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市盈率公式(PE)指标来择时

什么是市盈率?你真的懂市盈率(PE)吗?_市盈率_零点财经广告广告你的位置:>>什么是市盈率?你真的懂市盈率(PE)吗?时间: 10:46:15&&&&来源:什么是?终于彻底看懂了
,我们在看一个上市公司时,都会看它的市盈率,我们都知道市盈率等于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那么,市盈率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
最早的市盈率,还得从16世纪的英国说起,16世纪,当时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因为很多人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都有寻中国热,都想去寻找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和财富宝地。有人往东走,到了中国,就是马可波罗,有人往西走到了美洲,就是哥伦布,
1533年,当时在伦敦,有240个商人,一个人出了25英镑,买了三艘船,旗舰叫莫斯科威号,交给了一群船员,也让他们往北去寻找中国。走到挪威外海,遇到大风浪,沉了两艘船,只剩下旗舰继续航行,后来遇到了北极无法航行,这些船员只得下船在冰天雪地继续划着雪橇继续向东行走,走了两千公里,终于找到一群人,于是这些船员用船上的物品跟当地土著换了很多貂皮,双方都觉得占了很大便宜。他们到的这个地方后来就取名为莫斯科。
他们把换的貂皮带回伦敦,卖了很多钱,然后把这笔钱还给了当时出资买船的伦敦商人,这些当初出资买船的商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就是最早的股份分红。
我们可以假设下,假如这群船员离开伦敦就把船私自卖了,把钱分了,或者跟土著换了掉皮卖了不告诉出资人,或者勾结其他商人,低价出售所得,告诉出资人亏了。那么出资人的本金都会损失。投资就会亏损。但是这群船员都没有。
因为这批人不仅没有私自把船卖掉,而且为出资人赚取巨大的回报,所以慢慢就传开了,所以以后他们出海需要筹款时,同样一艘船,比其他人能筹到更多的钱,这就是市盈率,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市盈率,就是有信托责任,保护出资人利益,不会乱花出资人的钱,而且能认真付出为出资人争取最大回报的人,筹到更多的钱,才能获得更高的市盈率。
所以说,市盈率其实就是被信任的价值,上市公司之所以有价值,能获得更高的市盈率,就应该是全心全意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股东价值的增值,实现共赢。你真的懂市盈率(PE)吗?
今天这个话题,很容易被“呵呵”一脸。
但,这还就是我今天要说的。
你真的懂市盈率(PE)吗?
对于的朋友来说,市盈率,这个词估计没少说过,更没有少听说。在分析个股时,必定会看看市盈率。但,如果现在让你解释下这个词,你是否能清楚解释清楚?
我问了一圈,身边炒股有些经验的朋友,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清晰明了地解释出来,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知却道不明。
咱先来看个栗子。
一家小网吧老板急需40万。如果将网吧各种电子设备、桌椅板凳分开变卖,可能也只能卖五十50万(净值)。但这家网吧盈利良好,去年一年就挣了20万净利润,直接卖设备显然很亏。
但老板急需钱,等不了两年那么久。
于是老板将网吧分成了10万股,将网吧的40%卖给了好友,承诺每年将50%的净利润作为分红,另一半攒起来准备扩大规模。成交后,价值20万的网吧设备将属于好友,而且如果网吧一直维持现状,每年净利润能保持在20万,那么其中的40%,也就是8万,是属于老板好友的。4万会作为分红以现金形式分给好友,另一半将会被攒起来准备扩张。
老板好友表示这个可以有,掏了40万元买了四万股,成为持股40%的股东。
在这个栗子中,网吧的每值(Price),也就是价格,为10元(400000元/40000股),
总市值(MarketCap.)为一百万元(10元×100000股),
每股净值(BVPS)为5元(500000元/100000股),
每股盈利(EPS)为2元(200000元/100000股),
每股分红为1元(2元×50%)。
网吧的市盈率P/E=每股市值Price/每股盈利EPS=10元/2元=5.0。
简单说,就是衡量股票"价值"的一种方法。
从计算上来说,市盈率的多少取决于业绩和股价两个变量。
PE=股价收益比例=市盈率=股价(最新收盘价)/年度每股盈余(已公布的上年度每股盈余)。
业绩好,股价低则市盈率低;业绩差,股价高则;这是一般人的认知。
如果业绩差,股价也低呢?如果业绩好,股价也高呢?
