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塑料袋贸易是一家一家的跑着卖西瓜一天能卖多少钱吗

产品展示 >
塑料袋生产机器塑料制袋机菜市场袋子加工设备
当前价格:
&1:26000.00元/台
最小起订:
供货总量:
发 货 期:
所 在 地:
中国浙江温州
相关属性...
产品介绍...
&●用途&&&&该机适用于BOPPOPP、PE等印刷及非印刷的热切制袋,是制作、、面包袋、饰品袋的理想设备●性能及特点&&&&1、整机采用微机电脑控制,步进电机拖料(可选配伺服电机控制系统)。&&&&2、任意定长,步长光电跟踪,准确、平稳,丢标自动停机。&&&&3、自动同步上双面胶带,自动打孔。&&&&4、自动计数及可设定计数报*。&&&&5、热封花边、自动恒温,封口牢固、平整。●主要技术参数机型XY-BM/600BRDL-700RDL-800RDL-1000最大基材宽度550mm650mm750mm1000mm最大截切长度1000mm1000mm1000mm1000mm生产能力40~140个/min40~140个/min40~140个/min40~140个/min总功率3.6kw3.8kw3.8kw3.8kw机器重量1000110012001400外形尺寸00mm00mm00mm00mm机器特点:&&&  1、体积轻便,外观新颖  该机在设计研制过程中,吸收了大型自动化设备的优点,简化了其繁杂结构,力求简单实用,功能齐全。单机重量为80-200公斤,占地3-4平方米,即可固定生产又可流动作业,是创业人员的理想之选。  2、方便实用  此机仅需一人或两人操作,自动送料、电脑自动计数、自动控温、自动封合、操作方便,性能十分稳定。  3、寿命长  本机除热合板外,其它均非易损件,热合板正常使用一年左右需更换一次,本厂长期提供,也可自己制作。整机选用优质钢材框架,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  4、温度可控,速度可调  该机采用电脑或电子控温,热合温度可随意设定,适合各种材质、各种厚度各种大小袋子的生产。生产速度可调。  5、使用范围广  根据需要可制作各种规格的高低压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可降解塑料等不同厚度、不同颜色的,如:食品蛋糕袋、服装袋、垃圾袋、内衬袋、苹果套袋、棉纱袋及各种平口袋、背心袋(方便袋)等。  6、耗能低,产量高  该机使用普通照明电(220V),每小时耗电0.5度左右,噪音小,无三废,城市居民楼套房均可生产。根据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每人每天可生产5-20万只左右。  7、原料来源广  原料为放在机器上即可使用的整卷筒形塑料薄膜,每卷重10-30公斤不等,各地均可购买,本厂为客户常年提供各种规格原材料。也可提供全国各地原材料生产厂家的详细地址、电话,以便客户就近购买,减少费用降低成本。  8、与大型设备相比,本机优点  无需专业厂房,整个生产声地约15平方米即可,可因陋就简,减少厂房租金;节约能源,与大型设备相比,每天仅电费就节约几十元;用人少,无需大量雇佣人,减少工费开支;减少成本投资,上千元流动资金即可生产,产品质量与大型设备相同。9、印刷图案、文字&  如果制袋需要印文字、图案,本单位可提供相应的配套印刷机并传授技术,也可提供其它印刷机生产厂家的详细地址,供用户选择。如果客户暂时因资金紧张,且印刷业务量不大,可暂时不购印刷机,有印刷业务时,可在订购原料时,把所需印刷图案交给原料生产厂家,让其生产原料时顺便印上图案(一般原料生产厂家均有配套的印刷机,仅需付少量的印刷服务费),待以后印刷业务量大资金宽裕时再购买印刷机。经济效益及市场前景分析  1、成本核算  因型号太多,不能一概而论,其计算方法为:购买100&500个相同规格的塑料袋称其重量,按每市斤原料2-3元计算(原料价格可能随季节及市场行情有涨有落)便知成本,然后用所购袋价格减去成本就是毛利润,据估算每只普通袋均能获利0.2-1.5分,高者达几分,按每天一台机器生产12万只袋子计算,利润相当可观。大袋子和高档印字袋子利润更高。因材料不同,用途不同及您所在地区袋子行情不同,获利也不等,所以利润大小也要因人、因地而宜。  2、市场前景  任何有交易、有买卖的地方均用方便袋,家家需要、人人必备。不论城市还是农村消耗量都很大,据统计平均每人至少消耗2个以上的塑料袋,一个集市每天就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塑料袋,销售渠道极广,市场耗量惊人,需求量极大,况且需求量每天都在增长,所以我们的制袋前景是辉煌的。购机及售后服务  1、该机由本厂直接生和销售,为保证客户利益,每县市限发展1――2家客户,凡有意者可本厂实地参观考察,工作人员现场制袋操作演示,对产品作简单讲解,解决客户不明白的问题,客户满意后再购机,参加半天的培训学习即可掌握全部操作、维修技术,确保能够独立生产。  2、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前来者,可通过出购方式办理,货款可通过银行或邮局汇到我单位,本单位工作人员在收汇款的当天(特殊情况第二天)把您所购设备托运到您指定的汽车站或火车站,并随机配送全部技术资料,说明书等,保证看后能自行操作,以后也可来人免费学习。  3、客户所购设备当场调试操作,本厂代办托运,费用由用户自理(短途运输由本公司负责)。  4、所售设备保修一年。在生产过程中,如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可通过电话或信函咨询,也可来人免费学习,长期提供机器的各种零配件。  5、客户来购机,可提供1-2人在本厂学习期间的食宿费用。特别说明  现国家提倡保护环境卫生,消除&白色&污染并非禁止使用塑料袋,而是让把生产塑料袋的非降解原料改为降解原料,从而使生产出来的塑料袋通过风化在一定的时间内降解掉(其实这是原材料生产商的事与制袋无关)。塑料方便袋的方便性及实用性在这几十年内是无可替代的,我公司所生产的制袋机即可生产非降解袋,又可生产降解袋,所以客户无需担心机器被淘汰。
公司联系信息
公司名称︰
瑞安市新艺包装制品厂
公司地址︰
中国浙江瑞安市雅儒工业区新艺包装制品厂
公司电话︰
公司传真︰
蔡章 先生 (业务部经理)
联系电话︰
公司网址︰价值37万钻戒失踪 民警凭着塑料袋的一个标志找回|钻戒|戒指|塑料袋_新浪新闻
价值37万钻戒失踪 民警凭着塑料袋的一个标志找回
价值37万钻戒失踪 民警凭着塑料袋的一个标志找回
  原标题:女子37万钻戒不翼而飞 凭着塑料袋的一个标志找回
  好闪的一枚大钻戒,还是定制款的,上面刻有老公的名字,售价是人民币37万余元。这样的宝贝,就是戴着都要去摸好几次,生怕有个闪失。可近日,萧山温女士却将它弄丢了。
  37万钻戒神秘失踪
  8月18日傍晚,温女士发现自己放在桌上的钻石戒指不见了,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她和丈夫翻箱倒柜找了遍,却没找到。他们怀疑戒指可能被顺手牵羊,于是拨打了110。
  宁围派出所民警许建宏及时赶到温女士家中,详细询问关于这颗钻戒在消失前的具体情况,得知当天家里除了一家三口,还有一位保姆和一位钢琴老师。
  这的确有顺手牵羊的可能,许警官第一时间通知了刑侦大队。 “我们再仔细找找吧。”许警官叫上两名辅警,在温女士家的角角落落寻找。不久,钢琴老师和保姆陆续赶来,配合民警接受调查,而经过一番查找,现场民辅警也没有发现戒指的踪迹。
  戒指被当垃圾扔掉了?
  此时,之前已经离家的温女士老公赶了回来,开门就是一句“坏了,楼下垃圾被运走了”。原来,温女士之前就有两次丢失戒指的经历,都是自己随手一放,结果一次被小孩玩着玩着误扔垃圾桶,还好及时被发现;
  还有一次掉在家中的小角落,几天后才被发现。
温女士丢失戒指的桌子
  有了类似经验,温女士的老公才想到去楼下查看垃圾桶。可这次,垃圾已经被运走了。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戒指一定在里面,但毕竟是意义重大且高价格的戒指,只要有一丝希望,温女士一家就绝不会放弃。
  温女士的老公随后赶到附近的垃圾站,然而现场的环卫工人却摆摆手表示,要从这么多运来的垃圾里找一枚小小的戒指,难度太大,而且垃圾很快就要打包运走,他们没办法帮忙。
民警在温女士家中寻找戒指
  这可急坏了夫妻俩。“走,我跟你们去!”许警官二话没说,就跟着两夫妻来到了垃圾站。此时,环卫工人已经将全部的垃圾装车,正准备离开。
  许警官马上拦住了车,叫住了工人,讲明事情的缘由。但是,工人们还是面露难色,表示会耽搁时间,影响工作。许警官没有放弃,坚持和工人沟通,最终工人答应将垃圾卸下。
  37万钻戒失而复得
  温女士见环卫工人答应,立马准备跳上车寻找。许警官一把拉住了她,“这样找怎么行,得布置下,还要找些人来分工协作,这要讲究效率,不能耽误人家工作!”温女士一听许警官的话,冷静下来,“好的好的,许警官,你说怎么找,我们听你的。”?
