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逐步向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柱性产业迈进吗?

(其它) > 文化产业正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迈进
更新时间: 13:59:53 编辑:温情 文章来源:音响网 调整文字大小:【】
6月18日下午,《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在武汉发布。《蓝皮书》显示,中国文化产业正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迈进。
  6月18日下午,《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在武汉发布。《蓝皮书》显示,中国文化产业正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迈进。  2015年下半年,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和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全国设立了20个调查点,对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当天发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对近两年中国文化发展的成就及问题进行总体描述和分析,对中国文化新近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作出评估,并对“十三五”期间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预测。  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实力最直观、准确的反映。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401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5%,占全国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63%提高到3.77%,文化产业正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方向迈进。  2013年的国民经济核算中,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为3866.3亿元,而2012年、2011年和2010年的增加值分别为33.5和2674.7亿元。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值在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各种国家和地方金融扶植政策的出台以及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我国文化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按行业分类的新增固定资产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达到3806.5亿元,较2013年多459.3亿元;并且在按主要行业划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2014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6178.4亿元,较2013年增加947.3亿元,占2014年GDP的0.97%。
  2014年,中央财政通过继续实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非遗保护、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中央补助地方文化项目,共落实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46.53亿元。全年全国文化事业费583.44亿元,比上年增加52.95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42.65元,比上年增加3.66元。  就文化产业的就业规模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各类主要文化机构的数量由2013年的60369个增加到2014年的61305个。2014年全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从业人员为145.5万人,占所有就业人数比重约为0.80%。
  从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来看,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同比增长9.6%,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5%。其中,人均文化和娱乐支出671元,增长95元,增长16.4%,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  同时,全国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5.0%,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4.3%;全国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8.4%,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27.8%。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差距有所缩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比较强烈,我国文化市场仍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相关: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本站网络实名: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邮箱:& 电话:9(十二线) 传真:7
在线客服:&& &文化发展统计公报连续五年发布显示,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迈进
原标题:不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透过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看近5年文化产业发展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发布。这是自2014年起原文化部连续四年发布公报后,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今年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后再次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以凸显客观性、简洁性、权威性的统计数据,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我国文化发展成就。综合分析2014年以来发布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文化产业”部分成为其中一大亮点。在通过统计公报认识和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和趋势的同时,也可从中勾画出一张文化产业政策举措制定实施的“路线图”。
文化发展统计公报(节选)
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带来政策红利
文化经济政策是政府调控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以来,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保驾护航。
相关政策涉及文化财税政策,文化金融服务,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规范、考核,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动漫企业认定与相关评奖、推广等,相关政策产生了显著的作用。
2014年统计公报显示,文化部举办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动漫奖,并促进动漫与科技融合,深入推进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示范应用推广工程,开展标准修订工作,整合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平台。
2015年统计公报有了“落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表述,并提出在国际电信联盟推出中国自主原创的手机动漫标准,抢占国际标准制定权。
2017年统计公报显示,《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文件。
据记者了解,目前,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基本形成规划引导、项目带动、财税激励、金融支持、服务支撑等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范管理”并重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为规范园区管理,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每年的统计报告中占了较大比重。
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通过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考核巡检工作,文化部撤销了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修订印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2016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2017年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发展和规范管理,研究创建验收管理指标体系,完成对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专项清理检查。
相关政策举措直面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不足、缺乏特色、管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切实发挥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平台、强化规范管理、优化政策保障的作用。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应势而为有亮点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文化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文化消费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培育文化消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成效在统计公报中得到充分体现。在2015年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基础上,2016年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2017年,公布第一批第二次19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指导试点城市明确工作方向、创新试点模式,开展实地督察、专项督察,督促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工作。截至2017年底,45个试点城市累计参与人次超过3亿,拉动文化消费规模超过900亿元。
