类。2005年 推出的 YouTube 一直以来就是个免费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去年年 底,YouTube 增加了一项优质层级的服务,叫做 YouTube Red,提供给订阅用户无广告的服务以及更多额外的独家内容。SoundCloud 是另外一个免费服务,将一些流媒体进行广告销售。
相比较之下,Spotify 所包含的独立音乐以及音乐衍生作品(混音作品等)会更加昂贵,并且没有音乐公司所包含的全面。因此它正在计划添加一些付费服务,以补充免费的服务。
纯免费增值服务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户,也因此对于其存在所导致的威胁形成了诸多异议。一些唱片公司想要改变无限提供的模式,在要求听者支付进入之前,可以在试用期按需收听。在创新社群里,最值得注意的 Taylor Swift,以及最近的 Adele 和 Rihanna,都为自己在以广告为支持的免费增值服务中的版权和办税斥责或抱怨过。
尽管听众可能会因为 Spotify 在免费进入的前提下强制设定限制,而转头去 YouTube,但这也将是一个好机会,让 Spotify 改变其免费的属性,以安抚各公司继续向 Spotify 提供他们的音乐。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免费收听的歌曲数量可以得到限制,或是允许歌手将自己的歌曲设置为不可以被免费收听。
有限免费增值模式
代表:Slacker、Pandora
有限免费增值模式是免费增值模式里面争议较少的一种模式。最关键的不同是,它提供上层听众支付的、按需的服务。Slacker 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最新一个入局者是 Pandora。
对 Pandora 而言,免费增值模式的最大限制来自听众,运作一个广播服务本质上是不需要交互的,因为它不是按需点播。听者可以收听的歌曲数量、跳歌、收听同一个歌手的频率,都受到限制。
美国著作权法第 114 条规定了对于那些希望得到法律许可的无交互服务的限制(没有点播歌曲的选择权,禁止预先发布的歌曲列入播放列表,统一艺人或专辑的歌曲的播放频率的限制)一个服务如果选择直接的许可而不是法定的许可,就如 Slacker 一样,会被唱片公司要求遵守相同或相似的规则。
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法定许可不被提供,免广告的广播和点播服务都需要直接的授权。
Pandora 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的出发点是它极其大量的非常受欢迎的网络电台服务。这需要常年的订阅服务,来建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以及诱导消费者前往免费服务或是付费服务的试用体验。
Pandora 建立自己的用户,从每个月将近 8000 万听众以及数目不详的注册用户开始。品牌意识就不再是个问题。让注册用户使用免费服务的任务就完成了。事实上,Pandora 在美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地位。
根据 Triton Digital 的 12月 份的数字显示,Pandora 已经开启了 50%的节目,远远多于 Spotify,并且将有将近 7 倍的节目作为接下来的大型无交互广播服务开启,作为 iHeartRadio。
鉴于 Pandora 的用户群组成和规模——每月只为音乐支付很少或根本不支付的大量低价值的用户——想形成免费用户大规模升级到付费用户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免费广播的听众很满足于作为免费的广播收听者。(根据参考文献,Pandora 的 8000 万活跃用户中,大约 400 万用户购买了免广告的 Pandora One 服务。)尽管如此,付费点播服务让 Pandora 保留住了一定用户,填补了现有 Pandora 用户的点播支出,并且吸引新的消费者。
也有相对安全的方法。由于 Pandora 已经开始专注将免费听众货币化,因此它不会被内容的成本所拖累。再并且它的免费服务基于法律许可,所以至少在美国境内,音乐厂牌无法对 Pandora 的模式进行威胁。(厂牌也拥有许多办法。他们中有些已经在去年年 底谈妥了增加分成比例。)
各种各样迹象表明,有限免费增值服务模式会凌驾于没有限制的免费增值模式。大型唱片公司希望缩减 Spotify 的无限制免费收听服务。Taylor Swift 仍然在社交网络里反对免费增值模式,以及它提供免费无限制的音乐。
Pandora 的方法就像在限制与不限制模式中的一个折中办法。有限制的模式提供了无限制的收听,但却没有付费模式的部分功能。结果看来,它会是一种吸引听众的美妙方式。
(关于如何正确理解 “有限免费增值模式” 强烈建议读一读这篇:)
垂直付费模式
代表:Apple Music
一大部分科技公司拥有独立的订阅服务以完善他们的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垂直整合,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之上,就像一条价值链上的几个步骤将产品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
在实例中,价值链起始于计算机制造和移动设备,通常是被公司直接购买,进而到一个公司的应用商店中下载的应用,然后到它的音乐服务。这些步骤与品牌和市场的努力相关。
