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楼房征收补偿标准集中居住补偿有多少,两层半的楼房还是新建的苏北的

宿豫:农民集中居住区呈现乡村振兴新“图景”宿豫:农民集中居住区呈现乡村振兴新“图景”中国江苏网百家号8月的宿豫大地,满目葱茏。驾车沿着宿豫区幸福大道向东驶去,宽阔的柏油路两侧杨柳依依,行至不远处,便看到一排排白墙青瓦房舍掩映在树丛中,缓缓流淌的河水环绕村庄……这里是新庄镇朱瓦村农民集中居住区,走进集中居住区,青瓦白墙分外亮丽;400余平方米的幼儿园正装修;干净整洁的村卫生室内,几位村民正在做体检……面对这么优美的环境,村民笑容满面。推进乡村振兴,怎样让农民既拥有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又有集成配套的舒心服务,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项目?宿豫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直在思索。有资料表明,苏北农民住房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目前接近15%的房屋长期无人居住,农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强烈。因此,为了通过资源整合和设施配套,促进乡村振兴,宿豫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列入全区“1+10”工程大力推进。该区生态办主任卓亮介绍说:“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新庄镇朱瓦村、关庙镇水汉村等10个特色村推动集中居住区建设,并同步建设完善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搬迁。谈起朱瓦村整村搬迁的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罗前彬记忆犹新:“刚开始动员搬迁时,有的群众因恋土难移,抵触情绪很大。对此,村里首先对土地进行流转,先后流转1200亩种植黄桃、流转1000亩栽植莲藕、流转600亩栽植葡萄等;房屋拆迁按400-500元/平方米,安置房按750元/平方米折算,群众的老宅基地按亩价2.8万元征收,这样折算下来,群众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换置一套164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我是本村红旗组村民,以前的老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自建的,房子都快成危房了。现在,我住进了这两层小楼,环境和条件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呢!”刚刚搬进新居的村民张笑云脸上挂满笑容。该村416户居民中,已完成拆迁310户,除部分进城买房子外,全面入住集中居住区。在与朱瓦村同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关庙镇水汉村,驻村干部韩啸介绍说:“水汉村已拆迁524户,其中进城购房84户、在乡镇规划区居住285户,在集中居住区居住155户。集中居住区里还配套了红白理事厅、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宿豫区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同时,同步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各特色村均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动员进城入镇农民用土地入股,实现规模经营。新庄镇振友村土地三分之一流转,仰化镇涧河村新建藕塘1000亩,关庙镇水汉村发展20余个“三来一加”项目……除此之外,该区运用系统化思维,完善配套,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口集聚功能。去年以来,该区实施镇村建设“1+10”工程,投入建设资金7.86亿元,新建“小镇客厅”11个,农贸市场10个,打造精品示范街33条,新建、扩建8个乡镇卫生院,创成23个省示范村级卫生室、新建(改建) 11座生态型公益墓地,兴建9座污水处理厂及200公里管网等,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笔者从宿豫区生态办了解到,该区还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全区建成3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10个幸福家园,引导10万农民集中居住,实现优势叠加、融合发展。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国江苏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江苏网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组建的省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新农村建设+$head_words:措施+$head_words:经济发达程度+$head_words:专题调研+$head_words:县级政府+$head_words:苏北地区+$head_words:农民+$head_words:江苏省+$head_words:建设任务+$head_words:建设进展+$head_words:干部群众+$head_words:座谈会+$head_words:不平衡+$head_words:徐州+$head_words:乡镇+$head_words:宿迁+$head_words:基层+$head_words:淮安+$head_words:国家+$head_words:地位","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问题\\-\\-以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为例"}
&&&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问题--以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为例
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问题--以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为例
国家加大投入支持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和建议,日前我们到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三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江苏虽然是发达省份,但发展很不平衡,苏北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落后,新农村建设任务很重.调研期间,我们与三市有关部门、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典型乡镇参加分别进行了座谈会,并走访了一些重点村,直接听取农民的意见.