  许警官是一名扎根在基层十年的老民警了,社会经验极为丰富,他立马给温女士列出了一二三,还让她去超市,购买雨鞋、口罩、手电筒等工具。
  堆积如山的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许建宏陪着温女士一行人,强忍住不适感,一处处仔细翻找。
  手机响了,“又有出警任务了”,“刑大那边有新线索吗?”新的出警地、温女士家、垃圾站,许警官马不停蹄地几头跑,一刻也没有停歇。
  大约2个小时后,随着温女士一声大喊“找到了”,在场的人都激动不已,温女士更是热泪盈眶。
  说来也是幸运,温女士家以前开过水果店,多出来很多印有水果店标志的袋子,平时被家里当垃圾袋用。
  正是凭借这一点,给众人的寻找节省了不少时间,温女士马上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刚刚离开现场,去处置另一个警情的许警官。
  37万钻戒失而复得,温女士一家是幸运的。“这回可一定不能再丢了。”许警官替他们高兴之余,也进行了郑重提醒。
  来源:青年时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服务热线
合肥大一点贸易有限公司
信用指数:
证书荣誉:
企业信息:
未通过公司认证,请谨慎交易
企业信息完整度:
经营模式:
所在地区:
安徽合肥市
主营产品:
塑料袋;背心袋;超市购物袋;食品用袋;影楼袋;垃圾袋;医疗垃圾袋;连卷袋;自封袋;服装袋;加logo袋;无纺布袋;环保袋;不干胶标签;油漆刷;工程刷;猪鬃刷;
入驻时间:
商铺地址:您是不是在找:
买家还在看:
当前位置:
¥0.25 元/个
关注行业资讯
快递包装袋50*60cm 破坏性胶水塑料袋
标准尺寸 厂价
&0.37 - &0.39
detail3e热搜榜单&0.35/件&0.35/件&4486.00/件&4486.00/件&6300.00/台&6300.00/台4&0.35/只&0.35/只5&10.50/公斤&10.50/公斤
detail3e周边优质供应商浙江省温州市山东省临沂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安庆市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纯料与再生料比例:
同参数产品
封口长度: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供货类型:
同参数产品
加工定制:
同参数产品
加印LOGO:
同参数产品
胶水类型:
同参数产品
塑料品种: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双层厚度: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产品名称:快递袋商品介绍(参数表)产品规格:所标宽度为实际宽度,长度减4-5cm& & & & & & & &如28*42,袋宽为28cm,实际可用长度为& & & & & & & &42-4=38,因为高出的4cm是用来粘贴用的& & & & & & & &袋子高度实际上一边是42cm,一边是38cm.产品厚度:双面11丝产品价格:1卷(100个)起卖,请按100的倍数拍下购买需知&1:关于尺寸,数量问题。由于所有产品生产批次不同,颜色可能会有些差异,尺寸误差一般在1CM左右属于正常情况,请在拍下以前看好说明,避免大家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如要求100%完美请慎拍。制袋机在数量达到95个时候,会自动报警提示接近100个,但由于手速问题和时间差的问题,可能会导致1-2数量偏差,一捆可能有102个,也有可能是98个袋子,对于数量要求很严格的客户请慎拍。如误差过大请及时联系我们。&&&2:为什么产品与店铺上看到的图片颜色会有一点误差?本店所有的产品和照片都有专业的摄影拍摄,后期制作与色彩调整,尽量与实际产品保持一致。但由于拍摄用光,角度,显示器等问题,可能导致产品与图片产生一点色差,最终颜色以实际产品为准。&3:价格这么优惠,质量会不会比同行差?快递袋是薄利多销,全靠跑量,因为我们的产品都是厂家直销,从生产到发货都是一条龙服务,所以降低了成本,优惠了全国千千万万客户。&4:拍错尺寸怎么办?尊敬的客户,请在拍宝贝前确认好尺寸规格,如个人原因导致拍错产品尺寸规格,可在收到产品7天内联系我公司售后工作人员,(注:在产品没有损坏的情况,调换产品)所产生的运费由客户自己承担。&5:产品有质量问题怎么办?本公司会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尽量做到让客户买的优惠,用的舒心。(承诺:只要是产品本身质量问题,让客户您无法正常使用,请寄部分样品回公司并拍图给客服联系,确认情况属实,在您收到货7天内办理更换产品或退货。运费由本公司承担。)&&重要提醒:本厂可以保证的是快递发货时间,到货时间一律不保证,请急用的客户提前购买,量小发韵达和申通快递,量大建议发物流。偏远地区运费太贵,建议当地购买
慧聪网厂家义乌市管英百货贸易商行为您提供快递包装袋50*60cm 破坏性胶水塑料袋
标准尺寸 厂价的详细产品价格、产品图片等产品介绍信息,您可以直接联系厂家获取快递包装袋50*60cm 破坏性胶水塑料袋
标准尺寸 厂价的具体资料,联系时请说明是在慧聪网看到的。
detail3e相关商品推荐&0.35/件&4486.00/件&6300.00/台&0.35/只热门商品推荐&0.35/件&4486.00/件&6300.00/台&0.35/只
detail3e店内热门商品面议¥63.00¥10.00面议
detail3e塑料袋相关资源塑料袋热门产品搜索更多&热门商机最新商机
提示:您在慧聪网上采购商品属于商业贸易行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卖家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卖家负责,请意识到互联网交易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推荐使用,保障您的交易安全!
所在地:浙江省&&
联系人:杨立誉 & 先生
180 ******
请供应商联系我
手机号不能为空
姓名不能为空
请供应商联系我
您对该公司的咨询信息已成功提交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detail3e关于塑料袋
detail3e同类其他品牌
detail3e您是不是在找
您采购的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手机号码
*采购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采购数量/单位:
请输入采购数量
请选择单位
*采购截止日期: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input id="valid_Code1" maxlength="6" placeholder="请输入验证码" name="VALIDCODE" class="codeInput" onkeyup="this.value=this.value.replace(/\D/g,'')"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
57) event.returnValue =" type="text">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发送成功!
慧聪已收到您的需求,我们会尽快通知卖家联系您,同时会派出采购专员1对1为您提供服务,请您耐心等待!
180 ******
联系人:杨立誉&销售部 经理
公司名称:义乌市管英百货贸易商行
备注:点击关注按钮后才可自动收到卖家电话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按字母分类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1&分页:星尘海@水木御剑堂发信人: dustar (星尘海@水木御剑堂), 信区: Mentality
标&&题: [合集] 心灵的历程(或名: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另类人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n&&5 16:28:56 2014), 站内 && ☆─────────────────────────────────────☆ &&
dyr2011 (若有所思) 于
(Wed Oct 12 20:07:35 2011)
提到: && 第一章,我的童年 &&&&&&&&&&&&&&&&&&&&&&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想必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熟知非真知”!要问,人的性格又是如何生成的呢?这可不是用简单的理论可以说明的问题。我想用亲身经历的快乐与痛苦,希望与困顿,给读者提供一些“关于人性”的有价值的反思材料。
一,我的父母及家庭格局
父亲的名字叫董树枝,1940年出生。他弟兄三个,大伯比他大15岁,二伯比他大5岁。他出世后三个月,爷爷就去世了。因为,大伯16岁就结婚了,结婚后自己孩子也多,只能照顾自己的家庭,所以,父亲小时候就是与二伯和奶奶,三个人相依为命。
父亲的童年的生活堪称“悲惨”。他经历了“低标准”、“大跃进”、“吃大锅饭”,那段中国农村老百姓的最苦难的岁月。二伯就在那个荒谬的时代被饿死了--据说,在那特殊年代,野外能吃的草根、树皮等都难以找到……
父亲讲起那段悲惨岁月的时候,总要感怀二伯对他的照顾。他常常感叹:“那时候,很多人家都没有吃的东西,野外能吃的草根树皮都难以找到了,老二为了把家里还剩下的一点点粮食留给我和我妈,自己饿着肚子出去找东西吃,然后就一直没有回来了……”然而,我猜想,他对二伯父最感激的,可能还是,他在二伯父的督促下上了几年学。记得,他经常跟我讲:“我小时候家里穷,本来哪有机会读书!老二对我说,‘我是一个字不认识的,不能再让你也一个字不认识了,你必须要读书!’在老二的督促下,我13岁才开始读一年级,断断续续的读到了五年级,然后到了最困难的年代,也就没读书了。”虽然,我理解父亲的用心,他要我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我也能感觉到,他每一次重复这些话的时候都显得很伤感。
我们那里有个风俗,除夕之夜,各家户主要带着儿子到野外烧一些纸钱,以缅怀祖宗和亲人。父亲总是把纸钱平均分成五份,烧的时候从东到西,第一份说是给所有的老祖宗“打总归一”的,第二份说是给他爷爷奶奶的,第三份是给我爷爷的,第四份是给我二伯的,第五份说是给邻居的,以免孤魂野鬼来争抢。分其它四份的时候,他只是简单说明一下,到二伯那一份的时候,他总是一边烧一边念叨,“老二,我每年都给你单独烧一份,你在下面还好吧……你要保佑我家样样都顺,保佑你小侄子……。”小时候的我,每当这时,总是充满幻想,既幻想他真的会保佑我们,又幻想他不是真的死去了。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死在那里,所以,我幻想他可能去了很远的地方,也许那一天他会回来看我们的。长大以后,这种幻想自然破灭了,但二伯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这里,我要借此机会缅怀我的二伯父!……并向那个时代的数以千万为单位计的被饿毙的冤屈的灵魂表示沉痛的哀悼!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我母亲。
母亲的名字叫李玉芝,她娘家跟我们村庄相邻,也就相隔一里多地。她的童年生活同样堪称悲惨。在那“低标准”、“大跃进”,的荒谬时代,她当然也避免不了饿肚皮这种噩梦般的悲惨生活。母亲排行老大,姨妈比她小三岁,舅舅比她小八岁。外婆的身体很不好,有哮喘病,舅舅出生以后,她就常常卧病在床,所以,母亲很小就不得不承担起打点家务的重担。
