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涵率多少倍如何购物才算合理理

来自雪球&#xe6关注 苍山甲的2016年总结与2017年展望来自2016年投资总结与2017年展望
年终到了,各单位部门总结搞得要吐了,雪球上也到处是大V小V和非V草根的总结,不乏真知灼见的,也不乏吹牛的(反正不上税)。但想来,总结还是有总结的道理,对自己一年的疏理交代,对未来提高也很有益。但本文比较的啰嗦,仅作自言自语吧。 一、总收益情况。 先亮出总成绩,2016年总收益约30%。为什么说约?一是没有精确统计,帐户五六个,懒得精确统计;二因为今年帐户是持续加仓,根据至年底投入总资金的收益大约30%,以年中投入资金只有六成仓计,则至少40%。 30%的收益里,打新股贡献了20%,今年打新股中了8个,考虑年初只有二三成仓,年中六七成仓,已经超越平均打新收益,感谢上帝! 至于另外10%,才是股票赚的钱。 二、对自己的操作打70分,择机80分、选股60分。 1、傻傻地看着年初的下跌 年初的时候,唯一持股是中国平安,这是去年80元价格买来剩下的(送一后价格是40,现在还亏)。即使去年高峰,我还看好中国平安,认为它估值尚未到顶。 好的股票在熊市也不能幸免,股灾发生时,全程完美地经历。所幸的是,去年底只有现有的一成仓,不是水平高,主要是当时没有钱没有精力,当然整体市场高也让我警惕。 2、二月果断买,买到三成仓 二月的时候,李大宵的婴儿底已多次被突破作为大家的笑话,即使看好后市的人都认为股市还会跌,到是基本要的,悲观的说要到2000以下。 首先入场的是我父亲的资金。父亲有了一笔钱想找安稳收益,可当时理财产品收益只在3%多,银行存款收益低的明显是要为国为民捐献。 成功忽悠老父后,拿到了这次择时良机,二月加到三成仓。当时买过H股E(510900),0.83左右;买过国投电力,第一笔是6.7元,急跌,6.3再买;后来买长江电力,价格只有11元多,甚至长江电力最低的V点那天,我11.3元都买过。信心来自长江电力的分析和公司的十年分红承诺,按承诺的每年分红0.65计,当时接近6%了。这个股票后来是我今年的第一重仓。 3、五至九月,买买买,买到七成仓 五月我中了个新股,当时集思录还没有提供新股的年化收益分析,我根据东方财富网的统计,对新股的收益大吃一惊,这坚定了我的信心,由于自己资金到位,我先加了自认最稳的长江电力,再加心有余悸的中国平安,顺便带点兴业银行。期间.04左右获利卖出,不是不低估,只是没有打新福利。 一直认为深市估值高,所以都没配,眼看资金超出打新高效区,我下半年加了四个深市的:长安汽车,双汇发展,平安银行,格力电器。 长安汽车是在三季报前13元多买的,当时长安利空多,市盈低,这个买入应该可以加分;双汇发展是听人推荐的,人推时21元没买,认为其市盈超15,而我一般对市盈超15就不太喜欢,但后来22元多买了,认为分红高、消费股,现在是2016年A股唯一的亏损股,这个要减分,最主要的是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个企业未来怎样,虽然它历史优秀;平安银行主要是背后中国平安,赌经济向好拨备释放;格力电器本认为没有机会的,复牌后几个涨停,我当时认为至少应该要到26,没想到在22元磨,可能当时是收购银隆的不确定性吧,当时考虑22.5元按分红1.5,分红率都有6.7%了,再加打新不得了,果断在深市股内重仓,这个可以加分。 4、十至十二月,调仓+T+加仓 调仓实际上没什么大调,只是把国投换了长电。国投电力今年利空太多,并且两河口我没法把握,干脆换自己熟悉的长江,但国投也卖在6.9,小赚了点。 格力买后不久,没想到收购被否后,险资大力买入,最高时达31元多,期间我只卖了两次,一次是27元,一次是31元,总共才卖20%,31的时候认为参照万科,格力会至少达到35甚至40以上,这也是贪心啊。后来回到23元多,我在23加了次,25多还加了次,算是做T了,但总股份比险资进入前还高些,赌2017年业绩。 十二月之前那段实际手头的好几个股票都比较好,刘主席喊了下,下跌不少。重仓的长江则连续两月下跌了,最多跌到12.40元吧,我是在12.95元开始加,每一笔加总仓的3%左右,信用贷都用上了,12.45买了最后一笔,可惜不再下了。 5、2016的遗憾和错误 长江电力到14元多,我没有卖过一股;格力上升到31,才卖20%。这些我都没有遗憾,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价格还没有超出价值,所以没法卖出。比较遗憾的是,长期心仪的茅台,看了很久比较顺眼的中国建筑,都因为想再降点的贪心,失去上车机会。中建也就算了,但茅台是我认为具备定价权、可以长期战胜M2的东西,可惜了。 2016的错误,是根据雪球的价格提醒,宝信汽车复牌涨70%左右,当时看了个大V说价值在3元以上,我在急忙中也想投机一把,几乎买在最高,还好只投入总资金约1%,目前深套不卖,权当警钟。 