摘要: 国家加大投入支持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想法和建议,日前我们到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三市进行了专题调研.江苏虽然是发达省份,但发展很不平衡,苏北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落后,新农村建设任务很重.调研期间,我们与三市有关部门、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典型乡镇参加...&&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房屋老配套少 苏北农民如何过上现代城镇生活房屋老配套少 苏北农民如何过上现代城镇生活光明网百家号房屋老旧、配套缺失、安全和舒适性不高……在苏北农村,一些低矮落后的“趴趴屋”格外刺眼,与百姓向往的宜居宜业生活相距甚远。最近,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谈及苏北农房问题时指出,如果再不重视解决,苏北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民心所向;让大家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刻不容缓!不过,诸多难点摆在苏北各地面前。搬往哪去?资金从哪来?基础设施如何跟上?如何实现搬迁扶贫?这是一道道必须要回答好的考题。破旧老屋,让人的心悬到嗓子眼夏季,台风多发,农村破旧的老屋经受着考验。在盐城,全市排查出的农村危旧房共有18万多户。“过去村里有许多房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每次台风暴雨来袭,村干部的心都悬到嗓子眼。”阜宁县东沟镇五楼村党总支书记周华之说,康居工程让100多户困难户和危房户住上新居,第三期30栋正在建设。在沛县,多年采煤造成土地沉降,建在上面的不少房屋开裂,不得不整村搬迁,这里也成为全省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试点。沛县通过分类推进,以杨屯镇、安国镇6个自然村搬迁为试点,实施总投资55.2亿元的47个压煤村庄搬迁,推动人口向县城和镇区集中。一直以来,因为经济欠发达,再加上观念跟不上,苏北农民的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多年来,虽经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苏北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整体水平依然落后。有村干部向记者反映,即使是沿街的房子,有些粉刷得很漂亮,但也都是普通砖瓦房,且年久失修,难以经得起风雨。省委、省政府聚焦苏北农房问题,正是点中要害。这个短板补不上,苏北全面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就会受阻。怎么办?“搬迁式扶贫与集中型居住”将成重要突破口。结合乡村振兴需要,我省正研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有序引导并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民按城镇化方式集中居住。苏北各地已积极行动起来。淮安提出,确保用3-5年时间建设300个农村新型社区,打造100个美丽乡村,引导10万农户进城入镇,基本实现一般村有条件的农民全部集中居住。今年计划在78个乡镇、161个村全面启动兴建集中居住点106个,搬迁农民25163户。宿迁已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1168个,入住农户32万户。市里落实全会精神,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集中居住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按“市级统筹、县区负责、乡镇实施”要求,明确责任主体,严格步骤标准,有序实施搬迁计划。沭阳县钱集镇效佐新村村民顾志华一家上个月住进集中居住区,三室两厅,共130多平方米,外加一个车库。“新房子结构比原来的瓦房好,很宽敞,各种设施齐全,环境也好,住着舒心。”说起新生活,他很满意。“我们把农村危房改造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胡顺波说,今年下半年,他们计划改造危险房屋1231户。破解难题,农民才能搬得好农民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记者在苏北采访发现,资金、土地等成为各地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在连云港市赣榆区规划局总工办主任丁新华看来,随着搬迁工作开展,资金投入越来越多,财政压力大,特别是薄弱乡镇,很难支撑。如何破解资金难?阜宁县东沟镇副镇长裴庆虎说,利用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平台交易,让建房“不背包袱”。睢宁县算了一笔大账,每年完成20个以上集中居住区建设,每村可新增耕地500-800亩,通过指标转换,全县每年可新增建设用地1万-1.6万亩,可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在睢宁高党集中居住区,新增土地流转租金和门面租赁费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0万元收益。挑战面前,推进搬迁力度不减。66岁的郑庆环,是土生土长的徐州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人。5月,当她所在的二八组要搬迁时,她并不乐意。“老房子住了快30年,再孬也有感情,再说老年人恋土,不想走。”后来,他们一家却搬得很快,就在于给的政策不错。当地按农民原合法宅基地面积的1.4倍补偿,这让郑庆环得到4套安置房,共计超过400平方米,算上补贴,她只花费几万元就买得到。更重要的是,这些房子“两证”齐全,又靠着潘安湖,升值空间大,全家固定资产无形中增加了。在苏北,房龄二三十年的老屋并不少见。它们大多比较分散,土地利用率不高,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不过,农民乡土情结重,而且形成生活习惯,往往不愿意搬。沭阳县住建局局长徐爱军说,让农民对集中居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加快实现“要我搬”到“我要搬”转变。各地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淮安市洪泽区以建设用地“双减量”试点为抓手,有效解决集中居住的用地需求和资金缺口。洪泽区多渠道筹资约19亿元,建设7个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点。蒋坝镇引进社会资本7000万元建设头河安置小区五层电梯洋房,高良涧王集社区和朱坝大刘村等集中居住点采取引导农户自筹资金建设安置房、政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组织实施。