我们需要认识清楚,市盈率是个比值,也就是说,市盈率的变化取决于业绩变化幅度与股价变化幅度。
当股价跌的速度快过了业绩跌的速度,那么市盈率也会低;股价涨的速度快过了业绩涨的速度,那么市盈率也会高。
要注意的是,股价是即期数据,而业绩却是往期数据,这个比值的即期意义是存疑的。哪怕是(即期业绩也就是季报)。
严谨一点说,时间不同步,导致这个比值很可能失真。
那么,这么说市盈率是不是就没有使用价值了呢?不是。
要看你用在什么对象上。业绩波动和股价波动都是周期性的,低频的,小幅度的,那么市盈率失真的可能性就尽可能避免。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一般是成熟期企业,大型企业。
反过来说,你用市盈率去看成长期企业或初创企业或季节性收益的企业或主业收入来源多元化的企业,说明你对于市盈率本身的构成原理就缺乏足够深度的了解。
大白话就是刻舟求剑。
接下来,我们讲下市盈率的通俗理解。
市盈率,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投资收回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年。
10倍,说明要10年……100倍,说明要100年。很多一知半解的夹头很喜欢拿这一点说事。
这样理解的人一般都是线性逻辑。所谓10倍等于10年,是一个假设推导,即预计市盈率不变的前提下。
可是这个前提存在嘛?不存在。
一般喜欢这样算的都是有实业经验的生意人,他们的生意经历让他们认为这样算账会有"安全感"&:回本速度比较快,公司盈利能力强。
但问题是,生意跟生意是不一样的。
&作为衡量股价是否被高估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20到40是正常的单位,超过40一般认为股票的股价被高估了,低于20一般认为是被低估了。
但是具体分析起来不仅要看企业本身的市盈率,还要看具体公司所在的行业的评论市盈率,因为有些行业比如传统能源,传统制造本身行业的评论市盈率都偏低,有些行业比较高科技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行业评论市盈率都偏高。
比如,卖煤的和搞软件的。从财务角度,两个公司的账目几乎没有相同点,虽然科目大同小异,但数字量级,变化幅度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还只是行业层面的差异,前面说到,一个公司从初创、小型、中小、大型,成长、成熟,它的财务报表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这都不是一个就能够简单涵盖的。
在过去两年流行搞外联并购,通过财务并表来实现极端快速的业务扩张,背景是讲个好故事,股东炒高股价,用的估值增发拿钱,出去溢价(低于增发市盈率)买能实现好故事的非上市公司,从而快速实现跨产业链的战略垄断。
美其名曰:生态。
这个游戏,本身就是资本驱动。高市盈率是启动这个循环的前提条件。
仅仅是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来解释市场解释时间,是无知的表现,也是不尊重市场。对于所用的工具,要从原理上去认知。
好了,这就是市盈率。一个指标看透主力行为,关注公众号“牛股学堂”:niuguxuetang(长按可复制)回复关键词“指标”,即可免费领取一套主力行为分析指标!相关阅读为您推荐k线图移动平均线股票知识MACD成交量股票技术指标股票大盘分时图股市名家主力缠中说禅强势股波段操作股票盘口短线炒股股票趋势涨停板股票投资长线炒股股票问答股票术语财务分析热点专题炒股软件老丁说股股市炼金术热点题材KDJ指标股市罗盘股参会读懂上市公司牛股学堂涨停板复盘视频教学概念股股票龙虎榜股市要闻炒股技巧个股新闻新股要闻行业资讯主力研究市场动向个股点评宏观经济本周策略上证早知道每日一股明确市场方向&&精准直击走势紧扣题材热点&&分析股市起伏热门栏目推荐如何查看股票的历史市盈率(PE) 市净率(PB)?_市净率_零点财经广告广告你的位置:>>如何查看股票的历史市盈率(PE) 市净率(PB)?时间: 09:45:29&&&&来源:如何查看股票的历史(PE)&(PB)
基本面分析当中,估值是一个难点。本人在大量微信文章里谈过很多。系统梳理估值方法,能让投资者有更全面了解。
不同于现金流折现估值(DCF)和股息折现估值等,倍数估值指标是相对估值。估值倍数总体上分两大类:股权倍数和企业价值倍数。所有的倍数估值都是价格水平与一个价值驱动指标的比率。比如净利润,营收,股东权益,息税前利润等。
这个价格水平可以是股票市值(P),也可以是企业价值EV(Enterprise&Value)。
股权倍数是市值对比股权所有者价值指标的估值倍数,PE,PB,PS等是其中的代表。
企业价值倍数是以EV为基准的估值倍数,EV/EBIT,EV/EBITDA等是代表。通常说,企业价值倍数考察的是整体的企业估值水平(企业价值包括了企业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即股权/债权/收税者等)。
这里着重把市盈率PE这个指标展开来谈谈,希望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从金融分析看,PE的数学表达公式是
PE=&(ROE-g)/(ROE(COE-g))
ROE:净资产收益率
COE:投资成本
g:&永续成长率
这是一个一段式,意味着隐含假设为各变量均为永续值。这个小公式实际上涵盖了价值分析的精要,即价值是以上者几个变量决定的。分析所以的价值相关问题,离不开这四个基本变量。
有朋友说,不对呀,这里只有三个变量啊!不要忘了,这里面有个隐含量:永续时间。现实中,永续地以某个速度成长是不现实的,成长都有成长期长度。这便是第四个量。
为什么市场上各个会有很大的不同。是哪些因素决定市盈率的合理取值呢?
公司的质量,即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其它因素相同,高质量/具有竞争优势地位的公司股票值得较高的市盈率。高质量体现在优质的管理层,较好的再投资机会,优势的战略及品牌。所有的因素最后归纳为4个定量的价值驱动因素:投资回报率,投资成本,成长,及成长期的长短。
会计方法不同
不会影响现金流的不同会计方法不会影响公司价值。但是会计方法不同确实影响着利润倍数,因此,市盈率的差别造成的相对估值会产生误导的结果。例如研发费用的处理,折旧的方法,非经营性收入,赊销及收入记录原则等。
利润的波动
很多经营都有周期性的特点,各个公司也可能处于各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都造成了当前的利润的非稳定性。所以不能完全用目前的市盈率取代真正合理的未来平均利润水平。
错误的估价
由于市场对公司经营的错误预期,以及一些黑天鹅事件带来的过激市场反应,造成了市场短期的错误判读。这往往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了投资机会。
谈了市盈率,那市净率是怎么情况呢?下面是市净率的数学公式:
PB=&(ROE-g)/(COE-g)
ROE:净资产收益率
COE:投资成本
g:&永续成长率
看出来了:&PB=PE*ROE
同时也看出来了,ROE&COE很重要,只有这样的经营,成长才是创造价值的。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那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好,以(SH600887)为例来看看吧。
小编财报软件的杜邦分析里读取2016伊利的ROE=24.53%,
小编软件分析里的4年+的,读取伊利最新市盈率PE=24.76
小编软件分析里的4年+的,读取伊利最新市净率PB=6.33
代入小编读取的数据:PE*ROE=24.76x24.53%=6.07
而小编读取的市净率:PB=6.33
十分精确的吻合了以上的公式(PB=PE*ROE)!