三、2017年总体思路与计划 1、坚信蓝筹股是中国长期最好的投资品中国股市市值还低于GDP,其中的国有股、富人持有多数,普通百姓虽然开户不少,但占家庭资产比例很低,而房产持有比例过高、收益低、上升空间小。低估蓝筹是A股的珍品,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我认为蓝筹会带上证,在五年内登上新高。长江电力的十年分红承诺,在参与国投电力、格力电器增发重组的否决过程中,体现了政府呵护股市,上市公司加强分红回馈股东,股东权益的保障共识不断加强。 2、当前是重仓良机A股当前只能说大部分蓝筹不贵,当然也不太便宜,主要是我们看不清下步经济和企业赢利。但当前我还是重仓,主要是有打新收益。打新收益很可能会下降,但保守估计17、18年两年至少会有15-20%吧,那我作为长期投资者,打八五折、八折买蓝筹股,贵吗? 3、要不断学习我们经常说,不熟不做。这完全正确,但反过来说你熟得少,你机会少。你如果去翻石头寻宝,只认识金子和银子,赚得肯定比认识玉石的人少。因为认识玉石的人能力圈比你大,他可以在市场中放下银子,拿起玉石。 新年主要是要加强对财务的学习,基础要扎实。 4、持仓与展望 当前按仓位大小:长江电力、中国平安、格力电器、平安银行、长安汽车、双汇股份、兴业银行 长江电力有较深的分析,具体请见拙作“长江电力——我的林地”,今后十年内年分红不少于5%,年收益不少于8%。虽不高,但它是盾,是蓄水池。当然,近期没有15元我底仓不卖。 中国平安是我认为可能五年三倍的股票,它是矛。近十年他非常的优秀,没有赚钱的,只是你买贵了,或者说你比别人领先了两步。我认为他能带我长期战胜M2,因为这个行业持续增长,而它是行业优秀的代表,希望他内涵价值可以持续增长,市涵率能升到2倍。长江电力和中国平安,我将作动态的平衡。 格力电器,行业龙头,比美的帐上钱多,希望董姨如我想的释放业绩,至少不减分红。否则要换美的。 平安银行,不良高是它的不足也是潜力,要关注不良变化,适时调整。 长安汽车、双汇股份,说实话还不太懂,需要找时间看懂,是不是具备核心竞争力,评估其长期盈利水平。5、重点关注 A股重点关注的还有:招商银行、福耀玻璃、金螳螂、中兴通讯、川投能源。 港股关注恒生ETF、重庆农商行、中国太平,A股打新收益下降时,可能入这几个。 2017,真不希望大起大落,只求盈利15%。钱已不太重要,最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祝君新年投资顺利,生活幸福! $601318,$600900,$600674,$600886来自&#xe6关注 曹山石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篇文章,闲聊中国平安股价三年翻一倍,文章可供参考。以前市场给保险股的估值是内含价值+10-20倍新业务价值,现在市场直接不考虑新业务价值了,甚至低于1倍内含价值。估值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担心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低于假设,导致内含价值失真。但从国外看,香港美国等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能够长期维持在4%左右。只要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能够长期维持在4-6%,保险股就有投资价值。另外,利率下降导致的寿险准备金增提的影响会在17年四季度见底。之后寿险公司利润将会正增长。对股价会是积极影响。另外大型保险公司正在转型保障型产品,其中平安是转型最成功的。平安死差和费差占比达到了53%以上,利差占比47%,意味着利率变动对平安利润影响越来越小,未来的盈利会更加稳健。这样的话,估值就能给上去。现在是0.9倍市涵率,对照友邦1.7倍市涵率,平安估值也有修复空间。来自雪球&#xe6关注 中国平安
1、未来10年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前景会较好,中国平安在保险行业中具有领先竞争优势,中国平安是是综合金融企业,拥有金融全牌照,主要业务包含了人寿险、财险、银行、信托、证券、互联网企业、各种投资公司等;
2、中国平安2007年净利润155亿,2016年净利润630亿,中国平安2007年净资产为1072亿,2016年净资产为3839亿,综合这俩项数据,年均复合增长15%以上;展望未来10年,净利润及净资产复合增长率保守预期将在10%以上,乐观看将会在15%左右;
3、从历史数据上看,中国平安2007年上市以来,市盈率从50倍逐步下降到2016年的10倍,市净率从7.26倍下降到2016年的1.66倍,市涵率已下降到1倍,目前的估值已属合理偏低估。