听母亲讲,在旧社会里,外公是“挑夫”。他们是受人雇佣,帮别人挑东西赚点工钱维持生计的苦力工(由于他们挑东西的扁担特别宽,也被人称为“挑大扁担的”)。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读者都能想象得到,旧社会“挑夫”的家庭是何等的贫穷和艰难。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所以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听母亲讲起外公的事情,有两件事触动了我:一是,外公年轻的时候很卖力,有一次甚至把很宽的“大扁担”都挑断了……;二是,在吃大锅饭的时候,外公生病了,想吃一碗白米饭,于是饿了两天,省下自己两天的口粮,才吃到了一碗白米饭……。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还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外婆自知命不久长的时候,一心要给我母亲找个近一点的婆家,以便照顾我舅舅。为了满足外婆的这个心愿,母亲的远房姑妈,就把她介绍给父亲。父亲因为家里穷,都快三十岁了还没有谈着对象,奶奶到处托人保媒,她还给父亲瞒了岁数。父亲会编一些篾器,当外公到他家里看看的时候,见屋里堆了不少篮筐之类的东西,显得满满实实的,还比较满意,也就应允了。外婆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后不久就去世了。这时候母亲得到消息,知道未婚夫比自己大八岁,很反感,想要退婚。――母亲跟我讲到这里的时候还特别形容道:“那时候我非常生气,听见你爸说话的声音都感觉特刺耳,所以我已经横下一条心,准备退掉这婚事……。”――有人教我奶奶到她家去大闹一场,吓吓她,看她能不能回心转意,要是不行就算出口恶气……。根据当地风俗,这种悔约是要领受对方人家惩罚而不能反抗的,但我奶奶到她家并没有大吵大闹,只是坐在她家不走,只要求跟她睡一晚。她没有办法,就答应了。睡到半夜里,我奶奶不停地摸着她的脚,嘴里叨咕:“丫头啊,丫头啊……,”她心里一发酸,就狠狠心对自己讲:“我就把这一辈子‘不当算’了……。”所以,她就跟了我爸。
这段经历母亲跟我讲过好几次。她因为用的是“第一人称”,比我现在使用“第三人称”的转述要更有感染力。
母亲的善良成全了我们一家。
奶奶、父亲、母亲、姐姐和我,五口人构成我们一家。我75年出生,姐姐比我大四岁。听母亲讲,在姐姐出世之前,我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由于他们都是早产儿,当时农村人的生活还达不到温饱,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而缺少奶水,所以,他们出世后,没活上几天就夭折了。姐姐也是个早产儿,母亲只怀她七个多月,生下来的时候小的可怜,只有筷子那么长。怕养不活,大妈给她起名叫董玉扣。我们那里农村人迷信,认为人死去是五阎王将人的魂魄给收取了的原因,“扣”字这里表示要想尽办法将她留下的意思。我小时候的名字叫董玉运,也是大妈给起的,说是希望我能交好运。不过,我后来使用的名字叫董玉润。这个名字是我初中的同桌给改的,他自作主张把这个名字写在我的作业本上,我也确实喜欢现在的名字,就没有太反对,后来也就一直用下去了。
我的童年确实有不少幸运的地方。母亲讲,从她怀上我开始,家里的生活就开始好转了,她的营养跟上了,所以我在她的肚子里足足呆了十个月,体质养的好。就体质而言,我比姐姐就幸运的多了,她小时候不但好生病,夏天还生热疮、热疖,而我就很少生病,甚至连痱子都不生。不过,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由于父亲的勤劳使我们家境稍稍领先于同村的一般家庭,以及由于母亲的聪慧和善良,给我童年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比如,那时候农村人都很穷,很多学生在开学时交不齐学费,他们需要跟老师商量,约定在卖棉花或者卖麦子的时候补齐学费,到了约定的期限,有的老师会在班上将没有交齐学费的学生点名……而我上学第一天必将学费交齐。我想,如果我也因为交不出学费而受到点名,会难过得活不下去的。
我们家乡地处丘陵地区,生产队分田到户,每个人口也不过分到半亩水稻田和两百多平方的旱地,田地里的收入只能勉强填饱一家人的肚皮。七十年代后期,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去贩树,赚点外快。父亲头一天起早从家走,晚上走到目的地,跟人买好一棵树以后要连夜把那棵树扛下山,如果从山上下来的路上耽搁了或者走得慢一些,天亮了还没有扛下山的话,就极有可能被林管局的人抓住,这棵树就被没收了。据说,即使是半夜,也有可能被抓住。幸运的话,把一棵树扛下山了,还要扛上一百四五十里路才能到家。这样,他头一天起早从家走,到第二天黄昏能到家。扛两棵树回来卖出去能赚一棵树,乍听这个买卖的利润很高,但是这个利润可不是一般人能赚的。
同村也有几个人跟父亲一起去贩过树,但他们干过几次就不敢再干了。听他们说,我父亲夜里扛着一棵树乘着月色走路,一般人跟他后面空着手小跑都不容易跟上的。我这样讲,读者可能会以为父亲长得特别高大强壮,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个头不过一米六出头一点,算是中等身材还偏低。显然,他之所以能扛着一棵树从山上走得那么快,完全是考他的经验和锻炼出来的耐力才办到的。
  我印象深刻地记得,小时候,在黄昏,母亲叫我守在门口,看望对面山岗上出现一个人扛着一棵树的身影,就赶紧告诉她,她也就赶紧把饭热好。
父亲之所以卖命地贩树,也是不得已,因为,家里的两件草屋已经快要坍塌,实在住不下去了。他用贩树赚来的钱修了新瓦房,当时本村还没有几户人家是瓦房。
到了八十年代,树木就不再那么紧张了,农闲的时候父亲当起小贩。我们家西边两里多路有个大镇,叫龙河镇,(现在改名万佛湖镇)离龙河镇的东边四五里路有个龙河口水库,(现在也改名万佛湖水库)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水库对面我们家乡人都称“江那边”……那边没有我们这边交通好,什么农产品也要比这边稍稍便宜一点,于是就出现像父亲那样的小贩。他们走乡串户主要收鸡蛋,和白鹅,也收乌龟、甲鱼、黄鳝什么东西。头天收,第二天买,赚一点利润。这种买卖的利润可是低得不得了,他们一天挑几十斤的担子走上百里路,一般能赚几块钱,遇着价格不稳定的时候还有可能亏本。
父亲不仅拼命找副业赚钱,田地里的活也比一般人更上心。我们村子旁边有一条河,是龙河口水库的泄洪道,这个河道每年只放几次洪水,平时都是干的,河底里有一小块地,因为地形特殊还没有被洪水冲出石板,存有一些小砂石,他就挑一些泥土在那里种上绿豆、赤豆等庄稼……雨水少的年份,水库里开闸放水的天数不多,庄稼被洪水淹没一两天的还不会死,就会有点收成。他用几十个小时的劳动换取几斤的绿豆或者赤豆,都觉得很值。不过,遇着雨水多的年份,水库连着四五天开闸放水,那就毫无收成了。
介绍了父亲勤劳,我也得说说他的缺点。他的脾气特别暴躁,他跟村上好几个人因为言语不合而打过架。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生产队长都被他打过好几次。我还记得他讲过:“我看他不顺眼就想打他……。”看得出来,他说起这些事的时候,还觉得挺得意的。他特别地跟我家房子东隔壁的男人叶宏玉成仇人,老是为着小事情动干戈。这件事说起来,主要责任在父亲,他特别不服人家的房子横在我家房子的左前边。按照迷信的看法,他认为人家的房子挡着我家的风水。叶宏玉也是出名的犟脾气的人,两人互不相让。不过,他家的女主人和我母亲都讲情讲理,所以,父辈虽然成冤家,两家孩子却仍能在一起玩耍而没有什么隔阂。
听母亲讲,父亲只要跟人家吵架,她就吓得不得了,赶紧去拦住父亲,并且向人家道歉……要不是她拼命阻止,父亲不知道要捅多少漏子。我还听母亲讲,曾经被父亲打过几次的生产队长老杜却对她有着极高的品价,他说:“李玉芝要是跟谁在吵嘴,我不要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敢肯定那是别人的错。”这句评价让母亲很得意,所以我听她说起好几次。
父亲胆大性急、脾气暴躁,母亲胆小谨慎、外柔内刚,他们性格迥异,但他们的婚姻却很和谐。他们一辈子只发生过一次大的冲突。那时候我不过五六岁,根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吵架。后来听母亲讲,是因为父亲在听见外公死讯的时候轻描淡写的说:“哦,老头子不行了……,”这话深深地伤了她的心,所以她闹情绪,言辞尖刻,不依不饶,父亲可能一时气急失控,动手打了母亲一下,气得母亲拉着我要到门前的池塘里寻死……。但是,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认真吵过架。父亲是个粗暴鲁莽的人,我小时候经常听见他对母亲高声怒吼,甚至咬牙切齿;他可能不经意地随手拉一下或者随脚轻轻地踢一下就可能把母亲弄疼……但是,母亲一旦跟他较真,他又总是让着母亲的。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善良贤淑,是我受品德教育的启蒙者,对我性格影响乃至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虽然,我不能否认她也有世俗的缺点,但在我儿童时代的幼小心灵里,她堪称完美。不过,母亲的身体不好,有气管炎和肺气肿这种慢性病,到了冬天就容易发作。她年轻的时候,上一个小山岗都要气喘吁吁的,但她从来没有因身体差而偷懒,家里收拾得比一般人家更整洁,把家务忙完了,也跟父亲一道去田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母亲对奶奶的孝顺最能反映她的贤慧。有一次,奶奶的背上生了一个很大的脓疮,这个脓疮越长越大,几乎扩散至整个背部,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说这个脓疮一时间还不会好,还必须等它成熟,然后在肿胀的创面上开上一刀才会好;听医生这样说,可把奶奶给吓坏了,因为害怕开刀,她都不想活了;从医院回家后,母亲发现她举止有点异样,就从暗中观察她,发现她偷偷地找来家里的农药藏在自己房间里,准备寻死;于是,母亲把她藏的农药找出来,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母亲劝慰她,开导她,告诉她开刀不过是开上一个小口让脓血容易流出来,好的快一些,就不开刀也会好的,她才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在我出世的时候,奶奶已经69岁了,但她身体特别健壮,80岁以前身体一直都很好,不过,后来她患了老年痴呆症,到88岁去世之前连家人都不认识了。我和姐姐小时候,由她在家照看我们,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我小时候,因为顽皮经常被母亲打,只要跑到她的怀里就能受到庇护。但她后来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比如,她老是抱怨母亲煮的饭太硬害她吃噎了,而实际上母亲也喜欢吃软一点的饭,我都觉得家里的饭已经太软,很难吃了;她还经常抱怨给她吃的菜里油放的太少,说母亲把放油炒的菜藏起来了不让她吃;特别让我愤恨的是她觉得委屈的时候还要放声大哭,边哭边诉说母亲对她太狠了,直到好多人去劝说,她才能安静下来……。这些情况想必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可那时候我们都不明白这个原因,所以我越来越讨厌她,甚至恨她。母亲常常会被奶奶气得流泪,但却要去请人来安慰她。但母亲并没有恨过她,隔上一段时间在她的要求下,母亲会特别给她烧一碗肉或者水煮鸡蛋,那些东西母亲都不让我们分一点的。母亲还教育我不要去恨奶奶,说人到了老年就会“颠倒”,叫我记住,她是怎样对待奶奶的,要我以后也要这样对待她。
母亲不仅对奶奶孝顺,她对奶奶娘家亲戚还特别尊重。我们那里有个风俗,每年春节,亲戚间都要互相走动,而奶奶娘家亲戚来的那一天,总是我们家最热闹,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我小时候每年都盼着那一天。一方面原因是,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几位表叔的特别的宠爱……;另一方面原因是,几位表叔来的那天下午或者晚上,父亲、大伯和几个表叔会带上我一道去镇上看戏――是几个表叔执意要带上我一道去看戏的,包括我大伯家的几个孩子,只有我一个人受到过这样的优待,而且每年都是如此。小时候我不能明白是什么原因使我得到几位表叔的特别宠爱,现在我才明白,那是他们对母亲赞赏的表示。
我跟母亲的性格比较接近。她这一辈子没杀过一只鸡,她看到别人伤心哭泣的时候自己就忍不住要流泪,家里养的猪到杀的时候,她总是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她说,猪杀掉以后好几天,心里都觉得空落落的……这些特性在我身上都有着完全相同的表现。我甚至比她更极端,家里养的鸡、鸭、鹅,我都把它们当作宠物,常常抱着它们玩……。说来好笑,母亲捉小猪的时候对小猪的相貌要求很高,必须是宽背、短嘴、短尾巴,所以,我家的猪长大了差不多一个样,我甚至觉得自家养的猪的相貌总比别人家养的猪的相貌好看。想必是因为,对家养的牲畜有感情,所以我小时候非常挑食,几乎不吃牲畜、家禽类肉食。