上面说明了小编数据的高质量和公式的准确性。让我们在通过对照权威财经网站的数据,来加深这一认识。
下图是新浪财经里的杜邦分析中2016年的伊利股份的ROE=24.53,与小编数据毫秒不差!
对照一下雪球的数据,市盈率=24.76,市净率=6.33.完全一致!
再次检验了小编软件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
小编的财报分析/财报可视化软件已经免费发放给了一直以来不懈支持小编软件的朋友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下面的软件发放群,获取进一步的信息。
新近推出的4+年的历史市盈率,市净率软件也上传到了小编网站。点击原文链接,即可找到。
目前软件编制已经完成,股票的历史数据来自零点财经,所有股价数据均已做除权除息处理,十分理想的数据。但新近上市的股票会有股票价格缺失的现象。一个指标看透主力行为,关注公众号“牛股学堂”:niuguxuetang(长按可复制)回复关键词“指标”,即可免费领取一套主力行为分析指标!相关阅读为您推荐k线图移动平均线股票知识MACD成交量股票技术指标股票大盘分时图股市名家主力缠中说禅强势股波段操作股票盘口短线炒股股票趋势涨停板股票投资长线炒股股票问答股票术语财务分析热点专题炒股软件老丁说股股市炼金术热点题材KDJ指标股市罗盘股参会读懂上市公司牛股学堂涨停板复盘视频教学概念股股票龙虎榜股市要闻炒股技巧个股新闻新股要闻行业资讯主力研究市场动向个股点评宏观经济本周策略上证早知道每日一股明确市场方向&&精准直击走势紧扣题材热点&&分析股市起伏热门栏目推荐次新股:买点选择与因子构建_陆家嘴午餐_传送门
次新股:买点选择与因子构建
号外: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陆家嘴午餐”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在您宝贵的午餐时间,捕捉到最新的午间市场脉络。作者:刘胜利报告要点新股发行提速,次新热度上升新股政策历经诸多变化,IPO折价限制后,打新收益逐年提高,新股的稀缺性将会进一步体现在次新股之上,新股提速的背景下,次新股的数量逐步增多,成为可供持续炒作的主题热点。次新股抑价明显,2013年后始成市场热点次新股作为刚上市不久的股票,制度红利明显,同时质地优良,具有较强的资本扩张潜力,筹码分散,没有股东解禁压力,成长预期较好,易于被市场炒作。从次新股全指表现来看,基本在2013年之后相对指数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进一步验证了关于市盈率限制对于次新股的影响。资金炒作明显,技术择时甄别入场机会次新股个股的资金流进流出造成了个股的波动,一般是N字型走势,可通过均线金叉、换手率跌破阈值甄别技术型买点;次新股资金的集体炒作引起了整个次新股的涨跌,在次新股联动性较强的背景下,可通过次新股全指的均线择时鉴别入场机会。典型事件型策略,规模因子表现显著次新股作为一个事件型策略,剥离时间因素单独来统计各项指标会有失偏颇,在分析17个一二级市场因子的逻辑性之后,对不同因子的表现进行排序。相对而言比较有效的因子有(按强弱排序)流通市值、相对行业市值、实际募集资金比例、20日涨跌幅、流动性、净利润增速以及发行相对行业PE 。不同方式组合构建,流通市值定期调仓表现优异遍历多种因子和择时方式的组合效果发现,因子中流通市值(相对行业市值)表现最为明显,个股择时中换手率突破和金叉买入是不错的选择方式。次新股最有效的组合为流通市值定期调仓,或者通过指数择时的方式,选择比较好的入场出场时机。风险提示:1.
次新股波动较大,高收益高风险;2.
新股政策变化可能会导致策略完全失效;3.