盐城市阜宁县三灶镇同兴村集中居住点以自建房为主。村民徐宝安家146平方米,上下两层,5个房间,干净宽敞。“政府把基地选好,我们先拆的群众先选地、选户型自建。”徐宝安说。自建、统建、托建、联建,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满足群众不同需求。为防止“因搬致贫”,沭阳效佐村制定多套搬迁安置方案,其中享受政府协调贷款的有15户,还采取政府兜底方式安置3户特困户。宜居宜业,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在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按照“强富美高”的要求,进行高水平的系统规划,确保集中居住后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有显著提升。而在此前,娄勤俭在苏北调研时就曾表示,集中居住要讲规划、重品质,同时要重视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后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搬得出、稳得住。“就怕形成一阵风,大搞强拆强建,让农民‘被上楼’。”有基层村干部表示,关键是要尊重农民意愿,根据自身实际,稳步高质量推进。特别要让农民搬迁后生活便利,还要有事可干,有钱可赚,这样才能聚拢人气,真正做到宜居宜业。对照要求,加紧干起来。涟水县陈师镇通过6个村的整村推进,整理土地2万余亩,打造万亩中药材基地“百药园”,提高土地综合效益,而且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平台。宿迁提出强化产业支撑,充分考虑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既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又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集中居住地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确保群众充分就业、稳定增收。为保留集中居住后村庄的乡土特色,射阳县海河镇做足功课。“群众担心粮食没地方晒,我们就建了3个烘干厂;担心没有蔬菜地,我们赠送每户20平方米菜园;担心不能再喂鸡养猪,生活无着落,我们就在集中居住点想方设法建产业,解除其后顾之忧。”海河镇村镇建设中心主任李洪俊说。不过,记者在苏北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居住点没按“多规合一”的要求规划布点,与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的衔接不紧;没有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农民就业等因素,位置选择不尽合理。还有的居住点规划水准不高,特别是建筑风格、户型设计没有很好与当地自然人文风貌相融合。直面问题,勇于攻坚,苏北的实践,正在努力交出让人满意的乡村振兴答卷。在淮安市淮阴区古寨乡九房村安置小区,一栋栋农家两层小楼整齐划一,一条条水泥马路宽阔整洁。村党支部书记苏龙玉说,整村易地搬迁,农民彻底断穷根,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是刘老庄片区正在探索的脱贫新路。(刘宏奇 徐明泽 蔡志明卞小燕 吉凤竹 王 岩)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新华日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苏北农村集中居住区调查:让农民多做主多得益
日07:08&&来源:
原标题:让农民多做主 让农民多得益
  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提高农民居住水平,与农民息息相关。对于集中居住,农民怎么想、他们最关注什么?如何才能让搬迁后的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
  愿不愿意搬迁,
  农民要算利益账
  今年初,泗洪县曹庙乡瓦庙村村民吴龙清搬进集中居住区的新家――两层小楼,面积160平方米,一楼有客厅、餐厅、车库,二楼三个房间宽敞明亮,门前就是小公园,环境很不错。
  其实,瓦庙村集中居住区4年前就已建好,但吴龙清为何今年才入住?原因主要在拆迁补偿上。2013年初,村里推进集中居住,要收回宅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偿2万元,而吴龙清不愿放弃宅基地。
  去年5月,瓦庙村推动新一轮集中居住,推出新拆迁补偿方案:宅基地留给农民,复垦后可继续耕种,也可流转,原住房每平方米补偿485元,集中居住区新房价格每平方米1000元。这解决了吴龙清后顾之忧,他签字同意搬迁。吴龙清旧房面积200平方米,拿到补偿款9.7万元,自己再出6.3万元买下新房,宅基地一亩地复垦后流转出去,每年租金850元。花6万多元就搬进新房,地也没丢,他感到“这笔账划算”。
  瓦庙村党支部书记蔡劲松回忆说,2013年搞集中居住很难推进,但去年第二批100户很快就签字同意,“农民觉得不吃亏,自然就认可”。
  有农民希望留住地,也有农民希望少掏钱。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2016年推进集中居住,宅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偿2.8万元,旧房每平方米补偿400-500元,新房价格是750元每平方米。“新房是164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价格12.3万元,村民旧房面积都在200平方米左右,加上宅基地土地补偿款,基本不花钱就能搬进新房。”朱瓦村党支部书记罗前彬介绍说,搬迁补偿得到绝大部分农民支持,仅一个月就有超过90%农民签字。
  “我听完政策就同意了。”朱瓦村村民张孝云说,她家旧瓦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面积220平方米,拆迁补偿款9.46万元,加上一亩半宅基地4.2万元补偿款,她买完新房还剩1.36万元,拿来补贴装修。
  推进集中居住,农民最先考虑、也最关心的问题,是拆迁过程中自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
  “农民心里都有本账,觉得合适了,自然愿意搬。”宿豫区生态办主任卓亮介绍说,宿豫制定合适的拆迁补偿政策,在财力允许情况下,尽量提高农民利益。
  房子怎么建,
  多让农民自己做主
  推进集中居住,保障农民利益是基础,尊重农民意愿则是关键。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推进才能顺利,搬迁后农民生活便利才有保障。
  8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泗洪县城头乡周合村集中居住区时,村民钱秀红正在自家门前的菜圃里割韭菜,“中午做韭菜盒子,孙子喜欢吃!”