我小的时候特别爱听母亲给我讲故事,老缠着她给我讲故事,直到她没有新鲜的故事可讲,对我的一再纠缠非常反感为止。一般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给子女讲的大都是吓唬孩子的鬼故事,但这类故事,母亲从来没有跟我讲过,她讲的几乎都是忠诚的人最终得到了好处,奸诈的人没有好结局的故事。我觉得,小时候听母亲讲的许多故事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我甚至认为,在我情感想像力发展的最初阶段,是母亲的故事启发了我,助我培养了入世以来最初的美好的情感和愿望,进入培养了影响我一生的诚实善良、重情重义的性格。我知道,这样讲很多读者会怀疑我太夸张了,为了取消大家的怀疑,这里我要转述两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故事一:“有一个孩子,他从小父母亲都死去了,所以从小就跟着哥哥嫂嫂过,可是哥哥嫂嫂是个‘奸臣 ’,(母亲说的奸臣就是奸人的意思)脏活累活都让他干了,还经常打他骂他。他长大了想自力更生,就自己开垦了一块地,准备种庄稼。他没有种子,就向哥哥嫂嫂借,哥哥嫂嫂使坏,把种子炒熟了给他种。可他不知道,种下去以后就每天都认真地浇水。种子没有发芽,地里却长出了一颗小树苗。他非常爱护这颗小树苗,经常给小树苗浇水。小树苗渐渐长大,变成了一棵大树。有一天,他去浇水的时候这棵树讲话了,对他说:‘你夜里十二点到我这里来一下,来摇摇我’。那天晚上,他按时来到树下,把树摇一下,树上就掉下许多的金银财宝。他把那些金银财宝分给了穷人,只给自己留一点点。他的哥哥嫂嫂想不通他从那里来的金银财宝,就来问他。因为他是个‘忠臣’,(母亲说的忠臣就是诚实的人的意思)所以就如实地告诉了哥哥嫂嫂。哥哥嫂嫂于是也在夜里十二点来到树下,把树摇了一下,树上却掉下许多石头,把他们头上砸出许多大包。”
故事二:“有一个孩子,也是父母亲早早就死去了,跟着哥哥嫂嫂一起过,哥哥嫂嫂也是大奸臣,脏活累活都让他干了,还不让他吃饱。有一回,哥哥嫂嫂炒黄豆吃,他站在旁边却没有得吃。有一粒黄豆在锅里炒的时候蹦出来掉在地上,他就捡来吃了。他吃了那粒黄豆以后,从此放屁就是香的,所有的人都喜欢闻他的香屁。有一回,县大老爷路过他们村上,闻着他的香屁以后就离不开他了,给他许多金银财宝,让他专门放屁给县大老爷闻。哥哥嫂嫂嫉妒了,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也如实地告诉了他们。于是,哥哥嫂嫂就再炒黄豆吃,还故意让一粒黄豆蹦出来,让哥哥吃了。哥哥吃了那粒黄豆以后,人家也说他放的屁是香的,于是,他就跑去对县大老爷说:‘我放屁也是香的,以后就让我放屁给你闻,你不要让我弟弟放屁给你闻了。’县大老爷说:‘好的,你先放个屁,让我闻闻看吧。’可是,他放给县大老爷闻的屁不但不香而且奇臭无比。结果,他被县大老爷狠狠地打了一顿。”
看了以上两个故事,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这也平平无奇的,而且是迷信的,根本达不到我讲的玄乎的效果。他们可能会认为大家都熟悉的“司马光砸缸”之类的益智故事和崇尚勇敢的寓言故事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更有益。要我说,那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智力发展的规律。在我看来,所谓的益智故事和崇尚勇敢的故事,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一定都有利,甚至还会有反作用,比如,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学到了司马光的两个故事以后,常常反思自己处在司马光的情况下会跟他一样聪明吗?回答是否定的,这让我很自卑。当然,同样的故事,由不同的人讲出来,或者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听到,其教育意义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 &&&& ☆─────────────────────────────────────☆ &&
dyr2011 (若有所思) 于
(Wed Oct 12 20:25:45 2011)
提到: && 二,伤痛
父母总是孩子的启蒙教育着,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的父母一方面给了我非常好的教育,一方面又给了我非常坏的教育……总而言之,在他们认为我还没有理智,还无须教育的时候我却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可当他们认为我需要管制的时候,我的不幸就开始了。这种矛盾的教育可能是最坏的教育……所以,我的童年也有着一般孩子没有经历过的辛酸和苦闷。下面,先说说因为贪玩而挨打的事。
那时候,农村大多数人家都养一头猪,拴在门旮旯里。母亲很爱干净,白天尽量把猪拉到门口的猪桩上,让猪拉好屎撒好尿再拉到家里……她要到田地里做农活的时候,会交代我做这些事,不要让猪在家拉屎撒尿。我满口应承下来,可是一出去玩就忘了时间,等想起来的时候,猪已经在家拉屎撒尿了。如果我能在她回来之前想起这件事情,把猪在家拉的屎和洒的尿清理掉,可能会避免一顿打,可我太贪玩了,常常是等她回来的时候还没有想起这件事……结果自然是免不了一顿打。
我们家旁边有一条泄洪道,不开闸放水的时候,是摸鱼捉虾的好去处,简直是孩子的乐园。可我父母就不许我去那里玩,他们认为在那里玩有危险,对我严防死守。我太喜欢跟一些大孩子在河里摸鱼捉虾了,常常是抱着去看看,偷偷地玩一会就回来的想法,可一旦去了,就总是忘了时间……结果自然也是免不了一顿打。
我因为贪玩经常被母亲打。她脾气来的时候会用细竹条抽我,说那东西“伤皮不伤骨”。大家想必清楚,那东西抽在身上,是真的很疼。可是我受了惩罚之后,还是记不住教训,可以说屡教不改,所以经常被她打。
成年人大多都难以理解孩子的情绪,我的父亲更是如此。有一次,电影下乡到我们村庄上。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视机,可想而知,这场电影对我有何等的诱惑力。姨妈家的表兄弟都赶到我家来了,准备跟我们一道看电影。我们由于过度兴奋连晚饭都没有心思吃,而要早早地守候在电影场。我们的这种表现引起了父亲的反感,他一怒之下就对我说:“今晚不许去看电影了!”我开始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而且我们已经改正了错误――耐住性子,草草地吃了晚饭。可晚饭后,我们拔腿往外跑的时候我又被他拦住。他说:“我答应你去看电影了吗?”――事后我想,假如我能及时地认错,或许还有转机……。可我的反应是:不顾父亲的阻拦,准备逃跑――我准备把电影看了再说,情愿回来被他狠打一顿。这种态度更加激起了他的怒火……结果是,我被他狠打了一顿,被关在家里,连我的表兄弟给我求情都没有用。我印象深刻地记得,那一晚,我流了很多眼泪……可我的眼泪不仅没有引起父亲的同情,反而又引起他的怒火,所以他说:“不就是没看成电影吗?怎么不争气的眼泪就这么多……。”
有些读者会认为,孩子在小时候要受父母管制,要挨打,这很平常,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让我再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跟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肘关节都摔脱臼了,那样疼,我都没有哭出声,还害怕父母斥责,躲在别人家里不愿意回家。其他孩子看我样子不对,都不玩了,他们跑去告诉了我父母。父母还是在别人家把我找出来,然后领我上街把肘关节接好。通过这件事,读者应当能够感受到,我对呵斥和体罚的恐惧有多么严重!显然,这种恐惧感对我精神上的伤害,远远超过体罚所致的肉体疼痛本身。
我小时候的记忆力,可以用“白痴”来形容。夏天我跟大孩子到河里去玩,好多回把凉鞋脱在一边,回去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每次把鞋给丢了,那是免不了一顿打的。我刚上学的时候老是丢铅笔。早上给我一支新铅笔,到晚上总是没了。常常在上午就丢了,中午父母没有检查,我也不敢声张罢了。铅笔哪里去了呢?如果说被别的孩子偷去了,可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人家就专门偷我的铅笔?现在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并不是谁偷了我的铅笔,只是我老是出神,铅笔随手乱放,过了一会就没有印象了……铅笔可能被别的孩子拣去了,而我却不会喊丢了铅笔,人家也就不会还给我。我老是丢铅笔常常是被父亲打,他气急败坏就一巴掌打在我的头上,虽然不是很疼,但我非常害怕。
我小时候好咬手,咬指甲,我的手指关节上都被咬得长出一块肉团,指头上常常被我剥得血淋淋的。这种癖好,也让我挨了不少骂。可到现在,我偶尔还会咬指甲。
我小时候经常把碗摔碎。不是发脾气摔碗,只是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念头,一出神就不知不觉地让碗在手中滑下来。父母认为,我也是因为贪玩才会这样,所以他们也会骂我……。
最让我郁闷的是,我到十几岁还经常尿床。医学上认为尿床是一种病,可这却是一种令人感到非常屈辱的毛病。父母也很为我这件事烦恼,可是他们不知道要给我看病。他们半夜总要叫醒我几次,可只要一疏忽麻烦就来了。在他们看来,我的这些糗事,都是因为太贪玩的缘故,气急败坏的时候他们也为此打我。
稍懂心理学的读者都应该知道,我的这些特殊表现,是情绪障碍或者说心境障碍的典型特征。这种创伤性的心理品质是由于经历了过多、或者说过度的挫折所导致的。父母给我带来的挫折只是单方面的,别人给我的不公正待遇也让我受到很多挫折。
在农村,有些大人喜欢故意要孩子手里的吃的东西,跟孩子逗乐。一般的孩子很吝啬,而我小时候却很爽气地把东西给了人家。我的这种表现在孩子当中也算是个小小的奇迹,所以他们经常试验我的反应。他们并不是真的要我的东西,而是把我手中的东西要去之后,又还给我,几回之后,我知道他们是在玩我,所以,给人了的东西我就不再要了。我把东西爽气地给了他们,已经让他们奇怪,给了人家的东西就不再要了,这就更让他们奇怪。有些人在暗地里议论的时候,说我可能是有点傻。这显然是个偏见,但母亲听起来非常恼火,甚至觉得我是真的有点傻。这些事发生的时候我应该只有五六岁,我之所以能够记得这件事,想必是因为母亲就这件事责怪过我,骂我“老好”,让我很困惑。
我印象鲜明地记得,被母亲责问过以后,有一次,我给在田地里干活的父母送茶水,走在半路上,遇着一位长辈,她非常夸张地对我说:“哎呀,我正渴得要命,你是送茶给我喝吗?”其实,我早有心理准备她可能会逗我玩、故意要我的茶,想避开她了。可我被她拦住去路,只得回答说:“不是的,我是送茶给我爸妈喝。”“可我真的渴得很,你就让我喝了吧!”她再次坚持。以我只有五六岁的孩子的理智也能够明白,她已经在回家的路上,渴了可以回家喝茶,但我还是把茶递给她了。结果,她并没有喝我送的茶,把茶还给我,还夸奖了我,但这样的夸奖已经不再让我快乐,相反是感到耻辱了。
有一回,我的几个小伙伴在小树林里玩做饭的游戏,他们用几块石头支起一个破瓦罐,瓦罐里装一点水,底下用柴火烧。我并不喜欢这种游戏,开始也没有去,只是一个人在家耐不住寂寞,后来才去看看。我刚到一会,其中一个孩子(我们叫他“小如子”)的母亲(也是我的远房嫂嫂)发现了我们在玩这个游戏。孩子玩火这是个大忌,况且还是在树林里玩火,所以,嫂嫂训斥道:“在林子里玩火!这是谁带头干的?”几个孩子都很害怕,都推说不是自己带头干的。她接着训斥小如子:“是不是你带头干的?是不是你带的火柴?”她训斥时言辞激烈,举势要打。我看到她真的要打他,就连忙说:“这是我干的,不要打他!”当时,嫂嫂满脸狐疑地向我看看,便什么也没有说,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去了。实际上这件事正是小如子先提议的,也是他带的火柴。
后来,嫂嫂告诉我母亲,说她其实已经发现小如子在家拿了火柴,而且她是悄悄地跟我后面一道去的。她还先在暗处观察了我们一会,才出来训斥,所以,她非常清楚这件事不是我带头干的。她还感叹说:“别的孩子都知道推卸责任,小运子却把不是自己的责任往自己的头上揽,他真是有点老好!”