历史业绩回测不代表未来收益。一、概述次新股作为刚上市不久的股票,一般成长预期较好,投资价值高。究其原因,在于次新股延续了新股的稀缺性,能够吸引增量资金入场。自交易所成立以来,新股政策历经诸多变化,新股上市不断提速,次新股慢慢成为市场热点。1、新股政策2004年,《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相继发行,确定了IPO试行询价制度的建立,自此开始了一波股票上市潮。随着一级市场的蓬勃发展,“打新股”成了大家争相追逐的对象。自2007年以来,新股收益不断提高,以上市后三个月涨幅为基准,测算每年打新的平均收益率。从分布来看,2012年之后打新收益不断提高,但中签率逐年降低(2013年IPO暂停)。新股的收益主要来自于IPO折价,自2012年5月以来,发行价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需在招股说明书中补充说明,同时还有25%的红线限制。新股发行机制引起估值相对偏低,人为限制了新股的价格,造成股票在一二级市场中的折价。随后的2014年新股第四次改革,规范了大股东及发行人的行为,需披露稳定股价方案,遏制了上市公司和发行人抬高发行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股票的稳定性,使得次新股风险有所降低。截至日,第九次IPO重启后共有211家企业上市发行,其中2016年上半年共61家,下半年仅6到11月即有120家企业上市,全年总募集资金1454亿元,且处于逐步加快的进程中。目前证监会已受理企业760家,已过会(IPO审核通过)但尚未上市发行的公司有51家,总预计募集资金319亿元,仍有七百余家处于排队状态。证监会本月已3次发布IPO审核结果,审核速度从原来的两周一批提升至一周一批,新股发行速度将逐步加快。而新股的稀缺性将会进一步体现在次新股之上,新股提速的背景下,次新股的数量也会逐步增多。鸡年到,就送这个给属鸡的他2、次新股描述(1)次新股定义与数量分布通常来说,次新股是指上市较短一段时间的个股,介于新股和老股之间的中间状态。比较常见的定义是上市一个月但不足一年,或者开板之后但上市未满一年的股票。少数研究定义的时间更为宽泛,上市不到三年的股票都称为次新股。次新股的数目和IPO的暂停重启有很大关联,历史上共有九次IPO暂停,在此期间无新股产生,因而造成其后一段时间次新股的数量较少甚至为零。按照次新股的定义(一般为上市满一个月不足一年),计算次新股的数量分布。定义次新股的时间区间分别为20日至250日,20日至500日,20日至750日,40日至250日,40日至500日以及40日至750日六个区间段。次新股不同时间数量极不稳定,从分布上看,上市不满三年的次新股数量基本在100只以上,上市满两年的次新股数量只有2015年不足100只,而若按照最常规的定义(上市满一个月,不足一年),则会出现次新股数量为1的区间。(2)次新股指数表现当前市场上有两个次新股指数:深次新股指数和Wind次新股指数。深次新股指数选择深交所上市的A股,上市时间超过两个月(45天),不满一年。每天调整样本股,若有新的次新股进入,纳入计算,若公司上市满一年或受到特别处理,则剔除。总持仓为100只,如果少于100,暂停剔除。Wind次新股指数选择上市满一个月不足四个月的次新股,每月月初定期调仓。其中Wind次新股指数编制可能存在涨停纳入的情况,操作起来不太实际,在此以深次新股指数代表次新股的整体走势情况。从2012年至今的走势来看,次新股表现相对较好,收益明显高于中小板指和上证综指,走势与创业板比较接近。从全样本区间来看,总体表现并不如创业板,但是自2015年高点之后,次新股相对创业板指数有明显超额。综合2016年企业过会和排队情况,新股上市的速度在不断提高,次新股的数量会不断增多,成为一个可供持续炒作的主题热点。报告接下来的内容将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 次新股的选股逻辑和选股难点?b. 次新股如何择时?c. 次新股如何筛选指标?d. 如何构建次新股组合?按照该顺序,报告首先讨论次新股的炒作逻辑以及投资思路,接下来是个股择时和指数择时的方式和效果,然后检验各个因子的表现,最后在择时、选股讨论的基础之上构建组合策略。二、次新股原理自2012年新规之后,新股市盈率的限制抑制了股价,新股一字板期间并不能有效消化该影响,因而进一步传导到次新股之上,形成次新股炒作的核心逻辑。1、次新股描述次新股作为刚上市不久的股票,制度红利明显,同时质地优良,具有较强的资本扩张潜力,筹码分散,没有股东解禁压力,成长预期较好,易于被市场炒作。(1)IPO价格抑制,市盈率折价新股发行机制造成新股估值相对偏低,引起股票在一二级市场中的折价。在上市之后,上涨初期新股估值的制度红利将会凸显,而次新股也会因为估值偏低而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2)质地优良,高成长性,新兴产业新股相对偏向新兴产业,具备高成长性,业绩也较为稳定,短期不会出现亏损。由于其本身的稀缺性,能够增加市场活跃度,引起增量资金入场,带动估值上调,股价走高。同时作为业绩较好的公司,次新股的分红也相对较好,高股息进一步吸引投资者进入,成长预期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市场表现不佳时很容易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3)流通盘小,资本扩张潜力大新股上市后因为股价的大幅提升,次新股的资本公积金较高,具备较强的资本扩张潜力。此时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对业绩的持续增长充满信心,也希望能够通过资本运作扩充股本增加股票的流动性,同时企业用于高送转、外延式并购、股权激励等手段扩大股本的意愿相对更为强烈。一般来说,次新股资本运作频繁,其股价催化作用能够吸引较多的事件驱动型投资者。