在利好政策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采取消费者直接补贴模式、举办消费季和节庆展会等综合性惠民活动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创新优化公共服务和产品,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金融服务“工具箱”中工具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公报,2013年以来,文化金融服务、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工具箱”中的工具越来越多,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2014年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首次发布文化金融合作债券融资项目库,确定106个项目,获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6.73亿元,同比增长46%;推进文化产业信贷融资,年末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95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2015年进一步深化文化金融合作,联合财政部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对138个重点项目给予11.8亿元资金支持,同比增长75%;2016年,推动将文化类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以奖代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推广前期工作专项补助支持范围,共有31个文化类项目获得以奖代补资金1.62亿元,拉动投资358亿元;2017年,进一步完善《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深化文化金融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融合项目从中获益显著:2016年,推动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作为投资方向纳入专项建设基金申报范围,截至2016年末,审核通过的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文化领域资金总额超过130亿元。2017年开展第四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推动450个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624个文化旅游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投资额共计8287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3%;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同比增长12.1%,占GDP的比重为3.76%;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同比增长11%,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97%;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最新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加4677亿元达35462亿元,增长15.2%,文化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7年统计公报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指出,这一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组组数字清晰地表明,2013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刷新,总体上增速不断加快,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凸显了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不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文化+”蓄势发力|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关注_华商网新闻
“文化+”蓄势发力
作者:张玉玲 鲁元珍
[摘要]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跑马圈地”进一步白热化,不仅投资是“天文数字”,而且横空出世的理念更倒逼文化企业改革升级。
  文化创意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CFP  CFP  制图:陈晨  数据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注:2015年数据截至日21时) 制图:陈晨  2015年的时光匆匆而逝,但文化产业带给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温暖却久久不会退去。在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刻,文化产业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不仅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发展质量也在逐步提升。“文化+”的力量注入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文化的光芒指引激昂奋进的前进道路。  跨界融合  助力经济转型  从故宫手机壳、朝珠耳机等新鲜玩意儿到《韩熙载夜宴图》《皇帝的一天》的APP,7000多种各具特色的文创衍生品勾勒出另一个“活色生香”的故宫。  文创产品是“文化+”的产物,是创意设计的结晶。将“高大上”的文化转化为“接地气”的文创产品,可谓“一举两得”:既让传统文化在产品中得到开发和传播,也让制造业有了新的内容和品牌。2015年,不管博物馆衍生品,还是旅游商品设计开发,都在积极探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把文化的基因植入其他产品中,增加产品的内涵;把文化的理念注入其他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除了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领域都开始重视“文化+”的跨界融合。在中国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地上,不缺文化缺手段,不缺资源缺方法,2015年的探索仅仅是个开始,用创意和设计形成全新的产品和服务,重塑文化价值,还将贯穿于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随着传统行业转型需求的日趋迫切,“文化+”的作用无疑会进一步凸显。  内容生产回归产业本源  一个好故事或好形象,就是一个好的IP(知识产权),就能实现图书、电影、电视、游戏、主题公园等全方位的互动娱乐运营,打造出全产业链的优质产品,实现丰厚的产业回报。  《奔跑吧兄弟》从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拓展为电影、游戏和外景拍摄地的旅游宣传;热播剧《琅琊榜》也源于网络小说IP的改编,目前已累计实现35亿次的播放。正是基于对IP的全新认识,2015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回归本源,更多人开始重视创意和版权的价值,也让更多人潜下心来专注于内容生产。  文化人能用心去生产精品力作,通过内容上的精耕细作,创造产业价值,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之道,“文化+”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辐射。只有让文化产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同时又在供给侧增加有效供给,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金融资本完善供血能力  2015年,文化产业继续得到资本的热切关注,场内文化板块的上市公司受资本追捧,场外文化产业并购热点不断,进一步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供血能力。2015年,文化产业的并购相当活跃,既有行业内龙头通过并购拓展产业链,又有传统行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向文化产业的转型。仅2015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市场投融资及并购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资金的27起,涉及金额约244.24亿元。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生活美学”的个性化消费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使得文化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加速提质升级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与会人士达成共识:文化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预计未来3到5年将出现10家以上的千亿元市值企业。  这样的判断正是基于“互联网+”概念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将互联网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文化产业的创新力、生产力不断增强,并不断变革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带来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的新业态。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跑马圈地”进一步白热化,不仅投资是“天文数字”,而且横空出世的理念更倒逼文化企业改革升级。腾讯3亿元砸向动漫;百度的爱奇艺斩获1000余万VIP会员;阿里系已在文化领域投资超过200亿元,完成文化产业的闭环整合……这些大手笔,不只争夺个别产品而是比拼产业生态,不只立足当下更是抢占未来。  全球化  激活联动布局  2015年,中国文化企业频频布局海外:复星集团15亿美元收购太阳马戏团;万达集团6.5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公司;万达院线控股澳大利亚第二大电影院线运营商Hoyts……文化产业领域国内国际共振,让中国文化企业与全球文化巨头共舞。  “走出去”的同时也伴随着“引进来”。2015年,华人文化基金与国际娱乐巨头的合作十分抢眼,多个合资项目呼之欲出:与美国梦工厂合资东方梦工厂,与TVB合资翡翠东方,与美国华纳公司合资设立旗舰影业,与英国默林集团合资,将乐高乐园带到上海……  从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到国外主题公园登陆中国城市,中国人的消费升级吸引着全球文化产业巨头前来寻找商机。把握好中国文化消费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文化企业更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为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其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本报记者 张玉玲 鲁元珍)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阅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网文许字[7号