听了这话,母亲特别恼火,她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虽然我也有辩解,但我的辩解,母亲丝毫也没有听入耳,从此以后,我的“老好人”的形象,就在母亲的心里定格了。以后,她常常骂我“老好”。
上述的同类事件还有一个。有一回,父母晚上有事,要很晚才能回家。他们交代姐姐照顾我,叫她跟我睡一张床。我们都还小,平日我跟父母睡一张床,姐姐跟奶奶睡一张床,这次姐弟两人在一起睡觉,都感觉挺新鲜、挺高兴的。姐姐叫我把胳膊给她当作枕头,我就真的把胳膊给她当枕头,还一动也不动,直到她自己推开我的胳膊,说不要了为止。可第二天,她跟父母讲起这件事,却说我实在是太傻了。成年以后,她还为这件事笑话我。
上述三件事,都是因为我特别“多情”而受了委屈。显然,这种“委屈”最能伤害人的心灵。接下来的事件具有相同的性质,只是更恶劣。
有一次,我在河边发现有一条鱼在河面上“打飘飘”,(可能是被人用炸药炸昏了头)我赶紧跑回家拿捞网。有个在田地里做农活的人见我跑的那么慌张,就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高声回答:“河里有条大鱼在打飘飘,我回家拿捞网!”可等我费了好大劲把捞网拿出来了,有人告诉我:“你不要去了!鱼已经被人家捞去了。”那一刻我难过极了!而且羞愧难当。
捞这条鱼的人,并不是问我话的人,因为当时在田地里有很多人都听见了我的话。我也没有打听是谁捞走了那条鱼,更没有怨恨人家。我并不是很在乎这条鱼,我只是担心别人会通过这件事看出我很傻。
一般孩子七八岁就已经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我当时已经十二三岁了,所以,这件事发生了以后我真的认为自己要比别人苯,比别人傻。
“人与人之间真的不能信任?”
“善于撒谎才是聪明的孩子?”
我印象深刻地记得,自己认真地思索过这两个问题。可以说,在这时候,我童年的天真无邪的快乐就结束了。从此以后,我开始学着伪装自己,开始说谎,开始学坏心眼。不过就我而言,要学会不动声色的撒谎也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情。我太敏感了,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一旦撒谎或坏心眼被人发觉,我就会羞得无地自容。所以,撒谎和坏心眼也并没有让我得到什么好处或快乐,只是给自己留下一些耻辱的记忆。 &&&& ☆─────────────────────────────────────☆ &&
dyr2011 (若有所思) 于
(Wed Oct 12 21:18:07 2011)
提到: && 【 在 AQXST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敢。。。求摘要你会不会发脾气啊。。。
: 【 在 dyr2011 (若有所思) 的大作中提到: 】
: : 标&&题: Re: 心灵的历程(或名: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另类人生)
: ...................
发脾气是不会的。下面是摘要。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董玉润,男,32岁,安徽省舒城县人。
我本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人,记得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个工人。也许就是因为太过敏感和缺乏自信造成了学习障碍,所以早早辍学了,而且自卑、羞涩的心理障碍曾经与我如影相随。如果我说“是一本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确实发生在我身上。
对我产生影响的那本书是我95年读的马克&#8226;吐温撰的《巾帼英雄贞德传》。这是撰写法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在14世纪法国和英国历史上的百年大战后期,法国几乎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县之地,国王都准备逃亡了。那时候的法国军队早已是溃不成军了,据说一个队的法军见到一个英军都会转身逃跑的。法国人民苦不堪言,一般小镇上经常可以看到饿殍,甚至有饿狼在街上横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奥尔良地区的一个小乡村上, 有一个17岁的小姑狼“贞德”提出要带领法国军队打败英国人,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事。贞德的父亲也认为她精神有问题,甚至要把她吊死。但是,贞德还是说服了一些人。她带着村上的几个年轻人历经艰难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国王。她要说服国王让她带领军队和英国人打仗。虽然,她受到了许多老臣们的非议和责难,但是她还是说服了国王把他的不成样子的军队让贞德指挥。不可思议的是,贞德指挥她的军队主动出击跟英军打了第一仗居然轻易的就取得了胜利。这一仗只用了几个小时,可这是英法两国百年大战以来,在法军节节败退以后第一次主动出击也是第一场胜利。因此,英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法国军队士气大涨,法国人从此看到了希望,法国人不再畏缩了。这一仗以后,法国人把贞德就像他们的“救护神”一样崇拜。再后来,也就是一年内,贞德指挥她的军队又赢得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样,贞德就用一年时间就扭转了英法历史上“百年大战”的局面,从此不是法军看见英军恐惧,而是英军看见法军恐惧了。贞德扭转了战局,为了帮助他们的国王获得威信,又给国王举行了加冕仪式。于是,原本已经名存实亡的法国又重新注入了活力,一下子就变得强大起来了。因为贞德被当时的法国人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的号召力就受到了教会和国王卫臣的妒忌。教会开始散布谣言说贞德是“撒旦”,他们的国王也背弃了贞德。国王解除了贞德的军权。贞德也没有反抗,就在被解除军权不久她就被教会军队俘虏了。接着,贞德被教会审判,教会为了审判贞德设下了种种圈套,虽然贞德击破了他们的诡计,但是,英雄的贞德还是被教会处以“火焚”。直到法国国王若干年后自己带领军队通过浴血奋战完全收回失地以后,想到自己的王位还是贞德给他加冕的,于是又给贞德平反了……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被一种无与伦比的激情鼓舞着,把想像力代入贞德所处的环境中,情不自禁地思考:贞德为什么会成功?贞德为什么会有如此智慧?为什么整个法国几十年只出现一个贞德?等等,不可思议的事件背后的所隐藏着道理。除却所有的迷信思想,我所总结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勇气、诚实、和信念,就是智慧的根源;并且,有了“勇气、诚实、信念”特质的人才会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而这种特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自己培养的……
我把借助于这本书所能得到的想象视为真理或说信仰。最初得到这种信仰的感觉是非常绝妙的,就好像“上帝”在瞬间给了我智慧一样,让我欣喜不已。当一个人受激情驱使的时候总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借助这种激情想象着“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就好像自己承担着创造理想社会的责任,也好像理想的社会就真的成了现实一样。我以为这种绝妙的感觉是别人无法体验到的,所以我想像着着自己有责任把这种理想和信念向世人展示,就好像我能帮助世人受到教育,认识到真理,使他们纯化了心灵一样。
但是好景不长,借助于幻想所带来的激情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我为了找回那种激情和绝妙的感觉,买回了很多文学作品。在借助书本所带来的想象的时候感觉是非常充实的,我常常对书本上的几句话反复咀嚼和想象,一旦有了自己的感触就好像一下子认识了真理一样欣喜不已。可是一旦脱离书本知识遇着一时间没法解决的事情的时候思维就感觉到迟钝起来。人情绪从最高一下子落到最低的时候总要产生忧郁情绪的,而且免不了强迫性思维。我随着情绪的起落寝食不安的思索着好多毫无意义的问题,似乎不解决那些问题就没有办法生活一样。情绪最坏的时候我感觉头脑发胀甚至怀疑自己的记忆和智力都有问题……
我不信神,可是总感觉到有种冥冥之间的力量在支配着我的精神。当我情绪低落到慢慢平静以后,我又可能会因为看到一个故事、一句名言、或者是一个普通的事件,就能在一瞬间恢复激情,并且因为得到绝妙的感觉而欣喜不已。有人说“当理想与现实之间最遥远的距离被一个人所接受的时候,他必将生活在无目的之中,并伴随着对死亡的探索”,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我那时精神的最恰当的写照。
那时候我在外打工,由于情绪总是反反复复的,所以很迷惑,急切地希望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又因为我的工作需要变动,所以在情绪好的时候我作了一个决定:回家专心学习、思考,决定人生目标。所以,那年10月份我就带着一大包书回家了。&& 我跟父母解释说,要在家看看书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然后决定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走,所以暂时不想打工了。父母拗不过我,只能答应了我的要求。&& 96年我在家情绪仍然反反复复的,情绪好的时候感觉理想似乎伸手可及,也跟母亲谈论理想,我信誓旦旦的向我父母保证自己一定可以创出一番事业,父母亲当然是似懂非懂的听着。而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思维就要呆钝,这时候父母亲烦我就忍不住要发脾气,最坏的时候也经常毫不容让地和父母争吵。父母亲对我的反常表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力劝我放弃所谓的理想。他们对我多次相信又多次失望后再也没法相信我了,再加上别人认为我是书呆子,或者是受了什么刺激脑筋有问题了,或者就是学了“基督教”中邪了,这些闲言碎语我父母亲听着也真假莫辨的,因此母亲要带我去乡村的“神仙”那里帮我驱邪。我虽然非常恼火,但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希望还就真的跟她一起去求过神仙的……。
在家这年,我与父母争执最大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想保持孤独,不想早早结婚,更也不愿拖累别人,所以要辞退通过媒妁之言的女朋友。而我的父母却认为让我早点结婚了是会改变不正常的状态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所以拼死阻难。虽然我女朋友和他们全家都对我特别宽容,但是我还是不顾父母的反对,在年前去女朋友家吞吞吐吐地提出了我的意图。但是,做完这件事后我看到父母没精打采的样子感到非常害怕,担心把他们的精神带垮,又有堂哥来做我思想工作,所以违心地又跟我堂哥一起去女朋友家道歉,挽回了这层关系。――这件事直到两年后我们准备结婚办喜酒的前几天才有了了结。因为我在外打工,随着准备回家结婚日期的逼近越来越感到恐惧,觉得和不适合自己的人结婚是害人害己的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回家不顾一切地辞退这个婚姻。这次我的父母被我的决心吓住了,没有太多的阻难,而我损失了一万多块钱还背上一个“无情无义”的臭名。 &&&& 为了生活,第二年我又出来打工。然而,我仍然不甘心平庸,所以自学《国际经济学》。虽然这些书我并没有完全读透彻,但是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思考,也把自我意识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国际贸易应该是怎样进行的?&& 国际贸易实际上是怎样进行的?&& 书本上总是花大多的篇幅试图论证“第二个命题”。而我觉得,研究“国际经济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天马行空、自由想象的领域,如果我们先研究第二个问题反而会囿于成见造成意识上的障碍。
我观察到,虽然“国际贸易”如同一个杠杆可以帮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优势迅速发展特色产业群,提高竞争优势;但是“国际贸易”又是一把双仞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过度地依赖“国际贸易”带来的好处会不利于宏观调控,就会造成扭曲的发展格局,而且动辄受制;从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对民生的利益角度来看,过度地依赖国际贸易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每个国家的经济学家、政治家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保护本国经济少受国际贸易的危害并能提高本国经济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竞争力的“贸易政策”;现今的发达国家通过制定贸易政策也确实创造了很多成功的范例……