(4)大小非限制,无砸盘压力对于股票IPO前所有股东,公司均有“大小非”的限售期,即自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其中大股东的限售期则为三年。对于次新股而言,因为上市时间不长(按照最宽泛的定义不会超过三年),尚不会触发到大股东解禁,市场的套现压力并不大,砸盘的可能性大幅降低。(5)筹码分散,机构持仓比低新股申购机制造成筹码相对较为分散,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占比较低,未来有进一步的加仓空间;而对于散户,次新股盘口较为单一,套牢盘、获利盘不重,大筹码砸盘压力轻。整体而言,相对于其他个股,次新股弹性较高,有较大的炒作机会。2、次新股个股特征统计自开板日以来所有个股(2014年之后上市)的高低点特征(上市到开板、开板到低点、开板到高点以及开板到上市一年),新股收益显著,但若以开板日入场,将存在较大的风险。次新股在上市之初,连续开板之后会有资金获利离场,等到短期获利者完全出货,又会面临一段长期上涨的行情,因而次新股的走势一般是N字型走势,当然也有部分新股呈现继续冲高的走势特征,此类股票相对偏少数。按照次新股开板之后一般都先走低后反弹的走势,可根据部分技术指标选择次新股买卖点。3、次新股全指特征深次新股指数仍不足以衡量整个次新股走势的情况,在此构建两种次新股全指(流通市值加权和等权),以此观察次新股整体走势特征,具体规则如下:a. 成分股:开板到上市满一年的股票b. 买入点:开板买入,以开板日收盘价交易,纳入新成分股当天重新平衡权重c. 卖出点:满一年剔除,以满一年收盘价卖出,更新成分股当天重新平衡权重加权:分为流通市值加权和等权两种。从次新股表现来看,基本在2013年之后相对指数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进一步验证了关于市盈率限制对于次新股的影响。4、次新股投资概述当前市场次新股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块,一是择时,选择次新股的买卖时点;二是选股,在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次新股中选择质量优异、有较强上涨预期的标的。(1)择时择时方面,考虑的角度较为单一,最为简单实用的操作方式是开板后买入,或者在上市满一个月(一般也开板)后选择入场。但实际上,次新股在上市之初,连续开板之后会有资金获利离场,等到短期获利者完全出货,又会面临一段长期上涨的行情,因而可通过技术手段选择时机买入卖出,比较常见的指标有均线、换手率等。(2)选股次新股样本数量有限,其表现较大程度受到打新规则和市场行情的影响,因而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内容集中于统计次新股的表现特征,并分析次新股收益的影响因素。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各项指标。与涨幅正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有认购倍数、相对PE、业绩、是否新兴产业以及是否资本运作,负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市值、募集资金等。目前的研究局限于统计,且多数指标是静态数据(上市发行相关),与行情关联不大,可能考虑存在不足。(3)次新股策略次新股具有时间方面的定义,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型策略。但次新股不同股票之间走势分化较大,因而次新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次新股的数量跟IPO速度有关,其分布极不稳定。由此造成了一种结果,次新股不能简单地以开板买入作为一个选股策略,需要考虑到不同因子的表现。本文主要分两个方面来考虑次新股的组合构建问题,首先研究次新股的买点问题,观察次新股个股在哪类买点下入场会相对比较有效;其后,考虑次新股各类因子的有效性,根据次新股的投资逻辑选择相对应的指标,观察其分组表现,选择次新股中相对比较有效的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次新股本身的特点,可以有三种组合策略构建方式:第一种:个股买点非定期调仓,动态地调整次新股组合,满足买入条件纳入,剔除因子表现较差的股票;第二种:定期调仓,固定时间选择因子表现较好的股票;第三种:指数买点非定期调仓,指数出现买点时,选择因子表现较好的股票。三、择时判断次新股个股的资金流进流出造成了个股的波动,而次新股资金的集体炒作引起整个次新股板块的涨跌,本部分将分别对个股和次新股指数做择时判断,以此观察不同对象的择时效果。1、个股择时(1)买点选择对于次新股而言,上市一段时间之初,会有新股投资者出货获利,股票面临一波短期的下跌,部分获利盘退出之后,持续有资金入场,引起另一段上涨的行情。因而选择固定时间(上市一定时间20个交易日或开板)作为次新股的买入点,很可能踏在下跌前的最高点,而非局部底的最佳入场点。针对次新股的N字形走势特性,本部分着力于通过其他方式选择买点,以抓住次新股下跌反弹的机会,提高策略的整体收益。传统的次新股买点主要有,开板买入(开板后第二天不涨停,买入)、上市20天后(不涨停)买入两种方式。在这个基础之上,本部分通过均线和换手率作为入场规则。均线从技术角度出发,采取两种方式,当收盘价高于20日均线时买入或者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构成金叉后买入。换手率的出发点则是次新股出货时期筹码交换频繁,待获利盘出尽,换手率一般处于低位,此时入场可能是股价相对低位。由此,一共有六种次新股的入场方式:a. 上市买入(假定能够买入,作为对比)b. 开板买入(开板后第二天,涨幅低于9%)c. 上市后20日买入(上市后20个交易日,涨幅低于9%)d. 股价突破20日均线买入(收盘价高于20日均线,第二天,涨幅低于9%)e. 