  “建这个菜圃是村民提出来的要求,我们采纳了。”周合村党支部书记周中友介绍说,村里2013年推动集中居住,从规划开始就与村民沟通,对多数人认可的意见予以采纳。“房子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我们自己做主。”周合村村民魏贵松说,集中区建设时,大伙都很重视,三天两头到工地“视察”,“房子就是我们想要的样子,住得舒心。”
  朱瓦村“放权”更彻底,连施工队都由村民挑。村里找了5家证照齐全的建筑公司,每家拿方案、做报价,让村民从中选择。朱瓦村村民吴汉良说,刚听说建集中居住区,总觉得“有人要从中捞钱”,后来村里让村民做主,大家觉得被尊重,相信集中居住是替村民着想。
  朱瓦村的邻村振友村推进集中居住时,有12户村民提出希望在集中区自己建房,最终也获批准。振友村党支部书记茆长亮说,这些农户家庭条件好,他们在指定地块施工,设计服从集中居住区整体规划。陈宇家是12户之一,8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他家自建房屋主体结构已完工,外形与集中居住区其他房屋基本一致,“自己建房,内部结构设计更自由,用料更考究”。
  “农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曹庙乡宣传统战干事戴周龙常年在农村推进集中居住,感触颇深。过去,一些地方建集中居住区,跟农民沟通不够,房子建好农民不满意,不愿搬迁。现在集中居住区房子漂亮实用,常有农民到乡政府打探集中居住何时推到自己村。
  家门口有活干,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目的并不是字面上的“集中”,而是要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让他们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现在集中居住,家家住到一起,不如原来宽敞,但小区配套好,这特别能吸引农民。”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党支部书记陈法武说,村里集中居住区由上海规划设计院设计,雨污分流,配建污水处理站,环境媲美城市小区。居住区旁,新建的幼儿园9月就开学,老师由区教育局安排;两层楼的卫生室里,3名全科医生坐堂,农民“小病不出村”。最受村民喜欢的是文娱活动室,里面音响、乐器齐备,记者采访时正好遇到村里广场舞队排练,备战全区比赛,队员们跳得汗如雨下。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两年新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注重硬件条件提升。农民搬进新居后,感受到新环境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但光靠住得好,还不足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创造工作岗位,让农民有事做,是推进集中居住的一道“附加题”。
  “三来一加”项目占地少,前期投入要求不高,工人随到随干,很适合与集中居住区形成配套。记者走访的几处集中居住区几乎都有“三来一加”项目。泗洪县石集乡瓦房村村委会一楼留出空间,供“三来一加”工厂使用。8月4日,记者在这里看到,20多位村民忙着缝制风衣。“缝一件十八块钱,没事就来干一会儿。”村民张玮边干边说,自己原先在家闲着,搬入集中居住区后,一手针线活又派上用场,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
  农民集中居住后,土地连成片,吸引大户承包种植,农民还可到合作社打工挣钱。瓦庙村集中居住区旁有2000亩藕塘,合作社平时雇用20多名村民,收获时节雇工超过200人。
  居住环境好,家门口还能打工挣钱,这样的集中居住区,农民愿意搬,也待得住。
  公共管理领域“三圈理论”强调,好的公共政策要具备三个条件:有公共价值、施政者有一定能力、政策得到民众支持。苏北推进农村集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生活水平,蕴含巨大公共价值。政府部门应提升能力,把工作做得更细,保障好农民利益,多考虑农民实际需求,让他们得到更多现实利益。(季 铖)
(责编:马晓波、张鑫)
24小时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一栋楼房拆扦能补偿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