我冷眼观察到,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性转变是伟大的,成果是辉煌的,而现在有好多人完全否定了计划经济的意义,认为不断地开放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起步晚的事实,如果没有在计划经济下建设的国营大型工业,那些乡镇企业和个私营企业恐怕连起步的机会都没有。我们要认识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各有利弊,彼此都是优点显而缺点隐或缺点显而优点隐。中国经济在起步之初肯定还是计划经济好,当计划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出现了种种矛盾和弊端的时候放活经济体制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无疑是明智的决策;可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下遇到了矛盾和弊端,经济政策又将如何转变呢?这个问题将更复杂,更尖锐!――笼统地说,政策之走向总是必然过渡到现实的反面,因为政策之能事总是在于其一张和一驰之间,每一项政策即使再好,也只能如同阳光和雨水一样具有暂时的有效性,一旦过度就必然转向它的反面。“专制”的过头就必然使得市场失去活力,人的观念囿于成见、不思进取、保守、顽固;而“开放”过头的危害是政府失去调控力。经济格局瞬息万变,国家的贸易政策也必须紧随形势即时变化才能避免重大政策失误,所以艾森豪威尔说“美国政府经不起任何一个党派的长期的过头行为”,反思我国政府因为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不足,往往修正一项政策比出台一项新政策还难,政策的应对能力难以紧随瞬息万变的“问题现象”,也难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个国家政府可以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制定相应的对外经济政策,可是我深深忧郁,现行的区域性经济两极分化的经济格局相当于未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种迫害性垄断的关系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也就是某位经济学家提出的“黑洞理论”,既是说“一个发达地区的崛起必然将周边小城市的资源像自己吸引”――我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自己的想像力试图寻找可行的一种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现象。
我设想,中国政府出台一项新政策,在发达城市设制各种行业工人的工资底线(而且每年都要根据经济增长情况以一定的增长比率提高)强制各企业必须按月付完工人工资,不得随意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加班必须给付工人双倍甚至可以更多倍数的工资。这样就是在保护工人利益的同时规范劳动力市场因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引起的恶性竞争。这项政策的实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激活工人的流动性,从而促使企业关注工人的思想意识,注重培养工人的道德素养;也促使工人与优秀的企业之间产生浓重的亲情关系,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虽然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因工人工资成本比率的增加将可能会产生小幅度的“通货膨胀,”但是这也并不可怕,由于消费者普遍有追涨不追跌的心理,适度的通货膨胀反而会使市场变得更加敏感活跃。一些企业也会因为有了危机感和压力而乐意更新设备,注重经营理念的钻研,从而带动中国企业整体形象的“质量升级。”――再给予发展中城市优惠的税收政策,以缩小发达城市相对于发展中城市的发展优势,就可促使一些企业将发展方向往工资水平低的发展中城市转移……。
我甚至试图说服家乡的县政府配合我的想像制定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来帮助创业者发展家乡的经济产业群。然而,由于我的想法还很不成熟更不善于表达所以努力不见效果以后只能暂时放弃这个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表达能力,也是为了给自己解惑,我接着又开始阅读一些哲学书籍,包括“马恩毛选”。也许是因为个性使然,那几年我的情绪起落仍然很大,而在不同的状态下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也是因为这种个性的需求,让我迫切地希望认清自己,希望了解我们的意识的真理何在。可是,对哲学的兴趣不仅让我收获了一些知识,也让我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痛苦。&&
那几年我能够读书的时候感觉也是非常充实的,我把书本上能够让我有感触的语句和自己产生的冲动的念头和想像都记录下来。司汤达在他的名著《红与黑》里对主人公于连的几句描述用来描述我那时候的心境在恰当不过了。――“他的想象都借助于书本来认识世界……”,―― “对轻松的嘲笑所具有的动人的微妙之处,他还不能领会,他认为一句嘲笑话必须合情合理,才能够听了发笑,他在这些年轻人的话里,只看到不问青红皂白,对人人都进行诋毁的口气,因而感到很不快。”――是的,我对别人粗鄙语言和玩笑都非常反感,和同事们的思想格格不入,有时候甚至觉得生活在这样粗鄙的人群中简直就是不幸和耻辱,有时候又会庆幸自己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很多的感想。――“他脸色苍白,像个大姑娘似的,谁知道他的内心隐藏着情愿死上一万次也要飞黄腾达的勇气和决心。”――呵呵,同于连一样,我把对现实的不满和极端的自尊转化成了自我挑战的冲力。
2002年下半年我开始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把激情又一次推向了高峰,有了无与伦比的激情又以为自己领悟了最高的真理和生活智慧,所以准备放弃打工生活专心学习,争取把自己对真理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
实际上我所言的感悟只是“信仰的感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因为困难太大一时间无法解决让我的精神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再加上反思到我给父母带来的精神负担而产生的自责使我的精神陷入了严重的“虚无主义”的境界。――这种 “虚无感觉”让我在那时候彻底地失望了。
2003年我为了生存尝试努力适应现实社会。可是,在我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命运就好像故意要跟我开玩笑一样偏偏又安排我遇到了一件最倒霉的事,我被人陷害再次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以往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努力逃遁,过了几天情绪就会慢慢平静,情绪稳定了以后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次就不行,我整夜的失眠,又因为失眠而紧张和焦郁。――“生的希望可以在一瞬间变成对死亡的探索”。我变得害怕孤独,孤独的时候甚至感到心跳都有问题。有人说“最深的痛苦来自思维”,是的,我体验了这种最深痛苦,而这种痛苦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为了自救我偷偷跑到“精神卫生中心”向医生求助了。医生诊断我是“双向情感精神障碍”,而且还有很难治疗的“快速反弹的症状”,建议我要终身吃药的。从医院回来以后,我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规律,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又听从医生的嘱咐往医院跑了几趟,几个月以后情绪也就慢慢的稳定,从此不再需要依赖药物。&& 然而,我总觉得要是不把自己曾经有过的信念说出来,总是会“如哽在喉”,无法活着自在的,所以,2003年下半年我一边坚持吃药一边努力整理自己的思想准备写成一篇文章。我原本是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差的人,初中二年级开始就不交作文,读者可以想象我开始整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有多么困难。这简直就是对生命的折磨,但是在面临困难想要放弃时候我告诫自己:“必须坚持,否则你将永远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无法自救”,所以我费劲心思用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叫“一个热血青年的企盼”。写完以后我又给它印成小册子,想免费派送出去并借机结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来创业。
也许是因为我那时候还不够自信,思想还是不成熟,目标不明确,所以,虽然很努力可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是,这次失败我并没有太大的失望,在一段时间内反而像卸下了包袱一样,因为我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心灵”,毫不脸红地认为自己没有背叛自己的信念,拿出了应该有的勇气,也确实尽力了。
2004年因为没有近期目标,我努力适应现实生活,甚至有意放纵自己去尝试“声色犬马”的生活。然而,即使是游戏中或者半醒半醉中我的意识也常常游移出去,放荡的生活也无法帮助我逃脱来自思维的折磨。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使得我连打牌和玩游戏也显得笨拙,而酒醉以后我的意识却是非常的清晰,所以,更加地痛苦。
既然“装疯扮傻”都逃脱不了,那么只能勇敢面对。05春节过后,我又下决心继续边打工边学习,于是买了电脑,准备先学会使用电脑,了解网络,然后利用网络创造实现理想的“平台”。
05年国庆节期间,在朋友的鼓励下,我把以前写的那篇文章的两部分分成两篇文章,并加上自我介绍――关于经济学知识和创业设想的方面的仍使用原标题“一个热血青年的企盼”;关于社会问题、哲学方面的起名“为观念论平反暨唯物主义的批判”,――在“爱智论坛”上随意发到一些人电子信箱里。
这次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收到了很多朋友和老师的来信,有在校研究生,有大学老师,甚至人大哲学院副院长张志伟教授也写信给我鼓励,不过大多是在校大学生。
张志伟教授在信中对我说――我经常说“智慧是一种痛苦”,实际上理想也是一种痛苦。这句话我这样理解:“当智慧成为一种痛苦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迫使人自我完善的冲力。”。――我相信,这是对我的理想主义情愫持一种宽容的理解和赞许。
厦门大学计算机系教师,佛学爱好者庄朝晖老师指引我去了解一些佛学知识,消除了我过去对宗教的误解。庄老师还把他新整理好的准备出版的近三百篇文章的电子文稿发给我,让我学习,这对我有非常的助益。――庄朝晖老师其实跟我年龄相若,他自称“小庄“,称我“董兄”。我因为觉得他的文章写得特别好,精神风格值得学习,所以在我们的交流中,虽然他一再反对,但我还是一直尊称“庄老师”。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哲学专业研究生赵文东同学跟我成了最倾心相惜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愉快地讨论社会、人生和哲学话题。然而,在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马哲”的现实意义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严重的分歧。――在我坚持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应该从感情上去“藐视”马哲,而在理论上我们是可以接纳马哲的知识;而在文东兄坚持的角度来看,却要我们从感情上“接纳”马哲,然后在吸取马哲知识的基础上再去批判马哲。――现在看来,想必是因为我们的知识背景,社会体验和对理论知识的价值关怀上的有所不同才会产生这种分歧,但是那段时间我们彼此都还不了解自己立场的现实意义,所以纠缠在表达不清的理论中激烈争辩。――但我们彼此尊重,这些交流对我也都是有非常的助益。
内蒙古大学05届毕业生杨再梅,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生袁芬,河北大学在校学生张扬,自学本科也非常喜爱哲学的马科军同学,都给了我热情洋溢的鼓励。还有一些需要感谢的同学,因为好久没有联系,一时间也联系不着,在这里一并致谢!