股价形成金叉后买入(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第二天,涨幅低于9%)f. 换手率创新低后买入(低于9%后第二天,涨幅低于9%)为使得次新股的买入更具合理性,定义买入当天涨幅小于9%且不停牌,同时部分买点根据当天收盘价计算得到的第二天交易。由此,测得不同买入时间持有一定交易日数量后的收益率,同时取上市时间作为买入点形成对比。考虑到不同时间段的次新股表现,本部分分2007年之后的次新股以及2014年之后的次新股两个时间段作为样本区间统计。从次新股出发买入条件到持有750个交易日来看,整体收益比较稳定,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次新股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对象。从各个买入点的表现来看,长期差异不大,但在短期,金叉突破、换手率突破的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均相对较高。打新若能成功,在短期具有相当可观的收益。2007年之后的次新股实际上短期(1年以内)收益并不明显,长期反而有较好的效果,原因在于部分时间段的次新股收益并不好,影响了全样本的表现。因而单独测量2014年之后次新股不同买点的收益。测算2014年之后的次新股不同买入时间持有一定交易日数量后的收益率,从次新股触发买入条件到持有650个交易日来看,整体收益比较稳定。从各个买入点的表现来看,长期差异不大,但在短期,金叉突破、换手率突破的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均仍相对较高。(2)卖点选择次新股流通市值较小,很容易受资金驱动,当打新投资者出场和次新股投资者入场时,其筹码交换行为很容易造成次新股开板后先跌后涨的走势,因而通过技术甄别买点是一个比较合乎逻辑的选择。但是对于次新股的卖点来说,目前尚不具备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方式,次新股投资者资金离场的行为比较难以监控。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控制的卖点是设置一些规则,如持有时间、止盈止损等指标。实际上从上市时间超过1年的次新股股票来说,其表现并非一定走弱,上市一年之后,次新股有更好的资本运作空间,后续组合构建中的卖点设置将主要从买点入手,即有股票满足买点,则剔除原有股票中综合表现不好的股票。2、次新股指数择时次新股的炒作属于资金驱动,一般会有积聚效应,虽然涨跌幅有分化,但联动性较强,一般会表现出同涨同跌的走势。个股相对容易被控盘,所以大部分波段对于个股的择时可能会比较困难,不易操作,但次新股整体表现有诸多波段。本部分将对次新股全指做一个择时,观察其择时效果,以提示次新股的入场离场时间点。择时采取简单的单均线择时策略,考虑到主题性的资金一般快进快出,以10日均线作为测算方式,当T日10日均线高于T-1日10日均线时买入,反之则卖出,T+1日收盘交易。计算得到的净值曲线如下:均线策略在震荡区域容易来回突破,在测算的时候,为了控制买入的不稳定,在设置买点时新增了一个条件,BIAS值,当均线偏离度低于5%时,才执行买入。此外对于均线策略,有一个择时方法上的改善,在T日产生信号之后,T+2天进行交易。从择时效果来看,平均每年交易30次(包含买入卖出),年化总收益31.3%,年化超额20.5%,2015年之后择时净值不断创出新高。若能抓住次新股的涨跌机会,并在合适的时间点建仓,将会获得较高的收益。四、选股因子按照前面的择时效果,次新股择时可以从个股和指数分开考虑。但择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个股而言,不同时期(大盘行情)、不同个股(大市值、小市值)之间的股票行情时不尽相同的,并非都是N字型走势。同时技术面的择时比较偏统计,缺乏逻辑,因而选股因子是最终的落脚点。就传统的次新股选股因子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是按照开板日因子来测算,即人为将不同时间上市或开板的次新股拉到同一个时点来做统计测算,忽视了因子随行情变化的影响。比如用开板日pe对次新股排序,不同次新股开板日时间差距较大,pe实际上并不可比。次新股作为一个事件型策略,剥离时间因素单独来统计各项指标会有失偏颇,本部分在分析因子的逻辑性之后,将运用分组方式来检测因子的有效性。分组采取定期调仓的方式,即月度调仓/周度调仓,对次新股进行分组(按换仓日前一天或前一段区间指标),比较每组的效果。1、因子指标次新股的因子比较多,大致分为两种,一级市场因子(股票上市发行)和二级市场因子(财务、行情)。(1)一级市场因子一级市场的因子一般会从新股发行的角度入手,包括有市盈率、发行规模、网下配售和网上发行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一级市场的数据是一个静态指标,即不论次新股行情如何,该指标不会产生变化。从逻辑角度梳理,主要有发行市盈率、相对发行市盈率、实际募集资金比例以及认购倍数/中签率等四个指标。发行市盈率/相对发行市盈率:新股上市有市盈率和相对行业市盈率的限制,即个股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市盈率需要补充说明,以及25%的红线(2013年取消),2015年之后,发行市盈率有23倍的隐形限制。资金发行市盈率/相对发行市盈率能够有效代表股价被抑制的程度,市盈率、相对发行市盈率越低,代表股价估值的压制程度可能也会越大,同时若市盈率接近23倍的水平,也代表股价压抑比较明显。实际募集资金比例:表示实际募集资金与计划募集资金(不考虑费用)的比例,2014年之后,超募现象很少,所以实际募集资金比例基本小于1,该比例代表公司募集资金的不足部分,比例越小代表公司资金的募集越不到位,从公司角度,后市可能会有其他资本运作的事件催化剂,而从投资者角度,机构参与者相对较少,加仓空间大,两方面均会带来股价的上涨。