上面的例子描述了 Apple 对它自己的音乐订阅服务所使用的办法,即 Apple Music。Apple 拥有它自己独特的优势。截至 12月31日,它的活跃移动端已经在这个季度里增长到了 10 亿。它在向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推广自己的服务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Apple 是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具价值的公司),它拥有巨量的资源,即使是最小的进展,也可以得到最广泛的媒体关注。
根据 Forbes,Apple Music 和 Google Play Music 对于世界第一大和第四大科技公司来说,只是非常小的工具。一些通讯应用,也会使用音乐来完善它们的核心业务。LINE 就在泰国和日本提供音乐订阅服务。早些时候,Kakao 也兼并了韩国最大的音乐流服务 MelOn。
独立付费模式
代表:Netflix
(音乐领域没有成功者)
一些订阅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孤岛。它们不是母公司的组成产品或服务,也不会无限制的进入来吸引听众。它们只需要人们支付订阅费用。Netflix 已经成功在视频流媒体领域做到了这点,但在音乐服务领域几乎没有成功者。
这里提到的 “独立” 仅仅表示从属关系上的独立。使用独立付费模式的公司更多的与通讯公司形成合作,以获得更多的用户。这样的合作关系和垂直模式很相似。以 Apple 为例,它可以平衡它的产品和市场,来为 Apple Music 提供便利,诸如 Deezer 的独立服务通过和 Orange 以及其他通讯公司的合作关系来获得用户。
直到 Apple Music,消费者已经对于支付订阅服务非常迟钝了。相对地,消费者中已经很少为不属于大型科技或电商公司的订阅服务付费了。Deezer 有将近 400 万订阅者可以产生回报。Rhapsody 在 12月 份公布其拥有 350 万的可收益订阅者,Tidal 拥有超过 100 万。
根据法院的破产文件显示,Rdio 在关门大吉之前,大概只有不到 20 万的用户。这些数字都不足以支撑一个产品有收益地运营,因此被 Spotify 和 Apple 远远甩在了身后。
试用体验期是付费模式的关键因素。它能够搭建用户的熟悉感,如果运作的好的话,还能够勾起用户的付费欲望。试用体验期时长各有不同。Apple Music 的试用体验期是三个月。几年以前时长通常是一周。现在,一个月是比较普遍的免费试用时长。更长的试用体验期可能会出现在与通讯公司、或是其他类型的合作中。
真正独立存在的订阅服务是注定要失败的。正如 Rdio 的例子一样,即使存在合伙关系,也一样会失败。
软性捆绑付费模式
代表:Amazon Prime Music
在软性捆绑付费模式下,音乐不是其核心的竞争点。可以被看做一个繁复巨大的流程中的奖励、功能,或是一个诱因。尽管看起来是免费的,但其实价格隐藏在了消费者背后,版权其实是被授权的,版权拥有者也已经被支付过了。比起相对应的现款支付,软性付费模式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诉求而进行提供。
最好的例子是 Amazon Prime Music。十年以来,Amazon 已经从一个以免费物流为卖点的购物网站,变成一个功能全面的会员制产品,这其中还新增了视频流媒体——其中包含许多独家内容、电子书、无限制的照片存储、音乐等功能。
Amazon 利用音乐和其他 Prime 功能,来鼓励消费者留存更长的时间并支付更多费用。据估算,Amazon Prime 在美国境内的会员数在 4400 万到 5400 万之间,全球在 6000 万到 8000 万之间。已经有传闻称,Amazon 将按照 Spotify 的方式建立一个全功能的订阅服务。
另外一种软性付费模型是 Muve Music。它开始于一种预付费的移动终端 Cricket Wireless 所创建的点播服务。Muve Music 原本是一个月费需要额外支付 5 美刀软性捆绑产品。后来转变成部分手机套餐里不需额外消费的硬性捆绑。
Deezer 在 2014年 兼并了 Muve。现在,Deezer 成为了一个每月需要花费 6 美刀的 Cricket Wireless 套餐中的软性捆绑。
一个独立的公司可以领导它的数字娱乐部门。iTunes 大约占据了全世界 70%的音乐下载收入。Netflix 在北美的下载流量(从固定接入渠道)份额是 36%,比它的下一名 Youtube 的多出两倍多,是 Amazon Video 多出 18.5 倍。
在美国境内,Pandora 拥有 58%的网络电台收听量,和 9.5%的所有类型广播收听量——包括地面和网络。音乐订阅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领路人,并且仍然头重脚轻。Billboard 估算,Spotify 拥有将近全球 50%的订阅用户,即使是在 Apple 强势进入这一领域后。
这里谈到的商业模式问题,第一种与第三种之间的差距,需要在近十年内,以数以千万美元来填补。第三种则应该提供一个舒适的商业环境,但前十名的服务将不会那么幸运。
持续扩大的产业只会在乎幸存者,而不会在乎幸存者是谁。但对于任何的独立服务,特别是独立模型,把消费者的进入看做生死准则。对于订阅者而言,哪种服务留存下来,将直接决定他们的音乐体验。
原文标题为《》
作者 | Glenn Peoples
编译 | 新音乐产业观察研究室
译文地址:https://36kr.com/p/5043183.html
收藏已收藏 | 223赞已赞 | 1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20个回答24人关注
16个回答16人关注
9个回答8人关注
5个回答4人关注
16个回答28人关注
18个回答13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