在这段期间,我认真地给每一位朋友回信。庄朝晖老师和文东兄和我的信件最多,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是每天一封。我把认真写信当作是锻炼自己,发掘思想的机会,所以我对这些信件视若珍宝。在这里我要累赘地添上一句话:“我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甚至感谢‘网络’给了我认识这些朋友的机会!”
每天都能收到朋友来信,并认真写信的这段时间是我近年来最最开心、最最快乐的时光。
“在中国,当代的思想在网络”,我深深地赞同这句话。看到有很多老师和同学对社会、人生,与我有同样的感受,有同样的追求,同样在努力,所以我相信自己以后不会再孤独了,可以永远活在理想主义者的精神状态中义无反顾地追求我的梦想了。
逐渐冷静下来以后,我开始思考具体的人生追求目标。准备先还是继续边打工边学习,准备把黑格尔《逻辑学》再深入地读几遍,然后再读“精神现象学”,“伦理学”,“马恩毛选”等等分支科学,争取以通俗的语言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对哲学、宗教意义做个概括性的总结和反思。 &&然而,今年大半年来,我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又不断地质疑自己所做的努力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反复思量,我认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并不是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功的“故事”和示范来激发大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需要有人提出“伟大的理想”来团结大家的力量以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所以我决定暂时放弃上述目标。我认为:自己应该趁着年轻赶快行动起来,而且,在行动中学习会更有意义。
我重新整理过去的创业构想,力图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逐步实现曾经没有完成的梦想。我准备给我的潜在客户写封信,简单介绍我的创业构想,可是在写这封信的过程中又改变了计划,因为我不想在小本经营的时候浪费太多的时间。于是改写成一篇文章叫“一个值得深思的商业狂想”。
当然,我很清楚,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所以我又写了此文以求结识更多朋友来组织我们的团队。我希望邀请有工作经验的朋友加入到我们这个的“团队”中来,更希望邀请管理大师来带领我们的团队。 && 我的梦想
也许是我还不够自信,以致即使有非常明确的行为目标在表达的时候却总是非常含蓄,总希望别人发挥想像力能够理解我。有位老师给我提出了这个毛病,所以接下来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写此文的真实意图。
我有个非常不错的商业构想。概括起来说,我想是要把文化传媒、经销商的工作统筹起来,有条件的时候还要投资国营商店的股份取得经营权,配合政府深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力图打造一个商业王国的“帝王”,以便对社会、经济现存的“问题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造。
首先,我要注册一家商贸公司。但是,从商业文化考虑,我准备,经营商贸公司的同时做好网站建设和网站营销工作,以宣传公益性的思想理论为契机,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为自己经销的商品增加“文化的附加值”。需要着重说明一下:我考虑的网站建设并不是指建立一个普通的企业网页,而是力图建成一个思考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前途的网媒和论坛性质的网站。我们会经常发表一些颇具争议性的文章,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来提升网站的人气,并做好与名优网站的沟通和链接工作。
同时,我要宣传一个如同“身土不二”的口号,以表达弘扬爱国精神可以有效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受世界贸易带来的迫害的重要性意义。并且,我要高举“打造中国的商业品牌,做好中国制造的经纪人”的旗帜,利用网媒和纸媒做足宣传工作,着重宣传“商业资本的完全市场化运作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力的思想理论”,高屋建瓴,突出表现自己将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我们这是通过商业营销来传播文化,也是通过文化传播来实施品牌战略。我们在推广“商业文化”的同时,会对推广的某些商品进行商标注册,把经营品牌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经营内容;在质量上乘的产品上进行贴牌销售,并加印公司标志。也就是说,我公司将承担起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承诺的监督工作和责任。我们会力求让大众感觉到,我公司商标就是一个“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和时尚的选择! 只要我们能做到这点,那就是给经销的商品增加了“文化的附加值”并利用我们的“组合营销”,让企业搭乘了“规模经济”的“便车”。
有条件的时候,我还希望把现代化的网络事业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对接起来,我要让国人在便利店里可以购到品牌服饰和品牌商业的服务,网络上购物可以在便利店里退换和得到同样的服务,同时我们要利用商业资本支持“文化事业”并利用文化事业打造商业品牌,给中国的“商业企业”制造一个成功的故事和示范。我们要提出“支持中西部产业群”这种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争取一种“亲和力”。只要它能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一些有头脑的企业从“商业文化”角度考虑也就会从“看客”投身到“发展中西部产业群”的事业中去。这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形态、商业模式和传统的经营理念,通过从思想领域在现行的经济体系中分化出一片市场,将企业间单纯的商品竞争引入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竞争中。
当然现在这仅仅还只是空想,作为创业者我没有足够的资金,除非能够制造出一个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上述构想。
考虑到如何才能制造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在介绍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同时推广自己的商业构想。我从一个被班主任点名可以不交作业的“问题学生”,一个曾经求助过精神病医生的,非常自卑、羞涩的人,通过自我塑造,逐步克服心理障碍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历程,这本是就是一个值得宣扬的,也是容易受到关注的故事。
相信,只要我的故事和我的商业构想能够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那就是已经制造出了一个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将事半功倍。当然这不是个容易办到的事情,是需要很多老师和同学帮助的,但我已经看到了希望。 &&&& ☆─────────────────────────────────────☆ &&
dyr2011 (若有所思) 于
(Thu Oct 13 20:02:21 2011)
提到: && 三,第一件坏心眼的事
在我们家乡,水稻收割了以后,田里一般都种上红花草,到了来年春天,红花草长到最茂盛的时候,农民们就将田放上水,用犁把田耕一遍,将红花草翻到泥底下,让它烂掉当作肥料。当红花草在泥底下两三天,田里的水都开始发臭的时候就是钓黄鳝的最佳时期。用一根大约七八十公分长的线,一端拴在一个大约二十几公分长的小木棒上,一端穿上一小段蚯蚓并打上一个结,一个钓黄鳝的工具就准备好了。我们家乡的农村的男孩子大多都做过这件事,有些孩子一天要准备上百个这样的工具,他们黄昏的时候就把这些黄鳝钩子插到田埂上,晚上就拿着手电筒提着篮子去收黄鳝。他们一个晚上能收上好几斤的黄鳝,虽然那时候黄鳝不过一两块钱一斤,但有些孩子也能挣得上百元收入,他们用自己挣得的钱交上学费都够了。这样的收入,连大人都会眼红,不过,这件事却是孩子的专利,大人也不好意思跟孩子争。父母本来是不允许我做这件事的,但他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非常热衷于这件事,而我却无动于衷,觉得有必要让我也锻炼一下,所以,就叫我也去干这件事。父母本来不许我搞,这次突然支持我搞,让我有点奇怪,也很兴奋。在此之前,我就非常喜欢晚上跟着钓黄鳝的孩子一到去玩,晚上七八点钟,两三个孩子一起顺着田埂走,看到线上被黄鳝拉得笔直,用手轻轻地把线一提,黄鳝就被装进篮子里乱蹦乱跳,那是最开心的时刻了。但是,让我完成钓黄鳝的整个流程我就犯难了,因为我怕脏,不敢穿蚯蚓。于是,我想到了跟“小明子”合伙。我跟他讲:我们可以分工做事,我不敢穿蚯蚓,但我可以做其它的事,我们两人合伙就可以多弄些钩子,跑远一点的田里。他也爽气地同意了。
小明子比我小一岁。就钓黄鳝而言,他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当中搞得最好的。我自以为除了不敢穿蚯蚓,做其它的事情是不会比他差的,可是真的做起这些事来,我是处处都比他苯。我去地里挖蚯蚓比他挖得少,穿蚯蚓是他一个人干,我在旁边做帮工也笨手笨脚。晚上去收黄鳝我也很笨,因为没有技巧,被我收跑掉了好几条。平日里我跟他不算要好的朋友,现在我有求于他,所以,简直有点讨好他的。
这天晚上,我跟小明子田里转了一圈以后,没有收到几条黄鳝。无聊的时候,我们看到河边有灯光,走过去一看,原来小如子兄弟两在河边捉虾。那一天,不知是谁在河里洒了“敌杀死”,虾和蟹对这种农药非常敏感,只要用一小支“敌杀死”兑上水,然后在河边洒一段,虾子就会浮起来,有的虾子还会往岸上爬。我们也去捉虾。他们的手电筒的光很暗,小如子问我们有没有新的电池了。我没有回答,小明子就把新电池借给他了,这样一来,他们的手电筒又就比我们的要亮。事后,我跟小明子讲:“你怎么这样傻?你把新电池借给他,他们的手电筒比我们的亮,他们捉的虾多,我们捉的虾不就少了吗”?当时,小明子没有回答我,可第二天,他却把我说的话告诉了小如子。小如子很生我的气,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妈妈。他妈妈第二天又把这件事跟我母亲讲了,她还说:“小运子也不老好,他心眼还挺深的……。”
母亲有点不大相信,问我是不是有这回事,所以,又被我知道了。母亲跟我讲的时候我是又羞又气,恼羞成怒,马上找小明子算账。我跑去跟他讲:“我再也不跟你一起干了,我也不钓黄鳝了……”
因为憋气,我家的田和我大伯家的田,我都不许他去钓黄鳝。他当时虽然答应我,可第二天晚上,他就偷偷地在我大伯家田下钩子。第三天,他可能认为我不会管了,就早早地在那块田下好钩子了。其实,我在暗暗地观察他,等他下好钩子,就跑过去先给他拔掉几个,然后叫他自己拔掉。我印象深刻地记得,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你把这些钩子拔掉!你不拔我就给你扔掉!”他也没说什么,把我拔掉的钩子都收起来,剩下的他就自己拔掉了。这件事的过程几乎是沉默着做的。有几个大人在关注着我们,我还听见他们在讨论:“他们两个真有趣,怎么既不骂人也不打架?矛盾这么容易解决了?”