认购倍数/中签率:认购倍数和中签率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一种指标,二者互为倒数。新股网下配售认购倍数表现出机构对该新股的参与热情,认购倍数越高,机构越看好该家公司,同时筹码分散程度越大,砸盘可能性低,开板之后机构有进一步加仓的空间,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大。(2)二级市场因子二级市场的因子相对比较多,主要有业绩类、行情类等传统因子以及与次新股相关的特殊因子。从次新股炒作逻辑和传统的选股因子来看,本部分选取的指标主要有上市时间/开板时间、上市/开板至今涨跌幅、区间换手率、个股pe、流通市值、业绩、行业PE、pe/行业pe、市值/行业市值、过去20日涨跌幅、过去20天平均换手率以及流动性等指标。上市时间/开板时间:上市时间是次新股自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子,即次新股如果上市时间比较长,相对不那么新鲜,资金容易撤场,股票收益会有所缩减,可能上市时间或者开板时间距离换仓日越短,股价越容易走高。上市/开板至今涨跌幅:代表了新股上市之后的动量反转效应,即有可能涨幅越高,受动量效应影响,后续继续涨的可能性越大;或者前期涨幅不够明显,反转效应明显,后期涨幅显著。其中上市至今涨跌幅还包含了新股上市的涨停板个股,也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了个股的热度。平均换手率:衡量开板至换仓日区间的平均每天换手率,代表次新股筹码交换的速度,如果换手率比较低,代表新股的第一批投资者看好市场后期表现,股票相对而言可能会更高。个股PE:在新股政策规定中,个股发行PE抑制严重,有可能传导至次新股,个股PE越高,代表公司预期表现越好,成长性越高。流通市值:次新股天生就拥有小市值效应,次新股市值越小,越容易受资金的追捧,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净利润增速:业绩指标,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速越高,业绩越稳定,但对于次新股而言,股价预期可能也越高,并反映在一字板期间,随后可能大幅下跌,因而净利润增速对次新股的影响不易确定。行业PE:行业pe代表的是行业的景气度,pe高的行业一般是新兴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产业或公司,股价有政策利好的驱动因素。相对pe(个股/行业):新股政策限制的主要是相对行业pe,也可能延续到次新股,相对pe越高,表示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后的个股越被看好。相对市值(个股/行业):市值因子可能很具有行业偏离,即偏向于某一个或几个市值相对比较小的行业,相对市值的作用相当于对行业做了一个等权处理。20日涨跌幅:传统的动量反转因子,次新股波动较大,大起大落,因而相对反转因子可能会比较显著,前期跌幅较大的次新股后续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大。20日换手率:传统的换手率因子,代码次新股的热度,筹码交换较小,公司股价爆发的可能性大。20日流动性:20日涨跌幅/20日成交额,每亿资金能够催动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传统的流动性因子,流动性越大,股价上涨的可能性越高。鸡年到,就送这个给属鸡的他2、因子表现定期调仓即每隔固定周期换取持仓,站在实际操作的角度,定期调仓测算因子的分组表现最能反映出因子的有效性。由于次新股是个事件性策略,且数量不多,采取周度调仓、分成5组的形式,考虑涨跌停、停牌等影响,衡量不同组别之间因子的单调性。整体规则如下:调仓方式:周度调仓(每隔5个交易日),暂不考虑成本;分组方式:5组,不足整数按最大范围取整,指标从小到大排序;涨跌停、停牌:收盘涨停(高于9%)、停牌不可买入,收盘跌停(低于-9%)、停牌不可卖出;成分股:2014年之后上市的次新股(开板至上市一年),剔除申万宏源、招商蛇口等吸收合并股票。(1)一级市场因子一级市场因子的效果很可能在一字板期间被消化,相对而言作用可能不是很明显。a. 发行PE无明显单调性,但发行pe比较低和比较高(23倍)时,代表股价抑制严重。b. 发行相对行业PE低分组无明显单调性,高分组单调性比较明显,即相对行业市盈率越高,后期涨幅相对越不明显。c. 实际募集资金比例单调性比较明显, 实际募集比例越低, 分组表现越好d. 网下中签率无明显单调性, 因子表现波动较大。(2)二级市场因子二级市场因子与次新股具体行情有关,涉及到次新股本身因子和传统因子。a. 上市天数上市时间越短,表现越好,但单调性不是特别强。b. 上市以来涨跌幅基本无单调性,因子表现波动较大。c. 开板以来涨跌幅除最低组外有单调性, 组与组之间差别不大。d. 开板以来平均换手率基本无单调性, 换手率高的组别表现明显劣于其他组。e. 个股 PE因子波动大,低 pe 在上涨行情表现较好,震荡行情比较弱势。f. 流通市值单调性很明显, 流通市值越小,表现越优异g. 净利润增速具有单调性,净利润增速越低,预期差越大,表现相对越好。h. 行业 PE基本无单调性,因子表现波动较大。i. 相对行业 pe基本无单调性,因子区分不明显。j. 相对行业市值单调性比较明显,相比流通市值资金容量更大。k. 20 日涨跌幅单调性很明显,但与大盘行情有关,股灾后反转效应比较有效。l. 20 日累计换手具有一定单调性,换手率越低,表现相对越好。m. 上市以来涨跌幅单调性很明显,流动性越低,表现越好。(3)因子总结就因子分组情况来看,并非每个因子都符合之前提到的逻辑,在此将其分为四类因子,强有效因子、弱有效因子、有效因子以及无效因子。强有效因子定义为单调性强,且受大盘行情影响较小的因子,即不同行情下因子表现仍有区分度,从上述分组的表现来看,主要有:实际募集资金比例:越低越好;流通市值:越小越好;净利润增速:越低越好;流动性:越低越好。