4、预期中国平安2017年每股收益接近4元,按目前价格,市盈率已降为不到9倍,综合参考中国平安以往经营数据及展望未来,中国平安的合理估值为15-20倍市盈率,从生意角度考虑,结合目前的经济状况,值得投资,未来将享受估值提升及企业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戴维斯双击”效应;保守情况下,即使保持10倍市盈率估值,股票价格5年翻倍是大概率事件。
5、目前融资买入中国平安,以5年期计算,成本36.5元x1.084x1.084 x1.084 x1.084 x1.084=54.63元,假如股票价格翻一倍,每股预期收益则为:35.5x2=71元,71-54.6=16.4元;
6、中国平安最有效的估值方法是集团内含价值估值法,平安集团价值=非寿险净资产+寿险有效业务价值+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10,如果按这个算下来,平安集团的总估值大概为1万亿,对应每股价格54元,对应2016年收益,大概为15倍市盈率;
7、中国平安寿险最低负债成本底线为1.5%;
万亿帝国:中国平安之估值分析万亿帝国:中国平安之估值分析点金圣手百家号估值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总要用一种作为依据。我们是用保险行业通行的内含价值法,还是简单可靠市盈率法?这里,我们采取保险行业通行的内含价值法来分析平安的估值,再根据其它变量来对这个估值进行调整。尽管平安不是一家纯粹的保险公司,但其业务的80%来自保险,采用内含价值法来评估,并不算错。一、什么是内含价值内含价值(Embedded Value,EV)的提出,也是近三十年的事儿。1984年,英国皇家控股保险公司董事们发现股票市场给予他们公司的市盈率偏低,不能真实反应公司的内在价值。一家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往往需要7-8年才能实现盈利。寿险保单的期限长,每年有均衡缴费,但往往第一年的费用最高,保单缴费难以覆盖成本,难以体现保单未来的盈利状况,也忽视了公司未来的长期现金流入和运营潜力。所以越是开业前期业务量做得大的公司,亏损反倒越厉害,盈利也越靠后;而业务发展慢的公司,反倒损益状况较好,甚至盈利。不幸的是,投资者对英国皇家控股保险的估值,就是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之上。因此公司决定创造一个更合理的评估方法,来反应寿险业务的真实价值。内含价值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内含价值的计算公式简单看是这个样子:内含价值=有效业务价值+调整后净资产=现有业务未来利润现值+(净资产-偿付能力额度)公式不能再展开了,行外的人直接晕菜,行内的也不见得都懂。好在大家聘请的精算师基本相同,使用的持续经营假设也没有太大差异,包括风险贴现率、投资回报率、所得税、死亡率、发病率、保单红利、保单失效率、费用等等。如果说最大的差异,就是各家公司在风险贴现率的确定上略有不同,这对内含价值的结果颇有影响,我们随后将详细讨论。二、内含价值的比较分析1.平安内含价值的增长看平安年的内含价值增长图,基本也是在看中国这段时间的经济走势图。2010年经济还好,收入增长快,内含价值就随之增长。2013年经济困难,内含价值增速就随之下降。2017年经济向好,内含价值重拾高增长。有趣的是2016年,平安的内含价值6337亿,市值却只有6681亿,市涵率(PEV)只有1.05倍。今天(日),平安的市值1.19万亿,是其2017年内含价值的1.45倍。别忘了,在这一年中,平安的内含价值同时增长了32%,多么完美的戴维斯双杀。2、谁的风险贴现率最保守?我们这次选取了五家险企的风险贴现率,为方便进行国际比较,我们特意加入了在香港上市的友邦保险(AIA),它是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子公司。新华保险使用的贴现率是最高的,11.5%,非常保守。平安和太保一致,风险贴现率都是11%。中国人寿比较聪明,2016年改成了10%,相信内含价值因此一下提升了几百亿。大家看的是结果,谁会在意风险贴现率呢?友邦保险是一家国际化公司,其风险贴现率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斯里兰卡的贴现率是15.7%,在澳洲区的贴现率是7.35%。我们这里采用的是他们中国区的贴现率假设,9.55%,远低于大陆险企的贴现率。要么是友邦太激进,要么我们太保守。如果平安采用友邦的贴现率假设,其内含价值还能再提高将近400亿。三、估值比较法(PEV法)注1:由于友邦保险为港股上市公司,其总市值按照1港元=0.8063人民币的汇率换算所得。国际通行的保险公司估值区间,一般是其内含价值的2-4倍。