这件事这样完了以后,我还觉得不解气。我估计他在我走了以后,还会在那块田下钩子。过了一会我去看看,果然如此。见他不在,我就把他的那些钩子统统拔掉并且扔河里去了。
这下可好,他知道以后气得不行,一边哭一边跑到我家门口,要跟我打架。我清楚地地记得,在我家门口有好几个大人,他们看着我们要打架都不来拉我们,他们乐得看看热闹。当然,小孩子打架不过是“拔根头”,后果也不会很严重。我比他大几个月,而且我的身体柔韧性非常好,跟他拔根头,我简直是毫不费劲地就把他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我两次把他压在身下,却都没有打他一拳头,还举起手向大人示意:“你们看,我没有打他哦。”我本来以为,自己的表现会受到大人们的赞赏,可后来我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跟父亲讲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对我说:“你不要到人家门口去打人家,但人家是找到你门口打架,你怎么不能打他呢?”父亲的话让我郁闷了好几天。我猜想:在看我们打架的大人,虽然都比较喜欢我,但他们在议论的时候却一致认为我是太老好了。
这是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动的坏心眼的故事。我反思,这次动了“坏心眼”的一方面原因是,不久前受小如子母亲的影响而对小如子也不痛快;(我前面跟大家讲过,我为了保护他,自己没有玩火却说成是自己在玩火。)另一方面,是一个隐秘的、讨好明子,显示自己厚此薄彼的心理动机。只是,我话没有说明白,让明子觉得我是在说他傻,这就变成两边都不讨好。
这次教训太深刻了! &&&& ☆─────────────────────────────────────☆ &&
dyr2011 (若有所思) 于
(Thu Oct 13 20:03:07 2011)
提到: && 四,悔恨的事
先让我讲述一个特殊的事件:成年以后,我听母亲讲过,我有一次因为毁坏别人庄稼而被人追了好长一段路,后来有人认出我是谁家的孩子才没有追下去……可令人奇怪的是,我对这件事却一点印象都没有,我想:这应该说明我一向只对耻辱敏感,不会记恨(自己被人追,就抵消了犯错的耻辱感)。接下来来我讲述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由于有悔恨、有反思……
我小时候走路,喜欢不走正道,农民们在路边种上的黄豆苗刚刚出土的时候,我经常一脚一颗给它踩平……我的手也不肯闲着,经常毁坏路边的庄稼。最恶劣的一次是,我看到,一块地里,有好多手腕粗的板栗树被锯断,接上几个小胞芽,这些胞芽都成活了,长成小树苗……我知道,这是板栗树嫁接,可我莫名地有种愤慨的感觉,就恶作剧地把很多嫁接的板栗树小苗给抽掉……做完这事以后,我忽然有了负罪感,并深感后悔。
最让我悔恨是,有一次,我跟姐姐打架吃亏了……看她坐在门槛上,我想了一个坏主意,拿着茶壶,在她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故意把茶倒一点在她头上。虽然,我在行使这个坏主意之前,还把茶倒一点在嘴里试试的,自己也觉得并不是很烫,但姐姐却给烫得大哭……我也吓得大哭,边哭边申辩:“我不是故意的!”……父母慌忙过来查看,并且心疼地说:“哎呀呀,热水浇在头上比烫着其它地方更疼!”……事后我想到:热水浇在头上由于被头发挡住不易流下来,所以会更疼……所幸,姐姐并没有被烫伤,等她疼得缓过劲来就要来打我……可父母完全相信我不是故意的,认为只是碰到了什么溅出来一点点,所以一声斥责的话都没有,还连声替我辩护不过……有了父母替我的辩护,姐姐也就算了。然而,我是情愿被姐姐或者父母亲打上一顿的……他们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却让我更加的羞愧!
最让我觉得难堪是,有一次,我试图把别人的一本“小人书”据为己有的事。我的堂姐的儿子,他名字叫包书香……他来外婆家的时候向董志明借了一本小人书,他回家之前把这本书交给我,让我还给董志明,但我却一直不想还,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把它藏起来,隔几天就翻出来看看……我记得,这本小人书的名字叫“小兵张嘎”……虽然自己向董志明借来看,一点也不费事,可我还是想拥有这本书……他问我要的时候,我非常不情愿还给他,就撒慌说包书香没有给我。我很快就后悔说了这个谎言。因为这个谎言说出去以后,我再着这本小人书的时候就没有那种喜欢的感觉了……可想还给他,我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以至一直担心这个谎言可能被揭穿。
有一次,在晚上“看水” 的时候,(我们那里水稻田里需要灌溉的时候,因为只有一条沟渠,各村就只能轮流使用,而轮到自己村子使用的时候就需要有人看着沟渠的沿途,以防其他村人的把水偷走。)我发现水流刚刚到我们村庄那几块田的时候沟渠旁边突然断裂,把水全部引走了,而且那个豁口我一时间找不到东西来堵住它,当时我怀疑是底下稻田的主人有意干的,一气之下就把那块稻田的田埂上的黄豆秧子铲掉一半。事后那家人找到母亲,说豁口不是他们故意干的,可能是那里的土质疏松,被水泡了就自然断裂的。这件事,也让我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想起来就羞愧难当。
在农村,很多孩子为了偷嘴,偷拔过别人家的花生,偷刨过别人家的山芋。我也不例外。不过,我认为,相比其他孩子我算是很收敛的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把偷得的东西带回家过。我印象深刻地记得,有一次,我在堂哥(他比我大六七岁),的带领下,偷拔了很多花生……但把花生摘下来以后,我突然就有了深深的负罪感……当时慌乱极了,那些花生我一颗都没有留,而把它扔掉了……这种激烈的反应,让堂哥非常奇怪,他还感慨:“你是个好人!”
我还有一件不为人知的可耻行为。我偷过家里的钱去买东西吃,而且不止一次,可以称得上是个“惯偷”。要说偷钱还得先从偷吃开始说起。我们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零食,就是家里种的花生,父母也不许多吃的。因为太馋,所以我经常要偷花生吃。这种偷吃的经历即使被父母知道了,他们也不会惩罚我,然而,有了偷嘴的习惯,就极易产生心理惯性并导致偷钱这样的恶劣行为。我不记得第一次从家里偷钱的经历。想必是看见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在买冰棍,我太想吃,可向母亲要钱没要着,就动了偷的脑筋。那时候,父亲是小贩,家里零钱很多,我看到母亲把那些钱就放在箱子里而且还没有上锁。不过,我知道偷钱比偷嘴要恶劣得多,所以偷钱的时候是特别的谨慎小心。我只偷那些母亲没有数过的硬币。那时候最大的票值是十元,硬币也只是一分、二分和五分钱,而我一次只偷一两个硬币,最多的一次也不会有超过两毛钱的,所以母亲一直都没有觉察。
偷东西的经历,有了第一次就难免会有第二次,而且就像“癖好”一样很难改掉。就我而言,这种偷钱的欲望就如同“间歇性精神病”。欲望太强烈了,我就偷几回。偷了几回我就会感到恐惧和愧疚,这样就能歇上一阵子。不过,我偷了好几年的钱,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十块钱,而且,有一次母亲给我学费的时候多给了十元钱,我却还给了母亲。
回忆这些违反自己性情的恶劣行为,我现在已经较少有羞愧之心,反而为自己付出了沉重的“心理代价”而感到惋惜。我讲述这些,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倾诉彻底治愈心灵深处的创伤;一方面是希望能让读者了解孩子的心理,并能对孩子气的过错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 &&&& ☆─────────────────────────────────────☆ &&
dyr2011 (若有所思) 于
(Thu Oct 13 20:03:49 2011)
提到: &&  五,三件小事
接下来讲述的几段经历别人可能会觉得微不足道,但我却认为对自己心灵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说来奇怪,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些无意间犯下的微不足道的不够谨慎的行为却比自己故意犯下的真正可耻的事情更让我感到羞愧。
有一次,我跟父亲上街买东西,临走的时候,母亲对我们说:“买袋‘jian’回来蒸馒头”。父亲记性很差,这次他上街要做很多事,母亲就交代我帮他一道记住。接到这个“光荣的任务”我非常兴奋,差不多一路上都在心里念叨这件事。果然,父亲没有买“jian”就准备回家了。在我的提醒下,父亲带我进了商店,跟营业员说:“买包‘jian’,我回家蒸馒头。”营业员给我们拿了一包发酵粉。当时,这个发酵粉还是一个新兴的东西,过去,人们蒸馒头都是自然发酵,需要碱……那时农村人刚知道有“某样东西”可以随时随地蒸馒头,因为不懂便称其为“碱”。营业员也是多见不怪,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东西,也就不多问了。
我当时小学三年级,根本不认识这个“酵”字发音,也不知道发酵粉的意思。心里有些奇怪:我们说买包“jian”,这只是一个字,可这东西是三个字--我甚至怀疑营业员是不是拿错了东西,但转念一想,父亲都跟她讲清楚了,这东西应该没错--于是,自作聪明把发酵粉三个字念成“发jian粉”。营业员是个三十几岁的阿姨,见我自作聪明,就问道:“这个字怎么读的?”立刻,我就知道自己错了,羞红了脸,没有敢回答。她接着说:“你回家查查字典吧!”
回家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字典。查字典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永远都会记得‘“酵”字的读音了。这件事过去好长一段时间,我还只要一想起,就羞愧难当。
大概在三年级,在放学的路上,我见到杜荣权同学在跟别的同学说些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着货各个城市跑着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