弱有效因子表示具有单调性,但不是很显著(部分分组明显,可能是分组原因),或者在趋势行情、震荡行情表现有所差异的因子,主要有:发行相对行业PE:越高,表现越差;相对行业市值:越低越好;20日涨跌幅:震荡段反转效应明显,越低越好;有效因子代表能提供辅助建议的因子,有部分作用,但在做股票筛选时可能风险比较大,主要有:发行PE:越低越好,接近23倍效果不错;上市天数/开板天数:越短越好,但太短风险较大;开板以来换手率:过高或过低表现都比较差;20换手率:越低越好。无效因子为无单调性,表现波动较大的因子,主要有发行PE、中签率(认购倍数)、上市/开板以来涨跌幅、开板以来换手率、个股PE、行业PE、相对行业PE等。据此,相对而言比较有效的因子有(按强弱排序)流通市值、相对行业市值、实际募集资金比例、20日涨跌幅、流动性、净利润增速以及发行相对行业PE相对比较有效,接下来将主要对这7个因子进行具体测算。鸡年到,就送这个给属鸡的他五、组合构建前面两部分分别考虑了次新股的择时和选股两个部分,在组合构建时将其结合起来,主要采取三种方式来构建组合。第一种是个股择时和因子的结合,在上述5种个股择时方法和7种有效因子中选取表现相对最好的组合。第二种是第一种的基础之上,继续选择表现比较优异的因子,利用定期调仓来做测算。第三种也是选择表现好的因子,但是并非根据个股来调仓,而是根据次新股指数择时的买点来调。1、个股择时与组合构建前面分析了次新股的5类买点,其测算是将不同时点的次新股放到一起做一个统计测算,买点包括:a. 开板买入(开板后第二天,涨幅低于9%)b. 上市后20日买入(上市后20个交易日,涨幅低于9%)c. 股价突破20日均线买入(收盘价高于20日均线,第二天,涨幅低于9%)d. 股价形成金叉后买入(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第二天,涨幅低于9%)e. 换手率创新低后买入(低于9%后第二天,涨幅低于9%)同时列示了7个因子,但未考虑持仓表现。a. 实际募集资金比例:越低越好;b. 流通市值:越小越好;c. 净利润增速:越低越好;d. 流动性:越低越好。e. 发行相对行业PE:越高,表现越差;f. 相对行业市值:越低越好;g. 20日涨跌幅:震荡段反转效应明显,越低越好;本部分将次新股择时和选股结合起来,测算不同因子在不同择时买点下的策略组合效果。对于次新股的卖点问题,采取的方式是当新的次新股买点出现且因子符合要求时,则卖出之前因子表现较差的股票,主要规则如下:成分股:2014年之后全A开板但不足一年的股票;满足买点条件换仓时间:有次新股出现买点;总持仓: 50只;换仓成本:双边千分之三(调入调出的股票),考虑涨跌停、停牌加权方式:等权a. 流通市值小市值组不同买入时点基本无差异,大市值组金叉买入和换手率突破表现要好,流通市值在次新股选股中比较有效。b. 相对行业市值相对行业市值因子也比较有效,但比流通市值因子差,开板买入对于因子来说表现最好。c. 实际募集资金比例募集资金比例对于非定期调仓的效果影响不大,换手率突破和金叉买入比较有效。股灾之前募集资金比例越大越好,股灾之后募集资金比例越小越好。d. 20 日涨跌幅股灾之前动量效应相对更为明显, 股灾之后反转效应更为明显,金叉买入和换手率突破相对表现更为突出。e. 流动性调仓时剔除流动性较大的股票和流动性较小的股票并无明显差异,但若加上换手率突破和金叉买入带来的择时效果,流动性越低,策略效果越好。f. 净利润增速净利润增速较低的组合表现要强于净利润增速较高的组合, 开板买入对于低净利润增速组合比较有效。g. 发行相对 PE从非定期调仓的效果来看,发行相对 PE 指标是有效的,择时方式金叉买入和换手率突破比较有优势。从择时和因子的整体测算效果来看,因子中流通市值表现最好,不同择时方式无明显差异,换手率突破表现略微优于其他组合,据此计算流通市值非定期调仓的分年表现(以创业板指为基准)。2、定期调仓组合的构建定期调仓即每隔固定周期换取持仓,站在实际操作的角度,定期调仓测算因子的分组表现最能反映出因子的有效性。非定期调仓实际也是检查因子的有效性,从策略效果来看,市值因子的表现最好,根据这个做了一个定期调仓策略,规则如下:成分股:2014年之后全A开板但不足一年的股票;满足买点条件换仓时间:每月月初调仓,非交易日前推总持仓: 50只;换仓成本:双边千分之三(调入调出的股票),考虑涨跌停、停牌加权方式:等权3、指数择时与组合构建不定期调仓,但调仓时点跟个股分定期调仓有所不同,在指数买入点入场调仓,其他时间点正常操作,以市值因子作为依据。成分股:2014年之后全A开板但不足一年的股票;满足买点条件换仓时间:次新股全指(等权)满足10日均线第三天入场交易总持仓: 50只换仓成本:双边千分之三(调入调出的股票),考虑涨跌停、停牌加权方式:等权从效果上来看,并不如定期调仓表现好,但比个股非定期调仓的表现要稍好,再次作进一步的限制,次新股全指买点买入 50 只个股,卖点时选股清仓。遍历多种因子和择时方式发现,因子中流通市值(相对行业市值)表现最为明显,个股择时中换手率突破和金叉买入是不错的选择方式。非定期调仓考虑时间序列的点位,但容易造成频繁调仓。次新股最有效的组合为流通市值定期调仓,或者通过指数择时的方式,选择比较好的入场时机。作者:刘胜利来源:长江金工(ID:cjscfe)版权声明: 「陆家嘴午餐」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社会时政类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LJZ2228微信联系。谢谢!谢客户奖员工,送这个够意思!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陆家嘴午餐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2月18日 0:55
陆家嘴午餐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盈率越低越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