本网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联系方式:
华商应用:金元浦: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向高端业态迈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商务进行时
老外的中国映像
&&&&&&&&&&&&&&&&&&&&关注 | 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迈进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发布。这是自2014年起原文化部连续四年发布公报后,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今年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后再次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以凸显客观性、简洁性、权威性的统计数据,全面客观地展示了我国文化发展成就。综合分析2014年以来发布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文化产业”部分成为其中一大亮点。在通过统计公报认识和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和趋势的同时,也可从中勾画出一张文化产业政策举措制定实施的“路线图”。
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带来政策红利
文化经济政策是政府调控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以来,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保驾护航。
相关政策涉及文化财税政策,文化金融服务,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规范、考核,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动漫企业认定与相关评奖、推广等,相关政策产生了显著的作用。
2014年统计公报显示,文化部举办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动漫奖,并促进动漫与科技融合,深入推进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示范应用推广工程,开展标准修订工作,整合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运营平台。
2015年统计公报有了“落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表述,并提出在国际电信联盟推出中国自主原创的手机动漫标准,抢占国际标准制定权。
2017年统计公报显示,《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层面首个针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宏观性、指导性政策文件。
据记者了解,目前,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基本形成规划引导、项目带动、财税激励、金融支持、服务支撑等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范管理”并重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为规范园区管理,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每年的统计报告中占了较大比重。
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通过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考核巡检工作,文化部撤销了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修订印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2016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2017年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发展和规范管理,研究创建验收管理指标体系,完成对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专项清理检查。
相关政策举措直面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的文化内涵不足、缺乏特色、管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切实发挥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平台、强化规范管理、优化政策保障的作用。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应势而为有亮点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文化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文化消费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培育文化消费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成效在统计公报中得到充分体现。在2015年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基础上,2016年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2017年,公布第一批第二次19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指导试点城市明确工作方向、创新试点模式,开展实地督察、专项督察,督促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工作。截至2017年底,45个试点城市累计参与人次超过3亿,拉动文化消费规模超过900亿元。
在利好政策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采取消费者直接补贴模式、举办消费季和节庆展会等综合性惠民活动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创新优化公共服务和产品,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金融服务“工具箱”中工具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公报,2013年以来,文化金融服务、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工具箱”中的工具越来越多,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2014年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首次发布文化金融合作债券融资项目库,确定106个项目,获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6.73亿元,同比增长46%;推进文化产业信贷融资,年末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95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2015年进一步深化文化金融合作,联合财政部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对138个重点项目给予11.8亿元资金支持,同比增长75%;2016年,推动将文化类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以奖代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推广前期工作专项补助支持范围,共有31个文化类项目获得以奖代补资金1.62亿元,拉动投资358亿元;2017年,进一步完善《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深化文化金融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文旅融合项目从中获益显著:2016年,推动将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作为投资方向纳入专项建设基金申报范围,截至2016年末,审核通过的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文化领域资金总额超过130亿元。2017年开展第四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推动450个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624个文化旅游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投资额共计8287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3%;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同比增长12.1%,占GDP的比重为3.76%;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同比增长11%,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97%;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最新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加4677亿元达35462亿元,增长15.2%,文化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7年统计公报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指出,这一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组组数字清晰地表明,2013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刷新,总体上增速不断加快,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凸显了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不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
来源丨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经济的支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