市场低迷的时候2倍甚至更低,市场泡沫时4倍甚至更高。总体而言,3倍可作为一个牛市中险企的估值基准。新华的估值最低,0.92倍。太保增长比较迅速,因此估值在1.1倍左右。平安的估值,在大陆险企中最高,1.4倍。友邦在香港的估值最高,市值6351亿,是其内含价值的2.38倍。两个印象:第一,平安的估值,比大陆险企高,应该卖出;第二,大陆险企的估值比国外险企低。平安的估值其实不算高。如果太保因为2017年的高速增长,市涵率可以比人寿高0.1倍,那么平安保持了长期稳定的高增长,是否可以高个0.15倍?如果再把平安的综合金融如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业务考虑进去,是否再高个0.15倍?如果再把平安的金融科技考虑进去,是否可以再高个0.1倍?如此相加,就比人寿高出了0.4倍。与海外保险公司相比,不仅大陆市场,香港市场也给了大陆险企更低的估值,这不理性,但并非没有道理。所谓不理性,是因为大陆险企的综合成本率不比海外公司更高,投资收益率却更高,潜在增长速度更高,而且计算内含价值时的贴现率更保守,这样的估值有扭曲。所谓有道理,是因为大陆险企在A股的估值本身就低,没道理让港股估值更高,否则直接买A股不就得了?这与2007年那次大牛市相似。2005年时,大家还在说中国资产应该折价,不到两年,同样的人又都在说中国资产必须溢价。因为,牛市来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还有相当大的提升潜力。所谓保险深度,是保险费占GDP的比例。根据保监会(现在已经是银保监会了)副主席黄洪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上的讨吃,中国的保险深度是4.2%,国际平均是6.2%,发达国家是8%,我们还有最高一倍的比率上升空间。所谓保险密度,简单说就是指人均保费,中国2016年是336美元,国际平均是621美元,发达国家是3400美元,我们还有最高10倍的人均空间。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人们的风险保障意识会在边际上突然增强,保费支出迅速增加。中国2017年人均GDP几乎1万美元,我们的保险企业从2016年起,保费收入突然大幅增长,就是实证。四、估值方法的变换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人们习惯于采用最保守的估值方法,对银行和证券就是PB,对保险股就是PEV。牛市来了,市场情绪起来了,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收益,会在边际上把险企每年的利润迅速拉高,造成一种低估值假象。这时人们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保守的PEV,因为它只能反应保险公司的未来收益折现,而是更能真实反应利润的市盈率。牛市时用市盈率,保险公司会占大便宜。通常,银行股是牛市的一次方,保险股是牛市的平方,证券股是牛市的三次方。牛市开始疯涨,一定是科技类企业引领人气。金融领域内,平安的科技金融实力,不仅中国第一,应该也是世界领先。别把国外的银行保险看得太神秘太高大上。在美国的银行,开一个账户通常需要半天,服务挺好,有专人陪你填写各种表格。但在中国的银行,一体机上自己办,只需几分钟。在美国,大家还习惯于刷信用卡,但在中国,无现金支付已经普及。摧毁一个行业的,往往是外来者。对于今天的中国,能摧毁金融行业的,目前只有A,T两家。还好,平安有四只等待上市的独角兽,形成了自己的金融闭环,保险业务的复杂壁垒又非互联网所能轻易攻破,所以平安的科技金融,极可能在科技股的强势中,分一杯牛气。牛市到了泡沫期,疯狂的投资者不再考虑估值因素,而是要对保险公司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重估。通常,保险公司是商业不动产的最大持有者,他们通过租金来获取稳定回报(平安保险持有的不动产,是通过平安信托来实现的)。这些不动产,在保险公司的报表上,是以账面价值入账,重估起来,恐怕会吓人一跳。上世纪初台湾股市国泰人寿能上涨1000多倍,就是这样疯狂的估值逻辑。中国平安分析系列文章---End---【延伸阅读】阿甘金融让投资不再艰辛。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点金圣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知名财经评论员,10年证券投资实操经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理利润率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